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论述类文本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
2020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命题特征一、观点鲜明1、题目就是中心论点的简单概括(或论题)2、开头第一段可能就提出中心论点3、结尾回扣中心论点二、结构清晰1、分论点置于段首或独立成段2、分论点之间要注意过渡衔接3、阅读文本的选择:题材侧重艺术、科学、文化、现实等等4、选择题的设置:部分设题是原文的相关内容的直接转换。
部分选择题需要适度的迁移。
不少设题不再是较多地照搬原文或稍加改造的思路,不再纠缠于考查局部的、字面上语词概念内涵的细微差别辨析,更多的是着眼于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着眼于繁杂信息的把握、筛选。
采用一种有一定跨度的信息筛选整合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的转换中常常还包含了一定的因果推断意味,隐含了一定的能力迁移要求。
这种能力迁移可以看作是以文本的说法(核心概念)为依据,来判断、理解文本未有提及,但又与之相似的某些情形。
解题指导一、通读全文,思考四个问题①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②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③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④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二、阅读备考中的突出问题(“五缺”)缺乏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意识缺乏结构意识,不善于借助层次分析把握内容要点缺乏文本意识,作答过于主观随意或盲目缺乏提炼整合手段,有效分析往往不足缺乏作答规范意识,错字语病频频出现三、选择题解答一般方法第一、比照原文弄清概念把握句意辨析筛选.设题情形有三种:形同意同(信息吻合直接判断)形异意同(有所转换实质一致)形似意异(迷惑性大格外留意)第二、懂得审辨标志性词语。
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
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以下的关键词在读文本时要圈划出来:1、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 、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等表范围的词语)(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3)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2、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1)因果(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2)转折(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3)并列或递进(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4)分类分层(首先、其次……“;”等等)(5) 举例子(例如、如、人名)[类型题拓展]抓住关键词要注意:1、尽量落实到词,集中注意焦点;2、可以用符号将有用信息作好标记;3、若有题目根据题目把握全文的中心,若没有题目找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尽快弄清文章的论题及观点;4、注意把握全文的顺序,边读边理清思路,读完全文要整理出全文的中心主旨。
2020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考纲要求】分析综合能力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纲要求】分析综合能力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纲要求】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
【知识梳理】答题技巧与方法指导解答科技说明文要做到快速、准确,可以用用三遍阅读法来完成:第一遍: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争取完全读懂,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个别语句不能够读懂,可以跳过不管,一般来说,个别词语对整篇的文章理解关系不大。
读完这一遍,要基本理解文章的内容。
也许有同学认为这样阅读会浪费时间,其实是为后面作题节省了时间。
如果第一遍不读懂,在作题的过程中,你会花更多的时间。
第二遍:阅读题干和选项,要一字一句数着读,找出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
然后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全文,划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
第三遍:把选项和选项有关的信息结合起来,仔细比较,每个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
在确定选择一个选项过程,就是排除其它三个选项的过程,一定要找出排除的依据,才能做到做题准确。
基本方法如下:(1)复位验证法。
在理解文中的重要概念时,如果对自己的选择没有十分的把握,可把选出的答案“复位”到原文中“验证”一下,如果语意连贯、意思准确则该项即为正确答案。
(2)事理分析法。
在论述类文章中,常会遇到事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选择关系等,要紧紧抓住表示事理之间逻辑关系的关键词语,作出正确的判断。
(3)巧用选项法。
在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命题中,命题者常常在句中确定两个考查点,每个考查点按两种理解列为四个选项。
遇到这种题目,可以巧妙地利用选项提供的“方便”,根据自己对某一个考查点的正确理解,排除错误的选项。
2020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论述类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
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
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文中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通常指传递重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对理解文意起重要作用的名言、引文,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全文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语句(即文眼),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等。
从多年论述类文章阅读测试题来看,有时要理解的句子往往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这样我们就要通过理解喻体的意思来理解本体的意思,进而理解全句的意思。
3.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的信息论述类文章为了证明某一个观点,往往要摆出一系列证据,不少证据往往是新发现、新情况、新知识,即新信息。
我们阅读它就是获取信息。
这个获取的过程,就是筛选的过程。
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观点,是文章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
论述类类文章的阅读一直把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作为考查的一个重点。
不过,题型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不能只盯住局部。
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结论性句子等,把握这些句子,都有助于正确的分析概括。
总的来说,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方法技巧有以下几点:1、通读原文。
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
2020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考纲要求】分析综合能力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纲要求】分析综合能力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纲要求】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
【知识梳理】答题技巧与方法指导解答科技说明文要做到快速、准确,可以用用三遍阅读法来完成:第一遍: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争取完全读懂,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个别语句不能够读懂,可以跳过不管,一般来说,个别词语对整篇的文章理解关系不大。
