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加快发展,我国银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
但是,在银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信用风险问题也逐渐突出,已
成为制约商业银行发展的瓶颈。
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3. 研究内容
(1)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情况,包括信用风险的定义、特征和风
险定价模型等。
(2)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包括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流程和方法等方面的分析。
(3)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包括机构内部管理不
规范、对业务的监管不足、人员素质和能力不足等问题。
(4)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提出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银行信用
风险内部控制、完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加强风险定价和风险监测等方面的建议。
4.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收集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收集和整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案例。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
取商业银行对于信用风险管理的看法和建议。
5. 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指导和借鉴,同时也可以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进一步
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主要是围绕商业银行如何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信用风险展开的探讨。
具体而言,该研究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1. 信用风险管理框架:该研究探讨商业银行应如何建立完善的
信用风险管理框架,包括信用风险评估、控制、监控和反应机制等。
2. 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商业银行应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该研究可以探讨一些经典的风险评估模型,如贝叶斯模型、卡
方模型等,并分析这些模型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3. 信用风险监控:商业银行应当对信用风险进行持续监控,及
时发现信用风险变化,及时进行风险管理。
该研究可以探讨商业银
行如何建立有效的监控系统,包括动态监测和静态检查等。
4. 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和手段:商业银行可以采用各种工具和手
段帮助识别、评估和控制信用风险,例如信用评分、风险保险、担
保和反担保等。
该研究可以探讨这些工具和手段在商业银行信用风
险管理中的应用情况。
5. 信用风险管理政策:国家有关部门可以出台各种政策来规范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促进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
该研究可以对国家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政策进行分析,以及对政
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2024年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研究》范文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复杂化,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问题愈发突出。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其度量和管理对于保障银行资产质量和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度量和管理,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现状及问题1. 信用风险现状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贷款业务中。
由于经济周期、政策调整、企业经营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可能发生变化,导致银行贷款无法按时收回,从而产生信用风险。
2. 存在的问题(1)信用风险度量体系不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度量方面,尚未形成完善、科学的度量体系,导致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准确性不高。
(2)风险管理意识不足:部分银行对信用风险的认识不足,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3)信息不对称: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难以全面、准确地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
三、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及模型研究1. 传统信用风险度量方法传统信用风险度量方法主要包括专家评估法、信用评分法等。
这些方法主要依赖于银行信贷人员的经验和主观判断,准确性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2. 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1)KMV模型:KMV模型是一种基于借款人公开信息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通过分析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预测违约概率。
(2)CreditMetrics模型:CreditMetrics模型是一种基于市场数据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通过分析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转移概率和违约概率,计算贷款的预期损失和波动性。
(3)我国商业银行在实践中应用的度量模型: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实践中逐渐引入了KMV、CreditMetrics等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结合自身业务特点进行改进和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四、信用风险管理策略及实施建议1. 完善信用风险度量体系:建立科学、完善的信用风险度量体系,提高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准确性。
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信用风险管理已经成为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之一。
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其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银行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稳定的水平。
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信用评估不精确、信贷管理制度不完善等。
本研究将围绕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问题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问题与对策,以期为商业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研究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探讨影响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因素。
探讨如何加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措施。
2. 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书籍、论文进行综合梳理。
实证分析法:从贷款管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方面,对中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进行实证分析。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收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和相关人员的看法和意见。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对中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和对策,以期为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提出更加科学、专业和实用的建议。
