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事件报告情况汇报(2篇)

校园欺凌事件报告情况汇报(2篇) 报告一:校园欺凌事件调查报告一、事件背景近日,我校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校园欺凌事件,受害者为我校初中部一名学生。
为进一步了解事件真相,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维护校园和谐稳定,我校迅速成立了校园欺凌事件调查组,对事件进行了全面调查。
二、事件经过1. 事件发生时间:2021年9月15日2. 事件地点:我校初中部教学楼3. 事件经过:2021年9月15日下午,受害者小王在教室内与同学小张因琐事发生争执。
随后,小张纠集了数名同学,对小王进行辱骂、推搡,并对其进行殴打。
在殴打过程中,小王受伤,后被同学送往校医务室救治。
三、调查过程1. 调查组成立:我校迅速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欺凌事件调查组,成员包括政教处、保卫处、初中部等相关人员。
2. 事发当晚,调查组对涉事学生进行了逐一询问,了解事件经过。
3. 调查组查阅了教室监控录像,核实了事件经过。
4. 调查组与受害者小王及其家长进行了沟通,了解受害者诉求。
四、调查结果1. 涉事学生:小张、小赵、小李等共5人。
2. 事件原因:事发前,受害者小王与同学小张因琐事发生争执,小张纠集同学对小王进行报复。
3. 事件性质:这是一起典型的校园欺凌事件,涉及侮辱、殴打等恶劣行为。
4. 事件影响:受害者小王受伤,心灵受到创伤,其他学生对此事感到恐慌,影响校园和谐稳定。
五、处理意见1. 对涉事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给予相应处分。
2. 对受害者小王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走出心理阴影。
3. 加强校园安全防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4. 开展校园欺凌防治教育,提高学生法制观念和道德素养。
六、防范措施1. 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完善校园监控系统。
2. 开展校园欺凌防治教育,提高学生法制观念和道德素养。
3. 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关注学生心理状况。
4. 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5. 建立健全校园欺凌防治机制,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校园欺凌行为。
报告二:校园欺凌事件反思报告一、事件反思1. 事件暴露出我校在校园安全管理、学生教育等方面的不足。
开题报告——校园欺凌

初中校园欺辱规制研究——鉴于法社会学研究视角一、选题的原由及意义(一)选题的原由1、一同案件惹起亲密关注的传统社会问题“6·22 永新围殴女惹祸件”——2015 年 6 月 23 日,有一同名为“网曝江西永新县女初中生打斗” 的视频在微博宽泛流传。
视频中,多名初中生模样的女孩对着另一下跪着的女孩连扇耳光,时时用脚踹其身体,殴打时间长达 5 分钟。
2015 年 6 月 25 日,江西省永新县公安局通告“群殴女生”事件最新状况,施暴一方 9 人中,已有 8 人归案, 1 人外逃。
涉案人员中,已满 17 岁的刘 E 因涉嫌寻衅惹事罪被刑事拘禁,其余 7 人年纪均未满 16 岁,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办理。
固然事件经过公安机关的程序进行了办理,但仍旧惹起社会民众的连续关注,跟着更多的案件的浮现,校园欺辱问题再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之上。
那么问题来了,过后追责可否真实解决校园欺辱问题?这些年追责了一批又一批而欺辱事件仍经常发生,证了然校园欺辱已经成为了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只是依靠法律其实不足以解决。
2、选题的必需性剖析从中国来看,最近几年来校园欺辱体现出低龄化、暴力性发展偏向,其残忍性、血腥性令人震撼 !校园欺辱不单给社会带来危害,也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悲观影响。
不单对受害学生带来巨大的人身损害,受虐致死、受伤状况层出不穷,损害受害者的自尊心、自信心;另一方面,影响着这些学生思想看法的形成,为和谐社会次序埋下隐患。
从国际视角来看,各国均存在近似社会问题,如日本进一步产生了“不登校”问题,各国采纳了不一样的手段予以应付。
而我国仅于2016年 4 月 28 日出台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对于展开校园欺辱专项治理的通知》,2016 年 11 月,教育部联合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门印发了《对于防治中小学生欺辱和暴力的指导建议》。
《通知》和《建议》对于有关工作进行了必定部署,但并未进行法律制度层面的规制,明显是因为该种问题的复杂性与社会性。
校园暴力开题报告

校园暴力开题报告校园暴力开题报告引言:校园暴力是指在教育机构内发生的各种形式的暴力行为,包括体罚、欺凌、霸凌等。
这种行为不仅对受害者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也对整个校园环境和学生的学习氛围产生负面影响。
本报告旨在探讨校园暴力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以期提高人们对校园暴力问题的认识,并促进校园暴力的预防和解决。
一、校园暴力的原因1.1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暴力、亲子关系紧张、缺乏父母的关注和指导等因素,容易导致学生在校园中表现出暴力行为。
1.2 学校因素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等也是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之一。
过于严苛的纪律、不合理的评价制度、教师的体罚等行为,容易引发学生的反抗或产生暴力行为。
1.3 社会因素社会的价值观念、媒体的影响以及同伴关系等社会因素也对校园暴力的发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社会上存在的暴力行为和不良价值观念会渗透到校园中,同学之间的欺凌和霸凌行为也会加剧校园暴力的发生。
二、校园暴力的影响2.1 受害者的身心伤害校园暴力对受害者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受害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甚至导致学习成绩下降、逃学或辍学。
2.2 整个校园氛围的恶化校园暴力的存在会导致整个校园的氛围变得紧张和恶化。
学生们感到不安全和恐惧,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也会受到抑制,影响学校的整体发展。
2.3 社会问题的延伸校园暴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可能会延伸到社会中,成为社会问题的一部分。
暴力行为的受害者可能在长大后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成为犯罪分子。
三、校园暴力的应对措施3.1 家庭教育的加强家庭教育是预防校园暴力的重要环节。
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暴力,培养健康的价值观念。
3.2 学校管理的改进学校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心理支持,避免过度严苛和体罚等不合理行为的发生。
校园暴力的开题报告

