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开题报告: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合集下载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摘要:中高职衔接教育是指将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过程无缝连接起来,实现学生能够顺利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并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是保证成功实现中高职衔接教育目标的关键。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高职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原则和建设路径,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方案。

1. 引言中高职衔接教育是培养人力资源的重要渠道之一,对于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保证中高职衔接教育质量的关键,本文将从相关问题出发,探讨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原则和建设路径。

2. 中高职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目前,中高职衔接教育存在以下问题:(1)中高职衔接课程不匹配。

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学生在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后,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要求。

(2)衔接课程缺乏实践性。

中高职衔接教育注重学生对实际工作的操作能力培养,但目前课程设置较为理论化,实践环节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3)教学方法陈旧。

中高职衔接教育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支持,学生难以获得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 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原则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需求导向。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高等职业学校的需求,确定中高职衔接课程的设置和内容,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并能适应学习。

(2)衔接性原则。

中高职衔接课程应具有衔接性,即高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与中等职业学校相顺应,避免出现学科断层。

(3)灵活性原则。

中高职衔接课程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特色。

4. 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路径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路径如下:(1)加强调研和评估。

通过对中高职衔接教育的调研和评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特点,确定中高职衔接课程的设置和内容。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中职与高职之间的衔接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中职学生毕业后进入高职继续学习,既需要适应高职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又需要与高职的专业课程对接。

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对于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学习效果十分重要。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课程目标要明确,要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紧密相连。

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后,需要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适应高职的教学模式和学习环境。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目标应该是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高职阶段,并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就业做好准备。

课程内容要与实际需求相结合。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需要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以满足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需求。

课程内容还应该与行业发展趋势相结合,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课程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化。

中职与高职教学方式的差异较大,中职教学以理论为主,高职教学以实践为主。

在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应兼顾这两种教学方式的特点,灵活运用讲授、实践、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程评价要科学合理。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也要注重实践能力的评价。

还应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和兴趣特点,采用多种评价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实践过程需要充分的探讨和实践。

需要相关教育机构、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

教育机构可以与高职院校开展教学合作,共同探索中高职衔接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将实际工作经验融入到中高职衔接课程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需要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实践活动可以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实训和参观考察等,以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还应对衔接课程进行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就业状况的跟踪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在中国的教育制度中,中职和
高职教育是紧密联系的,中职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和技能,而高职教育则进一步
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可以促进中职与高职之间的无缝对接。

中职和高职教育环
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中职学生在升入高职阶段可能面临知识和技能的断层。

建立中高
职衔接课程体系可以确保学生顺利过渡,减少学习负担和学习障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和
创业能力。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可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中职和高职教育是为了
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职业的人才需求而设置的,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而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提高
就业竞争力。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中职和高职教育是社会发
展的需求,也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可以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使其更好地满足各地区和各行业的需求,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地方经济的
发展。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促进经济社会的繁荣与
进步。

我们应该加强理论研究,推动实践探索,不断完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为培
养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职业教育的改革,中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高职衔接的本质是要使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起来,让中职毕业生有更好的机会接受高职教育,从而实现职业发展和社会贡献。

本文将探讨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中高职衔接的意义1.就业市场需求目前我国的就业市场日益紧张,各行各业都需要具备一定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来实现业务发展。

而中高职衔接正是为了供给更多高素质的劳动力,使他们更好地面对职业市场的需求。

2.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中高职衔接还可以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中职学校通过与高职学校的衔接,不仅可以了解到高职学校的教育特点和课程设置,还可以了解到实际需求,从而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3.促进职业发展正是通过中高职衔接教育,学生们可以得到更好的职业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向更高层次的职业目标不断前进。

二、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在于,提供了衔接的途径,使中职毕业生可以更好地接触高中衔接课程,预先了解高职的专业特点和课程要求,降低高职学习的难度和门槛。

同时,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也是一种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途径。

中职课程设置突出实用技能和实践经验,而高职课程则具有更大的学科深度和研究性质。

通过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可以让这两种教育完美结合,让学生在雄厚的职业基础上更好地展开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学习。

