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的集群效应及其产生条件分析

合集下载

简述旅游产业的聚集效应分析

简述旅游产业的聚集效应分析

旅游产业的聚集效应分析引言旅游产业是一个多元化、综合性的产业,对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一些特定的地区,旅游产业可能呈现出聚集化的趋势,即多个相关产业在同一区域内集中发展,形成旅游产业的聚集效应。

本文将对旅游产业聚集效应的分析进行简述。

旅游产业聚集效应的概念旅游产业聚集效应指的是在某一特定地区,多个相关的旅游产业会聚集在一起并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旅游产业集群。

这种集群化的现象往往会促进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一系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旅游产业聚集效应的原因旅游产业聚集效应的形成离不开以下原因:1.资源优势某一地区可能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如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产等,这些资源的丰富性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从而促进了旅游产业的聚集。

2.规模经济旅游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是促使产业聚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在一个旅游产业集群中,相关产业可以共享基础设施、市场推广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3.产业链配套旅游产业的聚集往往涉及到多个产业链上的环节,如旅行社、酒店、餐饮等。

这些产业之间的互相配套和互利合作,可以形成更加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旅游产业聚集效应的影响旅游产业的聚集效应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影响深远:1.经济效益旅游产业的聚集会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

首先,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和居民收入水平。

其次,旅游产业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餐饮、交通、零售等,带动了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

2.社会效益旅游产业的聚集也会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旅游业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提升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其次,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提供更丰富的休闲娱乐选择。

3.环境影响旅游产业的聚集也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为大量游客流量的涌入,可能会加剧地区的环境压力,如资源消耗、垃圾产生等。

因此,在旅游产业的聚集中,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产业集群的波及效应分析

产业集群的波及效应分析

产业集群的波及效应分析一、引言(一)背景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合理运用产业要素的客观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不是靠单打独斗,而是组成特色产业集群去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且国际上富有竞争力的产业大多是采用集群模式。

如美国的硅谷高科技信息产业集群、华尔街的金融业、好莱坞的娱乐业、加州的葡萄酒产业区等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增长极。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是一种各国为提升综合国力和竞争力而争相借鉴的新经济。

在我国,产业集群也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可以看到,在绝大多数“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报告中,产业集聚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小到产业园区,大到区域经济,都在积极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增强产业集聚度,以推进园区和区域经济发展。

我国某些产业集群在规模和成本上也有一定竞争优势,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但总体看,中国的产业集群整体层次低,大都处于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精细化工、五金制品等轻工业领域,总体仍处于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环节,而作为产业集群核心竞争优势的专业化分工、创新能力、品牌声誉和网络协作等优势并未得到充分体现,难以参与高层次国际竞争,也影响了集群的持续竞争力。

中国的产业集群成长的硬环境、软环境和生态环境也大大滞后,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产业集群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定义及研究意义由于研究背景与目的的不同,国外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本文主要采用波特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理论。

迈克尔·波特以其竞争优势理论为基础,认为集群是某一特定产业的中小企业和机构大量集聚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而形成的稳定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集合体。

他给出了垂直产业集群与水平产业集群的定义:垂直的产业集群是指通过买卖关系来联结的众多企业所形成的产业集群;水平的产业集群是由包括共享终端产品市场、使用共同技术、技巧与相似的自然资源的企业所组成的集群。

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一些具有相同或相关产业链的企业集聚在一起,形成特定的产业群体。

它具有社会经济效益、产业技术创新和资源优势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是当前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从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的角度分析其特点和优势。

一、产业集群的形成产业集群的形成是由市场需求和产业链需求共同驱动的。

市场需求是指消费需求和产业链上流下游企业的需求。

消费需求是指终端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需求是指各产业链环节上企业对原材料、零部件和中间成品的需求。

这些需求的不断演进和变化引发和推动了产业集群的形成。

产业链需求是指产业链上存在多个环节上的企业,这些企业之间的生产和加工需要相互配合和协调。

比如,汽车制造需要零部件配套企业的支持,电子产品制造需要电子元器件和芯片配套企业的配合等。

产业集群的形成还与区域特定的资源禀赋、人才资源和政策环境有关系。

区域特定的资源禀赋是指区域内存在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或技术资源等,这些资源创造了特定的区域产业环境和条件。

人才资源是指区域内的劳动力市场、产业链上企业的技术人员,以及高等教育机构、科研机构等的科研人员。

政策环境是指政府对区域内产业发展所施加的各种政策支持、产业引导等。

二、产业集群的特点和优势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势。

一是产业集群具有“规模效应”。

这是指区域内的企业集聚形成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效应,使得各环节上企业更容易抵御外部市场竞争,提升自身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二是产业集群具有“资源效应”。

区域内集聚的企业能够共享和利用区域内的人力资源、物流资源、技术资源,提高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效率。