校园暴力的开题报告校园暴力的开题报告一、引言校园暴力是指在教育机构内发生的一系列恶意行为,包括体罚、欺凌、性骚扰等。
这些行为不仅对受害者造成身心伤害,也对整个学校氛围和学生的学习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本开题报告将探讨校园暴力的现状、原因和解决方案,旨在引起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并提供改善校园暴力的方法。
二、校园暴力的现状校园暴力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不仅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也在发达国家普遍存在。
根据近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校园暴力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受害者年龄范围也不断扩大。
这种趋势引起了教育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三、校园暴力的原因1. 家庭环境:家庭暴力和不良家庭教育是校园暴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家庭中受虐待和见证家人间暴力的孩子更容易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2. 学校环境:学校氛围和管理方式也会对校园暴力产生影响。
学校中存在的竞争压力、师生关系不和谐、缺乏有效的纪律管理等问题,容易导致校园暴力的发生。
3. 社会因素: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背景也会影响校园暴力的发生。
对男性的武力和暴力行为的美化,以及对女性的性别歧视等都会对学生形成不良的价值观。
四、校园暴力的影响校园暴力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直接伤害。
受害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学习困难等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自杀。
同时,校园暴力也对整个学校的氛围和学生的学习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业成绩。
五、解决校园暴力的方法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家庭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家长应该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关注他们的情绪和需求,树立正确的家庭氛围。
2. 学校管理的改进: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纪律管理制度,加强对师生关系的疏导和调解,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服务。
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
3. 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社会各界应加强对校园暴力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校园暴力的认识和关注。
同时,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应加强对校园暴力的监督和管理,提供相关的法律保护和救助措施。
长沙市中学生校园暴力及其干预研究的开题报告

长沙市中学生校园暴力及其干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进步,人们的价值观、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
这种社会变革不仅影响着社会大众,也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按照相关研究的定义,校园暴力是一种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教育管理者之间在校园内发生的暴力行为。
近些年来,校园暴力现象屡屡发生,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给青少年的环境和自我形象带来了严重伤害。
长沙市作为一个大城市,校园暴力现象一直存在,但缺乏全面的研究。
因此,本研究选择长沙市中学生校园暴力及其干预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现状的认识和分析,探讨有效的干预策略,为今后防控校园暴力现象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旨在分析长沙市中学生校园暴力现状,探讨其特征、成因、影响,总结各种干预策略,为学校提供科学的暴力干预预案,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意识和能力,有效预防和控制校园暴力现象的发生。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长沙市中学生校园暴力现状的概述;2. 长沙市中学生校园暴力的种类和特征;3. 长沙市中学生校园暴力的成因;4. 长沙市中学生校园暴力的影响;5. 针对长沙市中学生校园暴力的干预策略。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等,对长沙市中学生校园暴力现象进行观察和探究。
具体的技术路线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对校园暴力现象进行全面了解,汇总目前的干预策略;2. 开展案例研究,对长沙市中学生校园暴力实际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挖掘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3. 开展问卷调查,对长沙市中学生校园暴力现象进行现况调查,探究学生和教师对校园暴力的认识、态度和反应;4. 开展专家访谈,听取有关教育、心理和社会领域的专家对校园暴力的看法和对干预策略的建议;5. 对上述方法以及其他可能适用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各种干预策略,并给出建议。
高中校园暴力表现形式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中校园暴力表现形式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近些年来,校园暴力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同学之间的各种冲突和摩擦,引发了不少的校园暴力事件。
高中校园暴力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方面表现为凶狠的攻击行为、社交羞辱、言语威吓,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微妙的心理控制,如孤立欺凌、网络暴力等。
各种形式的暴力行为,不仅影响了受暴者的身心健康,也会对校园安全和教育教学产生极为负面的影响。
如何有效地预防和解决高中校园暴力问题,成为了当下亟需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高中校园暴力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探究校园暴力的根源和应对策略,为预防和治理校园暴力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高中校园暴力的表现形式。
通过调研及文献回顾,对高中校园暴力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全面梳理和分类归纳,以便深入了解校园暴力的特征和表现方式。
2、高中校园暴力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深入探讨导致高中校园暴力的原因和发生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家庭教育背景、个人性格特征、同学之间的紧张关系、信息技术的普及等。
3、高中校园暴力的应对策略。
探讨当前高中校园暴力应对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校方、家长、同学及社会多个角度出发,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包括教育、预防、处置等方面措施。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采取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实证研究法等。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和教育法规的回顾和分析,收集相关数据和素材;通过实地走访和深入访谈,了解参与者的真实感受和想法;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探讨高中校园暴力发生的实际情况和相关因素。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文献回顾和分析,综合掌握前人研究成果和认识,构建理论框架。
2、设计、编制调查问卷,组织实地调研,获取原始数据。
3、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通过SPSS等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统计,获得相关信息。
4、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出高中校园暴力应对策略和建议。
校园欺凌分析报告【推荐】

