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用数数策略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策略与观察量表的设计
观察量表可以用来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为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 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观察和评估,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及时采 取措施进行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的内容
教师教学
观察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 、策略、组织能力和与学生的互 动等,以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
实施观察的步骤
明确观察目的
在开始观察之前,需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和 重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
整理和分析观察结果
对观察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提取有用的信息,为后续的改进提供依据 。
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
根据观察目的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 察方法,如参与式观察、非参与式观察等 。
实施观察
按照设计的观察方法和量表,进行实际的 课堂观察,并记录相关数据和信息。
在观察结束后,需要及时整理和分析观察 结果,提取有用的信息,为后续的改进提 供依据。
05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的挑战与对 策
观察者自身素质的挑战
1 2
专业知识储备
具备扎实的数学学科知识和教学理论,能够准确 判断课堂中的数学概念和教学方法。
观察技能
掌握课堂观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有效地记 录、分析和评估课堂中的教学情况。
课堂互动复杂性
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复杂多变, 需要观察者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观察环境复杂性的挑战
教室环境
观察者需要适应不同的教室环境和教学设备,确保观察不受环境 因素的影响。
教学氛围
课堂氛围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观察者需要关注教学氛围的变化 ,评估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数数教案实践: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数数活动
一、引言数数是幼儿数学入门的第一步,也是幼儿数学学习中非常基础的一环,通过数数的活动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数数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幼儿进行数数活动呢?本文将介绍数数教案实践: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数数活动的方法。
二、数数教案实践1、教学目标通过数数教学能够帮助幼儿:(1)建立数量和数量的联系;(2)发展感知、运算、颜色、形状、方向等维度的认知能力;(3)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动手能力的发展;(4)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基本能力;(5)发展学生的社交能力,使学生以游戏的方式合作。
2、教学准备准备小球、骰子、各种颜色的积木,卡片等物件,以便于学生开展游戏。
同时,教师也要准备一些相应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指导书籍。
3、教学环节3.1、数数教学的进一步定义和意义在开始数数教学之前,教师应向学生说明数数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并讲解数数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同时,通过教材辅助讲解,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数数在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3.2、数数的概念和基本规律在学生对数数教育有更深入的认识之后,教师应为学生讲解数数的概念和基本规律,以便于学生理解数数作为数学中最基础的部分是如何在实践中体现出来,从而能够进一步认识到数数的重要性。
3.3、数数的运用和应用教师应扩大学生对数数教育的学习范围,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数知识的实际应用。
例如教材中所提到的各种维度、数字和形状组合的游戏。
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实现这些游戏,让学生体验到数数教育的激情和乐趣。
四、数数教育实践的效果与总结在课堂实践中,数数教育的实施明显地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
同时,以游戏为载体的数数教育也让学生在课堂上体现出来更加兴奋和积极的状态。
这也体现了以学习为游戏的教育思路进一步深入学生的心灵中的重要性。
五、结论通过本文对数数教案实践的介绍,可以看到数数教育在幼儿教育学习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同时,本文所介绍的教学方法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可以作为幼儿教育实施时的参照依据。
基于课堂观察数据的教学行为诊断与改进策略
基于课堂观察数据的教学行为诊断与改进策略作者:***来源:《地理教育》2021年第09期摘要:本文基于课堂观察数据对“同课异构”的两节课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对比分析,诊断其存在的共性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策略:课堂提问变“师问生答”为“生问师答”;情境创设变“单一虚拟”为“多元开放”;思维培养变“单向思维”为“综合思维”;活动组织序列变“自然随意”为“遵循逻辑”。
关键词:课堂观察数据;教学行为诊断;改进策略;同课异构一、引言教学行为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基于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个性、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实践知识与实践智慧,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操作方式[1]。
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根据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可以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反思教学中的不足,探寻提升教学的方法,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的目的[1]。
厦门市思明区初中地理教师研修共同体对成员中两位教师开展同课异构的课例进行课堂观察研究,借助观察数据,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对比分析,诊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策略。
下面主要以“中国的农业”两节同课异构课例进行说明。
二、课堂观察方法本研究采用的课堂观察方法有两种:一是S(学生)-T(教师)编码体系分析法,通过对教学过程中S(学生)行为和T(教师)行为进行两个维度的编码,描述课堂的基本结构与实时发生的事件来观察、分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特征。
它可以用于对教学过程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与评价,判断课堂教学模式[2]。
二是记号体系分析法,采用做记号如画“正”字来标记教学行为中某个维度发生的频次并进行分析的方法。
本文主要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类型”“挑选学生回答方式”和“四何问题”三个维度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诊断分析。
三、同课异构课例《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中国的农业”一课的要求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作用[3]。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策略与观察量表的设计
定期对观察记录进行整理,以便后续分析使用。
分析整理观察结果
数据统计
01
对观察记录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得出各项指标的平均分、最高
分、最低分等。
问题诊断
02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
成果分享
03
将观察结果和改进建议与教师、学生分享,促进教学质量的提
升。
05
改进教学建议与措施
确定观察对象与时间安排
观察对象选择
根据研究目的和教学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学生或教师作 为观察对象。
