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设计与反思有趣的测量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与反思(全文5篇)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与反思(全文5篇)第一篇:《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与反思《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与反思活动目的:1、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活动重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活动难点:测量较大和较小物体的体积。
活动准备: 1、1立方分米的透明正方体容器、长方体的玻璃器皿、桶、刻度尺、量杯或量筒。
2、水、沙子。
3、乒乓球、苹果、木块、泡沫;橡皮泥、鸡蛋(熟的)、石块、玻璃球;足球(瘪气的)、螺丝帽等。
活动流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并且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现在,老师手里有一块橡皮泥,它的体积怎样求? 生1:可以捏成规则的物体,在测量它的长、宽、高,算出体积。
生2:也可以把它浸没在水里,用水的体积表示它的体积。
2、提出问题:出示钢笔水瓶它(钢笔水瓶)的体积也能用刚才的方法求出来吗? 生:不能捏了,而且墨水瓶本身是个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只能放入水中来解决了。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像墨水瓶这样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板书课题)这个墨水瓶的体积我们又该怎样才能知道?你能想到什么方法?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思考、交流。
)3、学生汇报。
动脑思考是好习惯,认真倾听同样也是好习惯。
在同学汇报时,请你思考,他们的方案对于你有什么提示?你还有什么要补充? 生1:水溢出的方法。
师:能不能用一个等式把你们组的方案表示出来?(v物体=v水溢出)生2:水上升的方法。
(v物体=v水上升)生3:水下降的方法。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测量》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测量》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测量》「篇一」活动目标: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短,并记录测量结果。
2、知道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3、同伴之间能相互合作,大胆的交流。
活动准备:筷子、铅笔、水彩笔、吸管、粉笔、记录表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老师:谁知道我们活动室里的黑板有多长,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呢。
二、基本部分1、请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手、筷子、铅笔等)来测量的黑板的长度。
2、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3、请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测量活动室里的物品。
4、幼儿两人一组测量桌子的长度。
幼儿两人分成一组,一人用筷子、铅笔、水彩笔分别测量桌子的长度,另一人用记录表对结果进行记录。
5、观察测量结果,得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长的测量工具测得的次数少,短的测量工具测得的次数多。
提问:怎样选择测量工具。
三、结束部分老师:小朋友们,请你们回家以后测测你们自己家里的物品(桌子、椅子等长度或高度),并记录结果。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测量》「篇二」设计背景经过一个暑假,大部分孩子都长高了不少,排队每个都在比较高矮,为了让孩子了解自己的高矮,设计了数学课——测量活动目标1 能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自然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等。
2 体验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3 初步理解测量的意义,增强幼儿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测量的意义,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
活动准备直尺,长纸条,测量用的绳子,木棍,记录纸。
活动过程1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找到两种高矮差异不太明显的植物,请幼儿比一比,哪一株植物更高一些?2 启发幼儿用自然工具来测量两株植物的高矮,(如用手,用小棍,或者用直尺,等)。
在测量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测量时将测量工具首尾相接。
3 分组活动:第一组用手或手臂来量桌子,门,窗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的结果并且记录下来。
大班游戏教案及反思8篇
大班游戏教案及反思第1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教师,咱们的任务之一确实是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能专门好的记录下咱们的课堂体会,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游戏教案《有趣的测量》及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活动目标:一、感受并体验远近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讨精神。
二、学习用工具测量远近,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初步感知一样的距离,利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次数也不同和一样的距离,利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五、培育幼儿彼此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适应。
活动重难点:一、重点:依照正确的步骤用工具测量二、难点:(1)明白得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2)一样的距离,利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活动预备:铅笔,表格、线路图每人一份、水彩笔盖、短水彩笔、没削过得铅笔。
活动进程:一、故事导入师:今天,动物学校要举行一场盛大的运动会,小兔、小熊、小猫都报名参加了竞赛。
你们看,小动物们马上就要从自己家里动身到学校去了,究竟是哪个小动物会最先抵达体育馆呢?二、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式比较线路的远近。
