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心理幸福感的年龄差异研究

合集下载

不同年龄层次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不同年龄层次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不同年龄层次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刘彤;胡永健【摘要】以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数据为基础,在恰当的理论假设下,可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城乡居民不同年龄层次收入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居民收入对主观幸福感存在正向影响,即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主观幸福感会随之提升;在年龄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加,幸福程度先下降后上升.这些研究结果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以进一步增加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并提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提供了依据.【期刊名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18)005【总页数】7页(P11-17)【关键词】主观幸福感;收入;年龄【作者】刘彤;胡永健【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222;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2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14.44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已经成为中国政府所追求的重要施政目标。

城乡居民对当前经济环境下的生活水平是否感到幸福以及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有哪些一直以来都是很多学者想要探究的问题。

本文致力于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主观幸福感,并针对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收入情况来解释不同年龄层次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联系。

关于财富与幸福是否相关这个论题,最早的理论来源于古希腊著名的政治家梭伦,他曾经断言:“很多拥有大量财富的人并不幸福,但很多只拥有中等财富的人却是幸福的”。

伊斯特林(Easterlin,1974)也认同此观点。

他最早提出“伊斯特林悖论”,认为国民收入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不强:一个国家中富有群体的幸福水平是要比贫穷群体高的,可是如果进行空间上的跨国比较,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的幸福水平相差并不多[1]。

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对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做了研究。

伊斯特林(2010)针对同一国家内居民的收入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作出的研究表明:短期内收入的增长与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但从长期来看(10年以上),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并无明显关系[2]。

情感关系中年龄差异的心理学探讨

情感关系中年龄差异的心理学探讨

情感关系中年龄差异的心理学探讨情感关系中的年龄差异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很多人认为,年龄差异可能会影响情感关系的稳定性和幸福感。

然而,是否所有的年龄差异都会对情感关系造成负面影响呢?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情感关系中年龄差异进行探讨。

一、年龄差异对情感关系的影响年龄差异可能会对情感关系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带来挑战。

首先,年龄差异可以为情侣带来新鲜感和刺激感。

不同年龄段的人生经历、成长背景以及兴趣爱好的差异,可以为双方带来温故知新的体验。

这种新鲜感和刺激感可以增强情侣之间的吸引力和互动。

另一方面,年龄差异也可能带来一些困扰。

不同年龄段的人生阅历、成熟度以及生活阶段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双方对未来的期望和价值观存在差异。

例如,年龄较大的一方可能更加关注事业发展和经济稳定,而年龄较小的一方可能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上。

这种差异可能会引发摩擦和冲突,影响情感关系的稳定性。

二、情感关系中的心理过程在情感关系中,年龄差异会引发一些心理过程,如权衡得失、社会比较以及心理成熟度等。

首先,情侣在面对年龄差异时可能会进行权衡得失的思考。

他们会评估自己在这段关系中所能获得的好处和可能面临的挑战,并尝试寻找平衡点。

这种权衡得失的过程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年龄差异,减轻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

此外,社会比较也是情感关系中常见的心理过程。

年龄差异可能会引发周围人的评论和评价,进而影响个体的自尊心和自我认同。

在这种情况下,情侣需要学会如何处理他人的眼光和评价,保持自信和坚定,以避免负面情绪的产生。

最后,心理成熟度在情感关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无论年龄差异大小,情侣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成熟度来应对情感关系中的挑战和冲突。

心理成熟度包括情绪管理、妥协和沟通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可以帮助情侣更好地处理年龄差异所带来的问题。

三、应对年龄差异的策略为了建立健康稳定的情感关系,情侣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应对年龄差异。

首先,他们应该保持开放和尊重,尊重对方的选择和生活方式。

老龄群体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老龄群体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现,其重点是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探讨提高老龄群体主观幸福感的方法 。 而 国内关 于主观 幸福 感 的研 究落后 于 国外 ,它 开始 于 2 0世纪 8 0年代 中期 ,当时 关于老 龄 群体 的研 究成果比较零散。进入 2 0 世家 9 0 年代中期,在学习应用 国外研究工具的同时,出现 了很多关于老龄群 体主观 幸福 感 的研 究 。本世 纪初 至今 ,关 于老龄 群 体主 观幸福 感 的探 讨深 入 到 了其 影 响因素 的研 究 ,研 究者 不仅探 讨 老龄 群体 主观 幸福 感 的状 况 ,还 着手 研究 相 关变量 对其 的影响 。 那么 ,究竟 是哪 些 因素影 响老 龄群 体 的主观 幸福 感 ?学 者从 年龄 、性别 、婚 姻状 况 、人 格 、 自我 效 能 、应 对方 式 、社会 支持 、亲 子支持 、生 活事 件等 不 同角度 探讨 了该 问题 ,本 文对 前期 学者 的研 究进 行 了梳 理 ,将 具有代 表 性 的老龄 群体 主观 幸福 感影 响 因素分 为 一般社 会 学变 量 、主观 变量 和客 观变 量三 大
性的幸福度高于女| I 生,如曹新美等的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平均分要高于女性 ,并表现
出显 著 的性别 差异 。Ha r i n g 、S t o c k和 Ok u n提 出男性 的幸 福感 比女性稍 高一 点 ,通 过数 据分 析 ,发现 在
大多数国家中,女性 比男性 的消极情绪体验更多。但是也有研究表 明,女性的主观幸福观高于男性,城 市 回族老 年 女性 比城 市 回族老 年 男性 的 主观 幸福 感程 度 高 。