时间安排
预先确定观察时间,确保观察过程能够覆盖课堂的重要环节 。
运用观察量表进行记录
设计观察量表
根据研究目的和观察对象,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观察量表,包括观 察指标、评分标准等。
记录方式选择
采用纸质或电子方式记录观察结果,确保记录准确、清晰。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策略与观 察量表的设计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策略 • 观察量表设计要点 • 实施课堂观察与记录 • 改进教学建议与措施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观察策略背景与意义
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 学习情况,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 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多样性
评估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如 讲授、演示、讨论等。
教学手段运用
观察教师运用教学手段的情况,如黑板、多媒体 、实物等。
教学环节设计
分析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如导入、新授、 练习、总结等。
03
观察量表设计要点
明确观察目标与内容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策略与观察量表的设计
混合观察法
总结词
综合、全面、系统化
详细描述
混合观察法是一种综合运用定量和定 性两种观察方法的方法,它通过事先 制定好的观察量表进行结构化记录, 同时结合观察者的主观感受和经验进 行描述性记录。这种方法强调观察的 全面性和系统性,能够综合利用定量 和定性的优点进行分析。
特点
混合观察法具有综合、全面、系统化 的特点,能够提供数量化和描述性的 信息,适用于对课堂活动进行全面、 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但是,这种方法 也存在着需要事先制定好观察量表、 培训观察员以及需要注意定量和定性 数据的整合等问题。
• 教学事件量表:用于观察和评估教学中的事 件及其处理方式,如教学策略、教学资源利 用等。
logo
观察量表的分类与特点
特点
2. 系统化:观察量表涵盖了小学数学课堂的各个方面, 形成了完整的观察系统。
1. 标准化:观察量表经过设计、编码和标准化,确保了 观察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3. 灵活性:观察量表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和修改,以适 应不同的观察目的和场景。
观察量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在课堂中按照观察量表的指示进 行观察和记录,确保数据的准确 性和完整性。
将观察结果反馈给教师和学生, 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教 学的不断优化。
课前准备 课堂观察
数据整理与分析 结果反馈与改进
根据观察目的和需要,选择合适 的观察量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 。
整理观察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 状况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找出存 在的问题和优势。
观察策略的应用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观察策略时,可以采用以 下方法
3
设计观察量表
根据观察目的和重点,设计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观 察量表。
观察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数数应用教案二:数学观察验算计划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数数应用教案二:数学观察验算计划。
一、教学目的通过数学观察验算计划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的重要性,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
三、教学内容1. 数学观察验算计划的概述数学观察验算计划是指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分析和验证,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数学观察验算计划包括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问题的观察、数学问题的分析、数学问题的验证和问题解决的总结。
2. 数学观察验算计划的步骤(1)数学问题的提出在数学课上,老师可以在黑板上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或者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提出数学问题。
(2)数学问题的观察学生在理解数学问题的基础上,对数学问题进行观察,探究数学问题的规律和性质,为分析问题做好准备。
(3)数学问题的分析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尝试寻找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路径,从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数学问题的验证学生通过演算、猜想、推理等方式,验证所提出的数学问题的正确性,并对验证过程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
(5)问题解决的总结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后,应针对问题的性质、方法和技巧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反思。
四、教学手段1. 讲课+讨论+练习2. 个性化学习辅导系统五、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法2. 情境教学法3. 实验教学法4. 问答教学法六、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数学观察验算计划的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的重要性,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难点:通过数学观察验算计划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参与,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情绪。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组讨论评价、试卷考查等多种途径,对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进行评价。
小学低段数学关于“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
小学低段数学关于“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低段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我们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通过分析问题解决的步骤,探讨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
在对研究进行了总结,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并讨论了实际应用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提供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研究对于教育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研究、步骤分析、案例分析、教学实践、效果评估、研究总结、展望未来、实际应用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许多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存在着困难,例如不知道如何正确理解问题、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等。
研究如何有效地教授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数学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具有理论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问题解决的步骤分析和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推动数学教学不断地向更高水平发展。
对小学低段数学关于“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小学低段数学是学生接触数学教育的起点,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整体数学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关键。
通过解决问题,学生不仅能够提升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的提升。