校园欺凌分析报告【推荐】一、引言校园欺凌,一个长期存在于校园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损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也严重影响了校园和谐氛围的营造。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校园欺凌现象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我国政府、学校、家庭等方面都在努力采取措施,以期解决这一问题。
本报告将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校园欺凌现象概述1. 定义及分类校园欺凌是指在学校及其周边地区,学生之间以言语、肢体、网络、财物等手段,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侮辱、威胁、恐吓、孤立等行为。
根据欺凌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类:(1)言语欺凌:包括辱骂、嘲笑、诽谤、讽刺等。
(2)肢体欺凌:包括推搡、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等。
(3)网络欺凌:通过互联网、手机等通讯工具,发布恶意言论、侮辱性图片等。
(4)财物欺凌:抢夺、勒索、破坏他人财物等。
2. 现状及危害据统计,我国校园欺凌现象普遍存在,且有上升趋势。
校园欺凌给受害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身体伤害,导致受害者产生自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自杀。
同时,校园欺凌也对欺凌者本人造成负面影响,使其形成暴力、歧视等不良行为。
三、校园欺凌原因分析1. 家庭因素(1)家庭教育缺失:部分家长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导致孩子性格孤僻、攻击性强。
(2)家庭暴力:家庭暴力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模仿父母的行为,将暴力行为带入校园。
2. 学校因素(1)教育方式:过分注重成绩,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
(2)管理不力:学校对校园欺凌现象处理不力,导致欺凌行为得以蔓延。
3. 社会因素(1)网络环境:网络暴力、色情、暴力等信息泛滥,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
(2)社会风气:部分媒体对暴力、歧视等不良行为进行渲染,误导青少年价值观。
四、校园欺凌对策与建议1. 家庭层面(1)加强家庭教育,关注孩子身心发展,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
(2)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拒绝家庭暴力,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2. 学校层面(1)改革教育方式,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
政史小课题校园欺凌开题报告二

关于中学生避免校园欺凌的对策的研究一、选题目的本选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几例典型的校园欺凌个案来对初中校园欺凌行为进行了解和访谈收集的相关材料分析,一方面希望通过对校园欺凌行为的原因进行探讨,进而引起人们对校园欺凌行为的关注和思考;另一方面去探讨校园欺凌与被欺凌关系的动态形塑过程,以此为基础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运用社会工作的相关理念和方法,探索预防和介入校园欺凌行为的应对策略和实务路径。
二、选题意义1、为学校的传统教育方法提供新的切入点在传统的教育体系里,学校缺乏对校园欺凌行为敏锐的觉察及重视。
只有当欺凌行为涉及较严重的肢体暴力及群殴事件时才会引起老师和学校的注意,而在处理上通常是以道德说教或行政处罚的方式来解决。
欺凌事件往往涉及多个层面,在深入了解有关欺凌事件的议题后,极有可能发现其他层面需要协助的事项,因此,就事论事仅仅停留在表面问题的解决上很可能是治标不治本。
而对于一些较为隐性的欺凌行为如:言语的欺凌、关系欺凌等,在不影响班级或校园秩序的情况下,一般都会被忽略。
在校园欺凌行为日趋严重的情况下,无论是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还是方式方法,在介入校园欺凌等问题方面都具有其专业优势,因此,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切入,将社会工作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为学校预防和解决校园欺凌行为提供新的切入点,从目前来看较少有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去探讨欺凌事件的研究,而社会工作介入欺凌事件的实务探究更是罕有。
2、为预防和因应校园欺凌行为提供实务借鉴我国在欺凌方面的研究较为迟缓且研究视角和切入点多是教育心理学方面,以理论层面的研究居多。
笔者试图运用社会工作的相关理念和方法介入校园欺凌行为,以期为后续社会工作介入欺凌行为提供一个参考方向,为预防和因应校园欺凌行为提供实务方面的借鉴。
三、国外研究综述挪威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研究。
挪威教育部门在实证调研基础上出台了相关预防措施。
为了强化校园欺凌预防效果,挪威通过修改《教育法》赋予学校预防欺凌的义务。
中小学校园暴力犯罪归因及预防机制的构建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小学校园暴力犯罪归因及预防机制的构建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通过了解统计数据,近年来,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屡屡发生,甚至演变成了各种严重的校园犯罪。
这些校园暴力事件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对学校的稳定和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因此,探索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的归因与预防机制,是当今社会十分迫切的问题。
首先,对校园暴力事件归因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事情的发生原因和成因,也有利于对校园暴力事件及时有效地制定干预措施。
其次,构建针对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的预防机制,能够促进与加强中小学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也能够更好地保障学生的权益和安全。
二、研究目的及内容(一) 研究目的1.探究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的根源。
2.分析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的归因。
3.构建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的预防机制。
(二) 研究内容1.国内外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的发展历程。
2.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影响。
3.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的归因。
4.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的预防机制构建。
5.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预防机制的实施效果。
三、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分析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影响,以及预防机制的构建与实施效果。
2.访谈调查法。
通过实地访谈和调查,接触集中发生暴力事件的学生、教师及家长,以获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了解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原因及影响。
3.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案例分析,总结各种暴力事件的发生过程和成因,为后续的预防机制构建提供参考和借鉴。
四、研究预期成果1.发现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2.分析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的归因,并为后续的预防机制构建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3.构建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的预防机制,直接针对校园暴力事件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基础依据。
4.研究预防机制的实施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的种种问题。
中韩校园暴力开题报告

