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基础医学概论(第六章循环系统)[可修改版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静息电位(RMP)及其形 成机制
内负外正,工作细胞-90mV; 自律细胞-70mV但不稳定,Na+缓 慢内流自动去极化(舒张期电位)
2、动作电位(AP)
分快反应细胞及慢反应细胞; 快反应细胞AP分5期;机理如下:
0 期:Na+快速内流(去极化) 1 期:K+外流 2 期:K+外流 + Ca2+内流 3 期:K+大量外流 4 期:Na+-K+ 泵和Ca2+泵激活
心室舒缩-动脉舒缩-波动传至全身 动脉
三、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二、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窦房结是正常起搏点,自律 性最高,产生窦性心律;其 他自律细胞为潜在起搏点, 病理情况下产生异位节律。
三、心肌的传导性:
将窦房结的兴奋传导至心脏各部(左、 右心房、左、右心室)
浦氏纤维传导速度最快(4m/sec),心 房肌和心室肌较慢,房室交界处的传导 速度最慢(0.2m/sec),产生房室延搁, 具生理意义。
瓣膜的功能:防止血液返流。
心壁:
1、心内壁:光滑,还形成各个瓣膜 2、心肌层:左室最厚,其次为右心室,
心房肌较薄
3、心外膜:由间皮和结缔组织构成。
三、特殊传导束: 窦房结-房间束-房室结-房室束-浦
氏纤维网
心脏的血管:左、右冠状动脉-心脏的 毛细血管网-心脏静脉-冠状静脉- 右心房
窦房结 房室结
影响血压的因素:
1、心排出量:受每搏输出量和心率的影 响。搏出量主要增加收缩压;心率主要 升高舒张压。
2、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 3、大动脉弹性:减少时收缩压升高大于
舒张压的升高。
4、循环血量:大量出血时血压降低。
(三)动脉脉搏:
即传导至全身动脉的动脉搏动波, 与心排血量、动脉弹性和外周阻力关 系密切,可反映心血管功能。
心肌的兴奋性:有周期变化,分为 几期
(1)有效不应期:复极化至-60mV前;
(2)相对不应期:复极化-60至-80mV 之间
(3)超常期:-80至-90mV,阈下刺激可 兴奋
期前收缩和代偿 间歇:“早跳” 与“停跳”
期前收缩是异位
的额外兴奋,而
其后的窦性兴奋
落在其有效不应
期内,故不能引
起心室兴奋收缩。
2、心率对心排出量的影响: 适当增快可增加心排出量,但心
率过高或过低均减少心排出量。
第三节 心脏生理
心肌生物电现象: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 心肌的生理特性: 四大特性( + 收缩性)
一、心肌的兴奋性
自律细胞(无收缩性): 窦房结,房间束、房室结、房室束、 浦氏纤维
工作细胞(无自律性): 心房肌、心室肌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含静脉 血)——肺泡壁毛细血管网——肺静 脉(含动脉血)——左心房
心脏的血液流动:由两侧心房流向同 侧心室。
第一节 心脏的结构 一、外形结构
二、心腔及壁的结构:
1、四个腔: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 心室。
2、二个间隔:房间隔;室间隔
3、四个瓣膜:三尖瓣(右房-右室);二 尖瓣(左房-左室);肺动脉瓣(右室 -肺动脉);主动脉瓣(左室-主动 脉)。
心脏传导系统
浦氏纤维
第二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动周期
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 1 次叫一 个心动周期,可分为 2 期(收缩期 和舒张期),心房和心室均分别有 上述 2 个期,一共就有 4 个过程。
以心率75次为例,心动周期0.8 sec 1、心房收缩期:0.1 sec.; 2、心房舒张期:0.7 sec.; 3、心室收缩期:0.3 sec.; 4、心室舒张期:0.5 sec.;
现代基础医学概论( 第六章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 心血管系统=心脏+血管(动脉+
毛细血管+静脉) 淋巴系统=淋巴管+淋巴器官 血液循环分: 1、体循环(大循环): 2、肺循环(小循环):
体循环与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含动脉血 )——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 小静脉(含静脉血)——大静脉——上腔 静脉和下腔静脉——右心房
临床可见房室传导阻滞。
四、心肌的收缩性
原理似骨骼肌,但受细胞外液Ca2+ 浓度影响较大,有些抗心律失常药 影响Ca2+通道
心肌收缩同步性,非随意性 心房纤颤和心室纤颤的概念(各自
为阵)
心房和心室的细胞电变化
正常心电图
第三节 血管生理
一、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分布:
1、弹性贮器血管:大A 2、分配血管:中A 3、阻力血管:小A和微A 4、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 5、容量血管:V系统
Baidu Nhomakorabea
二、动脉血压(即血压)
(一)血压的概念和意义: 1、收缩压:13.3-16.0 kPa (100-120
mmHg); 2、舒张压:8-10.6 kPa (60-80 mmHg) 3、脉 压:=收缩压-舒张压, 约4.0-5.3
kPa (30-40 mmHg)
(二)血压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血压形成: 1、血液:是前提; 2、心脏收缩:是动力; 3、大动脉弹性:是缓冲器和换能器; 4、外周阻力:是调压器。
四、心脏泵功能的调节:
1、每搏输出量:取决于心肌舒缩能力 和静脉回心血量。
(1)异长调节:指收缩前心肌的初长 度。由心室收缩前的容积或压力 (前负荷)决定,起精细调节作用。
(2)等长调节:指心肌收缩能力(强 度及速度)。锻炼可增加之。
(3)后负荷(动脉血压)对搏出量的影 响:其升高可减少搏出量,但心脏可 代偿增加收缩力恢复搏出量。
3 期与 2 期;1 期与 4 期部分重叠, 有一个全心舒张期(0.4 sec.)。
二、心脏的泵血功能
由心室舒缩及瓣膜启闭决定血流方向: 心房-心室-动脉(主动脉或肺动脉)
1、心房收缩期:房室瓣开启,半月瓣关闭 2、心室收缩期:
等容收缩期:房室瓣关闭,半月瓣未开 射血期:房室瓣关闭,半月瓣开启
3、心室舒张期: 等容舒张期:半月瓣关闭,房室瓣未开 心室充盈期:半月瓣关闭,房室瓣开启
三、衡量泵血的指标
1、心排出量(每分钟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心率。
每搏输出量(70 ml)=心室舒张期末容积 (145 ml)-心室收缩期末容积(75 ml)
2、射血分数(55%-60%)=每搏输出量(70 ml)÷心室舒张期末容积(145 ml) 充血性心衰时该指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