在小学低段阶段,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解决数学问题时通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课堂观察量表参考
进入课堂观察之门
• 2009年9月;我有幸加入余杭高中的生物组; 开始了课堂观察之旅
• 余杭有亮相课 展示课 考核课;而我的亮相课 就被吴老师钦定为被观察者;为我打开了一 扇通往专业发展之门
课前会议:我被逼上梁山
• 本课内容主题是什么 在该课程中的关系与地位怎 样
• 授课班级的学生学习特点和座位安排是什么 • 本课学习目标是什么 重难点是什么;你准备如何解
例子2
• 课例研究的主题:教 学 评一致性研究 • 课前决定观察点:
学习活动与目标是否一致 教师如何利用学习信息来进行教学决策 教师的课堂反馈是否促进学生的学习
• 课前开发观察工具 • 课中观察/记录 • 课后总结/交流
课前开发的观察工具
研究的问题:教师的课堂反馈是否促进学生的学习
环节 教师的指令 学生的表现 教师的反馈 备注 要求生做什 么
• 学习目标是指向学习结果的质量标准;本节课有三条教学 目标;请你说说;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你是如何达成这些目 标的 你觉得学生在课堂中的哪些行为表现可以让你判断 他们达到了这些目标
• 你设计了较多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这些互动过问题驱 动的;请你根据设计的问题;把准备找哪些同学来回答的打 算告诉我;我好选择一个合适位置;在课上重点观察
• 记录可行
– 该表格已说明用户是个人还是合作及特别要求 – 该表格容量适合记录人在现场边观察边记录 – 该表格便于记录后的整理/归纳/推论
常见的问题
1 不是记录收集证据的工具——不适用于基 于证据的听评课
2 问题太大;指向不明确 3 研究的问题与收集的证据不一致 4 不易操作
举例:关于课堂学生不当行为的观察
观察结果 / 交流
数数有几个教案范文
数数有几个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数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地数数。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数数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够正确地数数,并能够运用数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水果图片、小玩具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数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学新课:教师出示水果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水果的个数,并让学生用数字表示出来。
例如,教师出示3个苹果,让学生说出“三个苹果”。
教师通过出示不同数量的水果图片,让学生反复练习数数,并能够正确地用数字表示出来。
3.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小玩具,让学生数一数玩具的个数,并能够正确地用数字表示出来。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掌握数数的基本方法。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数一数家里的物品,例如,数一数家里的书籍、玩具等,并能够正确地用数字表示出来。
2. 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喜欢的物品,并数一数画中的物品的个数,写下来。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数一数对方的物品,并能够正确地用数字表示出来。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例如,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棵树上结了多少个苹果,睁开眼睛验证答案。
七、教学评价:1.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学生在数数过程中的表现,例如,学生的数数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能够准确地用数字表示出来。
2. 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数数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例如,学生对数数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预期,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以便于改进教学。
九、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更大的数字,例如,让学生学习100以内的数字,并能够正确地数数。
《解决问题(数数策略)》(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案:《解决问题(数数策略)》年级:一年级学科:数学版本:人教版2023-2024学年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数数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数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数数策略的基本方法。
2. 能够运用数数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灵活运用数数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 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数策略进行观察和操作。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卡片。
3. 实物模型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数数方法,如一一对应、分组数数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数数的问题吗?你们是怎么解决的?二、探究新知(15分钟)1. 出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运用数数策略解决问题。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解决方法。
3. 邀请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并引导学生关注数数策略的运用。
4. 教师总结并强调数数策略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出示练习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并运用数数策略解决问题。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检查答案,共同分析解题过程。
3.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数策略进行解决。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和解决方法。
3. 教师总结并强调数数策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数数策略的应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数数策略在解决问题时有什么作用?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出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数数策略解决问题。
2.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完成的时间和书写规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数数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常见的运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量关系和运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分析问题和策略选择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策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策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粉笔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练习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如,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如何选择最优的购买方案等问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例如,教师可以呈现一个关于行程的问题,让学生计算两个人相遇的时间。
在呈现问题时,教师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要让学生有解决问题的欲望。
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数数策略)(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标题:解决问题(数数策略)——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数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数数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数数的概念,掌握数数策略。
