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关系

合集下载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重难点探究之一:“存天理,灭人欲”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朱熹
“存天理,灭人欲”理论有两层含义。一指摒弃不合理的欲望而可以满 足个人本能的需求;二是基于社会规范层面,即要人服从“礼”的要求, 遵循“三纲五常”来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当时社会的道德规范。 朱熹 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是其所处的历史时代的产物,继承了以往儒家 传统伦理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该主张强调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 追寻维护社会、政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但该主 张也扼杀了人的正当私欲,不利于人的个性解放和社会的发展,实质是为 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是思想领域的封建专制主义。当今我们应当在 批判继承的思想下,借鉴该思想的合理成分,剔除其封建主义糟粕,自觉加 强个人道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程标准】认识辽宋夏金元在文化方面的新变化,认识程朱 理学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影响。【考情分析】 宋代理学产生 的背景及其内容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文学艺术科技方面也有所 涉及。
民族政权并立,国家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加强。
封建的生产关系向边疆地区拓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经济重心完 成南移。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加强,继续保持对外开放,对外关系重 心由陆路转向海路。
一、儒学的复兴——程朱理学形成
1、背景: (1)社会现实(重建伦理纲常秩序)的需要 唐末五代以来分裂割据、分裂与战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 冲击了伦理纲常秩序,宋朝需要重建纲常伦理,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儒学。 (2)政治: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和倡导尊儒读经,宋 代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的推动。 (3)经济: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奢靡 享乐之风盛行,冲击了传统道德,理学家试图用理学来维护传统儒家 伦理道德,进而规范社会秩序。 (4)思想文化: ①三国到五代,经学日益僵化,佛道两教的冲击,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②“三教合一”及儒学复兴运动的发展(宗旨)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氛围宽松,成为理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二单元: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

第二单元: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

【专题概述】本阶段时间界限为960年到1368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北宋的政治、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对峙、宋代经济的发展、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元朝的政治、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以及科技与中外交通。

政治上: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战争一度频繁,但各民族交往交流密切,进一步走向融合;同时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相互交织。

经济上:这一时期是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均超过了前代,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文化上:达到高度繁荣,以宋词元曲为代表,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推广均出现在这一时期。

【时空纵横】【阶段特征】辽宋夏金元是我国从多民族政权并立走向国家统一的历史时期。

政治方面: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采取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

行省制度是元朝巩固统一的一大创举。

经济方面:两宋时期ꎬ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和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经济重心南移于唐朝中期开始,于南宋时最后完成。

思想文化方面:宋元时期文化继续领先世界,宋词、元曲等新的文学艺术形式繁荣。

【知识建构】【专题线索】阶段特征:辽、宋、夏、金、元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这一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江南经济发展起来,赶上并超过北方。

(1)政治:①从民族政权并立(辽、北宋、南宋、西夏、金)走向国家统一(元)。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重文轻武政策、行省制度)(2)经济:①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②商业活动突破坊市界限。

③“交子”的使用,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空前水平(3)民族关系:民族政权并立,是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高潮时期(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点记背)1、建立:(时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为东京,作为都城,称北宋。

《随堂优化训练》2012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宋明理学课件 文 岳麓版必修3

《随堂优化训练》2012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宋明理学课件 文 岳麓版必修3

(2)都是儒学的新发展,其实质都是以儒家纲常伦理来维护 专制统治。 (3)地位和影响上,都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都 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不同点 (1)对世界本质认识上,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本原, “理”在“心”外,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认为“心” 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 (2)求知方法上,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而陆王心学 则主张“发明本心”“致良知”。
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 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 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解析:本题考查理学与先秦、秦汉儒学的关系。A 项是理 学与先秦、秦汉儒学的共性,不属于创新;C 项是指董仲舒的 新儒学;D 项不属于理学的“创新”。理学是在吸收佛教和道 家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全新的儒学体系。 答案:B
A.“仁政”学说 C.宋明理学思想
解析:罗贯中《三国演义》和施耐庵的《水浒传》都创作 于元末明初,二者都是在民间故事和话本、戏曲基础上创作而 成的。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和施耐庵必然要受当时主流思想理学 的重大影响。 答案:C
2.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之一,宋朝的 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 A.“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B.“施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C.“ C.“心即礼也”“心外无物”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解析:A 项为孔子的主张;B 项为孟子的主张;C 项为王守 仁的主张;D 项为“二程”的主张。 答案:D )

