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圈和水循环(一)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五讲 水圈和水循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五讲 水圈和水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2f5d62a84afe04a1b071de53.png)
我国主 要分布
地区
①取决于湖泊
湖泊水 补给
与河流的相对
全年 位置;
普遍
②湖泊水量的
大小
①地下水补给
地下水 补给
区的降水量; 全年 ② 地 下 水 位 与 普遍
河流水位的相
互位置关系
水圈和水循环
结
束
径流量的季节 变化示意图
支出——蒸发、蒸腾;径流输出;下渗;人工取水。
在读图析图中落实双基
在讲练结合中突破考点
高考达标练
水圈和水循环
结
束
根据以上方法,可制作以下微导图,分别解释相关问题: (1)分析死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2)分析修水库对河流径
流及库区的影响
在读图析图中落实双基
在讲练结合中突破考点
高考达标练
水圈和水循环
结
在读图析图中落实双基
在讲练结合中突破考点
高考达标练
水圈和水循环
结
束
1.读“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回答问题。
(1)水体存在有三种类型: A. 海洋水 ,B. 陆地水 ,C.大气水。 (2)陆地水体之间具有 水源相互补给 的关系。
(3)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提示:不对。因为陆地水体之间存在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环模式图,S 线代表地球表面,假设水循环总量为 100 单位。
读图完成(1)~(2)题。
(1)遵循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规律,图中陆地降水量和入海径流量
单位数分别是
()
A.79 13
B.79 8
C.21 13
D.21 8
在读图析图中落实双基
在讲练结合中突破考点
高考达标练
水圈和水循环
水圈和水循环PPT课件
![水圈和水循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5e3c31453610661ed9f499.png)
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通过 各个环节循环运动的过程。
二
水循环的类型及过程
1 海陆间大循环
2 陆地水循环 3 海洋水循环
下一页
凝结
植 物 蒸 腾降 水蒸发Fra bibliotek凝结 降水
水气输送
蒸发 陆地水
返回
凝结 降 水
水汽输送
凝结
蒸发
凝结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江河 汇聚
蒸发 海洋
第三节
一.水圈的组成
水圈和水循环
在地球全部的水储量中,淡水仅 占2.526%,而且绝大多数又以冰 川形式存在于极地高纬度和高海 拔地区。
目前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 资源很少,因此节约用水和保
护水资源已成当务之急。
思考:
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这么 有限,那么,随着人类对淡水 的利用越来越多,地球上的淡 水资源岂不是很快就枯竭了吗 ?淡水是不是越来越少了呢?
返回
降水
地下径流
下渗
凝结 降 水
蒸发
凝结 降水
水气输送
蒸发 海洋
返回
水循环的意义
1. 实现了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相互联系,促进 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 对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热量传输起着重 要的调节作用。
3. 流水侵蚀作用改造着地表形态。 4. 促使地球表层各种化学元素的迁移。
三.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海军 为了防止德国军舰进入地中海, 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布下了 水雷阵,同时派出强大的军舰, 日夜巡逻防守,真可谓固若金 汤。哪知道德军潜水艇神不知, 鬼不觉的出现在地中海,给英 军以突然袭击。原来德军早已 掌握了该地区一重要的地理现 象和规律,而这一点恰好被英 军忽略了。你认为德军是如何 抵达地中海的?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水圈和水循环(一)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水圈和水循环(一)](https://img.taocdn.com/s3/m/797cd2fe9e31433239689313.png)
水循环的意义:P48
四大圈层 (1)联系调节作用(大气圈)—联系_________并在它 们之间进行热量的调节作用 (2)迁移交换作用—物质迁移、热量传输、能量交换 地表形态 (3)影响塑造作用(岩石圈)—影响和塑造________,是 地球表层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刻的动力过程之一. 动态平衡 (4)平衡更新作用—维持全球水体间的__________、 补充和更新 使陆地水不断得到__________ (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 海陆间循环
水圈和水循环(第1课时)
考点说明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来自节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水汽输送
8 蒸发
4 降水
1 蒸发
7 植物蒸腾
2降水
下 湖 渗
5 地表径流 6 地下径流 海洋
我的疑惑!