2. 能够运用数数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数数的概念。
2. 灵活运用数数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具:计数器、小物品(如小石子、小珠子等)。
2. 课件: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计数器,引导学生观察计数器,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用来干什么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计数器,它是用来帮助我们计数的工具。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出示小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小物品有多少个吗?”2. 学生尝试数数,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数的策略,如: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等。
4.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不同的数数策略,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看出这些数数策略的区别吗?”5.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数数策略都是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数数的方法。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2. 学生尝试运用数数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先数出总共有多少个苹果,再数出有几个朋友,最后用总数除以朋友的数量。
四、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更多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数策略解决。
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数数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数数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趋势分析1、课题研究的背景(1)基于我校数学教师及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我校是一所3年的新学校,数学教师16个,其中5名特岗教师,且是初、高中教师,4名选聘中学教师,数学教师平均年龄32岁。
总体年轻化,学历高,有较好的专业理论,但不能将理论很好地运用于课堂;小学教材不熟、小学课堂教学经验不足,所以学校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是:一节课用十几个乃至几十个“小问题”串讲,“师问生答,一问一答,碎问、碎答、碎讲”,课堂是“问答串讲的讲堂”,呈现出“线性”课堂结构,因此借学生之口进行灌输的现象还是较为普遍的;创设的问题情境缺乏数学思考的价值;小组讨论时,或者没有经过学生独立思考而开始的热闹讨论,或者以教师的“越俎代庖”结束----课堂上,学生的“学”最终处于被动地接受,而教师的“教”仍处于课堂的中心,所能教的还只是知识与技能。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问题解决”方面的落实“问题解决”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中数学课程总目标中四个方面之一,具体表述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的“经历、体验、探索、尝试、反思……”等动词,都伴随着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应渗透在每一个知识领域,渗透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选择“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作为课题研究,从“课堂问题设计、提出及解决策略的研究”作为切入点进行实践研究。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堂中的问题贯穿于整节课,教师的“问”与学生的“答”紧密联系,选择“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课堂问题设计、提出及解决策略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
“课堂观察”量表的应用分析基于课堂教学的案例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 教育界的共识。课堂观察量表作为一种有效的研究工具,能够让研究者更加准确 地了解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情况,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同时也可以帮 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环境。因此,对课堂观察量表的应用分析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3、过程方面:教师观察并记录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包括注意力、互 动参与度等,分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特点和问题,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4、效果方面:通过课堂小测验和学生的反馈,教师了解了本节课的教学效 果,判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1、课堂观察量表的作用及意义
课堂观察量表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学生的学 习需求和现状,帮助教师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的 反思和改进;提供一种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方式,帮助教师和学生建立更加紧密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观察量表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这节数学课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教 师讲解时间过长,留给学生思考和练习的时间过少,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 技能的提高;其次,教师提问方式单一,缺乏个别提问和引导学生主动发言的环 节,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最后,师生互动不充分,教师未能 到全体学生的需求,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结论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和理论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课堂观察量表在课堂教学中的 应用价值。它是一种有效的评估和改进课堂教学的工具,能够帮助教师全面了解 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然而,在应 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如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主观因
素的影响以及资源投入等。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观察量表的作用,需要不断 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研究实践,完善观察量表的设计和应用策略,学生的全面 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课堂观察策略和数据分析技巧
课堂观察策略和数据分析技巧【关键词】课堂观察策略数据分析一、课堂观察策略常用观察策略主要有三种:第一,“显微镜”策略——放大细节,深刻分析。
没有细节就没有“观察”,“细节”是观察的第一特征。
在进行课堂观察的时候应注意教学细节的描述和放大。
用“显微镜的眼光”去审视自己或别人的教学,就能发现平时难以发现的优点与不足,就能将课堂中鲜活的“研究资源”加以挖掘放大,从而捕捉到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1)敏锐地捕捉细节。
课堂上是充满细节的,但并不是每一个细节都具有研究的价值,这就需要我们多一双慧眼,去捕捉蕴含着教育理念的细节。
这些细节,可以是凸现教师正确理念的,也可以是反映教师教育问题的,还可以是那些可能会引起争议的问题。
有的可能是教师意识到的,有的可能是教师自己尚未意识到的。
(2)客观地重现细节。
我们把在课堂上捕捉到的各种教学细节,要在课后的第一时间把它客观地“回放出来”,重现出来。
敏锐地捕捉,是对教学细节的发现;尽量客观地重现,是对教学现象的“放大”:而对教学细节进行深度的解读,是对这个教学行为本质的“放大”。
我们通过放大细节来看我们的课堂,就会发现课堂中那些真正精彩的环节,也会发现课堂的各种已经变形的、远离教育本质的一些花哨行为,从而让我们的教学理念在显微镜下的“放大”中显形,促进今后教学行动上的变革。
(3)深度解读细节。
对教学细节的解读,我们不能脱离具体的教学细节来空发感想,肤浅地说一些所谓的新课程理念;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所观察到的那些教学细节,就细节说细节。
