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实验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实践

合集下载

突破综合实践教学重难点(3篇)

突破综合实践教学重难点(3篇)

第1篇一、引言综合实践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综合实践教学存在一些重难点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本文将从重难点问题的成因、解决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突破综合实践教学的重难点。

二、综合实践教学重难点问题及成因1. 重难点问题(1)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部分实践教学课程内容陈旧,无法满足学生未来就业和发展的需求。

(2)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实验设备、场地和师资力量,而实际教学中,这些资源往往不足。

(3)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过于单一,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部分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难以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2. 成因分析(1)教育观念落后。

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2)实践教学资源投入不足。

学校对实践教学资源的投入不足,导致实践教学资源匮乏。

(3)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践机会,导致实践能力不足。

三、突破综合实践教学重难点的策略1. 改革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与实际需求契合度(1)加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结合行业需求,优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提高实践教学与实际需求的契合度。

(2)引入行业前沿技术。

将行业前沿技术引入实践教学课程,使学生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提高实践能力。

2. 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1)加大实践教学资源投入。

学校应加大对实践教学资源的投入,提高实践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

(2)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

与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共享实践教学资源,拓宽实践教学渠道。

3. 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1)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方面纳入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呢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呢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呢吃透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是突破重难点的前提以旧知识为生长点板书设计为突破口强化感悟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

教学重点,确实是学生必须把握的差不多技能。

如:意义、性质、法则、运算等等。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摸索。

通过自己十多年来的数学教学实践,对此问题有如下点滴体会和做法。

一、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是突破重难点的前提小学数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聪慧,培养学生肯于摸索问题,善于摸索问题。

做为一个数学教师,要明确这一目的,把我们的要紧精力,放在进展学生智力上,着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走路,第一自己要识途。

我感到,要把数学之路探清认明,唯独的方法确实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既能依照知识的特点,又能依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因此,有课前的充实预备,就为教学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破重点和难点小学数学是系统性专门强的学科,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进展,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

知识的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旧里蕴新,又不断化新为旧,不仅纵的有如此的联系,还有横的联系,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学生能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刻明白得,融汇贯穿。

数学教学确实是要借助于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入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连结,用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训练学生的思维。

数学教学并没有固定模式,实际教学中还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一些特点,当新旧知识之间有紧密的逻辑关系或所学知识与旧知识之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只是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特例时,教学时就以原有知识为生长点,直截了当由旧到新,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体会动身。

因为学生猎取知识,总是在已有的知识体会的参与下进行的,脱离了已有的知识体会基础进行教学,其原有的知识体会就无法参与,而新旧知识连结纽带的断裂,必定会给学生带来明白得上的困难,使其难以把握所学的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的突破重难点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的突破重难点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的突破重难点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加上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和枯燥,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和恐惧心理。

学习兴趣的缺失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制约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1)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教材中部分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讲授法,缺乏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重复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面对新的问题时,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过度依赖公式和定理: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习惯于套用公式和定理,缺乏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和探索。

(2)题海战术: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采用大量的题目进行训练,使学生陷入题海战术,忽略了思维发展。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是影响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不能很好地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从而影响了他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概念教学过于简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概念的引入和解释过于简单,导致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深刻。

(2)缺乏有效的概念巩固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概念的巩固和应用,导致对概念的理解逐渐模糊。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首先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深入理解课程目标,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

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

- 思维能力: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年级科学教案 创新设计实验,突破重点难点【全国一等奖】

四年级科学教案 创新设计实验,突破重点难点【全国一等奖】

创新设计实验,突破重点难点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章的第一节《空气的性质》的第一节。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对空气的认识。

本课不仅是了解空气的性质,更重要的是通过源于生活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能力和兴趣,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知的层面,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意识到空气是真实存在的;2、认识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3、知道空气具有一定的重量;(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观察,实验,概括等多种方法认识不易感知的空气。

