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单元—解决问题(数数策略)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篇一:2016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94-9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对信息进行分析并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有条理地一一列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预习展示1.预习题:王大叔用24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1)指名读题(2)明确“读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2.展示预习(1)小组交流(2)指名展示(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几种解答方法:列表、画图、数的分成等)列表:24÷2=12(米)数的分成:24÷2=12(米)1×11=11 2×10=20 3×9=27 4×8=32 5×7=35 6×6=36 画示意图:(图略)3.评价反思评价:针对展示作业“生生、师生”互评。
反思:问题1:条件“24根1米长的木条”中隐藏着哪些数学信息?问题2:算式“24÷2=12(米)”表示什么意思?问题3:知道了长与宽的和,是不是这个长方形就已经确定了?1小结:虽然长与宽的和一定,但围成的长方形不止一种情况,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先把各种情况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再作比较。
4.揭示课题(1)比较各种不同方法的解答过程,体验列举的有序性。
(2)揭示课题:有序思考可以做到列举的情况不重复、不遗漏。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假设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常用策略之一,对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材精心选择例题,如未知量间存在倍比关系或相差关系的实际问题,其数量关系比较隐蔽,需要通过假设将两个未知量转化成一个未知量,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选择结构、数量关系差异小,易理解且有一定挑战性的实际问题为素材,有利于获得对假设策略的感悟,有利于感受假设策略的应用价值。
学会根据实际问题的条件和问题提出合理假设,化难为易,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相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用假设策略解决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通过假设把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转化成含有一个未知数的问题。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会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简单的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比较、分析、综合和推理等能力。
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分层设计作业。
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2-5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2-6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
具体设计体系如下:五、课时作业解决问题的策略(1)基础性作业,(),()。
2只鹅和3只鸭的质量相等,那么10只鹅的质量与()只鸭的质量相等,18 只鸭的质量与()只鹅的质量。
1,这2种小刚家养了鸡和兔子共1200只,其中鸡的只数是兔子的4动物各多少只?发展性作业1个西瓜与3个苹果一样重,2个苹果与5个香蕉一样重。
那么2个西瓜的质量相当于()个香蕉的质量;3个西瓜和3个香蕉的质量相当于()个苹果的质量。
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5,其中减数是差的2倍,这个减法算式是()。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用枚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所谓枚举就是一一列举,即把事情发生的各种可能逐个罗列,并用某种形式进行整理,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
生活中有许多实际问题,列式计算往往比较困难。
如果联系生活经验,用枚举的方法能比较容易地得到解决。
因此,枚举是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之一。
而且在枚举的时候要有序地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对发展思维也很有价值。
对学生来说,“列举”比“枚举”通俗,易于接受,教材里采用“列举”这种表述是从有利于学习出发的。
另外,教材在编排上还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选择有趣的素材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如用栅栏围羊圈、订阅杂志、掷飞镖、取钱、拼图形、选择路线……这些素材一方面能调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能力,主动开展列举活动,体会列举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逐渐掌握这种策略。
第二,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增加问题的难度,培养列举的能力,发展列举的技巧。
这是充分考虑了策略的形成规律而作出的安排。
首先三道例题是递进的,例1是比较简单的问题,涉及的知识比较少,只要根据长方形周长的意义,在周长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列举出长、宽的各种可能,而且长、宽的米数都是整数。
例2比例1复杂,不仅订阅的杂志有1本、2本、3本三种可能,而且订阅2本还有三种不同的选择,要应用四年级(下册)教学的搭配规律。
例3在旅馆住宿开房间,对列举的每种方案都要从“有没有空位”进行甄别,保留没有空的情况。
其次,练习也是递进的,即使两次“练一练”与例题比较接近,也不是简单的重复。
而练习十一里的题都具有新颖性,大多数是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个别是纯数学的问题(如第6题)。
只有在例题里学到了列举的方法,体会了列举策略才能独立解决这些题。
第三,重实质、不拘泥于形式。
列举作为一种策略,用来解决问题时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实际问题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列举的表现形式是灵活的、可变的。
在表格里列举是形式之一,它的好处是有助于思考,能清楚地看到问题的各种答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6单元 8解决问题(1)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6单元 8解决问题(1) 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三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解决问题(1)”。
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利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内容将围绕“减法应用”展开,包括认识减法、减法的运算规则、减法的实际应用等。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掌握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学生对于减法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理解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减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减法的运算规则,讲解减法的运算方法。
