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自决权理论溯源及其内涵嬗变
正确理解民族自决权
正确理解民族自决权,反对民族分离主义民族自决权的概念源自西欧,是17—19世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物。
当时,民族自决权在反对中世纪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本主义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是历史的进步。
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时代,少数帝国主义列强压迫和奴役其他大多数国家和民族,世界上就划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从而使民族自决权成为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思想武器。
在20 世纪20 年代初,民族自决权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制国家———苏联成立的重要思想指导原则。
而令人难以预料的是,民族自决权后来又成为民族分离主义瓦解苏联的重要理论依据。
进入21 世纪后,民族自决权至今仍然是新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口号。
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民族自决权。
一.民族自决原则是一项政治原则自决权是人民“自由地决定其政治地位,以及自由的追求其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的权利(《国际人权公约》共同第1 条)。
1914 年列宁发表《论民族自决权》首次系统阐述民族自决权理论。
他主张被压迫民族享有自决权,并将其作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压迫和统治、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有力武器。
列宁被认为是第一个向国际社会坚持自决权应成为民族解放的一般标准的人。
列宁的民族自决原则成为一战后众多民族国家建立的理论基础。
但列宁的“民族自决”基本点在于非殖民化。
威尔逊是将自决原则引向国际社会的另一领导人。
1918 年威尔逊在向美国国会联席会议宣布他的“十四点计划”中,就包括民族自决权原则,其思想是“任何民族都有权决定出由谁来代表和统治他们”。
他还提出将民族的区分与国家的边界联系在一起的设想,后来被某些国际法文件所采纳。
二.民族自决原则是一项法律原则1948 年8 月,美苏两国签署了《大西洋宪章》。
第一次通过法律文件的形式对自决权加以肯定。
1945 年6 月的《联合国宪章》第一次正式确认了民族自决权是具有普遍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民族自决权的合理内涵及其诠释
民族自决权的合理内涵及其诠释民族自决权的合理内涵及其诠释自古以来,各个民族一直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的权利。
而民族自决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权,旨在赋予各民族决定自己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命运的权利。
本文将探讨民族自决权的合理内涵,并对其进行诠释。
首先,民族自决权的合理内涵在于尊重各民族的自主意识和独特性。
各民族有权决定自己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方向,而不应受到外界干涉和强加。
尊重民族的自主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多元一体化的重要前提。
其次,民族自决权的合理内涵在于保护少数民族权益。
作为国家的一部分,少数民族有权享有公民权利和基本人权,包括自由选择居住地、使用母语和发展自己的文化。
民族自决权的合理诠释,应该为少数民族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消除各种形式的歧视和压迫。
第三,民族自决权的合理内涵在于促进和平发展。
各民族拥有自决权,可以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各种矛盾和争议,避免冲突和战争的发生。
国家应承认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权利,共同建设和谐社会,促进和平稳定的发展。
最后,民族自决权的合理内涵在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各民族拥有自决权,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特点,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政策和战略,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通过民族自决权的实施,各民族可以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和进步。
然而,民族自决权的实践并非一帆风顺。
在一些地区和国家,民族自决权受到各种限制和干涉,甚至遭受歧视和压迫。
为了保障民族自决权的合理内涵得以实现,我们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建立公正的法律制度。
国家应依法保护各民族的自决权,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确保各民族的合法权利得到保障。
同时,需要建立有效的司法机制,为民族自决权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其次,加强教育和宣传。
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民族自决权的认知和理解,促进民族和谐和共同发展。
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应加强对各民族历史、文化和传统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多元意识和包容精神。
第三,推动政治体制改革。
浅析自决权的历史形态与当代审视
浅析自决权的历史形态与当代审视一、自决权形态的历史演变(一) 种族化形态的人民自决人民自决渊源于16~19 世纪西欧出现的民族国家理论。
这种理论存在两种立论根据:其一,民族国家是主权国家合法性的源泉,国家的边界应该与民族的边界相一致,每个语言、文化不同的族体,都有权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这样的民族国家也具有相对稳定性。
其二,政治共同体是依据最高忠诚度而产生的,应承认由行使集体意志(如公民投票)来决定政治共同体命运的集体权利。
到了19 世纪,基于民族国家理念所引发的以反对民族压迫、反对隔断种族文化自然联系的帝国统治为内容的人民自决运动,几乎席卷整个欧洲。
这一时期,被赋予自决权利的民族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种族一词来理解的,它指的是那些具有某些共同传统和特征、共同语言或宗教和共同历史的群体。
