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梦龙之《岳阳楼记》教学的案例分析
探究钱梦龙《岳阳楼记》教案设计的价值与意义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教案设计则是教师们展示教学才华和专业水平的重要手段。
一个好的教案不仅能够使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钱梦龙《岳阳楼记》教案设计的价值与意义方面进行探究。
钱梦龙的《岳阳楼记》是一篇描写岳阳楼及其历史文化的散文。
对于这篇文章,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教学。
例如:一、语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文章中的丰富词汇、长短句结构以及描写技巧,进行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文化方面文章中涉及到了岳阳楼的历史文化以及传统文化,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而教案设计则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基础和关键,以下是本文对于钱梦龙《岳阳楼记》教案设计的价值和意义的详细探讨:一、提升教学效果教案设计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规划,它包括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以及评估方式等方面。
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理解与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教案。
这样不仅能够确保教学过程顺畅,还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更有效地掌握知识,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以钱梦龙的《岳阳楼记》为例,教师可以将其融入到历史或传统文化的课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深入的理解。
例如通过讲解历史背景、展示图片和视频、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精神,使学生不仅了解了文章的文化内涵,还能够对文化底蕴及其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为学生搭建合适的学习平台教案设计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和水平,以便提供一个合适的学习平台。
在对钱梦龙《岳阳楼记》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确定有效的教学方法并适当安排时间步骤。
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并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启发式教学特点的教学策略,采用小组互动、配套实践、课外拓展等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掘自己的优势,找到自身的定位和方向。
《岳阳楼记》教案分析

《岳阳楼记》教案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岳阳楼记》使学生了解古代建筑的特点,掌握应用辞章的方法,提升词汇运用能力,提高中文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岳阳楼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学习《岳阳楼记》,使学生对古代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尊重,培养学生的报国情怀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岳阳楼记》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意境,把握辞章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与启发通过相关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古代建筑和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对山水之美的感知和审美。
第二步预读导入在学生们阅读《岳阳楼记》之前,通过分发阅读材料和提问等方式预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预读。
激发学生猜测文章主题和思考文章的结构。
第三步阅读理解1.学生独立阅读《岳阳楼记》,理解文章的大意和思想情感。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感悟。
3.全班展开讨论,从文化、历史、艺术等多个角度,分析文章的特点和意义。
第四步辞章运用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辞章的运用,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请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例子并进行解释。
2.通过讨论辞章的功能和效果,帮助学生提升运用辞章的能力。
第五步文学鉴赏1.教师播放精选片段的视听材料,让学生通过视听的方式进一步感受《岳阳楼记》中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进行个人表达或小组演绎,通过朗读、做手势等形式展现对《岳阳楼记》的感悟和理解。
第六步写作拓展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和对《岳阳楼记》的理解,选择一个特定的场景或主题,进行创作写作。
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辞章进行修辞处理。
第七步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岳阳楼记》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体会和进步。
四、教学评价方法1.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来评价学生对《岳阳楼记》的理解程度。
2.通过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来评价学生对辞章运用的掌握程度。
《岳阳楼记》教学案例的分析与反思

《岳阳楼记》教学案例的分析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岳阳楼记》的背景和作者范仲淹的经历和思想。
2.掌握《岳阳楼记》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3.理解范仲淹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意图。
4.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解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步骤
1.导入(10分钟)
2.阅读与理解(20分钟)
(1)范仲淹对岳阳楼的景色有哪些描绘?
3.分析与讨论(30分钟)
请几位学生分别就上述问题进行回答,并展开讨论。
教师及时引导学
生分析文本,了解范仲淹对江南自然风光的理解和追求。
4.反思与总结(10分钟)
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1)通过本次阅读,你对《岳阳楼记》有何新的认识和感受?
(2)你认为范仲淹想通过《岳阳楼记》传达给我们什么思想和情感?
(3)你觉得《岳阳楼记》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还有什么启示?
5.拓展与应用(30分钟)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篇与《岳阳楼记》类似的散文作品进行阅读并分析,然后展开讨论,并依据散文的主题和表达方式,以类似的形式创作一篇新的散文。
三、教学思考与改进
通过分析和反思《岳阳楼记》,本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并启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考和表达。
同时,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合作性。
改进方面,可以引入更多的古代文学作品,以丰富学生对古代文学的了解和学习。
同时,在拓展与应用部分,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创作和表达,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钱梦龙之《岳阳楼记》教学的案例分析