这将有助于银行改善信用风险管理的水平,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有利于银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商业银行是重要的金融机构,一直以来信用风险管理都是银行业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业务的创新,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也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
因此,商业银行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信用风险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概念入手,介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信用风险管理的概念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运作中面临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所谓信用风险,就是指银行因借贷、投资等业务活动而承担的资信风险,即债务人或对手方不履行付款等义务,导致银行蒙受经济损失的风险。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对信用风险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控制,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信用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
1. 信用风险管理目前普遍存在缺陷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商业银行对借款人和对手方的授信审批机制不够严格,忽视对借款人还款能力、担保条件等关键要素的审查。
其次,银行缺乏完善的内部风控和风险管理体系,无法做到对信用风险进行全面、及时的分析和预警。
此外,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如经济增长放缓、行业景气度下降、宏观调控政策调整等,信用风险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也在不断提高。
2. 高科技手段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应用程度有限目前,商业银行大多采用传统手段进行信用风险管理,如财务报表分析、抵质押物的折算价值评估等。
这些方法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确保风险控制的有效性,但在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金融市场的高速发展进程中,已经不足以满足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需要。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更多地采用高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技术、量化风险管理方法等,提高信用风险管理的精度和效率。
1. 强化信用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机制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账务、核算及控制、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确保信用风险的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
2. 采用新技术手段提高信用风险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商业银行需要加快推广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通过数据挖掘、风险预测等方法提升信用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度。
《2024年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及管理研究》范文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及管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用风险管理已成为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其度量和管理对于保障银行资产安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度量方法及管理策略,以期为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现状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源于贷款业务。
由于贷款业务是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信用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贷款集中度较高,部分行业或企业的违约风险较大;2. 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导致风险评估不准确;3. 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4. 外部环境变化,如经济周期、政策调整等,对信用风险产生影响。
三、信用风险度量方法针对上述信用风险现状,本文介绍几种常用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1. 信用评分模型:通过建立评分模型,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量化评估,如KMV模型、Z-score模型等;2. 信用组合模型:基于资产组合理论,对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和度量;3. 信用等级转移模型:通过分析历史数据,预测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转移概率,从而度量信用风险;4. 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信贷市场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提高信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力。
四、信用风险管理策略针对不同信用风险的度量结果,本文提出以下管理策略:1. 完善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包括风险评估、监控、预警和处置等环节;2. 加强行业和区域风险管理:针对不同行业和区域的信用风险特点,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3. 强化信贷审批和贷后管理:加强信贷审批的严格性和贷后管理的有效性,降低违约风险;4.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信贷市场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提高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与分析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与分析【摘要】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银行资产安全和稳健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定义,然后深入探讨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体系架构、方法和工具,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接着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和启示。
展望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总结了研究的结论。
本文旨在为商业银行提供更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案,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确保其稳健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分析、定义、体系架构、方法、工具、问题、挑战、案例分析、启示、未来发展、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作为金融领域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研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于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人们对信用风险的关注程度进一步提高。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或债务人未能按时履行债务而造成的金融风险。