一、(引导幼儿观看线路图)请幼儿观看比较,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近?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远?你是怎么明白的'?这种方式准确吗?二、师:用眼睛看的方式叫做目测法,可是目测法比必然准确,咱们还能用什么方式来判定线路的远近呢?(请幼儿讲讲自己的方式,如工具:尺子、棍子、绳索、积木等)教师今天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测量工具,你们看看教师带来了什么工具?(水彩笔盖)3、师:你们感觉如此工具能测量小动物家到学校的距离么?(能)那咱们就先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要几个水彩笔盖,你会量吗?(会),请你来试一试。
在幼儿尝试进程中教授测量方式,,边演示边引导幼儿一路讲述测量的正确步骤(找起点,沿着线,接着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小猫家到学校量了5个水彩笔盖)4、师:请你们也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测量》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测量》一、教学目标1.认识和掌握米、厘米、分米、公分的概念。
2.能够熟练进行米、厘米、分米、公分的简单换算。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米、厘米、分米、公分的概念及简单换算。
2.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1.教师出示一段经过测量的距离,并介绍测量的常用单位:米、厘米、分米、公分,并用直观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不同单位的长度差别。
2.出示几张图像,让孩子们猜测该物品的长度,并解释分析不同长度使用的测量单位。
3.通过听取孩子们对测量问题的提问,激发孩子们测量的兴趣,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1. 将米、厘米、分米、公分的概念show给孩子们,讲解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带领孩子们读数表。
2. 通过几道例题让孩子们掌握读数的方法。
三、拓展练习1.老师将一些物品放在台面上,并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将这些物品的长度进行测量,我们应该使用什么单位?”孩子们举手回答。
2.老师贴出小广告,告诉孩子们某品超市正在促销,为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该超市还提供了测量优惠服务。
孩子们自愿组队商讨,比较哪家超市的促销更优惠。
四、巩固答疑进行互动,让孩子们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并用生动具体的例子解答。
五、复习总结1.询问孩子们对于测量的理解,让孩子们向全班展示自己完成的读数表,并对错题进行讲解。
2.让孩子们进行复习总结,并对做错的题进行讲解,加强对测量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运用测量单位进行测量的乐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创造的过程中养成了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积累了自信和自主学习的信心。
通过本节课,学生们对于米、厘米、分米、公分的概念及简单换算有了全面的认识和理解,逐渐掌握了读数的方法。
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并学会生活中简单的测量技巧,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含反思1.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了解测量的含义,会将很多物品的长度用相应的尺子测量出来(小班和中班学生只要能发出尺子是用来测量长度,高矮胖瘦的声音即可)。
•学生能将测量结果用简单的方式书写出来。
1.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 比较和测量,学生能够注意到事物的不同侧面。
•学生可以借助测量活动,提高观察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
1.3 情感目标•通过探讨学生对测量的疑问,让学生体验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让学生学会分享自己的经验,乐于合作,愿意与他人分享知识。
2.教学准备•尺子(纸尺或者水平尺)若干个•铅笔和纸•桌上有不同长度的物品(笔、铅笔、小球、图形卡、书等等),每个长度至少2个。
•教师准备的活动单3.教学过程3.1 导入让学生观察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卡的一个引出问题:这个卡片应该有多长?提醒学生,要用合适的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举一手尺子,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尺子!”深入交流:“我们为什么要用尺子?”孩子们会有各种各样的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说:“测量是用来知道物品的长度的 and 你对这个问题好奇吗?”引出活动:“今天我们要做一个很有趣的调查,我们要了解哪个物品比另一个物品要长,让我们开始吧!”3.2 引入活动和测量方式学生分组,采用小组互动方式开展测量活动。
每组有2-3名学生,每组分别选择一个物品,通过讨论,确定这个物品的长度(使用尺子测量)。
然后,围绕这些物品,进行比较,使用尺子测量物品的长度检查学生的测量结果是否正确。
一些提示:•儿童需要将长度尺正确定位于一端然后将其平展放置,在另一端用手指甲定住它,让儿童轻轻托起向尺头端看去,这时儿童应该指出那个与尺头相同高度或者更多的齐尺线并将它们相加。
•身体部位(手指、鼻子、脚)不能靠近被测物。
如果学生出现长度相等的情况,则引导他们思考其他方法进行比较,如重量或大小。
3.3 制作测量图表当每个小组完成了各自的测量后,要求每个组将数据记录在自己的纸上。
有趣的测量说课设计与反思(通用5篇)
•••••••••••••••••有趣的测量说课设计与反思有趣的测量说课设计与反思(通用5篇)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
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趣的测量说课设计与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趣的测量说课设计与反思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石块、量杯、水槽、黄豆、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请大家注意看。
(课件演示:《乌鸦喝水》)问:你看到了什么?水为什么会上升?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和石块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设计意图:问题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动力和源泉,问题是数学实践活动的核心。
在此环节中,通过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情境引入,让学生产生疑问:水为什么上升?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和石块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被激发出来,这样用数学自身的思考力度来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2、观察石块的形状问:请大家注意观察一下,它是什么形状的?(板书:不规则物体)谁能估一估,这块石块的体积是多少?想知道石块的体积是多少,有什么好办法,小组的同学一起说一说。