钱梦龙之《岳阳楼记》教学的案例分析第一篇:钱梦龙之《岳阳楼记》教学的案例分析钱梦龙之《岳阳楼记》教学的案例分析钱梦龙,上海市民办桃李园学校;梁浩军,江苏沭阳县怀文中学。
【设计思想】能真正“服务”学生的教学设计才是好设计。
教师要做出好设计,必须熟读文本,认真品味,方能知道教什么和怎么教。
《岳阳楼记》是一篇传世经典美文,它的经典之美,由多种要素构成。
该文语言骈散结合,往往用四字短句,对仗工整,音律协和,韵味深长,读来朗朗上口。
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出入自如。
该文构思奇巧,匠心独运,曲折迂回。
作者和滕子京同年进士,又曾共同镇守西北边疆,彼此相知甚深,引为人生知己。
滕子京被弹劾遇险,作者奔走呼号,为之申诉。
滕子京谪守巴陵后,励精图治,政绩斐然:“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在此背景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嘱托作者为之作记。
范仲淹遂借此自抒怀抱并勉慰友人。
本文虽以抒情言志为目的,但却由记事和写景巧妙切入。
在简要叙事后,作者以磅礴之句对岳阳楼的雄伟景象作了简要描述,又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过渡,迅捷转入下文。
接着,作者两段对举,写迁客骚人遇暗景则悲,逢明景则喜,一暗一明,一悲一喜,对比鲜明,为下文议论设伏。
议论部分,作者以“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一句掀起波澜,正反相生,层层推进,直至逼出主旨,高峰耸立。
文中多处语句前后呼应;全文景情理交融,浑然一体。
该文的大美所在,乃是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适时现身。
它集中体现了作者宽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政治抱负,也展示了作者伟大的人性光辉。
这一彪炳千古的名句及其包涵的思想,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因此,本文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词句教学和几个知识性问题的机械剖析,而要侧重引领学生感悟本文的“美”,在寻美的过程中,自然完成教学,让学生既习得知识,又学得方法,同时也接受一次思想的洗礼。
此外,文言文也可以用导学法实施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思想为指导,本课的设计主要由两大板块构成,即自读板块和教读板块。
古文《岳阳楼记》教学案例分析

古文《岳阳楼记》教学案例分析插上想象的翅膀高飞——《岳阳楼记》教学案例分析案例背景《岳阳楼记》是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的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
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闲适之情。
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
其中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更是用优美的笔调,采用对比的手法描绘出了南国那万顷碧波的阴晴明暗的洞庭湖之景,倾述了作者那先忧后乐的拳拳心语,此文堪称文言文中的精品。
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解读作品、建构知识,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怀,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探究、鉴赏的能力。
为此,我选择了这篇经典文言文作为我面向全区开公开课的内容。
案例描述翻开记忆的日记,开课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对待这次公开课,我非常重视,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甚至还在一个班级进行了试上,广泛地听取了同备课组老师的建议和意见,并对不合理或不理想的地方作了修改,生怕在开课时出纰漏。
上课时,一切按照事先预设的教学流程进行着。
首先是激趣导入新课,然后欣赏朗读课文,再后来就是疏通重难点句段……当疏通到句子“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时,意外发生了。
生1:老师,我认为范仲淹“浮光跃金”写错了。
听了他的话,我不禁一愣,随即心里感到一阵恐慌。
什么?范仲淹写错了?我教了这么多年的语文,很少遇见初中生对课文提出质疑,更没有遇见初中生敢指出名家名篇的“错误”。
今天,尤其是在开公开课的今天,当着这么多的老师,更要命的是当着区教研员等专家的面,提出了这么棘手的问题!怎么办?是武断说:教科书上就是这么说的,就按这去记吧,还是……?我脑子出现了短时的空白,随后便镇静下来,急中生智,顺水推舟地说道:师:你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非常好,能告诉我们范仲淹错在哪里吗?生1:我觉得应该将“浮光跃金”改成“浮光跃银”。
岳阳楼记教学实例分析与思考