2、能根据生活现象感觉和观察,做出假设,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能力和兴趣。

三、教学重点:知道道空气占据着空间以及具有一定的重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以上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空气的性质》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由此可见,这一课是有一定教学难度的,因为孩子们刚开始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需要通过间接的实验去认识空气,所以具有一定的难度。

本课需要突破的重难点是让孩子们知道空气存在并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我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基本都是按照教材的安排来讲,但是在突破重难点的时候,没有采用课本上的实验(将纸巾塞入烧杯,然后把烧杯倒扣进水槽,看纸巾是否湿透,以此来判断烧杯中有空气存在并占据空间)这种教学思路,而是进行了仔细的教材分析;从孩子们的角度来分析课本的重点难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仍旧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现实,所以课本上的实验在他们看来,空气是看不见的,如何证明它占据了空间?因此可信度不高。

我自己设计的实验具有简单、视觉效果好等特点,用到的实验器材有:集气瓶一个,橡胶塞两个(一个带双孔,一个不带孔),长颈漏斗一个,剪短的输液管控制器一个,红墨水,透明小气球一个。

实验步骤及设计意图如下:首先是想让空气能够看见,所以实验的第一步就是制造看得见的空气,把发烟物质(如干枯的菜叶、树叶或者蚊香)这一类生活中常见的东西点燃产生烟雾,使用集气瓶,瓶口向下,让烟雾进入集气瓶,迅速用橡胶塞(不带孔)堵住集气瓶口,平放在实验桌上备用。

创新,让科学实验教学更精彩——利用自制教具突破实验教学重难点案例

创新,让科学实验教学更精彩——利用自制教具突破实验教学重难点案例

创新,让科学实验教学更精彩——利用自制教具突破实验教学重难点案例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竞争异常激烈而残酷,创新已成了一个十分流行的名词。

因循守旧,重复前人的工作(无论是低水准复制,还是高水准重复),都是无法创新的。

不能争朝夕,捷足先登,就会坐失良机,居人之后,成果的优先权就会失之交臂,胜券旁落。

小学科学以其独特的内容和形式,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

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科学教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具是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手段,但在实验教学中仅靠现成的实验仪器是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的。

因此改进教学方法,就地取材,创造性地构思制造更加科学的、具体的、形象化自制教具往往比原有的更易于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

案例1: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小车的运动》中“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教学。

我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经验思考:汽车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说“和汽车引擎(拉力大小)有关”、“和路面好坏有关”、“和载重有关”、“和坡度有关”。

然后,提出疑问:我们如何来验证小车的运动快慢与这些因素有关呢?学生异口同声的说:“实验”。

最后,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实例进行实验,在桌面上确定起点和终点,线绳一端绑在小车上,线绳另一端绑着勾码,通过改变勾码的数量,由勾码重力产生的拉力让小车运动起来,通过计算小车行驶完全程所用的平均时间,然后分析比较实验数据得出“直线运动的小车的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但是,在分组实验时,学生不时的发出“又跑歪了,又跑歪了”、“ 哎呀,翻车啦”的声音。

于是,我不失时机的问:“有什么办法能克服刚才同学们出现的失误呢?”各组同学都积极讨论,有一个喜欢玩四驱车的同学提出可以像四驱车那样做成轨道,那样小车既不会跑偏,又不会翻车。

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我当即对这名同学的想法作出了肯定,并鼓励学生继续讨论,同时,我也加入到学生的讨论当中。

初中生物课程重难点突破(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课程重难点突破(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课程重难点突破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课程重难点突破在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对于提高其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因此,针对课程中的重难点进行有效突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对初中生物课程的重难点进行梳理,并提出了相应的突破策略。

一、初中生物课程重难点的梳理1.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生命的起源与进化是初中生物课程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理解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历程以及生物的分类。

这一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生命的起源过程,以及生物的进化机制。

2. 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学生需要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功能以及细胞分裂的过程。