【设计意图: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观察让学生明确石块是不规则的物体,这对于规则物体来说,就是一种质的改变。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1、小组讨论:制定测量方案2、汇报:方案一:取水,测量底面的长和宽,以及水面的高度,放入石块后,再测量水面到达的高度,用底面积乘水面上升的高度就是石块的体积,或者用现在的体积减去原来的水的体积。
方案二:在容器中装满水,然后把石块慢慢放入水中,再将溢出的水倒进量杯中量出水的体积。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地说,制定测量方案,让学生学会合作,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出现问题让其他同学帮忙,或者师生一起解决。
大班数学活动设计与反思《有趣的测量》
大班数学活动设计与反思《有趣的测量》活动设计:有趣的测量活动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测量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测量技巧和思维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1. 测量工具:尺子、量杯、天平、计时器等。
2. 测量对象:常见的物体如书、篮球、水杯等。
3. 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3-4人。
4. 提前准备一些有趣的测量问题和挑战,如测量自己的身高、测量球的回弹高度等。
活动步骤:第一步:导入和引导(10分钟)1. 提出一个有趣的测量问题,如“你们能用什么方法测量自己的身高?”2. 引导学生思考测量的概念和方法,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二步:示范和讲解(15分钟)1. 展示一些测量工具,并解释其用途和使用方法。
2. 示范如何使用尺子、量杯、天平等工具进行测量。
3. 讲解一些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
第三步:小组活动(30分钟)1. 将学生分组,并分配给每个小组一个测量问题或挑战。
2. 鼓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使用各种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
3. 鼓励学生记录和整理测量数据,并思考如何得出准确的测量结果。
第四步:展示和讨论(15分钟)1. 要求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测量结果和解决方案。
2. 进行全班讨论,比较不同小组的测量结果并分析误差。
3. 引导学生总结测量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第五步:个人反思(10分钟)1. 让学生对本次活动进行个人反思,回答一些问题,如“你在本次活动中学到了什么?”、“你认为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等。
活动反思:整体评价:这次有趣的测量活动设计很成功,学生们在实践中加深了对测量概念和方法的理解,提高了测量的技巧。
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活动中的测量问题和挑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亮点:1. 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测量问题和挑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小组合作和全班讨论的方式,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优质教案5篇
幼儿园大班《有趣测量》优质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是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有趣测量》。
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测量工具,解测量方法,以及学会使用简单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解常见测量工具,如尺子、直尺、卷尺等。
2. 培养幼儿运用测量工具进行简单测量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在测量活动中团结合作、积极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重点:认识测量工具,解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直尺、卷尺、教学图片等。
学具:幼儿用尺、测量卡片、画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在活动开始前,我准备一个小故事,告诉孩子们小熊要过生日,它想测量一下自己身高,可是不知道用什工具,怎办?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孩子们认识到测量工具重要性。
2. 讲解测量工具(5分钟)向孩子们介绍常见测量工具,如尺子、直尺、卷尺等,并展示这些工具实物,让孩子们观察、解。
3. 测量方法学习(5分钟)通过教学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并学习测量方法,如直尺使用方法、如何读取测量结果等。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测量桌子长度为例,演示如何使用直尺进行测量,并引导孩子们学习如何记录测量结果。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孩子们分组进行测量练习,测量教室里物品,如桌子、椅子、窗户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测量2. 板书内容:(1)测量工具:尺子、直尺、卷尺等。
(2)测量方法:直尺使用方法、如何读取测量结果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回家后,用自己尺子测量一下家里桌子、椅子等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来。
2. 答案:(1)桌子长度:80厘米(2)椅子长度:50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孩子们掌握测量工具使用方法和测量方法。
课后,我将对孩子们作业进行批改,解他们在家庭测量活动中表现,并对表现优秀孩子给予表扬。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测量》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测量》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测量》「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能力目标: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长(正)方体的体积,体积和容积单位的换算。
2、听故事,曹冲称象(大象的质量转换为石块的质量)阿基米德的故事(皇冠的体积转换成水的体积)。
故事对于我们的这节课学习是不是会有所帮助,有所启发呢?3、观察(石块土豆)的形状,与长方体或正方体比较引出不规则物体(并板书)。
故事中的皇冠也是不规则物体吗?石块和土豆再比较,哪个物体更不规则,指出今天我们就来测量石块的体积。
(板书)二、实验操作,测量石块体积。
1.拿出桌子下面的测量工具,根据给出的测量工具,各小组想好测量方案,该做哪些工作(分工)。
分工协作:方案一,取水,测量底面的长和宽,以及水面的高度,放入石块后再测量水面到达的高度,用底面积乘高度的差就是石块的体积。
