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备课参考 梨园春秋
高中历史梨园春秋教案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梨园春秋教案岳麓版必修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的第四章《梨园春秋》,主要内容包括: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元杂剧的兴起、明清传奇的繁荣、京剧的形成及其艺术特色。
具体涉及第4节《京剧的艺术魅力》的详细内容,包括京剧的角色、唱腔、脸谱、表演艺术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特别是京剧的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戏曲艺术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京剧的艺术特色及其在戏曲发展史上的地位。
教学重点:戏曲的起源和发展、京剧的角色、唱腔、脸谱、表演艺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教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京剧选段,引导学生关注戏曲艺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介绍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戏曲艺术的历史;(2)讲解元杂剧、明清传奇等戏曲形式,为学生揭示京剧的历史背景;(3)详细讲解京剧的角色、唱腔、脸谱、表演艺术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京剧的艺术魅力;(4)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京剧在戏曲发展史上的地位。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京剧与其他戏曲形式的异同。
六、板书设计1. 《梨园春秋——京剧的艺术魅力》2. 内容:(1)戏曲的起源和发展;(2)元杂剧、明清传奇;(3)京剧的角色、唱腔、脸谱、表演艺术;(4)京剧在戏曲发展史上的地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京剧的艺术特色,并结合实例说明其在戏曲发展史上的地位。
2. 答案提示:从京剧的角色、唱腔、脸谱、表演艺术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具体剧目的演出情况进行论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观看一些经典的京剧剧目,如《霸王别姬》、《红楼梦》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京剧艺术,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高中历史三第10课梨园春秋(教案1
高中历史三第10课梨园春秋 (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历史三第10课《梨园春秋》,主要讲述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京剧的诞生与发展。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二章第十节,详细内容包括戏曲的起源、元杂剧的兴起、明清传奇的繁荣、京剧的形成及其艺术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脉络,掌握各个时期戏曲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2. 使学生理解京剧的形成过程及其艺术特色,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尊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京剧的形成过程及其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各个时期戏曲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教材、课外资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京剧选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戏曲的起源与发展:介绍戏曲的起源,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
(2)元杂剧:讲解元杂剧的兴起及其代表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
(3)明清传奇:介绍明清传奇的繁荣,引导学生学习其代表作品。
(4)京剧的形成与发展:详细讲解京剧的形成过程,分析其艺术特色。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戏曲艺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与戏曲艺术相关的典型题目。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发展历程起源元杂剧明清传奇京剧的形成与发展2. 京剧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
(2)分析京剧的艺术特色。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进行评价。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看京剧演出,深入了解京剧艺术,提高审美情趣。
高中历史《梨园春秋》教案2岳麓版必修3
a.戏曲的起源与发展
b.元杂剧的兴起及其代表作
c.明清传奇的繁荣及其代表作家
d.京剧的形成、流派及其艺术特点
3.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模仿戏曲表演,体验戏曲艺术魅力。
4.例题讲解:分析《红楼梦》中的戏曲元素,理解戏曲艺术与古典文学的关系。
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戏曲艺术的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重点:元杂剧、明清传奇、京剧的发展历程及其艺术成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京剧选段,引导学生关注戏曲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补充说明:可通过展示戏曲服饰实物或图片,让学生了解其特点和寓意。
二、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1.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模仿戏曲表演,体验戏曲艺术魅力。
补充说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戏曲表演,可选择经典剧目中的片段,让学生在模仿过程中,深入了解戏曲表演手法和艺术特点。
2.例题讲解:分析《红楼梦》中的戏曲元素,理解戏曲艺术与古典文学的关系。
高中历史《梨园春秋》教案2岳麓版必修3
修3,第三章《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第五节《梨园春秋》。内容主要包括:戏曲的起源与发展、元杂剧的兴起、明清传奇的繁荣、京剧的形成及其艺术特点。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掌握各个时期戏曲的特点。
