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中论证方法分析题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之论证思路分析++课件25张
现在一些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这种心理距离的形成,有历史原 因也有现实原因。近百年来,社会上一度存在轻视民族戏曲的现象,影响过 几代人,现在这种心态淡化多了,但仍未彻底消失。现实的原因有很多,其 中之一是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实在太多,挤压了戏曲的生存空间。
戏曲曾经是我们民族的时尚艺术,远的不说,近的如京剧,曾被称为 “时尚黄腔”。到了当代,戏曲界仍然在努力。其实,越是传统装的,就越 是时尚的。令大家折服的一个好例子,就是历来很边缘、被誉为“古南戏活 化石”的梨园戏,因为创作出《董生与李氏》这部佳作,不少远方的年轻人 乘飞机去观赏,竟成一种时尚。
论证思路
专题练习
1.请(简要)梳理材料x的论证思路。 2.请指出材料x的论点并简要分析其论证过程。 3.材料x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请简要概括材料x的论证思路和主要论证方法。 5.请简要概括两则材料在论证方面的共同特点。
(一)行文脉络或论证思路。 实际上就是列出文本的结构提纲。包括:提出什么观点, 分几段,每一段都论证了些什么内容等。
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静物各 部分在空间中同时并存,这种静物不宜于诗,因为诗的媒介是在 时间上相承续的语言。比如说一张桌子,画家只需用寥寥数笔, 使人一眼看到就明白它是桌子。如果用语言来描写,你须从某一 点说起,说它有多长多宽等等,说了一大篇,读者还不一定马上 就明白它是桌子。
第一自然段提出莱辛的观点“诗画并不同质”(论点);
接着第二至三自然段叙述“特洛伊木马”的故事,引出诗画异质说的背景;
第四到八自然段从诗画并不同质的原因的角度进行探讨;
最后两个自然段补充说明“诗画虽不同质但可以互补”。这样通过各个自 然段的关系分析,层次自然就分明,条理自然就清楚。
九年级论述类文本阅读系列训练:论证方法和作用
九年级论述类文本阅读系列训练论证方法及作用(整理/罗化清)【考点解读】★题型问法1.文章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明其作用。
2.文中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题型分析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论证中使用的各种方法被称为“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一共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中考此类题型考查一种或几种论证方法。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纽带。
关于论证方法的作答,如果是从全文问论证方法的作用,要写中心论点;如果是从某一段或几段问,要写分论点,分论点往往在论述段落的第一句或最后句。
【技法点拨】1.举例论证:列举了……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论点/分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2.道理论证:引用了……的言论,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论点/分论点),具有权威性,令人信服(或增强了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比喻论证:用……比喻……(将……比作……),论证了……的观点(论点/分论点),浅显易懂,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同时又能使文章生动形象。
4.对比论证:把……和……进行对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论证了……的观点(论点/分论点),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使论证更全面、更具有说服力。
解答时,请注意:①先说某种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即典型、有代表性、有很强的说服力)。
②再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解说。
③分析其作用要和论点联系起来。
常见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如下:举例论证: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对比论证:突出、强调观点。
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或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道理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逸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
【阅读训练】一、(2019·天水市)课外阅读与理解(15分)涵养几分静气宋威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
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
中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论证方法讲解及练习
中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论证方法讲解及练习【考点解读】★题型问法1.文章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明其作用。
2.文中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题型分析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论证中使用的各种方法被称为“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一共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中考此类题型考查一种或几种论证方法。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纽带。
关于论证方法的作答,如果是从全文问论证方法的作用,要写中心论点;如果是从某一段或几段问,要写分论点,分论点往往在论述段落的第一句或最后句。
【技法点拨】1.举例论证:列举了⋯⋯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论点/分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2.道理论证:引用了⋯⋯的言论,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论点/分论点),具有权威性,令人信服(或增强了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比喻论证:用⋯⋯比喻⋯⋯(将⋯⋯比作⋯⋯),论证了⋯⋯的观点(论点/分论点),浅显易懂,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同时又能使文章生动形象。