2019高考历史总练习资料:49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和文化

2019高考历史总练习资料:49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和文化

(2)建筑成就 《营造法式》 是我 ①北宋末年李诫编写的_______________ 国建筑史上的杰出著作。 ②辽代天津蓟县独乐寺、山西应县木塔,金代 卢沟桥 _________和元大都。
①北宋科学家沈括著《梦溪笔谈》,总结北宋科 十二气历 技成就;编制“ __________”。 ②元朝郭守敬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的 《授时历》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 早300年。 2.理学和史学 儒家 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 (1)理学:以______ 思想而形成;朱熹宣扬“存天理,灭人欲”。 司马光 主持编撰的《资 (2)史学:北宋史学家_________ 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3.文学艺术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元朝的统治 (1)蒙古的兴起 铁木真 统一蒙古草原;1206年, ①蒙古兴起:_________ 在斡难河源大会上,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 成吉思汗 __________,蒙古汗国建立。 ②扩张战争:向西打到中亚、俄罗斯;向南打到印 度河流域;灭西夏、金,招降吐蕃,征服大理。
(2)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
①元朝统一:忽必烈于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2 大都 ;1276年占临安,灭 年定都燕京,称为________
南宋。 ②抗元斗争:文天祥等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元,
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现出“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
的崇高气节。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归纳概括】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①建立行省制度,以便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在 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大都及其 邻近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其他地方设行中书省, 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吏管理,简称行省或省;在云南 等地也设立行省;台湾设立了澎湖巡检司,管辖澎 湖和琉球。 ②设立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西 藏正式成为中央政权的行政区。

儒学发展的新阶段

儒学发展的新阶段

儒学发展的新阶段——理学(理学理学有两种意思,可以指古代的理学,也可以指现代自然科学的理学,古代的理学是指宋朝以后的新儒学,又称道学。

嘉祐治平年间(1056年—1067年),理学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王安石(荆公)新学、司马光(温公)朔学、苏轼的蜀学、二程(程颢、程颐)兄弟的洛学(含张载的关学)为代表的理学四大派;现代科学上所说的理学通常是指研究自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天文、地质、地理等等。

)理学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

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

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

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理学起源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

又称道学。

它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但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

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即程朱理学。

理学是北宋以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果,特别是批判佛、道哲学的直接产物。

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持续时间很长,社会影响很大,讨论的问题也十分广泛。

理学对儒学的发展体现在?理学对儒学的发展体现在吸收佛、道思想,完成对宇宙、自然的思考,弥补了孔孟儒学的不足和缺陷,简言之,理学使儒学成为可解释万事万物的哲学,只是这种解释与儒家伦理直接联系,使理学继续为封建统治所用,在元朝时成为官方哲学理学研究内容概括说来,理学讨论的问题主要有:①本体论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

高三一轮复习第1讲第4课宋明理学

高三一轮复习第1讲第4课宋明理学
请概括: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理学还涵盖了哪些领域?
材料四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 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 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那么人欲亡,人欲胜那么天理 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 存天理〞。
理学的道德观: 存天理,灭人欲
天理:即封建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
[精析] 此题考察宋代理学。题干中理学家周敦颐认为, 天地以“生〞为道,“生〞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生〞 就是“仁〞,故阐释的是“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答案选A项。
考向 此题准确理解材料信息——“仁〞生天地 阴阳。
预测 宋明理学的考察,主要集中在“三教合一〞“程 朱理学〞“陆王心学〞。“三教合一〞主要从三教相互吸纳、 糅合的角度考察,说明中国古代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宋明理学〞一是侧重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思想主张的 考察,二是侧重考察理学对中华民族人格品德的塑造作用的 考察。
影响
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 求;都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 学知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 明理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 命,为往圣继绝学,为 万世开太平。〞
----张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知识
观,挽救衰退
的城邦制。
4、中外思想家在人的价值(人与万物自然界)问题上的比较:
荀子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老子
万物的本原是“道”,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 欲,社会动荡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 ”
庄子
“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