引言
主观 幸福 感是 什么 ?国 内外 学者 比较 认 同 Di e n e r 提 出的概 念L l J , 主观 幸福 感 ( S u b j e c t i v e We l l - b e i n g , 下文 简称 S WB)主 要指 个 体依 据 自己设 定 的标准 对 其生 活质 量所 作 的 总体评 价 ,是衡 量 社会 中个 体 生

年龄差异与夫妻幸福感的关系

年龄差异与夫妻幸福感的关系

年龄差异与夫妻幸福感的关系夫妻之间的年龄差异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有人认为,年龄相差越大,夫妻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就会变得困难,最终导致不和谐和不幸福。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年龄差异可以给夫妻带来新鲜感和互补,促进彼此的成长和幸福。

那么,究竟年龄差异与夫妻幸福感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关系呢?本文将以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年龄差异对夫妻幸福感的影响。

首先,年龄差异可以带来彼此的新鲜感和互补。

在婚姻关系中,新鲜感是维持夫妻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夫妻之间年龄相差较大时,双方的经历和背景会有所不同,这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从彼此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

例如,年长的一方可能会带给年轻的一方更多的人生经验和智慧,而年轻的一方则能给年长的一方带来更多的活力和新鲜的思维。

这种互补的关系可以促进夫妻之间的成长和发展,进而增加夫妻的幸福感。

其次,年龄差异也可能会带来沟通和理解上的困难。

在夫妻关系中,沟通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年龄相差较大的夫妻可能由于成长环境和价值观的不同,导致在沟通和理解上产生障碍。

年轻的一方可能会由于缺乏经验而无法理解年长的一方的想法和思维方式,而年长的一方可能会因为年轻的一方不成熟而产生困扰。

此外,年龄差异还可能引发夫妻之间的权力失衡,导致关系不平等,进而影响夫妻的幸福感。

然而,年龄差异并不是唯一影响夫妻幸福感的因素。

事实上,夫妻的幸福感受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性格、共同兴趣、家庭背景等。

一个年龄相差较大的夫妻,如果在其他方面有共同点和互补,很有可能拥有更高的幸福感。

例如,如果双方有相似的兴趣爱好、共同的家庭价值观念,他们很可能能够建立起稳定和谐的夫妻关系,从而提升夫妻的幸福感。

此外,夫妻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是可以培养和提升的。

无论年龄差异有多大,只要双方愿意投入努力,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学习,他们仍然可以建立一种良好的夫妻关系。

通过互相尊重、倾听和包容,夫妻之间的年龄差异不会成为婚姻的矛盾点,相反,它可以成为夫妻成长和幸福的机会。

近年来关于幸福感研究的文献综述

近年来关于幸福感研究的文献综述

近年来关于幸福感研究的文献综述作者:李立来源:《学理论·下》2013年第07期摘要:近年来,关于幸福感的研究越来越多,成果也越来越丰富。

从幸福感研究的对象、学科角度、对比角度等多个角度对以往研究归类进行简单总结并分析以往研究的长处与不足,希望对未来研究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幸福感;文献综述;研究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094-04一、对以往研究的回顾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大体分为两种取向:一是主观幸福感(SWB, Subjective well-being),一是心理幸福感(PWB, psychological well-being)[1]。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综合性心理指标,是评价者个人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

心理幸福感是对人的心理机能的良好状态和潜能的实现程度的评价。

(一)国外对幸福感的研究国外幸福感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40余年的发展,研究方法日益多样、研究对象日益广泛、研究成果非常丰硕。

研究对象涉及从少年到老年的整个年龄段、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的相关人员、从小学生到博士后的整个教育对象。

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定量、和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研究成果中论文上万篇,专著近百本[2] 。

他们在研究的领域提出了幸福感稳定论( Stability Theory)、定值理论(set- point theory)、动态平衡理论、认知比较论( Cognition and Judgment Theory)、应对方式论(Coping Style Theory)、文化差异论(Cross Culture Theory)以及其他理论。

此外,外国学者也得出了一些关于影响幸福感的主客观因素。

(二)国内对幸福感的研究我国开展幸福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晚了国外20余年,但是发展较快,取得了很多成果[2]。

