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合集下载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1总论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1总论
生有三个基本条件:
①具有磁性的原子核 ②外界静磁场 ③适当频率的电磁波
(一)磁性原子核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 正电,而中子不带电,且原子核一直处 于自旋之中。
人体内具有磁性的原子核有:
氢(1H)、碳的同位素(13 C)、氟 (19 F)、磷(31 P)、钠(23 Na)、 14N氮、39K钾、17 O氧等。
5.MRI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优 于超声心动图和放射性核素显像, 接近DSA和CT的水平。
6、无骨伪影
7、无需对比剂可进行心脏和血管成 像,MRA 、MRCP、 MRU等
开放式 磁体磁共振 成像系统
短磁体140cm
联机设计MRA+DSA+
第二节 基础知识
一、磁共振的形成 磁共振现象是指具有磁性的原子核处在 外界静磁场中,并用一个适当频率的射 频电磁波来激励这些原子核,从而使原 子核产生共振,向外界发出电磁信号的 过程。
综合型(0.3T—2.0T) 开放式(OPEN以低场为主) 专业型(神经、心脏、骨关节、乳腺等)
超高场机型(3.0T以上) 超高速型(扫描成像速度极快、亚秒级,具有
MR实时成像及多种功能)
现状与发展
1984年Schorher和Carr等首先在临床上应 用MR造影剂Gd-DTPA。
1986年Hasse等开始应用快速MRI技术。 在这之后的十余年间,超快速成像技术 如EPI、螺旋MRI和MRI透视技术(MR fluoroscopy,也称MR实时成像real-time MRI、或动态MR扫描技术 dynamic MR) 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优点
1.在所有医学影像学手段中,MRI的 软组织对比分辨率最高,它可以清楚地 分辨肌肉、肌腱、筋膜、脂肪等软组织; 例如:区分较高信号的心内膜、中等信 号的心肌和在高信号脂肪衬托下的心外 膜以及低信号的心包。

MRI诊断学

MRI诊断学
4 脑膜瘤:一般脑膜瘤与邻近脑实质分界清楚,脑实质受压移位,脑膜肿瘤周围被脑脊液或血管信号包绕是脑膜瘤的特征。T1与脑灰质大致相同或低信号,T2呈稍高信号。内部可见囊变坏死和钙化,T2常不均匀。增强扫描可见脑膜尾征。
5 鼻咽癌:(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占首位)多起源于鼻咽顶侧壁,位于咽隐窝表浅粘膜。早期有轮廓改变或者小肿块。等t1长t2信号影。增强是中度强化。深部侵润:咽旁间隙受侵,咽旁脂肪间隙模糊消失。颅底骨质侵犯:常见蝶骨体、翼窦等信号消失,邻近可见软组织信号影。颅内侵犯:海绵窦扩大,脑膜增厚。
渐进性强化:动态增强扫描,在强化早期含造影剂的血液首先充盈靠近供血动脉的血窦,图象表现为液体部分斑片状强化,随时间推移充盈造成影剂的血窦逐步增加,强化范围逐渐扩大,最后全部血窦为含造影剂的血液充盈,图象表现为液体均匀性强化,即为渐进性强化。
T1:纵向弛豫时间,平行于Z轴的磁化矢量从零恢复到最大值的63%所需时间.
周围组织 界限清晰 境界不清
邻近组织 周围静脉丛及脂肪组织内不出现异常高信号 累计周围组织甚至出现淋巴结转移
前内腺增生的MRI表现:体积增大,在T1WI上信号均匀,呈稍低信号,在T2增生结节引起组成成分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信号特点,增生结节若以肌纤维成分为主表现为低信号,以腺体成分为主的表现为高信号,增生结节还可有假包膜。。
6 桥小脑角区的病变:脑膜瘤 听神经瘤 三叉神经瘤
三者的区别:脑膜瘤在T1.t2上呈等信号,囊变较少,内听道通常无受累,增强扫描可见脑膜尾征。听神经瘤听神经增粗与肿瘤连续,内听道扩大。三叉神经瘤肿块中心位于岩骨中处,呈哑铃状改变,岩骨尖骨质破坏,无内听道扩大。
7 听神经瘤:实性一般呈t1等或稍低信号,t2高信号,囊性t1低信号,t2高信号。增强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医学影像诊断磁共振成像专题课件