【2020高考历史】专题06 中国古代史(宋元时期)

【2020高考历史】专题06 中国古代史(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960~1368年)【总特征】封建社会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政治:封建国家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

战争一度频繁,但各民族交流密切,进一步走向融合;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很尖锐。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坊、市界限被打破,商品经济活跃,经济重心南移,海外贸易有重大发展。

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出现又一次高潮。

文化上:儒家思想体系化和思辨化,形成新儒学即理学;文学艺术商品化和世俗化;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绘画艺术有很高的成就。

【具体史实】(一)政治1.宋朝(1)中央: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宰相;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地方:抽调各地精兵充实中央禁军;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设转运使收地方财权。

2.元朝行省制度(地方行政制度)(1)目的:为改变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

(2)内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

(3)影响: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二)经济1.农业(1)灌溉工具: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2)耕作制度: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的作物熟制。

(3)农作物:外来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引进占城稻。

(4)经济重心: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2.手工业(1)制瓷:宋朝时,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了五大名窑;(2)纺织:①宋代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②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3.商业(1)宋朝:①地域限制被打破:坊、市界限被打破,市可随处开设;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全国出现较大的市镇如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

[宋代莉]宋代时期的民间社团:多为保境抗敌的军事会社

[宋代莉]宋代时期的民间社团:多为保境抗敌的军事会社

[宋代莉]宋代时期的民间社团:多为保境抗敌的军事会社两宋时期不仅阶级矛盾相当激化,民族矛盾也十分尖锐,从宋王朝建立到最后灭亡,其北方始终存在着不同的少数民族政权,且彼此间的关系常常处于战争、对峙、侵扰的状态。

异族的蹂躏、盗贼的烧杀、溃卒的劫掠等等,使北方民众自发倡议组织起来,建立以保卫乡里为目标的民间军事会社,金人入侵中原后,逐渐发展为抗金义军团体。

笔者将具有这方面性质的民间武装会社称为保境抗敌之社。

1.弓箭社弓箭社大约出现在宋景德年间,“自澶渊讲和以来,百姓自相团结为弓箭社”。

弓箭社的正式成员均为主户,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主户们结为一社,“不论家业高下,户出一人”,自相推举家资丰厚、武艺高强的人担任社的头领,称之为“社头、社副、录事”。

弓箭社的组织与训练相当严格,规定其成员“带弓而锄,佩剑而樵”;所立赏罚,“严于官府”;同时“分番巡逻,铺屋相望,若透漏北贼及本土强盗不获,其当番人皆有重罚”;平曰里器甲鞍马都是装备停当,随时准备迎击北寇的侵袭,这样方可做到“遇其警急,击鼓,顷刻可致千人。

”2.买马社买马社最初出现于北宋初期的北部边境地区。

在受宋控制的地方武装力量——河东忠烈、宣勇中,出现了部分自愿结社买马的乡兵。

宋朝采取“官助其直”的方式,提倡并支持乡兵们社买马,于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间组建了一支新的禁军——广锐马军。

结社买马之制在河东成功后,被宋朝迅速地推广于陕西、河北等地。

宋朝利用买马社的形式,在五六年内组建了一万余人的马军,故宋真宗对河东买马社的这一成就赞叹说:“广锐三十指挥各自买马,甚利国家”。

3.忠义巡社忠义巡社最初起于河朔频遭战乱蹂躏地区,“河朔之民愤于兵乱,自结巡社”。

其制度为:每五人为一甲,五甲为队,五队为部,五部为社,各有长。

至五社则为都社,有正及副。

如两都社及万人以上,择土豪二人为都副总辖。

其借补官之制,则万人以上,成忠郎;千人以上,保义郎;八百人以上,承信郎。

自甲长至总辖,三岁递迁。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一、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