三是产业集群具有“学习效应”。

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企业集聚在一起,形成了产业链的生态系统和对知识的不断学习和吸收,这种集群效应进一步加强了各企业之间的协作效应和创新能力。

四是产业集群具有“政策效应”。

政府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采取各种政策手段,扶持和支持区域内的产业发展,如税收优惠、产业引导、人才培养等。

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态势及效应

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态势及效应

10000头以上。

2 发生特点稻飞虱发生特点是①始见期偏迟,前期迁入虫量少,7月上旬集中迁入,虫量大,8—9月份有多次回迁虫峰。

②前期四(2)代白背飞虱发生相对较轻,五(3)代和六(4)代大发生且重叠发生明显,成、若虫盛发期长。

③四(2)代褐飞虱短翅型成虫发生早,数量大,导致8月上旬褐飞虱比例迅速上升,从而替代白背飞虱占据了绝对优势。

④五(3)代在中稻上造成为害,少部分田块出现冒穿倒伏和枯死。

⑤六(4)代在双晚上继续危害,造成空瘪粒增多,千粒重下降,但损失要小于单季稻。

3 原因分析(1)四(2)代在早稻上只是中等发生,农民大多忽视防治,虫口累积,而且7月下旬又有迁入,因此基数大。

(2)7月底到8月初正值成虫产卵和低龄若虫孵化高峰期,恰遇“麦莎”台风来袭。

连续一周的阴雨和凉爽的天气给五(3)代褐飞虱的增殖和为害提供了极佳的温湿度环境。

(3)中稻正处于孕穗破口期,稻株营养丰富,食料条件有利于稻飞虱取食为害。

(4)单季稻前期大量使用以三唑磷为主的有机磷类药剂防治稻螟虫,也可能刺激褐飞虱增殖。

(5)防治上存在药剂不对路和方法不科学的问题,而且中稻齐穗后农民往往忽视防治或放弃防治。

(6)单季稻和双晚后期稻株茂密,田间郁蔽,防治困难,防效不理想,这也是造成虫量居高不下的客观原因。

4 有效防治策略和控制技术2005年稻飞虱的大发生当然有其客观原因,但若能及早控制,及时防治,对路用药当不至于造成大问题。

笔者今年正好也进行了417h m 2中稻的病虫防治承包试点,对于稻飞虱仅仅防治2次却效果极好,百丛虫量一直控制在2000头以下,而试点周边群众却损失惨重,最高虫量达8万头/百丛,在灌浆后出现倒伏枯死的情况下,部分农户不得不将七成熟的稻子收割。

以下我就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稻飞虱的有效防治策略和控制技术。

411 防治策略 治二代、压三代、控四代。

防治重点是褐飞虱,即当四(2)代褐飞虱百丛虫量达到100头以上时,即应选择对路农药进行防治,既减轻当代稻飞虱的直接危害,又压低五(3)代的发生基数;狠治五(3)代褐飞虱,争取五(3)代防治主动权,又能减轻六(4)代防治压力;决战六(4)代,根据六(4)代虫情,视情况用药,确保水稻安全和质量的情况下适时、适量防治。

外贸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效应研究

外贸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效应研究

外贸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效应研究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外贸产业集群的形成成为了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以中国为例,中国的许多城市都形成了实力强大的外贸产业集群,这些集群呈现出很强的集约性、专业性和规模化优势。

外贸产业集群的形成不仅能带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对地方经济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一、外贸产业集群的定义和特点外贸产业集群是指一种在一定区域内,企业之间合作,形成一种互补性的经济模式。

集群中的企业在生产、技术、市场等方面能够相互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共同的发展。

外贸产业集群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外贸产业集群是专业性集群,集群内企业的业务范围明确、职能分工明确,并形成一种垂直或水平的产业链关系。

其次,外贸产业集群具有规模经济优势,集群内企业能够通过规模效应和资源共享,使生产成本降低,提高竞争力。

最后,外贸产业集群还能促进人才流动,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有利于推动创新和升级,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集群。

二、外贸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外贸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场需求。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消费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外贸企业需要以更高效的方式来满足客户不同层次的需求。

因此,企业之间就会形成一种相互之间互补、优势互补的关系,形成产业集群的现象。

其次,外贸产业集群的形成还与地理位置有关。

集群的形成通常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种由地理位置带来的优势。

集群内的企业通常在同一地区,距离较近,物流成本低,便于企业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另外,政策扶持是外贸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推手。

政府针对外贸产业或者某一产业的发展的政策导向和扶持力度,也起到了集群形成的重要作用。

三、外贸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外贸产业集群的建立可以使企业利用彼此优势,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链和市场,有利于降低交易和生产成本,提高竞争能力和国际市场份额。

