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思想对中国人性格的影响

合集下载

浅析老庄与孔孟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影响

浅析老庄与孔孟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影响

浅析老庄与孔孟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影响一、孔子与儒家思想老子、庄子、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人数千年。

那首先想到的就是孔子和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从孔孟到荀子,西汉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遍一发不可收拾,从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就连清朝时期的戊戌变法中也有所应用,是把西方的政治学术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维新变法在清朝,这一时期康有为面临着仍然强大的封建势力,资本主义虽初步发展但力量弱小,因此康有为借助孔子权威来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以减少资产阶级改良的阻力。

它表现出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思想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总之儒家思想从创立、发展和运用,无论是利用还是批判,始终是为现世所需。

儒家思想构成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它的优秀内涵方面从古至今体现了人本主义,强调人的道德感化,这在我们今天的改革关口,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需要儒家的“德治”中合理的成分,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

吸收儒家精华,去其糟粕,这就是我们对儒家的态度。

①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法律的影响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欢迎主要原因就是它的等级性和血缘性。

儒家法律以血缘情感为心理基础,以宗法人伦为主要内容,其中心是“三纲五常”。

宗法制度在西周演变而成,秦汉则成为宗族制度,明清以后变成家族制度,虽然形式有所改变,但万变不离其宗,血缘纽带一直未受到根本的松动,以等级制度、亲属关系为社会核心组织的性质却坚实地固定下来。

宗法家族伦理被视为法的渊源,并凌驾于法律之上,以朝廷和家族为本位,因此古代的法律最主要的精神仅有两条,孝于宗族和忠于王朝。

如秦简中的《封诊式》记载了两个案例,一则是:甲向官府控告自己的亲生子丙不孝,要求官府对丙处以流放,官府完全满足了甲的要求。

另一则是:甲以自己的亲生子丙不孝为由,提出控告,要求官府对丙处死刑。

官府当即就派令吏前去把这个不孝子捉拿归案。

这两个案例就表现了封建时期的儒家思想以等级制度、亲属关系为社会核心组织的性质。

庄子的人生哲学与现代启示

庄子的人生哲学与现代启示

《徐无鬼》中“庄子送葬”对庄子内心世界的刻画 《列御寇》中“庄子将死”对庄子人生态度的描绘
庄子是我国古代最富有个性气质和诗性智慧的哲 学大师、思想大师、文学大师和语言大师。
四、社会意识:庄子人生哲学的生成基础
(一)历史发展的悲观认识。
《庚桑楚》:举贤而民相轧,任知则民相盗。民之于利甚 勤,子有杀父,臣有杀君。大乱之本,必生于尧舜之间,其末 存 乎千世之后。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相食也。
六、人生困境形成的原因
4、自我的限制:情与欲--贪得无厌,欲壑难填
《盗跖》:声色滋味权势之于人,心不待学而乐之,体不待 象而安之。无耻者富,多信者显。 《至乐》: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天下 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 所下者,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 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 惧。…今俗之所为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 《天地》: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而纯白不备。 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4 庄子博览群书,学多识广,思维开阔,长于辩论。
《逍遥游》中庄子与惠子关于“大而无用”的辩论; 《德充符》中庄子与惠子关于“人故无情”的辩论; 《秋水》中庄子与惠子关于“游鱼之乐”的辩论。
5 庄子非常幽默诙谐,对人生有宏通深远的理解,对生 死非常达观,也是一个重情感讲情谊的人。
《至乐》中“鼓盆而歌”对庄子达观人生的描写
(二)庄子名周,宋国蒙人(今河南商丘附近),生活 在战国中期,大约与楚威王、齐宣王、梁惠王同时 。
孟子(前372-前289) 庄子(前369-前286) 屈原(前339-前278)
三、庄子生平与文化性格
(三)庄子生平与文化性格 1 庄子曾担任过漆园吏的小官,但时间不长,后隐居 不仕。

老庄生命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老庄生命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老庄生命教育思想及其启示作者:李荣华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18期摘要:以老庄哲学生命观为哲学根基的老庄教育思想,在教育内容上则体现了对人完整生命的观照:坚持自然朴真的生命本质观推崇无为而为的生命存在观,注重教育引导人的社会生命:重视教育启迪人的精神生命。

面对种种教育异化现象,它启发现代教育要重建生命的神圣感,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对待生命;培养社会责任感,提升生命的价值感关键词:生命教育;自然;启示老庄哲学是生命哲学,老庄的教育也是生命教育。

老庄的生命教育思想从内容上实现了对人完整生命的观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理和性格,也为当代教育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一、老庄生命教育思想的理论来源上古神话中生命意志的思维影响。

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生命意志对老庄思想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老庄的神话思维和复古情结而实现的。

神话思维的突出特点是具有直观性、具象性和想象性,这种思维在《老子》、《庄子》二书中均有大量显现。

老子哲学对神话思维的继承主要体现在其类比的思维方式上,即以天道为基础而类推人道。

《老子》一书中反复表现了这一类比推理。

同时,“老子的类比范围已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而是延伸到抽象概念层次上了,“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老子》第26章),[1]以自然现象的抽象特征“轻与重”为类比起点,推论国君应稳重。

老庄的生命教育思想正是通过这种思维文化的传递而发生影响的,因而老庄的思想体现了明显的神话思维形式与生命关怀的思维内容。

原始宗教中生命崇拜的信仰沿袭。

老子哲学的核心范畴是“道”,将“道”视为“天下母”,是万物的总根源。

因此,他将道生万物比拟为母生子、牝生幼。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道"的倡扬本质上也是一种对生命、生殖的崇拜。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上述思想,并进一步指出“道通为一"(《庄子·齐物论》),“道”是万事万物的“本根”。