医学影像诊断磁共振成像专题课件

及基底节区梗死)
显示组织血流 灌注状态
显示和量化脑区 功能连接
(默认网络)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三、MRI检查方法
T1WI
T2WI
T1WI
脂肪抑制T1WI
右侧肾上腺髓样脂肪瘤
水抑制T2WI
普通增强检查 (左额叶胶质母细胞瘤)
同相位T1WI
反相位T1WI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脂肪肝
多期增强检查 (肝转移瘤)
医学影像学(第8版)
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则呈高信号 图像上的组织对比受窗设置影响 增强检查改变了T1WI或T2WI上组织结构的信号强度
MRI检查禁忌证
四、MRI检查的安全性
置有心脏起搏器者
体内有金属性(铁磁性)内植物,如手术夹、支架等
孕三个月以内者
幽闭恐惧症者
医学影像学(第8版)
五、MRI图像特点
图像上的黑白灰度即信号强度,反映的是组织结构的弛豫时间 通常为多序列、多幅断层且常为横断层图像,组织结构影像无重叠 图像上组织结构的信号强度与成像序列和技术相关,例如脑脊液在
磁共振现象
医学影像学(第8版)
MRI成像的主要优势
二、MRI设备与MRI成像性能
MRCP
MRA
成像参数多、序列多、方位多、软组织分辨力高
SWI
1H-MRS
DWI
直接进行水成像
PWI
直接进行血管成像
fMRI
显示组织 磁敏感性差异 (左侧颞叶血肿)
检测组织
显示水分子
生化成分
扩散运动
(右侧额叶胶质母细胞瘤) (右侧额颞岛叶
影像诊断磁共振成像
第四节
磁共振成像
一、MRI成像的基本原理 二、MRI设备与MRI成像性能 三、MRI检查方法 四、MRI检查的安全性 五、MRI图像特点

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学

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学
第四章 消化系统MRI诊断
第一节 概 述 三 正常腹部MRI表现 1 肝实质:T1WI均匀等信号,略高于脾脏; T2WI均匀低信号,明显低于脾脏 2 肝内血管:条状或点状无信号,分布均匀,走行 规则 3 胆管:不显示 4 胆囊:T2WI呈均匀高信号;T1WI信号强度与内 部成分有关,可为低.等.高信号 5 胰腺: T1WI均匀中等信号,与肝脏相近 T2WI均匀低信号,等于或略高于肝脏
线圈选择:脊椎表面线圈;阵列线 圈可全脊椎成像
扫描层面:矢状. 横扫. 冠状
扫描参数:层厚/层距=5-8mm T1WI/ T2WI
增强扫描:
第二节 脊柱脊髓正常MR表现
第二节 脊柱脊髓正常MR表现
第二节 脊柱脊髓正常MR表现
第二节 脊柱脊髓正常MR表现
脊椎序列 生理曲度 椎体信号 T1WI 等信号 T2WI 低信号
反转恢复序列 Inversion Recovery Sequence, IR
5
第一章 总 论
磁共振成像参数
TR值—重复时间 Repetition Time, TR
TE值—回波时间 Echo Time, TE
1
2
3
第一章 总 论
磁共振成像参数 T1值:纵向弛豫时间 T1WI: 重点显示组织T1值
长TR(TR>2000ms)
长TE(TE>90ms )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章 总 论
第四节 组织信号特点 T1WI T2WI 水 低信号 高信号 脂肪 高信号 高信号 软组织(脑肌肉) 等信号 等偏低 骨皮质 低信号 低信号 骨松质 等偏高 等偏低 流动血液 SE 低(无) 低(无) GRE(MRA)高 高 新鲜出血 等或低 高 陈旧出血 高 高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二、谱仪系统: 包括梯度场、射频场的发生和控制, MR信号接收和控制等部分
三、计算计图像处理系统
第十五页,共62页。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技术
扫描序列
自旋回波序列(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Spin Echo Sequence, SE(TSE,
FSE) 梯度回波序列
Gradient Echo Sequence, GRE FISP, FAST, GRASS, SSFP, FLASH, 反转恢复序列 Inversion Recovery Sequence, IR STIR
5 顺磁性造影剂无毒性反应
6 无颅底骨伪影
第三十四页,共62页。
第五节 临床应用
MR的优势和限度
限度:
1 扫描时间较长
2 危重病人,不能很好合作和配合病人不能检查
3 磁体扫描膛较小,少数病人会有幽闭恐怖症
4 带有心脏起博器或体内顺磁性医疗装置病人不
能检查 5 费用较高 6 钙无信号,对钙化灶为病理特征的病变诊断受
第十三页,共62页。
第二节 MRI的基本结构
第十四页,共62页。
第三节 MRI的基本结构
一、磁体系统 主磁体:产生静磁场
永磁磁体—永久带有磁体,造价低 场强较低 常导磁体—制造简单,耗电量大,场强稍高 超导磁体—场强高稳定,费用高,消耗液氮
梯度系统:扫描层面的空间定位 射频系统:发射射频脉冲,产生MR信号并接收
第四节 MRI图像特点
组织特性
T1WI
T2WI
水 长T1、很长T2 低信号 明亮高
脂肪 T2短,T2长 很高 中等高
肌肉 T1长,T2短 低 低
骨皮质 活动质子少 黑 黑
气体 无活动质子 黑 黑
流动血液 流动效应

