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答题万能公式
语文阅读理解万能公式初中
语文阅读理解万能公式初中一、记叙文阅读理解万能公式。
1. 概括文章内容。
- 公式:(何时 + 何地+ 何人 + 做何事 + 结果如何)。
- 示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何时),在小镇的街头(何地),一位卖火柴的小女孩(何人)为了卖火柴而奔走(做何事),最后冻死在街头(结果如何)。
2. 分析人物形象。
- 公式: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以及他人的评价等方面入手。
- 外貌描写:如果文中描写人物“他穿着破旧的衣衫,头发蓬乱”,可能暗示人物生活困苦或者不拘小节。
- 语言描写:如“我一定要考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体现人物有志向。
- 动作描写:“他飞快地跑向那个摔倒的老人,将老人扶起”,表现人物善良、热心。
- 心理描写:“他心里想,这次考试一定要考好,不能让父母失望”,反映人物孝顺、有上进心。
- 他人评价:“大家都说他是个诚实的孩子”,这是直接表明人物诚实的特点。
3. 理解句子含义。
- 公式:抓关键词 + 联系上下文 + 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如果有)+ 表达的情感或哲理。
- 例如:“他的话像一把刀,刺痛了我的心。
”- 关键词是“刀”“刺痛”,联系上下文可能是他说了一些很伤人的话,这里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我”被伤害后的痛苦心情。
4. 分析标题的作用。
- 公式:- 内容上: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点明文章的中心事件或关键人物等。
- 结构上: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
- 表达效果上: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5. 分析段落的作用。
- 首段作用:- 公式:总领全文、开篇点题、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奠定感情基调等。
- 中间段作用:- 公式:承上启下(过渡)、推动情节发展等。
- 例如在一篇写成长经历的文章中,中间段落“一次失败的考试改变了这一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快乐时光,开启下文因为考试失败而产生的变化。
- 尾段作用:- 公式: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开头(标题)、使文章结构完整等。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在语文阅读理解中,提取信息、分析文本、推理判断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然而,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陷阱,需要一些万能的解题公式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文章。
下面就介绍24个万能公式,希望对你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1.主题句识别公式:主题句通常出现在段首或段尾,是整个段落的中心思想。
2.词义猜测公式:通过上下文的线索来推测生词或短语的意思。
3.文章结构公式:了解文章的结构,包括引言、主体、结论等部分,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意思。
4.排除法公式:通过排除一些不合逻辑或不符合文章整体语境的选项,来选择正确答案。
5.同义替换公式:一些题目中会使用同义词或同义短语来替换原文中的一些词或短语,需要注意词义可以灵活变化。
6.方法手段公式:有时候文章会介绍其中一种方法或手段来解决问题,理解这些方法或手段对于理解文章的关键信息至关重要。
7.比较对比公式:通过文章中的对比和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文中的观点和观点的变化。
9.转折关系公式:当文章中存在转折或对立关系时,需要注意转折的词语或句子的作用。
14.时间顺序公式:理解文章中的事件发展顺序和时间线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15.主次关系公式:通过理解重要事实和次要细节的关系,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点。
16.原因结果公式:理解文章中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推理出正确答案。
17.问题探究公式:针对文章中的问题,通过阅读整个文章来获得相关信息和答案。
18.事实细节公式:注意文章中的事实细节,并理解这些细节的作用和重要性。
20.图表分析公式:当文章中存在图片、表格或图表时,需要注意理解图表的内容和信息。
21.上下文衔接公式:通过上下文的衔接来理解词语、句子和段落的意义。
24.综合分析公式:综合运用以上公式,通过对文章中的各种细节和信息进行分析和推理,可以准确地理解整篇文章。
以上就是24个万能的语文阅读理解公式,希望对你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语文阅读理解在语文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掌握一些万能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回答问题。
以下就是为大家总结的 24 个万能公式:一、关于标题1、标题的作用(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作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
(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
(4)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5)一语双关,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
二、关于词语2、理解词语含义(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
(2)拆词法,把词语拆开分别解释,再组合起来理解。
(3)找近义词或反义词替换理解。
3、词语的表达效果(1)生动形象地写出了……(2)准确地表现了……(3)突出了……的特点。
三、关于句子4、句子的含义(1)抓住关键词语,结合语境理解。
(2)联系文章主旨,理解深层含义。
5、句子的作用(1)在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2)在中间:承上启下、过渡、推动情节发展。
(3)在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6、句子的赏析(1)从修辞手法角度: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拟人——赋予……人的动作或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排比——增强语势,突出了……(2)从描写方法角度: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心理;环境描写——烘托了……的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四、关于段落7、段落的作用(1)开头段:同句子在开头的作用。