《岳阳楼记》教学实例分析与思考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我收获颇丰,本次研修的关键在于能否将所学理念与方法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并取得良好效果。
下面结合《岳阳楼记》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谈谈我通过研修产生的一些领悟,本文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展开分析一、教学设计方面(一).潜心钻研,智慧思考为了上好《岳阳楼记》,我把《教师教学用书》和关于《岳阳楼记》的各类论文、教学设计翻了个遍,经过认真思考,吸收借鉴,最后确定教学思路。
并将教学目标设定为:1.积累文言知识。
主要是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和特殊句式;2.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3.学以致用,学习文章布局谋篇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的习作训练中。
经过广泛学习,我明白了《岳阳楼记》这篇文章能经久不衰,历经九百多年还依旧青春永葆的奥秘,就在于它的立意、构思、章法、意境、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别具一格。
首先,它的意境富于变化,笔力豪放,写得惊心动魄。
有险境“惊涛拍岸”的气势,也有佳景“晓风残月”的意味,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具有了诗一般的意境;其次,《岳阳楼记》的立意高远,作者从小就有“立志天下”、“先忧后乐”的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的行为准则。
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句话在当时已经成为士大夫阶层的信条。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正被贬官在外,本来他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但他仍然以天下为己任,借朋友嘱托为岳阳楼写记的机会,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来写,为我们展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在借景抒情“以物喜以己悲”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人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观点,接着又由个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上升到胸怀国家、以人民为先的政治抱负,使本文立意达了其他写景文无可企及的高度;最后,本文的构思相当巧妙,它不落窠臼地避熟就生,记楼而不写楼,这种另辟蹊径的写作方法对学生写作很有帮助。
《岳阳楼记》教案分析

《岳阳楼记》教案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读并背诵《岳阳楼记》全文;理解文章的背景、作者及主要内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修辞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生活中汲取智慧,提升个人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品质;激发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岳阳楼记》的熟读背诵;文章的写作特色、修辞手法;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文章中的生僻字词;文章的深层次含义;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岳阳楼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岳阳楼的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岳阳楼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岳阳楼记》,理解文章内容;提问:“文章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哪些美景?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合作讨论文章的写作特色是什么?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者在文章中传达了哪些人生哲理?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点评;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修辞手法;阐述作者的思想感情。
5.拓展延伸让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与《岳阳楼记》中所传达的人生哲理相关的事例;鼓励学生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强调文章中的优美语句和人生哲理。
四、作业布置1.背诵《岳阳楼记》全文;2.写一篇关于岳阳楼的作文,要求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3.深入了解范仲淹的生平事迹,下周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课堂讲解、拓展延伸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岳阳楼记》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责任感。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熟读背诵环节:可以先让学生听录音跟读,体会范仲淹的文辞韵律,再分组接龙背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 岳阳楼记》 教案分析

《岳阳楼记》教案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岳阳楼记》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结构、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岳阳楼记》的内容理解、艺术特色、思想内涵。
2.教学难点:文章的象征手法、审美价值。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岳阳楼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岳阳楼的历史与地位。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岳阳楼有哪些了解?”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岳阳楼记》,边读边标记生词、难句。
学生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3.合作讨论a.《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是如何描绘岳阳楼的?b.文章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c.你认为文章中哪些句子最有感染力?为什么?4.课堂讲解讲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
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如象征手法、审美价值。
讲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如忧国忧民、忠诚敬业等。
5.课堂互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岳阳楼记》的故事情节。
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解释原因。
6.课后作业收集有关岳阳楼的历史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四、教学反思1.学生对《岳阳楼记》的理解程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学生在合作讨论中是否积极参与,能否提出有价值的观点?3.课堂讲解是否清晰,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文章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4.课后作业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合作意识。
2.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作业质量,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3.测试成绩:通过测试检验学生对《岳阳楼记》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拓展1.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古代散文,如《醉翁亭记》、《桃花源记》等,进行比较分析。
2.组织学生参观岳阳楼,实地感受古代建筑的魅力。
3.邀请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化。
钱梦龙《岳阳楼记》教案设计