根据中国知网的初步的词频统计量发现,至今有关幸福感的研究论文已有11 900余篇。

年龄研究报告

年龄研究报告

年龄研究报告年龄研究报告摘要:本报告基于对不同年龄群体的研究,探讨了年龄与身体健康、智力水平、心理状态、社交关系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健康状况逐渐下降,智力水平和心理状态存在差异,社交关系和生活满意度也受到影响。

鉴于研究结果,建议加强老年人的身体保健和心理护理,同时提供社交支持,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1. 引言年龄是人类生命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有着显著的影响力。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身体逐渐老化,智力和心理状态也会有所变化。

此外,社交关系和生活满意度也可能会受到年龄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这些关系,为老年人的身体保健、心理护理和社交支持提供指导。

2. 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调查了1000名不同年龄段的受访者。

受访者被分为青少年(15-24岁)、成年人(25-60岁)和老年人(61岁及以上)三个年龄组。

问卷主要包括身体健康、智力水平、心理状态、社交关系和生活满意度等方面的指标。

3. 结果3.1 身体健康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健康状况逐渐下降。

老年人群体中患有慢性疾病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年龄组。

此外,老年人的体能活动能力明显下降,更容易感到疲劳和不适。

3.2 智力水平在智力水平方面,研究发现年龄组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青少年群体在认知能力和学习记忆方面更为出色,老年人群体在这些方面相对较弱。

但老年人在知识和经验方面的优势则更加明显。

3.3 心理状态年龄对心理状态也有一定影响。

青少年和老年人群体存在较高的焦虑和抑郁水平,而成年人群体相对较稳定。

这可能与青少年正处于成长阶段,老年人面临身体功能衰退和社会退休等因素有关。

3.4 社交关系社交关系是人类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交关系的质量和数量逐渐减少。

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的社交圈子可能变得相对狭小,缺乏交流和支持。

3.5 生活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是衡量个体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指标。

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满意度呈现U型曲线。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3-03-07T06:35:32.858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33期作者:刘继红涂红英赵建名杨兰[导读]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由于身体素质和社会观念的变化,老刘继红涂红英赵建名杨兰攀枝花学院,四川攀枝花 617000主观幸福感是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由于身体素质和社会观念的变化,老年人容易产生抑郁、悲观、焦虑等情绪。

文章通过对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如性别,健康状况,婚姻状况等进行分析,总结出提高老人幸福度的干预措施,包括教育支持,创新养老模式等,对帮助老年人增强幸福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为科研及心理护理提供信息。

关键词: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干预措施联合国将人口老龄化定义为60岁以上老年人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7%[1]。

按此数据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如何提高老人生活质量,让老人安享晚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

主观幸福感用于恒定人们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这一重要指标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

实际生活中,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幸福感依然有不少问题。

最新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指出,33.1%的受访老人有较严重的抑郁症状[2]。

并且,我国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人数逐年增多,目前抑郁症患病率为2.1%,焦虑障碍患病率达4.98%,其中除15岁-35岁人群外,60岁老年人群上升最为明显。

所以,在当前背景下,探究老年人的幸福感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同时以此为依据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迫在眉睫。

1.概述1.1定义主观幸福感简称SWB,最初是由外国学者Ed?Diener提出,主要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总体评估,由对生活水平的满意程度和情感平衡组成,是评估个体主观幸福感的指标[3]。

其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

不同阶层幸福感的调查报告3篇

不同阶层幸福感的调查报告3篇

不同阶层幸福感的调查报告3篇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水平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是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本文是不同阶层的幸福感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

居民幸福感的调查报告一:一.调查背景:国民幸福指数(GNH)最早20世纪70年代是由不丹国王提出的,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包括科学技术的种.种好处)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

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

如果说“生产总值”体现的是物质为本、生产为本的话,“幸福总值”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

完全受经济增长左右的政策往往使人陷入物欲的陷阱,难以自拔。

2023年,“十二五”规划开局幸福成为地方两会热词。

很多地方逐步呈现了“GDP减速,幸福提速”的趋势。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幸福指数”被置于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也将会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二.调查准备:为反映居民主观幸福程度,在调查问卷设计中,分别设计了基本情况和问卷部分的调查项目,包括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社会保障、社会环境)、经济收入、自我价值实现、家庭幸福和人际关系等多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并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幸福指数。

为了使本次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网上问卷调查,抽样对象为年龄在0-70周岁之间的常住居民,涵盖社会各年龄、各阶层、各行业。

并且在中山市实地进行了社会实践,通过与社区群众的沟通,来了解当前社会中民众对于生活的满意度和自身的幸福感。

在网上查阅了一些有关调查问卷及报告的信息,通过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参考范例初步设计出了调查表,通过自己反复查看并参考别人意见,反复修改最终做出用于调查的问卷.最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调查人群及较为可行的实施方案,对具体的调查实施作出计划。