然而,细胞内部的复杂结构以及细胞分裂的细节往往让学生感到困惑。

3. 生态系统及其调节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总体,学生需要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这一部分内容较为复杂,学生难以理解生态系统的实际运作机制。

二、初中生物课程重难点的突破策略1.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生命的起源与进化这一难点,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通过图片、视频、实例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生命的起源与进化过程。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2. 借助模型与实验,深化学生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在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模型、实验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胞的内部结构,以及细胞的功能。

此外,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亲身体验细胞分裂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在生态系统及其调节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态系统的魅力,提高其环保意识。

三、总结与展望总之,初中生物课程的重难点突破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实践等方面下功夫。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实验教学重难点突破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实验教学重难点突破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实验教学重难点突破一、引言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而化学实验则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然而,由于初中化学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化学实验教学也存在一些重难点问题,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突破。

二、化学实验教学重难点问题1.实验操作技能不熟练初中化学实验中涉及到许多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如称量、加热、过滤、搅拌、搅拌速度控制等。

这些技能需要学生反复练习和实践才能熟练掌握。

然而,由于学生的操作经验不足,常常会出现操作不当或失误的情况,影响实验结果和实验安全。

2.实验原理不理解初中化学实验中涉及到许多化学原理和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学生需要理解这些原理和反应才能正确地设计和实施实验。

然而,由于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一些化学原理和反应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实验设计不合理或实验结果不准确。

3.实验方法不明确初中化学实验中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实验方法,如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分光光度法等。

学生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

然而,由于学生对实验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选择不当或设计不合理的情况。

三、突破重难点问题的策略1.注重基础技能的训练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对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实验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此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中的问题。

2.加强化学原理的讲解和解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讲解和解释化学原理和反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原理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此外,教师还需要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了解这些原理和反应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3.注重实验方法的指导和讲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讲解和指导不同的实验方法,让学生了解各种实验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数学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总结

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数学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总结

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数学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总结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数学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总结1数学是旨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理思维的学科,其所表现出的学科特质为抽象性较强以及逻辑较为严谨。

尤其是一些重难点的知识,学生很难理解,教师教学过程中会遇到比较大的困惑。

为此,笔者认为,可以借助多媒体来突破数学教学的重难点。

此种教学模式并非教师仅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成教学内容,而是依托系统化、规范化的学科内容整合,使学生实现知识的效率化重整,借助视频、音频、图片的数字化工具对教学内容实现数字化信息处理,可以使学生由新型教学资源的感官刺激,进而提升其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从而对所学到的知识实现自我内化与灵活运用。

一、依托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相关概念的形成,进而使学生实现对相关概念的内化理解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以语言或者板书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多为机械记忆,效果十分有限,难以确保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养成。

但是如果依托多媒体技术则大有不同。

因为多媒体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现代技术,它可以将抽象的概念与丰富的感性材料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获取大量形象直观的感性认知,进而使学生在主动思考的基础之上透过现象看本质,概括总结出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而形成概念。

同时,多媒体还能够将概念的形成过程再现出来,使学生根据过程的观看,更为深入地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从而对概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进而突破重难点,打好数学基础。

二、依托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轻松化解教学重点知识与教学难点知识在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学重点知识与教学难点知识通常具有较高的学习难度,使得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产生畏惧心理,进而对数学学科产生抵触情绪,同时也会对自身能力产生否定性评价。

针对此种现象的存在,教师应当依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数学教学中的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通过多媒体图像等形式为学生进行直接展示,从而使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官体验,轻松化解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进而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形成稳定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汲取速度。

学习新课标后初中数学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学习新课标后初中数学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学习新课标后初中数学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策略
一、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重难点:
1、函数概念的认识:函数的概念是新课标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要掌握函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地理解函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律,掌握函数的分类、求解方法及其应用。

2、几何图形的认识:几何图形在新课标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要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地理解几何图形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律,掌握图形的分类、求解方法及其应用。

3、数列的认识:数列是新课标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要掌握数列的概念,能够正确地理解数列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律,掌握数列的分类、求解方法及其应用。