2.理解戏曲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认识戏曲艺术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3.作业设计中的分析《西厢记》的戏曲元素。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内容包括:戏曲的起源与发展、元杂剧的繁荣、明清传奇的兴盛以及京剧的诞生。
具体章节为:第一部分“戏曲的起源与发展”,第二部分“元杂剧的繁荣”,第三部分“明清传奇的兴盛”,第四部分“京剧的诞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戏曲的起源与发展过程,掌握各个时期戏曲的特点。
2. 理解元杂剧、明清传奇以及京剧的艺术价值,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元杂剧、明清传奇以及京剧的艺术特点。
重点:戏曲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各个时期戏曲的代表性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京剧选段,引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介绍戏曲的起源与发展,元杂剧、明清传奇和京剧的繁荣与兴盛。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戏曲的发展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4. 例题讲解:分析《红楼梦》中的戏曲元素,引导学生理解戏曲与古典文学的融合。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部现代戏曲作品,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梨园春秋2. 板书内容:第一部分:戏曲的起源与发展第二部分:元杂剧的繁荣第三部分:明清传奇的兴盛第四部分:京剧的诞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西厢记》中的戏曲元素,探讨其艺术价值。
2. 答案要点:《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根据唐代传奇《会真记》改编的戏剧作品。
戏曲元素:生、旦、净、末、丑等角色的运用;唱、做、念、打等表演技巧的展现。
艺术价值:展现了元代社会的风俗民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环节,使学生对中国戏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戏曲艺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便在后续教学中进行调整。
拓展延伸方面,可引导学生关注地方戏曲,了解其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优秀教学案例
在课程结束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思考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其次,让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彼此的收获和不足。最后,我进行总结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并对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表扬。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问题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戏曲艺术的发展脉络。例如,在进行戏曲起源的讲解时,我提出问题:“为什么戏曲会在我国古代社会产生和发展?”让学生思考并讨论,通过查阅资料、分享观点,引导学生自己找到答案。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理解戏曲艺术,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审美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身价值。
五、案例亮点
1.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戏曲艺术的起源、发展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观点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我还结合课程内容,设计了一些实践性强的课堂活动,如让学生动手绘制戏曲人物、编排一个小型的戏曲表演等,使他们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戏曲艺术,提高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旨在通过深入剖析戏曲艺术的发展脉络,让学生掌握中国戏曲艺术的基本知识,包括戏曲的起源、发展、主要流派以及代表人物等。学生能够了解戏曲艺术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以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高中历史梨园春秋教案 岳麓版 必修2
高中历史梨园春秋教案岳麓版必修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六章“梨园春秋”第一节。
内容包括:梨园春秋的历史背景、京剧的形成与发展、京剧艺术的特点与影响、京剧表演艺术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梨园春秋的历史背景,掌握京剧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 理解并掌握京剧艺术的特点与影响,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认识京剧表演艺术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京剧艺术的特点与影响,京剧表演艺术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教学重点:梨园春秋的历史背景,京剧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京剧表演视频。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京剧表演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京剧的魅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梨园春秋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京剧产生的社会环境。
3. 讲解京剧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历史沿革。
4. 分析京剧艺术的特点与影响,结合实例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5. 介绍京剧表演艺术流派及其代表人物,让学生了解京剧的丰富内涵。
6.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选择一个京剧流派,了解其特点并列举代表人物。
