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犯罪心理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遗传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人们对遗传因素与犯罪心理、犯罪行为关系
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家族史研究 2、双生子研究 3、染色体研究 4、收养子女研究
1、家族史研究
戈达德(美国)1927年出版了《卡利卡克 家族——有关心里不健全的遗传性研究》一 书,宣称犯罪具有遗传性。
2、双生子研究
1.性格与犯罪心理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
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它在人格特征中具 有核心的、主导的意义。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违法犯罪者在性格特征上一般有 以下特点:
(1)在对待现实的态度上,表现为极端的利己主义和好逸恶 劳,对社会、集体、他人和自己缺乏责任感,自我中心突出。
(2)在性格的意志特征上,其行为虽有明确的目标,但常常 与社会要求相悖,对自己的行为不能以社会道德法律规范进行 调节与控制,侥幸冒险心理强,任性而鲁莽,忍受挫折的能力 差,攻击性强,报复心重。
犯罪动机来自犯罪主体的需要和一定的外部诱 因。
2.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价值的观点与 信念。其中包括对自身存在价值的看法,对 人生意义的评价。
违法犯罪者,特别是故意犯罪者,他们 往往都是在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过程中形成 了以极端个人主义为主要内容的错误价值观。
二、个体的人格特征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3)在犯罪类型方面的差异 青少年犯罪一般集中于五个类型:即盗窃、
抢劫、流氓、伤害、强奸。
中年犯罪人是以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为主 老年人犯罪则多见于人身犯罪
(4)在犯罪的组织性方面的差异
团伙犯罪是青少年犯罪最突出的组织形态, 中老年犯罪人则多独自进行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犯罪动因方面的差异
青少年犯罪动机的形成具有偶发性、冲动性、 情境性、互感性、易受暗示性等特点
三、年龄、性别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1、年龄因素对犯罪心理的影响 年龄划分: 青少年犯罪人(11岁、12岁——25岁) 中年犯罪人(25岁——55岁) 老年犯罪人(55岁以上)
(1)在犯罪倾向方面的差异 青少年比中老年更容易走向犯罪 (2)在犯罪手段方面的差异
与中老年犯罪人相比,青少年犯罪的手段是 以暴力性、直接性、模仿性为主要特征的。
“擂肥”
2、性别因素对犯罪心理的影响
(1)犯罪倾向差异 男性犯罪的数量远远超过女性 (2)犯罪类型的差异 男性犯罪较多的是杀人、抢劫、强奸、重伤
等暴力犯罪,而女性犯罪一般都是一些不需 要太大体力的非暴力犯罪,如卖淫、偷盗、 贪污、诈骗、重婚、伪造等。
(3)犯罪的年龄差异 男性犯罪集中于25岁以前的青少年期 女性犯罪大多集中于中老年 (4)犯罪手段的差异 女性犯罪手段的特点表现为间接性、非暴力
法国精神病学家 朗格 日本犯罪学家 吉益脩夫 同卵双生子的犯罪一致率比异卵双生子高 案例:2006年哈尔滨双城地区多起系列入
室盗窃抢劫强奸案
3、染色体研究
英国医学杂志Lancet于1961年8月26日发 表了第一个具有XYY异常染色体的犯罪人 (美国人)的案例。
4、收养子女研究
丹麦犯罪学家哈钦斯(B.Hatchings)和梅 德尼克(S.Mednick)的研究表明,当生父 和养父都是罪犯时,36.2%的养子也是罪 犯;当生父和养父都不是罪犯时,养子中只 有10.5%的人成了罪犯。如果将遗传因素 和环境因素分别进行检验,那么生父的遗传 基因比养父收养后的环境对养子是否犯罪的 影响要大(吴宗宪,1997)。
(3)在性格的情绪特征上,一般表现为情绪突发性强,波动 性大,心境变化多端,喜怒无常。
(4)在性格的理智特征上,一方面表现为对社会、人生片面 的、歪曲的认识,对社会规范的无知和偏见,对自我能力的错 误估计;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经验丰富,计 划周密。
2.气质与犯罪心理
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主要表现在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 灵活性及指向性上。如情绪的强弱、思维的 快慢等。
第二节 心理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一、个体的人格倾向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在犯罪人的心理因素中,需要、动机、价
值观等人格倾向是最为活跃的因素,它是决 定个人的态度和积极性的动力系统,决定了 个人活动的积极性和选择性。
1.需要和动机
犯罪人的需要突出表现为对需要强烈程度的失 控及满足需要的方式与社会规范的对立。强烈而畸 变的需要是犯罪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如强烈的物质 占有欲和挥霍享受欲,畸变的性欲,诸如报复、嫉 妒、逞强、团伙“义气”等不健康的心理需要,封 建迷信、权位欲、支配欲等不良的精神需要。犯罪 人正是在这些需要的激发、推动下实施犯罪行为的。
性、共谋性;男性犯罪手段的特点则表现为 直接性、暴力性和团伙性。
(5)犯罪动因的差异
四、神经生理及生物化学因素与犯罪心理 的形成
犯罪学的一些研究表明,神经生理因素(主要指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的异常或障碍可能诱发个体 犯罪。科学家们通过对动物和人的反复试验,证明 大恼中颞颥叶前部的杏仁状结构与暴力行为的产生 存在着直接的联系。与此相对应,大脑最深层、最 原始的部分——边脑,则主要负责控制暴力行为。
西方一些学者认为,生物化学因素(如内分泌、 物质代谢异常等)也是犯罪的相关因素。
五、人体生物节律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人体生物节律是指人体内部的一种潜在的具有 周期性变化的生理现象,也叫人体生物钟。
美国学者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人体生物钟与 人的大脑有着直接关系,可以说是人的大脑功能的 一个方面。
人体生物节律包括日节律、星期节律和情绪、 体力、智力三节律。据有关研究发现,这三种节律 都对个体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 而情绪、体力、智力三节律的影响更为典型。
第三章 犯罪心理的相关因素
第一节 生物学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一、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生物学因素及其特 征
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生物学因素,是指 影响犯罪心理发生、发展与演变的行为主体 的各种生理因素及其过程的总称。
三点特征: 1、犯罪生物学因素是一类自然因素 2、犯罪生物学因素是一种内因 3、犯罪生物学因素是非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