同时,外贸产业集群还具备以下几点经济效应:1. 促进创新和升级。

集群内的企业之间相互合作,进行技术交流和共享,有利于知识智力的集聚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企业的成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一、产业集群的效应分析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构成的单元结构,能产生巨大的集群效应。

集群效应主要体现为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两个方面。

1.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分析一般认为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是外部经济效应,包括外部规模和外部范围经济。

产业集群的外部规模经济表现在集群内企业实行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协作,每个企业承担产业链中某一环节的活动,生产效率极高,使无法获得内部规模经济的单个中小企业通过外部合作获得规模经济,所以企业既能享有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又不必过分扩大企业规模,使企业实现了“柔性”与规模的统一。

产业集群的外部范围经济是指企业集聚特别是相关产业的企业集聚时,可通过垂直联系及时获得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业务联系,通过水平联系可以借助分包商的生产能力、控制分包商的产品质量,也就是说企业可以调动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实现资源的更优配置。

总之,在集群内企业可以在不牺牲“柔性”的条件下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比单个企业有更高的经济效率。

第二是交易成本的节约,集群内企业大部分交易在群内进行,集群内企业交往频繁,协作关系较稳定,容易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这有利于减少谈判环节,提高谈判效率,增进协作关系从而降低谈判成本,提高合同执行的效率。

第三是群体效应。

集群内企业通过联合可以形成实力强大的集合体,其集合效应远远超过单个企业的简单叠加,具有“1+1>2”的效应,具体表现为:同行业的企业利用地理接近性,通过合资、合作或建立联盟等方式共同进行生产、销售等价值活动,可以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益;集群内企业便于采用和推广相同技术标准,提高该标准的认可程度,并且集群对新标准的制定有较大的影响力,有时甚至可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集群的知名度能吸引更多供应商和销售商,扩大企业的交易范围,争取更有利的交易条件,提高企业的获利水平。

第四是学习与创新效应,产业的空间集聚可以促进知识、制度和技术的创新和扩散,促进产业和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及新产业组织的形成。

产业集群的知识点总结

产业集群的知识点总结

产业集群的知识点总结1. 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点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地理范围内,某种产业的企业及其相关产业的供应商、科研机构、配套服务机构等,因为一定的产业联系和区域联系而相互联系和依存、形成相对稳定的组织体系和社会网络的现象。

产业集群具有地理集中、产业关联、产业链条和价值链的相关性、水平交叉和垂直交叉的复合效应等特点。

2. 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1)市场需求条件。

即充足的市场需求是形成产业集群的重要条件,因为市场需求的存在可以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和集聚。

(2)技术条件。

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技术有密切的关系,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是形成产业集群的重要保障。

(3)制度环境条件。

包括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等,政府的政策扶持和法律法规的保障也是形成产业集群的重要条件。

(4)人才条件。

人才是产业集群最为重要的资源,人才的集聚和培养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必要条件。

3. 产业集群的作用(1)创新引领作用。

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利于技术的引进和集成,推动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2)成本优势作用。

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之间存在合理的分工合作,能够实现资源和成本的优势互补,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市场引领作用。

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之间有着密切的市场联系,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快速响应,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4)扩大就业作用。

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带动就业机会的增加,促进相关行业和服务行业的发展,提高就业水平,改善劳动力市场状况。

4. 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1)生产链集聚模式。

指在某一地理范围内,集中了一个完整产业链条上的各种相关企业的现象,例如硅谷的信息技术产业链集聚。

(2)产业链集聚模式。

指在某一地理范围内,集中了某一个产业链条上的相对完整的各种相关企业的现象,例如德国的汽车产业链集聚。

(3)非传统产业集群模式。

指一些不同行业的企业在某一地理范围内由于所处行业的相对优势,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例如以深圳市为代表的中国电子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的效应及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产业集群的效应及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产业集群的效应及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产业集群,作为当今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还能够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可观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产业集群的概念、特征以及效应入手,探讨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征产业集群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一组相关产业形成的一种经济现象。

产业集群在这一地理区域内具有一个协同合作的产业链,由许多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企业和组织组成。

这些企业间通过相互合作、信息流动和资源共享,从而提升了竞争力和效率。

一个成功的产业集群,应当具备以下三个特征:一是竞争意识强;二是密集的产业链;三是高效的交流与分享。

竞争意识强体现在产业集群企业之间有激烈的竞争,通过竞争促进产业升级,推动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

密集的产业链意味着,各类企业间的合作和产业协同效应非常显著,形成了上下游、左右互搭的生产关系,不断完善和优化产业链。

高效的交流与分享则是通过技术和产业资讯的交流共享,推动了产业的创新和升级。

二、产业集群的效应1.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内企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互相依存、互相支持。