除对生命产出的崇拜外,老庄教育思想还明显表现出了对生命长生久视、不死境界的推崇。

庄子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浅谈庄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摘要:穿越历史的滚滚烟尘,驻足于风起云涌的战国时代:战火四起,诸侯并立,英雄辈出,思想繁荣。

既有积极入仕的文人幕僚,亦有隐居山林的高洁之士。

庄子于乱世之中,布衣着身,形容枯槁,却乐天安命,沉醉于无为之乐,抛却功名利禄,尽情演绎道法人生。

其隐逸、无为、以及富有批判性的寓言故事带给后世深远影响。

关键词:隐逸无为山水画寓言一、庄子的隐逸思想《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述: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周尝为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

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庄子面对千金相位,鄙视不已,惟愿能享受隐逸之乐,超脱世俗之外,表现遗世绝尘的思想境界。

以隐逸来实现自我,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他自比为“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鹓雏”,而把“惠子相梁”比为“鸱得腐鼠”,可见他鄙视功名利禄,拒入仕途,安于贫困而不显于世。

即使身穿粗布衣裳,脚踏麻绳破鞋,饥寒不定,也依然自得其乐,乐鱼之乐,希望像鱼一样,过着无拘无束,超凡隐逸的自足生活。

千百年来,庄子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其超脱尘外的潇洒形象。

先于庄子的范蠡辅佐匡复,当勾践灭吴成就霸业之后,他洞悉“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良将亡”的道理,成功隐退,避祸保身,过着潇洒的阔隐士生活。

而庄子的隐逸思想高于范蠡明哲保身的举措,其思想依托老庄哲学而形成一种隐逸文化,成为后世部分文人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

庄子思想内在精神极易引起周代以后历代隐士落魄文人甚至失势官僚的认同和共鸣,并成为他们孤寂心灵的慰藉和皈依。

史载,汉代粱鸿与妻子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以隐逸来净化自我,不为世俗羁绊。

浅谈老庄学说与现代人的困惑

浅谈老庄学说与现代人的困惑

浅谈老庄学说与现代人的困惑●王颖[提要]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其最高的理想都是入仕为官,而不是当学者,现代的读书人似乎也无法摆脱这一人生轨迹。

而老庄追求的是按照人的无知无欲的自然本性生活,不以追求功名利禄为人生旨趣和价值目标。

所以,很多人将老庄看作失意的知识分子的精神导师。

本文结合现代人的困惑谈谈老庄对自由、学习、理想人格、生活方式等的看法,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道;快乐与自由;理想人格与社会化;忙与忘[作者简介]王颖(1982—),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理工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江西南昌330013)判断一本书的良莠的标准很多,但笔者认为真正的好书应该是无论什么时候拿起来都能看得进去的书,必须是能使人心静下来的书。

好书中蕴含的好的思想是有容量的、有张力的,在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年龄阶段能品出不同的味道。

老庄的书就是这样的好书。

本文首先对老庄记“道”作一般性的介绍,然后结合现代人的困惑谈谈老庄对自由、学习、理想人格、生活方式等的看法,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一、老庄其人及其书史书对老子的生平和事迹的记载不多。

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年楚国苦县人,曾任周朝掌管藏书的史官,相当于现代的国家图书馆馆长。

晚年“莫知其所终”,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骑着青牛,悠然出关。

至于为什么称其为老子,有人说是因为他年龄大;有人说是因为他生下来就白发皓首。

近人高亨考证,古代只有“老”姓而无“李”姓,即李姓乃是晚出之姓。

在古代的音韵系统中,“老”是“幽”部,“李”是“之”部。

“之”和“幽”的音比较近,因此,“老”很容易变成“李”。

老子一生只留下五千言的《老子》一书。

《史记》中这样记载其成书过程:“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老子》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篇”,下篇为“德篇”,故又称之为《道德经》。

老庄:慷慨的遗留——简谈老庄思想于文学之影响

老庄:慷慨的遗留——简谈老庄思想于文学之影响

老庄:慷慨的遗留——简谈老庄思想于文学之影响内容提要:初创者的思想对于后世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老庄的创造性思想和文学成就为后人留下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老庄慷慨的遗留是中国文化和文学的重要的基石。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说明道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性影响,从而达到对于中国文学源流的初步认同。

关键词:道家思想自然意象之辩叛世神韵正文:孔孟儒学和老庄道家思想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两大传统思想流派,可以说充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

两大思想经过历朝历代文人们的发挥,形成了放射性的影响圈,成为中国文化的内核。

我们知道,儒家思想是几千年来的统治思想,道家思想则在大多数时期被压抑。

尽管如此,道家思想仍然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在中国古代社会占有一席之地,有时甚至形成与儒家的分庭抗礼之势。

道家思想对文学的影响尤其值得重视,它关注的主要是文学性方面的内容,而这是儒家思想很少观照的地方。

从一定意义上说,道家思想填补了儒学留下的空缺。

笔者认为,老庄作为道家思想的源头,同时作为传统思想的初创者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对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引领性的作用。

笔者将从几个方面对此进行简单的讨论。

自然文风的形成重视“自然”的传统,首先应该归功于老庄,他们把“自然”引入了思想史,并且把它置于无上理想境界的地位。

最早提出“自然”一词的是老子,他在《道德经》中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又有“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之语。