1:引起水循环运动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2:人类活动影响最广泛的环节是哪一个? 请举例说明. 3.三种水循环分别可以用那些环节表示? 三种循环均有的环节是什么? 4.使陆地水得以补充和更新的主要是哪种 循 环? 水循环的水量最大的是哪种循环? 补充陆地水的量最小的是哪种循环?
4
三种循环中都包括的环节是
A 地表径流 B 水汽输送
(D)
C 地下径流 D 蒸发和降水
5.导学案:考点对练1
雨水补给 A 湖泊水补 给 D 永久性积 雪和冰川 融水补给 C B
季节性积雪融 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
E
• 上图是我国某地一河流流量与含沙量逐月分布图,回答。 • 1.该河流春汛的主要补给是( B ) • A.冰川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雨水 D.地 下水 • 2.该河流主要分布在( B )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江淮地区 D.华 南地区
水圈与水循环第一课时课件.ppt
![水圈与水循环第一课时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9f1d958f195f312b3169a55e.png)
陆地水体包括:
地下水
河流水 冰川水
湖泊水
生物水
冰川水 > 地下水 > 永冻土底冰 > 湖泊水 >河水
目前全世界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
量的2.56%,其中70%左右被冻结在
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
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
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 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
下径流 。
(4)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 补充 、 更新 ,使水资
源得以再生。
(5)各环节中,能使陆地上淡水不断得以补充的是 B ,人 类影响最大的是 D ,三种循环所共有的是 A、C (填字母代
号)。
水循环的意义
假如我是一滴水,
水圈
可 1、以汇实入现渤四海的大浪圈花层, 的相互联系
可以化为喜马拉雅山顶的彩虹,
汛期: 夏季 典型分布区: 我国西部的高原高山地区
3、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流量(立方米) 700
夏汛
600
500 400 300
积雪融水补给 春汛
200
100
0
雨水补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
特点: 春季积雪融化形成春汛
典型分布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
4、湖泊水补给
(2)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国可以采取的
措施有
(A)
①节约用水 ②国内跨流域调水 ③人工降水 ④循环用水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经典例证】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3)填出海陆间循环各个环节名称:
A.蒸发 ,B.水汽输送 ,C. 降水 ,D.地表径流 和地
水圈和水循环1
![水圈和水循环1](https://img.taocdn.com/s3/m/b3aa1501763231126edb1168.png)
2、综合题:读图回答问题 :
(1)根据水循环过程,给图中未标明箭头的直线标出箭头。
(2)填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蒸发 A ;C 水汽输送 E ;F 地表径流 降水
; ;
(4)由D到E组成的水循环叫
海上内循环
。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改变了 字母)环节。
(5)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
F
。
(填
C
预习任务
1、联系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认 识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学会运用有关图表解释世界洋流的分 布规律,并分析洋流的地理意义
河流特点: 流量变化与温度变化一致 补给类型: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补给季节: 主要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季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
概念
水圈的组成
水圈和 水循环 组成
海洋水 陆地水 大气水
水循环
概念 分类 意义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上内循环
典例剖析
1.下列地理事物中,直接参与海陆间 循环的有( C ) A、塔里木河 B、天山冰雪融水 C、长江 D、未登陆的台风
B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
奔流到海不复还
学习目标
1、了解水圈的组成及水圈的特点;掌握水循环 的概念、类型、环节和意义;了解河流的几种主 要补给类型,及其分布和成因。
2、结合图示熟悉各种水体的储量;根据“水循 环示意图”比较三种水循环的差异。
3、激发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科学的资源 观,增强节水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水循环的意义