在生产、销售和物流等方面,他们之间能够共享信息、资源和经验。

通过集中采购、共享生产基地、分工合作等方式,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促进产业创新和升级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技术交流和协作关系。

企业之间经常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共享,激发、挖掘和整合各类资源,逐步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和水平。

同时,对于外部的技术和市场变化,也能够及时捕捉并作出反应,进一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3.提高就业和财富创造产业集群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关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关注着就业和财富创造。

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之间进行互补合作,提高了整个区域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造财富的机遇。

4.推动城市和区域发展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可以推动城市和区域的发展。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产业集群是指大量相关产业因地理、行业或产业链条相近而在特定地区或地理区域集中形成的经济聚集体。

产业集群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当前的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并提出未来的趋势。

一、产业集群发展现状1.1 区域集群的较为成熟当前,世界上已经形成了许多区域产业集群,如日本的汽车产业集群、中国的珠江三角洲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等。

这些区域产业集群已经相对成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和配套的产业基础设施,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1.2 产业集聚效应明显通过集聚效应,相关产业的企业可以共同分享资源、技术和市场信息。

这种集聚效应使得企业在同一地区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促进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例如,硅谷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企业的聚集,形成了世界上最具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区域之一。

1.3 产业集群对人才吸引力增强产业集群的形成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的流动和聚集。

由于同类企业集中,人才可以在这些企业之间更容易地转移,获取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同时,相互之间的竞争也促使企业创造更加有吸引力的薪酬和福利体系,进一步提高了吸引人才的能力。

二、未来趋势分析2.1 产业集群的跨界融合未来,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产业集群将会出现更多的跨界融合。

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将会打破传统的行业壁垒,创造新的产业增长点。

例如,智能制造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会促成传统制造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形成新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2.2 产业集群的创新驱动未来,创新将成为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产业集群将注重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以保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创新合作,建立创新生态系统,为产业集群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支持。

2.3 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目标。

产业集群应注重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责任,并将其纳入发展战略和日常经营中。

市场经济中的产业集群效应

市场经济中的产业集群效应

市场经济中的产业集群效应
产业集群效应是指在某一地区内,同一行业或相关产业企业因生产技术、市场需求、人才、资金等因素聚集在一起,形成紧密的产业网络,从而使整个区域在该产业中具有竞争优势并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的现象。

一方面,产业集群可以形成规模效应。

同一领域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可以共享资源、信息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规模扩大可以带来成本的规模优势,使企业更具竞争力。

例如,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企业相互配合,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

另一方面,产业集群可以形成创新效应。

企业聚集在一起,促进技术交流和创新合作,引入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推动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

例如,硅谷是全球最著名的科技产业集群,聚集了众多高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汇聚了大量的创新人才,不断推动科技的进步。

此外,产业集群还可以形成外部经济效应。

产业集群的形成会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和资金流入该地区,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

比如,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会带动汽车零部件产业、互联网服务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生态链。

但是,产业集群效应也存在一些问题。

过度集中容易导致产业链条过长,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可能会波及整个产业链;产业集群内部竞争激烈,企业间存在恶性竞争和“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同时,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也容易形成垄断地位,导致市场秩序紊乱。

综上所述,产业集群效应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

然而,要注意引导和管理好产业集群,防范其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共赢发展。

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影响因素分析作者:王璐张东生王瑞雪来源:《商业经济研究》2016年第18期内容摘要:本文基于文献研究法,对影响产业集群集聚效应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归纳。

之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河北省沧州市管道装备产业为调研对象,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使用AMOS软件,确定影响因素与集聚效应来源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间的内部驱动关系。

得出了企业因素、产业因素、外部环境、支持体系各因素对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均有正相关关系的结论。

关键词:产业集群集聚效应结构方程模型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产业集聚现象受到了来自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乃至生态学等各方面有关人士的重视,关于产业集聚现象的研究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展开。

虽然目前关于集聚效应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产业集聚规模与集聚效应之间关系的定量研究较少。

本文以区域产业集群集聚效应的产生机理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梳理法归纳影响产业集群集聚效应的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产业集群集聚效应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本文从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角度对集聚现象进行分析,不仅可以从理论上丰富既有的研究成果,同时可以为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充分发挥产业集群集聚效应提供理论依据。

产业集群集聚效应相关概述产业集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总的来说,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产业集群的定义、集聚效应的定义、集聚效应的测度以及集聚效应影响因素等方面。

韦伯(1909)将集群看作是在某一地域范围内彼此联系的集聚体。

波特(1998)认为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

本文认为产业集群是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的产业或者机构的集合体。

韦伯认为正是由于集聚因素的存在,原材料和运输成本的降低才成为可能。

集聚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带来包括企业、城市在内的报酬递增、提高整体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创新、形成成本的节约(刘斌,2004);但在另一方面,随着集群的发展,越是成功的集群越会倾向于发展成为一个封闭的系统(Markusen,1996),尤其是当用以维持集群发展的网络开销居高不下,直至多于集群收益的时候,企业集群将开始走下坡路(冉庆国等,2007),当集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国家或者地区的竞争力也会被削弱(王缉慈,2004)。

