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9b2b61c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1.png)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以下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的复习资料:一、生命科学:1. 动植物生长发育的特点和环境要求;2. 动植物的分类及其特征;3. 动物的饮食习性和消化道结构;4.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5. 杂草的危害和防治方法;6. 温室的结构和作用;7. 病虫害的防治方法;8. 永续发展的意义和方式。
二、力学:1. 物体的位置和方向的描述方法;2. 物体的运动和速度的测量方法;3. 物体的力的作用和效果;4. 物体的重力和浮力;5. 物体的平衡和不平衡;6. 物体的简单机械;7. 物体的机械能及其转化;8. 重力的应用。
三、能源与材料:1. 太阳能、风能、水能和化石能的利用;2. 电能的产生与利用;3. 能源的合理利用;4. 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别和应用;5. 材料的物性和用途;6. 电流的传导和控制;7. 电灯的原理和使用;8. 电池的原理和应用。
四、地球与空间:1. 地球的形状、转动和季节变化的原因;2. 太阳的运动和地球自转的影响;3. 天空的变化和星座的观察;4. 日月星辰的周期和现象的解释;5. 太阳风和太空站的作用;6. 地理位置和地图的使用;7. 地球上的气候和气象现象;8. 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五、科学实验:1. 观察和实验的基本步骤;2. 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3.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4.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5. 实验原理和变量的控制;6. 安全实验的意义和注意事项;7. 实验的设计和改进;8. 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
以上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的复习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全册知识点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全册知识点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b6f526d076c66137ee0619e0.png)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全册知识点教科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种子发芽实验〔一〕〔二〕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2.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3. 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要可以控制实验的条件,例如:要看水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温度、空气、营养〕,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加过量的水,另一组种子坚持枯燥〕;要看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温度、水、空气、营养〕,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遭到光照,另一组种子不遭到光照,放在黑暗的中央〕;要看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水、空气、营养〕,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下,另一组种子放在高温下〕。
4. 种子发芽阶段需求的养料由〔子叶〕提供,不需求施肥。
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1. 植物生长需求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植物生长需求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2. 种子发芽可以不需求阳光,但生长需求阳光。
3.香蕉树、松树、仙人掌三种植物生活在什么中央?它们的叶同它们生活的环境有什么关系?香蕉树生活在热带,长着宽叶,可以更多的蒸发水来顺应炎热。
松树生活在平地上少水,叶子是针状叶,这样可以增加水分蒸发顺应缺水,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干旱的中央,叶子是刺状叶,增加水分蒸发,顺应干旱。
三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湿润的环境中。
2.各种植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不同的植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3.动植物都会对它们需求的〔生活环境〕停止选择。
4.请你说出企鹅、青蛙这两种植物各是怎样顺应环境的?企鹅生活在冰冷的南极,它们混身长满了厚厚的毛,身上有厚厚的脂肪,这样可以顺应冰冷的气候。
青蛙,生活在水里和陆地上,到了秋天,它就会钻到泥土里冬眠,这样它就可以平安的过冬了,来年春天它就会回到空中下去。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60de71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f.png)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以下是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的知识点复习整理:第一单元:变化中的世界1. 物体的三种基本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2. 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3. 物体的颜色、气味等性质可以通过感官来感知。
第二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 物质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 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3.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4. 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能量1. 能量是物体发生变化所需要的,也是物体进行工作所需要的。
2. 能量的形式有:光能、热能、声能、电能和机械能。
3. 能源是供给物体能量的来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第四单元:物体的运动和力1. 物体的运动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循环运动。
2. 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的作用才能发生。
3.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物体下落的原因。
4. 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第五单元:力的作用和效果1. 力的大小可以用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位置来表示。
2.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状的变化和位置的变化。
3. 力还可以使物体停止运动或改变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4. 力是向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第六单元:生活中的光和影1. 光是物体发出的电磁波,具有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
2. 光的传播有直线传播和向外扩散的特点。
3. 镜子可以反射光,产生影子。
4. 白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会分成七种颜色的光谱。
第七单元:动物和植物的适应环境1. 动物和植物适应生活环境的方式有避暑、冬眠、迁徙等。
2. 不同的动物和植物适应不同的环境,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特征。
第八单元:物质与能量的变化1.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是物质发生变化时伴随的能量的变化。
2. 物质的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与能量转化的过程。
3. 燃烧需要燃料、氧气和适当的温度。
以上是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的知识点复习整理。
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知识要点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75173ef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2e.png)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知识要点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知识要点一、文章类型及知识点梳理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总复习,按照章节顺序,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以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二、文章大纲1、第一章:动物世界2、第二章:植物王国3、第三章:地球漫游指南4、第四章:人体的秘密5、第五章:探索宇宙三、详细内容1、第一章:动物世界动物是地球上最丰富多彩的生物群体,我们周围生活着许多动物。