假如我是一滴水, 1、水循环在哪些圈层进行? 水圈 可以汇入渤海的浪花, 对圈层之间的联系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大气圈 1、联系四大圈层,进行物质迁移、能量 可以化为喜马拉雅山顶的彩虹, 驾着西北风,变为北国大地的积雪, 岩石圈 融化后渗入地下, 被松树的根吸收……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圈与水循环》【水循环过程及意义】PPT课件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圈与水循环》【水循环过程及意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00bf5e52d380eb62946db2.png)
下渗、_地__表__径__流__
核心归纳
1.水循环类型及特点
类型
海陆间大循环
发生领域 海洋与陆地之间
陆上内循环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海上内循环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示意图
特点 典例
最重要的类型,使 陆地水得到补充, 水资源得以再生
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 小,但对干旱地区非 常重要
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 海陆间大循环的近十倍
长江流域的水循环 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 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
改变地表径流 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
跟踪训练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②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A.降水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蒸发
解析 图中水循环的环节中,①是蒸发,②是水汽输送,③是降水,④是地表径流。
2.下列能表示图中②环节的是 A.长江
√B.我国的夏季风(海洋吹向陆地)
03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
对平衡的。据此完成1~2题。
1.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 C.降水
B.水汽输送
√D.径流
解析 蒸发是地表水以气态的形式进入大气,与海陆间矿物质迁移无关;水汽输送 是指大气中水的移动,降水是大气水变成陆地水或海洋水,也不能实现海陆间矿物 质的迁移;而径流则是汇集成河,由陆地流向海洋,径流中会挟带一些矿物质,故 能实现海陆间矿物质的迁移。
高中地理课件2.3.1 水圈的组成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高中地理课件2.3.1 水圈的组成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1eea3a54b35eefdc8d333ba.png)
1 2-3 4-5 6
下图示意某一河流的某一测站在2008年7月18日至20日测得的降 水量和径流过程曲线。读图,完成第4~5题。
1 2-3 4-5 6
4.测站附近出现泛滥洪峰的时间约是降雨停止后的( ) A.9小时 B.18小时 C.27小时D.36小时 5.如果未来在相同的降雨情况下,该地河流径流过程线的“洪峰”点 呈现向左移动的情形,这最可能是由于( ) A.测站下游开始修筑堤防 B.测站下游大量引水灌溉 C.测站上游植被遭受破坏 D.测站上游兴建大型水库
B.冰川 C.生物水 D.河水
解析:冰川约占世界淡水总量的68.72%,是地球上淡水的主体。
答案:B
1 2-3 4-5 6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第2~3题。
2.图中a、b、c、d、e分别表示( ) A.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 B.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
一二
一、水圈的组成 1.水圈的概念 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水圈的特点 (1)面积广,约占地球表面的71%。 (2)质量小,水圈的质量只占地球质量的万分之四。 (3)多态分布,呈固态、液态、气态三态。 (4)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海洋水
淡水——主体为冰川 3.水体的存在形式
1 2-3 4-5 6
答案:(1)相同点:影响因素均为气温。不同点:甲汛期是春季季节性 积雪融水所致;丙汛期是夏季冰川融水所致。
类型 主要环节
海陆间 a 蒸发,b 水汽输送,c 降水,d 地表径流,e 下渗,f 地下 循环 径流
海上内 循环
a 蒸发,g 降水
《水圈与水循环》(第1课时)精品课件1
![《水圈与水循环》(第1课时)精品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2fd5e55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36.png)
分析莺歌海盐场优 势自然区位条件。
长芦盐场
莺歌海盐场阳光强 烈,全年日照数 2600多小时,一年 中经常吹3-4级风。 莺歌海盐场晒盐全 过程较短,从纳潮 至成盐只须31天, 是我国南方晒盐条 件最好的地区。
布袋盐场
莺歌海盐场
【归纳总结】
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于冬季
不同季节太阳辐射强度不同
垂直方向