影像诊断学的名词解释

影像诊断学的名词解释

影像诊断学的名词解释影像诊断学是医学领域中用于识别和解释各种疾病和病变的方法和技术。

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医生可以对患者的身体结构和功能进行非侵入性的评估,从而帮助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解释一些与影像诊断学相关的重要名词。

1. 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是一种通过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来产生横断面图像的影像学技术。

它可以提供详细的身体内部结构图像,有助于了解肿瘤、出血和内部器官的异常情况。

2. MRI(磁共振成像):MRI利用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人体内部结构的详细图像。

与CT扫描相比,MRI能够提供更清晰的软组织图像,对于诊断脑、脊髓、神经系统疾病和肌肉骨骼疾病非常有用。

3. 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检查是通过发送和接收超声波来产生图像的方法。

它可以用于检测妊娠、肝脏病变、心脏问题和泌尿系统疾病等。

超声波检查无辐射,对儿童和孕妇安全,且成本相对较低。

4. PET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扫描是一种利用放射性示踪剂来探测身体内生物过程的影像学技术。

这种技术可用于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大脑功能和心脏血液灌注等。

PET扫描通常与CT或MRI结合使用以提高图像质量和准确性。

5. 放射学:放射学是研究和应用放射线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学科。

放射科医生是专门从事放射学研究和实践的医生,他们使用X射线、CT、MRI、超声波和核医学技术来帮助诊断疾病。

6. DICOM(数字影像与通信标准):DICOM是医学图像和相关信息交流的国际标准。

通过使用DICOM,不同医疗设备和系统能够相互交流和共享医学图像和数据,使医生能够更方便地查看和分析患者的影像资料。

7. 放射剂量:放射剂量是指接受放射线照射的人体组织所受到的辐射量。

医学影像学中,对于每个患者在接受影像检查时,放射剂量需要尽可能减少,以确保诊断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辐射对患者的潜在风险。