4.对比论证:把⋯⋯和⋯⋯进行对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论证了⋯⋯的观点(论点/分论点),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使论证更全面、更具有说服力。
解答时,请注意:①先说某种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即典型、有代表性、有很强的说服力)。
②再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解说。
③分析其作用要和论点联系起来。
常见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如下:举例论证: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对比论证:突出、强调观点。
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或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道理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逸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
【阅读训练】一、(2019 天·水市)课外阅读与理解(15 分)涵养几分静气宋威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
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
论述类文本中论证方法分析题 PPT课件
列第四”的一则报道,引起了网民和媒体热议,许 多人质疑提供排名结果的盛大旗下7家网站的公正性 和权威性,更对“怎么才算文学城市”的基本标准, 发表不同看法。在不少人看来,排名在前的“文学 城市”,起码应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而这回南京、 杭州居然排名在城市发展历史才30年的深圳之后, 实在不可思议;而且这30年间,深圳并没有产生过 一两个大作家,产生过在全国深具影响的文学大作, 凭什么就成了“全国第四”? ▪ 关于盛大旗下网站的排名结果是否可以号称“全国 性”,“文学城市”的称谓是否合理,搞这种排名 究竟有多大意义……虽也值得讨论,但尚不是此次 争议中的关键;一些质疑者提出的“文学城市”衡 量标准,涉及到文学发展和城市发展的走向,倒是 值得我们关注。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 谁都要“面子”,当然也可以说是好事情,》有一条新闻:沪西木匠罗 立鸿,为其母出殡,邀开“贳器店之王树宝夫妇帮忙,因来宾众 多,所备白衣,不敷分配,其时适有名王道才,绰号三喜子,亦 到来送殡,争穿白衣不遂,以为有失体面,心中怀恨,……邀集 徒党数十人,各执铁棍,将王树宝家人乱打,多人受有重 伤。……”白衣是亲族有服者所穿的,现在必须“争穿”而又 “不遂”,足见并非亲族,但竟以为“有失体面”,演成这样的 大战了。这时候,好像只要和普通有些不同便是“有面子”,而 自己成了什么,却可以完全不管。这类脾气,是“绅商”也不免 发露的:袁世凯将要称帝的时候,有人以列名于劝进表中为“有 面子”;有一国从青岛撤兵的时候,有人以列名于万民伞上为 “有面子”。
▪ 网友评判标准单一、不准确。这样的批评 标准带来危害。
▪ 1.人们质疑深圳成了“全国第四”文学城 市的原因是什么?“文学城市”争议中 “被忽视的多数”指的是什么?请简要说 明
重难点01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论证分析-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讲练(全国通用附答案和解析)
【1~5题答案】
【答案】1. C 2. C 3. D
4. (1)引用张颐武和曹刚这些专家学者的观点,论证“饭圈”与明星和演艺机构是一种共生关系,指出这种共生关系的具体表现和社会危害。
祝燕南特别强调在治理“饭圈”乱象的过程中,要厘清几个对象:“我们治理的对象是明星经纪公司、文艺娱乐平台机构和资本;演艺人员是我们的管理对象,对于那些触及法律红线的要依法追究责任;粉丝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是我们引导教育的对象。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用更多积极健康的节目充实文艺阵地。”
6.论证结构(思路)
(1)整体文本结构(思路)安排
论述类文本一般由引论(提出问题或论点)、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三部分组成。但它又是富有变化的:有的只有引论、本论,无“结论”;有的只是在开头提出论题,在结尾点明论点;有的文章是驳论文,采用破立结合的结构方法。
从整个文本结构来看,主要有“总分总”式、“总分”式和“分总”式。
为什么这么多孩子容易陷入“饭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认为,这反映出美育教育的缺失。彭锋表示:“‘饭圈文化’炮制出的流量明星像是生产线上一刀切的产品,是一种快餐式‘人造美’,不需要审美的敏感力,易于消费。如果青少年从小就能获得好的审美教育,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和敏感,就不容易被这样的‘人造美’所俘虏了。”
选择题考法精研:文体论证特点分析
这个考法主要是对论述文文体特征的考查,包括论点出现的位置、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论证方法的判断、论证过程的分析、论证语言的特点及其作用等内容。考题一般是对论述文文体特征进行分析,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解答论证分析类选择题时要抓住每个选项中的论点、论据、论证(论证方法和论证思路)等关键信息点,从而快速对应文中相应信息,并结合对原文论证要素、论证结构的分析,快速有效地作出准确判断。
论述类阅读 论证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证方法班级姓名一、论述文基本结构:引论(提出问题或论点)、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二、本论内部结构方式:1、总分结构:先总说(提出中心论点),再分说(列出几个分论点,或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总说(总结)。
2、层进结构:论证上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3、并列结构:几个分论点并列,或几个方面的论证并列。
4、对照结构:一正一反,正反对比。
三、典型例题:(一)任何一种物种身上都存在弱点,但这并不影响“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大规律。
善用“弱点”者不仅不弱,反而会成为强中强。
以老鼠为例,其相貌卑琐,鬼鬼崇崇,无犬之忠,无猫之乖,无牛羊之肉香,无鸟禽之美丽。
正因为它的“弱点”,人不仅不驯化它,还要打杀之而后快。
兵法上说“臵于死地而后生”,这老鼠在千百年的厄运中反而存活,鼠的家族绝对数量超过人的数量。
