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论语》十二章精编练习 新人教版
最新【部编版】七上语文:第12课《论语》十二章-精编练习(含答案)

最新教学资料·部编版初中语文12《论语》十二章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三省.吾身(xǐng)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一箪.食(dān) 曲肱.而枕之(ɡōnɡ)博学而笃.志(dǔ)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4)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和体会(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6)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斯:这,指河水(7)曲肱.而枕之肱:胳膊(8)博学而笃.志笃:坚定3.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D)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解析:A、B、C三项均为代词。
D项是动词,到。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5.填空。
(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体裁)著作。
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否则会误入岐途,所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精品习题【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

部编本七年级上12课《论语十二章》习题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赏析辨识选择题】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子】2、【时习】【时】,3、【不亦说乎】【不亦……乎】,【说】,4、【愠5、【君子】6、【吾】7、【日】8、【三省】【三】,【省】,9、【为人谋】10、【忠】11、【信】12、【传】13、【十有五】【有】,14、【立】15、【惑】16、【天命】【命】,17、【耳顺】18、【从心所欲】19、【逾矩】【逾】,【矩】,20、【温故而知新】21、【罔】22、【殆】23、【堪】24、【之】25、【者】26、【好】27、【乐】28、【饭疏食,饮水】【饭】,【疏食】,【水】,29、【于】30、【如浮云】31、【焉】32、【善者】33、【川上】【川】,3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斯】,【夫】,35、【三军】36、【夺】37、【匹夫】38、【笃志】【笃】,39、【切问而近思】【切】,40、【仁】二、重点句子翻译: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翻译: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8、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翻译: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 《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2《论语》十二章课后知能演练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下列选项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择其善者/而从之B.有朋/自远方来C.学而/不思则罔D.温故/而知新3.按要求用原文句子填空。
(1)《<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和“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感叹时光易逝的句子是“,”。
(3)《<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是“,”。
(4)《<论语>十二章》中说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切合实际地多思考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的句子是“,”。
4.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共二十篇,以语录体为主,只记录了孔子本人言行。
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句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
其中,懂得学习的人境界最高。
C.有客人远道而来,我们可以用《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句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
D.“三十而立,四十而知天命,五十而不惑”中的“而立”“知天命”“不惑”常用来代指年龄。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论语》十二章课后作业习题新人教版

《论语》十二章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论.语()不愠.()罔.()殆.()箪.()三省.吾身()曲肱.()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逾.矩。
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温故.而知新。
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于.我如浮云。
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中庸》《论语》《尚书》合称为“四书”。
其中《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部小说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C.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D.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他的代表作。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河北省石家庄七年级语文上册 12 论语十二章练习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河北省石家庄七年级语文上册12 论语十二章练习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河北省石家庄七年级语文上册12 论语十二章练习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河北省石家庄七年级语文上册12 论语十二章练习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论语》十二章能力提升检测1。
《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
某同学学习时只知道死记硬背,却不爱动脑筋思考,你可以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劝诫他,让他明白学与思的关系。
3.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了办好这期板报,宣传组的同学设计刊头,撰写稿件,编辑资料,忙得“________________。
”5.比较下面句子中“而”的用法。
(1)学而时习之 ( )(2)人不知而不愠( )(3)思而不学则殆(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六十而六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8.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一、积累与运用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吾日三省..吾身:(2)为人谋...:(3)从心所欲....:(4)学而不思则罔.:(5)思而不学则殆.:(6)博学而笃.志:(7)切问而近思.....:2.指出下列加点词在不同语句中的含义。
(1)为(2)而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B.C.D.4.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断地学习旧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当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当中最优秀的去学习,其中不优秀的注意改正他们的缺点。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断地学习知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D.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不应当感到厌烦,教导别人不应当感到厌倦。
5.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论语》中所讲道理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近的两句是。
(2)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3)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一句话: , 。
(4)小明学习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
但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
李老师引述《论语》中的两句话“, ”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二、课内语段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七年级语文上册12论语十二章练习新人教版

12.《论语》十二章一、基础知识1.讲解句中的加点字词:① 学而时习之(.)②有朋自远方来().③人不知.而不愠()()..④不亦君子乎(..)⑤吾日三省.吾身()⑥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讲解以下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3. 文学知识:《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