中韩校园暴力开题报告开题报告(1)题目:中韩校园暴力家庭因素对比分析(2)选题的目的、意义研究“中韩校园暴力家庭因素对比分析”这个课题,目的是为了通过这次研究,深刻认识到家庭因素是引发校园暴力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比分析对比引发中韩校园暴力事件的家庭因素,可以看出韩国的家庭教育比中国的家庭教育在抑制校园暴力实践中的意义更为突出,通过借鉴韩国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经验,以达到更好的抑制我国校园暴力产生的家庭因素。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校园暴力的现状、原因、对策的论文很多,但主要探究引发校园暴力家庭因素的文章很少;国内外对比中美、中日校园暴力的文章很多,但对比中韩校园暴力的文章没有。
思路及方法研究思路:本文从引发校园暴力家庭因素的背景入手,通过对比引发中韩校园暴力的家庭因素,从而得出韩国的家庭教育对中国的家庭教育在抑制校园暴力的实践中意义更加突出。
最后指出韩国的家庭教育对我国家庭教育在抑制校园暴力实践中的意义。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定性分析法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课题来源:(1)教师建议;(2)学生拟定;(3)企业和社会征集;(4)科研单位提供指导情况记录第一次指导时间:20xx年12月17日地点:A3—414指导内容:指导老师史老师从论文的选题角度,选题的高度,选题的意义等方面都做了详尽的解释,并对论文的格式以及参考资料等提出了要求。
同时,向老师表达了自己在选题方面以及论文写作思路方面的想法,史老师从选题的大小,写作的难易程度,选题的意义,所写内容的近几年研究情况以及需要准备哪些材料进行了深刻地分析。
后来经过几次面对面交流与电话联系,最终在史老师的建议与指导下,确定了论文的题目与写作框架。
第二次指导时间:201x年x月26日地点:指导内容:指导老师史老师对论文写作流程给予了详细说明,并对论文格式,语言表达,参考文献以及开题报告的撰写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根据自己所选的题目,选题的意义,写作思路以及所准备的材料,老师都给予了指导,并指出文章重点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如何衔接。
校园暴力问题研究——以贵阳市为例的开题报告

校园暴力问题研究——以贵阳市为例的开题报告一、题目校园暴力问题研究——以贵阳市为例二、问题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贵阳市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量的国家重点高校、职业教育院校的兴起使得贵阳市的教育发展具有了较高的水平。
但是在这些优秀的学校中,也存在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校园暴力事件频发。
校园暴力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校园环境的和谐稳定,更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
校园暴力问题的发生和蔓延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彻底探究它的形成原因和解决策略。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1.探究贵阳市校园暴力问题的产生原因和特征。
2.分析贵阳市校园暴力问题的危害和影响。
3.提出贵阳市校园暴力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针对贵阳市的大学生和中学生,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了解校园暴力的实际情况、原因和影响等情况。
同时,通过对学校相关管理人员和老师进行深入访谈,进一步了解和分析问题的成因和解决策略。
五、预期结果通过调查和访谈,本研究预计可以获得以下结果:1.形成校园暴力的原因和特征2.分析校园暴力对受害者、肇事者及整个校园环境的影响3.提出校园暴力解决方法和相关对策六、研究意义本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贵阳市校园暴力问题的真实情况,有助于各大学校及其管理人员对校园暴力事件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合理的建议。
这对于保障校园安全、维护学校和谐稳定具有一定的意义,也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和学术水平,培育健康的成长环境。
校园欺凌的探究的开题报告

校园欺凌的探究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与意义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环境中,一个或多个学生对另一个学生进行侮辱、威胁、伤害等行为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对遭受欺凌的学生产生心理和身体上的创伤,还可能对其未来的发展和成长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因此,校园欺凌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研究旨在探究校园欺凌的原因、表现形式、影响以及防治措施,以期为学校和家庭提供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保障学生们的安全和健康成长。
2. 研究目标与内容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深入了解校园欺凌的现状和特点,探究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校园欺凌的定义和分类,包括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等形式;2.校园欺凌的原因分析,包括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3.校园欺凌的影响研究,包括心理影响、学业影响等方面;4.校园欺凌的防治措施研究,包括学校和家庭的角色与责任;5.校园欺凌的预防策略,包括教育宣传、心理辅导、监控系统等。
3. 研究方法与步骤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1.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校园欺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2.问卷调查:设计并发放校园欺凌相关的问卷,调查学生、教师和家长对校园欺凌的认知和观点;3.访谈法:与校园欺凌的受害者和施害者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经历和心理状态;4.统计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校园欺凌的相关模式和规律。
具体步骤如下:1.搜集校园欺凌相关的文献,进行文献综述;2.设计问卷,确定调查对象,并进行问卷调查;3.筛选受害者和施害者,进行访谈并记录;4.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5.根据结论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4. 预期成果与创新点预计研究的成果包括:1.对校园欺凌现状的全面了解,包括其原因、表现形式和影响等;2.针对校园欺凌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预防策略;3.提供学校和家庭参考,以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综合使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深入探究校园欺凌的各个方面;2.通过分析数据,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3.增强学校和家庭的参与和责任感,形成联合治理的模式。
校园欺凌课题研究报告(精选10篇)