缺乏深度解读不会真正触及教师的理念,停留于表面的、缺少专业解读的“细节分析”是不能打动人心的。
第二,“多棱镜”策略——透过现象,解读理念。
在研究名师优秀课例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多棱镜”策略,一是通过对充满灵气的课堂现象的“折射”,解读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先进教学理念,从而通过借鉴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是从多角度去分析和评价一节课,尽量做到全面客观。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按数取物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按数取物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根据老师的指令,正确地按照指定的数量取出相应的物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以及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按照1-5的数字顺序取物。
2. 学习按照6-10的数字顺序取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根据老师的指令,正确地按照指定的数量取出相应的物品。
2.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独立思考,快速准确地完成取物任务。
四、教学方法:1. 游戏法:通过趣味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按数取物。
2. 实践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引导法:老师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一些小玩具或者生活用品,如小球、小熊、水果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份相同的物品,如彩色小棒、小卡片等。
3. 教学场地:选择一个宽敞、明亮、安全的教学场地,以便幼儿自由活动。
六、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热身游戏,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跃起来。
2. 引入新课(5分钟):老师向幼儿展示一些小物品,如小球、小熊等,提问:“如果我们想要拿4个小球,应该怎么做呢?”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3. 讲解与示范(10分钟):老师讲解按数取物的方法,并示范如何按照指定的数量取出物品。
例如,老师可以说:“我要拿3个小球,你们看好了。
”按照3个一组取出小球。
4. 实践环节(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按照老师的指令进行按数取物的实践。
老师可以逐渐增加难度,让幼儿按照更高的数字顺序取物。
5. 总结与奖励(5分钟):老师组织幼儿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对表现优秀的幼儿给予表扬和奖励。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环节中按数取物的准确性、速度和团队合作情况。
教师如何进行课堂观察和记录
教师如何进行课堂观察和记录课堂观察和记录是教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的记录,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与亮点,从而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教师究竟应该如何进行课堂观察和记录呢?首先,明确观察目的是关键。
在走进课堂之前,教师要清晰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进行观察。
是为了评估某个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还是为了解学生在特定学科知识上的掌握程度?又或者是为了关注某个学生的学习行为?目的不同,观察的重点和方式也会有所差异。
确定观察的重点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这可能包括教师的教学行为,如提问方式、讲解清晰程度、教学组织能力等;学生的学习表现,如参与度、注意力集中程度、回答问题的质量等;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如教材、多媒体工具等是否合理有效;课堂互动的情况,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频率和质量等。
在观察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选择坐在教室的不同角落,以便全面观察到学生的表现。
有时站在教室后面,能整体把握课堂的氛围和节奏;有时坐在靠近学生小组的位置,能更近距离观察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
观察方法的多样性能够帮助教师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定量观察可以通过制定量表,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量化记录,比如统计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教师表扬学生的次数等。
定性观察则注重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记录下课堂中的精彩瞬间、学生的独特见解、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等。
课堂记录是课堂观察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采用现场笔记的方式,快速记录下关键事件和重要细节。
记录时要简洁明了,抓住核心要点,避免因过于详细的记录而错过其他重要信息。
同时,可以运用一些符号和缩写来提高记录效率,比如用“T”代表教师,“S”代表学生,“Q”表示提问,“A”表示回答等。
除了文字记录,还可以借助录音、录像设备辅助记录。
课后通过回放录音、录像,能够更全面、细致地回顾课堂情况,发现一些在现场观察时容易忽略的细节。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结期报告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结期报告一、《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结期报告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终于完成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的工作。
回望这段时光,我们收获了无数的经验和感悟。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研究成果和心得。
首先我们要说的是教学理念的变化,我们发现高效的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的课堂不再只是老师的讲台,而是学生展现自我、探索世界的舞台。
我们深知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引导他们,让他们在数学的世界里自由探索,发现数学的魅力。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我们发现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我们的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让孩子们觉得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公式和理论,而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让孩子们在参与中学习,在探索中进步。
我们还发现,团队合作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我们鼓励孩子们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效率,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当然我们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如何平衡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不断探索我们一定能找到更好的方法,让数学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这次研究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教学的真谛,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用高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信念。
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能将这些策略更好地运用起来,为孩子们的数学学习之路增添更多的色彩。
二、概述我们明白数学不仅仅是公式和理论,更是思维的训练场。
因此我们试图构建一个让孩子们愿意主动参与,乐于探索的环境。
在这里他们不仅能学到数学知识,更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起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内在联系:是否注意建立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与生活联系?