这个语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答:(二)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徵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徵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
玄武门之变后,魏徵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
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
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徵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度、谅解他人分不开。
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了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做出一番事业呢?文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分析它们的作用。
答:(三)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论诚意朱自清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
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
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
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帐。
论述类文本中论证方法分析题PPT学习教案
➢ “文学城市”争议中被忽视的大多数 ➢ 不久前,有关深圳在“全国文学城市”排名中“名
列第四”的一则报道,引起了网民和媒体热议,许 多人质疑提供排名结果的盛大旗下7家网站的公正 性和权威性,更对“怎么才算文学城市”的基本标 准,发表不同看法。在不少人看来,排名在前的 “文学城市”,起码应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而这 回南京、杭州居然排名在城市发展历史才30年的 深圳之后,实在不可思议;而且这30年间,深圳 并没有产生过一两个大作家,产生过在全国深具影 响的文学大作,凭什么就成了“全国第四”? ➢ 关于盛大旗下网站的排名结果是否可以号称“全 国性”,“文学城市”的称谓是否合理,搞这种排 名究竟有多大意义……虽也值得讨论,但尚不是此 次争议中的关键;一些质疑者提出的“文学城市” 衡量标准,涉及到文学发展和城市发展的走向,倒 是值得我们关注。
➢ 3.作者认为,深圳“城市文学” 呈现的特点是什么,请分条概括。 (6分)
➢ 审题及要求:
➢ 深圳“城市文学”特点——紧扣 问题组织答案
➢ 分条概括——分点;角度;最好 不要照抄原文
➢ 信息筛选:第三节,第四节
➢ 提炼概括: 第13页/共45页
➢ 文学爱好者和写作者多;作品发 表渠道多;各种文学社团和文学
第15页/共45页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 谁都要“面子”,当然也可以说是好事情,但“面子”这东西, 却实在有些怪。九月三十日的《申报》有一条新闻:沪西木匠 罗立鸿,为其母出殡,邀开“贳器店之王树宝夫妇帮忙,因来 宾众多,所备白衣,不敷分配,其时适有名王道才,绰号三喜 子,亦到来送殡,争穿白衣不遂,以为有失体面,心中怀 恨,……邀集徒党数十人,各执铁棍,将王树宝家人乱打,多 人受有重伤。……”白衣是亲族有服者所穿的,现在必须“争穿” 而又“不遂”,足见并非亲族,但竟以为“有失体面”,演成 这样的大战了。这时候,好像只要和普通有些不同便是“有面 子”,而自己成了什么,却可以完全不管。这类脾气,是“绅 商”也不免发露的:袁世凯将要称帝的时候,有人以列名于劝 进表中为“有面子”;有一国从青岛撤兵的时候,有人以列名 于万民伞上为“有面子”。
论述文专题测试:论证结构、论证思路、分析原因、寻找方法
(3) 最后,指出当代青年,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定对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看清方向,笃定前 行(1分)。
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讳辩》韩愈
(8)假设论证:就是就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 议论文的论证特点:
1.从论证方式看,有立论、驳论、立论驳论相结合等。 2.从论证结构和整体论证思路看,有总分式(总—分、分—
总、总—分—总)、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等。
等因素)
(1)青少年时期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加深对经典诗文的理解; (2)父亲在文体和为政之法方面的教育对苏轼大有裨益; (3)家庭环境和宗教氛围,对他的成长和思想都产生了潜移默化 的影响; (4)政治上的挫败和对人生价值意义的重新思考,使他的创作题 材广泛,风格独特; (5) 整个宋代文化的浸染以及佛教文化的影响,使他的思想艺术 境界达到极致。
3.对照式: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用一种 事物或意思来比照另一种事物或意思,就是对照式。
4.并列式:行文在几个并列的层次或者段落之前常常标有“第一”“ 第二”或“首先”“其次”或“从……上看”“从……上分析”等形式,或 者几个并列的层次的首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共同联合起来证明中心论点 。不同的分论点有时是并列的关系。
C项,“因而...”. 表述不当,属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三第 二自然段可知,夏承焘先生对苏轼的诗词颇有研究,并作诗 加以称道,但它与“对日本的词人及其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细 致的研究”构不成因果关系,属强加因果。故选C。
【2020二轮复习】(论述类)题点2 论证分析题
-19-
3.看结尾部分,作者是否做了这三件事:①消除误解——作者在归纳总结前,
是否强调了什么,以避免读者误解文中的某些观点,保证论证逻辑的严密性?②
归纳总结——作者是否对前面的论证进行了归纳总结?③得出结论——作者在
归纳总结时,是否得出了结论,发出了倡议或警示?
失分类型二:分不清论证手法
-20-
第三段。 难有担荷力量的原因是其具有幽默与欣赏的余裕。D 项 强加因果,分析错误。
【我来答题】D
【失分类型及考场方略】
-18-
失分类型一:不明论证思路
应对策略 1.看开头部分,作者是否做了这三件事:①提出论点——是否提出了中心论点?提 出了什么中心论点?②怎样提出的论点?论点是如何呈现的?③文章开头是如何将论点 引入论证过程的?作者是否使用了过渡句? 2.看主体部分,作者是否做了这五件事:①提出分论点——作者在阐述中心论点 时,是否提出了分论点?文章是直接论证中心论点,还是间接论证中心论点?②选择论 据——文章选用了哪些论据?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引用了哪些内容作为论据?③确 定论证方法——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④选择阐述角度——从哪个角度(正面还 是反面)进行阐述?⑤深入剖析,增强论证力度,即作者举出事实论据后,是否对事实论 据进行了深入剖析?