校园欺凌课题研究报告校园欺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已经成为许多学校面临的挑战之一。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校园欺凌的形式不断变化,使其更难被发现和解决。
本文将探讨校园欺凌以及如何应对这个问题。
一、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是指一个学生或者一组学生针对另一个学生或者一组学生进行不良言行的一种行为。
这些行为可以包括言语上的侮辱、威胁、恐吓,以及身体上的殴打、推搡等。
这种行为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它会导致受害者自尊心受损、学习成绩下降等问题。
二、校园欺凌的危害校园欺凌会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伤害。
面对欺凌者的攻击,受害者往往会感到孤单和无助,甚至产生自杀的想法。
一些研究表明,校园欺凌可能会导致受害者患上抑郁症、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问题,甚至会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和就业机会。
另外,校园欺凌也会影响学校的社会氛围。
它往往会导致学校失去积极向上的氛围,许多学生对学校会产生看法,同时也会引起父母们的关注和担忧。
三、如何应对校园欺凌?为了应对校园欺凌,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学校应该加强对校园欺凌的防范和处理。
学校应该举办相关的教育活动,向学生们传达正确的道德观念。
同时,学生们也应该知道校园欺凌的人性和社会危害。
学生们应该意识到,校园欺凌既无趣,也会造成不良后果。
他们应该尊重他人,热爱他人,而不是实施校园欺凌。
此外,老师和家长也应该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帮助受害者化解痛苦。
老师们应该对校园欺凌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并教育学生如何处理这种行为。
家长们应该在家中给予孩子必要的关心和支持,帮助孩子在面对欺凌行为时坚强起来。
总之,校园欺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防止它的发生。
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并全力以赴解决它。
只有这样,我们的学校才能成为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
校园欺凌课题研究报告校园欺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已经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课题开题报告-校园欺凌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开题报告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限1000字左右。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3000字左右,(可加页)。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1000字左右。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左右(可加页)。
中期报告
一、中期检查活动简况:检查时间、地点、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限1000字左右。
二、中期报告要点:研究工作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存在问题、重要变更、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三、主要阶段性成果及影响: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或发表时间、成果影响等,限3000字左右,(可加页)。
四、专家评估要点:侧重于过程性评估,检查前期课题研究计划落实情况,进行可持续性评估,调整研究计划建议等,限1000字左右,(可加页)。
五、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开题报告和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左右(可加页)。
校园欺凌事件报告情况(2篇)

校园欺凌事件报告情况(2篇)一、事件背景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校园的安全稳定。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处理此类事件,我们特对某中学近期发生的一起校园欺凌事件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
二、事件经过1. 事件起因2023年9月,某中学初二(3)班学生李明(化名)因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穿着简朴,逐渐成为班级内部分同学的嘲笑对象。
起初,这些嘲笑仅限于言语上的讽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逐渐恶化。
2. 事件发展10月初,李明在课间休息时,被同班同学张强(化名)及其朋友王磊(化名)拦住,要求李明交出零花钱。
李明不从,遭到张强和王磊的推搡和辱骂。
此后,类似事件频繁发生,李明多次向班主任反映情况,但未引起足够重视。
3. 事件高潮10月20日,张强和王磊在放学后,将李明带到学校附近的小巷,对其进行殴打,并录制视频上传至社交媒体。
视频迅速传播,引起校方和家长的关注。
4. 事件处理校方在得知情况后,立即启动调查程序,对涉事学生进行严肃处理。
张强和王磊被给予记过处分,并接受心理辅导。
李明也得到校方和心理老师的关怀和支持。
三、事件影响1. 对受害者的心理影响李明在事件发生后,出现了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学习成绩大幅下滑,甚至产生了退学的念头。
经过心理辅导,情况有所缓解,但仍需长期关注。
2. 对施暴者的心理影响张强和王磊在受到处分后,表现出一定的悔意,但同时也对学校和家长产生了抵触情绪。
心理辅导显示,两人存在一定的暴力倾向,需进一步引导和教育。
3. 对校园氛围的影响事件发生后,校园内一度气氛紧张,学生对安全问题感到担忧。
校方通过加强管理和教育,逐步恢复了校园的和谐氛围。
四、原因分析1. 家庭因素张强和王磊的家庭教育方式较为粗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引导,导致两人性格暴躁,容易采取暴力手段解决问题。
2. 学校因素学校在初期对李明的求助未给予足够重视,导致事件逐步升级。
此外,学校在预防校园欺凌方面的教育和措施也存在不足。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高校校园暴力研究的开题报告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高校校园暴力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是传承文化、发扬思想的理想之地。
然而,近年来高校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给高校和社会带来极大的伤害和危害。
高校校园暴力不仅造成受害者的身心伤害,也会破坏高校和谐稳定的环境,甚至对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
因此,研究高校校园暴力问题,探索预防和治理校园暴力的策略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二、文献综述已有研究显示,高校校园暴力涉及面广泛,形式复杂,存在多种表现形式,包括身体暴力、心理暴力、性骚扰等。
此外,高校校园暴力的动因也多样化,可能与人际关系、学习竞争、经济负担等因素有关。
应对高校校园暴力需要综合应对策略,包括加强管理、开展教育和宣传、建立机制、法律和政策保障等方面。
目前,国内外已有关于高校校园暴力的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事件报道、受害者心理状况、校园文化等方面,但对于高校校园暴力防治策略的探讨较少,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将主要从高校校园暴力防治策略入手,建立高校校园暴力防治框架,并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高校校园暴力的特征、危害以及防治策略进行探讨和分析。
四、预期结果本研究预计将:1. 对高校校园暴力的特征、危害和防治策略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2. 提出针对高校校园暴力的有效防治策略;3. 为高校校园暴力的治理和预防提供实践指导。
五、研究创新本研究将从防治策略的角度出发,对高校校园暴力进行分析和探讨,更新对该问题的认识,提出更加全面、实用的防治策略。
六、研究进度安排第一年:1. 开展文献综述,梳理相关研究成果;2. 开展课题设计,构建高校校园暴力防治框架;3. 开展问卷调查,探讨高校校园暴力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第二年:1. 对高校校园暴力的防治策略进行实证研究;2. 开展案例分析,探讨防治策略的有效性;3. 编写研究报告。
七、参考文献[1] 周美佳, 牛中元. 高校校园暴力问题的研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2): 100-106.[2] 常凤君, 李民福. 高校校园暴力问题探究及对策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 2019, (7): 24-30.[3] 卢鼎, 王蓓, 王新强. 高校校园暴力的特点及其防治策略[J]. 教育现代化, 2018,(3): 100-101.[4] Xie, S., Li, S., Li, X., Li, Y. The causes and prevention of college campus violence in China[J].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19, (1): 58-66.。
《中小学校园欺凌治理研究》开题报告