7.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梨园春秋历史背景京剧的形成与发展京剧艺术的特点与影响京剧表演艺术流派及其代表人物2. 教学难点与重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京剧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分析京剧艺术的特点与影响。
(3)列举你所了解的京剧表演艺术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2. 答案:(1)京剧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明清时期,地方戏曲逐渐发展壮大。
清代中叶,四大徽班进京,与汉剧、秦腔等地方戏曲相互融合,形成了京剧。
(2)京剧艺术的特点与影响:京剧艺术具有唱、做、念、打的综合表演形式,以生、旦、净、末、丑等角色类型为基础,注重舞台表演技巧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高中历史梨园春秋教案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梨园春秋教案岳麓版必修2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讲授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梨园春秋”的内容。
具体包括:京剧的诞生与发展、京剧的艺术特色、京剧的代表剧目和表演艺术家、京剧的传播与影响。
教学目标:1. 了解京剧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京剧在我国戏曲史上的地位。
2. 掌握京剧的艺术特点,如脸谱、唱腔、表演技巧等。
3. 能够列举出京剧的代表剧目和表演艺术家,并了解他们的艺术成就。
4. 分析京剧在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京剧的起源、发展历程、艺术特点、代表剧目和表演艺术家。
难点:京剧的艺术特点,如脸谱、唱腔、表演技巧等。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课件。
2.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京剧表演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京剧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京剧在我国戏曲史上的地位。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京剧的艺术特点,如脸谱、唱腔、表演技巧等。
2. 介绍京剧的代表剧目和表演艺术家,如《贵妃醉酒》和梅兰芳、《霸王别姬》和程砚秋等。
3. 分析京剧在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四、课堂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京剧的了解和感悟。
五、实例分析(10分钟)以《贵妃醉酒》为例,分析京剧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魅力。
六、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京剧的艺术特点3. 京剧的代表剧目和表演艺术家4. 京剧的传播与影响作业设计:1. 请列举出至少三个京剧代表剧目和相应的表演艺术家。
2. 请简要描述京剧的艺术特点。
3. 请谈谈你对京剧在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认识。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京剧的起源、发展历程、艺术特点以及代表剧目和表演艺术家。
2024年高中历史《梨园春秋》精彩教案2岳麓版必修3
2024年高中历史《梨园春秋》精彩教案2 岳麓版必修3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章《戏剧与影视艺术》的第二节《梨园春秋》。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京剧的形成与发展、京剧的艺术特色以及京剧在近现代的变革与创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形成过程、艺术特色及其在近现代的变革与创新。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兴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京剧的历史发展,使学生认识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京剧的艺术特色及其在近现代的变革与创新。
重点:京剧的形成过程、艺术特色以及在近现代的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京剧《霸王别姬》的经典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引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介绍京剧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历史背景。
(2)详细讲解京剧的艺术特色,如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唱、念、做、打四种表演形式。
(3)讲述京剧在近现代的变革与创新,如样板戏的出现,现代剧目的创作等。
3. 实践情景引入:(1)请学生模仿京剧中的唱腔、动作,体验京剧表演的基本技巧。
(2)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京剧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前景。
4. 例题讲解:以京剧《贵妃醉酒》为例,分析其艺术特色及在近现代的创新发展。
5. 随堂练习:(1)请学生列举出自己所了解的京剧剧目。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京剧艺术特色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京剧的形成与发展历史背景艺术特色近现代变革与创新2. 京剧艺术特色生、旦、净、末、丑唱、念、做、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京剧的形成过程。
(2)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京剧艺术特色的认识。
2. 答案:(1)京剧的形成过程: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四大徽班进京,经过与秦腔、汉调、昆曲等地方戏曲的交流融合,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京剧。
(2)京剧艺术特色:以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为基础,唱、念、做、打四种表演形式相结合,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高中历史三第10课梨园春秋(教案1
高中历史三第10课梨园春秋 (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历史三教材第10课《梨园春秋》,主要内容包括:戏曲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元杂剧的繁荣、明清传奇的发展、京剧的形成与流派、现代戏曲的改革与创新。