本章主要复习动物的生活环境、习性、繁殖、成长等方面的知识。
a. 动物的生活环境:动物根据自身适应环境的特点,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如沙漠、森林、海洋等。
b. 动物的习性:动物的习性包括饮食、居住、行动、社交等方面,如狼是群居动物,大象是草食性动物。
c. 动物的繁殖与成长:动物繁殖的过程包括求偶、交配、产仔等阶段,如孔雀鱼的繁殖方式是产卵。
2、第二章:植物王国植物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物群体之一,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维持生命。
本章主要复习植物的分类、结构、生长过程等方面的知识。
a. 植物的分类与结构:植物根据形态、结构、习性等特征分为多种类型,如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b. 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如种下的小麦经过发芽、生长,最终会结出麦穗。
3、第三章:地球漫游指南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本章主要复习地球的结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a.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地核等结构组成,是太阳系中的行星之一。
b. 地理特征:地球的地理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这些特征构成了地球的多样地形。
c.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不同的自然环境适合不同的生物生存。
4、第四章:人体的秘密人类是地球上智慧生物的代表,本章主要复习人体的结构、生理功能及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a. 人体的结构:人体由多种器官组成,包括脑、心、肺、肝等,这些器官各自承担着不同的生理功能。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专用版)附教案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专用版)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5f43f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c3.png)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专用版)附教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概要第一单元:光第一课:光源光源是指那些能自发地发出光的物体,如太阳、激光笔等。
这些光源的光线非常强烈,直接观察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而夜视仪可以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在黑暗中看到物体。
月亮不是光源,它的光来自反射太阳的光。
第二课:光的传播我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引起视觉效果。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不像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传播。
第三课:光的阻碍光能穿过透明的物体,但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会在表面发生反射或反光。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当日、月、地三者成一线或近似一线时,地球上位于月影部分的人们就看不到太阳,形成日食。
第四课:光的改变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
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在界面处发生改变。
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光线可以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第五课:棱镜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光由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物体,比如玻璃,也能发生折射现象。
太阳光看起来几乎是白色的,实际上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组成。
雨后出现彩虹需要太阳光和空气,还需要有水滴聚集在一起。
中国人在公元10世纪,把经日光照射以后的天然透明晶体叫做“五光石”或“放光石”,认识到“就日照之,成五色如虹霓”。
五光石或放光石相当于三棱镜。
第六课:光的反射镜子的反光指的是光的反射。
从镜子中能看到自己,是因为光发生了反射现象,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一课,也是本册书的开端。
教材用一幅阳光照射树林的图片作为单元的标题页,简单介绍了光,并提出了本单元的研究问题:光有什么特性?光是怎样传播的?光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本课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帮助学生梳理对光的原有认知,为本单元的研究确定起点;二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光源。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cfbc856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7.png)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种子发芽实验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对比实验中,我们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要保持相同,这样才能准确地找出这个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二、绿豆芽的生长1、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和土壤等。
2、绿豆芽在黑暗的环境中会长得细长,茎是白色的;在有阳光的环境中会长得粗壮,茎是绿色的,并且叶子会展开。
三、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2、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比如候鸟会根据季节迁徙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食物链和食物网1、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3、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五、生态瓶1、制作生态瓶时,要考虑放入的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要让生态瓶中的生物能够生存下去。
2、减少水和增加动物的数量都会破坏生态瓶的平衡。
六、改变生态瓶1、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增多,这是因为水中的氧气减少了。
2、增加生态瓶里的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和食物。
七、维护生态平衡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2、人类的活动会对生态平衡产生影响,比如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
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第二单元光一、光和影1、影子产生的条件是要有光源、遮挡物和屏。
2、光源位置的变化会导致影子方向和长短的变化。
二、阳光下的影子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早上太阳在东边,影子在西边,影子较长;中午太阳在南边,影子较短;傍晚太阳在西边,影子在东边,影子较长。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bb806d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3.png)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一、生物1. 动物进食动物有不同的进食习性,其中包括:•肉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来源,如狮子、老虎等;•植食动物:以植物为食物来源,如牛、马等;•杂食动物:既以植物为食,也以其他动物为食,如猪、狗等;•草食动物:以草本植物为食,如羊、鹿等。
2. 植物生长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包括:•光照:植物需要充足的光照来进行光合作用;•温度:不同的植物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20摄氏度左右是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水分:植物需要适量的水分和湿度来维持生长;•养分:植物需要充足的养分来满足生长需要。
3. 繁殖方式植物的繁殖方式有不同的形式,其中包括:•萌芽:植物从根和茎的部位形成新的芽,逐渐长成新的植株;•切芽:植物通过将茎部分离开原来的植株,形成新的植株;•种子繁殖:植物通过种子来繁殖,种子会发芽生长成新的植株。
二、物理1.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空气中的震动传播的,传播速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介质密度:密度较大的介质声音传播速度较快,例如固体和液体;•温度:温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快;•气压:气压越大,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2. 热的传递热的传递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