2021年11月15日——2020年11月20日,按照指导老师意见对第一稿进行修改,重点修改结构,修改后交指导老师审阅,并听取修改意见。并且进行中期检查。
4.修改第二稿
2021年11月20日——2021年11月25日,对论文进行第二次修改,重点修改论点、论据、论证过程,修改后交指导老师审阅,并听取修改意见。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频率也日益增高,这极度的危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时也导致了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的频发。因此从理论上来讲,本文将在以往已有的研究背景下来研究分析小学校园欺凌新的特点与新的形式,并通过对小学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原因的分析探究,提出更加系统的解决策略和预防策略,由此丰富和补充我国的相关研究理论。从实际上来讲,本文对小学校园欺凌当前的现状和成因进行了整体的、系统的分析,从而更好的给出解决方法和策略,这对于今后监督和预防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5.修改第三稿,完成定稿
2021年12月12日—2022年01月16日,对论文进行第三次修改,作最后的全面仔细修改(包括标点符号),重点修改文章的格式,修改后交指导老师检查,完成毕业论文定稿工作。
6.2022年4月5日—2022年5月6日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姚建龙.论学校保护——以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保护章为重点[J].东方法学,2020(05):117-130.
[2]姚建龙.《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述评与完善[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20(02):4-20.
[3]姚建龙.《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专家建议稿[J].青少年犯罪问题,2020(02):5-26.
[4]张宇恒.学生伤害事故责任认定研究的学术史回顾——基于典型司法案例[J].上海教育科研,2020(03):31-36.
《论校园暴力及其法治对策开题报告3100字》

论校园暴力及其法治对策
研究背景与目的:
校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校园暴力对校园的危害和影响难以估量。暴力事件对学生与教师的身心都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我国中学校园暴力事件大多发生在校内,表现为肢体、语言和心理暴力。发生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社会人之间。在校园暴力里,除了学生是主要被害人,教师也是被害人,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因此对当前的校园暴力进行研究,能够加大对校园暴力事件的防范力度,尽力减少校园暴力,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场所,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安定的环境[1]。
研究的主要内容: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但是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暴力程度升级的现象说明,现有制度对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管制和预防手段存在不足。所以,本文将如何规制校园暴力作为研究对象,力图探讨校园暴力恶性事件的遏制之法。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将校园暴力概念界定为“发生在校园及其合理辐射地区的,学生或校外入侵的青少年故意以暴力手段伤害、欺凌在校学生,导致他人人身健康、人格尊严以及学校管理秩序受到危害的行为”;总结了现阶段校园暴力的特点和现状,即具有施暴者低龄化、团伙化、女性施暴者增加、传播网络化等特点,校园暴力频发却缺乏有效解决办法。第二部分,对校园暴力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法律方面的原因,包括刑法关于“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专门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行政拘留适用年龄不合理等问题。同时,论述了校园暴力不仅受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影响,更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执法工作不到位有关。立法规范与相关制度都存在若干漏洞,致使社会各方陷入有法难依、徒法难行的窘境。第三部分,针对校园暴力现状,从立法和监管两方面提出治理对策。立法对策包括明确送收容教养的四个条件、降低行政拘留的年龄至十四周岁、完善专门学校的各项制度、扩大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加强监督、管理、保护措施包括强化学校监管力度、落实监护人的监护责任、加强社会保护制度、加大对受害者的保护力度。
大学开题报告 (335)