具体章节为:第一节戏曲艺术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元杂剧的繁荣;第三节明清传奇的发展;第四节京剧的形成与流派;第五节现代戏曲的改革与创新。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戏曲艺术的形成过程,掌握戏曲艺术的发展脉络。
2. 理解元杂剧、明清传奇、京剧等主要戏曲形式的特色及其历史地位。
3. 掌握现代戏曲改革与创新的主要成果,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戏曲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元杂剧的繁荣、京剧的形成与流派。
难点:戏曲艺术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其相互影响,现代戏曲改革与创新的方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经典京剧选段,引发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内容。
2. 讲解:(1)戏曲艺术的形成与发展:介绍戏曲的起源、各个时期的特点及演变过程。
(2)元杂剧的繁荣:分析元杂剧的背景、代表作品、艺术特色。
(3)明清传奇的发展:讲述明清传奇的主要作家、作品及其艺术风格。
(4)京剧的形成与流派:讲解京剧的起源、四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5)现代戏曲的改革与创新:介绍现代戏曲的发展趋势、代表作品及改革成果。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己家乡的戏曲特色。
4.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相关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梨园春秋》2. 板书内容:(1)戏曲艺术的形成与发展(2)元杂剧的繁荣(3)明清传奇的发展(4)京剧的形成与流派(5)现代戏曲的改革与创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我国戏曲艺术的形成过程。
(2)分析元杂剧繁荣的原因及其艺术特色。
(3)比较明清传奇与元杂剧的异同。
2024年高中历史三第10课梨园春秋(教案1
2024年高中历史三第10课梨园春秋 (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高中历史三第10课“梨园春秋”,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元杂剧、明清传奇等代表性戏曲形式。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十章第一节“戏曲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节“元杂剧与明清传奇”。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脉络,掌握元杂剧、明清传奇等戏曲形式的基本特点。
2. 分析古代戏曲艺术与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 感受古代戏曲艺术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元杂剧、明清传奇的代表性作品及特点。
难点:分析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京剧选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引发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戏曲的起源与发展:介绍戏曲的起源,分析各个时期的戏曲形式及其特点。
(2)元杂剧:详细讲解元杂剧的代表性作品,如《窦娥冤》、《西华山陈抟高卧》等,分析其艺术特点。
(3)明清传奇:介绍明清传奇的发展,以《牡丹亭》、《长生殿》等作品为例,分析其艺术风格。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扮演古代戏曲中的角色,进行简单的表演,增强课堂趣味性。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答题技巧。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选择题、简答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古代戏曲艺术发展脉络2. 元杂剧代表作品:《窦娥冤》、《西华山陈抟高卧》等艺术特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结合等3. 明清传奇代表作品:《牡丹亭》、《长生殿》等艺术风格:古典主义、唯美主义等七、作业设计1. 选择题:(1)戏曲起源于哪个时期?()A. 春秋战国B. 汉代C. 唐代D. 宋代A. 《窦娥冤》B. 《西华山陈抟高卧》C. 《长生殿》D. 《汉宫秋》2. 简答题:请简要分析元杂剧的艺术特点。
高中历史三第10课梨园春秋(精品教案1
高中历史三第10课梨园春秋 (精品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历史三第10课“梨园春秋”,涉及教材第二章“文化艺术的繁荣与世俗文化的兴起”第五节。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唐代梨园的发展与影响,包括梨园的创立背景、艺术形式、代表人物、历史价值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梨园的创立背景、艺术形式及其在当时社会文化中的地位。
2. 掌握梨园春秋中的代表人物及其艺术成就,感悟其艺术精神。
3. 分析梨园春秋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梨园春秋的艺术形式及其历史价值。
教学重点:梨园春秋的创立背景、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京剧选段,引导学生关注戏曲艺术,进而引入梨园春秋的主题。
2. 讲解:详细介绍梨园春秋的创立背景、艺术形式、代表人物等内容,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资料。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梨园春秋在唐代社会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例,讲解如何分析梨园春秋的历史价值。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梨园春秋2. 内容:创立背景艺术形式代表人物历史价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梨园春秋的创立背景及其艺术形式。
(2)分析梨园春秋在唐代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影响。
(3)谈谈你对梨园春秋代表人物艺术成就的认识。
答案:1. (1)梨园春秋创立于唐代,是当时宫廷音乐机构。
其艺术形式包括唱、做、念、打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梨园春秋在唐代社会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后世戏曲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影响了后世戏曲的表演形式和审美取向。