单项选择题仍为重要的考查形式,新高考试模考题中增加了主观试题考查, 能力等级上也提升为分析综合。
【考查新动向】
-3-
在2017年至2019年的高考试题中“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个考点一 直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设在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第二题,分值是3分。
2020年山东、海南新高考适应性模拟考试的试题中,该考点不仅以选择 题形式考查论据“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分 值3分;而且首次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 明”,分值4分,同时相应提高的是考查的难度。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2讲 论证分析题》
【对点训练】 判断下面选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选项:文章举《孝经》《四书》为例,论证了古代教育中的乐 教、诗教、儒家经学教育的最终目标。
相关文段:蒙学教材一直重视道德人格教育。古代教育中的乐 教、诗教、儒家经学教育都是以构建学习者思想道德体系为最 终目标的。《孝经》及宋代形成的《四书》分别被视为立德之 本、入德之门,相对而言比较适合儿童学习,在古代教育实践 中被广泛使用。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蒙学教材体现出对道德 人格教育的追求,并不断创造出更适合初学者的教育手段。 答:
[典例1] 判断下列选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选项:节日在乡土社会中赋予了生活的意义,它让人与人、人 与自然、生者与亡者成为联系密切的共同体。
弹性”的三个层面的同时也指出了“建构城市命 可知对应全篇。
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分析正确。 答案:C
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阅读文本见“[典例]”),完成后面的题目。 (原创)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先亮出“文明弹性”的话题,再提出见解,提醒 人们要关注文明弹性的问题。 B.作者从空间弹性、制度弹性和意义弹性三个维度,充分论证 了文明弹性的意义。
C.第三段从两个层面论述城市制度对新兴城市和已发展城市的 不同意义,说理透彻。
D.文章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相结合,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 证合理,结构完整。
D [这篇文章理论性很强,主要是理论论证,辩证说理。]
答案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论证分析题——理清论证思路辨明论证手法
解答论证分析题“3 步骤”
☞解题思路示范
[典例] (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后面的题目。
文本呈现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解读—“论证思路”题的解题思路(1)(2021-2022学年)
论述类文本解读——“论证思路”题的解题思路目标:学会把握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并用正确的方法表述。
过程:一、知识回顾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2.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方法是:常见的论证方法有:3.议论文一般的结构方式是:二、小试身手(一)①“我们爱朋友犹如爱自己”,这样说是不恰当的,因为有许多事,我们不为自己做而只为朋友做。
② 有时去恳求一个卑鄙的人,有时去冒犯一个不该冒犯的人,这些为自己本不值得去做的事,为了朋友却欣然去做了。
③在许多情况下,有美德的人宁肯牺牲自身利益,而使朋友得到欢乐。
④所以,应该说,爱朋友胜过爱自己.ﻩ(西塞罗《论友谊》)1.这段文字的层次是:① ② ③ ④2.概括每层大意:(二)①淡定可以升华出一份高尚的精神追求。
②当世人面对纷繁的诱惑不能自持、随波逐流的时候,心怀淡定的人却决不如此。
③居里夫妇发现镭并提炼成功以后,镭将用于治疗癌症,他们本可以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但是他们认为,镭是一种元素,应该属于全人类。
④他们因此不申请专利,也不保留任何权利,放弃发明所带来的一切物质利益。
⑤可见,拥有了淡定的心态,面对名利就会不为所动,为了人类的幸福而甘愿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样的人生也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2015盐城中考说明材料)1.根据材料(一)的学习,你会从哪几个方面分析这段文字?ﻬ2.你能概括这段文字的论证思路吗?(三)阅读《底线》(2014年扬州中考语文材料)①一个物欲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线是不同的。
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
所谓社会底线下降,就是容忍度的放宽。
原先看不惯的,现在睁一眼闭一眼了;原先不能接受的,现在不接受也存在了。
在商业博弈中,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在这样的社会生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