4、概率论的认识:概率论是新课标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要掌握概率论的概念,能够正确地理解概率论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律,掌握概率论的分类、求解方法及其应用。

二、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突破策略: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新课标数学课程的内容较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容易降低,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种激励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2、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新课标数学课程的内容较多,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掌握新课标数学课程的内容。

3、实践教学注重实践:新课标数学课程的内容较多,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实践教学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采用案例教学、实验教学、讨论教学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掌握新课标数学课程的内容。

开题报告:运用微课突破小学英语大单元重难点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运用微课突破小学英语大单元重难点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运用微课突破小学英语大单元重难点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越来越突出,英语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国际通用语言。

因此,在中国,英语的学习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小学英语教育作为英语教育的基础,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小学英语教学,需要突破一些大单元、重难点的教学难题,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然而,现有的小学英语大多采用传统中心授课,单一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几乎没有变化,这种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所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通过微课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微课不但能满足时代需求,突破传统教学的缺陷,而且能帮助教师更加科学地组织教学,使学生更快乐地学习,更好地提高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因此,本研究选择微课作为研究工具,探究如何通过微课突破小学英语大单元重难点的教学难点。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针对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大单元、重难点进行研究。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微课教学的概念、特征及优势;2.微课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方法;3.通过微课突破小学英语大单元重难点的实践研究。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小学英语学科,以山东省济南市XX小学的小学五年级学生为样本,通过实验比较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在大单元、重难点教学上的差异。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基于文献资料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首先,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总结微课教学的概念、特征、优势及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其次,通过实验研究,制定微课教学方案,进行实施,并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英语成绩,得出微课教学在教学中的优势,从而验证微课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四、可行性分析本研究的可行性分析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1.数据来源:本研究将采用山东省济南市XX小学五年级学生为样本,样本来源清晰可靠,数据准确可靠。

2.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选取合适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将文献资料和实验研究相结合,得出研究结论的可信度与可靠性高。

牛顿第一定律重难点突破方案

牛顿第一定律重难点突破方案

《牛顿第一定律》重难点突破方案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

之所以认为它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理由是在于本节课是一节物理规律教学课,通过这节课的科学探究及实验论证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揭示其认识事物的规律及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

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

学生在从生活经验中得到了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认识。

物体的运动是力的结果。

为了使学生摆脱些种观念,树立正确的认识,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严密的推理,转变错误观点。

一、问题引入:1.物体原来是静止,现在要让它运动,我们应该怎么办?2.停止用力,物体会如何呢?误导学生:物体受力就会运动,物体不受力就停止。

得出谬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亚里士多德观点)实验演示:推一辆小车,撤去推力,小车没有立即停下。

请学生思考原因实验事实与经验相违背,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究的兴趣,调动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通过实验演示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让小车从同一高度的斜面滑下,在毛巾及玻璃表面滑行的距离不一样。

(科学探究过程一:提出问题)学生发表看法:可能是摩擦力的缘故。

(鼓励学生发表看法,)介绍物理学史:谈伽利略之前对力与运动的错误认识及猜想。

如果没有摩擦力,物体会怎样运动呢?学生跟着猜想:一直运动下去。

(科学探究过程二:猜想与假设)理想实验-----探究过程学生阅读教材,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展示理想实验,学生很想了解伽利略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思维过程。

展示伽利略的思维过程:(科学探究过程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问题一:如果没有摩擦,第一个斜面上小球将会上升到什么高度。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生活体验)问题二:第二个斜面上小球将会上升到什么高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问题三:小球在水平面上会如何运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想达到原来的高度,所以就一直运动下去。

问题四:通过实验,力与运动是什么样的关系?(科学探究过程四:归纳与总结)每位同学发表自已的看法,并进行相互交流(科学探究过程五:合作与交流)并由几个学生进行归纳。

初中物理教学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而这些内容绝大部分又是重要的物理概念和定律,也是教学中的重点。

