植物营养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营养作用,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养分归还学说要点: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②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③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3.最小养分律(1843年)要点:①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所制约。也就是说,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②而最小养分会随条件变化而变化,如果增施不含最小养分的肥料,不但难以增产,还会降低施肥的效益。
4.被动吸收;膜外养分顺浓度梯度 (分子) 或电化学势梯度 (离子)、不需消耗代谢能量而自发地 (即没有选择性地) 进入原生质膜的过程。
5.主动吸收;膜外养分逆浓度梯度(分子)或电化学势梯度(离子)、需要消耗代谢能量、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内的过程。
6.植物营养临界期:是指营养元素过多、过少或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于植物生长发育起着明显不良影响的那段时间。
7.养分的长距离运输也称纵向运输;是指养分沿木质部导管向上,或沿轫皮部筛管向上或向下移动的过程。由于养分迁移距离较长,故称为长距离运输。
8、养分的短距离运输含义:也称横向运输,是指介质中的养分沿根表皮、皮层、内皮层到达中柱(导管)的迁移过程。由于其迁移距离短,故称为短距离运输。
9.离子拮抗作用当营养介质中多种离子共存时,一种离子的存在减少植物对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离子协助作用:当营养介质中多种离子共存时,一种离子的存在促进植物对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主要在阴离子与阳离子之间(为保持细胞内的电荷平衡)
10.根际效应:在根际中,植物根系不仅影响介质土壤中的无机养分的溶解度,也影响土壤
生物的活性,从而构成一个“根际效应”。“根际效应”反过来又强烈地影响着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根际:由于植物根系的影响而使其理化生物性质与原土体有显著不同的那部分根区土壤。
11.土壤养分-指植物所必需的,且主要由土壤提供的营养元素就叫做土壤养分。
12.NH晶格固定:NH进入2:1型膨胀性粘土矿物的晶层间而被固定的作用
13.生理酸性(碱性)肥料化学肥料进入土壤后,如植物吸收肥料中的阳离子比阴离子快时,土壤溶液中就有阴离子过剩,生成相应酸性物质,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土壤酸化。这类肥料称为生理酸性肥料。反之,即为生理碱性肥料。
14.磷酸沉淀作用(或化学固定作用)过磷酸钙溶解过程产生的磷酸具有很强的酸性,在向周围扩散时,能溶解土壤中的铁、铝或钙、镁等离子,当这些阳离子达到一定浓度后,就会产生相应的磷酸盐沉淀。
15.生物反硝化作用(嫌气条件下)嫌气条件下,土壤中的硝态氮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还原为气态氮从土壤中逸失的现象。化学反硝化作用(可在好气条件下进行)由于化学作用使铵氧化成NO2-或硝态氮还原为NO2-,进一步还原为气态氮从土壤中逸失的现象。
16、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指营养物质能产生最大效率的那段时间
二、简答题
1.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 提高农作物产量(2) 改善农产品品质
氮--提高谷类籽粒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磷--改善糖料作物、淀粉作物、油料作物等的品质;钾--促进光合产物运转及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改善瓜果、蔬菜耐贮、运输及外观味道,称为“品质元素”(3) 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包括土壤结构、土壤养分含量和比例、土壤反应、土壤生化特性等)
2.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及种类
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要性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
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专一性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直接性3.叶部营养的特点
1、直接供给植物养分,能避免养分在土壤中的转化
2、植物吸收、利用养分快
3、直接影响植物体内代谢,促进根部营养。
4、根外追肥用量少,经济有效。
5、辅助措施,不能完全代替根部营养。
4.主动吸收与被动吸收的区别:
是否逆电化学梯度、是否消耗代谢能量、是否有选择性
通常情况下,由于细胞内部带有负电,对于阳离子,它们在细胞内的浓度一般不会超过物理化学平衡度( K+例外),因而大多数是被动吸收;相反,对于阴离子,细胞内的浓度虽然较低,但仍高于物理化学平衡浓度,所以大多数是逆电化学梯度,即主动吸收。
5.土壤体内养分的循环
6.两种形态氮素的性质和某些特性的比较
铵态氮素(NH4+-N)带正电荷,是阳离子能与土壤胶粒上的阳离子进行交换而被吸附被土壤胶粒吸附后移动性减少,不随水流失进行硝化作用后,转变为硝态氮,但不降低肥效
硝态氮素(NO3--N)带负电荷,是阴离子不能进行交换吸附而存在于土壤溶液中在土壤溶液中随土壤水分运动而移动,流动性大,易流失进行反硝化作用后,形成氮气或氮氧化合物气体而丧失肥效
7.影响土壤有效磷的因素:1. 土壤有效氮与有效磷的比值:>4,磷肥效果明显 2.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有效磷含量呈正相关,每增加0.5%的有机质,可相应提高5mg/kg的有效磷3. 土壤pH:在pH6~7范围,磷的有效性最大4. 土壤熟化程度:高,有效磷含量也高,磷肥的效果就差。5. 水田淹水后,Eh降低,磷酸高铁被还原为磷酸亚铁,溶解度提高;酸性土壤pH提高,有效性增加
8.为什么P相对集中施用目的:减少磷肥与土壤的直接接触,增加与根系的接触面积要求:以基肥为主,配施种肥,早施追肥
9.K增强作物的抗逆性抗寒、抗旱、抗高温、抗盐、抗病虫、抗倒伏、减轻水稻受还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