(2)中间段:承上启下、补充说明、丰富内容。
(3)结尾段:同句子在结尾的作用。
8、段落的概括(1)找中心句。
(2)提取关键词,自己概括。
五、关于文章内容9、概括文章主要内容(1)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说明文: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方法。
(3)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10、文章的线索(1)以人物为线索。
(2)以事物为线索。
(3)以时间为线索。
(4)以地点为线索。
现代文阅读理解 万能公式
现代文阅读理解万能公式
现代文阅读理解中的“万能公式”通常指的是一种通用的解题方法或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在解答阅读理解问题时更加高效和准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现代文阅读理解万能公式:
1. 主题概括公式:这个公式用于概括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
它通常包括三个部分:本文讲述了什么事情/观点,这个事情/观点说明了什么,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是什么。
2. 细节理解公式:这个公式用于理解文章中的具体细节。
它通常包括四个部分:这个细节是什么,它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它的含义是什么,以及它与文章主题的关系是什么。
3. 推理判断公式:这个公式用于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理判断。
它通常包括三个部分:文章提供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支持什么样的推理,以及这个推理与文章主题的关系是什么。
4. 结构分析公式:这个公式用于分析文章的结构。
它通常包括四个部分: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题是什么,每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以及这种结构对文章的意义是什么。
5. 评价鉴赏公式:这个公式用于评价文章的观点或表达方式。
它通常包括三个部分:这个观点/表达方式是什么,它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以及它对读者的意义和影响是什么。
这些公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具体的阅读材料和问题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同时,这些公式也不是万能的,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因此,在运用这些公式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5个阅读理解万能公式
以下是35个阅读理解万能公式:1.中心思想公式: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包括主要人物、事件、作者的观点和情感等。
2.作者观点公式:概括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包括对事件、人物、事物的评价和看法等。
3.文章结构公式:分析文章的结构,包括段落、层次、过渡等,以及如何组织文章。
4.主题句公式:找出文章的主题句,通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细节题公式:根据上下文推断细节信息,包括具体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
6.推断题公式:根据文章中的信息推断出作者没有明确说明的信息,例如人物关系、事件发展等。
7.猜词题公式: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或短语的意思,包括词义、词性、时态等。
8.事实细节题公式:根据文章中的事实细节信息,回答问题或选择正确答案。
9.推理判断题公式:根据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推理判断,得出结论或选择正确答案。
10.猜测词义题公式:根据上下文和语境猜测生词或短语的意思。
11.主旨大意题公式: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包括主要内容、主题、目的等。
12.篇章结构题公式: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包括段落之间的关系、过渡等。
13.写作技巧公式: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14.人物形象公式: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性格特点、行为表现等。
15.情节发展公式:分析文章的情节发展,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16.环境描写公式:分析文章中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
17.语言风格公式: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包括用词、句式、语气等。
18.情感色彩公式:分析文章的情感色彩,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
19.文化背景公式:分析文章的文化背景,包括历史、传统、风俗等。
20.阅读技巧公式:根据阅读技巧来回答问题或解决问题,例如略读、跳读、寻读等。
21.结构分析公式: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段落关系,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组织方式。
22.信息筛选公式:从文章中筛选出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3.意图判断公式:判断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语文阅读题6个万能答题公式
语文阅读题6个万能答题公式6个答题公式一、某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①第一段:从结构上说是落笔点题,点名文章的中心。
开门见山,总领全文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从内容上说是为下文做铺垫和衬托。
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埋下伏笔。