8. 放射病理学:放射病理学是对影像学和病理学的综合研究,目的是诊断和解释疾病和病理病变。

MR诊断总论-4学时 影像本科-精品医学课件

MR诊断总论-4学时 影像本科-精品医学课件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序列
180°RF
90°RF
echo
180°RF
90°RF
echo
Ti
TE TR
自旋回波序列(SE)结构示意图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序列
一、自旋回波序列(SE) 两个重要参数:
重复时间(Repetition time,TR): 回波时间(Echo time ,TE): 通过调整TE、TR时间长短,分别可以获 得反映 组织T1值、T2值和质子密度的图象, 分别称为T1加权像、T2加权像、质子密度 加权像。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序列
二、反转回复序列(Inversion recover, IR)
反转回复脉冲序列(即1800 —900 — 1800),第一个1800 至900 脉冲的间隔时间 称为回复时间(Inversion time,TI),900 脉冲后经1800 脉冲至采集回波信号的时间 称为回波时间(TE)两个脉冲组间隔的时 间为重复时间(TR)。
概述 MRI与X-CT的比较
项目 手段 基础 单位 副作用
X-CT X射线 组织密度 CT值 辐射损害
MRI 磁场 质子的质、量 信号强度 无、安全
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设备基本结构 一、磁体系统 1.主磁体(B0):产生静磁场,使组织磁化(MZ)
主磁场场强采用高斯(Gauss, G) 或特斯拉(Tesla, T)来表示,1T=10000G。
第二节 MRI基本物理原理
三、施加射频脉冲RF后的原子核: 吸收能量、产生共振现象、 磁矢量偏转产生横向磁矢量MXY 磁矢量和偏转角与外加RF有关
四、射频终止后的原子核: 释放能量、恢复平衡态、弛豫过程 纵向弛豫(T1、自旋—晶格弛豫) 横向弛豫(T2、自旋—自旋弛豫)

【医学ppt课件】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学

【医学ppt课件】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学
1 纵隔病变: 2 大血管病变:动脉瘤;夹层动脉瘤 3 心脏病变:先天性畸形;心肌病;缺血
性心脏病 4 胸壁病变: 5 部分肺内病变:CT定性有困难者
第三章 胸部病变MR诊断
第一节 胸部MRI检查基本情况
三;正常胸部MR表现
第四章 消化系统MRI诊断
第一节 概 述
一 消化系统病变MRI 应用价值
梯度磁场(Gy Gx Gz) 交变磁场(RF) 中心空制系统—计算机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决定成像因素 1 组织内质子密度 2 T1值 3 T2值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信号强度与成像因素的关系 与组织内质子密度成正比 与T1值成反比 与T2值成正比
第一章 总 论
假牙、发夹等),并更换检查服。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MR诊断
第一节 MRI检查方法
1 患者准备:去除一切金属异物 2 体位;仰卧 3 扫描方法: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 4 扫描序列:T1WI / T2WI / MRA 5 增强扫描;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MR诊断
第二节 正常MR表现
正常颅脑MR表现
第四章 消化系统MRI诊断
第一节 概 述
三 正常腹部MRI表现
1 肝实质:T1WI均匀等信号,略高于脾脏; T2WI均匀低信号,明显低于脾脏
2 肝内血管:条状或点状无信号,分布均匀,走行 规则
3 胆管:不显示 4 胆囊:T2WI呈均匀高信号;T1WI信号强度与内
部成分有关,可为低.等.高信号 5 胰腺: T1WI均匀中等信号,与肝脏相近
第一章 总 论
第五节 临床应用
二: 禁忌征
1 带有心脏起搏器者 2 危重患者需要抢救者 3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 4 体内有磁性金属异物者 5 怀孕三个月以内之孕妇 6 幽前准备

磁共振成像(MRI)诊断

磁共振成像(MRI)诊断
(3)炎症:各种细菌、病毒、霉菌性脑炎、脑膜炎与 肉芽肿在MRI上可显示,加强后对定性更有价值;对 脑囊虫、脑包虫可定性诊断,并可分期分型。
第一节 MRI的适应征
中枢神经系统
(4)脑退行性病变:可清楚显示皮质性、髓 质性、弥漫性脑萎缩、原发性小脑萎缩;协助 诊断Wilson病、CO中毒、甲旁减等疾病。
TE:称回波时间,即射频脉冲发射后到采 集回波信号之间的时间。

