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doc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科举制的创立》学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科举制的创立》学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科举制的创立》学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科举制的创立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解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科举制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我们学习了什么?对了,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经济发展”。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内容——《科举制的创立》。

在此之前,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在古代,人们是如何选拔官员的呢?2.探究一:科举制的创立背景(1)同学们,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科举制的创立背景。

请大家翻到教材第4页,阅读“科举制的创立背景”部分。

请一位同学分享一下你的阅读心得。

3.探究二:科举制的创立过程(2)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得知:科举制是由隋文帝杨坚在隋朝大业三年(605年)创立的。

4.探究三:科举制的影响5.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科举制的创立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学到了什么?对了,我们学到了科举制是由隋文帝杨坚创立的,它选拔了大量真才实学的人才,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课后作业(2)查阅资料,了解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四、板书设计1.科举制的创立背景:隋朝统一全国,士族衰落,庶族兴起2.科举制的创立过程:隋文帝杨坚,大业三年(605年)3.科举制的影响:选拔人才,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化教育发展,形成重视读书的风气,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难点:科举制对古代社会的影响(1)师:同学们,你们认为科举制对古代社会最大的影响是什么?生:可能是选拔出了很多有才能的人。

师:非常好,那么这样的选拔对当时的社会有哪些具体的好处呢?(2)师:科举制让很多出身平民的人也有了做官的机会,你们觉得这对社会有什么影响?生:可能让社会更加公平。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科举制的创立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举制在隋唐时产生的社会原因,提高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了解科举制在隋唐时产生和完善的情况和影响。

2.通过小组讨论归纳,认识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选官制度,影响极为深远。

3.知道科举制是隋唐繁荣的重要因素,理解制度创新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处理方法: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把握故事情节,结合老师呈现的表格讨论、归纳,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思路,并通过表格进行展示,使学生认识到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正式确立了科举制,唐朝继承发展,健全科举制度。

2.教学难点:科举制的进步意义。

人教版的内容中没有介绍士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因此学生难以理解隋唐时期选官方式变化的进步意义。

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讨论及教师的点拨讲解,使学生对科举制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能够全面辩证的评价科举制。

三、教学策略“课前预习—课中自主合作探究—课后拓展提升”教学法。

课前下发预习提纲,以故事“祖孙三代赶考记”为主线,将教材整合为为三个教学篇章,完成本课教学。

在此过程中,教师创设历史情境,演绎历史过程;展示资料,呈现历史现象;联系现实,培养以古鉴今的能力;学生合作参与、主动探究、交流体验,升华历史情感。

四、教学准备1.教师:收集图片、视频、文字材料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预习提纲;学唱《女驸马》选段,整合教材,设计主要环节。

2.学生: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查找“状元”“进士科”“明经”“殿试”“武举”等历史专有名词,查找与科举制有关的相关材料。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设计思路】教师才艺展示能调动学生的热情,戏剧的选取紧扣“状元”一词,通过同学们对“状元”的解释导入课题,水到渠成。

师:演唱《女驸马》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引出“状元”一词,并要求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解释。

从而引出科举制度,导入课题。

2.合作探究,学习新课(1)分组展示,检查预习【设计思路】出示预习提纲,要求学生分组展示。

第4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设计

第4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设计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山东省潍坊市经济开发区锦程中学杨俊【课型】新知探索【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历史【内容分析】主要讲述了科举制度的创立、建全和完善。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基本制度,它从创立到清末废除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课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和创立的过程及作用,第二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的过程,第三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本单元的主题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本课放在隋唐政治经济繁荣的内容之后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也为后面学习辉煌的隋唐文化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本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一提到科举,学生们会联想到“状元”“榜眼”“探花”这些词,大部分学生知道科举制度,但只停留在知道它是选拔官员的制度这个层面,对于科举制度产生的时间、产生的原因以及科举考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学生知道不多。