所以,突破难点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介绍突破难点的几种方法,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针对因相关准备知识不充分造成难点的突破策略针对知识准备不足造成的难点,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讲一些相关的预备知识,用最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传授,切忌不要生搬硬套,使学生心理上产生负担。

例如学习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时,为协助学生区分连接方式的不同,可让两个学生用双手的相握来理解串并联。

这样通过形象、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去理解和想象,既达到了物理教学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水平。

2.针对因前概念的干扰和知识的负迁移造成难点的突破策略针对思维定势造成的难点,老师在讲解知识时,要注意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生的思维规律,适时地、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错误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科学地分析物理现象。

可采取如下的几种方法:一是讲解易受生活经验影响的概念时,应展开充分的分析、讨论,让学生弄清概念的来龙去脉,明确概念的形成过程;二是用一些生动的物理现象或物理实验给学生以更强的刺激,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原有观点的错误所在,使原有观点消除;三是增强知识训练环节,反复纠正,加深理解。

例如:在讲人提着一桶水沿水平路面行走时,不做功之前,对“功”严格定义,关键词要重点突出,强调功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而提着水桶沿水平路面行走,这种情况虽然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但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所以人无论走多远都不做功。

在讲人推木箱没有推动时,多数学生都会有推力小于阻力的错误结论。

对此教师能够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力情况来分析,木箱没推动说明处于静止状态,即平衡状态,而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推力和阻力一定大小相等;如果学生还不能理解,也能够逆向思考,如果推力小于阻力,木箱在水平方向受到不平衡力的作用,假如推力向东,因为阻力大于推力,那么木箱将会向西运动,这时我们不用再讲,学生自己也会理解到错误了。

解决重难点的教学实践(3篇)

解决重难点的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解决数学学科中的重难点问题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教师提供解决重难点的有效策略。

一、引言在数学教学中,重难点问题是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它们往往成为学生学习的瓶颈。

解决重难点问题,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本文从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两个方面,探讨解决重难点问题的教学实践。

二、理论分析1. 重难点问题的成因(1)知识点本身具有复杂性。

数学学科中的重难点问题,往往涉及多个知识点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2)学生认知水平有限。

学生的认知水平受限于年龄、经验等因素,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复杂的知识点。

(3)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对重难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

2. 解决重难点问题的策略(1)明确教学目标。

针对重难点问题,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学习重难点问题的意义和价值。

(2)优化教学设计。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丰富教学方法。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提高学生对重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4)加强师生互动。

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实践探索1. 以“函数与导数”为例(1)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函数与导数的基本概念,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能够运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2)优化教学设计:采用案例教学,以实际问题引入函数与导数的概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

(3)丰富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技术,展示函数图像,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4)加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2. 以“圆的方程”为例(1)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圆的方程的几种形式,能够运用圆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把握与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学习活动设计

把握与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学习活动设计

把握与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学习活动设计作者:王雅利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4年第14期小学数学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与开端,对学生今后数学学习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小学数学的课堂教育要有针对性地对教学重难点问题进行击破,排除学生学习的障碍,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

随着社会对小学教育的重视,教师践行减负增效的方针就需要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从课堂延展到课外,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

笔者将以自身的教学经验为基础,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难点,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

教学重难点有效学习小学数学活动设计学习兴趣数学作为系统性和科学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搭建起一个完善的数学知识网络,而其中的重难点则是整个网络中的支撑点所在,对于网络的搭建起着决定性作用。

对于小学数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尚处在完善阶段,教师此时应该发挥引导性作用,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学习活动设计,帮助学生找到数学学习的方法,小组学习、生活化教学、变革作业布置形式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本文中笔者将会逐一进行阐述。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分析在小学课程中,每个年级与阶段的重点知识有所区别,如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是能够掌握两个或者多个数字的大小比较,通常教材要求在一百以内,培养学生基础性的比较思维;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而言,重点知识则是能够运用所学公式以及算法实现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如物体面积体积的计算等。