结果,19 世纪欧洲的人民自决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种族自决。
而其所形成的国家推至极致就是国际著名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美国学者菲利克斯格罗斯所谓的部族民族主义国家。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局势发生巨大变化,民族分离主义思潮在中东欧不断泛滥。
民族分离主义者宣扬人民自决至上论,谋求脱离现有国家,建立以单一民族(或种族)为基础的独立国家。
最为典型的、也最有争议的是20XX 年2 月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
这种种族化形态的人民自决运动,又回归早期欧洲的极端民族自由主义的立场,背离时代潮流并对现有国际关系体系造成巨大冲击。
不可否认,种族化形态的人民自决有其历史进步性,它最初是作为反对征服和压迫弱小民族的政治哲学而出现的。
但是,在19 世纪经过格宾诺、豪斯顿钱柏林等人的发挥,以种族(马林诺夫斯基称之为文化民族)为单个主体的极端民族自由主义思潮开始出现,种族国家(菲利克斯格罗斯称之为部族国家)意识形态由此发端。
它强调建立国家的最基本单元是单一民族,认为为了民族国家的理想模式,可以打破由多民族国家构成的国内秩序。
其结果必然会牺牲和平与安宁的国家秩序,使国际社会陷入无休止的冲突之中,并可能导致地缘政治的瓦解和种族清洗。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民族自决权有何
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有很大的优越性。 1.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 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 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 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美国 《独立宣言》 和法国 《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是反应这些思想的最具代表性的历史
列宁和斯大林等苏联革命家和思想家对民族自决的发展也做出了贡献。十月革命期间,
列宁提出了以反对民族压迫和殖民统治为核心内容的民族自决思想,并把它同殖民地与 附属国人民争取解放联系起来。 合国宪章的一项基本原则并为非洲和亚洲的非殖民化提供了依据。
广义的概念则超越了单纯的非殖民化,它将民族自决权的适用范围极大地扩展。诸
多欧美学者认为,民族自决权应有两部分组成,即对内的自决权和对外自决权。前 者主要指自主权、 自治权以及发展自我经济、 文化、 宗教、 习俗的权利;后者则 主要指独立权或脱离权,即从原主权国家脱离组建新的独立国家的权利 。广义上 的民族自决权避免了狭义解释的不符现实,但是又往往容易将民族自决权的适用主 体和权利内容过度泛化,从而同国家主权原则相冲突。
但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对我国的西藏、 新疆等民族地区,主张所谓的 “民族自决”。
譬如,1995 年 5 月,美国参议院审议的一项外交法案称, “按照国际法,西藏是被 占领的主权国家,应当让西藏人民享有自决权” 。1999 年,美国参议院又通过决 议( S.Res.60)声称, “西藏人民应享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包括决定西藏是否 独立”。 美国政府关于西藏民族自决论的论调,无疑是支持在一个既有的 多民 族 国家——中国,国内的少数民族分裂为新的独立国家的行径。
列宁民族自决权思想缘起探析
列宁“民族自决权”思想缘起探析张祥云【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基于俄国的国情与民族特点,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实现各国各民族的无产阶级在反对帝国主义的国际社会主义革命和争取民族解放、独立斗争中的团结与统一,对“民族自决权”思想进行了新的阐发与实践。
【关键词】列宁;民族自决权;阐发缘由【中图分类号】A81; D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574 (2010) 04-0034-09【作者简介】张祥云,聊城大学世界共运研究所教授、法学博士(聊城252059)。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对“民族自决权”思想进行的阐发与实践,不仅激发了俄国各被压迫民族人民的革命热情,对推翻沙皇、创建苏联起过重大的作用,而且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对20世纪中叶之后的非殖民化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当今,“民族自决权”已作为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重要国际法原则和基本人权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
在对列宁的“民族自决权”理论的研究中,关于这一理论的缘起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这一探索,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列宁的“民族自决权”思想,发挥其在国际政治和民族国家建设中的建设性作用,是有意义的。
一民族自决权理论源于17至18世纪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有关“天赋人权”和建立“民族国家”的思想。
在18~19世纪,民族自决思想在欧洲各国广泛实施。
当时,民族自决权在反对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民族国家的过程中起过积极作用。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帝国主义时代的跨越,形成了帝国主义列强压迫和奴役其他大多数国家和民族的局面,从而使民族自决权成为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思想武器。
正是在这一时期,列宁结合帝国主义时代的特点与要求,对“民族自决权”思想进行了新的阐发与实践探索。
首先,列宁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与封建主义的斗争,是同民族运动联系在一起的。
列宁民族自决权思想探析
列宁民族自决权思想探析民族自决权是一个在国际关系和民族问题中备受关注的重要概念,而列宁的民族自决权思想在这一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列宁民族自决权思想的形成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本的统治和掠夺加剧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被压迫民族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日益高涨。