同时对隋唐以前我国采取什么选官办法也不太了解,本课内容对于初一学生来讲有点难度,但是也有他们感兴趣的切入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深入去探究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及影响,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科举考试制度是促进唐朝繁荣兴盛的原因之一,体会当时科举考试制度的进步性,从而正确认识我国当今考试制度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2.学习方法上突出寻找、发现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体现探究性学习的思想。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和情境,从教材拓展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实现教学的生活化和实用化,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小组协作活动,充分运用教学媒体,增加课堂容量增强本课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3. 能够较为具体的说出科举制度的基本内容,并能用自己的理解谈谈科举制在隋唐时期所产生的影响。

【评价设计】一、.通过“自学释疑、印象科举”环节,完成学习目标3.二、通过“图说历史、感知科举”提供相关图片和史料,组织学生进一步探究科举制度,同时对科举的现实意义有一定的了解,进而完成学习目标1、2、3.三、通过“你说我说,体悟科举”让学生时行思想的升华。

《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2一、课程目标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教学难点: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四、教学过程导入:讨论:如果你是皇帝,你将如何选拔人才为你所用?科举制的诞生:学生对比学习:隋唐以前的选官制度和科举制科举制的完善:学生设计:科举制发展线索图科举制的影响:小组讨论:科举制的影响方案一:讨论:在此之前的'选官制度、科举制、现今的选官制度对比方案二:课堂小论文:科举制度之我见方案三:同学们了解了我国古代的考试制度以后,请你想一想:你对现在学校的考试制度和考试的形式有什么合理化的建议吗?能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有关的建议书或计划书。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3教学目标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2、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3、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教学难点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教学过程从当前的考试导入(侧重于考试的功能)那么科举制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这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

一、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了解科举制创立的背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州郡中正负责察访与之同籍的士人,了解其家世源流,整理其德才表现材料,并据此做出简短的总评语。

人教版历史七下《科举制的创立》word说课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下《科举制的创立》word说课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下《科举制的创立》word说课教案概要: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4课的教学内容。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进展的时期,现在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4课的教学内容。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进展的时期,现在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差不多制度,阻碍至为深远;有的学者从“文化”的广义角度看待科举制度,认为科举制度是中华文化中“最显凸的创发”。

本册教材特以一课的篇幅让学生了解科举制度,按序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第一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和创立的过程及作用,第二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唐朝逐步完善的过程,第三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对中国以及世界的阻碍。

2、教学目标改变单一的教学目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构建表达素养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要紧情形,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阻碍。

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缘故、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阻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采纳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显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进展的需要。

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步完善。

难点:科举制度的作用、阻碍。

二、说教法:改变教师中心观,树立师生互动、交往的平等观。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注重开放和生成,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掌握科举制的组成和考试科目;3.理解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科举制的创立;2.科举制的组织和考试科目;3.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科举制的组成和考试科目;2.难点:了解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重点讲授科举制的组成和考试科目;2.问答法: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3.归纳法:总结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科举制的创立》的图片,带领学生进入主题。

2. 讲授科举制的创立(10分钟)讲解科举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到科举制是怎样形成的。

3. 掌握科举制的组成和考试科目(30分钟)让学生通过讲授和讨论,掌握科举制的组成和考试科目,包括举人、进士和状元等考试级别,以及诗、礼、经、史等科目。

4. 了解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30分钟)通过问答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包括士人阶层的形成、科举考试制度的严密性和合理性、对文化教育的推动等。

5. 总结(10分钟)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对科举制的内容和影响有更深刻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估:包括学生的听讲情况、参与讨论和提问问题等;2.作业评估:布置相关作业,包括阅读材料、写作业等,评估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科举制的组成和考试科目,掌握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中我积极与学生互动,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提问和思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但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评估和引导,鼓励学生思考和独立表达。