•传导:热传导是在固体和液体中的热传输方式。
热会从高温区域自然流向低温区域,直到两个区域的温度相同。
•对流: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无论是自然对流还是强制对流,都是透过液体或气体来传递热量。
•辐射:热辐射是从任何物体的热能中产生的电磁波,传播速度非常快,能够穿越空气和真空。
三、化学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三种类别:•元素:指由同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
即: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化学元素。
•化合物: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结合而成的物质,可以用分子式表示。
•混合物: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自由移动的物质。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包括氧化、还原、酸碱反应等。
例如:•氧化反应:指某个化合物与氧气反应,生成新的物质。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d6b87c6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1a.png)
教科版科学《知识点归纳》五年级上册精简版第一单元光第一课《有关光的思考》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3.(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4.(月亮)不是光源,它的光来自反射太阳的光。
第二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引起视觉效果。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但是光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障碍物。
第三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能)穿过透明的物体。
2.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并且会观察到光在不透明的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光或反射)。
3.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4.日食形成时,日、月、地三者成一线或者近似一线,地球上位于(月影)部分的人们就看不到太阳,形成日食。
第四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1.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在界面处发生(改变)。
3.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
4.光线可以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
第五课《认识棱镜》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2.光由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物体,比如玻璃,也能发生(折射)现象。
3.太阳光看起来几乎是(白)色的,其实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组成。
4.雨后出现彩虹,除了需要太阳光和空气,还需要有(水滴)聚集在一起。
5.中国人在公元10世纪,把经日光照射以后的天然透明晶体叫做“五光石”或“放光石”,认识到“就日照之,成五色如虹霓”。
“五光石”或“放光石”相当于(三棱镜)。
第六课《光的反射现象》1.我们通常说的镜子“反光”在科学上指的是光的(反射)。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4ec083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7c.png)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总结一、种子发芽实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1.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2. 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和水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 在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应该保持一致。
4. 在做水是否会影响绿豆种子发芽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水分,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是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5. 做种子发芽实验时,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一般在每个盒子里放三粒种子。
6. 水是否会影响种子发芽实验的具体实验步骤。
(1)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2)在盒内垫纸巾并按三个洞(3)在纸巾上各放三粒绿豆(4)往一个盒子里的纸巾上滴水,另一个不滴7.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8. 在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中,发生的第一个变化是种子膨大。
9. 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实验中我们需要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
10. 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绿豆幼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11. 在做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时,观察发现靠近水源、水分充足的生长得最快最好,离水源最远的生长的最缓慢。
12.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蚯蚓的选择1.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2. 同学们设计的“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实验中,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把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的盖子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将捉来的蚯蚓5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观察到大多数蚯蚓待在盒子的盖子没有剪下的部分。
3. 在做“把蚯蚓放在干土和湿土之间,观察蚯蚓往哪边爬”实验时,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将捉来的蚯蚓10条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到大多数蚯蚓都爬向湿润的土壤一端。
4. 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95033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51.png)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以下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的复习资料:
一、生命与健康
1. 身体的结构和功能:头部、躯干、四肢、五官等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2. 不同器官的保护:头部戴安全帽、眼睛佩戴护目镜、身体穿安全带等。
3. 各种感官的功能: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舌头尝、皮肤触感等。
4. 健康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卫生等。
二、物质的变化
1.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了解不同物质的状态变化。
2. 物质的溶解:溶解的条件、可溶性和不溶性物质。
3. 物质的熔化和凝固:加热后物质由固态到液态,降温后由液态到固态。
4. 物质的沸腾和凝结:加热后物质由液态到气态,冷却后由气态到液态。
三、生物的分类
1. 动物的分类:鸟类、鱼类、昆虫等不同种类的动物。
2. 植物的分类:耐寒植物、耐旱植物、一年生植物等不同种类的植物。
3. 生物的特征与习性:动物口有翅膀、鱼有鳞片、植物有根茎等。
四、京剧
1. 京剧的起源和发展:知道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了解其起源和发展历史。
2. 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四大基本表演手法。
3. 京剧脸谱的意义:不同颜色、图案的脸谱代表不同性格、身份的角色特征。
以上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的复习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