前者是民族矛盾,后者是阶级矛盾。

二、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一是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

二是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

三是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往往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就是在这些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人民近百年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推动中国社会前进。

三、扩展资料:近代中国的本质和主题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中国也在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和不平等条约的屈辱中开启了现代化之门。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现代化的起点。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逐渐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最终赢得民族解放的历史。

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是世界走向中国、中国被迫走向世界的历史,也是中国艰难走向现代化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社会发生大变动的历史,无论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国内生活到国际关系,变化的广度和深度,都是过去所有王朝无法比拟的。

这段历史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虽然短暂,却是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网络][重难突破](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墨家的“兼爱、非攻、节俭、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

3.正确评价董仲舒的新儒学(1)“大一统”主张有积极意义,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和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对今天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有重要现实意义。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有利于思想统一,维护中央集权,但限制其他学术流派发展的做法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自由争鸣。

(3)“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学说属于唯心主义,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

(4)“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摒弃。

“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的封建成分,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信”是今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

4.儒学独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

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

(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7讲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变动及文化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7讲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变动及文化
——《科举取才中的南北地域之争》 [思维激活] 材料从北宋时期科举考试中的南北分卷认识我国经济重心的 南移。
[史料实证] 宋代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史料 开封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 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 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
——冯天瑜等主编《中华文化史》
8.学术情境——八思巴字 八思巴结合蒙、藏、汉等多种文字创制出一套方形竖写的拼
音字母,即后来所称的八思巴字,这是元代时官用文字,皇帝下达的 诏书等官方用书都采用了这种文字,使文字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统一。
思考:简述元朝推行八思巴文字的历史意义。
提示:加强了思想控制,统一了文化,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科技 (1)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 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2)北宋的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3)元朝的郭守敬编订新的历法《授时历》,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 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4)元朝农学家王祯编撰的《农书》,记述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 尤其是农具。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思维激活] 作者从商业发展程度的角度说明中国古代无法开展多 种发明并进行推广。
[史料实证] 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及积极作用
史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 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 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 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2.文学艺术:城市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学艺术发展。 (1)宋词: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宋词发展迅猛。豪放派的苏轼、辛弃 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成就最突出。 (2)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 (3)话本:宋元城市中说书演出盛行,说书底本称话本,实际上就是 早期的白话小说。 (4)书法:宋元两朝,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5)绘画:绘画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其特点是不强调写实,注重 意境和笔墨情趣。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 第9周周末 古代中国科技文艺(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 第9周周末 古代中国科技文艺(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9周周末今天复习:古代中国科技文艺【考点pk】名师考点透析考点一、四大发明【名师点睛】16世纪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渐趋落后的原因(1)政治: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

(2)经济:落后的自然经济的束缚;重农抑商政策的阻碍。

(3)思想文化:文化专制(如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和重文艺轻技术的风气,使科技发展失去动力。

(4)对外关系:“闭关锁国”隔断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5)研究方法:重视经验与总结,忽视实验与分析。

归根到底是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

四大发明可归纳为“一、二、四”一大启示:科技发挥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两大作用:对中国的影响;对世界的影响。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试题演练】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

”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缺乏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存真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答案】A【解析】考点: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中国古代的科技·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考点二、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名师点睛】中国古代文学1.演变历程:先秦散文→汉赋→唐代诗歌→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2.宋词繁荣的原因(1)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队伍不断扩大。

(2)宋词适应了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3)两宋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3.明清小说的特点及繁荣的原因(1)特点:①数量繁多,体裁广泛,表现手法丰富。

②反映社会生活宽广,思想内容复杂。

③艺术水平高超。

④通俗化、平民化明显。

(2)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①明清时期封建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经济出现了新景象,社会生活日趋丰富,为明清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