(3)梨园春秋代表人物如白居易、杜甫等,他们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环节,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梨园春秋的相关知识,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主要内容包括:戏曲的起源与发展、元杂剧与南戏的兴起、明清传奇的繁荣、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具体章节为:第一章中国戏曲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节元杂剧与南戏,第三节明清传奇,第四节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戏曲的起源、发展与主要剧种。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3. 使学生掌握元杂剧、南戏、明清传奇及京剧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元杂剧、南戏、明清传奇及京剧的艺术特点。
难点:元杂剧与南戏的兴起背景,京剧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戏曲表演视频、相关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课外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戏曲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结合教材,详细讲解中国戏曲的起源与发展,引导学生了解各个时期的戏曲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戏曲剧种,讨论其艺术特点。
4. 例题讲解:分析元杂剧《西华山陈抟高卧》和南戏《琵琶记》的艺术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对比明清传奇《牡丹亭》与京剧《红楼梦》的异同。
7.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戏曲知识问答,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戏曲的起源与发展元杂剧与南戏明清传奇京剧的形成与发展2. 各个时期戏曲艺术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元杂剧、南戏、明清传奇及京剧的艺术特点。
答案:(1)元杂剧:以唱为主,兼有说、做、打等表演形式,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
(2)南戏:以唱为主,注重抒情,表演形式丰富,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
(3)明清传奇:结构严谨,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京剧: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手段,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具有独特的脸谱、服饰、道具等。
2. 拓展延伸:了解其他戏曲剧种的艺术特点,如越剧、黄梅戏等。
2024年高中历史《梨园春秋》教案2岳麓版必修3
2024年高中历史《梨园春秋》教案2 岳麓版必修3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七章《梨园春秋》。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第七章第一节“戏曲的起源与发展”,重点探讨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唐宋时期的杂剧和元杂剧;第二节“京剧的形成与繁荣”,主要学习京剧的诞生背景、艺术特点以及其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发展与影响,掌握唐宋杂剧、元杂剧和京剧的艺术特点。
2. 通过学习戏曲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3. 分析京剧的形成与繁荣,理解戏曲艺术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发展与影响,京剧的艺术特点。
难点:元杂剧和京剧的艺术表现手法,戏曲艺术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戏曲表演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京剧选段,引发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学习唐宋杂剧、元杂剧和京剧的艺术特点。
3. 实践: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戏曲艺术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4. 例题讲解:以元杂剧《西华山陈抟高卧》和京剧《霸王别姬》为例,讲解戏曲的艺术表现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戏曲艺术的发展趋势,进行课堂讨论。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与发展唐宋杂剧元杂剧京剧2. 京剧的形成与繁荣背景与艺术特点地位与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2)分析京剧的艺术特点及其在戏曲史上的地位。
2. 答案:(1)中国古代戏曲起源于远古时期,经过唐宋杂剧、元杂剧的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繁荣。
其中,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京剧则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巅峰之作。
(2)京剧的艺术特点包括:表演程式化、唱腔优美、脸谱独特、服饰华丽等。
在戏曲史上,京剧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国剧”,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中历史《梨园春秋》教案2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梨园春秋》教案2 岳麓版必修3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的《梨园春秋》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重点探讨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戏曲的特点、代表作品及其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脉络,掌握各个时期戏曲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2. 分析戏曲艺术与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戏曲艺术的发展脉络及其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