(注意点:水的量应适中,不要太少也不能太多,刚好能让石块浸没而升高的水又不至于溢出就可以了。
)方案二,取水,在空器中倒满水,然后把石块慢慢放入水中,再将溢出的水倒进量杯中量出水的体积2.小组汇报各自做法,老师边听学生汇报边板书。
(适量的水:升高部分水的体积相当于石块的体积)(加满的水:溢出的水的体积相当于石块的体积。
)真不错,大家测出了石块的体积,请把水倒回水桶,下面小组交换一下测量工具,重新测量石块的体积,来验证一下测量的结果是否大致相同。
3.除了上面的两种方案,还有其他的测量方案吗?说说看,我们班是不是会出现曹冲第二呢?预设一:小物体---直接有量杯测出体积。
幼儿园大班教案《有趣的测量》含反思完整版
幼儿园大班教案《有趣的测量》含反思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数学乐园》第四章第二节《有趣的测量》。
内容包括:认识尺子、了解尺子的使用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学习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探索测量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知道尺子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2. 培养幼儿运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理解长度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教学课件、实物(如铅笔、书本、桌子等)。
学具:每组一把尺子、测量卡片、铅笔、橡皮、白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些实物(铅笔、书本、桌子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长度。
2. 例题讲解(1)教师介绍尺子的基本结构(刻度线、数字、单位等)和使用方法。
(2)教师示范使用尺子测量铅笔长度,讲解测量方法。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每组发放一把尺子和测量卡片。
(2)幼儿合作测量卡片上的物体,记录长度。
(3)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2)教师评价幼儿的表现,强调正确使用尺子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尺子的基本结构:刻度线、数字、单位2. 测量步骤:放尺子、对齐物体、读数、记录3. 实物长度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用尺子测量家中任意三个物体的长度,记录在白纸上。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记录,如:铅笔长度为15厘米,书本长度为20厘米,桌子长度为100厘米。
2. 家长评价:请家长签字并评价幼儿测量作业的完成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幼儿在测量过程中对尺子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探索其他测量工具,如卷尺、直尺等,拓展幼儿的测量知识。
大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测量》
大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测量》本次教学主题为《有趣的测量》,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测量活动,让幼儿掌握比较重要的测量概念与技能,培养观察、比较、简单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学习测量单位的基本概念;2.掌握测量简单物品的基本技巧;3.学会使用简单工具进行测量;4.培养幼儿自主探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测量单位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技巧;2.难点:鼓励幼儿展开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大班生活园地、测量工具(尺子、衡量杯子、天平等)、测量物品(果汁、水杯、玩具等)。
四、教学过程:1.制定活动计划:根据本次教学主题《有趣的测量》,制定活动计划,明确时间、地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2.引导幼儿了解测量单位:通过家长互动游戏,引导幼儿了解测量单位,例如:让幼儿用尺子量自己的身高,并比较谁的身高更高。
3.展示测量工具:教师出示尺子、衡量杯子、天平等测量工具,并让幼儿互相传递触摸,建立工具与测量单位的联系。
4.测量果汁:给幼儿发放果汁,教师引导幼儿使用衡量杯子测量果汁,发现1杯果汁=200毫升。
5.测量水杯:让幼儿手中持有不同大小的水杯,比较大小,并用尺子测量并比较杯子的高度和口径。
6.测量玩具:教师展示零食罐子和汽车模型等具有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玩具,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和测量寻找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7.个别辅导:当发现某个幼儿存在困难时,教师及时给予关心和指导,让其有机会参与活动。
8.让幼儿自主分享:引导幼儿自主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鼓励大家互相学习、交流。
五、教学反思:1.本次教学通过寓教于乐的测量活动,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测量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活动中大班生活园地的布置不够清晰明了,需要进一步加强选择和安排。
3.本次教学针对幼儿困惑问题的个别辅导较少,需要在下一次教学中加强关注。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测量》及教学反思(最终5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测量》及教学反思(最终5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测量》及教学反思《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测量》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目标:1、能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活动准备:测量工具(各种长棍、尺、绳子、纸盒等)、笔、记录纸、黑板、摸箱、标记活动过程:1、导入:将幼儿分成五组,进行跑步比赛。
师:你们知道刚才跑了有多远?有什么办法知道呢?(量一量)2、提出测量要求:这里有许多材料,每组商量一下选一种材料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工具和结果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3、幼儿第一次尝试测量,教师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4、请测量方法正误的两组幼儿分别演示,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精确。
"来;自.屈;老师;教.案;老师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是第二次测量的开始,依次接着量)。
如幼儿测量的都正确,也请一位幼儿示范,教师加以解释。
5、请幼儿反思刚才本组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进行第二次测量验证第一次的测量结果。
6、请每组推选一位幼儿介绍本组的测量结果。