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一定深度后,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不大
随着深度增加,太阳辐射减弱
海水温度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大气温度和气象
01 ①是地球的热量储存库
②沿海地区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比内陆地区小 ③温度增高,体积膨胀,海平面上升 ④局部区域海水温度的异常变化,造成气候异常
暖流经过 寒流经过
盐度升高 盐度降低
盐度高 盐度低
海水的盐度
图2-2-5 8月世界海洋表层海水平均盐度分布
沿着180°经 线作海水表层平 均盐度随纬度变 化的剖面图。
描述海水盐 度随纬度变化的 特征,并思考其 原因。
海水的盐度
副热带地区的海洋 表面盐度最高
水平分布规律
极地地区的海洋 表面盐度最低
水圈的组成
水圈的组成
湖泊咸水与地下咸水0.935%
主体
海洋水 96.538%
大气水0.001%
陆地淡水 2.526%
地下淡水
30.07% 其他淡水
冰川
1.21%
68.72%
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例
永冻土底冰71.0% 湖泊淡水21.6% 土壤水3.9% 沼泽水2.7% 河水0.5% 生物水0.3%
《水圈与水循环》 讲义
![《水圈与水循环》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831c2b1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9f.png)
《水圈与水循环》讲义一、水圈的概念水圈,简单来说,就是地球上各种形态水的总和。
它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冰川、大气中的水汽等等。
想象一下,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水球,水无处不在,这些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又神奇的系统。
海洋是水圈中最庞大的部分,占据了地球表面约 71%的面积。
它不仅广阔无垠,而且蕴含着丰富的资源,比如各种鱼类、矿产等。
河流就像大地的血脉,奔腾不息,将内陆的水输送到海洋。
湖泊则是相对安静的水域,有的湖泊面积巨大,有的则小巧玲珑。
地下水则隐藏在地下的岩层和土壤中,是人们生活和生产中重要的水源。
冰川主要分布在两极和高山地区,它们就像巨大的固体水库,在特定条件下会慢慢融化,为河流提供水源。
而大气中的水汽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对天气和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不断地运动、转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像是一场永不停息的舞蹈,让水在不同的形态和位置之间变换。
首先是蒸发。
在太阳的照射下,海洋、河流、湖泊等水面的水会变成水汽,升入大气中。
植物的蒸腾作用也会向大气中释放水汽。
这些水汽随着大气的运动而流动。
然后是水汽输送。
大气中的水汽会在风的作用下被带到不同的地方。
有时候,水汽会被带到大陆上空,为陆地带来降水。
接下来是降水。
当水汽遇到冷空气或者遇到上升气流时,会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或冰晶,最终以雨、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
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会形成地表径流,顺着地势流入河流、湖泊,最终汇入海洋;另一部分会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
地下水也会在一定条件下流出地面,形成泉水或者补给河流。
此外,还有一部分降水会被植物吸收,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再次回到大气中。
而冰川在气温升高时会融化,形成径流,也会参与到水循环中。
三、水循环的类型水循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是最重要的水循环类型。
它连接了海洋和陆地,使得陆地上的水资源能够得到不断的补充和更新。
水圈和水循环
![水圈和水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830d41254b35eefdc8d333d8.png)
0℃
补给特点: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冬季断流
影响因素:气温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主要分布 东北地区 典型河流 黑龙江
补给特点:有春汛,一年两汛
影响因素:气温,积雪多少
湖泊或地下水补给
湖泊——调蓄作用 河流水与湖泊水相互补给
地下水补给
补给稳定, 相互补给
河水什么时候补给潜水?潜水什么时候补给河水?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
一、水圈的组成
• 水圈: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连 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海洋水
水圈 陆地水
大气水
水圈中水储量最大的是海洋水
陆地淡水中水储量最大的是冰川水
二、水循环及其意义
• 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通过蒸发、降水、地表径 流等环节循环运动的过程。
按照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水循环可以分为三类:
补给类型 雨水补给
补给 时间 雨季
补给特点
分布地区
流量较大,流量随降 我国季风区和世界 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上绝大多数河流 雨季形成汛期