列宁认为,民族自决权是指被压迫民族有权决定自己的命运,包括自由分离、建立独立国家的权利。
这一权利并非绝对的、无条件的,而是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阶级斗争紧密相连。
在帝国主义时代,民族压迫和剥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自决权成为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列宁强调,民族自决权的实现必须以无产阶级的利益为出发点。
无产阶级应当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自决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地鼓励任何形式的民族分离。
在具体的实践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权衡民族自决权的行使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影响。
从理论内涵来看,列宁的民族自决权思想包含了多个方面。
首先,它强调了被压迫民族的平等地位和权利。
认为各民族无论大小、强弱,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能够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道路。
其次,这一思想突出了反对民族压迫和剥削的核心诉求。
民族自决权的提出,正是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和民族压迫,为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提供理论依据。
再者,列宁的民族自决权思想还蕴含着促进各民族之间交流与合作的理念。
他认为,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自决,将有助于促进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交流与合作,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在实践层面,列宁的民族自决权思想为俄国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在俄国革命中,布尔什维克党充分考虑了各民族的利益和诉求,积极支持民族自决,为革命的胜利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同时,这一思想也对其他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激发了世界各地被压迫民族争取自由和独立的斗争。
浅析列宁民族自决权理论及实践
浅析列宁民族自决权理论及实践列宁是俄国革命的伟大领袖,也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杰出代表。
他在革命实践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其中民族自决权理论是其重要的理论之一。
本文将从列宁民族自决权理论的提出背景,理论内容及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提出背景列宁民族自决权理论的提出和形成,是在对帝国主义条件下的民族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逐渐对世界进行殖民和瓜分,掠夺和压迫各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遭受着严重的压迫和剥削。
各民族之间也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和冲突,因此民族问题成为当时国际政治格局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列宁深刻地认识到了帝国主义条件下的民族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提出了民族自决权理论。
其核心思想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命运,包括决定是否脱离原来的政治体系,成立一个独立的国家。
这一理论对于解决帝国主义条件下的民族问题,维护各民族的民族利益,促进民族解放和民族平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理论内容列宁民族自决权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民族自决权是一项基本权利列宁认为,民族自决权是一项基本权利,是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应该享有的权利。
这是因为,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应该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命运,这是一项基本的民主权利。
民族自决权也是民族平等的具体体现,只有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才能团结合作,共同发展。
2. 民族自决权与无产阶级革命的关系列宁指出,民族自决权和无产阶级革命是密切相关的。
他认为,民族自决权不是孤立的政治要求,而是与无产阶级革命相结合的。
在帝国主义条件下,各民族的解放只能在无产阶级革命的推动下实现。
民族自决权要求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无产阶级要积极支持各民族的自决权要求。
3. 民族自决权的实现方式列宁认为,民族自决权的实现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独立国家的形式,即一个民族在政治上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二是通过联邦制的形式,即不同民族在政治上保持一定的自治权,结成一个联邦国家。
民族自决权,人权与主权
民族自决权,人权与主权民族自决权,人权与主权当前的科索沃危机,是前南斯拉夫解体危机的延续和最新表现。
因此,分析科索沃问题及其对今后国际关系走向的影响,不能不深入研究南斯拉夫解体过程。
本文将着重探讨“民族自决权”问题,因为前南斯拉夫内外政治势力均以“民族自决权”为南斯拉夫解体的依据。
同时,“民族自决权”这一概念的理论演变(即从强调“对外自决”转到强调“对内自决”),为北约国家提出“人权高于主权”论奠定了基础。
在展开论述之前,我先回应一种可能的意见。
这种意见认为,在“强权即公理”的时代,认真对待民族自决权,人权和主权等理论问题,未免过于学究气。
但在我看来,由于世界各核大国都具有“第二次打击能力”,21世纪的国际关系不会完全恢复到19世纪的“强权即公理”,因那样无异于人类的集体自杀。
18世纪英国哲人休谟的如下名言依然适用,甚至更加适用于21世纪:少数人统治多数人之迷,不在前者的暴力,而在后者接受了前者创造的公共舆论。
换言之,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不仅是“武器的批判”,而且更是“批判的武器”-----即以“人权高于主权”理论来构建“世界新秩序”。