(二)学校层面
(三)家庭层面
(四)互联网以及媒体层面
三、预防校园暴力的对策
(一)注重对学校教职工的思想与法制教育
(二)推行社区警务进校园工作
(三)学校领导与家长共同管理和引导
四、总结
4.各阶段时间安排
(1)选题:2016年12月25日—2016年12月30日
(2)开题:2017年1月10日—2017年1月15日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中小学校园暴力问题治理
学生姓名
专业
区队
指导教师
职称
1.论文(或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目的:中小学校园暴力现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治安问题,其中以学生为施暴主体的校园暴力行为更是以其普遍性、经常性、隐蔽性等的特点,对校园治安环境和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长期的不良影响。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校园暴力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社会治安的热点问题,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却十分有限。
文献资料研究法:通关相关新闻报道和网络中的相关资料,针对校园暴力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
实地调研法:重点对治安部门的处理方式方法进行研究,总结适用于解决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方法。实例分析更具说服力,对相关问题的可以进行深层次的探究。
3.论文(或设计)的内容
一、中小学校园暴力现状
二、校园暴力问题存在的原因
2.论文(或设计)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文章主题相关的法律资料和文献资料,主要是未成年人出现暴力违法问题应当如何治理的相关资料内容。
访谈调查法:向指导老师、治安管理人员咨询有关校园暴力的问题及处置方法,尤其是关于未照科学的分析数据,探究该事件对社会的危害以及对受害者的影响,总结出校园暴力的危害程度。由此总结得出合理的治安管理方式能够有效的减少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校园欺凌规制研究——基于法社会学研究视角一、选题的原因及意义(一)选题的原因1、一起案件引起密切关注的传统社会问题“6·22永新围殴女生事件”——2015年6月23日,有一起名为“网曝江西永新县女初中生打架”的视频在微博广泛传播。
视频中,多名初中生模样的女孩对着另一下跪着的女孩连扇耳光,不时用脚踹其身体,殴打时间长达5分钟。
2015年6月25日,江西省永新县公安局通报“群殴女生”事件最新情况,施暴一方9人中,已有8人归案,1人在逃。
涉案人员中,已满17岁的刘E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刑事拘留,其余7人年龄均未满16岁,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处理。
虽然事件通过公安机关的程序进行了处理,但仍然引起社会公众的持续关注,随着更多的案件的涌现,校园欺凌问题再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之上。
那么问题来了,事后追责能否真正解决校园欺凌问题?这些年追责了一批又一批而欺凌事件仍时常发生,证明了校园欺凌已经成为了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仅仅依靠法律并不足以解决。
2、选题的必要性分析从中国来看,近年来校园欺凌呈现出低龄化、暴力性发展倾向,其残酷性、血腥性令人震惊! 校园欺凌不仅给社会带来危害,也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消极影响。
不仅对受害学生带来巨大的人身伤害,受虐致死、受伤情况屡见不鲜,损害受害者的自尊心、自信心;另一方面,影响着这些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为和谐社会秩序埋下隐患。
从国际视角来看,各国均存在类似社会问题,如日本进一步产生了“不登校”问题,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手段予以应对。
而我国仅于2016年4月28日出台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2016年11月,教育部联合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门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
《通知》和《意见》对于相关工作进行了一定布置,但并未进行法律制度层面的规制,显然是由于该种问题的复杂性与社会性。
为此,我们需要深入社会层面,运用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探究校园欺凌的深层原因,将法律与社会需要密切联系,真正解决校园欺凌问题。
3、韦伯的解释社会学——研究的工具依赖韦伯主张社会学的任务在于理解人们的行动,发掘背后动机。
精神现象在由时间和空间构成的自然网络中是独特的,社会现象也因此是独特的、不可复制或重现。
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因果性并不等同于自然科学领域的因果性。
人并非单纯的理性计算动物,而是工具、价值、传统、情感等因素的综合体。
韦伯更倾向使用更为广义的“理性化过程”一词来取代“理性”一词强调灵活而多方面地、智识地理解生活的多样性。
不得不说,在此基础上的社会学研究正是致力于在被观察到的现象和被普遍认为有效的针对所观察之物的原因之间理性化地建立内部联系。
由此,我们对于校园欺凌中的当事人应当不仅仅从“理性”的原因要素来进行分析,而应当分别当事人类型(欺凌者、受欺凌者、协助者、旁观者等)结合其家庭、周遭环境、价值判断、目的动机等综合判断。
而在分析当事人关系时,我认为可从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角度进行分析,对比传统校园结构与当今结构,从时间跨度上探索其联系。
(二)选题的意义1、理论意义首先,我们的研究从表象入手,结合社会发展阶段,深入社会观念、家庭、学校层面。
而现有研究大多仅仅从社会现状出发,忽略了时代变革的影响。
而我们的研究将结合韦伯的方法论,真正探究校园欺凌这一现象背后的动机,从而探究如何通过法与社会措施的结合解决校园欺凌。
2、现实意义如上所述,校园欺凌俨然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家长不放心学校,学生没有安全感。
而国家尚未提出明确的制度化规制手段,存在进一步研究的现实需要。
现实中,初中为校园欺凌的多发区,也正是青春期这一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对这一时期的校园欺凌研究具有现实价值。
二、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知网以“校园欺凌”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有28篇硕士论文,其中2017、2016的成果数量分别为15篇、8篇,约占%。
而相关CSSCI期刊共97篇,其中2016、2017年的研究成果约占%,而以比较研究为主题的共13篇,以法学为切入点的共13篇。
已有成果中,期刊论文主要从心理学、法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角度切入,而硕士论文多从社会工作、综合防范体制入手。