季节性积雪 春季 流量变化小,形成春 温带和寒带地区、 融水补给 为主 汛 我国东北地区 冰雪融水补 夏季 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 高山冰川地区、我国 给 西部高山高原地区 为主 变化,冬季断流 地下水补给 常年 河流稳定而可靠的 普遍 补给水源 普遍。我国松花江 湖泊水补给 常年 流量稳定,中下游湖 上源和长江中下游 泊与河流有互补关系 地区典型·
3、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 陆地水最主要的补给; ②冰川单向补给河流及 其它陆地水体 ③河流水、湖泊水、地 下水间有水源互补关 系,总是水位高者补 给水位低者。黄河下 游只有河水补给地下 水。 ④河流单一补给的很少, 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
水圈与水循环
![水圈与水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cd2d104c2e3f5727a5e9621e.png)
(3)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
A: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 :
流量与降水量变化一致 特点: 特点: 我国东部季风区 分布: 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 分布: 长江,黄河, 长江,黄河,珠江 代表性河流: 代表性河流:
B,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
特点: 特点: 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相关
冰川补给为主的河流
分布: 分布: 我国西北地区 代表性河流: 代表性河流: 塔里木河
一,水圈的组成 海洋水 96.54% 大气水 0.001% 1.水圈 1.水圈 地表水 陆地水 地下水
冰川 湖泊水 土壤水 江,河水 沼泽水 生物水 浅层地下水 深层地下水
2.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2.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迁移交换作用— 物质迁移,热量传输,能 迁移交换作用 物质迁移,热量传输, 量交换 维持全球水体间的动态平 平衡更新作用— 衡,促进淡水资源的不断 (3)平衡更新作用 更新 (4)影响塑造作用— 影响塑造作用 影响和塑造地表形态
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 1,水资源是通过水循环不断补充和更新的, 水资源是通过水循环不断补充和更新的, 是否可以说地球上的水资源就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 用之不竭的? 2,什么是资源型缺水与水质性缺水? 什么是资源型缺水与水质性缺水? 应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 3 ,应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 开源;节流; 开源;节流;治污
水圈与水循环
课程标准及其解读 运用示意图,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 环节, 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示意图应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包含三种循 示意图应以海陆间循环为主, 示意图应以海陆间循环为主 环的过程和环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的重点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 标准"
厉中 鲁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一)
![厉中 鲁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一)](https://img.taocdn.com/s3/m/60c7368dec3a87c24028c4d6.png)
1
2.
3.
4.
热量 气候
渔场
污染物 航海
活动:教材P49
河流补给 1、概念: 河水的来源 雨水补给图2-3-4
————————
2、类型:
————————
冰雪融水补给图2-3-5 湖泊水补给 _____________ 地下水补给 _____________
(三)、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1. 概念:海洋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
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
2.主要动力:
思考,质疑,识记:
1、地球为什么会有“水的行星”之称?
2、水圈有什么特点?读图2-3-2“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
及所占比例”,说明地球上的主要水体类型;各种水体所 占比例对你有什么启示? 3、什么是水循环?有哪些类型? 4、读图2-3-3“水循环示意”,说明三种类型水循环的 过程及其环节:思考在三种循环中,以哪一种最重要? 人类活动影响最广泛的环节是哪一个?举例说明.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P51-52
1、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 热量 调节全球_____平衡。 2、对气候的影响
暖流:__________:案例 增温增湿
降温减湿 寒流:__________:案渔场分布的影响: 著名渔场多分布
顺洋流:省时省能 4、对航运的影响
5、水循环有哪些地理意义?