1.4 科举制的创立 教案1(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1.4 科举制的创立 教案1(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四、展示提升 彰 显实力:
3、科举制的影响:第三小组尝试题 材料一:进士及第的历史名人(陈子昂、王昌龄、韩愈、岑参、王维„„都是进士及第的历 愈:三岁丧父,其兄韩会及嫂抚养之,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 应试考中进士; 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经科举考试授予官 请问:有些出身寒门的读书人也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了仕途,说明科举制在政治方面产生了哪 制度,使得有 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 任 A、政治方面:科举制改善了 材料二:科举应试者: 贞观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录取极严,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继唐太 力提倡科举,武则天时,科举应试者多至万人。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三 请问:从这些人数的变化,可以说明科举制在教育方面又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的发展,士人 的风气盛行。 B、教育方面:由此可见,科举制促进了 材料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 到唐朝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 互动:请列举材料中诗人的佳作名篇。 问题:通过朗读这些诗歌,你感受到了什么? 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 ,大大有利于 的繁 C、文学艺术:科举制促进 材料四:进士崔致远 许多外国留学生,也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新罗著名文学家崔致远,就是唐朝时新罗 佼者。 、 都曾通过考试选官。①科 D、对国外的影响:唐朝科举制在当时还影响到邻国,
教学重点 方法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一、视频导入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善 目标尝试教学法、导学法、多媒体尝试教学法
教学难点 教具
视频导入——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
教师导学预设

人教版七下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人教版七下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课题: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的一课,学习时要把科举制的创立放到这一时期繁荣开放的大背景中去处理。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以及经济文化大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人才和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它使得后来的历朝历代加以沿用、改革,使得中央对人才的掌控以及对人们的思想控制都进一步加强,影响至为深远。

二、课程标准了解科举制的创建。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分析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难点:科举制度的作用及影响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公务员考试现场照片教师:公务员的职业在就业难的今天更显出其夺目的光环。

公务员作为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公务的人员,其个人素质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行政系统的运转。

对于公务员的选拔,各国都是非常重视的。

官吏考试选拔制度,其雏形是1400多年前的中国科举制度,那么科举制度,究竟是如何诞生的,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去感知科举制度。

(设计意图:公务员考试与中国古代科举制有许多相同点,并且家喻户晓。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春的萌芽---科举制的诞生展示:魏晋南北朝时期两份简历:王有富的简历出身:高门权贵的子弟学识:写文章一塌糊涂,平庸之极李学才的简历出身:一贫如洗,草根阶层学识:出口成章,真才实学讨论:他们两人谁能做官呢?为什么?学生:王有富。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出身低微的人,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设计意图:用当时社会的两种阶层人作对比,更加直观,学生更易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识:科举制产生、完善及影响。

2.能力: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2.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3.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4.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善、对科举制的评价。

教学难点:科举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的本质区别。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法、诗词辅助法、讨论法、讲述法和启发诱导式。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的科举制。

今天我们习惯上把考上大学称作“登龙门”,也常常把当年本地高考文理科第一名分别称为“文科状元”“理科状元”。

那么,这些叫法都来源于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你知道科举制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1.科举制诞生的背景曹魏后期,九品中正制开始发生变化,它很快就被势力雄厚的门阀世族所把持。

这些豪门大族世代为宦,把持了所有的高官显职,九品中正制也就把门第出身作为品评的唯一标准了,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隋朝建立之初,还是沿袭前朝的选官制度,但两年之后,隋文帝就下诏予以废除。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九品中正制到了隋代,除了读书人不满之外,还有哪些弊端最终导致了隋文帝下诏废除?大家可以分组讨论,派出代表发言。

一组:九品中正制发展到后来成为豪门大族控制政权的工具,选拔不到真实的人才。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新人教版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为增强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本节课将设计一些具体的教学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古代的考生和考官,亲身体验科举考试的过程;开展实验活动,如模拟古代的科举考试环境,让学生亲身感受科举制的氛围;进行游戏设计,如制作科举制知识问答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3. 确定教学媒体使用:为辅助教学,本节课将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例如,播放与科举制相关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科举制的实际情况;展示科举制的图片和图表,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科举制的发展历程和考试内容;利用电子白板等设备,展示学生的讨论成果和答案,促进学生的互动和思考。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首先,我觉得导入部分很成功,通过展示古代科举考试的画卷,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但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对科举制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基础。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尽力突出重点,讲解清晰。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显得有些被动。我意识到,我需要更多的互动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也许,我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方式,让他们更积极参与进来。
1. 作业布置
本节课的作业布置将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能力。具体作业布置如下:
(1)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科举制的相关章节,加深对科举制起源、发展和影响的理解。
(2)思考题:布置一些与科举制相关的思考题,如“科举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什么?”,“你认为科举制对现代考试制度有何启示?”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表达能力:在课堂讨论和发言环节,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他们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用合适的词汇和句式进行描述和论证。
4. 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学习科举制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他们能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并能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科举制的创立》教案03