老子把“无为”思想与“自然”联结在一起进行讨论,显然他认为,排除人为痕迹的自然状态,也即本然模样,是人类社会的最佳状态。

在“自然”和“无为”思想的指引下,老子理所当然的否定了社会文化中人为的因素,他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1他甚至极端的认为“美言不信,信言不美”,取消了人的行动的存在价值。

尽管老子的思想失之于偏激,但他对“自然”的重视却得到了彰显。

他的这种思想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人生观及现实意义

庄子的人生观及现实意义

庄子的人生观及其现实意义庄子作为中国传统文明中最伟大的精神领袖之一,其深邃、乐观、豁达、汪洋的人生哲学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别开生面的奇葩。

而洋溢在庄子哲学、文学著作中的乐观精神所表现出的人文关怀,早已成为当代国人人文精神的典范。

庄子人生观蕴涵着许多积极的思想因素,如注重人的发展和完善的思想,主张人与自然合一,反对人为物役的观念,对生死和名利的豁达情怀,渴望达到理想人生境界的恢宏精神等。

这对于当代学生调整心态,构建多层次的和谐关系,塑造理想人格,追求完美人生境界,拥有健康乐观的人文精神世界,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庄子人生观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庄子认为,要真正实现人格的完善、独立和自由,就必须挣脱人生对物质的依附关系,过平易恬淡的生活,不因所谓人生的辉煌腾达而改变自己高洁的志向,也不因生活窘困而变得庸俗不堪;并且,还必须在此基础上,顺其自然,超越生死,傲立于天地之间,从而达至内在与外在、天与人的和谐圆融的人生最高境界。

(一)反对物役,追求人格独立。

庄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他意识到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的苦难,人间的不平和强者的卑劣都是“人为物役”的结果。

庄子认为,许多人为过于膨胀的欲望所迷惑,狂热地追逐名利,一生为“外物”所役所累,成了名和利的奴隶。

庄子认为这些人犹如“以侯之珠,弹千仞之雀”(《庄子·让王》),得到的十分微小,损失的却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真——人性人格的伤害或扭曲。

因而这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是可悲的。

庄子认为人的最高享受是精神的满足,而不是对身外的物质财富的占有。

庄子一生极力推崇至人、神人、圣人以及真人的理想人格的精神世界,其实质就是追求一种乐观、豁达、安宁、恬静的心理环境。

庄子告诫人们:生当乱世,人欲横流,要做一个真正的人、理想的人、有价值的人,一定要保持独立、自主的人格尊严,而只有追求“平易恬淡”的质朴生活,做到无知、无欲、无情,超越一切束缚和制约,遨游于无限广大的宇宙,才可能维护人的尊严、保守人之为人的本质和独立人格。

浅谈老庄哲学思想

浅谈老庄哲学思想

题目:浅谈老庄的哲学思想学生姓名李艳玲学号2011101063专业汉语言文学2班年级2011级浅谈老庄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老庄哲学可算是一枝奇葩,以此为基础形成的道家思想也成为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道家。

道家的“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成为中国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以“自然无为”为精华的老庄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它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思想包含了对社会的有益启示,是当今社会的人们应学习的重要精神思想。

一、老子的哲学思想中“道”的内涵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

其代表作《老子》,也即《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的思想体系是以“道”为核心,他认为“道”是哲学体系最高的范畴,是产生万物的根源,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自化”。

“道”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便给“道”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老子思想体系中,“道”有两层含义。

首先,“道”表示宇宙的原始状态,即“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其次,“道”表示了世界的本源,解释了宇宙万物的演变,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继而形成世界。

老子的思想体系中最基本的精神却在于“自然”二字,是一种以“自然之道”一以贯之的思想体系,主张“道法自然”,对于人类社会生活来说,要求人类顺应“自然之道”,返朴归真,以“自然”、“无为”作为社会、人生的理想状态。

这一思想主张,对后来的“黄老之学”以及魏晋文人的“隐世”思想等诸多哲学思想影响深远。

二、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老子学说的精华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其思想影响很大。

他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

庄子的理想人格及其现代价值

庄子的理想人格及其现代价值

庄子的理想人格及其现代价值作者:武自青来源:《山东青年》2017年第10期摘要:理想人格是庄子人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境界上的完美典型,也是人生理想的最高体现。

庄子笔下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理想人格形象,例如“至人”、“神人”、“圣人”等。

通过对这些理想人格进行分析,形成对庄子理想境界的清晰认识,其中所蕴含对自由的追求和崇尚自然的情怀对于当今社会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培养人们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庄子;理想人格;自由;价值一、庄子《逍遥游》中的理想人格“理想人格是某种人生哲学中体现人生价值、完成人生目标的人物形象,是一种人生哲学理论宗旨的标志。

”①庄子在《逍遥游》中多次讲到“至人”、“神人”、“圣人”,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庄子对人生中理想人格的追求,即:“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②徐复观高度评价庄子的“三无”思想:“‘至人无己’三句话,乃庄子的全目的、全功夫之所在。

《庄子》全书,可以说都是这几句话多方面的发挥。

”③(一)至人“至人”的形象最初出现在《逍遥游》中:“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④郭象注至人无己:“无己放顺物,顺物则至矣。

”⑤显然郭象注重的是人与物的关系。

指出至人只有从形象世界的束缚中超脱出来,从而获得解脱和自由,才能达到忘我,与万物冥合为一体的境界。

陈鼓应则认为“所谓‘无己’,意指没有偏执的我见,即去除自我中心,扬弃为功名利禄束缚的‘小我’,而臻至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