然而,有效的“批判的武器”非能一蹴而就,在人权和主权两个概念之间架起桥梁,经历了长期的理论与实力的较量。
其间,“民族自决权”这一概念发挥了关键的链接作用。
最先在国际社会提出“民族自决权”概念的是列宁。
1916年3月,列宁发表“社会主义与民族自决权”一文,指出世界各民族均应享有决定自身命运的权利,被压迫民族应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宗主国中解放出来。
列宁虽未明确说“民族自决权”要求“民族”与“国家”一一对应,但从日后苏联宪法赋予各加盟共和国“退出权”来看,列宁的确认为每个民族均有建立自己国家的权利。
相反,美国宪法则未给予各州“退出权”。
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十四点”宣言,也提出“民族自决权”概念,称民族自决应是重新划分“战败国”(德国,奥匈帝国,奥突曼帝国和保加利亚)领土的依据。
浅析民族自决权理论的产生与内涵的嬗变
或采取任何其他政 治地位 。 均属该民族 自决权之方式 。为了防止对 民族 自决权的误 解和 滥用 , 宣言也规 定 : 得解 释为授 权 或鼓励 采取 任何 该 不 行动, 局部 或全部破 坏或 损 害… … 自主 独 立国家 之 领 土完 整和 政 治统
一
年为俄国社会 民主工党写 的党 章草案第七 条中提 出了 “ 承认 国内各民族 的 自决权 ” 。一战 爆发前 的 1 1 9 4年 , 宁在 著名 的 《 列 论民 族 自决权 》中 指出 : 所谓民族 自决 , “ 就是 民族 脱离异 族集体 的 国家分 离 , 是组 法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它诞生自近代西方启蒙运动之际, 经历了近三个世纪的发展, 其内涵始终在不断变化与升华着。 【 关键词 】 民族自决权; 民族国家
中 图 分 类 号 :63 D 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9 88 {09 1 04 一 1 1 — 23 20 )0— 29 O 0
二 战以后 , 民族 自决 思想逐渐 登上 了联合 国政治 舞台 . 扩展到 了全
球 范 围 。 从 此 , 族 自决 权 正 式 被 东 西 方 国 家 认 同 和 接 受 , 大 地 推 动 民 极 了 世界非殖民化进程 。
和平 法》 , 中 则首先从 国际法角度提 出了 民族平 等 的主权 学说 。而在 英 国思想家弥 尔顿看来 , 民享有 自由的民族才是他所 热爱的 民族 。洛 克 人 也认 为 . 只有人民 同意的政 府才 是合法 合理 的政 府 . 果 是征服 者强 加 如 于被征服 者的一个 政府 , 么被 征服 者 的后 裔 有权 脱 离这 个政 府 。同 那 样 , 国思想家卢梭 的“ 法 主权在 民 ” 思想 也 一并体 现 了民 族 自决 的早 期 含义 。而德 国古典哲学 的代 表人物黑格尔 则主张 , 个国家对别 国来 说 每 都是独立 自主的 . 独立 自主是一个民族最 基本 的自由和最高荣誉 。 在1 8世纪 开始的欧美资产 阶 级革命 过程 中 , 欧美 各地 的民族 资 产 阶级把民族 自决权作为一条 民主主义 的政 治 口号提 出来 , 其涵 义就是 反 对封建专制和 压迫 , 建立独 立、 统一 、 主的资产阶级 民族国家 。以美 国 民 为例 ,7 6年 , 17 美国建 国时 的《 独立宣 言》 庄严 宣告 : 作 为自由独立 的合 “ 众国 , 他们享 有全权去宣战 、 和 、 媾 缔结 同盟 、 立 商务 关系或 采取 一切 建
列宁“民族自决权”理论刍议
第 31卷 第 2期 2018年 3月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Yantai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Edition)
Vol.31 No.2 Mar.2018
列宁“民族自决权”理论刍议
李致江1,2
(1.中南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贵州师范大学 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格鲁吉亚农民率先起义反抗沙俄的殖民统治。 1930年,当 俄 军 占 领 贾 罗—别 洛 坎 地 区 后,当 地的贾儿人采取半游击的方式与俄军展开了长 达两年之久的斗争。在反抗俄国殖民统治的武 装斗争中,北高加索地区的人民起义最为引人 注目。1843年,沙米尔领导的北高加索起义部 队多次大胜沙皇俄国的军队,其控制的根据地 不断扩大,最盛时期起义军共有两万多人,给予 沙皇俄国的反动统治以沉重的打击。马克思、 恩格斯对北高加索人民的起义给予了高度评 价:“高加索各部族对俄国人发动了总攻势,沙 米尔取得了十分光辉的胜利。”④19世纪 50年 代起,为反 对 沙 俄 企 图 通 过 强 行 推 广 “义 务 国 语”———俄语 而 实 现 民 族 同 化 的 政 策,乌 克 兰 人不畏沙俄的强权,坚持用乌克兰语授课,而且 还出版了一批抨击沙俄民族压迫与殖民统治的 乌克兰文学作品。
列宁民族自决权理论探究
列宁民族自决权理论探究民族自决权作为一项基本的政治原则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但是自其创立之初就饱受争议。
作为列宁民族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民族自决权在号召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独立与苏联构建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在现今世界范围内也成为民族分离主义的理论来源。
民族自决权在发展过程中,内涵、作用不断变化,如何使其发挥正确作用,趋利避害,成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有效途径,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
标签:民族自决权;列宁;民族理论;民族问题民族自决权的概念,是伴随着欧洲民族国家的构建过程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从意大利的马基雅维利、法国的卢梭到德国的康德、费希特,民族自决的思想不断变化和发展。
民族自决权的运用也从北美大陆殖民地独立运动扩展到广大的欧洲大陆与亚非拉国家。
而近代维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的民族国家形式,就是民族自决权的具体表现形式。
而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自决权理论的起源,则来自于1878年马克思在针对波兰问题时提出的。
恩格斯在《支持波兰》一文中指出,只有在波兰“重新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候,它的内部发展过程才会重新开始,他才能够作为一种独立的力量来促进欧洲的社会改造”[1]505。
1892年2月,恩格斯在论述国际合作时再次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合作实现路径必须依赖于各民族的自决,只有各民族实现了民族自决,才有可能实现世界无产阶级的国际合作。
一、列宁对民族自决权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早在1902年,列宁就提出了民族自决权的概念。
1914年,列宁在《论民族自决权》中指出,民族自决即民族脱离异族集体的国家分离,就是组织独立的民族国家[2]21。