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科举制的创立》教案03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以及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2、能力目标:①通过讨论科举制度给人才选拔方式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讨论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时,通过古今对比、中外联系,培养学生用联系、比较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用人制度的重大进步,是隋朝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举措,是隋唐繁荣的原因之一,符合历史发展的需要,是古代政治文明的结晶。

科举制度也是中国对世界的一项开创性贡献,从而鼓励学生开拓进取,不断创新。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大纲的要求及知识点在本课中的地位作用和学生的理解能力,确定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科举制的完善与影响分析,认识隋唐时期政治开明、开放的特点。

难点:科举制产生的原因分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让“时间之轮”带我们穿越时空,来到隋朝。

那时的你是隋炀帝统治时期的一介平民,你有可能做官吗?那你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呢?(有可能。

科举考试。

)教师在学生作答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本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有关科举制的一些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入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明确目标。

二、教师引导,探究交流。

突出重点、突破重点。

(一)科举制产生的原因分析有问我答:1.隋朝时,隋文帝灭陈,南北重归统一。

那么怎样管理刚统一的南方地区呢?怎样管理如此辽阔的疆域呢?是靠隋文帝自己管理吗?2.我们知道“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隋文帝是怎样做的?他如何笼络人心?3. 隋文帝是怎样选拔官员呢?为什么不沿用以前的选官制度?4.什么时候诞生的科举制度呢?科举制诞生后有什么积极意义呢?(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的影响:改善了用人制度)(板书)5.科举制的诞生使许多有才能的人凭才学做官,你能说说有谁吗?答:房玄龄、王维、白居易、姚崇潜心修文,刻苦攻读,学业大进,参加科举,考中进士,步入政坛,先后做了三次宰相。

新人教版历史七下科举制的创立word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历史七下科举制的创立word教学设计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授课时间:10分钟受训技能:导入、讲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目的,了解科举制的主要内容。

2、过程方法与能力:通过分析魏晋的选官方式,使学生理解科举制产生的历史原因,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归纳科举制创立的简单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组织学生讨论科举制创立的历史意义,认识科举制的创立在当时社会的进步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科举制对社会进步,让学生认识制度的改进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文化知识学习与自身素质提高的关系,培养热爱学习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历史意义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科举制创立的历史原因和历史意义的理解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时间分配教师的教学行为(讲解、提问、板书等)教学技能要素学生学习行为′′从踏入校门开始,课室测验就一直伴随着我们。

那同学们知道,在我国历史上,考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古代的考试与今天我们学校的考试又有什么不同呢?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是科举制?科举制是用考试方式选拔官员的制度。

她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清末废除。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考试在我国古代的隋朝就有了,是用来选拔官员的,而今天我们的学校的考试主要导入提问讲解引入、板书产生好奇心理,引起求知欲望。

阅读教材、思考听讲、做笔记3′′是考查我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两者的目的和作用是大不同的。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想想:在隋朝创立科举制之前,魏晋时期是采取怎样的方式选拔官员的呢,隋建立后又为什么废除以前的选官方式而创立科举制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魏晋时期是采取怎样的方式选拔官员的?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样的选官方式合理吗?为什么?老师概述同学们的回答:魏晋以来,选官是由地方豪门贵族品评推荐的,标准是门第的高低。

这样,豪门子弟只凭出身就可做官,往往是不学无术之人,而真正富有才华却贫寒之人报国无门,埋没了人才。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6)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6)