”⑥事实上,庄子从内,外两个方面来描述“至人”的理想人格。

外在方面由于受到来自物质世界等诸多条件的束缚,导致“有待”;内在方面则是由于自身肉体和精神的限制,导致“有己”。

庄子认为唯有“至人”能够做到“无待”和“无己”。

因为有内,外两方面的执着,人才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相反只有做到内外皆无我,如同佛教所说的“去我执”,才能解脱,达到至人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境界,实现其理想人格的目标。

老庄思想传播及作用分析

老庄思想传播及作用分析

065见证了老庄思想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变迁与文化传承。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传播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剧烈变革的时代,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涌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一时期,学术自由的环境为老庄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其思想在当时社会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提出“道”的概念以及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等思想,与当时社会的现实需求相契合,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传播。

同时,老子还与孔子等儒家学者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争鸣,使得道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流派的交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第二代重要人物,其思想在继承老子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了道家哲学的深邃内涵。

他通过寓言、故事等形式,将道家思想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得道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二)秦汉以后的传播秦汉以后,中国社会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思想上的“独尊儒术”使得道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压制。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道家思想仍然以潜流的形式在社会中传播。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政策对古代文化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许多思想流派的典籍被焚毁。

道家思想由于其独特的哲学体系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得以在民间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保存下来。

同时,一些道家学者也通过隐居、讲学等方式,继续传承和发展道家思想。

汉朝时期,虽然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但道家思想仍然在社会中占据一定的地位。

一些道家学者通过与儒家学者的交流与争鸣,不断完善和发展道家思想。

同时,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形式,在吸收和发展老庄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道教不仅将老庄思想融入其宗教信仰和修行体系中,还通过创立道教经典、建立道教组织等方式,进一步推动了老庄思想的传播和发展。

(三)近现代以来的传播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发展,老庄思想也经历了新的传播历程。

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老庄思想以其独特的哲学智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逐渐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庄子思想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影响

庄子思想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影响

庄子思想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影响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我长期研究庄子思想的过程中,我发现庄子的思想对于个人的心态、人生观以及行为方式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在本文中,我将从庄子的人性观、自由观和修身观三个方面来探讨庄子思想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影响。

一、庄子的人性观庄子的人性观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由自在的,与自然相通。

他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的本性是自由自在的,不受任何外在约束。

这一观点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往往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比如社会压力、家庭期望、职业规划等等。

而庄子的人性观告诉我们,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我们都应该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被外在因素束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自由和成长。

二、庄子的自由观庄子的自由观认为自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人们追求的最终目标。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自由,摆脱一切束缚和约束。

这一观点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常常被各种规则和制度所束缚,很难实现真正的自由。

而庄子的自由观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摆脱一切束缚,追求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和追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三、庄子的修身观庄子的修身观强调个人的内在修养和自我完善。

他认为个人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通过修身来实现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这一观点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往往忽视自身的修养,过分追求外在的成功和物质的享受。

而庄子的修身观告诉我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内在的修养和自我完善。

只有通过修身,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综上所述,庄子思想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庄子的人性观告诉我们要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被外在因素束缚;庄子的自由观告诉我们要追求真正的自由,摆脱一切束缚和约束;庄子的修身观告诉我们要注重自身的修养,通过修身来实现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浅谈庄子的思想

浅谈庄子的思想

浅谈庄子的思想中国文化始终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就是怎样做人,历代哲人不断地创设和重复种种人格理论和人格模式,让人们在精神上把玩,在实践中遵循。

中国文化在相当程度上是做人的文化,在先秦哲学关心社会人生的思想主流中,庄子又被许多人视为一个重要的例外。

现实,注重人生和社会实践,务求建立一完备、自恰的秩序体系。

道家之庄子则是以自然为中心、为出发点、为根据,关于人生和社会的思想是从其本体论核心中逻辑推导出来的。

荀子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庄子则批评儒家“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意犹批评儒家“蔽于人而不知天”,由“天人”关系方面看,儒道二家虽都讲“天人”,但儒家实际上是侧重于“人”的一极,庄子实际上是侧重于“天”的一极。

由本体论角度看,“蔽于天而不知人”,实为庄子对于绝对真理的一种“往而不返”的追求,庄子由此而对于“天”、对于“物”、对于人类感性认识的极限,都有充分的论述,较之先秦儒家甚至于道家之老子,都更为深入系统。

先秦诸子百家之于整个中国文化的影响,或可称之为“轴心”,或可称之为“元典”,总之是为后来的人文发展确定了一种不变的格式。

这不变格式的出现有一个背景。

古语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先秦诸子百家出现的背景是分,不是合,即是说中国文化的初始条件是分,是开放。

“开放”一语是当代人最为熟知的,但鲜有确诂。

热力学中称与外界没有热力和质量交换的系统为封闭系统,称与外界有热、功和质量交换的系统为开放系统。

而先秦社会的开放性质用最简单的概念界定,或许可以解释作无序:政治上的无序与价值观念上的无序。

如刘向所说:“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俟争权,盖为战国。

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 “上无天子,下无方伯”,是为上下失序。

开放或者无序的压力是沉重的,栖栖惶惶的绝不只是孔子一人,儒、道、墨、法诸家莫不如此。

司马谈《六家要指》引《易传》说:“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简述庄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简述庄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简述庄子思想及现实意义在先秦诸子百家中,我最推崇的是庄子一人。