教学重点: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戏曲的特点、代表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教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京剧选段,引导学生关注戏曲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a. 介绍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戏曲的起源、演变。
b. 详细讲解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戏曲的特点、代表作品及其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模仿各个时期的戏曲表演,体验戏曲艺术的魅力。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戏曲艺术的选择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简答题,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回答。
六、板书设计1. 《梨园春秋》2. 内容:a.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发展历程b. 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戏曲特点及代表作品c. 戏曲艺术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戏曲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分析戏曲艺术与社会文化背景关系方面还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看一部古代戏曲作品,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戏曲艺术的发展脉络及其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
高中历史备课参考 梨园春秋
A.城市经济繁荣 C.瓦舍的出现
B.民间艺人的努力 D.民间歌舞云集地
【答案】A 【解析】南戏在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归根结底是宋代社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济迅速发展的结果。
第 10 课 梨园春秋
一.戏曲的起源 1.古代的先民们带有巫术色彩的“傩”,蕴含着戏曲的萌芽。 2.春秋战国以后的宫廷宴乐、杂技白戏具有更多的戏曲元素。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 舞艺人的专门场所,成“梨园”表演的歌舞戏有一定的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性冲突。 3.两宋之际,在浙江一带流行起一种戏曲,称“南戏”他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 事情节,形成完备的戏剧形式。 二.元杂剧与昆曲 1.元杂剧 (1)地位: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代进入古代戏剧的黄金时代。 (2)特点:将诗词、歌曲、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 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3)成就: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者和杰出的代表,代表作为《窦娥冤》。王实甫也是 著名杂剧作家,最有影响的作品是《西相记》 2.昆曲 (1)发展过程 ①兴起于江南昆山 ②明中期到清朝中期是昆曲艺术的鼎盛时期。 ③明朝中后期,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对其他剧种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 为“白戏之祖”。 (2)特点: 昆曲的表演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征,将柔曼的舞姿融入婉转优雅的唱腔中,给观众以极 大的视觉、听觉享受。 三.国粹京剧 1.背景 (1)明清时期,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清乾隆年间,徽戏剧团三庆班等四大徽班相继到京城献艺。 2.形成:徽班兼容并需、融会贯通,吸取了湖北汉调以及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剧种 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也受京城文化的熏陶侵染,更家规范考究。经过不断融合吸收, 在北京形成了新的剧种即京剧。
2024年高中历史梨园春秋教案岳麓版必修2
2024年高中历史梨园春秋教案岳麓版必修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六章“梨园春秋”,涉及第一、二节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戏曲的起源与发展、元杂剧的繁荣、明清传奇的兴盛以及近现代戏曲的变革。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掌握各个时期戏曲的特点。
2. 分析戏曲艺术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理解其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元杂剧的繁荣、明清传奇的兴盛以及近现代戏曲的变革。
重点:戏曲的发展历程、各个时期戏曲的特点及其与历史背景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戏曲视频片段。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经典戏曲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按照教材内容,讲解戏曲的起源与发展,分析各个时期戏曲的特点及其与历史背景的关系。
3. 例题讲解:以元杂剧为例,分析其艺术特色及历史背景。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明清传奇兴盛的原因。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近现代戏曲的变革及其影响。
7.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戏曲发展历程起源与发展元杂剧繁荣明清传奇兴盛近现代戏曲变革2. 各个时期戏曲特点元杂剧:现实主义、悲剧、喜剧、歌舞、表演明清传奇:文人创作、生旦净末丑、唱腔、表演近现代戏曲:改良、创新、多元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元杂剧《西华山陈抟高卧》的艺术特色。
2. 答案要点:人物塑造:生动、典型、个性鲜明情节安排:紧凑、合理、富有戏剧性语言表达:通俗易懂、寓意深刻舞台表演:注重舞蹈、唱腔优美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戏曲艺术的理解和兴趣,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带领学生参观戏曲表演,感受戏曲魅力。
开展戏曲知识讲座,提高学生对戏曲的认识。
鼓励学生创作戏曲剧本,培养创新精神。