第四节 射频脉冲序列和伪影
一、射频脉冲序列 射频脉冲即一个短的无线电波或射频能量,
其作用就是如何有效获得MRI信号。序列 指检查中使用的脉冲程序。常用的射频脉 冲序列有: 1、自旋回波(SE)序列 2、反转回复(IR)序列 3、部分饱和(PS)序列
第四节 射频脉冲序列和伪影
4、快速成像序列 :
(1)梯度回波(GRE)序列 (2)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 (3)平面回波成像(EPI)序列
5、脂肪抑制序列:包括STIR、Chemsat等。 6、液体衰减反转回复(FLAIR)序列。
第四节 射频脉冲序列和伪影
MRI成像中的伪影 MRI成像中的假影像称伪影(artifact)常
第五节 特殊成像
脑功能性MRI检查(f MRI)
fMRI主要有造影法、血氧水平依赖对比 法(BOLD)。虽然仍在研究阶段,但已 用于临床的如脑部手术前计划的制定,了 解卒中偏瘫病人脑的恢复能力的评估及精 神疾病神经活动的研究等。
第六节 磁共振对比剂
MRI影像具有良好的组织对比,但正常与 异常组织的弛豫时间有较大的重叠,为提 高MRI影像对比度,一方面选择适当的脉 冲序列和成像参数,另一方面则致力于人 为地改变组织的MRI特征性参数,即缩短 T1和T2弛豫时间,使用对比剂的意义乃在 于此。

颅脑70T磁共振成像诊断学_札记

颅脑70T磁共振成像诊断学_札记

《颅脑70T磁共振成像诊断学》读书札记1. 颅脑70T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在阅读《颅脑70T磁共振成像诊断学》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其中涉及的颅脑70T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详细札记。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基于核磁共振原理的生物医学成像技术。

与传统的医学影像技术相比,MRI技术具有极高的图像质量和诊断精度。

颅脑70T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高级的影像技术,对于诊断脑部的病变、肿瘤以及神经疾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的基本原理如下: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原子核在磁场中的共振现象,当人体处于强磁场环境中时,体内的氢原子会排列成一个有序的磁场环境。

通过射频脉冲激发这些氢原子,它们会吸收能量并返回到稳定的能级状态。

这个过程会产生一种共振信号,也就是磁共振信号。

通过对这些信号的收集和处理,可以生成身体内部的结构图像。

这一过程是一种无损的、无放射性的检查方法,因此对人体无害。

颅脑70T磁共振成像的优势在于其高场强的磁场和先进的成像技术。

高场强的磁场可以提供更高的信号强度和更好的图像分辨率,使得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观察到脑部细微的结构和病变。

先进的成像技术如三维成像、功能成像等,使得颅脑70T磁共振成像在脑部疾病的诊断上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这种成像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也在不断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引入颅脑70T磁共振成像设备,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精确的诊断服务。

对于相关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他们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以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1.1 磁共振成像的发展历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磁共振成像(MRI)技术以其非侵入性、无辐射的特点,在医学领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从最初的T MRI机到如今先进的70T磁共振设备,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分辨率、图像对比度及对疾病的诊断能力上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

早期发展:1980年,第一台临床T MRI机问世,开启了磁共振成像的新纪元。

现代体部磁共振诊断学

现代体部磁共振诊断学

现代体部磁共振诊断学
现代体部磁共振诊断学是通过使用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来诊断人体各个器官及组织的疾病。

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
学影像技术,它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通过观察信号变化来生成详细的人体内部图像。

在现代体部磁共振诊断学中,医生可以利用MRI技术对脑部、脊柱、关节、胸部、腹部、盆腔等各种器官进行准确的诊断。

MRI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展示出人体内部结构的
细节和病变情况。

磁共振诊断学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随访。

例如,在神经学中,MRI可以帮助诊断脑部肿瘤、中风、多发
性硬化症等疾病;在骨科中,MRI可以评估骨骼和关节的病变,如关节炎、骨折等;在胸部和腹部疾病的诊断中,MRI
可以显示肺部、肝脏、肾脏等器官的异常情况。

磁共振诊断学具有许多优点,比如无辐射、非侵入性、不需要注射造影剂等。

但同时也有一些限制,如较长的扫描时间、高设备成本等。

尽管如此,现代体部磁共振诊断学已经成为临床上重要的诊断工具,对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起到了重要作用。