教师组织教学过程中,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以往生活经验和现有认知水平,对具体实际问题进行分解,引导学生分析具体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三个问题:“看图后,你知道了什么?怎么解决,你有什么想法?怎样知道自己解答得正不正确呢?”这样一系列启发式提问将知识呈现给了学生,使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验用数数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目标分解得自然。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用数数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使得学生对数数的策略(方法)及其优化方法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6.教学资源:是否合理使用教材和校内外教学资源?
教师能合理使用教材,教学中能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载体提高教学效果,并结合校内外资源整合教学。如:老师在课堂上首先让孩子们变换角色来当小老师,“指导”其他同学按解决问题的步骤来解决问题,其次接下来的几道变式练习“滑滑梯”、“乘车”及“读书”问题的都是到生活中去检测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来认知、理解和把握数数的策略。
4.学科特点: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与本质?
数学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也结合了数学学科抽象概念具象化的方法,允许学生在理解上的反复,同时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问题或任务,促进学生的思维投入,使学生掌握数数的基本方法,并找到优化方法。
5.详略得当:是否做到了易懂的少讲或不讲、易混的细讲并辨析?
补充视点:
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我们应当适当允许学生在理解上的反复,因为要达到高水平的理解既需要教师设计有过程的教学,也有待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师能做的,就是提供有价值的问题或任务,促进学生的思维投入,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巩固拓展方面,需要一定的实践操作来检验,或通过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课新知,并有所拓展。巩固是突出大部分学生的认知,拓展是提升部分学生的能力。
7.学法指导: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本课教师非常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在老师一系列问题的指引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可以说严谨的教学过程将学法指导贯穿到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如对第一题中关于列式时15-10-1的问题,是个难点,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个人”时,有孩子列式“15-10=5”,老师并不急于否定,而是及时进行回授,接着借助演示,说明“减10”只减去了包括小丽在内的前10人,却没有减去小宇,准确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再减1的问题
课堂观察用数数策略解决问题
学科
数学
年级
五
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用来自数策略解决问题观察视角
一、教什么
观察者:网络班级学员胡伟
观察视点
观察记录
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而恰当?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数数的策略(方法),从教师课堂引导教学指导学生学习过程来看,教师所做的就是帮助孩子从他的“已知”走向“未知”,是一个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此时“以学定教”就显得尤为突出,教学方法使用恰当。
教学改进建议:
本课教师组织教学非常注重引导、鼓励、学法指导,但课堂上除了展示的学生有比较清晰的思路外,也有大部分同学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却不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过程,这也是比较突出的现象,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思维过程的全过程呈现,争取学生的多种数学表现的百花齐放。此外,本课教师教学中对学生掌握的数数策略来解决问题没有注重结果的评价,可以在课后安排一定量的巩固拓展操作或练习。
2.核心知识:教师是如何呈现给不同学生的?
对序数、基数数数的教学,在课例中教师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生活经验,通过引导学生用数数的方法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与思考,让学生充分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课上以谈话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注重学法的指导,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数数方法(策略)来数数,如有的学生采用扳指头、有的采用从某一个起始数开始数数,应该说教师注重了尊重不同学生的认知和接受水平,同时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采取师生对话交流的方式展开教学。如对“之间”一词的理解,让明白意思的学生讲述,既锻炼了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意识又培养了合作精神,既面向全体,也关注个体。此外,教师还注重数数的优化思想的渗透,使全体学生都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