读完这一遍,要基本理解文章的内容。
也许有同学认为这样阅读会浪费时间,其实是为后面作题节省了时间。
如果第一遍不读懂,在作题的过程中,你会花更多的时间。
第二遍:阅读题干和选项,要一字一句数着读,找出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
然后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全文,划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
第三遍:把选项和选项有关的信息结合起来,仔细比较,每个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
在确定选择一个选项过程,就是排除其它三个选项的过程,一定要找出排除的依据,才能做到做题准确。
基本方法如下:(1)复位验证法。
在理解文中的重要概念时,如果对自己的选择没有十分的把握,可把选出的答案“复位”到原文中“验证”一下,如果语意连贯、意思准确则该项即为正确答案。
(2)事理分析法。
在论述类文章中,常会遇到事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选择关系等,要紧紧抓住表示事理之间逻辑关系的关键词语,作出正确的判断。
(3)巧用选项法。
在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命题中,命题者常常在句中确定两个考查点,每个考查点按两种理解列为四个选项。
遇到这种题目,可以巧妙地利用选项提供的“方便”,根据自己对某一个考查点的正确理解,排除错误的选项。
2020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考纲要求】分析综合能力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纲要求】分析综合能力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纲要求】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
【知识梳理】答题技巧与方法指导解答科技说明文要做到快速、准确,可以用用三遍阅读法来完成:第一遍: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争取完全读懂,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个别语句不能够读懂,可以跳过不管,一般来说,个别词语对整篇的文章理解关系不大。
读完这一遍,要基本理解文章的内容。
也许有同学认为这样阅读会浪费时间,其实是为后面作题节省了时间。
如果第一遍不读懂,在作题的过程中,你会花更多的时间。
第二遍:阅读题干和选项,要一字一句数着读,找出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
然后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全文,划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
第三遍:把选项和选项有关的信息结合起来,仔细比较,每个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
在确定选择一个选项过程,就是排除其它三个选项的过程,一定要找出排除的依据,才能做到做题准确。
基本方法如下:(1)复位验证法。
在理解文中的重要概念时,如果对自己的选择没有十分的把握,可把选出的答案“复位”到原文中“验证”一下,如果语意连贯、意思准确则该项即为正确答案。
(2)事理分析法。
在论述类文章中,常会遇到事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选择关系等,要紧紧抓住表示事理之间逻辑关系的关键词语,作出正确的判断。
(3)巧用选项法。
在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命题中,命题者常常在句中确定两个考查点,每个考查点按两种理解列为四个选项。
遇到这种题目,可以巧妙地利用选项提供的“方便”,根据自己对某一个考查点的正确理解,排除错误的选项。
2020年高考论述类文本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
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
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试题 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
选项 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比对 结果
无中生有。文中没有“更似绝句律诗”的相关信息。
-29-
4.混淆因果 混淆因果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 “因”错断为“果”,把“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 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因 果关系。
3.无中生有 -28-
有些内容在原文中没有出现,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
出来,命题者却故意将这些内容放到选项中。
(2016·山东卷第 6 题对应文段)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
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
原文 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
选段 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
• 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 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 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 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
• 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 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 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 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 比对结果:歪曲文意,无中生有。原文首句总说“宋 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后面的文字都在说明宋代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呈 现的新特点,但没有说这些信用形式的产生就是宋代 金融的一个新特点。
3.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
• 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 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 只是一个判断句。
2020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析设题陷阱。
五、论述类阅读陷阱设置类型:
1.部分与整体\言多与言少\客观与夸大(或缩小
);
(模糊范围 )
2.已然与未然;(已然未然)
3.或然与必然;(过于绝对 )
4.先期与后期;(混淆时间 )
5.主要与次要;(以偏概全 )
6.原因与结果;(强加因果)
勾划主要是两方面: 1.原文中的主干句、关键词。 2.题干(提示)中的关键词句。
第二步:比照
比照就是在做题过程中,在原文找到与题支对应 的相关内容,看哪个词被换了,删了,意思变了没有, 与题干的意思是否相合。 比照方法:
1.要锁定区域比照,与哪有关就在哪里找。 2.要仔细、严谨,特别是在比较时要逐字逐句比 较,要咬文嚼字地比照。
二、解题基本思路: 读——审——找——比
▪ 1.读——读原文。 (吃透阅读材料,把握全文观点)
快速阅读文章,同时将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带有 修饰限制性的词语用铅笔圈出来。 ▪ (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 、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 (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 乎、仅仅、之一等表范围的词语) ▪ (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 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 ▪ (3)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 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 然等表判断的词语) ▪ (4)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因为、 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但是、反而、 其实、实际上、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 等) ▪ (5) 举例子(例如、如、人名)