7、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思考: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因为用的量具不同,有的长、有的短,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8、游戏:找宝藏。
第三次尝试测量。
幼儿从摸箱里摸出一张画有宝藏地点的标记图,根据图进行测量,找到宝藏。
9、结束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还知道了测量的结果和量具的大小、长短有关。
除了今天用的量具外,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测量呢?小朋友回去后找一找、试一试好吗?教学反思:幼儿对与数的概念理解难掌握,测量的意义难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上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动手来寻求答案,让幼儿真正了解测量的乐趣。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测量》(精选12篇)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测量》(精选12篇)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测量》(精选12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测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测量》篇1【活动目标】1.感受并体验远近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学习用工具测量远近,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活动重难点】1.重点:按照正确的步骤用工具测量2.难点:(1)理解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2)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活动准备:铅笔,表格、路线图每人一份、水彩笔盖、短水彩笔、没削过得铅笔。
【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师:今天,动物学校要举行一场盛大的运动会,小兔、小熊、小猫都报名参加了比赛。
你们看,小动物们马上就要从自己家里出发到学校去了,究竟是哪个小动物会最先到达体育馆呢?二、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远近。
1、(引导幼儿观察路线图)请幼儿观察比较,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近?"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这种方法准确吗?2、师: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测法,但是目测法比一定准确,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路线的远近呢?(请幼儿讲讲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绳子、积木等)老师今天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测量工具,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工具?(水彩笔盖)3、师:你们觉得这样工具能测量小动物家到学校的距离么?(能)那咱们就先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要几个水彩笔盖,你会量吗?(会),请你来试一试。
在幼儿尝试过程中教授测量方法,边演示边引导幼儿一起讲述测量的正确步骤(找起点,沿着线,接着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小猫家到学校量了5个水彩笔盖)4、师:请你们也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教案5篇(2)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测量与比较》,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尺子、认识厘米和米的单位、学习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实践活动——测量身边物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尺子,知道尺子是用来测量长度的工具,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学会使用尺子进行简单测量。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使幼儿能运用尺子测量身边物品的长度。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测量的兴趣,培养幼儿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尺子、厘米和米,学会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难点: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教学课件、实践测量物品。
学具:每组一把尺子、测量卡片、实践活动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关于测量的小故事,引发幼儿对测量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尺子的结构、用途,让幼儿认识尺子,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
3. 示范:演示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边讲解边示范,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测量方法。
4.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幼儿运用尺子测量身边物品的长度,教师巡回指导。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测量题目,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幼儿独立完成测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测量2. 内容:尺子的结构、厘米和米的概念、测量方法、实践活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用尺子测量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答案:待幼儿完成测量后,家长协助记录测量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除了测量长度,尺子还可以用来测量哪些物品?激发幼儿对测量的好奇心,培养其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活动的组织和指导3.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在于让幼儿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厘米和米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尺子进行实际测量。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测量(精选7篇)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测量(精选7篇)大班数学活动:好玩的测量篇1活动目标:1、理解长度测量的意义,体验测量的乐趣。