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实例,讲解减法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减法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减法的运算规则和实际应用。
板书设计1. 板书三年级上册数学 - 第6单元 8解决问题(1)2. 板书内容:减法的概念、运算规则、实际应用。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
2. 口头作业:向家长讲解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减法的运算规则和实际应用。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讲解,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难点是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地方,对于本节课而言,教学难点是学生对于减法的理解和应用。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能根据加法或减法的意义列出算式,并能正确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认识加法和减法,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2. 学会根据加法或减法的意义列出算式,并能正确计算。
3. 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总数、计算物品的剩余数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能够根据加法或减法的意义列出算式,并能正确计算。
2. 教学难点: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教学卡片或实物。
3. 学生用书、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物品的数量变化,引出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3. 练习:让学生根据加法或减法的意义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可以通过教学卡片或实物进行练习。
4. 应用:给出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进行计算。
如计算物品的总数、计算物品的剩余数量等。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如计算家庭中的物品数量等。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物品的数量变化,引出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并能根据加法或减法的意义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最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进行计算。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流畅,学生的参与度高,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6单元 9解决问题(2)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6单元 9解决问题(2) 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三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9解决问题(2)”,在学生学习了基本的乘除法运算后,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围绕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境,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乘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1. 问题分析:指导学生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将问题转化为乘除法运算。
2. 知识运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乘除法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具体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例题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反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围绕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过清晰的板书结构,展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同时,通过图表、示例等方式,使板书内容更加直观易懂。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结合课堂所学内容,布置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为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6单元 9解决问题(2)的初步设计,具体内容将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解决问题排队问题》教学设计
评指正,并替换这位同学。
教师依次发出以下指令:请这一排同学依次报数;请第三位同学把手举起来;请第四位小朋友学猫叫;请第五位同学蹲下,第五位同学的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
师刚刚我们玩一个排队有关的游戏,今天我们继续来解决一些生活中有关排队的问题“排队中的数学”。
(板书课题:排队中的数学)【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复习基数与序数,为新知的学习做铺垫。
】【环节二:自主活动,探究新知。
】1.你知道了什么?(1)课件出示教科书 P79 例 6 情境图。
先找出图中的信息和问题,并分析问题,再一起完整读一遍信息和问题。
2.怎样解决?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呢?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试一试吧!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汇报想法。
预设1:写数或数一数的方法。
从第11、12、13、14,得到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人。
让学生当小老师数一数(11、12、13、14)。
(根据学生说的板书:数一数:11,12,13,14(4人)预设2 :画图的方法:画15个圆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
师带领学生一起数(从1数到15在学生作品上书写),并明确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不包括小丽和小宇。
6个圆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
(1)6个圆的表示什么?(2)让学生明确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在第10和第15之间,与第10前面的9个人有没有关系。
所以可以从第10开始画。
(3)比较15个圆的画法和6个圆的那种画法更简便。
4个圆(1)4个圆的表示什么?(2)比较4个圆的画法和6个圆的画法哪种能同时表示出题中的信息和问题。
(3)教师在黑板规范6个圆画图的方法。
预设3:列式法:15-10=5(人)请同学判断正误,通过后面的画图法理解 15-10=5 (人),这 5 人指的是第 11、12、13、14、15,5 位同学,然而第 15 位同学不在“之间”,所以也要减去,因此 5-1=4(人)师小结:同学们,刚刚我们用数数的策略解决了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的问题。
《解决问题(数数策略)》(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案:《解决问题(数数策略)》年级:一年级学科:数学版本:人教版2023-2024学年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数数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数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数数策略的基本方法。