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中介机构,承担着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其中信用风险是其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通过深入研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是现代金融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其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金融体系稳定: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是金融稳定的基础。
随着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违约风险,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2. 促进经济发展: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直接关系到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进而关系到整个经济的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1.研究背景
信用卡是一种个人消费信贷工具,它不仅带来了便捷性和消费满足感,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因此,商业银行在发行信用卡时需要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消费者信用意识的增强,信用卡业务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扩大,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风险。
2.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的方法及效果,并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现状和趋势,为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3.主要研究内容
(1)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2)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方法研究,包括:
a.信用卡风险评估方法
b.信用卡授信管理方法
c.信用卡逾期催收方法
d.信用卡详单风险监控方法
(3)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的效果,并探索优化措施和建议。
4.研究意义
(1)提高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的水平,降低风险损失和业务风险,为银行稳健运营提供支持。
(2)促进我国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提高消费者的信用意识和诚信度。
(3)为银行监管机构提供科学的监管制度和指导。
5.预期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将提出切实可行的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方法,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现状和趋势,探讨优化措施和建议,提高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2024年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范文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日益复杂化和我国金融体系的持续发展,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有效的风险管理不仅关乎银行自身的稳健运营,也与国家金融安全、经济稳定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框架,并结合实证研究,分析当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及优化策略。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框架1. 风险管理的定义与目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指银行通过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风险,以保障资产安全、维护经营稳定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其目标在于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确保银行的稳健运营和持续发展。
2. 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应遵循全面性、审慎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要求银行对各类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审慎性原则要求银行在风险管理中保持谨慎态度,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及时性原则强调银行应迅速应对突发事件,降低风险损失;有效性原则要求银行的风险管理措施应具有实际操作性和针对性。
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与问题1. 风险管理现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建立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制度体系,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如信用评分模型、压力测试等,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
同时,监管部门也加强了对银行风险管理的监督和指导。
2. 存在问题尽管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风险管理意识有待提高,部分银行过于追求业务扩张,忽视风险管理;二是风险管理手段和技术有待更新,部分银行仍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缺乏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支持;三是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滞后,部分银行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
四、实证研究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进行实证研究。
选取了我国几家具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了其近几年的风险管理数据和相关资料。
通过对这些数据和资料的分析,发现以下问题:1. 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与银行经营状况呈正相关关系。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在商业银行的运营过程中,信用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融资业务,融资活动都需要建立在良好的信用基础上,如果信用风险管理不到位,就有可能导致银行无法收回贷款,从而影响银行的利润和声誉。
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信用风险进行管理,以保障自身的经营安全。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定义和特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指的是在银行业务过程中,由于借款人或者融资方未能按时偿还贷款本息,而导致银行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的风险。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性等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个体风险。
每个借款人都有自己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商业银行需要进行信用评估,确定每个借款人的风险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2. 集中风险。
商业银行贷款分布范围广泛,但是可能会出现某个行业、某个地区或者某个企业借款规模集中的情况,当该借款方发生问题时,将会对整个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造成较大影响。
3. 现金流量风险。
借款方未能按时偿还债务,将影响银行的收益,甚至可能引发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如果银行无法快速变现抵押品,将直接影响银行的盈利水平。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原则为了有效管理信用风险,商业银行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科学评估。
商业银行应该制定科学的评估体系,对借款方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定期进行信用评估。
2. 分散投资。