产业集群产生的原因

产业集群产生的原因

产业集群产生的原因下面分别从经济、地理、历史、政策和文化等角度,详细阐述产业集群产生的原因。

1.经济原因: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首先是由于经济规模效应的作用。

在一个特定的地区,同一产业内相互竞争的企业相聚在一起,可以共享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供应链等各种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进而增加企业的利润。

2.地理原因:地理因素也是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一些产业,比如石油、钢铁、煤炭等,其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因此往往选择在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生产基地。

另外,交通和物流等因素也会影响产业的聚集。

如果一个地区的交通便利,有便捷的运输网络,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在该地区建立生产基地。

3.历史原因:历史原因也是产业集群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些产业在一些地区有着长期的历史积累,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传统,吸引了大量的企业聚集在该地区。

这些企业在该地区建立了供应链、技术合作、人才培养等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一种惯性效应,使得该地区成为该产业的中心。

4.政策原因:政策也是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因素。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各种扶持政策鼓励产业集群的形成,如减税优惠、土地政策、财政支持等,吸引企业在一些地区建立生产基地。

政府还可以推动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强对产业集群的管理和服务,提供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5.文化原因:文化因素也对产业集群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有些地区具有特定的文化氛围和文化传统,使得该地区成为一些产业的发源地或中心。

例如,意大利的米兰被誉为时尚之都,这与当地的设计、艺术和时尚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这种文化因素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竞争优势,吸引更多的企业在该地区建立生产基地。

综上所述,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济、地理、历史、政策和文化等因素相互交织,促使同一产业内的企业在一个地理区域内聚集形成集群。

胶合板产业集群的成因与效应分析

胶合板产业集群的成因与效应分析

a dse il e rd csmi.T ep e o n n o oisa it e d vn e n n a e ed d r gpo u igw s n p c i dpo u t x h h n me o ft tbly n s( e ere da dp n l n ) ui rd cn a az w n i n
Absr c : I i e p u ffn i g t e r g l ro e e o me to i a p y o n u ty o h n u ti lc u t r su y a t a t t s h l f l o d n h e u a fd v l p n f Ch n l wo d i d s r n t e i d sra l se t d s i t e mo t o lwo d p o u t r r m n u til cu t r a e n Ch n . Ba e o a s a l S e t r a c n mi h o n h s f p y o r d c s a e fo i d sra l s e r a i i a s n M rh l ’ x e n le o o c t e r a d y P re ’ “ i mo d”mo e f i d sra l se s a d o s se tc a a y i o t e r f r n a t r n t e a tc e t e r otr S d a n d l o n u ti l c u t r n n y t ma i n l ss t h i o mi g f c o s i h ri l , h i f r n e u a s d s o e e h t t e c u e o o rl r e p y o l se s b s c l c i n o r e p n a e t n o mi g r g l rwa ic v r d t a h a s ff u a g l wo d c u t r wa a i a l a to f ma k ts o t n i a d y y

产业集群及其经济效应分析

产业集群及其经济效应分析

再次,产业集群形成依赖于政府的调控与引导。政府为促进当地
经济发展,往往会通过制度与政策安排,例如,融资支持、税收优惠、 土地供给优惠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引导生产要素流动集聚,既支持
当地企业植根本土,同时又不断创造良好条件,吸引外地企业进驻本
地市场。实际上,在产业集群的早期阶段,政府政策是形成产业集中 的重要条件。
二、产业集群形成与演进
■产业集群形成机制
首先,产业集群形成是分工发展的结果。分工深化所带来的生产率 提高,是分工经济的一条普遍性原理。如果从分工角度考察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为降低专业化分工产生的交易费用和获取由分工产生的报酬 递增的一种经济空间表现形式。任何产业集群都表现出明显的分工和专 业化特征,而且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与产业集群之间表现出高度的一致
性。其一,分工的内向发展会为创造新的专业提供条件。特别是,随着
这种内向分工的深化,产业链、产品链、价值链等也会越来越长,产业 地理集中会不断提高,这样能吸引众多企业聚集在一起。其二,技术进
步和环境治理、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压力,促进分工外向拓展,产业链的
分工更加深化细化,这又促进产业内的技术经济效率不断提高。产业集 群的内向分工和外向分工同时存在,早期以内向分工为主,中后期以外 向分工为主,共同构成产业集群成长的基础。
永康五金产业集群
台州医药化工产业集群
江山木业加工产业集群
缙云带锯产业集群 温岭泵业产业集群 乐清电器产业集群
温州鞋业产业集群
浙江省代表性产业集群分布
一、产业集群概念界定与组织结构
■产业集群概念界定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 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 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 的厂商产业集群并不是在一切地方都能够自主产生。以浙江代表性产业集群而