《科举制的创立》又如何考?影响又如何?等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内容。

(二)科举制创立的背景1、师提问:隋文帝为什么要创立科举制进行选拔人才,请看幻灯片和课文17页。

了解科举制创立的背景:幻灯片展示魏晋九品中正制示意图及简介,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百度百科】九品中正制/view/94826.htm2、让学生探讨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弊病。

(1)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

(2)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怎样解决这些弊病呢?利用考试选拔官员。

(三)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1)诞生①隋文帝:隋文帝为了集中选士大权,采用考试的办法,以分科举人取代了魏晋以来九品官人的制度。

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正月,诏举贤良。

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七月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

②隋炀帝: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定十科举人,包括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臂力骁壮等,其中文才秀美科,当即进士科。

放宽了录取标准,把录取和任用权完全集中在中央,这便是我国历史上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

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

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

提问:九品中正制与科举考试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九品中正制主要凭士子的名望和门弟,开科考试录取标准是士子的考试的成绩,注重的是考生的才学和能力。

2、有了科举考试这一条仕途途径,可以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摆脱家庭出身的限制,考生会怎样去读书求学,才能获得提高?——科举制把“读书-科举-做官”连为一体,所以要做官就得读书,要读好书就得接收好教育,要接收好教育就得有完善的教育体系。

所以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如果考生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考试的内容,他会怎么做?——科举制十分重视读书人的基本功,特别是书法和文采。

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新人教版

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新人教版

科举制的创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的社会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⑵了解与科举制有关的进士、明经、殿试、状元等相关历史名称和知识点。

⑶了解科举制的创立对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及对后世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延伸,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得到提升。

⑷了解科举制度对世界文明社会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小组讨论归纳,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重要制度,影响极为深远。

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⑵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或编讲历史故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⑶ 通过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展示,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线索更加清晰。

从而产生历史认同感,体验学习的快乐。

⑷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拓宽知识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科举制的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举制的诞生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是隋唐社会繁荣和文化绚丽的因素之一,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二、教学思路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1、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

处理方法:通过层层设疑、讨论、归纳,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思路:即隋朝的历史任务主要是破旧立新,确立科举制。

将选官、用人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突破了门第限制,按考试成绩择优选才。

唐朝历史任务是继承发展,健全科举制度:扩大国学规模,扩大生源,增加科目,丰富考试内容,严格考试制度。

2、难点: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并对科举制进行客观评价。

处理方法: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讨论及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对科举制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隋唐扩展到后世,从中国扩展到世界,从而能够全面辨证的分析和评价科举制。

三、教学方法四、课前导学1.查找相关资料,如明经、进士、状元、榜眼、探花等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4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13)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4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13)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历史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地图册,科举制度相关多媒体、图片,准备《范进中举》和《孔乙己》小说片段,预习课文课前预习了解科举制的相关内容完成课后习题二、教学课题了解:魏晋选官制度、隋文帝的分科考试、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掌握: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完善科举制,科举制的影响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课重点讲解《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中国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

从隋朝开始,废除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它从隋朝开始创立,到唐朝逐渐完善,再到清朝末年(1905年)废除,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课科举制的创立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和创立的过程及作用;第二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的过程;第三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在学生基本掌握了隋唐时期政治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安排学习这一专题课,不但能使学生了解这一制度诞生的社会背景,也为后面学习辉煌的隋唐文化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科举制度创立、逐渐完善的过程。

难点:科举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的本质区别和科举制的影响。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科举制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到《范进中举》的视频,现场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

在百度网上搜索几个科举状元名单,下载国家一级文物——状元卷等图片,分析当时的形势,让学生加强了解。

做成PPT让学生对当时形势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第4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设计