小学数学的教学难点通常体现为学生通过自学之后难以理解和运用的知识,这部分知识也存在因人而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在解决多数同学学习难点的前提下,兼顾少数人。

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难点是可以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以及课后练习来解决的,这也就体现出了教师进行有效学习活动设计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并不是完全重合的,即重点不全是难点,难点中也有重点。

所以在进行相关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有所针对性,紧密联系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

巧用小实验突破初中物理教学重难点的实践

巧用小实验突破初中物理教学重难点的实践

巧用小实验突破初中物理教学重难点的实践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种种现象和规律的学科,是自然科学的基石。

初中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有力支撑。

然而,由于初中物理概念性强、抽象性大、理论枯燥,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学要注重实践性、趣味性与启发性的提高,参数不断加强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小实验技巧可以帮助学生突破物理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真正地学以致用。

以下是一些巧用小实验的实践。

1. 利用小光圈观察物体成像在初中物理课中,学生容易将“实物大小不变,图像大小随着距离的改变而改变”混淆。

因此,可以通过利用凸透镜制做打孔成像器,观察不同大小、不同距离的实物在成像器上成像的结果,让学生亲自感受物体的大小、距离与成像的关系,以更生动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成像规律,提高他们的理解和记忆力。

2. 利用磁棒观察磁力线在初中物理中,磁力线是一个重要概念,但学生很难想象和理解。

所以,我们可以用多个磁棒和小钢磁片来制做磁场观测器。

有趣的是,磁棒的末端具有不同的极性,当放入磁场中时,小钢磁片会沿着磁场线排列,并显示出磁场的方向和强度。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的变化,逐渐深入地了解磁力线的特征和性质,从而更好地理解磁场的形成和应用。

3. 利用滑轮观察机械能转化在初中物理中,机械能转化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但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发生的事情联系起来。

因此,可以通过制做小组件,使用滑轮和弹簧来演示机械能的转化。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弹簧增长的长度和滑轮的移动距离,来了解势能和动能之间的关系,从而在实践中深入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

4. 利用声波拓展听觉知识在初中物理中,声波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但是学生容易混淆不同的声波频率和声波传播的速度。

因此,可以制作一个小的声波装置,用它播放不同频率的声波,通过听觉体验来感受和掌握声波的特点和性质。

通过活泼有趣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初中生物知识点重难点突破(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知识点重难点突破(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知识点重难点突破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知识点重难点突破在教育过程中,初中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而且还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然而,由于初中生物知识点繁杂,学生往往难以抓住重点,更不用说突破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初中生物,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生物的重难点进行梳理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突破策略。

一、初中生物重难点的梳理1.生命的起源与进化:学生需要理解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历程以及生物的分类系统。

2.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学生需要掌握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其代谢过程。

3.植物生理:包括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以及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4.动物生理:涉及动物的消化、循环、呼吸、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以及动物的行为、适应和进化。

5.人体生理:学生需要了解人体的各个系统,如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神经、内分泌等,以及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相关知识。

6.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学生需要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以及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

二、初中生物重难点的突破策略1.生命的起源与进化: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过程;运用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分类和生物的多样性。

2.细胞结构与功能: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引导学生参与实验,亲身体验细胞的变化。

3.植物生理:结合实地考察,使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运用项目学习,让学生参与植物栽培,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动物生理: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理功能;运用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动物的行为和适应性。

5.人体生理:结合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人体生理的健康指标;利用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人体生理的过程。

6.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运用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意义。

三、结语总之,初中生物知识点重难点的突破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教学设计重难点的突破措施

教学设计重难点的突破措施

教学设计重难点的突破措施在教学中,每个学生都会面临不同的学习难题和困惑。

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突破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

本文将探讨教学设计中的重难点,并给出一些可行的突破措施。

一、教学设计中的重难点是什么教学设计中的重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对困难的知识点、概念或技能。