2、尝摸索索及学习不同的长度测量方法,并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3、知道不同的测量工具会带来不同的测量结果,引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活动预备:1、一寸虫图片1张,集体记录图表1张,投影仪。
2、幼儿测量用图(知更鸟、苍鹭、老鹰、巨嘴鸟、大雁操作纸)、1寸和2寸吸管若干,黑色记号笔若干支。
活动过程:一、引出测量我明白了,你们是看出来的,精确地说,你们使用目光测量出来的。
二、故事引导,理解测量1、导入情景,初步测量。
2、提出测量要求:一寸虫会做的事情你会做吗?那么,听清晰我的要求:不搬小凳子到桌子上,用小碗里的一寸虫去测量一下知更鸟的尾巴,看看你用了几条一寸虫长?3、简洁测量,操作后引导孩子表述操作结果,提问:谁能告知我,你的测量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们测量的?追问:3条一寸虫的长度就是——3寸。
(强调一条紧挨着一条测量,用投影仪展现测量方法,首尾相接。
)三、探究方法,表达见解。
1、引导孩子沟通操作状况。
逐个统计测量结果,并提问:你测量的是什么鸟?测出来的长度是多少?你是用什么方法测量的?(出示各种鸟的测量结果,并将幼儿用到的方法用图标列出来。
) 2、引导幼儿探究最精确的一种测量方法。
请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帮助提问:用什么方法测量最精确。
四、运用方法,再次测量。
引导幼儿沟通测量结果。
帮助提问:你测出来的结果是用到了几次?大雁的身体是一样长的,为什么有些孩子测出来是6?有些孩子测出来是3?——哦,测量工具长短不同,测出来的次数也会不同,假如我有一条“三寸虫”呢?老师小结:的确,测量工具的不同,会造成测量次数的不同,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多,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就越少。
活动分析:一、《纲要》强调幼儿科学是科学启蒙教育,旨在培育幼儿的熟悉爱好和探究欲望,教幼儿尝试运用数学学问去解决生活中简洁的问题。
幼儿园大班精品教案《有趣的测量》含反思完整版
幼儿园大班精品教案《有趣测量》含反思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趣味数学》第四章第一节“有趣测量”。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认识尺子、解尺子使用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掌握基本测量技能,如测量长度、宽度等,并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测量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尺子,解尺子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2.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 让幼儿能够运用尺子进行简单长度、宽度测量,并学会记录测量结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尺子,掌握尺子使用方法,进行简单测量。
难点:理解测量概念,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教学课件、实物测量对象(如铅笔、书本等)。
学具:每组一把尺子、记录用纸张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小兔子测量菜园故事,引发幼儿对测量兴趣。
2. 讲解与示范(1)展示尺子,介绍尺子基本结构,如刻度、数字等。
(2)示范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强调测量时要对齐、用力要均匀等注意事项。
3. 互动环节(1)请幼儿观察并描述尺子特点。
(2)邀请幼儿上台示范使用尺子测量实物长度,并给予鼓励和评价。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测量铅笔、书本等物品长度,并引导幼儿观察尺子上刻度和数字,学会记录测量结果。
5. 随堂练习(1)分组进行测量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测量铅笔、书本等物品长度。
(2)记录测量结果,引导幼儿进行分享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1. 尺子基本结构:刻度、数字、单位等。
2. 测量步骤:对齐、用力均匀、记录结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用尺子测量家人鞋子长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课程让幼儿初步解尺子使用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长度测量。
课后反思发现,部分幼儿在测量过程中对齐和记录结果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指导。
拓展延伸:1. 引导幼儿解其他测量工具,如卷尺、测量筒等。
大班科学有趣的测量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有趣的测量教学反思在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中,“有趣的测量”是一个能够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和培养其动手能力的重要主题。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本次教学的目标是让幼儿初步了解测量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并能运用测量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幼儿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如尺子、绳子等,对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进行测量,大部分幼儿能够理解测量的意义,并学会了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简单的测量。
然而,在让幼儿运用测量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方面,还有部分幼儿存在困难。
例如,在给出一个需要布置教室的任务,让幼儿根据测量结果选择合适的物品时,一些幼儿不能很好地将测量数据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导致选择错误。
这说明在培养幼儿将测量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1、测量工具的选择在教学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测量工具,包括尺子、绳子、积木等。
这样的设计初衷是让幼儿通过比较不同工具的测量结果,理解测量工具的多样性和适用性。
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工具过多,幼儿在选择时出现了一些混乱,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在工具的选择上,而忽略了测量的重点。
2、测量对象的设置我选择了教室里常见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作为测量对象。
这些物体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