继续提问。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c0e6a8f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c9.png)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2.光照射纸和书,会发现光无法穿透,只能照亮纸或书的表面,这是因为纸和书是(不透明物体)。
3.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就会被(反射或吸收)。
4.反射是指光遇到物体表面后,改变方向,向外反弹。
例如:镜子能反射光,使我们看到自己的影像。
5.吸收是指光遇到物体表面后,被物体吸收,不再向外传播。
例如:黑色的物体能吸收大部分光,所以看起来很暗。
6.透明物体能够让光穿过,但是在光的传播过程中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反射和折射),例如:玻璃可以让光穿过,但是玻璃的表面也会反射部分光线。
7.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例如:用手指捂住眼睛,就能够看到手指的影像,这是因为手指阻挡了部分光线,使得眼睛只能看到手指的影像。
2.光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方式光能够穿过半透明物体,但无法看清物体的细节,如纸张。
而像书这样的不透明物体则无法让光线穿透,看不到书前方的物体。
探索光在烟雾中的传播在水槽中放入点燃的线香,可以通过激光笔发现光线会沿直线传播。
由于烟气阻挡了部分光线并将一些光线反射到人眼中,当烟气越多时,反射的光线越多,能够看到的光束也越清晰。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用激光笔直接照射眼睛。
3.光在不同物体中的穿透性透明或半透明物体可以让光线穿透,但不透明物体无法让光线穿透。
4.日食和月食的发生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形成日食。
同理,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地球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形成月食。
5.光的传播方向是否改变观察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和斜射入水中的情况,可以发现前者光线传播路线不会改变,而后者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在实验中,铅笔在水面处发生折射,而观察鱼缸和水槽中的物体也会因为光的折射而产生视觉上的变化。
生活中还有其他光的折射现象,如潭水看上去比实际深,海市蜃楼等。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cd866c5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c.png)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太阳和影子(1)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太阳在东,影子在西;太阳在南,影子在北;太阳在西,影子在东。
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
(2)太阳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影子越短。
一天中,从早到晚影子的长短依次是:长——短——长。
一天中,我们看到的太阳运动是从东往西。
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轨迹呈半圆周形。
(3)、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侯,而是在下午1—2点之间,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太阳热辐射最多,故气温最高。
(4)一天中气温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气温也越高。
(5)我们用平臂叠拳法测量太阳高度2、太阳钟(1)人们利用太阳的变化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规律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
(2)日晷是古代人民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举例说明不同形状的日晷(课本4页)(3)古代计时器还有:沙漏、有刻度的蜡烛、中国古代铜壶滴漏、牛顿钟等。
3.昼夜交替(1)、太阳东升西落以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形成的。
(2)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是24小时,公转一圈的时间是一年。
(3)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地球绕着太阳在运动,昼夜的形成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4)当北京是白天时(中午),华盛顿是黑夜,巴黎是清晨,夏威夷是黄昏。
(5)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美国(华盛顿)7:00、德国13:00、澳大利亚22:00收看实况直播。
4、看月亮(1)月相变化的规律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农历十五)-残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
上半月左亏,下半月右亏。
(2)月相变化的周期是:一个月。
(3)月球明亮部分的形象叫做月相。
月亮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
(4)月亮在天空中的运动:我们看到的月亮也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a8e322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bd.png)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好版〕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假如〔体积〕一样,〔重〕的物体容易沉;假如〔重量〕一样,〔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可以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一样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严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开展做出了宏大奉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6f6fc72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80.png)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第一单元《光》基础知识梳理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2.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例如:太阳、点燃的蜡烛、正在发光的灯泡、萤火虫、发光鱼等。
3.有些物体自身不能发光,但能(反射)其他物体的光,给人感觉很亮,这样的物体不是光源。
例如:月亮、汽车后视镜、人眼看到的鲜花等。
4.(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5.夜空中的星星很多,有些是恒星,恒星能自己发光,所以是光源;有些是行星,行星能反射太阳光但自己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6.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7.(没有处在发光状态的物体)不是光源。
如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它们没有处在发光的状态,所以不是光源。
8.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1)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2)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待多久,(都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
9.(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
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1) 生活中看到的手电筒、激光笔的光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 (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3) 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激光准直、纵队看齐、射击瞄准等3.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当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形成了光斑。
(2)当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后,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没有形成光斑。
(3) 实验中要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dd25147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60.png)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研究必备——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资料第一单元一、基础知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不需要阳光和土壤。
在种子发芽的条件中,光、温度、水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进行种子发芽实验时,需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和土壤。