基础梳理
一、水圈的组成 1.特点:地球上各种① 水体 共同组成的一个连续 但不 规则的圈层。 2.组成:② 海洋水 比例最大,还有③ 陆地淡水 , 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④ 大气水 。 3.地球水危机成因:陆地淡水仅占全球水体总储 量的 ⑤ 2.526% ,且多以⑥ 冰川 的形式存在于⑦ 极地和高纬度、高海拔 地区,目前能供人类 ⑧ 直接利用 的很少。
高中地理_水圈和水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水圈和水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174f1bfcfc789eb162dc80f.png)
【教学设计】【素养目标】1.认知不同区域的各种水体,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及意义;2.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并理解其地理意义。
3.通过通阅读、观察、分析地理图表以及野外调查、实验等,学会调动地理知识,指导生产,服务生活。
4.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增强节水意识,养成节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学难点】遵循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安排人类活动。
【教法】1、创设情境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学生实验导入2、讨论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
3、多媒体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直观的图片、动画和数字资料,把学生轻松的引入本科,通过形象直观地展示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奋点,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
4、实验法通过学生动手做实验,理解和把握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学法】1、学会用图:让学生自习观察课文中的图理解水循环的相关性。
2、学会探究:学生通过实验思考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3、学会合作:学生讨论合作搜集相关的资料,完成活动。
【教学过程】预习交流一、水圈的组成观察思考二、水循环的过程问题回扣要想掌握本节课的内容,首先来学习一、水圈的组成(一)水圈的组成预学交流阅读教材P47,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叫水圈?2、组成水圈的水体有哪些?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可以相互转化吗?3、陆地淡水资源的分布是怎样的?小结:水圈中的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转化,相互联系。
转承:水圈中的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转化,相互联系。
它们之间通过什么相互转化呢?二、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学法指导:结合课本48页,认真观看微课视频思考:1.水循环有哪三个类型?各有哪些环节?要求:观看后请同学们以说和画的形式展示,其他同学相互讨论,准备随时纠错。
请画出三类水循环的简单示意图。
学生画图后,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一边画一边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圈和水循环(一)【复习目标】1.明确水圈的概念、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
2.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通过学习水循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辨证关系。
【复习案】阅读课本回答:陆地淡水主要是有哪些水体组成?其主体是谁?他们分布在什么地方?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1.简答水循环的概念。
2.在下图中用箭头呈现水循环的主要环节:3.列表比较水循环类型4. 用简练的语言总结水循环有哪些地理意义?(1)(2)(3)(4)【探究案】探究点一|水循环1.水循环的类型及过程水循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其主要环节和特点可列表总结如下: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
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
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2)影响地下径流。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
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
(3)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4)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5)影响下渗。
城市地面的硬化、植被的破坏、植树造林等措施都会影响地表水的下渗。
例1.(2013·四川高考节选)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
读图,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 D.冬季例2.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
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 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 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 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A .①②④B .①③⑤C .②③⑤D .②④⑤例3.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
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 .a 增加B .b 增加C .c 减少D .d 减少探究点二|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1.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1)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2)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3)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例4.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
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A.湖泊水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沼泽水(2)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A.地表风沙少 B.山麓青青草 C.树上柑橘红 D.草场牦牛跑例5.下图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
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下图右下角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
读图回答(1)~(2)题。