②中间: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③最后:作用是总结全文,点名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
并与题目相照应。
二、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恋,惆怅,淡淡的忧愁。
XXX念故乡和亲人或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
悲痛,遗憾。
有的比较含蓄,有的直抒胸臆三、概括文章主旨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
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
通过什么的故事?歌颂赞美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省略号思想感情,揭示了点点点点的深刻道理。
四、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描写中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
和大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可以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
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
抒情的作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凸起文章的中心。
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传说,民间传说级神奇景象的描写。
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
引起读者的兴趣五、文中某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修辞手法常用的有八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
对偶反复,设问,反问比喻的作用:一是深奥的道理浅显化。
帮人家身体为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
三是概念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
而且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
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将它洗写的栩栩如生。
令人倍感亲切天然表现憎恶的事物可以把他写的丑态毕露,给人强烈的厌恶感。
夸张的作用是能够深刻的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万能模板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万能模板一、概括文章内容类(3题)题1:概括记叙文主要内容。
- 公式:谁 + 做什么 + 结果如何。
题2:概括说明文主要内容。
- 公式:说明对象 + 特征。
题3:概括议论文主要内容。
- 公式:论点 + 论证过程概述。
二、分析人物形象类(3题)题4:分析记叙文人物形象(正面描写)- 公式:外貌描写(如有)+ 动作描写 + 语言描写 + 神态描写 + 心理描写(如有)得出人物性格特征。
题5:分析记叙文人物形象(侧面描写)- 公式:通过他人反应(侧面描写)+ 结合事件来分析人物形象。
题6: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综合描写)- 公式:综合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以及他人对人物的态度、人物所处环境等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 解析:从外貌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可知他生活穷困潦倒;语言描写“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体现他的迂腐;他给孩子们分茴香豆的动作描写,又显示他善良的一面;他人对他的态度是嘲笑、戏弄,也反映出他在社会中的地位低下。
综合来看,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穷困潦倒、迂腐、善良但又被社会所不容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
三、理解词语含义类(3题)题7:理解文中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记叙文)- 公式:本义 + 文中联系上下文分析语境义。
题8:理解文中词语的指代义(说明文)- 公式:往前找,一般指代前面提到的相关事物或现象。
- 解析:在文中找到提到“这些自然现象”的句子,然后往前查找,会发现它指代的是“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题9:理解文中词语的深层含义(议论文)- 公式:结合文章论点、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社会背景等分析深层含义。
四、赏析句子类(4题)题10:赏析记叙文句子(从修辞角度)- 公式:修辞(判断)+ 修辞作用 + 写出了……(内容)+ 表达了……(情感)- 解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万能公式及答题方法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万能公式及答题方法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万能公式及答题方法如下:阅读理解万能公式:1.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3. 说明文分类: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4.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5. 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答题方法:1. 先快速浏览文章,把握大意,不需要句句读透。
把每段的主题句划出来,方便在文章中找到各选项的具体位置。
2. 看题目,圈出题目要求,比如“正确的”“符合文意的”“符合作者观点的”“不符合文意的”等。
3. 看选项,马上回归原文划出原句,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类词:①逻辑关联词——因此、由于、不仅……还、只有……才、只要……就、从而等;②修饰限制程度或范围的词——大概、基本、重要、最、非常、部分、凡、全、仅仅、几乎、之一等;③年代时间、数据;④分清必然和或然、已然和未然。
4. 将选项与原文对比结束后,要对选项与原文的差异做到心中有数。
二者是完全相同,还是表达不同但实质相同。
5. 无法百分百判断选项正误时,把疑惑点圈出来,比较两个选项哪个问题更明显。
6. 对答案后仍然存在疑问的,要马上请教老师或和同学讨论,重点是要明白自己的误区或题目的漏洞,不要花大量时间来争辩对错,不值得。