名师课堂实录——钱梦龙《岳阳楼记》教案设计一积累词语。
实词:〔名词〕赋、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动词〕谪、属、把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n词组: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气象万千、霪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虎啸猿啼、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一碧万顷、郁郁青青、皓月千里、心旷神怡、先忧后乐〔先天下之忧百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二理解句意。
“得无异乎?”〔反问句〕“吾谁与归?”〔变序句〕new.qimengzhe v p1F.wc Q k&ke ww“则有……者矣。
”〔长定语句〕“其必曰……乎。
”〔表示揣测语气的陈述句〕三了解“对偶”的特点及作用。
四理解本文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作特点。
五学习我国古代进步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思想。
教学设想:一本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立意高远,而且文采斐然,句式于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
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味,体会文章的特点,并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二倡导学生自读,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
第一课时:〔指导自读〕一导入新课。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历代都作为散文名篇收入各种选本,它究竟有哪些独到之处使它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呢?这是我们在阅读这篇文章时必须认真思考的。
关于岳阳楼和作者,请先看本文的题注。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学方面也相当有成就。
下面是《宋史》里关于范仲淹的简略介绍〔节引,字句略有改动〕,对我们理解《岳阳楼记》的思想内容很有帮助,请同学们先读一读〔挂在小黑板〕: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
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
既仕〔做官〕,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副宰相〕谪守邓州。
勤政爱民,有政声,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钱梦龙《岳阳楼记》教案设计——如何引导学生欣赏文学的美?

钱梦龙《岳阳楼记》教案设计——如何引导学生欣赏经典文学的美?作为一首古文经典,《岳阳楼记》一直是中学语文课堂上必学的内容之一。
但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欣赏这首经典文学的美,却是一个难题。
本文将通过设计一份教案,探讨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岳阳楼记》的美。
一、教材背景《岳阳楼记》是唐代钱鸾父所作的一篇文学名篇。
这篇文章通过对岳阳楼的描写,展示了作者独具慧眼的审美和卓越的语言表达能力。
文章以听琴为线索,以自然景观和情感交织为背景,娓娓道来,深刻而又生动地描绘了丰富多彩的人生和美好的人间瑰宝。
全文运用错落有致、如雷贯耳、旁征博引等修辞手法,展现了作者群腔悲壮、激发人性光华的叙事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欣赏古文经典的兴趣和能力;2.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岳阳楼记》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点;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预习篇目——古文经典《岳阳楼记》;2.阅读篇目——钱梦龙《岳阳楼记》;3.重点词汇——群腔悲壮、激发人性光华、娓娓道来、如雷贯耳、旁征博引等;4.教学方法——朗诵、讲解、解析、分析;5.教学手段——多媒体、试题等。
四、教学过程1.教师与学生共同预习古文经典《岳阳楼记》,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点,教师及时解答;2.朗读文章,并进行第一遍解读,注重理解文中的词汇和句子结构;3.讲解文章中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点,重点分析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4.进行文章细节解析,深入挖掘文中寓意,分析作品整体结构;5.带领学生进行文学鉴赏,体验诗意和情感,思考作品对人类生命的启示;6.进行试题训练,巩固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7.学生自主阅读整篇文章,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针对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动脑;2.通过学生作品的评选和展示,展示学生的阅读感悟和语言表达能力;3.教师可以调查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读书习惯,收集反馈信息,为以后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
钱梦龙《岳阳楼记》教案设计——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钱梦龙《岳阳楼记》教案设计——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作文教学一向备受教师们的关注。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学生写作表达能力较差,常常无法流畅地将思想写下来,更难以运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呢?本文就此问题,针对《岳阳楼记》这一重要文本,从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体验,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所讲述的教学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教学内容选择《岳阳楼记》是一篇美文,作为语文教学的代表性文本之一,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造成影响相当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此文进行教学,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在选择教学内容的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2)有现实意义和生活价值;(3)能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2. 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一环。
为了能够针对学生不同的写作表达能力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点:(1)针对初中学生不同的写作能力水平制定个性化的目标;(2)针对学生缺陷制定可实施性的小目标;(3)针对学科素养的提高制定长期目标。
3. 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选择需要考虑教育学原理和教学实际,比如:(1)以下法:让学生通过整理材料、课堂讨论等方式,把教学内容掌握;(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等方式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实践教学法: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提高学习和写作表达能力。
二、实际教学教学设计只是初步的构思,教师关注实际教学效果是调整教学方式的关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1. 阅读、分析课文在阅读课文时,引导学生逐句、逐意思地阅读,将课文中的内容、文本结构及情感进行分析。
并结合笔记作出思路图或框架图,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和作者思想情感。
钱梦龙《岳阳楼记》教案设计——怎样教授文学?