1915年,列宁在《和平问题》中指出:“如果不承认和不坚持被压迫民族有自决权(即自由分离权),实际上就不是社会党人而是沙文主义者了。
”[2]452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列宁是从整体的无产阶级革命利益出发来阐释民族自决权的。
在1903年《我们纲领中的民族问题》中,列宁解释了民族自决权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我们无条件地承认争取民族自决自由的斗争,但是并不一定要支持任何的民族自决的要求……我们应当始终无条件地力求各民族的无产阶级最紧密地联合起来。
民族自决主义:理论、实践与争议
• 南斯拉夫的民族分裂和战争
• 波罗的海国家的独立运动
非洲民族自决运动的历史与实践
非洲民族自决运动的背景
• 受到殖民统治和种族歧视的影响
• 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非洲民族自决运动的发展历程
• 二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逐渐兴起
• 冷战时期,非洲民族自决运动受到东西方势力的影响
全球化对民族问题的影响
• 文化交流与民族认同的冲突
• 经济一体化与民族利益的分配
民族自决主义对全球化背景下民族问题的回应
• 尊重民族多样性:保护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 民族平等:保障各民族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利益
民族自决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与启示
民族自决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民族自决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启示
• 民族问题与国际政治的关联
• 尊重民族多样性:承认各民族的存在和价值
• 民族平等: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
• 民族自决:各民族有权决定自己的命运,包括选择独立、加入其他国
家或保持现状
民族自决主义的理论溯源
民族自决主义的起源
• 可追溯到19世纪初的民族主义运动
• 随着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发展,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 二战后,亚洲民族自决运动取得重大突破
• 冷战时期,亚洲民族自决运动受到东西方势力的影响
亚洲民族自决运动的案例
• 印度的印度教民族解放运动
• 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 越南的抗法战争和越南战争
⌛️
03
民族自决主义的争议与批评
民族自决主义与国际法的关系
民族自决主义与国际法的原则
民族自决主义与国际法的争议
列宁民族自决权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列宁民族自决权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发布时间:2021-07-27T05:30:16.993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6期作者:吴斯羽[导读] “民族自决权”作为列宁民族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俄国革命、苏联创立以及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在国际国内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正确理解和运用列宁民族自决权思想,系统地梳理列宁民族自决权理论的由来和基本内涵,对于解决中国特色的民族问题、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实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吴斯羽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摘要:“民族自决权”作为列宁民族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俄国革命、苏联创立以及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在国际国内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正确理解和运用列宁民族自决权思想,系统地梳理列宁民族自决权理论的由来和基本内涵,对于解决中国特色的民族问题、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实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列宁;民族自决权;民族平等;民族融合列宁本人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其思想进行再研究、再思考,并结合现实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价值,这本身就是对其最大的纪念。
早在19世纪,列宁就已经开始关注和研究民族问题。
在俄国革命、苏联创立以及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争取解放的过程中,他主张各民族具有民族自决权,鼓励被压迫民族实现自身的解放,获得民族独立,并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实现民族联合,以彻底推翻民族压迫。
我们充分肯定列宁民族自决权思想的价值,但它并不是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关于民族的所有问题。
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新情况,以显示出列宁民族自决权思想的新时代价值。
一、列宁民族自决权思想的背景(一)国际民族革命运动形势的变化民族自决权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资产阶级在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后,民族经济不断发展,上升为统治阶级。
但资产阶级并没有给其他民族带来真正的民主和自由,在资产阶级的剥削下,愈来愈多的民族为获取自己的正当权益,奋起反抗。
列宁的《论民族自决权》
列宁的《论民族自决权》一、历史背景列宁的《论民族自决权》这本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1914年春写成的。
列宁在这个期问写这部著作同当时的国际环境和俄国国内的情况有直接关系。
从国际环境来看,当时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它的最高阶段——帝国主义阶段。
帝国主义垄断集团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仅加紧剥削国内的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而且极力扩大殖民地势力范围,残酷的掠夺和奴役被压迫民族。