第4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设计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山东省潍坊市经济开发区锦程中学杨俊【课型】新知探索【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历史【内容分析】主要讲述了科举制度的创立、建全和完善。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基本制度,它从创立到清末废除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课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和创立的过程及作用,第二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的过程,第三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本单元的主题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本课放在隋唐政治经济繁荣的内容之后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也为后面学习辉煌的隋唐文化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本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一提到科举,学生们会联想到“状元”“榜眼”“探花”这些词,大部分学生知道科举制度,但只停留在知道它是选拔官员的制度这个层面,对于科举制度产生的时间、产生的原因以及科举考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学生知道不多。

同时对隋唐以前我国采取什么选官办法也不太了解,本课内容对于初一学生来讲有点难度,但是也有他们感兴趣的切入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深入去探究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及影响,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科举考试制度是促进唐朝繁荣兴盛的原因之一,体会当时科举考试制度的进步性,从而正确认识我国当今考试制度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2.学习方法上突出寻找、发现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体现探究性学习的思想。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和情境,从教材拓展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实现教学的生活化和实用化,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小组协作活动,充分运用教学媒体,增加课堂容量增强本课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3. 能够较为具体的说出科举制度的基本内容,并能用自己的理解谈谈科举制在隋唐时期所产生的影响。

【评价设计】一、.通过“自学释疑、印象科举”环节,完成学习目标3.二、通过“图说历史、感知科举”提供相关图片和史料,组织学生进一步探究科举制度,同时对科举的现实意义有一定的了解,进而完成学习目标1、2、3.三、通过“你说我说,体悟科举”让学生时行思想的升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情况。

2.分析科举制度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黄梅戏《女驸马》,并用“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这一首诗的末句进行解说,引出科举考试这一话题。

二、明确目标:(重点突出,简明扼要)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情况。

2.分析科举制度的影响。

3.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

三、学习新课:师:请同学们先不看教科书,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科举制度?生:(让学生自己讨论,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讲得都很有道理,简而言之,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就叫科举制度。

师:大家都预习过课文,请一起回答:科举制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生: (隋朝)师:现在,请同学展示你们的预习成果,派一位代表介绍隋唐以前我国采用什么方法来选拔官吏。

生:(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介绍“九品中正制”)师:好,×××同学出色地完成了预习任务,关于九品中正制大家只需要明白一点就够了。

那就是到了后来,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的推荐,才可以做高官。

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由于出身寒微,难以担任中央和地方高官,正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现在我们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这种选官方式有什么不好?生:(让学生踊跃举手,自由发言)师: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7页的内容,找出在科举制度的产生过程中有哪几件重要事情。

生:(学生阅读课文后,举手回答,)教师归纳(见第9张幻灯片)。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讨论以下问题(幻灯片第10张)合作探究一:科举制度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权贵子弟、出身低微的读书人、朝廷分别带来什么变化?教师指导学生一步一步思考,得出结论:1高门权贵子弟——失去“无论优劣,都可做官的特权2地方官和高们权贵——失去“选官实权”3 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凭才学做官的公平机会”4朝廷(皇帝)——得到“集中了选官权力和真正的人才”(二)科举制完善于唐朝教师过渡:从唐太宗开始,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唐朝时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最重要的是——进士、明经两科。

(教师介绍两科的内容,并以P19页史料为证“缙绅虽位及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然后介绍进士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请同学们阅读第18页的内容,找出哪几位人物是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并举手回答,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分为三组,合作学习三位关键人物为完善科举制所作的贡献。

学生活动:(分组学习,在书上勾划,派代表讲述,教师总结)1. 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2. 2.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3. 3.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师生活动:根据以上内容,我们一起来讨论几个问题:师:请看第18页“动脑筋”,请问:这种“帖经”的试题类型和我们今天1. 的什么题型很相似?你认为这种题型好不好?为什么?生:(学生自由回答)师:请看第20页“动脑筋”,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考试赋好不好?如果你是一个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的考试内容,你会怎么做?能否再估计一下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会呈现出怎样的局面?生:(学生自由回答)师:派一名代表,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完整的科举考试是怎样进行的?一个普通读书人需要经过哪些环节才能成为进士。