钱梦龙《岳阳楼记》教案设计——怎样教授经典文学?经典文学是人类文化长河中最为珍贵的财富之一,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人民的精神、民族的文化,也是文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要想让学生真正领略经典文学之美,需要借助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怎样教授经典文学呢?本文聚焦于钱梦龙的《岳阳楼记》,探讨如何通过教案设计来实现优秀经典文学教育。
一、教案设计的理论基础1.理解经典文学经典文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人文知识、文化认同和审美体验。
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体验到经典文学的精髓和魅力。
2.创造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是让学生根据自身经验与文本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过程。
教师应该通过让学生进行类比、思维跳跃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从而达到文学教育的目的。
3.现代化教育现代教育应该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和更新,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可以在多媒体、互联网等多方面获取知识。
同时,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也可以促进经典文学教学理念的创新。
二、教案设计的具体实施1.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岳阳楼记》文学价值,掌握文学分析方法,能够在文学活动中实践创造性阅读,理解现代文学教育的基本原理。
2.教学内容(1)岳阳楼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意义通过讲解岳阳楼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意义,使学生了解文章背景和人物设定,增强理解文章情节和文学价值的能力。
(2)文学分析方法运用视觉、触觉、嗅觉三种感觉方式,对文章的意境、气息、情感进行分析和解读。
同时,加强对于语言特色、形式结构、角色表现等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3)创造性演绎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创客活动等方法,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发挥自己的文学才华,生成类似文学作品。
(4)现代化教育手段通过使用网络及多媒体、图文并茂等方式,增强教学效果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现代文学教育方法的实践。
三、教学反思和总结本次钱梦龙《岳阳楼记》教案设计,运用了许多创新的教学方法,包括创造性阅读、现代化教育手段等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机会去深入理解、体验和创造文学作品。
带有多层案例分析的《岳阳楼记》教案设计

本篇文章旨在设计一份带有多层案例分析的《岳阳楼记》教案,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理解这篇古代文学名篇,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感悟。
教案设计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
一、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岳阳楼记这一篇名篇,学生能够:1.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发展。
2.理解岳阳楼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内涵。
3.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表现。
4.发掘文章的内在价值并表达自己的感悟。
二、教学重点1.知识语言的理解2.修辞手法及意境表达的分析3.历史语境的理解4.思想内涵及感悟的表达三、教学难点1.文学作品内在价值的理解与表达。
2.唐代文学与社会历史的联系。
3.修辞手法与意义的统一性。
4.文学鉴赏与生活中的联系。
四、案例分析1.岳阳楼记的文化价值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岳阳楼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各个朝代对其的评价有何不同?什么是文化符号?教学方法: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分享其独特的认知及文化体验。
2.修辞手法的意义及影响案例分析:研究作者在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手法与意义之间的联系。
如建议以假乱真、别有洞天等。
教学方法:从文本入手,逐一讲解,注重分析手法在文章中的表现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思考修辞对于文章的影响。
3.情感表达及内在价值的转化案例分析:此时让学生思考,岳阳楼记中表达的情感与思想是怎样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讨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的内在逻辑,让其理解到书中的感情所代表着的人性与处世方式,并能将其融于自身的经验和生活中。
五、教学方法1.导读法通过对文章的导读,让学生对文章的结构、主旨和情节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后续的讲解打下基础。
2.讲解与分析法以课堂讲解为主,向学生介绍文章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文学风格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让学生回答相关的问题,启发其思考。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文学作品中富有深刻思想的句子或段落,从中汲取让人共鸣的观点,最终帮助学生提升文学素养。
钱梦龙《岳阳楼记》教案计——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互动与讨论?

钱梦龙的《岳阳楼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而且是一部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篇章。
在教授《岳阳楼记》这样的文学经典时,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互动和讨论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如何为这部经典文学作品设计有效的课堂互动和讨论。
一、理论基础课堂互动和讨论的设计应该遵循一些理论基础。
即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而教师则应该担任引导学生学习的角色。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采取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制定充分的学习目标,并通过有意义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和发现。
教师应该使用多种策略来促进课堂互动和讨论。
这些策略包括问答、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
教师还应该采取有效的评估措施来确保学生达到了学习目标。
这些评估措施应该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不仅仅是记忆。
二、设计有效的课堂互动课堂互动和讨论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以下是设计有效课堂互动的一些步骤:1.创造有效的引子课堂互动和讨论应该从一个有趣、引人入胜的引子开始。
例如,可以为学生提供一段视频、一张图片或一些与《岳阳楼记》相关的内容。
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深入研究文本在让学生互动和讨论之前,教师应该确保他们已经对文本进行了透彻的研究。
这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背景和框架,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
3.问问题问问题是设计有效课堂互动的一种重要策略。
教师应该尽可能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究。
这些问题应该能够促进学生的讨论和互动,而不是只是围绕着教师的观点进行了解。
4.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促进课堂互动和讨论的有效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探讨文本中的重要问题和主题。
这可以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以及共享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5.讲解和案例分析除了小组讨论,教师还可以使用讲解和案例分析等策略来促进课堂互动和讨论。
这些讲解和案例分析应该与课程内容相关,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文本。
钱梦龙《岳阳楼记》教案设计——如何向学生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精髓?