而且,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也有利于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培养更多实用型、专业型的高素质人才,提升整个国家的生产力和经济实力,也对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有着深远的推动作用。

三、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1.中高职衔接的目标和原则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一套完善的教育体系,使中职学生能够有机会接受高职教育,增强他们的职业素质和竞争力。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主要包括:(1)使中职课程与高职课程之间互补,使中职毕业生无需重修即可顺利接受高职教育;(2)使中职课程能够培养学生适应高职学习并且具备专业技能的能力;(3)中高职课程的设置应当紧密结合职业需求,让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职业发展。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职业教育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一直备受关注,因为中高职衔接课程的优质建设,对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实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背景下,探讨和实践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变得必不可少。

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之间的衔接一直是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这就需要有一个合理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而目前,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设置过于片面,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二是教学方法滞后,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三是教师队伍短缺,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四是教育资源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建设更加完善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二、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1.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通过中高职衔接课程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2.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于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通过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优化建设,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3.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合作。

中高职衔接课程的建设,可以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增强校际之间的互动,有利于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1.建设多层次的中高职衔接课程。

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可以建设不同层次的中高职衔接课程,比如技能提升课程、专业课程、实习实训课程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2.结合产学研深化课程设置。

中高职衔接课程的设计应该结合产业界、学校和科研机构的需求,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潜力。

3.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学水平。

对于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教师队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和引进,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并结合实践经验进行分析。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首先需要明确中高职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中职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培养学生适应职业需求的能力;而高职教育则更多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成为专业技术人员。

在建设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时,应充分考虑这两种教育的区别。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充分调研市场需求,了解各类岗位的职业要求和技能需求。

只有充分了解市场需求,才能准确定位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方向和目标。

可以通过与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合作,进行调研和对接。

在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中,还应该注意课程的设置和内容的选择。

应该结合中职和高职的教育特点,确定各个学科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

中职的实践教学应该贯穿整个课程,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而高职的专业知识教学则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还应注意课程的顺序和衔接,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除了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外,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还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

可以通过引入虚拟仿真实验室、网络实训平台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还可以将职业导向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信息素养。

在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教师培训和教材编写。

教师是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和实践经验,能够教学相长。

应该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教材编写也是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教学目标编写符合教学实际的教材。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只有确保课程体系能够紧密衔接并满足市场需求,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

通过深入调研、科学设计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可以不断完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是指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和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之间,为了实现学生的无缝衔接与持续发展,共同建立一个符合职业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

本文将探讨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并结合实践经验进行分析。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它能够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院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通过建立课程共享机制,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提供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高等职业学院则可以提供学生更深入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机会,从而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衔接课程的设置,可以使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阶段就接触到高等职业学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提前获得优势。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体系,可以让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阶段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擅长领域,并为其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专业选择和发展路径。

要实现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院之间的合作机制。

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确保双方对于教学大纲、教材使用等方面的统一意见。

要积极推进衔接课程的制定和更新。

实施课程体系的建设和革新,要紧密结合就业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来进行,保持与时俱进,确保课程内容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还要加大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力度。

通过建立专业辅导组,为学生提供专业选择和规划方面的帮助,确保学生能够在中等职业学校阶段就做好职业发展的准备。

在实践中,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要注重教师的培养和发展。

教师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他们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适应衔接课程的要求。

要注重实践教学的融合。

通过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将实践环节融入到课程体系中,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和机会,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一、引言当前,我国教育领域愈加重视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建设和实践,以满足企业和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中职和高职的教育服务对象不同,但其教育目标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个人职业发展。

在筹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学生职业规划、企业用人需求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设计。

本文将探讨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及实践经验。

二、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概念中高职衔接教育是指在学生完成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教育后,进入高等职业教育阶段,或者直接进入职业领域开展职业生涯的教育形式。

中高职衔接教育不仅强调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培养具有反应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素养等职业能力。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是指中、高职教育在课程设计、内容选择、教学方式等方面的融合与衔接,目的是为进一步推进中高职衔接教育提供保障。