蛇虫侵扰”,而D项提及的是“防潮和防寒”,那么到底哪一个是它 的主要功能呢?查看原文引述的史料:“山有毒草、沙风、蝮蛇,人楼 居,梯而上,名日‘干栏’。”不难看出,“躲避野兽、蛇虫侵扰” 方为其主要功能,而“防潮和防寒”只是其次要功能。所以,D项的 推断就犯了将“主要”和“次要”倒置的错误。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专题:论述类文本必背知识及解题技巧
高考必背口袋书专题:论述类文本必背知识及解题技巧清单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1.什么叫“概念”?什么叫“重要概念”?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某一事物的所有性质及其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事物的属性;其中,为该事物所特有的并对该事物有决定意义的属性,是其本质属性。
“重要概念”仅指与整体文意密切相关或是文章重点论述的一个“概念性”词语;而“重要词语”则相对比较宽泛,包括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等。
2.“含义”将以什么形式出现在考题中?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主要考查理解“重要概念”的属性、内涵和外延。
属性是指概念的性质及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甚至是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外延是指从概念性质出发向外引申所关联的现象或事物。
清单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1.什么是文中的重要句子?“重要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而言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②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对理解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③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④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⑤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此外,从出现的频率上说,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所谓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包括以下三个层次: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③句外意义,即言外之意。
2.理解文中句子与词语的关系词语是句子的基础,句子是词语的扩展,两者是紧密相关的。
清单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1.如何理解“筛选”和“整合”?“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论述类文章阅读能力的要求。
筛选是指阅读过程中,在辨别信息主次的基础上,根据阅读目的对信息进行搜寻,选取重要词句,舍弃无关信息的过程。
2020-2021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论述类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
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
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文中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通常指传递重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对理解文意起重要作用的名言、引文,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全文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语句(即文眼),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等。
从多年论述类文章阅读测试题来看,有时要理解的句子往往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这样我们就要通过理解喻体的意思来理解本体的意思,进而理解全句的意思。
3.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的信息论述类文章为了证明某一个观点,往往要摆出一系列证据,不少证据往往是新发现、新情况、新知识,即新信息。
我们阅读它就是获取信息。
这个获取的过程,就是筛选的过程。
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观点,是文章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
论述类类文章的阅读一直把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作为考查的一个重点。
不过,题型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不能只盯住局部。
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结论性句子等,把握这些句子,都有助于正确的分析概括。
总的来说,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方法技巧有以下几点:1、通读原文。
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
2020-2021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命题特征一、观点鲜明1、题目就是中心论点的简单概括(或论题)2、开头第一段可能就提出中心论点3、结尾回扣中心论点二、结构清晰1、分论点置于段首或独立成段2、分论点之间要注意过渡衔接3、阅读文本的选择:题材侧重艺术、科学、文化、现实等等4、选择题的设置:部分设题是原文的相关内容的直接转换。
部分选择题需要适度的迁移。
不少设题不再是较多地照搬原文或稍加改造的思路,不再纠缠于考查局部的、字面上语词概念内涵的细微差别辨析,更多的是着眼于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着眼于繁杂信息的把握、筛选。
采用一种有一定跨度的信息筛选整合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的转换中常常还包含了一定的因果推断意味,隐含了一定的能力迁移要求。
这种能力迁移可以看作是以文本的说法(核心概念)为依据,来判断、理解文本未有提及,但又与之相似的某些情形。
解题指导一、通读全文,思考四个问题①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②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③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④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二、阅读备考中的突出问题(“五缺”)缺乏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意识缺乏结构意识,不善于借助层次分析把握内容要点缺乏文本意识,作答过于主观随意或盲目缺乏提炼整合手段,有效分析往往不足缺乏作答规范意识,错字语病频频出现三、选择题解答一般方法第一、比照原文弄清概念把握句意辨析筛选.设题情形有三种:形同意同(信息吻合直接判断)形异意同(有所转换实质一致)形似意异(迷惑性大格外留意)第二、懂得审辨标志性词语。
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
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以下的关键词在读文本时要圈划出来:1、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 、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等表范围的词语)(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3)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2、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1)因果(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2)转折(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3)并列或递进(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4)分类分层(首先、其次……“;”等等)(5) 举例子(例如、如、人名)[类型题拓展]抓住关键词要注意:1、尽量落实到词,集中注意焦点;2、可以用符号将有用信息作好标记;3、若有题目根据题目把握全文的中心,若没有题目找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尽快弄清文章的论题及观点;4、注意把握全文的顺序,边读边理清思路,读完全文要整理出全文的中心主旨。