(1)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 )A.大湖萎缩而成 B.古河道残遗而成C.人工挖掘而成 D.风力侵蚀而成(2)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 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 D.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训练案】(2015·烟台一模)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相互转化的,下图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监测显示,近年来,该流域蒸腾作用明显减弱,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流域内降水明显增加B.流域内地表径流增加C.流域内粮食产量减少D.流域内水汽蒸发减少2.若要进一步稳定该流域的径流量,应采取的措施是( )A.人工降雨 B.围湖造田 C.开发地下水D.封山育林(2015·湘潭二模)和田河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南部,是昆仑山北坡最大河流。
下图为40多年来新疆夏季0 ℃层平均高度变化和河流径流变化趋势图。
读图,完成3~4题。
3.由图示信息可知,和田河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冰雪融水 B.湖泊水C.雨水 D.地下水4.下列有关和田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河流下游水量比上游大B.枯水期河流含沙量大C.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D.冬季不存在断流现象(2015·湖南十三校一模)读水的社会循环和自然循环示意图,回答5~6题。
(注: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当中,人类不断利用其中的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之需而产生的人为水循环。
)5.图中来源于用户的潜在回用水源包括( )A.降水、地下水、地表水 B.供水厂提供的自来水C.可循环使用的清洁冷却水 D.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6.城市化对水的自然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①人口增多导致地下径流增加②城市地面硬化增加城市内涝③地表植被减少导致下渗量减少④城市规模扩大导致降水增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15·银川一模)水库具有多种功能,如防洪、发电、灌溉、养殖等,并且能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
下图中,图1是某水库洪水时径流调节示意图,图2是某水库蓄水前后对库内周围地区降水量的影响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库建成后,可能使河流下游地区鱼类绝迹B.可能会增强河流下游泥沙沉积,利于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的形成C.图1中水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是t1D.图1中水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是t28.读图2,导致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年降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冬季气温升高,大气上升运动旺盛B.常年在高气压的控制下 C.蓄水后夏季增温慢,大气的上升运动不旺盛D.蓄水后水汽蒸发量变大(2015·开封高中质检)下图是我国某河流干流区位置及该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统计图。
读图完成9~10题。
9.据图示信息可推测,该河流( )A.冬季无结冰现象B.以雨水补给为主C.水位季节变化小D.下游径流量最小10.与1985~2000年相比,该流域2000~2010年水体面积大幅度减小的主要原因是( ) A.蒸发量加大,下渗严重 B.耕地面积扩大,农田灌溉量增大C.城镇规模过大,需水量增大 D.林地、草地的面积减少,涵养水源的能力变差成都的活水公园是一座以水保护为主题的城市生态景观公园,秉承“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和“人水相依”的生态理念,将雨水进行有效收集,展示被污染水体在自然界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生命过程,下图为成都的活水公园。
据此完成11~12题。
11.可以发展成都治水模式的城市是( )A.乌鲁木齐 B.兰州 C.西宁 D.广州12.建立活水公园的生态效益是( )A.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B.降低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加快水体流动,有效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C.营造亲水型宜居城市 D.推广高科技的环保技术13.(2015·临沂六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克里雅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于田县境内,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2.99 mm,其中4~9月的降水量所占比重较大,6月份降水最多,平均为26.35 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 839.9 mm,集中在4~9月。
下面两幅图分别为克里雅河流域示意图和克里雅河径流及气候变化距平图。
(1)在上图中绘出克里雅河的流向。
(2)简述克里雅河的径流特征及其成因。
(3)图示克里雅河的径流变化大致可以分为1957~1967年、1968~1972年、1973~1999年、2000~2009年四个阶段,分别说出四个阶段的径流变化特征,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及图示信息判断与径流变化关系密切的因素,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6分)材料青岛市科协副主席吕祖利表示,青岛是一个缺水的城市,现在饮用崂山水的人很少了。
二十多年前进行的引黄济青工程,水源用于工业生产和百姓生活,但目前这个水是不够用的,必须有一些水源来补充。
现在海水淡化、脱盐技术的发展足可以使海水变为纯净水,达到饮用水的标准,所以可以作为新的解决水源的方向。
(1)请说出青岛市的缺水属于哪种类型,并分析该市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8分)(2)除海水淡化外,请你说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该市淡水资源短缺问题。
(10分)(3)引黄济青和海水淡化对青岛市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8分)例1选D例2选C例3选B例4(1)C (2)B 例5(1)B(2)D1.B2.D3.A4.C5.C6.D7.D8.C9.D10.B 11.D12.B13. (1)绘图略。
(2)特征:径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河流上游地区径流量大,进入下游后径流量减小,直至断流。
成因:地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雨水补给少,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因人口增加,为发展生产,人们沿途引水灌溉;沙漠边缘地区下渗严重,蒸发旺盛,越往下游水量越小,最后消失。
(3)1957~1967年:上升阶段;1968~1972年:下降阶段;1973~1999年:波动时期,负距平为主;2000~2009年:上升阶段。
因素:气温。
理由:径流量距平变化与气温距平变化一致;克里雅河流域降水少,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受气温影响大。
14. (1)资源型缺水。
青岛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总量较小,且季节变化大;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对水的污染和浪费,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程度。
(2)加快节水型生产工艺设备的改造,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改革现行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集中、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加强水环境监测和管理,全面建立水质监测系统,严格限制水污染物的排放;废水(污水)回收利用。
(3)增大了青岛市可利用的水资源量;缓解了水资源供应不足产生的矛盾;缓解过度开采地下水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促进青岛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