三、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1.合理选择教材及课程内容中高职衔接教育中,教材和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注重贴近实际职业需求。

具体而言,要根据相关职业领域的技能、技能水平和就业形势以及企业的用人需求,合理选择教材和课程内容。

同时,应该注重课程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应用,更好地培养技能和技能素质。

2.实行课程衔接中高职衔接教育实行课程衔接,将所学内容有机地连通起来,避免重复课程的出现,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此外,课程衔接可以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3.注重课程贯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需要注重课程贯通,不断增进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层次和连贯性。

要实现课程贯通,需要将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教学大纲相结合,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无缝衔接。

4.多主体参与中高职衔接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多主体参与,包括学校、教师、企业等。

学校和教师主要负责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实施,企业主要提供实践平台和实践经验,并参与中高职教育质量、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评估。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我国开始探索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实践。

本文将就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进行探讨,同时结合实践经验,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中高职教育衔接面临的问题1. 课程脱节中职和高职之间的课程设置存在脱节现象,导致学生衔接过程中出现知识储备不足的情况,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就业发展。

2. 就业压力由于中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导致一些中职毕业生在高职就业时面临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因为缺乏对应的技能和知识。

3. 人才供需不平衡由于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导致市场上的人才供需不平衡,高职毕业生难以满足实际用人需求。

1. 课程整合应该根据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整合中职和高职的课程内容,确保中职和高职之间的课程衔接更加顺畅。

2. 专业导向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特点,设计和建设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使之更加专业化,符合实际就业需求。

3. 实践导向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应该更加注重实践导向,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其未来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四、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问题和解决方案1. 问题目前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尚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一些地方在课程整合方面进展缓慢,一些高校在专业导向和实践导向方面还存在不足。

2. 解决方案针对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应该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提高对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视,同时加大对该领域的资金投入,提高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实际效果。

还应该加强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新模式和新路径,促进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全面发展。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是当前中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等多方合作共同推动。

通过加强对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视,加大对该领域的支持和投入,努力解决课程脱节、就业压力和人才供需不平衡等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中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中职和高职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职和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高职衔接教育则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衔接环节。

中高职衔接教育体系的建设对于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提升我国劳动力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进行探讨与实践。

一、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适应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市场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而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能够使学生在接受高职教育之前,就能够获得一定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2. 促进教育公平。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可以使中职学生和高职学生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更加公平,也可以缩小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机会,实现教育公平。

3.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能够使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之前就能够接触到职业技能和就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1. 缺乏统一规划。

目前,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各地区和学校之间的课程设置存在差异性,导致学生在升入高职院校后需要再次适应新的课程体系,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2. 教学资源不足。

在中职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很难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

而在一些高职院校,虽然教学资源相对丰富,但由于教学进度加快,学生由于无法适应而导致学习压力增大。

3. 师资队伍的短缺。

目前,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受到师资队伍的短缺的制约。

一方面,中职教师在开设高职衔接课程时由于缺乏高职教育教学经验而难以胜任;高职院校也由于师资队伍的短缺而难以保证衔接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对策探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建设:2. 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职业教育的改革,中职和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日益突出,急需建立一套科学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中职到高职的转变。

本文将对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进行探讨,结合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中高职衔接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一、中职和高职教育的差异与挑战中职和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分别面向不同的学生群体,培养着不同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

中职教育注重学生的基础职业技能培养,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而高职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具备更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更广泛的知识面。

这两种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给中职生升学到高职教育带来了许多挑战。

中职生在升学到高职教育阶段往往会遇到知识面不足、学习习惯不规范、理论基础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他们在高职教育阶段学习困难,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中职生在升学到高职教育阶段还会面临适应环境的问题,这包括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等方面。

由于高职教育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中职生在进入高职教育阶段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这也需要学校和教师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中职生在升学到高职教育阶段还面临就业前景不确定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并不容乐观。