2020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2020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试体。
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
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发生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
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
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
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
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于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暗焉”(《古诗选。
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
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辨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
2020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考纲要求】分析综合能力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纲要求】分析综合能力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纲要求】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
【知识梳理】答题技巧与方法指导解答科技说明文要做到快速、准确,可以用用三遍阅读法来完成:第一遍: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争取完全读懂,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个别语句不能够读懂,可以跳过不管,一般来说,个别词语对整篇的文章理解关系不大。
读完这一遍,要基本理解文章的内容。
也许有同学认为这样阅读会浪费时间,其实是为后面作题节省了时间。
如果第一遍不读懂,在作题的过程中,你会花更多的时间。
第二遍:阅读题干和选项,要一字一句数着读,找出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
然后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全文,划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
第三遍:把选项和选项有关的信息结合起来,仔细比较,每个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
在确定选择一个选项过程,就是排除其它三个选项的过程,一定要找出排除的依据,才能做到做题准确。
基本方法如下:(1)复位验证法。
在理解文中的重要概念时,如果对自己的选择没有十分的把握,可把选出的答案“复位”到原文中“验证”一下,如果语意连贯、意思准确则该项即为正确答案。
(2)事理分析法。
在论述类文章中,常会遇到事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选择关系等,要紧紧抓住表示事理之间逻辑关系的关键词语,作出正确的判断。
(3)巧用选项法。
在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命题中,命题者常常在句中确定两个考查点,每个考查点按两种理解列为四个选项。
遇到这种题目,可以巧妙地利用选项提供的“方便”,根据自己对某一个考查点的正确理解,排除错误的选项。
2020年高考备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基础篇)
• [试题分析]B.1.本题考查学生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 此类题日,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 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他对古 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曲解文意,原文 第二段说“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 不为一体所限”,并不是做出“正面评价”。故选B。
•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 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 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 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 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 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 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 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 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 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 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 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 (摘编自叶嘉莹《轮渡复七律直言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
2020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梳理
4.找出文章 表程度的词语 例如:总共 .基本 .大致 .最
5.找出有逻辑性的关联词 例如:表转折,表因果,分层分类,举例子,并列或递进
6.文章反复出现的句子 ,特别注意跟文章一样的句子,因为有可能张冠李戴
7.剔除文本中做论据的文字,概括段意 论述类文本重在阐述观点和事理,为了阐明观点事理,就会引用一些资料,列举一些 事例。在一个段落内,除去这些 “资料 ”和 “事例 ”,段落的大意自然好理解多了。
4、将选项与选项信息源做比较 比较点多为: ( 1)句意逻辑是否一致。 ( 2)表意范围是否发生扩大或缩小。 ( 3)是否发生张冠李戴。 ( 4)是否绝对。 ( 5)是否无中生有。
5、有效利用排除法,由易到难
二、答题注意点
1 思路: 阅读论述类文本时一定要联系语境, 要对自己画出的要点进行筛选领悟。
8.勾出文中的重点词句
在阐明观点的句子中,总领句、总结句、重复句都是重点句子
;在资料、事例这类叙述
性的文字中, 重点词主要指人名以及表明作为、 成果等的相关词语。 这些内容很可能会出现
在题目的被选择项里面,重点勾画,以便我们在做题时可以及时找到对应的原文内容。
9.猜测、推断专业术语和文言词语的意思
专业术语和文言词语使读懂一般论述类文本的难点,
B. 第二段分析了社会结构和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的变化,论述了社会智能化治理的 可行性。
C. 第三段阐明智能化的精准特点,
论述了广泛应用活数据服务社会对替能治理的重要
意义。
3
2020年最新
D. 文章最后通过对比论证,论述了大数据技术为社会智能化治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效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新的可能性。
2020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论述类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
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
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文中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通常指传递重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对理解文意起重要作用的名言、引文,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全文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语句(即文眼),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等。
从多年论述类文章阅读测试题来看,有时要理解的句子往往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这样我们就要通过理解喻体的意思来理解本体的意思,进而理解全句的意思。
3.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的信息论述类文章为了证明某一个观点,往往要摆出一系列证据,不少证据往往是新发现、新情况、新知识,即新信息。
我们阅读它就是获取信息。
这个获取的过程,就是筛选的过程。