商业银行应该避免将大额贷款投放在同一个行业、同一个地区或者同一个借款方上,以避免集中风险。
3. 限额控制。
商业银行应制定适当的风险控制标准,对每个借款方的贷款规模、期限、担保方式等进行限额控制,限制单个借款方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4. 程序规范。
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流程,确保操作流程规范、程序透明、风险可控。
5. 不断创新。
商业银行应不断创新信用风险管理方式和手段,提高风险管理精度和有效性。
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信用评估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研究》范文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复杂化,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问题逐渐成为金融领域关注的焦点。
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如何有效进行风险控制,保障银行资产安全,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方面,银行加强了内部管理,完善了风险控制体系,提高了风险防范能力。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加大了对银行的监管力度,推动了银行风险控制水平的提高。
然而,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
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1. 风险意识薄弱:部分银行员工对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风险意识,导致风险控制措施执行不到位。
2. 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部分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滞后,缺乏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3. 内部控制失效:部分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导致操作风险频发。
4. 监管不到位:监管部门对银行的监管力度不够,存在监管空白和漏洞。
四、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应对策略1. 加强风险文化建设:提高银行员工的风险意识,培养全员参与风险控制的氛围。
2.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提高风险控制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 强化内部控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制度执行力度,降低操作风险。
4. 加强监管合作:监管部门应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共同推动风险控制水平的提高。
五、实例分析以某商业银行为例,该行在风险控制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强风险文化建设,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二是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了一套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三是强化内部控制,加强制度执行力度,降低操作风险;四是与监管部门加强合作,共同推动风险控制水平的提高。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标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背景及意义:
商业银行是金融系统的核心,是整个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其影响范围广泛,一旦发生,可能对银行的稳健运营和金融
系统的安全稳定造成重大影响。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呈现出较强的增长
趋势,尤其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许多企业面临贷款违约风险,加剧了银行的信用风险。
因此,加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深入研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如何完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研究内容:
1.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概念和特点
2.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3.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4.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5. 基于数据分析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探索
6. 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证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将结合已有的文献和实际情况,对研究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预期成果:
本研究将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探讨和分析,提出有效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措施和方法,以期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供思路和参考,为完善我
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是银行运营中的一项重要风险。
信用风险是由于客户借款、投资、交易等活动而产生的风险,是银行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特别是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商业银行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市场、信用、计算、操作、管理等风险。
因此,如何量化和管理信用风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研究内容:1. 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的现状分析。
2. 基于现有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探讨适合国有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
3. 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4. 提出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三、研究意义:1. 有助于深入理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性质和度量方法。
2. 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提出了实用性的建议。
3. 为商业银行制定合理的信用风险管理策略提供了参考。
四、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通过对文献、论文、专著等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了解市场上常用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和管理模式。
2. 实证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有商业银行,收集和分析其贷款、拨备、净利润等经济、财务数据,并进行可比性分析。
3. 专家咨询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对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得出专业性的结论和建议。
五、预期成果:完成本课题研究后,能够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方面提出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建议和策略。
同时,也有望通过本研究提高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为银行业的稳健发展做出贡献。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7篇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7篇第一篇:大数据技术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运用摘要:当前,我国的银行信用风险正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银行的发展进程,也为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本文就大数据背景下结合JS银行对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大数据;银行信用风险;数据管理一、引言随着大数据时代浪潮的来临,商业银行开始逐渐重视数据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处理,大数据技术在银行的各个业务尤其是风险管理方面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提高了银行自身的竞争实力。