宋代文学背景

宋代文学背景
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错综复杂,互相影响。这种矛盾和斗争,一直贯穿在宋王朝的全部历史中。
宋代文学概况
一、散文:韩愈等人发动的古人运动在唐末五代衰颓,欧阳修等人再度发起古文运动,使宋代的散文真正成为具有很强的政治功能而又切于实用的文体,并最终战胜骈文一统宋代以后的文坛。
大削弱了军队作战的能力,使它不能有效地抵制异族侵扰。
(三)政治上,重文轻武。从执政的宰相、主兵的枢密使,理财的三司使,到州郡长官,几乎都是文人担任。又多方增设官职,制定多种授官方法,形成一个庞大的享有优厚待遇的官僚集团,使人民负
担沉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由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加深,统治阶级内部也发生了分裂,形成对立的派别。在北宋有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斗争,在南宋有主战派与主和派的斗争。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
宋代文学的社会背景
(一)经济上,北宋初期,战争平息,国家统一,广大人民得以安定地从事生产,农业、手工业都得到很大发展,商业大城市也相继出现。到北宋中期,便出现了社会繁荣局面。南宋初期,虽只剩下半
展奠定的江南成为南宋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社会也呈现了繁荣景象。两宋后期,由于朝廷和地主阶级加紧兼并土地,广大农民纷纷破产,阶级矛盾比较尖锐。
(二)军事上,为了防止藩镇割据局面的重演,北宋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措施。除把精兵集中于京师外,又立“更戍法”,使“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这些措施在防范武将方面收到了成效,但却大
小令已开始摆脱花间词人猥俗和浮艳的习气,表现出清丽的词风。柳永、苏轼使词走上革新道路。柳永的贡献在于创造了慢词苏轼冲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在婉约派外别开豪放与旷达词风,对词的
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四、通俗文学有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话本和诸宫调等为代表的通俗叙事文学,从而改变了中国古代文学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重视正统文学而轻视通俗文学的局面,并为后来元明清小说、戏曲的发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学习小结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学习小结岳麓版必修3

单元学习小结1.孔子思想中的人文精神(1)“仁”的思想有益于成立优秀的人际关系,为建议人文精神供给宽松社会环境。

(2)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人间的本诘问题,浸透以人为本的理念。

(3)“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个性发展,推进了个人素质的提升。

2.孔子思想居于中国传统文化正统地位的原由一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特色——农业社会的保守性和社会阶层流动的相对灵巧性;二是儒家哲学思想的特色——保守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通的二重性,使得儒家思想可以在保护礼教纲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伸向将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儒家文化经过汉代、宋朝、明朝的发展,已浸透到中国人思想意识的深层,表现于中国人的言谈举止之中。

3.百花绽开形成的三大概素(1)经济要素:春秋末年和战国期间,铁器和牛耕推进生产力水平明显提升,农业迅速发展,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日趋确定。

(2)政治要素:大国争霸和吞并战争,各国政治改革的潮流,宗法分封制崩溃,礼乐秩遇到各序遇到破坏,诸侯士医生流行,本来属于低层的“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起来,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3)文化要素:在乎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学术逐渐下移,个人讲学风气日盛。

在社会上形成一批主要以流传文化、发展学术为主旨的社会力量,他们被称为“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代表不一样样阶层和门派,对各种问题提出不一样样的见解,形成了思想领域中百花绽开的场面。

4.儒、法、道三家的特色及联系(1)思想特色①儒家提出德政、礼治和人治,重申道德感人。

当国家牢固,步入正常轨道后,宜用儒家路线。

儒家思想构成了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②法家建议法治,主张成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在凌乱年月宜用法家路线,法家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

③道家建议顺乎自然、“无为而治”。

大凌乱后,与民休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道家路线为宜。

道家思想构成了封建传统思想中的哲学基础。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五代辽宋夏金元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五代辽宋夏金元