②可是这底线就像江河的水线,水有一定高度,船好行驶,人好游泳。
如果有一天降到了底儿,大家就一起陷在烂泥里.我们连自己是脏是净是谁也不知道了。
考点03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讲义)(原卷板)
考点03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讲)一、必备知识(一)论述类文本的三要素1.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
论点有如下特点——第一,论点一般表述为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要准确、鲜明。
第二,论点出现的位置多变。
①有的直接出现在开头,开门见山;②有的放在文章结尾,大多以“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为标志,收束全篇;③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勾连首尾;④有的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直观醒目。
当然,也有少数文章并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而是要考生自己概括。
第三,一篇文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中规中矩的论述类文本一篇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为了使论述得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
2.论据论据是用来论证论点的材料,它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
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
当列举多个论据论证一个论点时,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同时,也要注意详略。
3.论证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包括论证的过程和方法)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论据的展开要围绕论点进行,论据的运用要典型、新颖、有说理性。
(二)论述类文本的常见种类1.政论文是政治性论文的简称,是指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性文章。
它主要包括社论、政治评论、思想评论、国际时事评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文章和报告等;而广义上的政论文,也指一般人书写的关于重大事件、社会问题的评论文章。
政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要用具有说服力的事例和事理以及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或看法、辨明是非曲直,做到以理服人。
考点03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层练习)(解析版)
考点03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练)(一)热身练一、【2020·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一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下文学创作最大的挑战是,有了生活积累的厚度,却缺乏思想观念的穿透力,往往停留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阶段。
有的作者不缺生活积累,他们常年固守在生活的黄土中,像农民一样苦作耕耘,其中不乏高产的能工巧匠,却难得有更高水平的突破。
不少作品,有生活,却无新意;忠实于写实,却呆板没有灵气;会讲故事,却不会提炼意义;即使能够读下去,却很难再回味。
对这些作者来说,有了生活积累却不一定会有好作品。
缺乏足够的思想储备,即使是专业作家“身入”到生活中,由于未能“心入”,同样会陷入惯性写作或复制生活的困境,难有大的突破。
当下文坛思想的贫乏,已成为不断滋长的倾向。
文学对思想的疏远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过去的文学政治化、公式化、概念化的警觉。
政治过多地干涉文学固然有问题,但过度“去政治化”以致疏离思想性,就又酿成新的恶果。
在一些人眼中,这个时代一切服从并依赖经济,对思想的需要已不那么迫切了。
的确,在一个社会冲突缓和、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深挖社会题材的文学丧失了新奇感和震撼力,因而易于“弃思”而趋向技术性、娱乐性。
社会生活的安宁、温馨、闲适也促使人们转向注重文学的娱乐功能和“玩技巧”。
但文学的“过度娱乐”,会损害一个民族智力的健康。
文学的思想性是与作家的生命情感体验、艺术直觉以及作品的艺术形象融为一体的。
肯定一部作品的思想价值的同时也意味着对其艺术价值的肯定。
作家的思想秘密就隐藏在“怎么写”、“写什么”的艺术话语中。
愈是伟大的作家、伟大的作品,其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融合度愈高,而且,在这种融合中,其思想性的生命力往往占据更突出的地位。
仅就审美感觉的细腻、文笔的优美、生活积累的厚实、学问的专精等而言,现代作家中与鲁迅相当甚至超过者不乏其人,但却无法与鲁迅媲美,其原因就在于鲁迅作品思想的深刻性无人比肩。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证分析题使用本