二、银行风险管理中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商业银行经营行为过往采用传统的风险控制模式,无论是需求还是成本要求都非常高,在我国经济逐步转型及先进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的情况下,这种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已经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首先,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下行周期,很多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十分严重,许多企业的日常经营都是勉强维持,这给银行信贷工作的开展增加了巨大的风险,整个银行业对于信贷资产风险的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剧。
熟悉银行业的人都知道,银行资产与国内的宏观经济走势有着正相关的关联关系,呈周期性波动特征。
作为资金输出方的银行必须优化传统监控方式,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督的方式来更好的应对风险状况。
其次,我国当下经济呈现的主要特征是交叉风险,急需风险联动控制平台的构建。
在金融全球化的驱动下,单独的行业如果在供应链上下游的行业间游走,会产生更大的风险传导效应。
目前,单独企业具有明显的区域分散、多元化经营的特点,风险面牵涉广、关联度复杂,因此互联互通数据平台的建立与积极整合既是应对也是必然。
大数据技术可以挖掘更多、更广、更深的数据,大大提升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中数据的类型与容量,并通过有效共享内部系统间的数据对原有银行的信息分析、获取及应用方式产生较大的改变,从而对信息化风险监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好的技术储备。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 .信 用风 险 缓 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具 单 一
我国商业银行早 已着手于内部信用评级体系 的开发建设 ,从建设 之 初不 断积累企业的财务数据及其 它指标信息 ,同时也致力于完善评级 模 型,提 升信用评级的精准度。 目 前 商业银行基本上能够根据 已掌握 的数 据预测 出企业 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 失 , 并据此制定相关 的信贷 政策 、计
我 国 商业 银 行 信 用 风 险 管 理存 在 的 问题 及对 策研 究
张 琳
摘 要: 自美国次贷危机 以来 ,金融监 管机构 日 益重视信用风险监 管的有效性 ,信用风险 的管理 水平也成为商业银行 的核 心竞争能力 之一。本文在 深入分析 国内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现状 的基础上 ,剖析 了 信 用风险管理 中存在的 问题 ,并 对如何 完善我 国商业信 用风险管理提 出了对策建议 。 关键词 :信 用风 险管理 ;问题 ;对策建议
一
、
引 言
1 . 风 险 管理 理 念 落 后
信用中介性与高杠杆性是银行业的行业特质性 ,它 既是 银行获取高 额利润的基石 , 也是 整个银行体系脆弱性的根源所在 。银行 在攫取高额 盈利的同时必 然内生伴随着高风险 , 从 本质上来讲银行就是 经营风险 的 行业。因此 ,如何有效管控风险 、维护银行体 系的长期 稳健运行 、提高 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更好 的服务于实体经济成为银行业 以及 金融监管 机构面临的长期 而艰 巨的任务 。银行 风险从 日常 运营 可划分 为信 用风 险 、市场风险、操作风险 、流 动性 风险 等 ,其 中信用 风 险 占据特殊 地 位 ,是银行 风险管理 的核心 内容。在金融创新 、全球化 、放松 管制的背 景下爆发的美国次级债务危机把信用衍生品推 到了风 口浪尖 ,主流的观 点认 为信用产 品泛滥及其监管不当是此次危机发生 的主要原因。 2 0 1 0 年1 2月 1 6巴塞 尔 委员 会 发布 了第 三 版 巴塞 尔 协议 ( B a s e l Ⅲ) ,有效吸取 了本轮金融危机的教训 ,加 强对资产负 债表外信用 风险 的监管 ,提高了对交易账户和复杂资产证 券化风 险暴漏 的资本要求 。我 国在危机过后 的监管更趋审慎主动 , 逐 步建立 与信用风 险管理 相对 应的 宏观管理制度框架 。2 0 0 9年出 台 《 固定资产 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 、《 项 目融资指引》 ,2 0 1 0年相继 出台了 《 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 流动资 金贷款管理暂行办 法》 ,简称 “ 三个 办法 ,一个 指引 ” ,初 步构建 了我 国银行业金融机构 的贷款业务法规框架。据中国银监会 《 商业银行主要 监管指标情况表 ( 法人) 》统计显 示 ,从 2 0 0 9年至 2 0 1 2 年 9月,我 国 商业银行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高于规定 的 8 %,2 0 1 2 年前三季 度均高于 1 2 .7 % ,资本充足率维持在较高水 平 , 但 B a s e l 1 1 I 对后 期各级资本 充足 率实施 了更 为严厉 的监管。B a s e l 1 1 I 规定截 止 2 0 1 5 年 一月 ,各商业银 行 核心一级资本下线从 现行 的 2 .O %提 升至 4 .5 % ,一级 资本不得 低于 风险加权资产 的 6 .0 % ,从 2 0 1 6 年1 月到 2 0 1 9年 1 月分 阶段设立 总额 不低于银行风 险资产 的2 .5 %的防护缓 冲资本 ,并提 出了 0- 2 .5 %逆 周期缓 冲资本 。在危机过后我 国商业银行信 贷规模快 速扩张的 背景下 , 这一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 和资金 的运用水平提 出了更高 的要求。因此 ,银行必 须不 断提升 信用风 险 的管理水 平 ,做 到风 险可 控、 安全运行 和收益最大化。 二、现 阶段我 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取得 的进步
14339949_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L i a o n i n gE c o n o my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内容提要〕本文概述了信用风险的基本涵义和主要特征,从信用评级体系、信用风险信息系统、信用风险处理手段和对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从四个方面去探求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改善方法。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管理秦志磊商业银行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面的风险,其中信用风险对商业银行发展影响最大。
信用风险对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都受到其重大的影响。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信用风险影响以下三个方面:宏观金融体系的运行、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
从微观的角度去看,信用风险影响以下两个方面:商业银行经济实体的冲击和资金利用效率。
因此,如何降低和分散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信用风险的含义与特征(一)信用风险的含义信用风险指的是借款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意愿或者没有能力去按照规定及时地偿付所借贷款造成的违约,这种违约将给金融机构带来损失,而这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即是信用风险。
(二)信用风险的特征不确定性。
世界万事万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我们很难对未发生的事情做完全精确的预测。
不确定性是风险所具有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是风险存在的必要条件。
同样,银行在作出借款决策中,也会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存在违约风险。
即便该企业在过去的信用状况超级优秀,也不能保证其在未来履行还款义务时,有意外的状况发生。
客观性。
即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信用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无论是银行还是整个市场,都不可能有力量将其完全消除,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将其降到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
相关性。
一个或少数几个企业发生经营困难,可能会导致一连串不良事件的产生,而这些都将影响信用风险。