2. 能够运用数数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灵活运用数数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 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数策略进行观察和操作。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卡片。
3. 实物模型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数数方法,如一一对应、分组数数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数数的问题吗?你们是怎么解决的?二、探究新知(15分钟)1. 出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运用数数策略解决问题。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解决方法。
3. 邀请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并引导学生关注数数策略的运用。
4. 教师总结并强调数数策略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出示练习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并运用数数策略解决问题。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检查答案,共同分析解题过程。
3.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数策略进行解决。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和解决方法。
3. 教师总结并强调数数策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数数策略的应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数数策略在解决问题时有什么作用?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出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数数策略解决问题。
2.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完成的时间和书写规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数数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数数的策略评课稿
评课稿: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数数的策略第一部分:引言在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数数是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单元,它对孩子们后续数学学习的基础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在本次评课稿中,我们将评估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数数的策略,探讨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数的策略。
第二部分:策略评估1. 识数的策略我们来评估一下教学中关于识数的策略。
在这一部分,老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认识和书写数字。
可以通过数字卡片、数字贴纸等视觉辅助工具来帮助学生认识数字,并结合声音、手势等方式进行数字口算。
这样的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 比较大小的策略我们评估比较大小的策略。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实物比较、数字排列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和技巧。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比较大小的策略,从而更好地理解数数的概念。
3. 计数的策略我们评估计数的策略。
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数轴、珠算、算盘等工具和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计数的策略。
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情境相关的计数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计数技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部分:总结和回顾通过以上评估,我们可以看到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数数的策略是非常全面、深入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氛围,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数数,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数数是数学教学中非常基础且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评估数数的策略,我深刻理解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会数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教学和帮助。
解决问题(数数策略)(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标题:解决问题(数数策略)——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数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数数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数数的概念,掌握数数策略。
2. 能够运用数数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数数的概念。
2. 灵活运用数数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具:计数器、小物品(如小石子、小珠子等)。
2. 课件: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计数器,引导学生观察计数器,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用来干什么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计数器,它是用来帮助我们计数的工具。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出示小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小物品有多少个吗?”2. 学生尝试数数,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数的策略,如: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等。
4.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不同的数数策略,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看出这些数数策略的区别吗?”5.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数数策略都是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数数的方法。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2. 学生尝试运用数数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先数出总共有多少个苹果,再数出有几个朋友,最后用总数除以朋友的数量。
四、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更多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数策略解决。
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数数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数数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梳理——解决问题的策略盐城市第一小学省特级教师林玉平一、知识梳理:(一)认知基础:用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价值已经有了一些具体的体验和认识。