这些内容可能是相对抽象、复杂或难于理解的,或者是学生容易出错或不熟悉的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这些重难点会成为他们学习的瓶颈,甚至可能影响他们对整个学科的理解和掌握。

二、突破教学设计中的重难点的措施1. 清晰阐释重难点:教师应该清晰地阐释学习的重难点,包括概念的定义、关键的特征和与其他知识的关联。

通过使用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的应用场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难点所在。

2. 创设情境引导学习:针对重难点,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有趣的情境,提供一些真实或模拟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通过情境引导学习,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思考,并从中发掘和解决问题,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3. 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针对重难点,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示范、实验、讨论、合作学习等。

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和途径,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现代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支持和帮助。

4. 强化反馈和巩固复习: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确保他们对重难点的掌握程度。

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如小测验、作业、考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巩固所学内容。

此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复习课或组织学习小组,让学生们共同巩固和复习重难点。

5. 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案。

通过提供多样化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重难点,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6.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对于突破教学设计中的重难点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实验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实践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实验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再现物理现象,并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后建立起来的。

那么,如何让物理实验更好的融入课堂,进而应用于解决物理教学重难点的教学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通过《浮力的利用》这一节教学实验的设计,来说明运用物理实验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实效性。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教学难点教学设计教学实践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还是物理规律的探索与验证,都离不开实验。

直观、形象的物理实验现象,不但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更是突破物理教学中重难点的好方法。

一、教材背景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密度、力、力的平衡、压强,认识了浮力、知道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等基础知识之后,再进一步学习有关浮力利用的相关知识。

《浮力的利用》这节课,从知识上说,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和应用,从联系实际的角度说,则是应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
题。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在改变物体浮沉方法教学中的实验设计
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对浮力虽然比较熟悉,但他们对浮力的认识还很片面,还不是很了解物体浮沉的实质,学生的潜意识里还是会认为重的物体应该下沉。

为了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认识,课上首先做了一个这样的演示实验:
1.演示实验。

将一个小西红柿和橙子同时放入水中,它们的浮沉情况是怎样的?
学生们真的都这样认为,橙子下沉,小西红柿浮在水面,他们的理由就是橙子要更重些,但实验过后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但我也没有急于解释,而是马上又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一个空碗分别正放和倒放在水里,让学生观察现象:正放时碗能浮在水面上,倒放时碗却沉了底。

然后教师继续追问:不是说重的物体下沉吗?那我这碗是同一个碗,它们重力是相同的,为什么在水中浮沉情况却不一样呢?
让学生观察实验再对比分析原因,使他们知道物体上浮还是下沉,并不是由一个力决定的,而是由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决定的,从而让学生对物体的浮沉条件有更本质、正确的认识。

2.学生合作探究一:怎样使刚才在水中下沉的小西红柿
浮在水面?
(1)这个环节,各小组用了不同的方法,有向烧杯里倒盐并且不断搅拌的,有把小西红柿放入纸杯中的,有把锡箔纸叠成小船状,再将西红柿放里的,有把塑料袋吹气后再放入小西红柿的。

(2)然后各小组派学生代表展示他们的实验方法:各组虽然方法不同,但他们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都利用了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增大v排或增大液体密度来增大浮力,从而使小西红柿浮在了水面上。

(3)这个探究实验使学生知道了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之一是改变浮力,可以通过改变液体密度或V排来实现。

该实验的器材选取都是学生平时熟知的,而且操作也不难,既能说明问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学生合作探究二:怎样让漂浮在水面上的小瓶下沉?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很迅速的做到在小瓶里装满沙子,然后放入水中,让小瓶小沉。