近年来关于幸福感研究的文献综述资料

近年来关于幸福感研究的文献综述资料

近年来关于幸福感研究的文献综述资料幸福感是指人类基于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

在上个世纪的中国,吃饱喝足就是幸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富起来了,基尼系数下降,人们幸福的来源以及表现已经迥然不同。

本文根据前人研究讨论幸福感是什么、有哪些表现方面以及影响因素。

一、幸福感概述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到80年代中期,主观幸福感成为心理学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

心理学家对于主观幸福感的探讨更多地来自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和社会老年学三个学科领域。

由于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加入幸福感研究的行列,幸福感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形式得到了更多的揭示。

幸福感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口心理很多方面,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就业状况、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婚姻质量、价值观念、传统习惯、民族文化、自尊程度、生活态度、个性特征、成就动机、民主权利、参与机会等。

二、幸福感表现方面幸福感体现在经济不断繁荣,收入不断提高,房价受到控制,科技不断进步,出行愈加方便,教育质量和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和谐稳定,政治权利充分体现等各个方面。

三、影响因素(一)内部因素1、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指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

心理学将人际交往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也称为人际关系,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关系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2身体健康:身体健康的人往往比身体不健康的人开朗乐观。

3心理状况:这里的心理状况指个人气质类型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表明稳定外向的被试幸福感分数最高,而不稳定内向的被试幸福感分数最低。

(二)外部因素1、人口因素:中国曾是封建帝制国家,受“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思想控制数百年,在中国人潜意识里有“重男亲女”看法,所以,在中国女性受到一定歧视,幸福感较低。

老年人岁月迟暮,心中担忧死亡,所以幸福感与儿童青年也不一样。

人口老龄化与幸福感

人口老龄化与幸福感

2023-11-06•人口老龄化现象•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人口老龄化对幸福感的影响•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结论与展望目录01人口老龄化现象全球人口老龄化现状人口老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逐渐上升,同时工作年龄人口比例下降的趋势。

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加重,预计到2050年,将有超过1/4的人口达到或超过65岁。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应对。

03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幸福感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0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

02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包括实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养老服务业等。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需求也相应增加,给社会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老年人对幸福感的追求和满足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方面之一。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幸福感的定义与测量幸福感定义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身生活状态的心理感受和满意度,包括情感、认知和评价等多个方面。

幸福感测量幸福感可以通过心理测量问卷、自我报告和生活质量指数等方式进行测量。

幸福感与老龄化关系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的幸福感逐渐受到社会和学术界的关注。

生活满意度测量生活满意度可以通过自我报告、访谈和观察等方式进行测量。

生活满意度与老龄化关系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与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密切相关,是衡量老龄化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生活满意度定义生活满意度是指个体对自身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和感受,包括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满足程度。

生活满意度的定义与测量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的关联性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在概念上存在一定的重叠,但也有区别。

幸福感更强调个体的情感体验,而生活满意度更强调对整体生活质量的评价。

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的相互影响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可以相互影响,一方面,个体的情感体验可以影响其对生活质量的评价;另一方面,生活质量的改善也可以提高个体的幸福感。

大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比较研究

大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比较研究

大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比较研究唐 洁 孟宪璋(暨南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32)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院,广东广州510632)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611(2002)04-0316-01Comparison of Subjective Well-being(SWB)in Undergraduates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TANG Jie,MENG Xian-zhangInsti tute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Ji nan Universi ty,Guangzhou51063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di fference of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SWB)bet ween undergraduate s tudents and mid dle school students,and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WB and personality.Methods:115undergraduates and126middle school students were rated by the General Well-Being(GWB)and the EPQ-RC.Results: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WB bet ween undergraduate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 ts,and SWB correlated with EPQ-E score significantly.Conclusion:SWB of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and the SWB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ex traversion dimension of personality.Key words Undergraduate students;Middle school students;SWB;Personality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外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很多,而国内有关幸福感的研究较少,有关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更少。

中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

中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苗元江黄金花幸福感(Sense of Well Being,SWB )研究是随着心理健康运动以及现代幸福教育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

国内关于成人幸福感的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但有关中学生幸福感的研究却刚刚起步。

大力开展中学生幸福感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丰富和深化幸福感的研究,另一方面有助于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他们的内心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改善中学生的生活质量,提升其幸福感水平。

本文正是在此意义上,对中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梳理,以期对今后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学习因素与幸福感对中学生而言,学习是主要的任务,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学生的幸福感水平。

影响中学生幸福感的学习因素包括学习目标、学习体验、学习压力、学习成绩等。

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更幸福。

拥有学习目标的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有更高的满意感,对学校有积极的情感,且这种积极情感体验会扩展到其对自身、对整个社会都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这样学生就会体验到很高的幸福感。

学习体验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体验,它也会影响中学生的幸福感水平。

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积极情感的学生拥有积极的自我概念,这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自信,从而更幸福;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体验不到积极情感,长久下去必然会产生厌学情绪,从而降低其幸福感。