(二)主要内容:1.认识列举法2.学会列举3.学会不同的列举(三)学习目标:1.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有条理的列举分析有关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获得问题的答案;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成功的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4.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
(四)学习方法:1.利用已有的经验,结合自己动手操作、同学交流,认识列举的策略,并在反思解题的共同特点和注意点时,感知本课的重点——有序思考。
2.借助表格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发现数量的变化趋势。
学习有序思考时,可分三个层次展开:第一层,整理信息;第二层,有序列举,注意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认识到列举时要有条理、有序,体验有序的重要性,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第三层,反思提升。
(五)学习重点:1.能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2.能根据策略的需要,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分析有关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有效的解决问题。
(六)重点提示:1.认识列举法,并懂得列举法的特点课本例1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求“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一个是要求比较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再说说有什么发现?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要认识“一一列举法”,并懂得列举法的特点。
2.学会正确的列举法课本例2也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求“有多少种不同的订阅方法?”一个是说明“要得到全部答案,列举时要注意什么?”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正确的列举方法、方式。
3.学会不同的列举法课本例3的问题是“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在解决这个问题中,要懂得不同的方法进行列举,从而进一步认识并掌握不同的列举方法,这类问题特别要注意考虑“0”的情况。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8课时喝牛奶问题——数形结合的解题策略.doc
第8课时 喝牛奶问题——数形结合的解题策略 学习内容 书第99页例3内容及101页练习二十五的第8-10题编写人 学习目标 1、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
2、体会转化思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重 难 点 重点:借助形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12 杯的12是多少杯?会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导学流程 自主空间【独立自主学习】1、口算34 +14 79 -49 37 +57 715 -4151112 -512 617 +817 1721 -1321 914 +51421+31 91+101 41+71 51+81 21-31 91-101 41-71 51-81 2、折一折:取出一张长方形纸,涂色表示出12 和41 12 +41=42+41= 3、说一说:“喝了一杯奶的34 ”表示( )【合作互助学习】1、自学课本第99页例3:一杯纯牛奶,乐乐喝了半杯后,觉得有些凉,就兑满了热水。
又喝了半杯,就出去玩了。
他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多少杯水?2、阅读与理解 :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写在下面。
喝了 _____ 次纯牛奶。
思考:第二次喝的有牛奶也有水,第二次喝了多少牛奶呢? 12 杯的12是多少杯?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与解答因为:第一次喝完后剩( )杯纯牛奶,喝了( ) 杯;加满水,纯牛奶还是只有原来的( )杯。
又喝了加满水后的( ) ,也就是把( )杯的纯牛奶再平均分成2份,喝的纯牛奶就是其中的 1 份了。
把 ( )平均分成 2 份,可以把( ) 化成( ),其中 1 份就是 _____ 。
第二次喝的纯牛奶是 _____ 杯,水是_____ 杯。
所以列式计算一共喝的纯牛奶是:__________ 杯 , 水是:__________杯。
回顾与反思可以怎样检验?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步骤利用了什么知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引导学习】1、完成教材第101页第8 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9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9解决问题(2) 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在加法和减法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运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挑战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解决实际问题展开,主要包括:1. 问题识别:学生能够识别和表述实际问题中的数学元素。
2. 策略选择: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3. 解题过程:学生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解题过程,包括列式、计算等。
4. 结果验证:学生能够验证解题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元素。
2. 新授:讲解解决问题的步骤,让学生跟随示例进行练习。
3. 实践: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分享解题过程和结果。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板书将清晰地展示解题步骤和关键点,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基础题和提高题,以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此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学习过程,帮助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还能培养出对数学的热爱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情境创设: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如超市购物、公园游玩等,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华有20元,买了一本书花了12元,他还剩多少钱?”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发现问题,并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学期第六单元《解决问题(数数策略)》检测题及答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学期第六单元
《解决问题(数数策略)》检测题及答案
1.被b èi 白b ái 云y ún 挡d ǎng 住zh ù 的de 大d à 雁y àn 有y ǒu ( )只zh ī,你n ǐ 是sh ì 怎z ěn 样y àng 解ji ě 答d á
的de ? 画hu à 一yi 画hu à。
2.想xi ǎng 一yi 想xi ǎng ,填ti án 一yi 填ti án。
本来今天要比赛,现在要推迟3天了!比赛那天是星期( )。
体育课上,同学们排成一排,小红排第11位,小兰排第19位。
小红与小兰之间有( )个人。
3.十sh í 二èr 生sh ēng 肖xi āo 排p ái 队du ì。
(1)在十二生肖中,