产业集群机理分析及治理

产业集群机理分析及治理

产业集群机理分析及治理提要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学习效应等积极效应在地区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其消极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对产业集群的机理进行分析,简要阐述目前我国产业集群现状,并提出相关的治理建议。

一、产业集群概念集群是一个生态概念,生态学中的生物集群是指在一定的区域或环境里各种生物种群,相互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结构单元。

集群被经济学家引用到经济学中,形容企业的生态聚落,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概念。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集群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其复杂性也不尽相同,但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维度:产业特性和地理集聚。

所谓地理集聚指所有成员企业和相关机构在地域上相互邻近,而且共同“锁定”于一个区域,具有显著的地域相关特征;而产业特性指该地域集聚的成员企业在从事的某一产业中具有共性和互补性,基于长远关系的合作,并由此构成了产业生态系统。

二、产业集群效应分析产业集群一经形成,它就具有一种自我强化的内在机制促使其进一步的成长,不仅使集群内单个企业的竞争力增强,而且作为一个整体的产业集群也表现出特有的竞争优势。

(一)集群的创新效应。

集群效应会大大有助于知识的交流与创新。

身处产业集群的公司由于彼此密切相关,可以方便地在内部互相学习。

在一个产业集群的大环境里,这些公司之间的制度框架,企业之间的技术很容易交流。

从产业集中面对面的观察与学习的便利性导致了“集群中飘荡着行业秘密的空气”,这样使技术溢出效应更强,产业集群的创新更容易发生。

因为,在生产过程中经营者学会了更加有效的生产组织方法,技术人员对机器等生产工具进行一些有效的改进,从而使得生产者的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提高,单位生产成本下降。

产业集群内部各个企业区位接近、经济联系频繁、信息交流便捷,新的生产技能和管理经验能迅速扩散到集群中的所有相关行为主体中去,彼此提供较多的学习机会,即人们所说的,比有同行,学有对门。