可能是天性使然,不知不觉便被庄子的观点所吸引。

在我的理解中,庄子一方面继承了老子的所谓道法自然的观点,另一方面,又有了自己从“人”的角度出发,而得出的超然于世的看法。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自老子而始的道家,一直以“玄之又玄”的观点示人。

庄子对其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道,无形于世间,但却真实存在,超然于空间时间,是万物之本,是世间所有事情的规律所在,这便是道。

其实就是自然。

我们究其根,溯其源,便是以自然为本。

何为自然,自然便是没有人类文明的时代,是世界一片混沌的时代。

老子的理想社会,便是小国寡民,一种近乎原始的社会,但因为其原始,近于自然,反而会少了不必要的纷争。

而所谓文明,那些人类自己所创造的事物,才是烦恼的源泉,返璞归真,才能进入至善至美的境界。

可像野兽一般的活着,确实是不会烦恼了,可人之为人又有何意义呢?庄子继承了对于道法自然地观点,但同时,提升了人的作用。

庄子认为“天与人不相胜也”,人就是天,天就是人。

这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论点,可以说是契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比老子的观点更能使人接受。

这种哲学思想,也不断地体现在庄子寓庄于谐的小故事中,如庄周梦蝶。

到底那庄周梦到了自己是一直蝴蝶呢?还是庄周才是那只蝴蝶的梦呢?其实都不重要,是蝶还是庄周,不过是自己的形态的变化,就如同孙悟空变身为一只老虎,但孙悟空还是孙悟空,他的意识是不变的。

所以不管是蝶还是庄周,他的思想是不变的,贯穿于其中的,便是那个似梦非梦的意识。

人最大的本质在于精神,不在于形体。

哀莫大于心死,若是一个人身体还活着,心已经死了,没有追求,没有方向,那人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活着也是没有意义了。

庄子对人生的态度便是如此,对于死亡也有自己的见解。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庄子的妻子死了,庄子鼓盆而歌,为何?因为庄子认为,人死了不一定是坏事,甚至有可能是好事。

漫谈老庄之道

漫谈老庄之道

谈老庄之道2012-6-3 12:05阅读(4)上一篇|下一篇:探寻中国特色农业...摘要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星河灿烂的发展史中,有两种思想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一是道家思想;二是儒家思想,它们在春秋战国时代一并成为两大重要思想。

道家和儒家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相互激荡、相辅相成,都对后世知识分子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道家是以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为宗脉的学术派别的总所谓,最主要的部分就是老庄哲学思想。

在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老庄哲学可算是一枝奇葩,它所提出的“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成为中国哲学的基石之作,对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启发。

关键词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清静无为老即老子,庄即庄子,他们的思想著作体系并成了老庄思想,老庄哲学,它和儒家哲学都是中国文化的两大中流砥柱。

老子之道老子,姓李名耳,字阳,也称老聃,出生于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被道教尊为“道祖”。

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是世界文化名人及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传闻老子是老佐之子,降生时,体弱而头大,肩宽而耳阔,目如深渊珠清澈,鼻含双梁中如辙,因双耳长大故起名为“聃”。

因其出生于庚寅虎年,亲邻们又呼之曰“小狸儿”即“小老虎”,因江淮间人们把“猫”唤作“狸儿”音同“李耳”,久而久之小名“狸儿”便成为大名“李耳”,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老子自幼聪慧,静思好学,常缠着家将要听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

小时候就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在他的思想发展过程中,对他影响最深的是家乡的那条小河,河水的流动带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和想法。

老子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是曾向老子问礼。

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相传老子在此关点化了函谷关总兵尹喜,后一路西行,最后不知所终。

老子的思想是以“道”为核心,他认为道是哲学体系最高的范畴,是产生万物的根源。

老庄思想对中国人性格的影响

老庄思想对中国人性格的影响

老庄思想对中国人性格的影响 1T 08 第三组组长:阮氏妙玲组员:农雄英阮氏幸陈氏芳好黄玉兰杨芳青阮芳草陈秋庄要点内容一、老子简介二、庄子简介三、老庄思想简论四、老庄思想的影响(一)对文学的影响(二)对人民性格的影响五、对儒家相比六、总结老子简介老子(约前571~前471)字:伯阳称:老聃出生地:楚国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家”尊为道组老子最有名的作品是《道德经》或《道德真经》庄子简介庄周(约前369年―前286年字:子休(一说子沐(zǐmù))出生地:宋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教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承认者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最有名的作品是《南华真经》老庄思想简论无论是老子还是庄子,书中都反复强调“柔弱处上,强大处下”,对待生活应贵柔,守雌,反对刚强与进取,认为那会招致祸端。

道家的思想充满了朴素的辩证法意味,认为强与弱,好与坏,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都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家对个人主张消极避世,明哲保身;对国家主张无为而治,勿扰(wùrǎo)于民。