在帝国主义时代,殖民地已被列强瓜分完毕,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使原来实力较差的帝国主义国家很快赶上和超过了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它们要求对殖民地要重新分割。
由于争夺殖民地势力范围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二十世纪初期,帝国主义列强在争夺霸权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了德、奥、意“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这两大帝国主义集团。
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双方都大规模的扩军备战,战争危机日益迫近,局部战争不断发生,终于导致1914年8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为了准备和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各帝国主义大国都进一步加强了对殖民地的奴役和掠夺,这就使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激化了,因而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起来。
这样一来。
民族殖民地问题就成为当时世界政治当中的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摆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实行民族自决是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唯一出路。
从俄国内部的情况看,沙皇俄国是个军事封建的帝国主义殖民大国,它是帝国主义一切矛盾的集合点。
在这里不仅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农民和地主的矛盾十分尖锐,而且各少数民族同大俄罗斯主义的矛盾也很尖锐。
沙皇俄目是各民族人民的监狱,占总人口百分之五十七的非俄罗斯各族人民在俄国处于无权的地位,受尽了侮辱和欺凌。
他们不仅在政治上受歧视和迫害,而且民族文化也遭到无情地摧残,许多民族被禁止用本民族的语文出版书报和对儿童进行教学。
沙皇政府还故意挑拨和煽动民族仇恨,极力使俄罗斯民族鄙视非俄罗斯民族,怂恿阿尔巴尼亚人和阿塞拜疆人互相残杀。
民族自决权理论及实践新论
民族自决权理论及实践新论民族自决权,这一概念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世界各国的政治格局和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民族自决权的理论与实践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和思考。
民族自决权的理论起源可以追溯到近代的欧洲。
在当时,民族主义思潮兴起,人们开始强调每个民族都有权决定自己的政治命运。
这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欧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然而,民族自决权的概念并非一成不变,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在现代社会,民族自决权的理论面临着诸多争议。
一方面,一些人认为民族自决权是实现民主和人权的重要手段,是每个民族应享有的基本权利。
他们主张在受到压迫和不公正待遇的情况下,民族有权通过自决来争取自己的独立和自由。
另一方面,也有人担心过度强调民族自决权可能会导致国家的分裂和社会的动荡。
如果每个民族都以自决为借口要求独立,那么世界将陷入混乱和无序。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民族自决权的行使也并非一帆风顺。
在一些地区,民族自决权的诉求引发了激烈的冲突和战争,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例如,在巴尔干半岛地区,由于民族矛盾和自决权的争议,爆发了一系列的战争,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民族自决权的行使必须要在法律和秩序的框架内进行,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地区的稳定和人民的福祉。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民族自决权的实践并非只有独立这一种形式。
在很多情况下,民族可以通过自治、区域合作等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发展和权益。
例如,在一些多民族国家,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给予各民族一定的自治权力,既能保障各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得到尊重和保护,又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自决权的理论和实践也需要与时俱进。
随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民族之间的融合和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更加注重通过对话、协商等和平方式来解决民族问题,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浅析列宁民族自决权理论及实践
浅析列宁民族自决权理论及实践民族自决是指每个民族有权利自主决定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未来发展的权利。
这一理论在20世纪初期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国际政治上的重要议题。
而俄国革命领袖列宁在民族自决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并在实践中积极支持各民族争取自决权。
本文将对列宁的民族自决权理论及其实践进行浅析。
一、列宁民族自决权理论列宁在《民族自决权》一书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民族自决权的理论观点。
列宁认为民族自决权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只有尊重各民族的自决权,才能实现国际无产阶级的团结和联合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列宁认为尊重各民族的自决权是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下各民族和谐共处的基础。
他指出,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尊重各民族的自决权,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公平发展和合作。