在当今市场经济中,各个企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少数个体的经济状况有可能对其他个体的状况产生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推进,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问题直接关系到银行自身的稳健运营,更对我国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深入分析其风险管理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对策。
本文将首先概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风险的定义、分类以及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目标。
随后,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梳理国内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发展和实践经验。
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农业银行的具体情况,分析其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如风险识别不足、风险评估方法落后、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等。
本文还将深入探讨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如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风险管理人才短缺、外部监管环境不完善等。
针对这些问题和原因,本文将提出一系列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风险管理技术水平、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优化外部监管环境等。
通过对中国农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的深入剖析和对策研究,本文旨在为其他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为推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创新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二、中国农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分析中国农业银行作为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其风险管理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整体水平。
然而,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中国农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国农业银行在风险识别方面仍有待加强。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型风险不断出现,如网络金融风险、操作风险等。
然而,中国农业银行在风险识别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未能及时识别和评估这些新型风险,导致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受到一定影响。
中国农业银行在风险量化和管理技术方面还有待提升。
风险量化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量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报告报告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摘要:在现代经济中,银行作为金融中介,已成为整个经济活动的中枢,其触角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部门各个角落。
商业银行的平稳运行与安康开展是整个社会经济稳定开展的基石。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与国外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金融市场的开展离不开全球金融市场繁荣或萧条的大背景。
中国在分享全球化带来的收益的同时,也必须承受全球经济一体化产生的风险和本钱。
而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最主要业务,因此,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就是信贷风险。
所以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对银行经营与经济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第一局部是引言,阐述了选题背景与意义,简单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并对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文章构造进展了说明。
第二局部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概述,明确根本概念和理论,为后面的研究做出理论铺垫。
第三局部是对针对我国银行业和经济开展环境,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开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第四局部是分析以美国为例的国外信贷风险管理经历,并结合我国金融环境对我国信贷风险管理提出积极对策。
第五部对全文进展总结。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1引言1.1选题背景与意义金融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银行作为一种高风险行业,金融风险具有时发性强、涉及面广、危害性大等显著特征。
金融业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危及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影响社会经济顺利进展。
例如,随着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美国次贷危机拉开序幕并迅速蔓延,最终演变成为一场全面性的影响全球的系统性金融危机。
截止到2009年9月,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倒闭的美国银行总数已愈百家,其他各国商业银行也都或多或少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是随着我国整个金融、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一步步的开展起来的,历史短,整个信贷风险管理体系还保存着或局部保存着一些方案经济体制下信贷风险管理的痕迹,在运用风险管理技术、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外部监管以及市场约束等方面都存在缺陷,不利于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的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作为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之一,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信贷风险。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对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在此背景下需要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信贷市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进行深入研究,为其提供更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方法。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一定的挑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改进,以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各种因素,并探讨提升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
通过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旨在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指导。
本研究也旨在为相关学者和从业人员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视角,为未来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全面了解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改进和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支持。