学习压力和学习成绩对中学生的幸福感也有显著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讲求“学而优则仕”,虽然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改变以往应试教育的弊端,但“中考”、“高考”这两根指挥棒还是影响着家长、老师以及学生本人对中学生的评价。

在升学的压力下,学习成绩必然成为家长、教师的焦点,同时学生本人也必然将其作为衡量自己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准。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仅能够得到老师、家长和同伴更多的支持和肯定,而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能产生更多积极的体验。

这种体验能够使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自信。

大城市成年人的幸福感“出生顺序效应”

大城市成年人的幸福感“出生顺序效应”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7, 7(12), 1500-1509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7 in Hans. /journal/aphttps:///10.12677/ap.2017.712183Birth Order Effect on GeneralWell-Being of Adult Residentsin Big CitiesHua Sun1, Jing Qian2*1CCTV International Video Communications Co., Ltd., Beijing2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Received: Dec. 9th, 2017; accepted: Dec. 22nd, 2017; published: Dec. 29th, 2017AbstractBased on a survey data collected from 267 adult residents in big cities of China, we found that birth order effect exists in female participants on general well-being score and on scores of energy level, cheerful-distracted level and relaxed tense level, while no birth order effect has been seen among male participants. Specifically, among female participants, only child participants’ general well-being is lower than first-born and middle-born participants, while last-born participants’ general well-being is a little bit higher than only child but lower than first-born and middle-born participants. The birth order effect on general well-being may be related to differences in family structure, the role different birth order children play in the family, family reaction mode and pa-renting.KeywordsBirth Order, General Well-Being, Parenting, Social Support大城市成年人的幸福感“出生顺序效应”孙华1,钱静2*1央视国际视频通讯有限公司,北京2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北京收稿日期:2017年12月9日;录用日期:2017年12月22日;发布日期:2017年12月29日*通讯作者。

心理学探讨人类行为的年龄差异

心理学探讨人类行为的年龄差异

心理学探讨人类行为的年龄差异人类从出生到老去,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都会有所不同。

这种差异是由于各个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所决定的。

在心理学领域,学者们一直致力于研究人类行为的年龄差异,并探寻背后的原因。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对人类行为年龄差异的探讨。

一、婴儿期(0-2岁)婴儿期是人类生命周期中最早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婴儿对外界刺激的接受能力较弱,大部分时间处于睡眠状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开始逐渐对外界产生兴趣,并表现出各种行为反应。

1. 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婴儿在感知和认知能力上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刚出生的婴儿对声音和触感具有敏感性,但对于形状、颜色等视觉刺激的反应较弱。

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的视觉和听觉能力逐渐发展,能够辨认出一些常见的物体和声音。

他们开始对周围环境产生兴趣,并主动与环境进行互动。

2. 情绪和社会交往的发展在婴儿期,情绪和社会交往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婴儿会表现出各种情绪,如快乐、愤怒、恐惧等,并通过面部表情和声音来传达自己的感受。

随着婴儿的成长,他们开始注意到他人的情绪,并逐渐学会与他人进行简单的社会交往。

二、儿童期(3-12岁)儿童期是人类生命周期中的成长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以学龄前儿童和学龄期儿童为主要分期。

在学龄前儿童阶段,儿童逐渐掌握语言和思维能力,并开始主动探索周围的世界。

在学龄期阶段,儿童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形成更加独立和自主的行为特点。

1. 认知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儿童期,儿童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们能够逐渐掌握语言技能,理解和运用抽象概念,并发展出自己的思维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发展出批判性思维能力,并能够运用逻辑和推理来解决问题。

2. 自我意识和社会性的发展在儿童期,儿童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性也逐渐发展。

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与他人产生更加复杂和深入的社会关系。

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身份认同,并在与同龄人的互动中建立友谊和合作关系。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分析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分析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分析幸福感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

然而,幸福感是一个主观的概念,因此关于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也因人而异。

本文将从心理、社会和生活等多个层面分析影响幸福感的因素,并探讨不同人群的幸福感差异。

一、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幸福感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积极的心态和情绪对幸福感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问题,增加自信和满足感,从而提高幸福感。

同时,情绪稳定和情感支持也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正面情感的体验,如爱、友谊和喜悦,能够使人感到幸福和满足。

二、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是社会动物,社交关系对幸福感有着深远的影响。

亲密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家庭关系和朋友支持都能够促进幸福感的提升。

家庭和朋友的支持能够给予人们安全感和满足感,在困难时期提供支持和帮助,从而增强人们的幸福感。

此外,社会参与和社区发展也是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服务他人可以增加自尊和成就感,进而提高幸福感。

三、生活因素生活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生活质量、经济状况和健康状况等都会对幸福感产生影响。

一个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和适宜的工作条件能够提高幸福感。

经济状况的稳定和充裕能够带来物质上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同时,健康状况也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身体健康能够让人们拥有更多的精力和活力,从而提升幸福感。