高中历史《梨园春秋》教案2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梨园春秋》教案2 岳麓版必修3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1课《梨园春秋》,内容包括京剧的形成与发展、京剧的艺术特色、京剧的代表性剧目以及京剧的现状与未来。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京剧的形成过程、艺术特色及其在我国的地位和影响。
2. 掌握京剧的代表性剧目,感受京剧艺术的美。
3. 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京剧的艺术特色及其表现。
教学重点:京剧的形成过程、代表性剧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京剧选段,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介绍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2)讲解京剧的艺术特色,如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唱、念、做、打四种表演形式。
(3)介绍京剧的代表性剧目,如《霸王别姬》、《空城计》等。
(4)分析京剧在我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扮演京剧中的角色,体验京剧表演。
4. 例题讲解讲解关于京剧的选择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关于京剧的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京剧的形成与发展2. 京剧的艺术特色3. 京剧的代表性剧目4. 京剧在我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京剧的形成过程。
(2)列举三部京剧的代表性剧目,并简要介绍其主要内容。
2. 答案:(1)京剧的形成过程:清代中叶,四大徽班进京,与北京剧种相互融合,形成了京剧。
(2)代表性剧目:《霸王别姬》:讲述楚汉争霸时期,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悲剧。
《空城计》:诸葛亮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的故事。
《群英会》: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孙权等群雄争霸的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京剧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课后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京剧的现状与未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备课参考】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同步学案:第11课-梨园春秋
其次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1课梨园春秋学案(一)教学内容第三册其次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的最终一课。
主要介绍了中国的戏曲艺术产生与进展的历程。
教材共分三目:大傩之舞、南戏与杂剧以及徽班进京,以此向同学展示我国古代辉煌的文化艺术成就,增加同学对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的生疏,激发民族骄傲感,培育爱国主义情操。
(二)同学分析由于地域和语言的差异,东莞的大多数同学对京剧的了解甚少,更谈不上宠爱。
但对本土粤剧则相对比较生疏,尤其是女生。
所以在了解本课内容之前,我们可以从大多数学生接触比较多的粤剧入手,接受机敏多变的方式,寻求共鸣点,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三)设计思想1、以“同学进展为本”。
从同学及其学习的角度动身,去考虑同学需要学习什么,能够学习什么和怎样去学习,关注同学学习戏曲的动机、爱好,充分发挥同学自主学习的作用。
2、由近及远,留意与同学生活阅历的联系,创设情境,让同学动手动脑动口去体验戏剧,争辩戏剧。
3、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优势,引导同学观赏戏剧经典片断,使同学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戏剧,了解戏剧。
4、发挥老师重要的导向作用,设计一些有思考力度的问题激发同学思考和探究的爱好。
培养同学的历史思维力量。
5、课堂不追求表面的吵闹,同学参与课堂应与乐观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思维参与为核心。
(四)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A 、指导同学课前阅读教材,列出本课的学问框架,了解中国传统戏曲产生和进展的基本脉络,生疏京剧的形成与特点。
培育同学的自学力量。
B 、充分利用同学已有的戏曲学问,调动同学学习热忱。
2、过程与方法A 、通过课堂上的分组争辩沟通,培育同学综合分析力量和合作意识。
B 、通过观看戏曲录像,提高同学的观看力量。
C 、通过引导同学表演,加深同学对京剧艺术的理解。
D 、通过引导同学设计脸谱和服装,激发同学对学习戏曲的爱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同学明确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同学对中国传统戏曲的爱好,增加同学的民族骄傲感。
2024年高中历史《梨园春秋》教案2岳麓版必修31
2024年高中历史《梨园春秋》教案2 岳麓版必修3一、教学内容1. 戏曲的起源与发展2. 元杂剧的繁荣3. 明清传奇的兴盛4. 京剧的形成与发展二、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戏曲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掌握各个时期戏曲艺术的主要成就。
2. 通过学习元杂剧、明清传奇和京剧等戏曲形式,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3. 分析戏曲艺术的发展与社会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戏曲艺术的特点及其与社会历史背景的关系。
教学重点:元杂剧、明清传奇和京剧的发展及其艺术成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课外阅读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京剧选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引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讲解:(1)戏曲的起源与发展:介绍戏曲的起源、各个时期的发展及其特点。
(2)元杂剧的繁荣:讲解元杂剧的产生背景、代表人物和作品。
(3)明清传奇的兴盛:介绍明清传奇的发展、代表人物和作品。
(4)京剧的形成与发展:讲解京剧的起源、发展过程、艺术特点和代表作品。
4. 实践情景引入:(1)播放一段元杂剧《汉宫秋》选段,让学生感受元杂剧的唱腔和表演特点。
(2)展示一幅明清传奇《牡丹亭》的插图,引导学生分析其艺术风格。
(3)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京剧的表演艺术。
5. 例题讲解:(1)分析元杂剧《汉宫秋》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比较明清传奇《牡丹亭》与元杂剧《汉宫秋》的艺术特点。