当环境改变后,植物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的交换关系。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
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二、解释概念食物链是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
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三、举例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教科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https://img.taocdn.com/s3/m/a718f059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c.png)
WORD格式..可编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第一单元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键。
9.食物键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备色至望宪。
1.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像这样,从不同他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佣面有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统、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可直接打印)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可直接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c48246083169a4517623a304.png)
第一单元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不需要阳光和土壤。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5、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的交换关系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0、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11、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3、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
15、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6、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1d7ec16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e4.png)
五年级上册科学主要涵盖了植物生长发育、完整的生态系统和科学实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这些知识点的复习内容:1.植物的组成和生长发育:-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根、茎和叶。
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茎负责支撑和输送物质;叶负责光合作用。
-植物的生长需要光线、水分、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的供应。
-植物的生长有一个生命周期,包括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等阶段。
2.植物的繁殖方式:-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性繁殖通过花粉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种子,无性繁殖则是通过植物体的其他部分生长出新的植物。
3.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氧气和葡萄糖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公式为:二氧化碳+水+太阳光→氧气+葡萄糖。
-光合作用是维持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氧气循环的重要过程。
4.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组成。
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非生物因素包括水、土壤、气候和光照等。
-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共生、捕食和竞争等。
共生是两个物种相互依赖并从中获益,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竞争则是多个生物争夺有限的资源。
5.科学实验方法:-科学实验方法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做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等步骤。
-实验应该进行控制变量的设计,只改变一个变量以便观察结果的变化。
-实验结果应该经过多次实验来验证,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知识点复习内容。
复习时可以结合教科书内容,进行课堂笔记和作业的回顾,同时也可以通过实际观察和实践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17.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18.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地形
特点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山地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丘陵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
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平原
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盆地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17、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第四单元
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或压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3、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4、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5、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4、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9、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
10、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5、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
16、自行车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轮胎、脚蹬的表面、刹车橡皮、手柄(设计花纹或增加压力);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轴、大小齿轮与链条(安装滚珠或加润滑油)。
17、赛车的设计特点:(1)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动力要大)(2)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空气阻力要小)(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不会翻车)。(4)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轮胎不打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6、草→鸟—→蛇→鹰
第二单元
1.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3.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4.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Hale Waihona Puke 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1、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2、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
1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
14、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6、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喷气式飞机、火箭、气垫船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7、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8、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