在中国文化中,古代文化遗产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钱梦龙的《岳阳楼记》正是该遗产中的重要一环,记录了他游览岳阳楼时的感受和体会,成为中华文化精髓的代表之一。
本文将以教案设计的形式,探讨如何向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精髓,让其感受到古代文化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启迪。
一、教学目标本课将围绕《岳阳楼记》展开,旨在让学生了解以下内容:1. 学习了解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
2. 了解钱梦龙的《岳阳楼记》的背景以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性。
3. 了解《岳阳楼记》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美学,以及它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4. 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于文学艺术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了解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通过图片、视频、文献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文化遗产的分类,以及它在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同时,让学生了解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是怎样进行的,以及自己作为普通公民应该如何爱护文化遗产。
2. 了解钱梦龙的《岳阳楼记》的背景和重要性通过讲解钱梦龙的生平、社会背景、科举考试、散文作品等方面,让学生了解这位文化名人的生平和作品。
同时给学生读取《岳阳楼记》的简短摘录,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内容和特点。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这一散文作品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3. 了解《岳阳楼记》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美学和它对当今社会的影响通过读取《岳阳楼记》的全文,引导学生找到其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美学元素。
包括:中国古代文化的延续性、和谐之美、伦理道德等。
还可给学生以诗词歌赋的方式进行创作,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感受和表达。
4. 学习文学作品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文学作品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具有极大的帮助。
针对《岳阳楼记》这一文学作品,可以通过对结构、语言、主题的解析和研究,引导学生学会选词、造句、构思等方面的技巧,提高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包括授课、讲解、导读、分析、讨论、展示等多种方式。
钱梦龙《岳阳楼记》教案设计

钱梦龙《岳阳楼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读并背诵《岳阳楼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结构布局及修辞手法;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范仲淹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分析文章的结构布局;掌握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
1.导入以图片展示岳阳楼的美景,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文章所描绘的自然风光;介绍范仲淹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岳阳楼记》,注意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结构布局。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深入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对文章的结构布局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5.练习与巩固让学生根据所学,进行文言文的翻译练习;6.课堂小结强调文章对学生的启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背诵《岳阳楼记》;2.完成文言文翻译练习;1.加强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巩固,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2.鼓励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积极发言,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3.在课后作业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对《岳阳楼记》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理解文章主题思想时,设计对话引导学生体会范仲淹的忧国忧民情怀。
例如:“同学们,范仲淹在文中提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你们能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吗?”在分析文章结构布局时,通过师生对话,让学生理解文章的起承转合。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课例分析与反思

《岳阳楼记》课题分析一、背景分析1、教学设计指导思想:(1)倡导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选择古文《岳阳楼记》的扩展课,正是充分考虑到初三学生古文赏析的能力、评价作品的能力和认知事物的能力已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会感兴趣于作品的文质兼美、立意高远,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这样,在老师的精心的指导下,学生在“能学”、“想学”的前提下,掌握学习古文鉴赏的策略,达到“会学”,为今后探究古文并“坚持学”奠定基础。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丰厚文化底蕴,实现自主交流、自主探究,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构建开放课堂。
新课程强调将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教者力争将课堂创设成为探究、交流、合作的阵地。
师生双方在相互交流中沟通,在相互启发下补充,共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表述自我的情感与体验。
这种自主、活泼的课堂会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的共同发展。
对于千古咏唱的岳阳楼其资料极其丰富,不是教师所能全部掌握和了解的,充分利用学生智慧资源,鼓励和引导学生借助网络、现代媒体参与教师备课,在广度、深度上创建开阔的课堂思维空间。
(3)、尊重个性体验。
教师用赞许的目光和适当的鼓励,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给学生以思想的自由、欣赏的自由和发表见解的自由。
让学生把眼光集于作品的美感美质,关注作者审美意识的投射。
引导学生由课本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倡导学生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生发开去,引发学生对历史、当代社会周围事的评议,体现自己审美创造的个性。
2、教材分析:《岳阳楼记》是人教版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古文,是千古传颂的名篇。
不仅文采斐然,而且立意高远。
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和远大抱负,体现其人格的魅力,仿佛一盏灯,至今仍给人以明示。
钱梦龙《岳阳楼记》教案设计——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文化?