中职生需要在升学到高职教育阶段提前为自己的就业做好准备,这也是中高职衔接教育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基于以上挑战和问题,针对中高职衔接教育的特点和需求,需要对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进行科学建设,从而为学生的顺利升学和顺利就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和要求。

1. 建立贯穿性的教育理念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需要贯穿性的教育理念,即要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既要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也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对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在背景介绍中,阐述了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研究目的在于研究当前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现状、建设理念、关键问题,并探讨相关实践和案例分析。

在实践探索中,提出了解决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关键问题的方法,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可行性和指导。

最后的结论部分总结了对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关注和重视,推动相关工作向更加完善和有效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索、实践、现状分析、建设理念、关键问题、实践探索、案例分析、启示、未来发展、结语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中高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

由于中高职教育的起点和终点不同,存在着一定的课程断档和对接不畅的问题,导致学生在升学和就业方面面临很多困难。

为了解决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不畅的问题,学界、政府和企业纷纷探讨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旨在打破各学段之间的隔阂,构建起一个系统完整、有机衔接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顺利就业。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中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中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持续改进和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1.2 研究意义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其研究意义在于中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各级各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则是更好地实现中高职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的一环。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而高等职业教育则更强调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融合和对学生在高技能领域的深造与发展。

中高职之间的衔接问题成为影响学生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因素。

当前,我国中高职衔接的问题依然存在种种难题,比如学生毕业后对接学习课程的不连贯性、教学内容的不匹配性等,这不仅导致学生在升学、就业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也影响了我国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对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进行研究和探讨,探索更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2 研究意义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促进中高职教育融合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可以有效整合中职和高职教育资源,打破传统教育壁垒,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更广泛、更多元的学习机会。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有助于建立起完善的技能培养体系,提升中职和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更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

而且,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就业与人才需求更好地对接。

研究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在于为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举措,推动中职和高职教育的融合发展,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探究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

2.研究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理念,探讨如何更好地整合中高职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职业发展。

3.探讨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路径,寻找可行的建设模式和方法,为中高职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优秀范文5篇)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优秀范文5篇)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摘要:随着高考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范围由之前的高中生向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学生进行倾斜,中等职业院校的部分专业就需要根据高职院校的专业分类表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做好中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融通工作。

现以《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为例,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性,所以在人才培养的制定时需要突出该专业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征。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进行调整与改革尤为必要。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课程体系;中高职衔接随着我国制造业智能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业中不可替代的设备,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应用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智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因此,智能制造业的发展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将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到传统制造业中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率与产品质量,为现代化建设发挥巨大的作用,也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

但是现阶段工业机器人应用方面的优秀人才紧缺,大部分就业者是层次较低的劳动者和新一代的青年农民工。

缺乏相关技能与准入资格,制约着企业的快速发展。

本文主要从如何培养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人才,以及修改和完善职业院校的工业机器人中高职教育中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重构,做好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中高职衔接工作。

一、中高职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目前我国现行的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部分专业的衔接存在“脱轨”的不良现象。

主要集中在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实施、实习就业等方面都不完善。

例如:高职院校的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由于实训教学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很多学校就将实训课程课时进行压缩。

导致学生的实践技能不足。

同样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基础薄弱,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也不扎实。

很多需要应用到的数学或物理等课程内容被删减。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中高职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拟探讨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并通过实践进行验证。

课程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

应该在课程设置上进行精细化规划和合理化安排。

中职阶段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系统化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高职阶段则应当强调实际应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就业。

在教学方法上要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只强调知识灌输,需要在中高职衔接课程教学中引入问题导向和案例教学等主动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

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需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验证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一次实践研究。

我们根据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设计了一套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我们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将中高职教育的重点和特点进行了充分考虑,确保了课程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我们通过引入问题导向和案例教学等主动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我们特别注重了实践环节的设计,在课程中设置了大量的实践任务和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发现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确实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

一方面,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通过大量的实践任务和实际操作,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学会了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通过引入问题导向和案例教学等主动学习方法,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设置上要进行精细化规划和合理化安排,教学方法要创新,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是指在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之间建立起一套连贯、顺畅的课程体系,以实现中高职衔接教育的目标。