7. 总结论述类命题的陷阱,如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无中生有、逻辑混乱、已然未然、混淆时间、主次颠倒、过于绝对的题目。
语文阅读理解的24个万能公式
语文阅读理解的24个万能公式作为一种语文阅读技巧的辅助工具,万能公式主要是指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和难度的语文阅读理解题目中的一些常用解题思路和方法。
以下是24个常用的语文阅读理解万能公式:公式1:审题定位法在开始阅读之前,先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题和大意,然后根据问题选择性地阅读相关部分。
公式2:段落主题句法公式3:信息筛选法在快速阅读全文后,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对其他无关信息进行筛选,以节省时间和提高准确性。
公式4:关系词法公式5:对称法许多问题要求找出一些事物的对应物或相似的事物,通过对称法可以快速找到正确答案。
公式6:排除法在多项选择题中,通过排除显然错误的选项,可以提高最终的正确率。
公式7:常识法在一些常识性或常见的现象问题中,通过运用自己的常识和经验,可以快速地找到正确答案。
公式8:词汇猜测法通过上下文的提示,分析生词或不熟悉的词组的意思,以此来推测出正确的答案。
公式9:对比法对比文章中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观察其差异性来判断答案。
公式10:归纳法根据文章的部分或整体信息,将其归纳为一个总结性的观点或结论,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公式11:细节理解法通过仔细观察文章中的细节内容,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公式12:语境理解法通过理解文章中的语境,包括语法、逻辑和修辞等方面的内容,推测出答案。
公式13:推理判断法通过推理和判断能力,基于文章中的已知信息给出合理的答案。
公式14:逻辑推理法通过分析文章中的逻辑关系,推断出隐含的信息,并给出正确答案。
公式15:常识推理法通过将文章和常识结合起来,从常识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得出正确答案。
公式16:原因分析法通过分析和推断文章中的原因和结果关系,找出问题的答案。
公式17:目的推理法通过分析文章中的目的和可能的效果,找出问题的答案。
公式18:态度判断法公式19:时间顺序法通过找出文章中的时间顺序和顺序的先后关系,来理解文章中的故事情节。
公式20:空行补文法通过观察文章中的空行或空白,补全缺失的内容或完善问题的答案。
35个阅读理解万能答题公式
35个阅读理解万能答题公式以下是35个阅读理解万能答题公式,可供参考:1.细节题公式:阅读题目中的关键词→ 定位文章中的相应细节→ 对比文题,确定答案。
2.主旨题公式:分析文章结构→ 识别主题句和转折词→ 确定文章主旨。
3.词汇理解题公式: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 识别同义词或反义词→ 选择正确答案。
4.推理题公式:识别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进行逻辑推断→ 得出结论。
5.指代题公式:分析上下文语境→ 确定指代对象→ 选择正确答案。
6.态度题公式:识别文中情感词汇和语气→ 分析作者态度→选择匹配的态度描述。
7.配对题公式:阅读选项内容→ 定位文章相关细节→ 匹配文题,确定答案。
8.表格题公式:分析表格结构→ 对比文章信息与表格内容→填写正确答案。
9.计算题公式:根据题目要求和文中数据计算→ 得出结果。
10.排序题公式:分析文中事件顺序→ 对比选项中的顺序→ 选择正确答案。
11.标题选择题公式:总结文章主题→ 分析选项中的标题→选择最佳标题。
12.结构分析题公式:识别段落间的逻辑关系→ 分析文章结构→ 总结答案。
13.定义理解题公式:仔细阅读题目中的定义→ 定位文章中对应的描述→ 选择与文意相符的答案。
14.句子理解题公式: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关键词汇→ 结合语境,理解句子含义。
15.作者观点题公式:识别文中表达观点的句子或段落→ 对比选项,确定答案。
16.标题添加题公式:概括段落或全文内容→ 选择最佳标题。
17.信息筛选题公式:仔细阅读题目要求→ 定位相关段落或细节→ 筛选信息,回答问题。
18.代词指代题公式:根据上下文确定指代对象→ 对比选项,选择正确答案。
19.归纳总结题公式:分析段落或全文结构→ 总结主要内容。
20.因果推理题公式:分析文中因果关系→ 结合常识和语境进行推理→ 得出结论。
21.意图揣摩题公式: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色彩→ 确定答案。
22.文本替换题公式:阅读替换前后的句子或段落,理解意思→对比前后变化,判断最佳选项。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语文阅读理解是中小学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来说,要想在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掌握一些万能的阅读理解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24个帮助你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万能公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整体理解1. 通读全文:通过整体阅读,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大意。
可以提前了解文章的题目和内容,有利于整体把握。
2. 分析标题:通过标题可以初步推断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从而更好地进行阅读理解。
二、细节理解3. 关键词定位:通过寻找关键词,可以快速定位到文章中的重要信息,便于理解文章的细节内容。
4. 同义替换:当遇到生词或不熟悉的词语时,可以通过同义替换的方法,找到相近的词语或解释,便于理解文章的含义。
5. 上下文推测: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测一词或一句的具体含义,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
三、语言表达6. 修辞手法:识别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7. 推理判断: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理判断,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
8. 引用示例:当文章中出现引用其他作品或观点时,要注意理解引用的含义,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四、文体特点9. 议论文辨析:辨析作者是否持有明确的观点,并分析作者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手法,从而理解文章的文体特点。
10. 描写方法:分析作者的描写方法,如事实描写、细节描写、夸张描写等,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