二、语言运用4.依照文章的思路,排列下面的句子的次序。
A、①深情地回想莫泊桑的文学生涯,对其文学天才予以热情礼赞。
B、②充足必定莫泊桑的荣耀所在,预知并重申莫泊桑将与其作品同样获得长生。
C、③抒发对死者炽烈的痛惜之情和深切的之情,确立了演讲的感情基调。
D、④精华阐述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优秀地位,对其文学创作赏赐崇敬的谈论。
答:排列次序为________。
5.以下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颦蹙阐述变换多姿本色当行B. 咿哑惊鸿举手投足悲欢离和C. 斗薮端凝画眼描眉狂奔惊跃D. 榕树舞姿低回宛转静穆威严三、课内阅读6.翻译以下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
7.“吾日三省吾身”从古代治学的人特别重视、的涵养。
、三个方面反思自己,从中能够看出8.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旧闪烁着醒目的光彩。
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迪。
四、课外阅读《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来往无白丁。
能够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9.身居陋室,却不感觉简陋,你对此有何见解 ?10.从全文内容看,作者拥有怎样的生活情味?11.本文题为《陋室铭》,而作者却没有直接去写陋室,为什么?既然是陋室,作者就应该倾其笔写尽其陋,但是作者又没有去写其陋,相反却极写其不陋,这又是为什么?五、体验中考以下各项中剖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当与书中各异的人和事交融时, 我们会觉察生命的深意。
七年级语文上册 12《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基础知识达标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1)不亦说乎( ) (2)吾日三省吾身( ) (3)四十而不惑(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5)学而不思则罔( ) (6)思而不学则殆( )2.请解释下列加粗词的含义。
(1)人不知而不愠( ) (2)四十而不惑( )(3)学而不思则罔( ) (4)思而不学则殆( )(5)逝者如斯夫( ) (6)吾日三省吾身( )3.翻译下面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课堂探究重点难点探究(一)典型例题探究点一:翻译句子例题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理解和翻译能力,注意“三”表示多数,“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答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点拨:采用直译法逐字逐词翻译探究点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例题2:怎样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呢?解析:此题主要检测对文章中关键句子的分析,要从句子的内容上分析。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为“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也会有害。
”此句是讲学习方法的,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学和思结合起来,才能学有所成。
点拨:从“学”和“思”两方面分析。
(二)探究问题问题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积累词语:(1)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___________ (2)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___ (3)吾日三省吾身省:_________________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___ (5)学而不思则罔罔: _________________ (6)思而不学则殆殆:_____________________(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_____________ (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_________________ (9)逝者如斯夫逝:_________________ (10)博学而笃志笃: 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语文统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2课 论语十二章 课时练02测试卷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一、默写1. 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3.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4. 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5. 强调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6. 表示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切合实际地多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的句子是:,。
7. 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8. 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用《论语》的话就是:,。
9. 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10. 孔子在《论语》中论述学习精神和教学态度的语句是:,。
二、文学常识填空1. 《论语》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________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2. 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家。
3. 四书指的是《》《》《》《》。
4. 孔子的政治主张是“ ”“ ”。
5.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与战国时期的孟子并称“ ”。
6. 《论语》共________篇。
7.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他的教育思想在________(人名)的《________》一书中有详细记载。
8. 孔子认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________”。
9. 孔子强调“礼”的重要性,他认为“不知礼,无以立也”,“克己复礼为仁”,这里的“礼”指的是________。
10. 孔子的弟子中,以德行著称的有________、、、________。
三、字音字形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愠()三省()传()不习乎逾()矩罔()殆()一箪()食曲肱()笃()志好()之者2. 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姓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愠.()逾.矩()罔.()殆.()一箪.()曲肱.()不亦说.乎()笃.志()三省.()吾身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三十而立.()可以..为师矣()()不逾.矩()学而不思则罔.()人不堪.其忧()饭.疏食饮水()()博学而笃.志()3、根据提示填空。
(1)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2013年5月下旬,第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北京开幕,请你引用《〈论语〉十二章》中的,来表达我们对世界各国嘉宾的欢迎之情。
(3)《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言是,。
(4)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为为鉴(镜子)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一句话:,。
(5)本文中表达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一句话是,。
4、翻译下面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语言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烟民已超过3亿,占全球吸烟者总数的1/3,二手烟民更高达7.4亿人。
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烟草诱发的相关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材料二:全球大约每6秒就有一个吸烟者死亡。
一个十几岁就开始吸烟并连续吸烟20年或更长时间的人,要比从不吸烟的人平均少活20—25年。
——CCTV新闻材料三:吸烟有害健康。
——烟盒上的警示语(1)从材料一、二的数据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2)有人认为材料三的警示语缺乏力度,请你设计一条更有冲击力的警示语。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编练习第12课《论语十二章》(word文档有答案)

阅读全文,完成练习。
7.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9.摘出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10.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⑥学而时习之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⑧吾日三省吾身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11.读了本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03 拓展阅读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不愤③不启,不悱④不发,举一隅⑤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