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观点,是文章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
论述类类文章的阅读一直把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作为考查的一个重点。
不过,题型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不能只盯住局部。
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结论性句子等,把握这些句子,都有助于正确的分析概括。
总的来说,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方法技巧有以下几点:1、通读原文。
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
2020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附: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真题及点评)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附:2019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真题及点评)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六种方法和七类陷阱1.六种方法客观选择题的选项设置,命题人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而是要“换一种方法”。
正是在“换”的过程中,命题人有意地用了一些方法,改变了原意,以此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命题人设置客观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常用以下六种方法:(1)删:删减。
删减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
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
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
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这种选项有很大的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2.七类陷阱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误选项。
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干扰类型,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一般而言,选项设置的陷阱类型主要有“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混淆是非”“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七种。
考生应掌握识破这七类陷阱的方法。
(1)以偏概全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包括以部分代整体(或以整体代部分)、以个别代一般(或以一般代个别),以特殊代普遍等。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2)混淆时态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主要是指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论点、 论据和论证 方法; ·归纳内容要
③根据原文内容, 点,概括中心
下列说法不正确 意思
的一项是
命题规律
题
年份/ 卷别
选篇出 处
题 材
型 和 分
值
设问方式
考查内容
2017全 国Ⅲ
陆 《 愁留 》邵明 住乡文社化会、3单题分道选,9
①下列关于原文
内容的理解和分 析,正确的一项是 ②下列对原文论 证的相关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
3.无中生有 -28-
有些内容在原文中没有出现,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
出来,命题者却故意将这些内容放到选项中。
(2016·山东卷第 6 题对应文段)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
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
原文 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
选段 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
-27-
试 题 选 项
C.在“五四”白话文运动中,“学衡”一派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语言艺 术持否定态度,但并不是所有学者都支持彻底抛弃文言文的极 端做法。
比 张冠李戴。“‘学衡’一派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语言艺术持否
对 定态度”理解错误,“学衡”派是复古派,反对新文化运动。“对
结 中国古典文学的语言艺术持否定态度”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提 果 倡者。
两个概念的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从而迷惑考生。
(2017·全国Ⅱ卷第 1 题对应文段)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 原文 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 选段 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
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试题 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 选项 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考点解读
考点1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考点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点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考点4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考点5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考点6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命题规律
年份/ 卷别
选篇出 处
题 材
题型 和分
值
设问方式
考查内容
曹明德
《中国参
大或缩小现象。
• ③程度词、频率词 、时间词(如 “总是” “偶 尔”“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 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 必然、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说法绝对等。
(2)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 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 否合理。
• 审查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 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 系,特别注意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 当等。 比对词语,重点考查的是是否读准、读懂了 信息;而比对句间关系,则不只是单纯地筛 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 联系。
• 4.改: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 造成似是而非。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 倒、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
• 5.漏:遗漏。看似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 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 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这种选项有很大迷 惑性,须多加留意。
• 6.凑:拼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 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 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方法; ·归纳内容 要点,概括中 心意思
命题规律
题
年份/ 选篇出 题 卷别 处 材
型 和 分
值
设问方式
考查内容
2017全 国Ⅱ