但在测量过程中,发现部分物体的形状不规则,给幼儿的测量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影响了他们的测量积极性。
3、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环节包括导入、讲解、操作、总结等。
导入环节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测量的主题,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讲解环节,我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幼儿介绍测量的概念和方法,但可能讲解的速度稍快,导致部分幼儿没有完全理解。
操作环节,让幼儿分组进行测量,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但在小组活动中,个别幼儿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引导。
总结环节,对幼儿的测量结果进行了展示和评价,但评价不够全面,没有充分肯定每个幼儿的努力和进步。
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活动设计及反思(精选13篇)
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活动设计及反思(精选13篇)大班数学《好玩的测量》活动设计及反思篇1设计意图《纲要》提出的:“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亲密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育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爱好,激发幼儿探究数学规律的愿望。
让幼儿在生活和嬉戏活动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好玩。
测量是熟悉量的手段,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即通过感知比较量的差异。
大班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
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小棍,脚步,小碗等)作为量具(器)进行直接测量。
即仅局限于简洁工具的测量,而不是标准工具的测量。
学习自然测量,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熟悉;有助于幼儿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熟悉;加深幼儿对10以内数的理解;培育幼儿动手操作力量以及对测量活动的爱好。
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测量?这个好玩的问题会引起孩子的奇怪,促使他们开动脑筋,有步骤去探究,去发觉,在动手操作中不仅获得学问阅历,而且还获得了学习学问的方法和力量的提高。
一、活动目标: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短,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据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二、活动预备:1.每两人一张桌子。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铅笔、积木、布条、纸条等)。
3.记录表、笔。
三、活动过程:1.导入,引出主题导入语:我们立刻要搬新的幼儿园了,需要定做一批新的桌子,现在请小伴侣帮一个忙,测一下我们桌子长的边究竟有多长。
可是我们没有尺,你们说怎么办呢?2.学习正确自然测量的方法过渡语:对,我们可以用好多材料来进行测量,在你们凳子底下有一支铅笔,现在就请你用这只铅笔先来测一测自己桌子的长边,记住自己测到的数字?(1)集体测量,并争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师:谁来说说你用铅笔侧到了几段?是怎么测量的?(个别幼儿边讲解边示范)(2)老师总结师:我们测量时,使用的工具头要和起点对齐,然后测下一段时工具的头和上次的尾要紧接住,就是首尾相接,这样能测得比较精确些。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教案5篇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有趣的测量》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长度单位,学习使用直尺进行测量,探索测量方法,以及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长度单位,掌握使用直尺进行测量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使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方法。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掌握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测量卡片、教学图片等。
学具:每组一把直尺、测量卡片、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故事《小猴量身高》引入测量主题,让幼儿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长度单位(5分钟)介绍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让幼儿观察直尺上的刻度,认识1厘米和1米。
3. 学习测量方法(5分钟)(1)教师演示使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方法。
(2)幼儿分组讨论测量方法,并进行实践操作。
4.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测量图片中的物体长度,引导幼儿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进行测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让幼儿分享测量过程中的收获,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一条直尺,标出1厘米和1米的刻度。
2. 在旁边附上测量图片,标注物体长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使用直尺测量家中的一件物品,记录长度,并画出测量过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测量过程中的操作方法,针对不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除了直尺,还有哪些工具可以进行测量?鼓励幼儿探索其他测量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情景引入的生动性和吸引力;3. 教学过程中的分组讨论与实践操作;4. 例题讲解的清晰与易懂;5.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与拓展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入性。
幼儿园大班数学详案教案《有趣的测量》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详案教案《有趣的测量》含反思1. 教学目标1.1 认知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测量的概念,并能通过测量掌握长度、容积和重量等基本概念。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使用尺子、杯子、秤等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能够通过比较大小和排序等方法巩固测量的概念。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发现和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 教学准备2.1 教学用具:尺子、杯子、秤、绕线板、纸片、颜色纸、卡纸等。