中高职衔接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也是推动职教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对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进行探讨与实践,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入手,为中高职衔接教育提供一些实用的思路和方法。

课程设置是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

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将中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结合起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中高职之间的衔接。

可以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增加一些高等职业院校所必需的课程,如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等,以提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是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重点。

教学内容要符合中高职衔接教育的要求,既要突出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在教学内容上,可以结合中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与实践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如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实地考察等,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教学方法是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

教学方法要因地制宜,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还可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如实习、实训、实践基地等,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借助多种资源和平台进行实践。

可以建立中高职衔接教育的网络平台,提供教材、教学资源和交流平台,让中高职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教学资源和信息。

也可以邀请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到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讲座或教学指导,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随着高中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中高职衔接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

建立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体系是中高职衔接的重要内容。

本文从建设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重要性、体系的构建原则、实施过程中需考虑的因素以及实践案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重要性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对于解决当前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是固化中高职衔接的一种方式,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职业教育生态环境。

职业教育衔接的开展可以协调中高职教育间的课程安排、资源配备、人才培育等,使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融为一体,构建职业教育生态环境,提升职业教育整体服务水平。

2、助力学生顺利转型。

中高职衔接的目标是通过学生的顺利转型,使学生顺利进入社会并胜任职业发展。

建立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可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动力。

对于大部分高职学生而言,他们选择高职的原因并不是对某个具体职业的向往,而更多是为了能够更快地适应就业市场以及获取更好的薪资待遇。

通过衔接课程体系的建立,高职学生可以更直观地学习到自己将来需要具备的技能和知识,从而提高学习动力。

建设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人才市场导向原则。

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以人才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

2、课程丰富多样原则。

不同学生的职业志愿和职业需求不同,因此衔接课程体系需要设置不同的课程,以满足不同需求。

3、综合实践原则。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学生成为一个完整人才,因此课程设置需要更多的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4、学科交叉融合原则。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需要充分利用学科交叉的特点,实现不同学科间的相互影响和补充,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知识储备。

三、实施过程中需考虑的因素1、教师教育。

在衔接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高层次人才的流动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与实践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职业院校逐渐从“分割式”教育向“一体化”教育转变。

中高职衔接是大学和职业院校之间建立紧密联系的桥梁,更好地为学生的就业和个人发展提供支持。

为了实现中高职衔接的目标,我们需要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下功夫,建立有效、可行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一、中高职衔接的意义和意义中高职衔接旨在建立高中和职业教育之间的桥梁,实现高中和职业教育之间的无缝对接。

这将有助于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中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个人能力。

中高职衔接的成果还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优化职业教育体系。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能够更好地对接职业教育体系,实现高中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衔接。

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职业教育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为职业教育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提高学生个人能力。

中高职衔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学生在校内的发展。

通过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行业状况,并发展个人的职业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3. 满足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中高职衔接将有助于满足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

通过建立更加紧密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将能够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掌握职业技能的职业人才。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问题和挑战尽管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意义重大,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1. 学校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源。

由于许多中小学校只有基本的教学资源,一些较高水平的课程资源缺乏。

这限制了学生接触先进的课程,难以完整地了解培养计划。

2. 学校课程设置分散。

有些学校的课程设计分散,没有形成相对完整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这使得学生难以全面地了解职业教育的学习内容和方向,不了解未来的职业方向。

3. 学校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合作。

在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职业教育体系和高中课程的紧密结合离不开学校的协调和合作。

然而,在学校之间这种合作并不总是这么容易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度2013编号ZJC2013045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开题论证书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资助类别:青年专项课题批准号:课题名称: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以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为例课题主持人:联系电话:主持人所在单位:开题日期: 2 0 1 4 年 1 月 11 日开题形式:123三、开题论证后的实施方案填写内容:问题提出、研究意义,研究综述、核心概念界定、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和措施、组织领导、成员分工、研究成果及责任人、经费管理以及课题研究目前行动情况等,并附主要参考文献。