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学总结

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学总结

一、鼻窦炎症一、概述按病因分为:过敏性、化脓性、肉芽肿性;按发展过呈分为急性、慢性二、病理急性期:粘膜充血、肿胀,炎症细胞渗出,脓性分泌物产生;慢性期:粘膜肥厚、息肉变性;粘膜萎缩、乳头状增生三、临床表现:鼻塞、脓涕、头痛、四、MRI表现:1、鼻甲肥厚、鼻窦粘膜增厚;2、窦内分泌物潴留,可现气液平面。

分泌物呈T1低,T2高信号;蛋白含量较高时,T1高,T2高或低。

3、增强扫描,慢性期窦壁粘膜轻-中度强化。

4、可致骨壁骨质吸收或骨质增厚、硬化。

二、鼻窦囊肿一、概述:分为粘液囊肿、粘膜囊肿。

二、病理粘液囊肿:鼻窦开口阻塞,窦内分泌物潴留致窦腔膨胀性扩大行成囊性肿物。

多见于额窦、筛窦。

粘膜囊肿:粘膜腺体分泌物在腺泡内潴留,又称粘膜下囊肿。

一般较小,多见于上颌窦。

三、临床粘液囊肿:病程进展缓慢,膨胀姓生长,早期可无症状,增大后压迫窦壁可引起疼痛。

囊肿突入眶内则出现眼球突出、眼球移位、视力障碍等。

局部膨隆或触及有弹性肿块,额窦及筛窦分别位于额窦底及内眦部。

鼻腔检査:额、筛寒囊肿突向中鼻道呈一隆起,蝶窦囊肿后鼻镜检查鼻咽顶壁向下突出,上颌窦囊肿可见下鼻道外侧壁向鼻腔内移位。

粘膜囊肿:平时无症状,常在检查中偶然发现.偶有头痛,有时囊肿自行破溃从鼻腔中流出黄液体。

鼻腔检查正常四、MR(1)粘液囊肿:1、多见于筛窦及额窦。

2、窦腔呈类圆形膨胀扩大,有环形均匀薄层囊壁包围。

3、囊内液体信号取决于囊液中的蛋白含量、水含量和水化状态以及粘稠度,如含粘蛋不太多,含水较多而粘度较低则T1WI为中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号;若含粘蛋白较多时T1及T2加权像均为中等或高信号:若水分吸收,囊内分泌物十分粘稠时,T1WI及T2WI 均为低信号。

增强扫描后囊壁增强。

4.窦壁弧形变薄或外移,向外膨隆,但无虫蚀样破坏。

5、囊肿侵犯眼致眼球突出、移位,眼外肌、视神精受压移位。

额窦粘液囊肿常先向眼眶内上方扩展。

筛窦囊肿易向眶内壁及鼻腔顶部膨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消化系统MRI诊断
第一节 概 述
三 正常腹部MRI表现
1 肝实质:T1WI均匀等信号,略高于脾脏; T2WI均匀低信号,明显低于脾脏
2 肝内血管:条状或点状无信号,分布均匀,走行 规则
3 胆管:不显示 4 胆囊:T2WI呈均匀高信号;T1WI信号强度与内
部成分有关,可为低.等.高信号 5 胰腺: T1WI均匀中等信号,与肝脏相近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第四章 消化系统MRI诊断
第一节 概 述
二 检查方法
1 检查前准备:屏气成像,训练呼吸 2 线圈选择:体部表面线圈 3 扫描方法:多层连续扫描,层厚
5~8mm,间隔1~2mm; 横断面/冠状面 4 序列选择:TSE/FISP/T1WI/T2WI 脂肪抑制 5 增强扫描: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第一章 总 论
磁共振成像参数
T2值:横向弛豫时间 T2WI: 重点显示组织T2值
的图像称为TWI T2 Weighted Imaging 长TR(TR>2000ms) 长TE(TE>90ms )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第一章 总 论
第四节 组织信号特点
T1WI