②女:通“汝”,你,你们。
③愤:苦思冥想,仍领会不了的样子。
④悱: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
⑤隅:角落。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2)是以..谓之“文”也()13.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1)是以谓之“文”也(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14.翻译下列句子。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5.这三则语录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16.孔子从哪两个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没有收获,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第12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______)学而不思则罔.(______)思而不学则殆.(______)不亦说.乎(______ )三省.吾身(_____ _ )传.不习乎(______ )不逾.矩(______ )一箪.食(______ )好.之者(______ )曲肱.而枕之(______ )博学而笃.志(______)逝者如斯夫.(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吾日三省.吾身()(2)四十而不惑.()(3)不逾.矩()3.下列各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不思/则罔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下面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 博学而笃志。
C.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下列句子中的“而”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B.学而.不思则罔C.曲肱而.枕之D.切问而.近思6.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B. 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 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D. 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8.按要求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
(1)《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学习周围人的长处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往的朋友中,许多人都是优点和缺点并存的,怎样对待他们的优缺点呢?《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出了答案。
第12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七上《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基础积累1.字音字形(1)不愠.( ) (2)不思则wǎng( ) (3)不学则殆.( ) (4)不逾矩.( ) (4)一dān食( ) (5)笃.( )志(6)反省.( ) 节省.( )2.《论语》一书是记录____________言行的一部书,共____________篇,是____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宋代把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3.读下列句子,选择归类。
(填序号)A.学习方法B.学习态度C.修身做人(1)人不知而不愠(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为人谋而不忠乎( )(5)学而时习之(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吾日三省吾身( )(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小帆觉得自己将知识都背熟了,但成绩还是不理想,请你结合下面材料为他提供一些学习建议。
【材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用原文填空。
(1)学习是很愉快的事,正如《论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做“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新人,必须加强学习。
(2)有修养的人不会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影响心境,正如《论语·学而》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常常以此自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获取新的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正如《论语·为政》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常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启发同学们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
(5)《〈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别人和颜回,告诉我们修身要经受得住困苦、贫穷的考验。
11《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习题练习(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横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思而不学则殆(殆:危险)B.逝者如斯夫(逝:流逝)C.博学而笃志(笃:忠实,坚守)D.吾日三省吾身(三:泛指多次)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学而时习之D.曲肱而枕之二、语言表达3.翻译下列句子。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以下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
”(《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注①识:记住。
②厌:满足。
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
④及:赶上,追上。
⑤亡:不知道的东西。
5.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A.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D.是知也/日知其所亡6.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子曰:“____________,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_______________,五十而知天命,_______________,七十而从心所欲,_______________。
”《为政》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_____________,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___。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
”《述而》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张》二、《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12 《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2.《〈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课内跟踪(建议用时15分钟)【基础存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为人谋而不忠.乎()(2)传.不习乎()(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4)饭.疏食()(5)思而不学则殆.()(6)好.之者()2.下列对加点的“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吾日三.省吾身②三.十而立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A.三个“三”都是实指。
B.三个“三”中,①②实指,③泛指多次。
C.三个“三”都是泛指多次。
D.三个“三”中,②实指,①③泛指多次。
3.下面语段中,有语病的一项是()5月30日清晨,东风航天城,问天阁前,①“神舟十六号”出征仪式上红旗招展,千人同唱《歌唱祖国》。
11次出征,航天员都是从这里启程。
②梦想,从未止步;创新,未曾改变。
③今天,中国已经拥有完备的近地载人空间站和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
④火箭技术、飞船技术、交会对接技术等航天科技不断取得新突破,为中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A.①B.②C.③D.④4.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世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某校七年级举行“走近孔子”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信息采集组负责搜集有关孔子的对联,下面是一副搜集到的精妙对联,但其顺序已被打乱,请你把它们组合成一副完整的对联。