表格不够可以自加页码。

一、问题提出2010 年颁布的《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中提出:要形成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职协调发展的现代职教体系,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同年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1- 2012)》中提出: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构建有利于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

这些政策的发布,为构建中高职教育衔接体系的研究吹响了“冲锋号”。

2011 年9 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具体内容和实施办法,使中高职课程的衔接更具操作性。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撰文指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对职教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其中最迫切的就是要解决中高职教育脱节、职校学生升学和成才渠道不畅、办学效益不高等问题,并指出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切入点就是“衔接”。

不少学者认为:专业设置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基础,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功构建的起点与落脚点。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光伏产业是我省和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产业的中长期发展和国内光伏产业的兴起,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更加苛刻。

因此,研究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设计衔接顺畅的课程体系,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业的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当前正处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的内涵建设阶段,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课程论还未形成系统化、理论化。

通过本项目的教学改革实践,总结归纳并提升中高职衔接的课程理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中高职课程衔接理论体系,为我省乃至我国的高职院校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2)实践意义随着《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和《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4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实践,分析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破解课程衔接上的“交叉点”并找到衔接的方法、衔接依据,设计衔接顺畅的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解决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为我省乃至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尤其是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案例。

三、研究综述1、国外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现状分析:中高职教育衔接及课程衔接国外开展的研究和实践比我国要早, 形成的衔接模式较多,并且各具特色,其中对我国影响较大的课程开发模式有以下几种:(1)英国模式:英国中高级职业教育课程的衔接,采用分层式教学,统一制订了 5000 个左右的标准教学单元,并把这些单元按程度分成 6 个层次。

1、2、3 三个层次属中等职业教育,4、5、6 三个层次属高等职业教育。

其中第一层次的单元与初中课程衔接,相邻层次的单元间可以衔接,学校依据学生所学单元总数的最低值和高层次单元所占百分比的最低值分别颁发中、高职毕业证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很好地实现中高职的衔接。

(2)澳大利亚模式: 澳大利亚主要是通过开发与实施培训包体系与资格框架体系相对应来实现中高职课程的衔接。

“培训包”是澳大利亚的连续性的和全国所承认的培训、认定和评估技能要素的总和。

作为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的指导性材料,是一套国家认可的用以认定和评价技能的职业标准和资格体系。

培训包的内容有不同的层级,共包括 12 种不同层级的资格证书与其资格框架体系一致,学生在完成培训包中某一专业层的学习后,便可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在下一阶段的学习时就可免修某一层次的内容。

各层级内部之间有相互衔接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内涵式衔接的特征。

(3)德国模式: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是“双元制”,通过螺旋式上升的学制体系衔接和课程上阶梯式职业课程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完成。

高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均以较低层次职业教育为基础,强调学生的职业实践经验。

经过中职阶段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既可以就业,也可以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

德国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多种入学深造的机会,中职毕业生与普通高中毕业生具有报考高等院校的同等学历和资格。

中高职阶段的课程衔接,依靠在课程上采用阶梯式综合性职业课程模式完成中高职教育的衔接。

(4)美国模式:美国实行的是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中后技术准备教育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教5育体制,并统一制定出中高职相衔接的教学大纲,采用课程体系衔接的中高职衔接模式。

以中职和高职校际间合作或签订合同的方式统一制定并实施各层次的教学大纲和相近专业的教学计划。

课程衔接的方法是把高中后技术教育的课程与社区学院、技术学院的实用技术课程建立起内在的连接,随国内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不断改进衔接课程体系,开设一些技术准备课程供上高职的学生选择并注重开设实用类工程技术课程。

通过对发达国家的中高职衔接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国家确认普教与职教文凭等值的衔接模式;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预备教育(专门补习或工作经历)实现学力达标的衔接模式;以美国、俄罗斯为代表的通过一体化课程或大纲直接衔接的模式。