五、篇章结构11. 开门见山:分析文章的开头,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结构安排,有助于阅读理解的整体把握。
12. 对比分析:通过对文章的对比分析,找出文章的结构特点和逻辑关系,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
六、推理判断13. 因果关系:分析文章中的因果关系,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有助于推理判断。
14. 指代关系:解读文章中的代词、指示词等,找出它们所指代的具体对象,提高文章的理解能力。
七、态度观点15. 观点分析:分析文章中的观点,并从作者的态度、语气等方面来判断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语文阅读理解万能答题公式
1、如何找全文的中心线索标题+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一般就是标准答案了。
2、归纳文章的中心(1)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2)记事为主:记叙.....(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3)写景状物:采用...手法,借...描写,赞扬了..抒发了...(4)游记:描写...表达了..感情(5)议论文:文章论述...阐明了....3、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答题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特点是什么答题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答题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4、表达方式的作用(1)叙述:可以把描写各个方面联成一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事件的理解。
(2)描写:实现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可感性。
(3)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某种主观感情。
起到渲染环境气氛,强调人物性格品质,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引起读者共鸣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浓烈)间接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5、修辞手法的作用①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动形象。
②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③夸张: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⑤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效果。
⑥夸张: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⑦设问: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⑧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理解一直是重点和难点。
很多同学在面对阅读理解题目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的意图,回答出关键的问题。
其实,只要掌握了一些万能公式,就能让阅读理解变得轻松许多。
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 24 个实用的语文阅读理解万能公式。
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1、记叙文:人物+事件+结果例如:《我的母亲》一文,主要写了“我”的母亲(人物)在艰苦的生活中勤劳持家、关爱子女(事件),使家庭充满温暖(结果)。
2、说明文:说明对象+特点比如:《中国石拱桥》介绍了中国石拱桥(说明对象)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特点(特点)。
3、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像《谈读书》一文,论点是读书有益,论据是通过列举各种读书的好处和事例来论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
二、理解标题的含义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意思2、深层含义:联系文章主旨,体会标题的象征意义、比喻意义或引申意义例如,《白杨礼赞》,表层含义是对白杨的赞美,深层含义则是借白杨歌颂北方军民坚韧不拔的精神。
三、分析文章的线索1、以人物为线索:通过人物的见闻、感受、经历展开叙述2、以事件为线索: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来写3、以物品为线索:物品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4、以时间为线索: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5、以地点为线索:以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以地点为线索,写了“我”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
四、把握文章的主旨1、分析标题:标题往往能揭示文章的主旨2、分析开头和结尾:开头常有引出主旨的作用,结尾则常常总结、深化主旨3、分析议论、抒情句:这些句子往往能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点4、结合文章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主旨以《背影》为例,通过描写父亲在车站送别时的背影,表达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
五、分析人物形象1、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入手2、从人物所做的事件中分析3、注意侧面描写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例如,《孔乙己》中,通过对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他的穷酸和炫耀心理。
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答题万能公式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语文阅读题万能答题公式