产业集群的集群效应及其产生条件分析

产业集群的集群效应及其产生条件分析
措 施
关联 的产 品技术、功能和制造工艺等产生
外部 规模 经济。同行业的生产厂商、供应 商或具有密切关联 的产业企业聚集在一起 , 通过频繁接触和交流 , n t 业间知识 、  ̄ ̄ 企 t1 技 术 、信息 、经验等 的交流。此外 ,同行的 激烈竞争会使集群 内企业感受 巨大的压力,
( )专 业 化 分 工 二
具有什 么条件?迈克 尔 ・ 波特 在其 “ 石 钻 体系”理论 中早就指 出,相关产业与支援 性产业对于产业集群而言至 关重要 ,如果 在 形成 产业集聚的过程 中,没有相关产业 与支援 性产 业的配合 ,产业集聚就会因为
缺 乏专业化的高级生产要素投入而发生停
势不是会发 生在所有 的集群 当中 ,进而 引
发人们 的思考 :产业 集群 集群优 势的产 生
产 集 的 群 应 业 群 集 效 及 产生 件 析 其 条 分
■ 张慈 熊艳 许滢 ( 河北理工 大学轻 工学院 河北唐 山 0 30 6 0 0)
◆ 中 图分 类号 :l 6 . 文 献 标 识 码 :A a 29 0
内容 摘 要 : 产 业 集 群 是 当今 世 界 经 济 中 颇 具 特 色 的 经 济 组 织 形 式 , 它表 现 为 在 某 一 特 定 领 域 中 ( 常 以 一 个 主 通
导产业为核心 ) .产 业联 系密切 的 企 业
在产业 集群 内 ,大量的企业相互集 中 在一起 ,企业 问形成 密切而灵活的专业化 分工协作 关系。集群 内按照产业链的上下 游 关系 ,各企 业间分 工 明确 。而且随着产 业的发展 , 进一步促进 了生产性专业化 , 原 来 内化在集群 龙头企业 中的生产 性服 务逐 渐垂直分离 出来 ,形成新 的企业 集聚在原 主导企业周围进行配套的专业化生产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特色产业群。在实施过程中按照产业的 上下游链条关系,通过限定企业条件(如 企业经营方向、企业资质、产业属性等)对 产业集群内进入的企业进行选择,并向符 合条件的企业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各种软硬 件支持,这就很容易在集群建立之初就使 集群内企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和良好的 产业协同。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论[ M] .中信出 版社,2003
所谓产业集群的支援性是指集群内企 业在生产、营销、采购、管理、技术等方 面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形成高度的一致 性或和谐性。对于产业集群而言,一方面 随着企业在地理上的不断集聚,更应该伴 随着相关产业和支援性产业的协同集聚, 集群内企业相互支援才会产生 1+1>2 的协 同效应,表现为专业化的生产分工协作。随 着规模经济性的要求,原来内化在大企业 中的生产服务型部门被分离出来,并积聚 在原来企业周围,进行专业化的配套生产 服务。此外,也会有很多新企业在本地繁
产业相关性高、支援性低的产业集群 是由一个或是几个大的企业牵头,与相关 前向或是后向产业关联的小企业联合形成 的企业集群。在这种类型的集群中,龙头 企业处于主导地位。随着市场的变化,要 么是龙头企业向全方位、垄断的方向发展 而兼并其他弱小的企业,一支独大;要么 龙头企业由于不具有小企业船小好掉头的 特点,容易受到外部市场动荡的打击而退 出市场或是不再具有强势地位,集群各成 员之间实力变得相当起来,出现过度竞争。 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应采取大型企 业的非核心业务和不经济业务的分离,形 成辅助性生产企业,进行专业化配套服务; 引入相关产业的外部大型企业或企业依靠 联合产生一些大型企业。
产业集群的集群效应 及其产生条件分析
■ 张慈 熊艳 许滢(河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 ◆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产业集群是当今世界经济 中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它表现 为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 导 产 业 为 核 心 ), 产 业 联 系 密 切 的 企 业 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的集聚。本 文通过分析产业集群集群效应的产生 条件,指出要发挥产业集群规模经济、 集体效应、溢出效应等竞争优势,就必 须坚持产业的相关性与支援性。 关键词:产业集群 集群效应 政策 措施
目前在我国很多地区都出现了产业集 聚现象,但大量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 并没有产生产业集群的集群效应。产业集 聚不仅是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更应伴随 相关和支援性产业的协同集聚。由此可见, 产业集群发挥其特有的集群效应的根本就 是坚持集群的相关性与支援性。
产业集群集群效应有效发挥 的政策措施
(一)产业相关性高、支援性低的产业 集群
(一)外部规模经济 产业集群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它的 地理集中性,即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 以及相关支撑机构相互集中在特定的地域 范围内。正因为这种产业地理位置的集中, 在集群内的企业可以共享各种基础设施、 专业信息资源和市场网络;共同利用某些 辅助企业,包括提供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加 工下脚料或废料,以及提供生产性服务的 辅助企业,节约生产和运输成本;可以面 对面交谈,从而增加了解与信任,并互通 情报,减少信息搜寻和交通成本;可以促 进技术创新,加快知识的扩散等,由此产 生了外部规模经济效益。
2 . 胡大立. 产业关联、产业协同与集 群竞争优势的关联机理[ J ] . 管理学报, 2006(3)
3 . 胡大立. 论企业集群竞争优势产生 的前提条件[J] .经济问题探索,2006(3)
业发展的重要和必需途径。改革开放之后 的三十多年,由于中国企业普遍规模小、实 力弱且没有约束企业规模和其市场占有地 位的法律,因此追求市场的主导地位和垄 断是中国企业兼并的动力。一方面,随着中 国市场竞争的加剧,为了掌握市场的主导 权和追求高额利润,企业往往进行横向和 纵向兼并;另一方面,为了提升中国企业在 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中国政府也支持和 主导一些企业的横向和纵向兼并行为。