不同人群的幸福感差异幸福感的差异在不同人群之间是普遍存在的。

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都会对幸福感产生影响。

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年轻人通常会有更高的幸福感,因为他们拥有更多的梦想和希望。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幸福感的追求会发生变化。

性别也会对幸福感产生不同的影响,女性通常会更注重家庭和亲密关系方面的幸福感,而男性则更注重工作和成就感。

职业也是幸福感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职业的工作环境和负荷对幸福感的影响是不同的。

总结幸福感的提升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

心理、社会和生活等多个层面的因素共同影响着幸福感的产生和维持。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作者:刘皓宇王玮徐霞振张笑笑宫火良来源:《科教导刊》2017年第14期摘要本文系统回顾了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结果发现,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人口学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以及经济收入情况等;社会因素包括社会支持、社会比较、子女因素等;心理因素包括人格特质、自我效能感、控制感等。

今后的相关研究有望在以下三个方面拓展:重视对老年特殊群体的研究,多关注农村老年群体和非居家养老群体;研究方法多元化,综合使用问卷法、访谈法等;丰富研究内容,多角度探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尤其是进一步了解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心理因素。

关键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人口学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主观幸福感是个人对自身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是反映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要包括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三个维度。

有学者将生活满意度作为衡量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关键点之一,研究认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

根据联合国调查报告显示,在未来几年内世界老龄人口年平均增速为2.5%,在此期间,我国老龄人口年平均增速己超过世界老龄人口年平均增速的0.8%。

根据我国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调查状况结果显示,我国老龄工作仍面临相当严峻的问题。

“未富先老,未备先老”“老年群体自杀率高于其他群体仍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截止到2017年2月23日,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分别以老人与主观幸福感作为关键词,按照篇名进行检索,得到相关文献44259条和4352条,而以老人主观幸福感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则只有62条。

大多数都把社会因素作为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涉及到心理影响因素的文献很少。

基于此,我们尝试对已有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明确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这对于帮助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品质有一定的社会实践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自我实现的幸福_心理幸福感研究述评_张陆

自我实现的幸福_心理幸福感研究述评_张陆

心理科学进展 2007,15(1):134~139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自我实现的幸福——心理幸福感研究述评*张陆佐斌(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 430079)摘要心理幸福感是基于实现论的幸福感研究范式,研究者认为幸福并不只是情感上的体验,而更应该关注个人潜能的实现,从理论出发建构幸福感的结构,指导幸福感测量的发展。

已有的研究表明,人口学变量、人格变量和生活事件等内外因素可以较为有效地预测心理幸福感水平。

近年来,心理幸福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现出整合的趋势。

此外,中国人的幸福感研究在借鉴西方成果的同时,仍然需要立足于本土文化,做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

关键词实现论,心理幸福感,人口学变量,人格变量,主观幸福感。

分类号 R3951 引言最近几十年,人们对积极心理学越来越关注,同时幸福感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各个学科的重视。

当代许多问题都源自于历史上伟大哲学家的理论,因此当前有关幸福感的讨论往往涉及其哲学渊源。

从哲学传统上看,有关幸福的概念与理论可以归结为两种基本的类型:快乐论(hedonic)与实现论(eudemonia)。

快乐论认为幸福是一种快乐的体验。

实现论则认为幸福不仅仅是快乐,更是人潜能的实现,是人的本质的实现与显现。

基于不同的哲学传统,现代幸福感研究从一开始就存在两种取向,即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和心理幸福感(Psychology well-being,简称PWB)。

主观幸福感是从快乐论发展而来,认为人的幸福是由人的情感所表达的,幸福就是对生活的满意,拥有多的积极情感和少的消极情感[1]。

而心理幸福感则是由实现论演化过来的,认为幸福并不只是情感上的体验,而更应该关注个人潜能的实现。

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有着不同的哲学基础,并由此对幸福感有着不同的界定。

此外,二者的研究模式,即对幸福感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研究起点等也存在着差异。

老年人心理韧性与幸福感的关系 一项元分析

老年人心理韧性与幸福感的关系 一项元分析

四、研究结果
1、心理韧性对主观幸福感的影 响
1、心理韧性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心理韧性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个体 的心理韧性越高,其主观幸福感也就越高。这表明,心理韧性可以帮助个体在面 对压力和逆境时,保持积极的心态,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2、心理韧性的培养
2、心理韧性的培养
2、研究可以尝试采用纵向设计,以揭示心理韧性和幸福感之间的因果关系; 3、另外,未来的研究也可以如何通过干预手段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韧性水平, 从而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面对的压力也日 益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体的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成为了心理学研究的重 要领域。特别是对于高中生这一特殊群体,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心 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次演示旨在探讨 高中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老年人心理韧性与幸福感的 关系 一项元分析
01 引言
03 参考内容
目录
02 文献综述
引言
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心理韧性是个 体在面对逆境、压力或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心理适应能力,而幸福感则是个体对生 活质量和满足感的的主观感受。已有研究表明,心理韧性与幸福感之间存在密切。 本次演示旨在通过元分析的方法,对老年人心理韧性与幸福感的关系进行综合探 讨。
四、讨论和结论
四、讨论和结论
本研究通过元分析的方法,对青少年友谊质量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 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青少年友谊质量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 系。这一结果支持了先前的研究结论,并进一步证实了友谊在青少年心理健康和 幸福感中的重要作用。然而,本研究也发现文化背景和年龄对这种关系有一定影 响。