硕士论文:《社会工作介入校园欺凌行为研究——以 Q 省 L 小学为例》辽宁大学14级硕士强菲菲《针对校园欺凌者的社会工作综合介入方案》华中师范大学2016届硕士舒科文《初中校园欺凌行为之个案研究》兰州大学2016届硕士郭润期刊论文:《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社会防治策略》杨岭、毕宪顺《中国教育学刊》2016年11月《家庭教育视角下中小学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分析》苏春景徐淑慧杨虎民《中国教育学刊》2016年11月通过研究以上文献,我们可以发现当前研究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以社会工作、教育学、法学领域研究者为主(系统性成果以实证研究为主,以地区、学校为样本进行社会工作;期刊论文中半数通过主要进行比较研究或涉及比较研究);其次,集中于近两年发表。
我们应当看出,对于校园欺凌的系统化研究已经起步,正在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已有成果的优点主要有:意识到该问题的复杂性,并选择一个方面深入研究。
教育学、社会工作、法学领域均有研究成果,且有部分论文采取实证研究,更具代表性。
现有成果已颇具规模,覆盖了各学科,且切入角度不同。
各文研究对象涉及旁观者、欺凌者或受欺凌者。
这些都为本项研究提供了一定基础。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该主题近两年引人关注,已有一定现有成果,但研究层次有待提高,亟待有水平、有质量的研究成果对更多问题作出回应。
下面我们从几篇现有成果来看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们首先以《“校园欺凌”的概念界定及其法律责任》为例。
该文将校园欺凌与其他名词相对比,并对其基本特点进行论述,以概念界定为中心,最终作出归责处理。
可以说,在这样一个有待研究的领域,作者对于概念的界定是必要的。
但我们应当看出,该文是典型的法学研究,即“明确概念、确定规制范围、理清法律关系、分配法律责任”,以事后追责为研究中心,对于从根本上解决该种社会问题仅发挥反推作用。
再来看《初中校园欺凌行为之个案研究》这篇系统性研究成果。
首先,该文介绍了现有的一些相关理论,为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该文以研究者个人所在班级的一个同学为研究对象,为深入研究提供了较强的现实基础。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该文研究对象有限,更多从被欺凌者角度切入,好处在于挖掘较深,但同时使得在事件较为复杂时,文中的措施可能并不能如期发挥作用,甚至会发生反作用。
解决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终究要有系统意识,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法。
《家庭教育视角下中小学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分析》一文较有代表性,该文不同于许多其他成果从单个主体出发进行分析,从传统文化、教育观念及家庭结构入手,着重把握家庭教育与校园欺凌之间的联系,对于校园欺凌的产生及趋势进行分析并给出了以家庭为基础的建议。
该文最出彩的地方当为这种“生态系统”型的研究方法,对于从根源上多手解决问题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值得借鉴。
总的来说,现有成果论文为主,系统性研究成果较少,更是缺乏历史维度下的系统研究。
而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恰恰需要我们进行系统性研究。
而我国改革开放将近四十年,社会各方面均发生了巨大变化,研究社会问题也决不能脱离社会发展进程。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点、创新鉴于我国改革开放时间尚短,本项研究将从校园欺凌在我国的发展入手并对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一定研究,真正将校园欺凌在我国的前世今生弄清楚,为提出“服水土”的应对措施提供基础。
对校园欺凌进行定义以明确主体及之间的关系,聚焦于校园欺凌中各主体的特点及其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进行调查。
期间运用社会角色理论、认知学习理论、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理论、解释社会学理论等对于社会关系、有关主体进行一般与特殊的分析。
相较现有成果而言,我们将采取稍广的样本和范围。
此处“范围”指对于数个特定欺凌关系的“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对于欺凌者、受欺凌者、旁观者及其各自家庭背景、身体状况、性格等要素进行分析以类型化,对于“生态系统”进行模型化,从而对于“生态系统”进行“宏观调控”以达到校园欺凌防范的目的。
四、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一)研究方法本项目拟主要采取长期观察与访谈的研究方法,辅之以大数据的问卷调研。
其中,大数据问卷以收集在校及已毕业学生的校园欺凌相关经历及校园欺凌的影响为主要目的,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于问卷进行分析,对各主体及其“混同”占比、对其生活及教育观念的影响、各要素间相关程度等做出分析,也为抽取典型样本提供基础。
长期观察采取多区域多样本(典型地区和非典型地区内分别选取样本)的方法,对于学生进行长期深入的观察、询问,真正理解“生态系统”内各主体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
(二)研究思路不同于法律的为理清社会关系以分配责任的界定概念,笔者认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当更加全面的审视“生态系统”,而非结合当前法律制度,力求二者契合以归责。
我们拟设以下角度:校园欺凌与挫折训练的关系及其转化。
校园欺凌各方当事人的活动性及对校园欺凌的认识。
受欺凌者、欺凌者的家庭关系及经济状况是否具有同一性,家庭对其有何影响?(欺凌者父母是否曾涉及校园欺凌,欺凌者or受欺凌者?)父母的态度、社会关系网对于学生对于校园欺凌的态度具有怎样的影响?受欺凌者在何等条件下会向欺凌者转换,欺凌者是否存在受欺凌的转化性,其时空要素如何?学校、教师在校园欺凌中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事实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社会工作中角色扮演的作用及其心理态势。
学生活动的影响。
五、研究的优势从研究工具上,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问卷调查及分析等工作往往不限于线下人工的进行,可以通过网上有奖问卷的方式进行,通过合适模型的选择,对于各要素的关联性可以给出更加科学的解答。
从研究者背景上来看。
已有成果往往从某一方面进行分析,缺乏数据模型的支撑,这也是学科背景及研究领域的限制,而研究的科学性很大程度受制于数据模型的选择。
我们项目组拟从各领域(主要为统计学、教育学、社会学、法学)选取人才作为小组组员,为项目推进提供充分的基础。
同时,本项目希望从各学科观点碰撞与交汇中获得灵感,以社会研究为核心,兼以与其他学科的研究加以对比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