低信号
脂肪
高信号
软组织(脑肌肉)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第一章 总 论
第二节 磁共振成像技术 —扫描序列
自旋回波序列(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Spin Echo Sequence, SE(TSE,FSE)
梯度回波序列 Gradient Echo Sequence, GRE
反转恢复序列 Inversion Recovery Sequence, IR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第一章 总 论
磁共振成像参数
TR值—重复时间 Repetition Time, TR
TE值—回波时间 Echo Time, TE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第一章 总 论
磁共振成像参数
T1值:纵向弛豫时间 T1WI: 重点显示组织T1值
的图像称为T1WI T1 Weighted Imaging 短TR(TR<500ms) 短TE(TE<30ms)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2020/11/30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定义:利用人体内固有的原子 核,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产生共振 现象,吸收能量并释放MR信号, 将其采集并作为成像源,经计算 机处理,形成人体MR图像。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成像条件:
人体内原子核—氢质子(H) 外加磁场—主磁场(B0)
梯度磁场(Gy Gx Gz) 交变磁场(RF) 中心空制系统—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决定成像因素 1 组织内质子密度 2 T1值 3 T2值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信号强度与成像因素的关系 与组织内质子密度成正比 与T1值成反比 与T2值成体部线圈: 3 心电图门控技术:
ECG中R波触发RF,确保信号才采集与心 脏运动同步,同时控制R波后的延迟时间,获 得心脏不同运动时相的MRI图象,以便判断 心脏功能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第三章 胸部病变MR诊断
第一节 胸部MRI检查基本情况
一;检查方法
4 成像序列:FSE/IR/ 5 扫描层面:横断/冠状/矢状
等信号
骨皮质
低信号
骨松质
等偏高
流动血液 SE
低(无)
GRE(MRA)高
新鲜出血
等或低
陈旧出血

T2WI
高信号 高信号 等偏低 低信号 等偏低 低(无) 高 高 高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第一章 总 论
第五节 临床应用
一:适应征
1 中枢神经系统各种病变(炎症肿瘤 奇形变性血管性病变),优于CT
2 五官及颈部软组织病变 3 纵隔及心脏大血管病变 4 腹内实质器官及腹膜后血管病变 5 脊柱及四肢骨关节病变
2,严格掌握MR检查的禁忌症和适应症。 3,根据检查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线圈。 4,祛除体上一切金属物品(耳环、项链、
假牙、发夹等),并更换检查服。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MR诊断
第一节 MRI检查方法
1 患者准备:去除一切金属异物 2 体位;仰卧 3 扫描方法: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 4 扫描序列:T1WI / T2WI / MRA 5 增强扫描;
层厚=5~8mm,间隔2~3mm 6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7 磁共振成像电影回放(Cine-MRI)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第三章 胸部病变MR诊断
第一节 胸部MRI检查基本情况
二;胸部MR检查适应症
1 纵隔病变: 2 大血管病变:动脉瘤;夹层动脉瘤 3 心脏病变:先天性畸形;心肌病;缺血
性心脏病 4 胸壁病变: 5 部分肺内病变:CT定性有困难者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第一章 总 论
第五节 临床应用 二: 禁忌征
1 带有心脏起搏器者 2 危重患者需要抢救者 3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 4 体内有磁性金属异物者 5 怀孕三个月以内之孕妇 6 幽闭恐怖症者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第一章 总 论
第六节 MR检查前准备
1,详细询问病史,检查目的和要求,必要 时参考相关检查资料。
T2WI均匀低信号,等于或略高于肝脏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正常肝脏MRI--T1WI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正常肝脏MRI--T2WI(FISP序列)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正常肝脏MRI--T2WI(FISP序列)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正常肝脏增强动态MRA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正常腹部脂肪抑制MRI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第五章 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第三章 胸部病变MR诊断
第一节 胸部MRI检查基本情况
三;正常胸部MR表现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第四章 消化系统MRI诊断
第一节 概 述
一 消化系统病变MRI 应用价值 1 限度: 2 适应征: 3 禁忌征: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MR诊断
第二节 正常MR表现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正常颅脑MR表现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正常颅脑MR表现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正常颅脑MR表现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正常颅脑MR表现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正常颅脑MR表现
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第三章 胸部病变MR诊断
第一节 胸部MRI检查基本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