6. 随堂练习:(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戏曲艺术的发展与社会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
(2)列举京剧的四大名旦及其代表作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梨园春秋》2. 内容:(1)戏曲的起源与发展(2)元杂剧的繁荣(3)明清传奇的兴盛(4)京剧的形成与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我国戏曲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高二历史教案:《梨园春秋》
高二历史教案:《梨园春秋》每天是新的开始,可遇不可求,幸福就在身边,珍惜不要溜走,为美丽明天,努力奋斗!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高二历史教案:《梨园春秋》。
教学目标:1、展示课标并解读(学生学习目标)课标:讲解戏曲的形成,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解读:通过理清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各剧种发展历程,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性和现实性2、教师任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分析出古代戏剧的名称、流传时代、著名作家或演员;让学生写出自己还知道的戏剧与喜欢的戏剧;帮助学生对京剧脸谱的含义分析(2)帮助学生对促进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产生、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与归纳;分析归纳京剧在清代兴起的原因教材分析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起源于原始的"傩仪",经南戏、元杂剧、昆曲、京剧等发展历程,走向繁荣、辉煌。
本课分三目:1、戏曲的起源:介绍戏曲的萌芽-傩的出现及唐宋戏曲发展状况2、元杂剧和昆曲:介绍元明戏曲的主要形式3、国粹"京剧":介绍京剧产生及主要代表成就学情分析:1、由于语文课里已有的戏曲知识和我们的学生老家分布在祖国各地的实际,学生知道很多剧种;但学生喜欢流行歌曲而不喜欢戏曲而又对戏曲本身了解甚少。
所以教学中必要的图片资料必不可少,直观性不言而喻,这样也可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2、由于学生受认知水平及人文历史知识掌握程度的限制,对戏曲产生、发展背景不清,故教师应根据经济史、政治史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突破。
教学重点、难点与处理方法重点:京剧的形成与发展处理:通过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感悟戏曲艺术难点:戏剧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处理:运用历史必修一政治史、必修二经济史、必修三文化史为基础,自主分析归纳教学方法1、层层设疑:调动求知欲,把握时代背景,理解其时代性、多样性、艺术性2、自主学习、合作归纳板书设计第十课梨园春秋一、戏曲的起源--傩二、完备--南戏三、成熟--元杂剧和昆曲1、元杂剧:中国古代戏曲成熟2、昆曲:百戏之祖四、繁盛--京剧教学过程导入设计通过多媒体展示李玉刚《新贵妃醉酒》,是谁唱的什么属于哪个剧种在唐代他们表演戏曲的场所被称作什么呢为什么叫梨园讲授新课一、戏曲的起源傩-戏曲萌芽设计两个问题:1、在原始社会,为了避免灾难、赢得丰收,人们怎么办教师归纳:头戴面具,扮成神灵、野兽,载歌载舞,以娱神祈求神的保佑,形成巫术仪式2、进入文明社会,傩戏又是怎样演变的学生看书归纳:先秦时期为国家祭祀和礼仪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梨园春秋
一.戏曲的起源
1.古代的先民们带有巫术色彩的“傩”,蕴含着戏曲的萌芽。
2.春秋战国以后的宫廷宴乐、杂技白戏具有更多的戏曲元素。
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成“梨园”表演的歌舞戏有一定的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性冲突。
3.两宋之际,在浙江一带流行起一种戏曲,称“南戏”他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完备的戏剧形式。
二.元杂剧与昆曲
1.元杂剧
(1)地位: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元代进入古代戏剧的黄金时代。
(2)特点:将诗词、歌曲、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3)成就: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者和杰出的代表,代表作为《窦娥冤》。
王实甫也是著名杂剧作家,最有影响的作品是《西相记》
2.昆曲
(1)发展过程
①兴起于江南昆山
②明中期到清朝中期是昆曲艺术的鼎盛时期。
③明朝中后期,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对其他剧种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白戏之祖”。
(2)特点:
昆曲的表演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征,将柔曼的舞姿融入婉转优雅的唱腔中,给观众以极大的视觉、听觉享受。
三.国粹京剧
1.背景
(1)明清时期,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清乾隆年间,徽戏剧团三庆班等四大徽班相继到京城献艺。
2.形成:徽班兼容并需、融会贯通,吸取了湖北汉调以及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也受京城文化的熏陶侵染,更家规范考究。
经过不断融合吸收,在北京形成了新的剧种即京剧。
3.特点
(1)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发展出一套近乎完美的艺术程式,从脸谱、服装、唱腔、动作等方面将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2)表演是艺术上,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用锣鼓和京胡、笛子等管弦乐控制节奏、渲染气氛,在“字正腔圆”的唱腔、念白中渗透诗、词的文学情韵。
4.影响:京剧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在人类艺术的殿堂放射着奇光异彩。
1.《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
材料中的“瓦”是()
A.专门的贸易场所B.专门的娱乐场所
C.旅舍D.学校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
“瓦”是宋代专门的娱乐场所。
2.两宋之际南戏能够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的根源在于()
A.城市经济繁荣B.民间艺人的努力
C.瓦舍的出现D.民间歌舞云集地
【答案】A
【解析】南戏在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归根结底是宋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