尽管这些衔接模式的实现过程和方式各不相同, 但其衔接的核心和关键点都是课程的衔接。

比如英国创立了单元衔接法,德国采用学制的螺旋式上升和课程实行阶梯式综合职业课程衔接的方式,这些不同形式的课程衔接方式才是真正连接中高职教育的载体和落脚点。

2、我国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现状分析:我国关于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与国家的中高职教育政策密不可分,从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提出,中高职职业教育衔接及课程衔接的研究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提出职业教育体系与中高职衔接体系阶段(改革开放以来至2002 年):该阶段主要是中高职衔接的政策层面的研究,个别职业院校在政策的允许下进行改革试点。

学术界也是从中高职衔接的可行性进行理论探讨和衔接模式、学制衔接模式的研究,即外延式的衔接,以课程为核心的内涵式衔接鲜有提及。

②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阶段(2002 年至 2010 年):该阶段随着国家一系列激励政策的出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中高职衔接研究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中高职衔接研究的步伐得到了加快,衔接的广度和深度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理论上研究的代表性著作有《中澳中高职衔接比较研究》(刘育锋,欧阳河,2003)、《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研究》(耿金岭,2008)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入研究“中高职衔接”。

研究角度和方法多样,主要有实证研究、国内外比较研究、地域为对象或专业为对象的案例研究。

研究内容主要在中高职衔接的衔接方式、衔接模式、政策支持以及课程衔接等。

并提出了中高职衔接的几种衔接模式,比如五年一贯制、“3+2/3+3”模式,对口单招等模式。

该阶段主要的学术论文有:赵志群(《境外中高职课程衔接给我们的启示》,2002)、夏瑛等(《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探讨》,2004)、王技德(《甘肃省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005)、陈永清(《烹饪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2006)、武佩牛(《论中职6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衔接模式》,2007)、吴金林(《从高职教育角度看中高职衔接问题及对策》,2008)、柳燕君(《北京市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研究》,2010)、汤光伟(《中高职衔接研究》2010)。

从这些学术文章得出,研究者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开展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实践,并从中外衔接对比、衔接模式、专业衔接等方面进行研究,对我国中高职衔接的基本理论和课程衔接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实践。

③构建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阶段(2010 年后):近年来,中高职衔接的研究明显加快,尤其是国家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来,政策上对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和中高职衔接体系的研究明显加强,有关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越来越多,形成了诸多认识和观点,其中一项重要共识就是认同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的突破口。

有学者认为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本”,“标”是制度的衔接(姜大源,2011)。

因此,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实质与核心问题, 是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键。

从地域上分析,我国不同地区都开展了区域内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不同的衔接模式,江苏省、广东省、天津市的中高职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走在全国的前列,其中:①江苏省的职业教育形成了特有的“江苏职教”现象,该省中高职教育衔接起步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形成多种衔接形式,重点中专校与高校衔接的 3+2、五年一贯制、对口单招、注册入学等模式,到 2012 年实施了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

其中,五年一贯制模式比较成功,不足在于办学主体是中专校,教学质量与高职院校相比稍逊一筹。

其它的衔接形式中,真正内涵式的衔接- - 课程衔接体现不够。

②天津市探索中高职专业衔接以专业群“宽口径”对接,着力增强中高职相近专业的相容性和衔接性。

抓住中高职衔接的核心问题- - 课程衔接,从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衔接;③广东省从中高职衔接课程开发切入,探索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成功模式,2010 年启动中高职衔接发展的试点项目,对“三二”分段中高职课程进行了一体化设计,通过中职开设核心课程满足高职入学要求。

探索了一条以课程对接为核心的中高职衔接新局面。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我国还未建立完整的中高职衔接体系,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框架和成熟的研究理论。

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还处于中外借鉴、总结提炼、问题反思和理论思考阶段,研究成果还不够丰富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课程衔接的研究数量偏少,以课程为核心的内涵式衔接研究还处于经验总结归纳阶段,研究成果不多且不成熟;二是课程衔接的研究缺少理论基础和系统化研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的和系统的课程衔接理论,无法为构建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提供成熟的理论支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