年龄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年龄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年龄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随着人们逐渐意识到心理健康对于整体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的重要性,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年龄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年龄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它会影响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因此对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年龄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是复杂且多层次的。

众所周知,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会经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一方面,老年人可能面临生理健康问题,并为此感到痛苦和焦虑。

例如,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身体机能下降,视力和听力衰退等等。

这些生理问题可能导致老年人产生负面情绪,如抑郁和焦虑。

另一方面,逐渐逼近死亡的意识也可能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研究表明,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他们可能会感到无助、恐惧或者悲伤。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年龄的增长就必然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相反,一些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于情感的认知更加成熟,更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社交能力也增强。

这意味着年长者可能具有更高的心理弹性和更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除了生理因素外,年龄还与心理健康关联着心理和社会因素。

例如,年轻人常常面临职业选择,婚姻与家庭责任以及社会期望等压力。

这些压力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焦虑和压力。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问题可能逐渐缓解。

年龄的增长可能带来更多的社会支持,如养育子女成年和退休后的社区活动。

这些社交支持和角色转变可能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在退休之后,老年人可以更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享受生活的乐趣。

此外,研究还发现心理健康问题和年龄相关的因素可能有一定的性别差异。

例如,女性在更年期时可能面临情绪波动和身体不适。

同时,女性在社交支持方面也可能更加敏感,更重视人际关系。

这些因素可能会对女性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男性来说,他们可能更容易将压力内化,并隐藏自己的情绪。