认为人活着最高的境界不是建立什么惊世伟业,而是全生、保身、养亲、尽年。

老庄思想简论(一)道法自然观主张雕琢 diāozhuó)复朴的人性复归,纠编人性异化倾向主张至公精神,用以扼制(èzhì)人们过分的权利欲和占有欲崇柔(chóngróu)尚雌(shàngcí)精神内圣外王之道老庄思想简论(二)反者道之动的辩证对待观和矛盾转化学说任何事物都是在相互对待的状态中存在着在这种对待关系中应从正面去透视负面意义,通过负面意义的把握去显示正面的内涵这种对待关系不是绝对永久保持,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老庄思想简论(三)被褐怀玉的超然人格和崇尚自由的批判理性庄子认为世间不存在确定不变的是非标准,不承认任何绝对权威,因而对现实一切秩序的怀疑批判及否定及绝对追求自由心斋(xīnzh āi:t?nh tam 坐忘逍遥 xiāoyáo:ung dung t? t?i 无待的境界忧患 yōuhuàn:ho?n n?n c?c kh? 意识与隔离智慧超越的哲学与文芦的超越老庄思想的影响(一)对文学的影响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影响巨大,从此出发,庄子提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刘勰(liúxié:L?u Hi?p)“标自然为宗”,司空图sīkōngtú:T? Kh?ng ?? 倡“妙造自然”,苏轼 sūshì:T? Th?c 言“文理自然,姿态横 zītàihéng:T? Thái Hoành 生”等等,中国文学艺术由此引申出了崇尚自然、含蓄 hánxù:kín ?áo 、冲淡、质朴的价值观念。

庄子的哲学思想对当代青年的启迪意义

庄子的哲学思想对当代青年的启迪意义

老子的《道德经》像一盏智慧的明灯照亮了中国乃至世界的上空。

而《庄子》一书,则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绝对自由的境界,这一至高境界与老子的“道”是一脉相通的。

庄子哲学蕴含的极其丰富的德育内涵,无疑成为当代青年成长之必备,亦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教之必需。

老庄道德逍遥之境老子的《道德经》像一盏智慧的明灯照亮了古代中国乃至世界的上空。

这一属于人类的文化瑰宝,向世人揭示了“道”的本质和体用,从而表达了老子深邃的宇宙观、认识论和方法论。

《庄子》一书则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绝对自由的境界,这一至高境界与老子的“道”是一脉相通的。

老庄哲学蕴含的极其丰富的德育内涵无疑成为当代青年成长必备的精神食粮,亦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传道授业解惑”必需的良师益友。

庄子的学说是对老子学说的继承和发扬,故后世人将其合称为“老庄”。

老庄学说包含了足以供给人类品味的极为完备的信心体系以及使心灵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激励、自我净化最终达到自我完善的极为高明的实践方法。

如果你真的读懂了“老庄”,你一定会被他们博大的胸襟和大慈大爱所震憾,为之产生深深的敬畏感和由衷的赞叹之心,不再妄自尊大,不再自私狭獈,懂得了人类自身的渺小和有限,了解了未知世界的博大无垠,能够自觉以老庄哲学思想指导社会实践,规范自身行为,从而超越自我局限,开发自我潜能,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可见,老庄哲学对启迪人心,开发本智,和谐社会,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的价值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那么,博大精深的老庄思想会随着社会的变迁,历史不断前进的脚步而过时吗?换句话说,它对当代的你我他还有指导意义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老子所谓的“道”与庄子所说的逍遥之境,揭示的是宇宙的本体、天地的本原、生命的本质,具有亘古不变的永恒性、客观性,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去意义。

走进《老子》,其“道可道,非常道”“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致虚极守静笃”……翻开《庄子》其“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德充符”……至今对我们都有强烈的心灵冲击和启迪意义,是当代青年成长必备的精神财富,亦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教的精神导师。

浅析老庄道家伦理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的意义

浅析老庄道家伦理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的意义

浅析老庄道家伦理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的意义老庄之学旨在树立士人的理想人格,全性葆真,不因欲利而牵累损害自我。

取其精华,老庄道家伦理思想在塑造当代大学生人生观过程中仍有一些积极的指导意义。

标签:道家;舍弃;踏实;大学生;人生观道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但“道家”一词始见于汉代太史公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所指为先秦诸子中以老庄为代表的学派。

或者指战国秦汉之际盛行的黄老之学,老庄之学与黄老之学都是以“道”为最高范畴,崇尚自然无为的法则,但此二者侧重点还是稍有不同。

道体和万物的关系是道家始终关注的基本问题,如用“本末”“体用”“动静”“一多”等来表示相对范畴的统一关系。

自老子首先提出道为万物之母后,汉代黄老之学的元气生成论,魏晋玄学的道体论等都试图对道与万物的关系做出圆满的解释。

虽然各家解释不一,但也有其共同点,都不否认道与万物有不可分离的互通关系。

道为本,万物是末,道为体,德为用,得本方能知末,不能舍本而逐末,道非物而能应物,物非道而须法道。

万物虽贵以无为用,但不能舍无以为体。

这种本末不分,体用相即的道体论,是支持道家及道家思想治国修身法则的理论基础。

另一问题是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如何体悟和验证道体。

自老子提出道乃虚无强名之后,便产生了这样一个疑感,人能否及如何去认识和体验这个“道”?王弼给了我们答案,打了一个恰当的比喻来说明,语言文字只是我们的认识去进行思想认识体悟思想的一种工具,用言语能够说清楚的只是具体表面的感性事物,对于宗极之理,言不尽义。

对于抽象观念的深层次认识,语言文字是有限的,用它去认识和体悟“道”是一种极其肤浅的做法,实践和实践基础上的知觉体验比语言文字更为重要。

必要之时忘却世俗知识和自我心中的成见,虚心遣欲,在自我沉思之中使自心和道体契合沟通从而证道悟道,达到新的生命境界。

当代大学生从成长过程到现实处境都处于一个自我意识缺失的内外交困状态,另加之多年来社会层面上许多不良之气的盛行,这使得大学生的人生观在诸多反面都急需完善,老子道法自然的伦理思想对完善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现有积极的重要意义。