①下列关于原文
内容的理解和分 ·筛选并整合
析,正确的一项 文中的信息;
万明《明 代青花瓷 崛起的轨 迹》
历文史化、3单题道选,9分
是
②下列对原文论 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6·全国Ⅲ卷第 3 题对应文段)但在“五四”以前,史料 -30-
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
原文选段 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
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
例子是《山海经》。
B.“五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
• (5) 举例子(例如、如、人名)
• (6) 解说性的词语:“换句话说”“也就是 说”“所谓”“即”“说得正确些” 表明前后 意思相同。
• (7)概括性的词语:“总而言之”“综上所 述”“总之”“因此”表明下文是总结的话, 是文章(段落)的结论 (观点)所在。
• 1.读——②读题干,明确考查问题。 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是什么。如果要选的是 原因或者依据也要搞清。
• 比对结果:歪曲文意,无中生有。原文首句总说“宋 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后面的文字都在说明宋代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呈 现的新特点,但没有说这些信用形式的产生就是宋代 金融的一个新特点。
3.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
• 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 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 只是一个判断句。
二、阅读指导
• 解题前提:心静 心不静则神不凝。只有平心静气,总揽
全局,方能洞悉秋毫,明辨是非,否则,你 连文章写的是什么都云里雾里,结果只能雾 里看花,越看越花,误入陷阱,不能自拔。
三步解题法:
读
找 三步 阅读
比
解题方法探究 读原文,明确主旨思路 读题干,明确考查问题
找依据,发现信息来源
比题文----看异同 比细节---看用词有无差异 比关系---看逻辑是否严密 比结论---看推论是否成立 比肢干---看肢干是否对应
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
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试题 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
选项 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比对 结果
无中生有。文中没有“更似绝句律诗”的相关信息。
-29-
4.混淆因果 混淆因果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 “因”错断为“果”,把“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 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因 果关系。
与国际气 人 3道
2017全 候治理的 文、 单选
国Ⅰ
法律立场 环 题,9 和策略: 境 分
以气候正
义为视角》
①下列关于原 文内容的理解 和分析,正确的 一项是
②下列对原文 论证的相关分 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③根据原文内 容,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一项是
·筛选并整 合文中的信
息; ·分析论点、 论据和论证
• 命题者设置干扰项常用以下六种方法:
• 1.删:删减。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 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 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 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 2.添:添加定语或状语,或文本没有的内容, 造成对内容的曲解,或无中生有。
• 3.调:调换。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 变句意。
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 比对关系分两步:
•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 (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 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
• 第二步,比对选项每一分句的意义、分句 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 据。除了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 当外,我们也要注意“无中生有”这种关 系。
• 4.比肢干--看肢干是否对应
• 比对时不能只看题肢(选项)本身与原文是 否一致,还要看看题肢回答的是不是题干中 的问题。题干中若有“根据”、“证据”、 “原因”等限制词时,题肢与题干之间要能 构成对应关系,否则就犯了答非所问的错误。
灵犀一点
• 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高考采用选择题的 形式。
【有效信息】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
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 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 贷借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 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A.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押、典、 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 点。
• 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 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 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 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
• 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 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 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 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 1.读——①读原文,明确主旨思路。 快速阅读文章,抓关键词句,作简要勾画。
• 关键句子有: 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 句、 段首句、含义深刻句、富有特色句等,理 清思路,整体把握。
• (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的时间) 、数据(如多数、 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 仅仅、之一等表范围的词语)
③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筛选并整合 文中的信息; ·分析论点、
论据和论证方
法; ·归纳内容要 点,概括中心 意思
命题分析预测
1.近几年侧重考查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等考 点,2017年三套全国卷均体现了对2017年《考试大纲》 新增考点“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查,整体 上考查考生对论述类文本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考生的 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选材上以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为主,其 中政论文大多是针对当下社会的主要问题的思考,考生 平时要多注意这方面的阅读和积累,提高阅读素养和思 维能力。 3.单项选择题仍为重要的考查形式。
• (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 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
• (3)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 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 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