1.3 研究意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面临的风险及其管理模式,为我国商业银行提升信贷风险管理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开放,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信贷风险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通过研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概念、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识别、评估和控制信贷风险,从而提升信贷业务的效益和稳健性,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还有助于完善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和法规,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促进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2024年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范文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和银行体系日趋复杂化,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本篇论文将深入探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以及进行相应的实证研究,旨在分析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为未来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基础1. 风险管理的定义与重要性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以最小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风险管理是保障银行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环节。
2. 商业银行风险类型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这些风险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银行的经营稳定性和盈利能力。
3. 风险管理理论框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框架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控和风险报告等环节。
这一框架为银行提供了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方法,有助于银行有效应对各类风险。
三、实证研究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我国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风险数据和银行经营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2. 实证研究结果(1)信用风险管理: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但仍需加强信用评级和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
(2)市场风险管理:市场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
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能力逐步增强,但仍需关注金融市场波动对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影响。
(3)操作风险管理:操作风险是银行日常运营中常见的风险。
实证研究显示,我国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需加强内部控制和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4)流动性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是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
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需关注资金来源和运用的匹配性,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流动性储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要]信用风险指的是担保人、贷款人或者是证券发行商因为某些原因或者是由于个人问题而导致的合同违约,致使银行或者是借款人在交易过程中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信用风险不仅仅出现在双方借贷活动的过程中,也经常发生在业务投资、信用担保或者是证券投资等一些常规业务中。
在我国,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重视程度较低,起步较晚。
基于此,国内专业领域针对这方面的管理经验比较匮乏,加上专业人员数量的欠缺,而目前在岗的工作人员又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意识,所以无论是从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理论衡量还是实践经验的比较,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与欧美发达国家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外资流通频繁性越来越强,提升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能力以及水平迫在眉睫。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对策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原标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分析收录日期:2016年12月26日一、商业银行信用概况我们通常所说的信用,指的就是依附在人与人之间在交易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互信任的社会交往关系,以至于交易双方产生信任而愿意继续交易。
它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一种能力的养成,在现实交易中,信用也可以是一方未付清全部交易款项的时候就能提前享受交易的成果,同时交易双方也要拟定相应的条款并双方遵守此条款上的所有项目,借款方根据条款规定的时间要还清所有交易产生的费用。
我国商业银行是信用制度的主体单位,根据信用的定义,商业银行中信用的具体意义即为个人或单位由于各种需求向银行借款,银行根据事先规定的利率来拟定合同促使交易双方达成交易,具体通过贷款发放和吸收存款的形式表现出来。
商业银行的信用体系较为广泛,资金的运行和资本的运作都极为复杂,尽管我国起步较晚,但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市场经济的火速发展,不同经济元素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体系的建设,银行要参与市场上的各大小资本运作的活动,在不断增加扩大银行业务范围以及获取新增资源机会的同时,交易过程中虚拟货币量不断增加,也增加了不同程度的信用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一)传统的信用管理理论占主流。
在我国,因为经济的发展而促进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的理论几乎与外国商业银行信用理论发展一致,无论是从资本或者是负债管理的流动性,再或者是从综合方面考量管理资产负债程度,都有着相近的发展历史。
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分为独立控制以及管理类。
虽然一些银行尝试在针对资金管理问题上实行比例分配原则,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进行的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
(二)传统的信用评级方法。
关于信用评级的制度,最早出现在美国,一般按照业务分类决定评估方式,分为内部评估和公开评估。
内部评估即客户申请的不公开评估,评估结果只有内部人员知道,而公开评估则会把评估结果公布于全社会,一般适用于企业进行资产公开,以募集更多的资金招募。
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适应于国内消费客户群特点的信用评级系统,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适应于国内消费客户群特点的信用评级系统,供银行内部来使用。
虽然每个银行都会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制定不同的侧重点,但大多数都是以传统的评级方法为主。
(三)银行推行五级贷款分类。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会设立一个特定的评估分级体系,通常是根据贷款者偿还能力的判断也就是贷款者违约的可能性来确定该贷款者属于哪一类信用评估级别,一共分成五个级别,分别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这五种级别代表银行会根据贷款人的资产进行评估,确定借款人能按时履行合同偿还本息的可能性大小,帮助银行在办理借贷业务时做出准确的判断。
而贷款又氛围良好贷款和不良贷款,以便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中银行业务的需求。
不良贷款包括“损失贷款”、“可疑贷款”和“次级贷款”三类,良好的贷款则是“正常贷款”和“关注贷款”。