列宁认为民族自决权是被压迫民族解放的一个重要手段。
他指出,只有通过争取民族自决权,被压迫民族才能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实现自己的民族解放和独立。
列宁强调民族自决权是各民族平等地位的基础。
他认为各民族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不应该因为种族或民族的差异而受到歧视和排斥。
列宁的民族自决权理论包括了国际主义、社会主义和平等主义的观点。
他认为只有通过尊重各民族的自决权,才能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平等。
列宁不仅在理论上提出了民族自决权的观点,还在实践中积极支持各民族争取自决权。
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的苏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令,保障各民族的自决权。
苏联政府宣布废除沙皇时代的沙皇帝国主义政策,承认各民族有权利自主决定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未来发展。
苏联政府推行民族自治政策,给予各民族相对自治的权利,保障他们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化和风俗的权利。
苏联政府组建了民族委员会和相关机构,推动各民族的民族自决权。
苏联政府成立了一系列专门机构,支持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平等和和谐共处。
在国际上,列宁也积极支持各国被压迫民族争取自决权。
他提出了“支持一切被压迫民族的自决权”的口号,并通过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支持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自决权理论溯源及其内涵嬗变【摘要】民族自决权是被国际社会广泛承认的一项权利,它大致经历了从理论萌芽到国内政治原则、再到国际政治原则并发展成为国际法律原则和权利等若干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民族自决权的内涵也经历了多重转变。
因此梳理民族自决权的发展历程,并对其不同时期下的内涵加以解读,是研究民族自决权基础理论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民族自决权;政治原则;权利;内涵当今国际社会,民族自决日益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许多民族或地区企图以民族自决权为武器取得独立的国际政治地位,而这一现象对现有的国际社会结构以及今后的国际政治走向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然而,民族自决权并不是一个从来就有的概念,从最初的民族主义萌芽到后来的政治原则再到今天的国际法律原则与权利,它经历了不同时代的洗礼,在此过程中,其内涵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因此,欲探究国际社会现实中这一错综复杂的问题,必须先对民族自决权的基础理论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特别是要把握其发展脉络并界定清楚其内涵的演变。
一、从理论萌芽到国内政治原则民族自决权萌芽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它诞生于15、16世纪的欧洲,是“使一个族体享有从自治到独立的程度不等的权利的政治学说和运动”。
然而,民族自决权作为一项政治原则真正登上历史舞台,离不开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推动,它被认为是“在法国大革命中诞生的一项至今仍有意义的公正原则”。
美国独立战争以及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民族自决,其核心在于坚持政府应当对人民负责。
在法国,民族自决原则最早被当作移转领土的标准。
当时该项原则在具体实践中遭受了“歧视性”地利用。
即为法国征服他国领土找寻正当性的借口。
不仅如此,这一时期的民族自决原则的内部也存在诸多限制:它仅仅适用于国家边界的变更;殖民地人民以及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群体并不享有民族自决权;该项原则并没有明确授予人民自由选择其统治者的权利,等等。
这一时期的民族自决权原则适应了当时欧洲民族主义兴起的需要,在历史上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正是由于早期的民族自决原则带有明显的资产阶级革命色彩,最初它被用来证明民族国家建立的合法性,而在资产阶级国家建立之后,又成为这些国家征服别国领土的借口,该项原则成为了征服弱小国家的工具,它的内涵被新兴成立的资产阶级国家所歪曲,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民族自决权有较大的差距。
二、从国内政治原则到国际政治原则从近现代意义上讲,脱胎于资产阶级革命的民族自决权原则于20世纪初从国内政治原则层面上升成为国际政治原则,在此过程中,列宁和威尔逊的思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列宁是第一个在国际社会坚持民族自决权应当作为民族解放一般标准的人,他也是第一个在国际社会层面大力推动这一概念的领导人。
1914年列宁发表了《论民族自决权》,首次系统阐述其民族自决权理论,他提出:“所谓民族自决。
就是民族脱离异族集体的国家分离,就是成为独立的民族国家。
”“从历史的和经济的观点看来,马克思主义者的纲领上所谈的‘民族自决’,除了政治自决,即国家独立、建立民族国家以外,不能有什么别的意义。
”“各民族完全平等,各民族有自决权。
”他主张被压迫民族享有自决权,并将其作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压迫和统治、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有力武器。
在列宁看来,民族自决权就是处于殖民统治和外国奴役下的人民享有的摆脱外国统治和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
他把民族自决权等同于政治上的脱离权,认为被压迫民族有权依据民族自决权脱离并进而建立独立国家。
应该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列宁提出这一主张有着巨大的进步意义,他道出了广大殖民地以及处于外国奴役统治之下的人民的心声,为他们争取解放和独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也为进一步瓦解西方殖民体系起到了推动作用。
与列宁同时代的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于1918年提出了著名的“十四点原则”,其中就包含了民族自决权原则。
他提出应当“自由开放地、完全公正地判断所有殖民地所提出的主张”,所有人民都有选择它愿意接受其统治的主权者的权利。