族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纽带。
返回
标注选项敏 定选项对应区间
感点
梳理比对定答案
C.文章提出
第2段的行文脉络:回看上表
以综合甄选
中第2段[理层次·理关系]。
的方式选择
由上面的图示可知,“以综合
保留哪些乡 由关键字眼,并 举例说明了
甄选的标
对应第2段。
中的“综合甄选”,而“举 例”“甄选的标准”在第2段 中无对应信息,C选项无中生
准。
有,不正确。
返回
标注选项敏 定选项对应区间
感点
梳理比对定答案
从整体看,全篇都是在论述城镇
D. 认 为 乡 村
化与乡愁的关系问题,而本文的
与人的情感、 由 关 键 字 眼 “ 情 写作背景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
记 忆 密 切 相 感 ”“ 记忆”“相 “ 让 人 留 恋 的 东 西 却 荡 然 无
关,这是文章 关”“城镇化与乡 存”“‘乡愁’无处安放”,这
返回
处在于,它不像宗教那样通过教堂而主要通过家庭来培育这种品 质。“立爱自亲始”“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强调从报父 母养育之恩开始,再推广到报师长教导之恩、朋友知遇之恩、国 家培养之恩等。亲情之爱犹如投进湖里的石子,荡开的层层涟漪 由近及远。传统的孝道还要求子孙继承祖辈的志向、理想及其崇 高事业,弘扬祖辈进取的精神和坚忍的意志。这是家族乃至民族 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纽带。
返回
《礼记》说:“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所 谓“肥”,即健康、和谐、融洽之意。在我国先贤看来,每个家 庭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责任,所有角色互 相配合才能成为团结协作的整体。当然,家庭之中难免会有矛 盾,这就需要协调。协调得好,大家都心情舒畅,同心协力发展 事业、发家致富,培养子女健康成长,这就是“家和万事兴”。
专题02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解密(原卷版)
专题02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母题来源】2022年全国乙卷,第2题【母题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与西方叙事作品的定点透视不同,中国传统叙事作品往往采取流动的视角或复眼映视式的视角。
流动视角的所谓流动,就是叙事者带领读者与书中主要人物采取同一视角,实行“三体交融”:设身处地地进入叙事情境,主要人物变了,与之交融的叙事者和读者也随之改变视角。
读《水浒传》的人可能有一个幻觉,你读宋江似乎变成宋江,读武松似乎变成武松,这便是视角上“三体交融”的效应。
中国古代句式不时省略主语,更强化了这种效应。
比如武松大闹快活林:武松一路喝过了十来处酒肆,远远看见一处林子。
抢过林子背后,才见一个金刚大汉在槐下乘凉。
武松自忖这一定是蒋门神了。
转到门前绿栏杆,才看见两把销金旗上写着“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的对联。
西方小说往往离开人物,从另一视角描写环境,细及它的细枝末节、历史沿革,以便给人物活动预先构建一个场景,如《巴黎圣母院》在描绘那座伟大的建筑时,就先用了数十页篇幅。
而这里的视角则几乎寸步不离地随武松的行迹眼光游动,武松看不到的东西,读者也无从看到。
游动视角不仅紧随人物眼光,也投射了人物性情,这只能是武松的眼光,他豪侠中不失精细,看清环境才动手;换作李逵恐怕就板斧一挥图个痛快了。
流动视角有时也采取圆形轨迹。
《水浒传》中杨志、索超大名府比武,采取由外向内聚焦的圆形视角;梁山泊军队攻陷大名府,采取由内向外辐射的圆形视角。
杨、索比武本身着墨不多,却写月台上梁中书看呆了;两边众军官喝彩不迭;阵面上军士们窃议,多年征战未见这等好汉厮杀;将台上李成、闻达不住声叫“好斗”;观战的诸色人物各具身份神态。
金圣叹的眉评甚妙:“一段写满教场眼晴都在两人身上,却不知作者眼晴乃在满教场人身上也。
作者眼睛在满教场人身上,遂使读者眼晴不觉在两人身上。
”流动视角妙处在于:看客反成被看客,着墨不多自风流。
杨志比武的描写,是在单纯中求洒脱;大名府陷落的描写,要在复杂中求专注,千头万绪由何处着手?叙事者心灵手捷,一下子捉住了梁中书遑遑然如丧家犬的身影和目光,举一纲而收拢千丝万缕。
【2021二轮复习】(论述类)题点2 论证分析题
应对策略
-17-
1.看开头部分,作者是否做了这三件事:①提出论点——是否提出了中心论点?提
出了什么中心论点?②怎样提出的论点?论点是如何呈现的?③文章开头是如何将论点
引入论证过程的?作者是否使用了过渡句?
2.看主体部分,作者是否做了这五件事:①提出分论点——作者在阐述中心论点
时,是否提出了分论点?文章是直接论证中心论点,还是间接论证中心论点?②选择论
是否强调了什么,以避免读者误解文中的某些观点,保证论证逻辑的严密性?②
归纳总结——作者是否对前面的论证进行了归纳总结?③得出结论——作者在
归纳总结时,是否得出了结论,发出了倡议或警示?
突破点二 明辨论证方法
-19-
论述类文本对论证的考查,除分析判断论证思路外,还常常考查论证的方法。论证方法
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
方观点正确的方法。
2.思考论证方法如何运用: 一是文中是否运用了某种论证方法, 二是思考某种论证方法与某观点是否存在紧密联系。据此明确论证方法的运用。 如【以例说法】C项的对比论证,只有理顺了第三段的论证思路、把握了本段的内容才 能看得出。