精华传四海儒学圣人照五洲功德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校决定以孔子的名言来制作一块文化石(见下图),请你辨识其字体,并写出字体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早已从中国走向了世界,目前,全球孔子学院有一千多家。
12 《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含答案) 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论语》十二章【随堂字词】▶字音字形1.给加点字注音。
愠.()逾.()罔.()殆.()箪.()肱.()堪.()笃.()讨论.()/论.()语自省.()/省.()份▶字义词义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时:(2)不亦说.乎说:(3)人不知而不愠.愠:(4)吾日.三省吾身日:(5)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忠:(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7)四十而不惑.惑:(8)不逾.矩逾:(9)温故.而知新故:(10)学而不思则罔.罔:(11)思而不学则殆.殆:(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13)匹夫..不可夺志也匹夫:(14)博学而笃.志笃:(15)切.问而近思切:(16)仁.在其中矣仁:【随堂常识】3.孔子(前551—前479),名,字,(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也是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
4.《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的一部书,共20篇,是经典著作之一,与《》《》《》并称“四书”。
【课文回顾】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5.“学而时习之”与“温故而知新”都提到了“温习学过的知识”,两则语录强调的重点是否相同?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的“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分别指什么人?孔子更欣赏哪种人?请说出理由。
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中的“浮云”,你是怎样理解的?8.简要回答“博学”和“笃志”二者的关系。
【中考预备】文言实词释义【设问形式】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②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③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思路点拨】①字形分析法:汉字的字形结构表示某种意义,分析字形,能帮助理解词的意义。
②组词探义法:不少单音节词可以通过与另一同义或近义的词组成双音节词来进行解释。
③同义推导法:在结构整齐意义相近的词组或句子之间常有一些意义相近或相似的对应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论语》十二章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lún) 不亦说.乎(yuè)
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三省.吾身(xǐng)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一箪.食(dān) 曲肱.而枕之(ɡōnɡ)
博学而笃.志(dǔ)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
..吾身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
(4)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6)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斯:这,指河水
(7)曲肱.而枕之肱:胳膊
(8)博学而笃.志笃:坚定
3.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D)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
C.下车引之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解析:A、B、C三项均为代词。
D项是动词,到。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
...新.。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
5.填空。
(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体裁)著作。
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否则会误入岐途,所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
6.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
请你参与进来。
(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
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
示例:同学们,《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了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
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
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
(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大家出了个对联,请你对出他的下联。
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
下联: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
(3)班上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
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已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
示例: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02 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完成练习。
7.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才德的人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没有收获,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孔子在河边上感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
9.摘出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逝者如斯;择善而从;箪食瓢饮。
10.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C)
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⑥学而时习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⑧吾日三省吾身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11.读了本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示例:替别人办事要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要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要复习。
03 拓展阅读
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子曰:“不愤③不启,不悱④不发,举一隅⑤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注释】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
②女:通“汝”,你,你们。
③
愤:苦思冥想,仍领会不了的样子。
④悱: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
⑤隅:角落。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什么)
(2)是以
..谓之“文”也(因此)
13.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
(1)是以/谓之“文”也
(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4.翻译下列句子。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能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15.这三则语录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第一则和第三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
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第三则中孔子认为学习要虚心请教。
这两句是很好的治学格言。
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适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
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
16.孔子从哪两个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
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参考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几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文’。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