学习了科举制后,我们应该明白这一点。

生:(学生代表作具体介绍,本组其余同学可作补充)师:(播放《中华历史五千年》中的一段录像)现在,请同学派代表来介绍一下,历史上有哪些著名人物是通过科举制当上官的,他们都有什么作为?生:(学生回答,教师稍作评价)同学们,中国古代有种说法,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那么,你能否相象出一个书生在金榜题名时的喜悦心情呢? (可让学生表演一个小品:看榜文。

学生表演)(三)科举制度的影响教师过渡:科举制在中国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它对我国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个话题。

活动与探究:请从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社会风气以及对中外的影响等多方面来分析,应该如何评价科举制度?(先不要看书,充分利用自己的课外及社会知识,联系刚学过的课堂知识,展开联想。

教师鼓励和表扬)教师总结:阅读第19页的内容。

书中给我们归纳了三条:1、改善了用人制度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正如同学们所说的,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不止这些,它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走向了极端,形成八股取士的形式,禁锢人们思想、考试内容单一化,其不良影响十分明显。

课后小结老师鼓励学生争当今天的小老师,尝试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再由老师全面梳理本课知识点,完成板书。

课后习题一、科举制的诞生( 阅读17页课文、插图和资料,完成下列题目并记住)1. 隋文帝开始用选拔官吏。

2. 时,正式设置科,按选拔人才。

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 科举制度起了什么作用?(1) 。

(2) 。

合作探究一:⑴ 隋文帝为什么要废除旧的选官制度呢?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权贵子弟、出身低微的读书人、朝廷分别带来什么变化?二、科举制的完善(阅读18页课文和插图,先在书上划线,然后讨论回答)1. 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以、两科最重要。

2. 、、是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

3. 唐太宗通过扩充规模发展科举事业。

4. 武则天时,开始了,并增设了。

5. 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合作探究二:你认为科举考试的最大获益者是谁?武则天开创殿试,亲自出题面试举人的意图是什么?如果你是一个准备参加进士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考试内容,你会怎样做?在这种规定下,你估计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呈现出怎样的局面?合作探究三:结合第18页“动脑筋”:它类似于我们今天哪一种题型?你怎样看待这种题型?三、科举制的影响1.思考:根据20页“动脑筋”:唐朝进士科考诗赋好不好?为什么?2. 阅读20-21页课文,按21页“活动与探究2”: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3. 阅读21页“自由阅读卡”,思考回答:“最大最重的石头书”说明了我国封建社会统治者对读书人学习内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4. 按20页“活动与探究1”:李德裕态度如何?他的话有理吗?5. 根据19页归纳:隋唐科举制度从哪三个方面对当时封建社会产生了影响?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2、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3、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教学难点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从当前的考试导入(侧重于考试的功能)那么科举制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这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

一、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了解科举制创立的背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州郡中正负责察访与之同籍的士人,了解其家世源流,整理其德才表现材料,并据此做出简短的总评语。

“家世”也称“品”,本人才德谓之“状”,中正官注明士人“品状”后评定其等第。

等第分为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让学生探讨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弊病。

(1)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

(2)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怎样解决这些弊病呢?利用考试选拔官员。

二、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学生列表归纳)①隋文帝:隋文帝为了集中选士大权,采用考试的办法,以分科举人取代了魏晋以来九品官人的制度。

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正月,诏举贤良。

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七月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

②隋炀帝: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定十科举人,其中文才秀美科,当即进士科。

放宽了录取标准,把录取和任用权完全集中在中央,这便是我国历史上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

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o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

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

提问:九品中正制与科举考试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九品中正制主要凭士子的名望和门弟。

开科考试录取标准是士子的考试的成绩,注重的是考生的才学和能力。

③唐太宗:扩充了国学的规模,还增加了考试的人数。

④武则天:增加了考试科目。

殿试:武则天在宫殿亲自面试考生。

武举:考察武功和骑射。

⑤唐玄宗:诗赋成为主面的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科举考试比以前的九品中正制有哪些进步?联系现在的考试制度,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

总结: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教案设计频道我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教案设计频道我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