突破点三 厘清论点、论据关系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 的材料。运用论据时要做到精确,不篡改歪曲,能和论点建立必然联系,能恰 当证明论点。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 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 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 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 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 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 真正显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者集聚地之一,从中涌现出来的文学爱好者和参与
文学写作者蔚为大观、闻名全国。据深圳作协的最
新调研资料,深圳的民间写作者人数堪称全国之最, 全市长期坚持文学写作的不少于1.5万人,大致能持 续写作的不少于5万人,而非持续写作者数以百万 计,他们的作品除了发表于报刊、网络,还有1000 余家内部刊物为之提供阵地,各种文学社团和文学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 城市地标是一座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或景观,它聚焦了一
座城市的魅力,是这座城市区别于另一座城市的特色之所在。 我国历史上唐代长安之曲江,北宋汴州之金明池,南宋杭州 之西湖,明清南京之秦淮河、北京之故宫、苏州之虎丘、扬 州之瘦西湖,近代上海之外滩,都是历史上极具特色和标志 性的城市景观,并积淀为一种独特的城市意象。随着我国当 代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新的城市地标不断浮出地表。这 些新的城市地标如何与城市的历史文脉相协调,并体现出创 新和发展,已成为今天城市建设中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却不尽相同。众所周知,赴美签证需要面签,而且较 难获签;赴英签证已无须面签,而且相对容易。就是 在这种情况下,位于美国波士顿的哈佛大学仍到处都 是中国人,只要出门必能遇到;而在英国的伯明翰大 学,中国人要专门去找才得一见。 ▪ ②尽管伯明翰学派倡导以平民为视野的大众文化,但 其文化骨髓仍是精英的,是“端着架子”的贵族式的, 多数人包括知识阶层的英国人对中国的认识仍旧停留 在好奇阶段;美国社会多元、综合、自由、开放,每 种文化在这里都不难找到适合其生长的土壤,同时与 他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许多美国人充满对中 国的热情,知识阶层中许多人对中国社会了解相当深 刻,研究相当深入。更重要的一个现象是,中美之间 高层往来频率远超中英之间,中美贸易总额亦远超中 英之间。 ▪ ③如果再给出一些例子,也许很能说明这些不同。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 谁都要“面子”,当然也可以说是好事情,但“面子”这东西,
却实在有些怪。九月三十日的《申报》有一条新闻:沪西木匠罗 立鸿,为其母出殡,邀开“贳器店之王树宝夫妇帮忙,因来宾众 多,所备白衣,不敷分配,其时适有名王道才,绰号三喜子,亦 到来送殡,争穿白衣不遂,以为有失体面,心中怀恨,……邀集 徒党数十人,各执铁棍,将王树宝家人乱打,多人受有重 伤。……”白衣是亲族有服者所穿的,现在必须“争穿”而又 “不遂”,足见并非亲族,但竟以为“有失体面”,演成这样的 大战了。这时候,好像只要和普通有些不同便是“有面子”,而 自己成了什么,却可以完全不管。这类脾气,是“绅商”也不免 发露的:袁世凯将要称帝的时候,有人以列名于劝进表中为“有 面子”;有一国从青岛撤兵的时候,有人以列名于万民伞上为 “有面子”。
读往参与其间的学者、作家感慨不已。
▪ 提出自己的衡量标准——参与热情/整体活 力/文学对城市的影响。
▪ 并分析深圳的优点:人多/作品发表渠道多/ 活动多
▪ 深圳作为一座城市,历史短暂,但这并不等于城市 的主体——市民缺乏文化积累。当打工者从四面八 方来到深圳这座崭新城市,他们承载的内地传统文 化与多元地域文化与新环境相激,形成了历史与当 下、城市与乡村、内地与沿海等多重张力。他们经 历其间、遭遇其间,切身感受所引起的思想感情波 澜,形诸于文字、建构成形象,创作出数量惊人又 别具一格的打工文学、网络文学。其中的大部分作 品,结构不够精致、文字不够精美,但是有来自生 活的近乎笨重的质感,有源自生活的并非矫揉造作 的悲喜交加。这是在书斋里关门造车,或者去基层 草草体验一下生活就动笔的某些职业作家无法呈现 的。一些职业作家炫技的所谓先锋作品,虽然很美, 但与时代、与大众、与生活相当隔膜,动漫里的纸 花、是灯影下的泡沫,缺乏鲜活人生的真切感受。
▪ “文学城市”争议中被忽视的大多数 ▪ 不久前,有关深圳在“全国文学城市”排名中“名
列第四”的一则报道,引起了网民和媒体热议,许 多人质疑提供排名结果的盛大旗下7家网站的公正性 和权威性,更对“怎么才算文学城市”的基本标准, 发表不同看法。在不少人看来,排名在前的“文学 城市”,起码应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而这回南京、 杭州居然排名在城市发展历史才30年的深圳之后, 实在不可思议;而且这30年间,深圳并没有产生过 一两个大作家,产生过在全国深具影响的文学大作, 凭什么就成了“全国第四”? ▪ 关于盛大旗下网站的排名结果是否可以号称“全国 性”,“文学城市”的称谓是否合理,搞这种排名 究竟有多大意义……虽也值得讨论,但尚不是此次 争议中的关键;一些质疑者提出的“文学城市”衡 量标准,涉及到文学发展和城市发展的走向,倒是 值得我们关注。
可原
▪ 第五节:他们……对视而不见,甚至藐视。
▪ 整合提炼:
▪ (1)深圳城市历史短暂,缺少深厚的文化 积淀,没有
▪ 大作家,文学成就的影响弱(或缺少有影 响力的作品)。(2)城市里热爱文学的大 多数人(1分),大多数人的文学活动(1 分)。(作品、阵地、活动)
2.作者认为“文学城市”更应该有哪些标准?现如 今有些网友和媒体所持标准单一、视野狭窄,可能带
本段中列举了我国多处城市景观,用意是什么?