这样的分类方式的侧重点在于更加关注贷款人的还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的风险和损失,提升银行业务办理的效率。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不足(一)不具备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
目前,国内每个商业银行都会把增加存款金额业绩作为主要任务,从而忽略了对工作人员信贷风险管控能力的培养以及资产的质量和盈利水平。
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只追求短期盈利而忽略长远发展的片面观点会阻碍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
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因为对工作人员在信贷风险管控理念的疏忽而导致实际工作操作不足,影响业务质量。
(二)缺乏信用风险管理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进入门槛越来越低,导致工作人员总体素质偏低,由于大量招聘应届毕业生并且不经过全面的培训,会使他们社会经验不足、法律知识欠缺以及业务方式不当,缺少管理分析能力的缺点暴露出来。
而且如今的银行工作人员,越来越多的人缺乏责任感,在办理实际业务的过程中,不经过规定对贷款人进行严格审核,及时处理并调整贷款类别,如实核实贷款人是否具备必要的贷款条件,因此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呆账坏账,加上测试出来的基础数据并不适应于实际业务的处理运用,因此会降低银行业务处理的效率,从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顾客群体对商业银行的信任度。
这就是为什么尽管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但也不能建立一个全面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或者是把国外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文/侯一民(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信用/法制《合作经济与科技》No.2x2017 184--技术运用到现实中去的主要原因。
(三)缺少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
首先,经过多代人的努力与实践,我国商业银行法人架构日趋完善,但由于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权利集中化,不能相互制衡,依然无法做到完全稳固法人架构;其次,现在并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进行风险管制,直接影响风险管控的效果;最后,银行内部缺少独立的稽核部门。
我国银行贷款风险主要分为五大类,但均存在较大的缺陷:一是存在较为严重的主观性思维,对贷款界限定义较为模糊,导致结果不一致;二是缺乏对资产质量恶化的预估能力;三是没有做到分类结果的细化;四是无法有效利用贷款五级分类和准备金遮盖银行的信用风险;五是五级分类也区别不了借款人风险和债务风险。
在我国,由于经济形势的复杂以及现实经济需求的繁多,因此无法用单一的信用缓释方式来分散风险,并且由于各大商业银行在业务处理上有不同的侧重点或是擅长的方面,因此不同银行在不同业务上的信息创建、抵押率和风险管理也都不同,政府至今也没有出台统一的风险要素调整标准,这就导致银行必须根据现实情况时刻调整侧重点处理风险,并且还需要承担作为担保人的风险责任。
四、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体系建设建议(一)强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控体系建设。
如今我国商业银行最看重的不是客户群体的良好体验,也不是业务处理的含金量,而是为了提升业绩,增加信贷任务目标的完成量,往往就会实行信用风险的内部控制机制,而内部人员专业素质水平是决定这个银行业务处理能力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需要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风险控制和制度管理方面的培训,想要加强内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可以通过以下三点来完善:一是建立专门信用评估机构,增加专业评估审核人员,进一步完善银行系统;二是详细规划银行内部制度流程,使得工作人员在平常的业务处理中能够有理有据,有章可循;三是将专业评估人员的绩效纳入考核,减少因人工问题而增加的坏账率。
(二)加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督管理1、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首先,银监会在进行常规风险监管的时候,要有主次之分,要以风险性监管为主,以合规性检查为辅,按轻重程度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工作,在提升监管效率的同时做到与时俱进。
在具体形式上,可以通过数据报表来实现,通过数据更有说服力地说明监管情况,建立监管数据库,实现商业银行间的数据共享。
2、财政收支体制,处理好财政与银行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促进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形成的一大关键因素要归功于多日积累的信贷资金被逐渐财政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经济的发展中,杜绝虚假夸大银行的实际作用,杜绝银行完成不了的功能,同时也要注意银行信贷资金过于倾向财政化的转变。
在向国有企业进行放贷时,要做到一视同仁,不能违规向国有企业补贴罚款或者是给予资金供给。
在对于财政权处理的同时,政府要起到带头作用,首先要减少支出,缩减补贴,实现政企分开。
同时,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协助银行进行风险管理,银行在针对财政借款或者透支的业务上也要像一般业务一样纳入风险管理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为管理疏忽而出现的呆账坏账,不良资产和信贷损失,再配合政府出台的政策来进一步完善风险监控,加大防范。
(三)建立和完善内部评级体系。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依然是以信用风险作为最主要的防范风险类型,应该把信用风险计量工具———内部评级体系作为商业银行为核心的信用管理工具。
目前,适用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系统主要分为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两大部分。
客户评级就是针对客户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数据分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客户进行评级;债项评级就是针对交易本身产生的信用风险进行风险评估,确保能精准预测假定客户违约后的损失大小。
我国商业银行对于内部评估研究的起步时间较晚,没有国外因为长期发展而尤为完善,但至少经过这么多年市场的打磨,已经逐步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方法可以运用到实际中去。
商业银行也可以借鉴国外丰富的经验,取长补短,根据国内实际情况来完善适用于我国的科学计量工具。
(四)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建设。
首先,要完善银行的信用风险系统建设,在加强日常基础业务办理的同时,也要加强经验总结,为今后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设提供精确的依据。
但在建立风险模式之前,应该根据平时业务处理经验以及可能出现的金融资产组合,将这些纳入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作为参考标准,再制定统一的标准对这些业务进行控制和管理。
其次,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逐步改变由董事会全权操纵风险管理的局面,变成由董事会、监管部门共同负责的风险管理,以适应商业银行在新环境下发展的必要性。
一方面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商业银行可以建立相关的奖罚制度,根据实际业务成果绩效,对工作人员的业绩进行日常考核以及定期总结,对于积极参与风险管理的并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工作人员予以一定的奖励,而对于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工作人员或由于其过失而造成部门损失,要进行一定的惩罚,或者予以警告处理,满一定次数予以开除处理。
商业银行在任何行业都是中流砥柱,因此银行有义务收集各行业的行业数据,一方面可以帮助银行增加业务处理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信息交流健全银行的数据库,加强银行的业务处理能力。
但必须保证交流的信息具备真实性、全面性以及时效性,再配备专业的人员对数据信息加以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各方面知识分析,综合灵活运用。
五、结束语在当今社会里,商业银行已经彻底地融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支柱,其发展的稳定性以及业务运营能力和存活率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因此商业银行能否制定、实施行之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又会直接影响整个世界的经济健康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