第五单元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年)(一)五代十国的更迭(907——960)一、政治1、概况:⑴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2、特点:北方政权更迭频繁,南方局势相对稳定——北民南迁3、实质: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二、经济12、原因:●北方混战不已,南方相对稳定。

●北民南迁,劳动力、技术与工具。

●统治者保境安民、劝课农桑的措施。

3、表现:兴修水利(吴越——捍海塘)●农业:增加耕地(圩田)经济作物(桑柘、茶树)丝织业——生产规模大(蜀绣、吴绫、越锦)●手工业:造纸业印刷业——很发达(成都、金陵)制茶业——很普遍(南唐建州茶)●商业:城市(杭州、扬州);贸易(楚国商业税)(二)两宋的兴衰(960——1276)一、北宋的统治(960——1127)1、建立:①时间:960年②地点:东京陈桥驿③人物:后周大将赵匡胤④方式:军事政变武将夺权(陈桥兵变)⑤国号与年号:北宋(东京----开封);建隆北宋的建国与两汉、唐朝有何不同?宋代周,与历史上哪一事件极为相似?(历史上隋代北周,一是权臣夺权;二是夺权前前代经历成功的改革,加强了国力;三是前代已经统一了北方;五是后继统治者都很有作为;)分析北宋初期的主要问题有:国家分裂——消灭分裂割据,实现国家统一;武将专权——强化君主专制,巩固中央集权;辽占据幽云地区——北伐未果,守内虚外2、局部统一: ①战略方针(宋太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南方政权力量薄弱,物产丰富)灭北汉,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②结果(宋太宗):两次征辽(高粱河战役),未收复幽云地区③统一原因:统一趋势加强,顺应潮流;后周世宗改革,奠定基础;战略方针正确3、强化中央集权①背景∶唐末藩镇割据的危害 ;宋建国时分裂割据的现状 ;赵匡胤建立北宋的方式 ②目的:解决唐朝安史之乱以来形成的地方割据问题,巩固专制皇权。

③措施:收兵权(“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集中军权 设“三衙”——三分禁军统领权分兵权 设枢密院——调兵权与统帅权分开行更戍法——兵将分离 防止武将专权强禁军卫京师——“强干弱枝”“内外相制”参知政事(副相 )——分割行政权中央——分割相权 枢密使 ——分割军事权● 集中行政权 三司使——分割财政权文人知州地方通判(兼监察)牵制● 集中财权——设转运使,消除地方割据物质基础● 集中司法权——文官担任,死刑报中央复审严格考试程序(乡试、省试和殿试 ) ● 完善科举制度: 严密考试方法(糊名法 ) 减少考试科目(进士科) 扩大录取名额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军队战力低下④特点: 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中央——机构重叠 效率低下弱枝强干,守内虚外——边防空虚,边患迭起⑤评价:A. B. 消极——形成“三冗”,积贫积弱的祸根4、危机和改革思考:北宋中期面临的社会危机表现在那些方面?⑴历史背景:● 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土地兼并)● 财政危机:财政入不敷出, 形成“积贫”局面(官俸、军费、岁币)● 边疆民族矛盾:辽和西夏威胁,形成“积弱”局面(守内虚外、兵将分离、养兵政策)⑵王安石变法(宋神宗——王安石)①主要内容:理财方面——富国(政府直接经商,保证农时,扩大税源)。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精梳理·通时空观念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北宋建立:□01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开封),史称北宋。

02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结束分裂局面:北宋灭掉其他割据政权,结束□3.加强专制集权(1)原因: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2)[金版微点拨]【思考探究1】读教材P50史料阅读,概括苏洵和范祖禹对北宋加强集权措施的认识。

你赞同这种认识吗?请说明理由。

金版点拨:认识:认为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防范了内部动乱,提高了行政效率,维护了统治的稳定。