语文阅读题万能答题公式一、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顺叙: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记叙(时间先后),如《皇帝的新装》。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插叙(追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如《羚羊木雕》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把……起因或过程交代得更清楚。
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A、记叙: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待、陈述。
B、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
D、议论: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E、说明:是对事物与事理进行的解释和介绍。
四、描写的种类及作用:1、人物描写外貌描写作用: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思想性格等。
神态描写作用:交代了人物的…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
动作描写作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语言描写作用: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心理描写作用: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作用: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就是为了抒情烘托人物的…心情、预示人物的…命运、渲染…环境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渲染…环境气氛。
现代文阅读题满分答题公式
阅读题满分答题公式,送给心心念念的你微课网陈老师说:相信有不少同学为阅读题头疼,要么读不懂,要么不会答。
今天,我们就从答题技巧这个方面来讲一下阅读题,至于读不懂这个问题,只能是去找文章培养语感了。
要领:所有答案,皆在文章;所有答法,题干之上1.注意文章题目(能够显示主题,要把内容联系起来思考)2.理清线索思路(事物,时间,地点,思想情感)3.重视议论抒情(它能揭示主题,表明观点和态度)4.明确表达特色(行文结构,描写方法,语言运用,修辞使用)5.联系时代背景(现实背景、时代背景,以小见大,把握情感)6.结合具体环境(塑造氛围,体现情感,把握人物,上下照应,深化主题)7.品味传神语言(分析人物动作,神态,外貌,心理,把握性格特征与思想情感)8.理解中心主旨(围绕中心展开,为中心服务)举三反一找规律,举一反三提成绩。
一、常见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示例 1.2009年全国卷一《彩色的荒漠》题17: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第一问:作者采用对比、排比、比拟和想象的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
第二问:①通过对克拉2号气井所在的雅丹地貌之间的对比,表现了石油江人充满激情,不畏难险,克服困难的精神;②通过对不同劳动情景的排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③通过对管道天然气声音的比拟,表现了石油工人为西气东送所做的巨大贡献;④通过对远方亲人的召唤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示例 2.2008年辽宁卷《雨韵》二、谋篇布局示例1:2008年江西卷《朦胧的敬慕》题17.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1、2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
3~10段分写:3、4、5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时所见所感;6~10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
11、12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汇总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汇总下面列举了24个万能公式,这些公式涵盖了语文阅读理解的不同类型和题材,帮助你更好地应对语文阅读理解题目。
1.观点引用法:通过引用文中的观点或事例来支持或反驳题干中的观点或论点。
2.对比分析法:对比文中的不同观点或事物,分析其异同点和相互关系。
3.推理判断法:根据文中给出的信息,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4.因果关系法:分析文中给出的因果关系,理解其中的原因和结果。
6.概括提炼法:根据文本的主题和要点,概括出文章的主旨或关键信息。
7.类比比较法:将文中的事物或观点与已知的类似事物或观点进行比较,推断其特点和意义。
8.直接推断法:根据文中给出的明确信息或观点,直接得出答案。
9.文本分析法:分析文本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推理其意图和目的。
10.文章写作手法法:分析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手法对读者的影响。
11.文字理解法:理解生僻字、词语、成语等的意思和用法。
12.语言表达法:根据上下文语境,理解词语或短语的含义和用法。
13.语法搭配法:根据语法规则和搭配习惯,判断词语或短语的正确搭配。
14.文化常识法:运用相关的文化知识和常识,理解文章中的隐含信息。
15.篇章结构法: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理解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16.修辞手法法: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和效果。
17.阅读策略法:运用阅读策略,如先读题、环顾全文等,提高阅读理解的效率。
18.意义厘清法:理清题干中的关键词和要求,深入思考问题的意义和答案的可能性。
19.信息筛选法:根据题干的要求,筛选出与之相关的信息,排除干扰选项。
21.文化交融法:理解文中涉及的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判断其对文章的影响。
22.背景知识法:运用背景知识,如历史、地理等,理解文章中涉及的事物和概念。
23.排列组合法:对文中给出的信息进行排列组合,得出答案。
24.归纳总结法:根据文中的信息和观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结论。
以上是24个万能公式的简要介绍,希望对你在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备考有所帮助。
语文阅读题答题公式
语文阅读题答题公式一、概括文章内容。
1. 公式:- 记叙文:(时间 + 地点)+ 人物 + 事件(起因 + 发展 + 高潮+结局)。
- 说明文:说明对象 + 特征(多方面)+ 说明内容(如原理、用途等)。
- 议论文:论点(有时需概括)+ 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概括)+ 论证过程(简要概括)。