钱梦龙的《岳阳楼记》是一篇融合了历史、文化、旅游、艺术等诸多元素的绝妙古文,它不仅以自然风光为背景,更通过景物的描绘,展示了古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俗等各个层面的生活面貌。
如何将这篇古文教给学生,引导他们进行思考与探究,就需要我们教师设计一些符合学生认知、感知、思维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
一、准备阶段1.背景准备将钱梦龙《岳阳楼记》与历史、社会等方面进行联系,构建学生对近代史与文化的整体认知。
可以通过讲授岳阳楼的历史沿革,了解它的建筑文化特色和岳阳当地的自然环境,包括洞庭湖的地理位置、流经的湘江、岳阳楼的设计和建设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岳阳楼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
2.读前活动设计设计一些引导学生阅读的活动,在阅读前帮助学生做好准备。
可以通过图片、图表、地图等多种形式,展现岳阳楼的建筑特色、环境特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岳阳楼的基本认知。
3.阅读准备要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语文功底,如词语、句子的理解、语篇的理解与综合猜测等。
还需要让学生掌握钱梦龙《岳阳楼记》的基本情节,如游览真实情境、小船漂流等。
二、教学活动设计1.情境演示活动让学生置身于岳阳楼的历史文化氛围中,亲身感受其诗意与美好,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
可以将教室布置成岳阳楼的模样,让学生触摸到仿古楼梯、欣赏岳阳楼的全景图、游玩它的周边风景区等,让学生有一种亲近大自然,了解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感受。
2.作品分析活动引导学生阅读钱梦龙《岳阳楼记》,鼓励学生对文章的结构、篇章的结构、词语的意义、语言的韵律等方面加以分析。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可以进行篇章缩写、组合理解等活动,让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与传达意义,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和好奇心。
3.文化探究活动将岳阳楼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做关联,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对文章的决定性影响。
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了解岳阳楼各个美好和不同的文化遗产,介绍岳阳楼在文化、文艺、科技等方面的贡献,探究它与古代文化和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
岳阳楼记教学解读

岳阳楼记教学解读篇一:余映潮《岳阳楼记》说课参考资料余映潮《岳阳楼记》说课参考资料【课文品读】《岳阳楼记》语言表达的“对举”之美《岳阳楼记》语言极工。
用“对举”一词来分析其语言表达的特色,是可以像线索一样牵动全文内容的。
所谓“对举”,就是相对举出、相对列出。
《岳阳楼记》中,这种语言现象布满全篇。
细细揣摩,可发现如下形式特点:第一类:自对即作者运用了大量类似于“句中自对”的短语,如“政通”对“人和”、“唐贤”对“今人”。
还有“朝晖夕阴、迁客骚人、樯倾楫摧、虎啸猿啼、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春和景明、岸芷汀兰、心旷神怡”等。
从语法的角度看,每个短语都由并列的两个部分构成,不仅看起来词形美观,读起来音节响亮,更为重要的是因为“自对”的原因而显得语意密集、含义深广,一个短语有着多个短语的表现力量,体现出精致简洁、描摹生动、反复强化的美感。
第二类:对偶、对仗文中写景抒情,运用的对偶句达十几处之多,如“衔远山,吞长江”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进亦忧,退亦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
它们词工句丽,音韵铿锵,笔力雄健,文采生动。
用于写景,骶大笔勾勒景物,又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景物的特征,同时绘景抒情,景情交融,融情人景。
用于抒情议论,则境界高远,气势雄豪,既能在文中表达出自己的肺腑之言,又能将笔力渗透于文外,形成精警之语,表达出崇高的思想之美和深厚的哲理之美,乃至成为千古名言。
第三类:对称、对比如文中的两个重要段落: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岳阳楼记教学案例