2.2 教学材料:《有趣的测量》故事书、测量物品等。
2.3 环境准备:教室内需要一个小组的活动区域,供学生团队合作和展示自己的成果使用。
3. 教学过程3.1 活动一:《有趣的测量》故事引入通过故事引导学生认识测量,让孩子们在故事中发现测量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3.2 活动二:测量工具展示展示尺子、杯子、秤等不同测量工具,并让学生实际操作这些工具,了解它们的用途和测量原理。
3.3 活动三:长度测量实践给定几个不同长度的物品,让学生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让学生根据测得的长度进行排序。
3.4 活动四:容积测量实践给定几个不同容积的杯子,让学生使用这些杯子进行测量,并让学生根据测得的容积进行排序。
3.5 活动五:重量测量实践给定几个不同重量的物品,让学生使用秤进行测量,并让学生根据测得的重量进行排序。
3.6 活动六:自制纸飞机比赛让学生自己制作纸飞机,然后使用绕线板对纸飞机的飞行距离进行测量,并让学生进行排名比较。
3.7 活动七:绘制测量成果让学生将自己在长度测量、容积测量、重量测量和纸飞机比赛中的成果绘制出来,并在小组内进行展示和分享。
4. 反思4.1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参与活动的学生的表现和展示的成果,评估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4.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对此次教学的看法和感受,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以提高教学质量。
4.3 教学建议总结此次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建议,达到不断改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活动设计与反思《有趣的测量》设计意图《纲要》提出的:“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
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测量是认识量的手段,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即通过感知比较量的差异。
大班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
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作为量具进行直接测量。
即仅局限于简单工具的测量,而不是标准工具的测量。
学习自然测量,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加深幼儿对10以内数的理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测量?这个有趣的问题会引起孩子的好奇,促使他们开动脑筋,有步骤去探索,去发现,在动手操作中不仅获得知识经验,而且还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短,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据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二、活动准备:
1.每两人一张桌子。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
3.记录表、笔。
三、活动过程:
1.导入,引出主题
导入语:我们马上要搬新的幼儿园了,需要定做一批新的桌子,现在请小朋友帮一个忙,测一下我们桌子长的边到底有多长。
可是我们没有尺,你们说怎么办呢?
2.学习正确自然测量的方法
过渡语:对,我们可以用好多材料来进行测量,在你们凳子底下有一支铅笔,现在就请你用这只铅笔先来测一测自己桌子的长边,记住自己测到的数字?
集体测量,并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用铅笔侧到了几段?是怎么测量的?
教师总结
师:我们测量时,使用的工具头要和起点对齐,然后测下一段时工具的头和上次的尾要紧接住,就是首尾相接,这样能测得比较准确些。
过渡语:刚才我们用铅笔测量了桌子的长度。
老师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其它的测量工具,而且还准备了每人一张记录单,把每种工具侧到的结果用笔记录下来。
3.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出示记录表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录单?记录表上前面的格子告诉我们什么,后面的格子又记录什么呢?
提出测量要求
师:现在请你们到桌子上选择相应的工具对桌子进行测量,测量时注意要首尾相接,把测到的数字记录在后面的格子里。
如果时间不够可以选择其中的两种工具进行测量记录。
幼儿进行测量
讨论交流测量结果
师:谁来分享你的测量结果?
师:我们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同一张桌子,测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你能发现其中的什么秘密?
小结: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就越多。
4.活动延伸:猜测验证。
师:想想看,现在老师用筷子和胶棒测量钢琴,谁测的次数多?谁测的次数少?说说你的理由?
师:那我们一起去测量一下,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
个人反思:
这节教学活动有好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
因为活动中所要测量的就是我们天天要用的桌子,非常的贴近生活,所以幼儿在测量的时候特别的开心,积极性也特别的高。
在操作的过程中,因为幼儿之间的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有对有错,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给幼儿多次交流多次尝试的机会。
发现问题就要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
允许他们犯错误,再尝试用别的方法。
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
在活动中尽管之前我已经考虑了很久怎么样把语言说的更周密更完整,但是真正上课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略显含糊的地方。
就因为这一点,幼儿的操作方法不是很准确,使得第一个活动目标没有实现,所以在数学活动中,一定要尽量把话说周全,以免有些小朋友喜欢转空子或者抓你的漏洞,不要只想着自己的教学步骤,而忽略了口头的能力。
为了实现第二个活动目标,在活动中让幼儿大胆的发现然后进行讲述,所以这个目标很容易就实现了。
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1.幼儿由于个体差导,出现个别幼儿孤立活动,不愿与同伴交流,任教师如何鼓励也无济于事,该如何?
2.在活动中是应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测量,还是让他们在测量中发现问题?如果他们不能从中自己发现问题,我们该如何办?
每个老师都跟我们说过,在互动上遇到紧急情况要懂得
随机应变,我们都觉得挺简单,但是当你真正遇到这种“突发状况”的时候,也许你就没有自己预期的那么“灵活”。
所以无论如可,要做好完全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