学生亲自实验经历探究的过程,也很容易理解小瓶下沉是通过改变它的重力来实现的。

学生这两个改变物体浮沉的探究实验,学生经过亲身体验,强化了学生对物体浮沉条件的认识,进一步突出了本节重点,同时也为理解潜水艇的原理做了铺垫。

(二)浮力的应用实例教学中的实验设计
1.轮船
(1)探究采用“空心”方法,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拿出一个铁盒,打开让学生看到里面是空心的,然后把它放在水里,学生理所当然的认为盒子应该浮在水面上,但事实却是盒子沉了下去,实际上我在把?F盒放入水里之前已经偷偷换成了另外一个外表完全相同的盒子,那个盒子是装满铁块的。

但还是有个别眼尖的学生发现我换了盒子,于是我就让其中一个学生上来观察这个沉底的盒子。

并且向他提出:怎样能让这个盒子浮在水面?
这个学生从水里捞出盒子,把里面的铁块全部倒了出来,很轻易的就做到了。

实验过后引导学生总结:采用“空心”方法,可以使物体浮在水面。

体验用“空心法”可增大浮力引入轮船的应用。

这个演示实验应用到的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这个原理引入过渡到轮船时,学生能很容易就理解接受:即使现在最现代化的轮船也是利用这个方法,从而降低了教学难度。

(2)实验模拟轮船由河里驶向大海。

在这个地方的教学中,安排了一个用牙膏皮模拟轮船的实验。

(用牙膏皮代表轮船,用盐水代替海水,牙膏皮漂浮在水面上时,牙膏皮与水面的位置用橡皮筋做个记号,再放到盐水里时,通过观察橡皮筋的位置很明显看出牙膏皮在海水里上浮了一些)这个模拟实验可以使学生通过直观的现象,来帮助他们理解轮船从河里到海是到底是上浮还是下沉,从而突破了本
节难点。

2.走进潜水艇
(1)通过自制模型模拟潜水艇上浮和下潜的过程。

(2)然后多媒体播放潜水艇工作原理的动画辅助教学,让学生根据动画的慢镜头来分析它的工作原理。

引导学生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潜水艇上浮,下潜的原因。

潜水艇模型展示的潜水艇的浮沉过程,非常形象直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潜水艇的浮沉原理,加深学生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

3.热气球、飞艇
(1)对比实验:热气球和飞艇学生们平时很难见到,但节日放飞的那种气球学生在生活中很熟悉,所以先从气球入手。

两个相同的气球,一个充入空气,一个充入氦气,同时释放,让学生观察它们在空气中的不同状态。

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一样的气球,一个升空了,一个却落了地?
由于有前面所学知识的铺垫,学生此时能够知道:气球升空原因是气球的浮力大于重力,落地的原因是浮力小于重力。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一个气球升空一个落地的原因:是因为这两个气球里充入的气体不同,升空气球里充的是氦气,这种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充入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会
使浮力大于重力,所以能升空。

飞艇也是这个原理。

(2)演示实验:模拟热气球升空原理。

取一个稍大的薄塑料袋,袋口用很细的铜丝框成一个圆口,开口朝下,用电吹风向袋内吹热空气。

放手后,塑料袋热气球便冉冉上升。

告诉学生:空气加热后的它的密度会变小,热气球是利用热空气使得浮力大于重力实现上升的
通过该演示实验,可以形象生动地帮学生理解气球和飞艇工作原理
三、教学效果
1.教学中通过使在水中下沉的西红柿上浮的实验,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会让同学们普遍都有一种成功感。

2.在学习轮船,潜水艇,热气球和飞艇时,通过实验,讲解,视频,辅助练习等等,能够使学生学习的兴趣一直得到延伸,使学生在能思考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3.牙膏皮模拟轮船从河里到海里,能帮助学生理解轮船从河里到海里到底是上浮些还是下沉些,突破了难点。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灵活利用各种实验对突破物理教学重难点来说具有较强的实效性。

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物理教学难点都可以运用实验进行突破,这就要求我们对这一课题还要进行不断地反思和总结,争取通过各种有效方法,来解决物理教学中更多的难点问题,从而让学
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陶本友.怎样突破物理难点知识的教学策略初探.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