解析。
二、分析标题的作用。
2. 公式:- 记叙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揭示文章主旨;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⑤有象征意义。
- 说明文:表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引起读者兴趣。
- 议论文:点明论点;表明论题;吸引读者。
解析。
三、分析人物形象。
3. 公式:- 从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入手 + 人物所做的事 + 文中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
解析。
四、赏析句子(从修辞角度)4. 公式:- 修辞方法 + 修辞的作用 + 表达的情感(结合语境)。
- 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情感。
- 拟人:把……拟人化,赋予……以人的……(情感、动作、神态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情感。
- 排比:增强语势,强调了……(事物的多个特点或某种情感等),表达了……情感。
- 夸张: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情感。
- 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内容),表达了……情感。
- 设问: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强调了……(内容),表达了……情感。
解析。
五、赏析句子(从描写角度)5. 公式:- 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 描写的作用(如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 表达的情感。
解析。
六、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6. 公式:- 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暗示社会环境。
-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风俗习惯等);烘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④揭示主题。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
语文阅读理解24个万能公式语文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同学感到头疼的部分。
但是,别担心!今天就为大家送上 24 个万能公式,帮助大家轻松应对语文阅读理解难题。
一、概括内容类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公式:人物+事件+结果例如:《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主要人物是狼牙山五壮士,事件是他们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与敌人英勇战斗,结果是他们宁死不屈,跳下悬崖。
2、概括段落大意公式:谁+干什么比如:在某一段落中,讲的是小明认真写作业。
二、理解词语类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公式:本义+文中义先解释词语的本义,再结合文章的具体语境,说出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词语的指代义公式:指代上文提到的……通过寻找上文相关的内容,来确定词语所指代的对象。
三、理解句子类5、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公式: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结合中心先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然后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最后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
6、句子的作用公式:(1)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2)中间: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3)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四、修辞手法类7、比喻句公式: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比如:“月亮像一个大圆盘。
”把月亮比作大圆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又大又圆的特点。
8、拟人句公式:把……当作人来写,赋予……人的动作/情感/语言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例如:“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把小鸟当作人来写,赋予小鸟唱歌的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鸟的快乐。
9、排比句公式:增强语势,突出强调了……如:“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增强了语势,突出强调了爱心的重要性和作用。
五、描写方法类10、人物描写(1)外貌描写公式:描写了……的外貌,反映了……(2)语言描写公式:通过……的语言,表现了……(3)动作描写公式:通过……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展现了……(4)心理描写公式:细腻地刻画了……的心理,表现了……11、环境描写公式:(1)渲染了……的气氛;(2)烘托了……的心情;(3)为下文……做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
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答题举例
(06浦东新区模拟)
回答1:同意。
文章以“山格”为题,以拟人化的手法铺写了众多山的不同性情,赋予其以人的灵性:无论是南方的山灵秀不失狂野,还是北方的山健壮而不失妩媚,抑或是西部的山尊严而沉默……总之,作者在对不同地域山的不同风格的描述中笔意纵横,令人饱览山之情味,行文大气而稳重。
回答2:同意。
首先,运用了大量拟人、比喻等修辞格,把山所表现出来的形态赋予丰富的人格性情;其次选材大气,描摹了南方、北方、西部山的个性,给读者以全面的感悟;最后又以山与人之关系升华作结,拓展了思考空间:大气尽显其中矣。
就上海高考而言,它的理念是为学生服务的,是为学生升入高校服务的,而不是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设立难题,为难学生,它会为学生提供了舞台和机会,所出的题应该能够解答,但必须是有道理、有准备、有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