答案:具体地说明城市地标聚焦了城市的魅力,彰显 了城市的特色。 举例论证方法是论述类文本最主要的论证方法,也是 高考对论述类文本论证特色考查的主要内容。上面一 题体现了主要的命题角度: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 命题角度一 事例与论点的关系
▪ 对策:事例与论点的关系是论述类文本阅读中一对重要关系。事 例与论点应一致、统一,这是一条根本原则。根据例子找要证明 的论点,或根据论点找用来证明的事例,都是考查这一原则的。 对于这对关系的安排,有时是先亮论点后列事例,有时是先列事 例后亮论点。无论是哪种方式,寻找要证明的论点,或寻找来证 明的事例,都是紧紧抓住事例前后的议论文字,或议论文字前后 的叙述文字。
▪ 网友评判标准单一、不准确。这样的批评 标准带来危害。
▪ 1.人们质疑深圳成了“全国第四”文学城 市的原因是什么?“文学城市”争议中 “被忽视的多数”指的是什么?请简要说 明
审题及要求: 分开问,分开答;原因——需要提炼概括
▪ 信息筛选: ▪ 第一节:在不少人看来…… ▪ 第二节:深圳……有人据此质疑似乎情有
▪ ④例一,美国日用品多数由中国制造,美国人若一周内不用中国产品,生活 质量会明显下降,会感到不舒服;英国当然也有中国日用品,但离开中国产 品还可以“端着架子”生活。
▪ ⑤例二,在美国很容易收看到专门的中文电视频道,在英国想从电视新闻中 得到一点关于中国的信息都很难,更不必奢望中文频道了。
▪ ⑥例三,美国银行ATM、地铁售票机等很多常用的电子设备设有中文提示和 操作系统,公用电脑有多种中文输入法,很多公共服务场所同时设有中英文 提示,而英国没有这些。
1.文章④~⑧段文字用诸多事例来说理,请具体分 析这部分内容说理上的特色。
▪ ①从不同角度选择日常生活的具体典型事例, 富有说服力。
▪ ②将美英两国的例子一一对比,观点易为人 所接受。
▪ ③语言朴实无华,简洁清晰。
▪ 捧与挖 鲁 迅 ▪ 中国的人们,遇见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朕兆的人物,向来就
用两样法:将他压下去,或者将他捧起来。 ▪ 压下去就用旧习惯和旧道德;压不下时,则于是乎捧,以为
▪ 所以,“要面子”和“不要脸”有时实在很难分辨。不是有一个 笑话么?一个绅士有钱有势,我假定他叫四大人罢,人们都以和 他攀谈为荣。有一个专爱夸耀的小瘪三,一天高兴地告诉别人道: “四大人和我讲过话了!”人问他“说什么呢?”答道:“我站 在他门口,四大人出来了,对我说:滚开去!”当然,这是笑话, 是形容这人的“不要脸”,但在他本人,是以为“有面子”的。 (节选自鲁迅《说面子》)
▪ 审题及要求:
▪ 深圳“城市文学”特点——紧扣问题组织答 案
▪ 分条概括——分点;角度;最好不要照抄原 文
▪ 信息筛选:第三节,第四节
▪ 提炼概括:
▪ 文学爱好者和写作者多;作品发表渠道多; 各种文学社团和文学读书会活动也相当活跃; 作品来源生活,有生活张力(或“有鲜活人 生的真切感受”);创作数量惊人又别具一
▪ ⑧例五,在哈佛大学附近的书店随便逛逛,就能拍到关于中国的图书照片, 读者可以自行诠释哈佛人对中国的研究热情;至于英国,像伯明翰、牛津、 剑桥等地最大的书店,有关中国的图书寥寥无几,也不会有专门的分类书架, 即使偶尔找到两本,也多类似于ZHANGRONG著的WILD SWAN或MAO。 (选自《凤凰周刊》,有删改
▪ 命题角度二 分析事例的典型性
▪ 对策:型是论据的本质。所谓典型,是指论据能够反映事物本质, 具有代表性。分析事例的选用既要看它证明的论点,又要看它本 身是否具有代表性。
▪ 命题角度三 举例证明论点
▪ 对策:这种题型类似于举例类的片段短文写作。所举例子或文中 或文外,视题目要求而定。应先准确理解所要证明的论点的内涵, 再举一个能证明该论点的事例。叙述事例要简洁,并能围绕论点 进行例证分析,不可有例无证。
▪ 张力:指作者对文章的情节内容驾驭熟练, 可收可放,使文章节奏恰当,而不拖沓, 如弓之开合,不平淡不夸张,恰到好处。
▪ 深圳文学的优点:源自生活,具有文学张 力;作品数量多。
▪ 令人遗憾的是,有些网友和媒体似乎总愿意把他们 对文学的敬意献给个人而不是群体,献给如烟的往 事而不是鲜活的生活,心中留恋不去个人偶像崇拜 和文化精英意识,因此评说起“文学城市”,标准 不免单一,视野不免狭窄。他们似乎只愿意看到一 个孤独的文学天才在城市中突然跳将出来,然后把 这个天才的名字与一座城市联系起来;而对城市里 站稳在地面劳作的芸芸众生,对民众涌现出的文学 热情,对构成一个城市文学影响力的多数人的文学 活动,视而不见,甚至藐视。如果这样的评价标准 得不到校正,城市大众参与文学的热情得不到应有 的肯定,那么,即便城市中真有文学天才,也会在 贫瘠土壤中迅速凋零;而市民文学素养和城市文明 程度的整体提升,也会多少受些负面影响。
来什么后果?(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