对于这种认识:若赞同,从其内容起到的积极作用去分析。

若不赞同,从措施的消极影响分析。

关键是避免绝对化,并能将论点和论证高度统一。

【思考探究2】教材P51思考点金版点拨:可以认为可取,可以认为不可取,但要能自圆其说。

如果认为可取,可从减少战争,使政局稳定,有利于生产和经济发展,有利于民族交融和中华民族各民族之间友好等角度去分析。

如果认为不可取,可从气节、政权尊严,加重人民负担等角度分析。

【思考探究3】读教材P51历史纵横,概括北宋实行“养兵”政策的出发点。

金版点拨:防饥民为盗,稳定社会治安、消除动乱因素。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1.宋辽关系:□01辽在北方对北宋构成威胁,北宋多次北伐攻辽失利,后来辽攻宋,宋辽02岁币”。

订“澶渊之盟”,宋给辽“□2.宋夏关系:北宋与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多次发生战争,北宋屡战屡败,双方和议,北宋给西夏“岁赐”。

3.北宋三冗(1)冗兵:北宋采取“养兵”政策,供养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军队多而不精,但军费开支占到国家财政开支的一半以上。

(2)冗官:由于北宋分化事权和恩荫制,官僚队伍不断膨胀,行政效率低下。

(3)冗费:□03养兵、□04养官、岁币、岁赐,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05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三、王安石变法1.背景(1)北宋政治因循保守,□01行政效率低下。

第4课 宋明礼学

第4课 宋明礼学

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什么同异之处?
同: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都是儒学思想的代表, 都强调社会秩序的重要性;2)都认同世界本原不 是客观的物质世界,要么是“理”,要么是 “心”; 3)都强调“天理”与“人欲”的对立,要求自我 修养、克制,并积极服务社会。 异:1)在程朱理学看来,掌握世界应该由己到 人,从内向外看;而陆王心学主张“心即是宇 宙”,主张回归内心,从外向内看;2)程朱理学 主张认识世界“格物致知”,而陆王心学则主张 “发明本心”、“致良知”。他们的研究路径也
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
1.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 播,儒学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儒学 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 的发展。 2.隋唐时期 儒学家提出了“三教合归儒” 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 隋唐:更辉煌的时期
• 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
– 儒、佛、道三家的相互影响和融合情况
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
1)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 学术活跃。 2)两宋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尖锐,统治者要通过调整统治思想, 以适应维护统治的需要。
3)“三教合一”局面的形成,为 儒家发展为更理性化,思辨化的新 的儒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回答佛、道关于 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考 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 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 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因而被称为“理 学”。宋代理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 产物。北宋时期的儒家代表是程颢、程颐 兄弟,号称“二程”。南宋时儒家的代表 是朱熹。
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自宋以来在 历史上以理学大师每多宣讲于此而著称于世。程颢、程颐在此 讲学,更使书院地位独特,时与河南睢州的应天书院、湖南的 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并称为宋代四大书院。

新教材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九课 两宋的政治与军事 24页

新教材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九课 两宋的政治与军事 24页

宋太祖赵匡胤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
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
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 炭,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1.分化事权,削弱相 权,加强皇权。 2.重文轻武,文人治 国。 3.守内虚外,强干弱 枝。
影响(结合P50P53史料阅读)
设军器监 监督兵器制造,严格管理,提高了武器数量和
提高武器质量
质量
新教材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九课 两宋的政治与军事 24页
新教材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九课 两宋的政治与军事 24页 新教材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九课 两宋的政治与军事 24页
新教材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九课 两宋的政治与军事 24页
三 、 南 宋 的 偏 安
新教材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九课 两宋的政治与军事 24页
书愤五首·其一 作者: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 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 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 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 为“岁贡”。岳飞也被南宋朝 廷逮捕杀害。
(1)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因素,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 安定,强化了专制集权。
(2)制度束缚过死,制度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 了行政效率,助长了保守疲沓的政治风气。
(3)使宋朝出现“三冗两积”问题。
二、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
澶(chán)渊之盟
庆历和议
新教材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九课 两宋的政治与军事 24页
新教材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九课 两宋的政治与军事 24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