这可能导致男性在心理健康问题上的低敏感性和不适当的应对机制。

总结而言,年龄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1 75 361 44 4158
p= 1 001 或< 1 001
» 量表的高分组与低分组差异及与心境相关。高 分组 ( 得分上 27% ) 和低分组 ( 得分下 27% ) 的差
异以及与单项心境自评的相关见表 3。可见各分量表
高低相差显著, 说明鉴别指数合格, 除自主性与心境 相关较低外, 余均中等略低, 表明心境 有其独立意
X 国家自然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39470256, 参加本研究的还有成都朱昌明、福州陈维泽、乌鲁木齐周容、大连于锡香、南京刘颂、汉口徐洪祥、 武昌张亚林、太原张一峰、沈阳丁宝坤、北京孟凡强等同志。
1 68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 年 第 17 卷 第 3 期
组 200 名 ( 40- 59 岁) , 平均 4919 岁; 老年组 203 名 ( 60- 74 岁) , 平均 6614 岁; 老老年组 172 名 ( 75 岁 以上) , 平均 7919 岁。各年龄组大专以上、高中和初 中文化程度大体相近 ( V 2= 11162, P > 105) 。职业属 科教文医、干部、学生、工人、家庭主妇以及其他者 分别为 258、306、11、140、22 和 18 人, 22 人 情况 不明。健康自评及自觉满意程度均分六级评定。
11 自主性: 高分表示自我决定和独立 性; 能抵 制要求自己以某种方式思考或行动的社会压力、由自 我内部调节行为、用个人标准评价自己。例: 我敢于 发表自己的意见, 即使它们与大多数人的看法相反。
21 环境掌握: 高分表 示有能掌握环境事务的感 觉、能控制复杂的外界活动、对环境提供的机会能有 效利用、能选择和创造适合个人需要和价值的关系。 例: 如果我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不满意, 我会采取有效 的办法来改变它。
= 关键词> 健康心理学 心理幸福感 年龄差异 断面调查 成人 中国人 美国人
Age Differences of Psychological Well- being of Chinese Adults
XU Shulian, WU Zhiping, WU Zhenyun et al1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目的、自我接受、自我成长和自主性等项内容和许淑 莲关于健康老龄化的设想相近[ 11] , 心理幸福感与健
康老化必然联系, 我 们遂引进 Ryff 的这 个量表进行 成年人心理幸福感的年龄差异研究, 并与美国结果进 行初步比较。
对象与方法
对象 全国 9 大城市 20 至 94 岁的成年 人, 共 777 人: 男 416 人, 女 361 人, 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其中青年组 202 名 ( 20- 39 岁) 平均 2914 岁; 中年
义。
表 3 量表的高分组与低分组差异及与心境相关
分量表分
高低差异 心境相关
自主性
151 82 114
环境 掌握 171 41 1 38
31 个人成长: 高分表示有一种继续发展的感觉; 看到自我在成长和扩展; 敢于尝试新鲜经验; 有实现 自己潜力的感觉; 不时看到自己和自己行为的进步, 更多反映自己知识和效率变化。例: 对我来说, 生活 是一个不断学习、变化和成长的过程。
41 与他人的积极关系: 高分表示与他人有温暖、 满意和信任的关系; 关心他人的幸福; 有强烈的感情 感染和亲密感; 懂得人际关系的给予和获得。例: 大 多数人认为我是可亲和热情的。
另外, 对个人月收入及满意程度、工作学习、文 体活动、人际交往等状况均要求受试者自评。心境自 评的方法是一端为非常悲伤和抑郁, 另一端为非常愉 快共分十级。研究资料全部收集于 1997 年。
该量表包括六个分量表: 自主性、环境掌握、个 人成长、与他人的积极关系、生活目的、自我接受。 每个分量表 14 题, 各按一至六级评分。在整理结果 时, 由 于三个 题目 结果 另两题不隶属任何主要因素, 故予以删除, 其 中属自我接受四题、自主性一题。各分量表含义示例 说明如下:
= Key Words> health psycholog psychological wel-l being cross sectional investigaton age difference adult Chinese American
关于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自觉幸福感国内外已有多 年研究[ 1- 7] 。作者 ( 1993) 曾对老年人心理幸福感和 生活质量进行过研究[ 8] 。但这些研究主要将心理幸福 感看作一种积极情绪, 或缺少消极情绪, 而缺乏应有 的理论基础。Ruff ( 1989) 提出了包括六项内容的有 理论依据的心理幸福感量表[ 9- 10] 。由于其中的生活
结果
11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¹ 量表的 A系数、分半相关: 见表 1, 17 以上, 可见量表信度合格。
表 1 量表的 A系数和分半相关
均在 16 和
信度
自主 性
环境 掌握
个人 成长
积极 关系
生活 目的
自我 接受
总分
A系数 167
1 74
1 73
1 79
1 77
172 193
分半相关 171
1 77
=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ge differences of psychological well- being with Ruff. s scale1 Method: 777 adults aged 20- 94 years old ( were divided into four age groups ( young 20- 39, middle aged 40- 59, elderly 60- 74, old elderly 75 or above) , all of them) completed Ruff. s Scale1Result: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cale was satisfying1 The results of normal subject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o that of those depressed1 Among the six subscales, autonomy had no age difference1 The two younger groups had higher scores in personal growth than the two older groups1 The three relatively younger groups had higher scores in Purpose in Life and Positive Relations to Others than the old elderly group had1 Middle age group and elderly group had higher scores in environment control than old elderly group1 Elderly group had higher scores in self- acceptance than young group1 Male subjects had higher scores than female in autonomy, personal growth, purpose in life and self - acceptance1 Female had higher scores than male in positive relation to others1 Factors having influence on psychological well- being in young group included work, education, disease and mood; that in middle age group included stress in work, marriag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hat in elderly group included mood, health status; in old elderly, that included moo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disease education and family relations1 Compared with results of Americans, the two countries had similar results in personal growth1 Chinese had lower score in purpose in life and self acceptance1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s influenced by age1 Ruff. s scale includes some positive attitude to life, but lack of assessment of family relations qx cept marriage1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 年 第 17 卷 第 3 期
1 67
# 论文#
成年人心理幸福感的年龄差异研究X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100101) 许淑莲 吴志平 吴振云 孙长华 张 瑶
= 摘 要> 目的: 了解成年人心理幸福感的年龄 差异和 有关因 素。方法: 采用 Ruff 的心理 幸福感 量表对 777 名 20- 94 岁的人进行测查。结果: 11 量表的信度合格, 与抑郁症 患者反映 的差异显著。216 个 分量表除 自主性无明显年龄差异外, 个人成长较年青组均高于较年长组; 与他人积极关 系及生活目的较年青三组均高 于老老年组; 环境掌握中年组与老 年组高 于老老 年组; 自我 接受老 年组显 著高于青 年组。31 自主 性、个人 成长、生活目的和自我接受分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 与 他人 的积极 关系 分女性 稍高 于男 性。41 影响心 理幸 福感的因素, 青年组以工作学习、教育程度、疾病和心 境, 中年组以 工作学习 量、婚姻 状态以及 人际交 往, 老年组以心境、健康情况, 老老年组则以心境、人际交往、疾病情况、教育程度、家庭 关系等因素 为主; 51 与美国比较, 个人成长结果基本一致; 中国人生活目的、自我接受评价较低, 可能受我国传统的 中庸之道影 响。结论: 心理幸福感受年龄影响, 量表从积极心理功能角度考虑是合理的, 但对除婚姻外的家 庭关系涉及 过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