论庄子人生态度思想在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论庄子人生态度思想在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论庄子人生态度思想在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摘要:审视庄子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我们就会发现它教授我们许多道理,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是以淡泊为大,他能使人超越功名利禄,感悟人生的至高境界;庄子思想能使我们在纷繁喧闹的世间认清自己的心灵,发现自己的本性,以淡泊自然的态度面对世间的困惑,保持一颗健康、恒久的心.庄子思想博大精深,无所不包,本文仅就庄子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对个人人生发展、对社会两方面有何指导作用作出探讨。

关键词:庄子思想庄子指导人生任何伟大的学问,都有其普遍性与指导性。

作为“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的《庄子》一书,是庄子思想哲学的精髓。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人类社会前途和走向,人的欲望与现实冲突,使人类陷入高文明时代下的困惑病。

抑郁、焦虑、自杀等心理病态正困扰些现代人类的生活。

现代人的利义观、价值观上出现了偏颇,人们时常会感到内心无法平衡,精神的压力也越来越严重。

人类茫然无措,渴望一种承受这些烦恼的生存框架,让心灵解脱。

而庄子"不为物役"的思想就是关于如何获得精神解脱的,强调的是精神上的绝对自由,这对于缓解现代人们的精神压力,保持我们心境的平静有着一定的价值。

(4)乐死人生当今社会人们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高学历人群,由于竞争压力过大而不堪重负轻生者大大有之。

而庄子对生死问题的看法,会给我们以更多启示。

“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知北游》)人的生死不过是气的聚与散而已,是很自然的事情。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大宗师》)大自然给我以生命,是要我劳作一生,只有到年老体衰时才得安逸,最后又以死亡使我安息。

因此,生与死都是自然的造化,不应厚此薄彼。

唯有正确地对待死,才能真正体悟出生命的真谛。

庄子将死,弟子们欲厚葬。

他以其特有的豁达口吻,解释道:“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赉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如此!”与天地万物为伴、慷慨赴死,是多么彻底的浪漫主义精神!当弟子们又担心乌鸦老鹰会啄食时,庄子宽厚地回答道:“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这是何等坦然无余的自然主义!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从老庄浅谈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从老庄浅谈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从老庄浅谈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摘要老庄哲学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一支独放异彩的奇葩。

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方人所特有的智慧和文明。

无论是他深邃而隽永的智慧,抑或是他旷达而任真的品性,都启示过各个不同时代的思想家,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向往精神自由的知识分子。

在中国社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庄子哲学与老子哲学一起构架成了古代哲学史上深具影响力的道家哲学,从而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老庄思想道家中国文化绪言佯倘于中国文化的世界,你就不难发现,关于文化的定义,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然而在这片屹立在东海岸上,历经五千年沧桑岁月的文明古国,在经历了战和更替、聚散分合、对峙融汇的不断更新与磨合下,却始终不曾割断璀璨耀眼的辉煌文化。

值得自豪的是,我们的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历时几千年未曾断绝并推陈出新的文明,而成就了这一文明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论文正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文化就曾一度兴盛,以致达到了一种全新的文化思想高潮。

当时的社会正处于一个非常的微妙的过渡阶段,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动态时局,各国也都千方百计地谋求富国强兵之路,但是正是这种社会的变革促使文化走向民间,进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舆论状态。

他们或游说列国,干谒君主;或课徒讲学,著书立说;或放浪形骸,以批判的形式表达对世俗的关注;又抑或或辅政秉国,以求治世。

不过,在诸子百家的诸多理论中,每一种都能绽放出灿烂夺目的光彩,但其中有两种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最深的,那就是儒家和道家。

儒教主“仁”,道家主“道”与“逍遥”,但两者相对而言,只有道家思想,才能突出经世治世之能用的学风。

道家是古代中国社会思想文化体系中以道为其核心观念,强调天道自然无为、人道顺应天道的一个流派。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道”是道家这一思想文化体系的最高范畴,这当然也为所有的道家学者所推崇。

以道为核心,把合于道作为终极追求目标的道家学派,崇尚老庄黄老之学说,并以“道”作为该学派的思想核心和最高范畴。

庄子思想对我的影响

庄子思想对我的影响

我对庄子思想的认识作者:范欢院系: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专业:城市规划年级:2010级学号:20101150190日期:2011年11月庄子思想对我的影响【摘要】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他思想中流露出的那份淡定,那份超然,给了世人无数的启发与想象。

直至今日,他的人生哲学依然影响着现代人的道德准则、思维习惯、价值判断。

在当今社会,多少人为了功名利禄苦苦追逐,多少年轻的生命因为承受不了社会给与的沉重的压力选择逃避甚至是选择离开这个不堪重负的社会……要是人们能够体会到庄子思想中的那份淡泊,那份超然,能够让自己有所感悟,虽不能有庄子之豁达但至少我们也能积极面对困难和压力。

【关键词】庄子人生哲学修身养性一、庄子简介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县)人,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代表作为寓言《庄子》,道家遵称为《南华经》,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

庄子在是一位非常廉洁、正直,有相当棱角和锋芒的人。

虽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哲学有着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

庄子主张追求生命的真实意义,保持人格的独立和自由比享受任何荣华富贵都更好更为重要。

现实生活充满污秽,他不愿与之同流合污、与之相妥协,所以当理想的生活在世间难以实现时,他宁可选择从现实中隐退,于是有了入世的庄子和出世的庄子追求绝对的思想自由庄子注目于认识论,深入认识人的精神领域。