产业集群集群效应的产生条件
当现实中“福建晋江鞋业集群竞争无 序”、“温州曾经红火的灯具业几近消亡”等 摆在面前时,人们发现产业集群的竞争优
势不是会发生在所有的集群当中,进而引 发人们的思考:产业集群集群优势的产生 具有什么条件?迈克尔·波特在其“钻石 体系”理论中早就指出,相关产业与支援 性产业对于产业集群而言至关重要,如果 在形成产业集聚的过程中,没有相关产业 与支援性产业的配合,产业集聚就会因为 缺乏专业化的高级生产要素投入而发生停 滞。由此可见,相关产业与支援性产业至 关重要。
(一)产业集群的相关性 所谓产业集群的相关性是指集群内的 企业处于相同或是相近的产业链上,具有 前向、后向、横向的产业联系。由于产业 链上的相互关联,集群内的企业才有可能 会使用相同的原材料和产品销售渠道,具 有大规模的大批量、规格化的潜在需求,通 过联合进行生产、销售、采购以期降低生 产、储存、运输等成本;采用相同或相似 的管理方法和营销策划;开发相同或密切 关联的产品技术、功能和制造工艺等产生 外部规模经济。同行业的生产厂商、供应 商或具有密切关联的产业企业聚集在一起, 通过频繁接触和交流,加剧企业间知识、技 术、信息、经验等的交流。此外,同行的 激烈竞争会使集群内企业感受巨大的压力, 进而转换为企业的强烈创新动力,迫使企 业进行产品、技术工艺的研发,开发出新 的产品品种和工艺,提升产品质量与产业 层次。同时当集群内某一产业尤其是关键 关联产业出现产品的技术、工艺和功能的 创新或升级时,它往往会首先引起具有直 接上下游关联的其它产业进行相应的技术、 工艺和功能的创新或换代,而直接上下游 关联产业的这种创新又会进一步促使其它 一系列关联产业相应的创新或调整,从而 出现了产业之间的“链锁创新”,又进一步 加速集群中企业的新一轮技术创新。 (二)产业集群的支援性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 121
产 业 观 察 Estate Observation
殖和成长,有助于集群内形成完整产业体 系。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与泛化,一方面会 削弱集聚引发的地方产业同构以及过度竞 争;另一方面生产专业化带来了服务专业 化。发达的生产性服务降低区域交易成本, 满足了企业生产配套需求,促进了企业生 产与运营效率的提高,增加产出附加值,提 升企业竞争力,进而培育产业竞争优势。产 业集群的支援性也方便支援性产业间的知 识交流,使集群内不同产业既可能是知识 技术源,也可能是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的 接受者,从而在支援性产业间形成双向的 知识和技术流动。
(二)专业化分工 在产业集群内,大量的企业相互集中 在一起,企业间形成密切而灵活的专业化 分工协作关系。集群内按照产业链的上下 游关系,各企业间分工明确。而且随着产 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生产性专业化,原 来内化在集群龙头企业中的生产性服务逐 渐垂直分离出来,形成新的企业集聚在原 主导企业周围进行配套的专业化生产服务。 同时各企业与服务单位及政府机构在一起, 共同构成了一个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 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从而形成专 业化的生产和服务。 (三)集体效应 在产业集群内,企业与企业之间既展 开激烈的市场竞争,又进行多种形式的合 作,彼此间形成了一种互动性关联,企业 可以在培训、金融、技术开发、产品设计、 市场营销、出口、分配等方面,实现高效 的、网络化的互动和合作,以克服其劣势 方面。这样企业与企业之间可以缓和经济 利益的冲突,减少交易过程的障碍,从而 获取集体效率,实现共赢。此外,采取合 作竞争的方式,也有助于企业建立战略联 盟和伙伴关系,实行灵活的专业化生产。 (四)溢出效应 在产业集群中,由于地理接近,企业 间正式与非正式交流十分密切。这有利于 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和新知识的 传播,由此形成知识的溢出效应,获取“学 习经济”,增强企业的研究和创新机制。随 着企业的不断创新,会引发产业的技术进 步,进而完成产业升级优化。
可以说,鉴于中国企业的实际状况,在 将来,横向和纵向兼并仍然是中国绝大多 数企业兼并的首选和合适方式。但新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 断法》)已于 2008 年 8 月 1 日起施行,这一 法律的通过对部分即将垄断市场的特大企 业的横向和纵向兼并行为将起到一定的约 束作用;但针对以中小企业为主流的中国 现状而言,这些中小企业在业务发展过程 中,横向和纵向的兼并依然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可能触犯《反垄断法》的特大型企业集 团,企业只有选择多样化的方式扩张。
上接 68 页
层而实现的,管理层对收购企业的控股比 例较收购前有较大的提高,根据企业间接 定价理论,有管理知识的人当企业的经营 者有利于企业运转效率与效益的提升。
美国企业兼并实践对中国企 业兼并时机与方式的启示
自近代中国经济三大改造完成之后一 直到 1978 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企业从理论 上只存在国有和集体企业,因此,这一时期 中国企业的兼并就纯属政府行政行为。 1978 年以后,中国经济成分逐步发展为国 有、集体、外资、个体、私营以及混合所有 制等多元化的经济成分;市场经济体制也 开始建立。中国经济成分的转变和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企业的兼并行为 变得更为灵活和自由。中国企业起步晚,中 小企业是主流,缺乏大企业,尤其缺乏跨国 特大型企业集团。因此在全球市场中,中国 企业往往缺乏国际竞争力—从 1990 年 起,美国《财富》杂志以年收入为依据,同 时根据利润、资产、股东、权益、雇员人数, 对全球最强的 500 家企业进行排名。由于 资料翔实,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各国对它都 非常重视。进入世界500 强,已成为我国政 府以及部分企业的一个宏伟目标。然而,事 实是:1997 年底,我国 500 家最大国有企 业的销售收入之和,不到美国 500 家大企 业中前三名之和。中国企业是从 1999 年开 始入选世界 500 强的,当年中国大陆企业 有 5 家上榜。为使企业快速成长,兼并是企
参考文献:
1.Fligstein,N.,The Transformation of Corporate Control,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