有学者将列宁与威尔逊各自的民族自决思想进行对比,总结出:“列宁的自决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推翻殖民主义统治,彻底解放全世界被压迫民族为宗旨;威尔逊的自决权以西方传统的民主主义思想为基础,以被统治者的同意为核心,他不像列宁那样旗帜鲜明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殖民地人民。
”然而无论是列宁还是威尔逊,他们的民族自决思想都有着不可克服的缺陷。
列宁的自决权思想囿于时代的局限性,只停留在单纯的政治自决以争取独立的层面,今天看来显得过于绝对和单一。
而威尔逊的自决权思想未能摆脱其理想主义的深刻烙印,虽然想法很美好,但在付诸实践时却遭遇重重阻碍。
这一时期民族自决权的内涵可以用汉南姆教授的一句话进行概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及其期间,伴随着机关枪、飞机及其他对肉体具有毁灭性力量的武器的大规模使用,民族主义热诚加速了奥匈和土耳其帝国的阶梯。
因为前帝国的领土需要新的主权者,自决原则作为划分新的民族国家边界的方式就成了使战胜国重新分割欧洲合法化的工具。
”三、从国际政治原则到国际法律原则民族自决真正上升为一种国际法律原则并被确立为象的,它并没有赋予成员国直接和立即的法律义务以采取行动。
因此,即便《宪章》具有很高的效力。
但在民族自决权方面,对成员国来说并没有形成当然而迫切的拘束力。
即便《宪章》的规定有诸多缺陷和遗憾,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民族自决权第一次被确定在—个多边公约之中,而该公约又是战后新国际社会最主要的立法性文件之一,这标志着民族自决权从理论上升到法律原则的转折点。
由于《宪章》的规定相对模糊,导致民族自决权在实际行使当中遭遇了很多阻碍,尤其是曾经的殖民地宗主国。
它们往往垄断了联合国的发言权,把民族自决权的内涵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进行解释,伤害甚至剥夺了广大殖民地行使民族自决权并进而选择独立的自由。
面对这一情况,联合国大会(GeneralAssembly)颁布了一系列决议以应对非自治领土行使民族自决权的问题并进一步推动去殖民化进程。
1960年通过的第1514号决议名为《给予殖民地国家及民族独立宣言》,它的通过标志着民族自决从一项法律原则发展为一项法律权利。
该项决议宣称:“所有民族均有自决权,且凭此权利自由决定其政治地位。
自由从事其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
”“绝对不得以政治、经济、社会或教育上之准备不足为迟延独立之借口。
”“对未独立民族之一切武装行动或各种压制措施概应停止,使他们能和平自由地行使完全独立的权利,其国家领土之完整应受尊重。
”在支持民族自决权的同时,第1514号决议还规定:“凡以局部破坏或全部破坏国家统一及领土完整为目的之企图,均与联合国宪章之宗旨及原则不相容。
”由此,结合上述《宪章》与联大第1514号决议的内容来看。
当时联合国在支持人民享有民族自决权的同时已经排除了在殖民地范围以外任何以分离为目的的自决权,即当时民族自决权的内涵仅限于殖民地范围。
而其后通过的第1541号决议以及1970年通过的第2625号决议则在第1514号决议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其中,第2625号决议在允许殖民地人民享有自决权之外,对于自决权内涵又做了进一步扩大的规定。
通过逻辑分析可以看出,国际社会支持民族自决权,虽然仍然尊重会员国的领土与主权完整性,但已对主权国家的行为做出了但书性的要求。
与《宪章》相比,上述决议明确阐述了民族自决权的内涵,更为具体地解释了自决的含义和方式,为殖民地人民行使民族自决权、争取独立地位提供较为明确的法律依据,其具有解释《宪章》和宣布现存国际法原则的双重作用,是民族自决权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虽然从《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的规定来看,联合国大会的决议并非正式的法律渊源,但毫无疑问它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而国际社会的实践也证明民族自决权已成为广大殖民地人民获得独立的法律依据。
1966年联合国通过《公民与政治权利公约》与《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公约》,两公约的第l条第1款规定:“所有人民都有自决权。
他们凭借这种权利自由决定他们的政治地位,并自由谋求他们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公约第1条第2款规定:“所有人民得为他们自己的目的自由处置他们的自然财富和资源,而不损害根据基于互利原则的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法而产生的任何义务。
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剥夺—个民族自己的生存手段。
”人权两公约除了再次重申并明确民族自决权的含义之外,更提出了自然资源永久主权的概念,即只有一片领土上的人民才有权控制这片领土上的自然资源并从中受益,而这项权利正是民族自决权在经济与自然资源领域的当然体现。
人权两公约最为进步之处在于将政治层面的民族自决权推向了经济层面。
二战后期以及联合国成立初期,许多亚、非、拉美国家依据民族自决权摆脱了宗主国或其他占领国的控制,其中的绝大多数成立了独立的国家。
然而,由于宗主国的势力过于强大,往往不能被完全铲除,即便殖民地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但仍然无法彻底摆脱宗主国对其在经济上的束缚。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广大亚、非、拉美新兴独立的国家呼吁,要求将民族自决权延伸至经济领域,故而提出了自然资源永久主权。
正如卡塞斯教授所言,殖民地人民有权对自己的自然资源进行控制与利用是民族自决权的当然之意。
因为经济独立是政治独立的基础,没有经济上的自决权,政治上所谓的“独立”也只是空中楼阁,要么不能够长久。
要么必然遭受前宗主国的控制与利用。
人权两公约明确提出殖民地人民对其领土上自然资源享有处置和收益的权利,是对民族自决权内涵的正确解读,也符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四、结语民族自决权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问题,在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考验之后终于走到今天,发展的过程可谓曲折坎坷。
两次世界大战催生了近现代意义上的民族自决权,伴随着去殖民化运动的蓬勃发展,它成为了广大殖民地争取独立地位的斗争武器。
在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大力推动之下,广大殖民地纷纷实现独立,这对当今国际社会格局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纵观民族自决权的发展脉络及其内涵演变过程,除了要看到它的积极作用外,同时还应清醒地看到在当今社会它有被恶意扩大并滥用的危险,特别要警惕少数分离主义者企图打着民族自决权的幌子行分裂主权国家之实。
我们必须心怀对世界和平与国际秩序稳定的憧憬之情,在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依据现行的国际法律文件处理民族自决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