这是对于宇宙与社会两方面的考察,其考察既宏观又微观,达到了认识论发展的极高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庄思想的影响
(二)对人民性格的影响
今天中国人民族性格中的主 要特点以及大多数处世原则都是源于 道家思想,比如: 不敢为天下先 随大流 处事圆滑 做事留有余地 知足常乐
• • • • •
老庄思想的影响
(二)对人民性格的影响
• • • • • • •
做事不叫真 得过且过 好好主义 不得罪人 遇事不爱承担责任 作风懒散 不愿受纪律约束
老庄思想简论
(一)道法自然观 • 主张雕琢(diāozhuó)复朴 的人性 复归,纠编人性异化倾向 • 主张至公精神,用以扼制(èzhì)人 们过分的权利欲和占有欲 • 崇柔(chóngróu)尚雌(shàngcí)精 神 • 内圣外王之道
老庄思想简论
(二)反者道之动的辩证对待观和矛盾 转化学说 • 任何事物都是在相互对待的状态中存 在着 • 在这种对待关系中应从正面去透视负 面意义,通过负面意义的把握去显示 正面的内涵 • 这种对待关系不是绝对永久保持,在 一定条是“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 儒家强调首先要 • 加强个人道德修 养,以救 世安 民为己任,富于 理想,谆谆教人, 死而后已 道家则主张消极 避世,明哲保身 道家强调“柔弱 处上,强大处 下”,高度的悟 性相思维能力, 以宁静淡泊为操 守,冷淡世情, 向往自得,其于 外物,顺乎自然 而已。
老庄思想的影响
(一)对文学的影响
• 唐代诗人白居易被贬流放时,就从老 庄思想中吸取力量,他在《读庄子》 一诗中写道:“去国辞家谪异方,中 心自怪少忧伤。为寻庄子知归处,记 得无何是本乡。”这种身处逆境 (nìjìng: ngh ch c nh)而“少忧伤” 的开朗豁达(huòdá:đ lư ng),显然 是得之于庄子的思想。
总结
在中国古代,谈到主流思想, 一向是儒、释、道三教并称。其中, 儒家和道家是最大。甚至道家对人民 性格的影响比较深, 可是在现代社 会,如果我们只会避世保身我们就不 能发展。
老庄思想的影响
(一)对文学的影响
• 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对中国传统 文学艺术影响巨大,从此出发,庄子 提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刘勰(liúxié:Lưu Hi p)“标自然 为宗”,司空图(sīkōngtú:Tư Không Đ )倡“妙造自然”,苏轼(sūshì:Tô Th c)言“文理自然,姿态横 (zītàihéng:Tư Thái Hoành)生”等等, 中国文学艺术由此引申出了崇尚自然、 含蓄(hánxù:kín đáo)、冲淡、质朴的 价值观念。
老庄思想简论
(三)被褐怀玉的超然人格和崇尚自 由的批判理性 • 庄子认为世间不存在确定不变的是 非标准,不承认任何绝对权威,因 而对现实一切秩序的怀疑批判及否 定及绝对追求自由 • 心斋(xīnzhāi:tĩnh tâm)坐忘逍 遥(xiāoyáo:ung dung t t i)无待 的 境界 • 忧患(yōuhuàn:ho n n n c c kh )意 识与隔离智慧 • 超越的哲学与文芦的超越
• • • • • 老子(约前571~前471) 字:伯阳 称:老聃 出生地:楚国 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之一 • 被“道家”尊为道组 • 老子最有名的作品是《道德经》或 《道德真经》
庄子简介
• • • • 庄周(约前369年—前286年) 字:子休(一说子沐(zǐmù)) 出生地:宋国 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 道教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 的承认者和发展者 •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 庄子最有名的作品是《南华真经》
老庄思想的影响
(一)对文学的影响
• 庄子超旷的人生态度,还可以陶冶 (táoyě:hun đúc)人们豪放的性格。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李白,要 求彻底摆脱世俗的羁绊(jībàn:ràng bu c),“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 蓬蒿(pénghāo)人!”他的乐观豪放的性 格也是深受庄子影响的。
老庄思想的影响
(二)对人民性格的影响
就连中国人常说的那些流传 下来的民间俗语也大多都充满浓厚的 道家色彩,比如: • “退一步海阔天空”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sāiwēngshīmǎyānzhīfēifú:Tái
ông th t mã)
• “得饶人处且饶人” •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老庄思想对中国人性 格的影响
1T 08 第三组 • 组长:阮氏妙玲 组长: • 组员:农雄英 组员: 阮氏幸 陈氏芳好 黄玉兰
杨芳青 阮芳草 陈秋庄
要点内容
一、老子简介 二、庄子简介 三、老庄思想简论 四、老庄思想的影响 (一)对文学的影响 (二)对人民性格的影响 五、对儒家相比 六、总结
老子简介
老庄思想简论
• 无论是老子还是庄子,书中都反复强 调“柔弱处上,强大处下”,对待生 活应贵柔,守雌,反对刚强与进取, 认为那会招致祸端。道家的思想充满 了朴素的辩证法意味,认为强与弱, 好与坏,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都是可 以相互转换的,所谓“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道家对个人主张消 极避世,明哲保身;对国家主张无为 而治,勿扰(wùrǎo)于民。认为人 活着最高的境界不是建立什么惊世伟 业,而是全生、保身、养亲、尽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