排在第( ),排第( )。
(2)
挡住了( )只动物。
4.想xi ǎng 一yi 想xi ǎng ,填ti án 一yi 填ti án 。
我今天从第10页读到了第19页,明天该读第20页了。
今天一共读了( )页。
参考答案
1.10 画图略
解析:第4只大雁与第15只大雁之间是第5,6,7,8,9,10,11,12,13,14只大雁,数一数,被白云挡住的大雁有10只。
妙招: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
2.六 7
3.(1)3 9 (2)5
4.10。
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数数策略》-【名师经典教学资料】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数数策略》教案方法一:数一数,小丽排第10,后面是第11、12、13、14,第15是小宇,中间有4人。
方法二:画图,用“圆圈”代表小朋友,画一画。
一共有15个小朋友,小丽是第10个,小宇是第15个,它们中间有哪些?由于前面的用不到,我们还可以从第10个开始画:10、11、12、13、14、15,第10个和第15个不包括,所以把它们划掉,剩下的就是10和15中间的数了。
3.练习巩固东东和玲玲来到了动物园玩滑梯的地方,看!师: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选择数一数的现在思考一下一会儿该怎么数,选择画一画的在你的练习本上现在开始画。
生展示数一数:玲玲排第4,东东排第8,他们之间不包括他们两个,从5开始数,5、6、7,所以他们之间有3人。
生展示画一画的方法。
4.回顾我特别佩服大家,用这么多方法解决了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这个问题,我们回头看看都用了哪些方法?(数数、画图)这些方法都是我们解决问题常用的好朋友,大家可要记住了。
4. 时间过的真快,小朋友们要回家了。
小女孩坐第12节车厢,小男孩坐第20节车厢,那12-20之间有几节车厢呢?小猫呢?(我与她之间有2节车厢)四、知识拓展1.2.五、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板书设计解决问题(数数策略)数一数:11 12 13 14画一画:××○○○○○○我的教育格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最根本的教学目标在于教导学生追求真理。
学生最根本的学习目标在于学习做个真诚的人。
总之,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追求人生的真理。
不忘初心,争做新时代好老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在于教育,而振兴教育的希望又在于教师。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是学校教育的未来和希望,也可以说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重要基石。
六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教学内容转化是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
转化能把新颖的问题变成已经认识、已能解决的问题,从而创造性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转化能把复杂的问题变成较简单的问题,从而便捷地找到问题的答案。
本单元教学转化策略。
学生在过去的数学学习中经常进行转化,已经积累了关于转化的体验。
本单元深入体验转化,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编排2道例题、一个练习,把教学分成两段进行。
例1,回顾以前进行的转化,从策略层面上认识它,体会转化的价值。
例2,利用已有分率进行推理,转化较复杂的分数问题,发展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让学生体会转化,感悟策略。
策略是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再认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其中的思想方法是形成策略的有效途径。
学生曾经进行过许多转化,是感悟策略的宝贵资源,本单元从回顾以前进行的转化开始,例1的教学分三步进行。
利用图形的直观作用引发转化。
方格纸上呈现两个形状不同的图形,不容易直接看出面积是否相等。
学生会想到把两个图形都转化成长方形,再比较面积的大小。
其中一个图形平移它的一部分,另一个图形旋转它的两小块,转化成的两个长方形长相等、宽也相等,面积肯定相等。
这个问题利用直观情境让学生主动转化,初步体会转化有助于解决问题。
回忆曾经进行过的转化,体会转化是一种策略。
教材指出转化是策略,让学生回忆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体验转化。
第72页列举了推导面积公式时转化,计算小数乘法、分数除法时转化,这些仅是曾经进行过的一部分转化,学生还能说出许多。
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回忆,简要说说怎样转化的,转化有什么好处,达到体验转化的目的。
有意识地应用转化解决问题。
试一试计算四个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数形结合,把原式转化成1-,能很快说出得数。
练一练计算多边形周长,在图形启发下转化成求长方形周长的问题,实现了化繁为简。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答,再让学生说说解题策略,不仅深刻体会了转化,还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六单元 问题解决(教案)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六单元问题解决(教案)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初步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和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
2. 能运用基本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 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
4. 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初步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5. 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理解数学。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 探究新知: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数量关系。
3. 实践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提升: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5. 作业布置:布置具有针对性和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基本的数量关系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团队合作意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间”是什么意思?
从前面数,小丽排 从前面数,小宇排在第 在第10个。算上她 15。他前面还有14个 有10个人。 人,小丽也在他前面。
二、探究新知
怎样解答?
11、12、13、14
可以数一数。
二、探究新知
解答正确吗?
我来画一画。
第10 第10 第15
简洁、清楚。
第15
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人。
三、知识运用
11~20各数的认识
解决问题(数数策略)
一、复习旧知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 学过了哪些数?
按要求数数:
从12数到19。 从8数到16。 从18数到10。 从20数到14。
二、探究新知
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你知道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小丽排第10。 不包括小丽也不 小宇排第15。 是什么意思? 包括小宇。 又知道了什么?
5、6、7
“之间”不包括 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两人之间有几人? 第8 两头的人。
第4
同学们排队跑步。琳琳的前面 有4人,后面有6人。
4
6
1
11
猜一猜,小动物应该上哪一 节车厢?
四、布置作业
作业:第80页练习十八,第5题。 第81页练习十八,第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