《岳阳楼记》教学案例(第一教时)史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讲解难字词来疏通文意2.能力目标:体会写景的形象性,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培养学生初步文学欣赏的能力(品味本文精妙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刻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重点、难点:重点:朗读课文,理解文意,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难点: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教学方法:讨论、探研、合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前几天,我上网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有一个日本旅游团游览寒山寺后,向苏州市政府提议,要为张继铸一枚一吨重的金质奖章,以表彰他及不朽的《枫桥夜泊》。
因为《枫桥夜泊》,寒山寺成了一座著名的文化公园。
同样,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由于北宋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而名满天下,成了中华民族的一座“文化楼”、“精神楼”。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岳阳楼记》。
(板书课题、作者,文化楼、精神楼)教师:学课文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包括岳阳楼在内的中国古代四大名楼的一些概况。
请上网搜集资料的同学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甲:我国古代四大名楼指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昌的黄鹤楼和山东的蓬莱阁。
学生乙:不是蓬莱阁,应该是鹳鹊楼。
教师:一般说来,应该是山西的鹳鹊楼。
学生甲:(继续)我提的问题是:你能列举出有关四大名楼的诗歌吗?(学生神色兴奋,议论纷纷,但背诵不出)教师:被称为全唐诗的第一首、王之涣的《登鹳鹊楼》,开头一句是“白日依山尽——”学生: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教师:李白有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怎么说?(学生七嘴八舌,背不出的急得跺脚)学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教师:唔,不错。
初二时我们还学了崔灏的《黄鹤楼》,开首一句是“昔人已乘黄鹤去——”学生: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声音参差不齐,有学生笑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梦龙之《岳阳楼记》教学的案例分析钱梦龙,上海市民办桃李园学校;梁浩军,江苏沭阳县怀文中学。
【设计思想】能真正“服务”学生的教学设计才是好设计。
教师要做出好设计,必须熟读文本,认真品味,方能知道教什么和怎么教。
《岳阳楼记》是一篇传世经典美文,它的经典之美,由多种要素构成。
该文语言骈散结合,往往用四字短句,对仗工整,音律协和,韵味深长,读来朗朗上口。
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出入自如。
该文构思奇巧,匠心独运,曲折迂回。
作者和滕子京同年进士,又曾共同镇守西北边疆,彼此相知甚深,引为人生知己。
滕子京被弹劾遇险,作者奔走呼号,为之申诉。
滕子京谪守巴陵后,励精图治,政绩斐然:“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在此背景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嘱托作者为之作记。
范仲淹遂借此自抒怀抱并勉慰友人。
本文虽以抒情言志为目的,但却由记事和写景巧妙切入。
在简要叙事后,作者以磅礴之句对岳阳楼的雄伟景象作了简要描述,又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过渡,迅捷转入下文。
接着,作者两段对举,写迁客骚人遇暗景则悲,逢明景则喜,一暗一明,一悲一喜,对比鲜明,为下文议论设伏。
议论部分,作者以“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一句掀起波澜,正反相生,层层推进,直至逼出主旨,高峰耸立。
文中多处语句前后呼应;全文景情理交融,浑然一体。
该文的大美所在,乃是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适时现身。
它集中体现了作者宽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政治抱负,也展示了作者伟大的人性光辉。
这一彪炳千古的名句及其包涵的思想,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因此,本文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词句教学和几个知识性问题的机械剖析,而要侧重引领学生感悟本文的“美”,在寻美的过程中,自然完成教学,让学生既习得知识,又学得方法,同时也接受一次思想的洗礼。
此外,文言文也可以用导学法实施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思想为指导,本课的设计主要由两大板块构成,即自读板块和教读板块。
自读是教读的基础,教读是对自读的整合和提升。
无论是哪个板块,都要以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为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阅读和阅读方法的指导。
课文分三课时进行,为了使教学散而不乱,问题设计围绕两条线进行。
一条是辅线,以探讨解决课文中的词句为主;一条是主线,抓住文本情景相融、立意高远的特点,并结合相关文段设计问题,依次展开,探讨文本之美。
老师不能轻估学生的能力,无论是哪条线均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解决好的,老师就不要包办。
第一课时为自读板块。
初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不错的文言解读能力,在教师适当指导下,让他们去自读,是切实可行的,这也是导读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在导语中即引入《宋史》中“范仲淹二岁而孤……”这段简明文字,辅以思考性提问,让学生明白作者为人为官的思想基础,从而为本文的学习预热。
其后,在“指导自学”环节中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尽力弄懂文句,了解大意,并在此基础上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内容。
第二、第三课时为教读课时。
第二课时教读第1~4节,第三课时教读第5节。
虽为教读,但仍要以学生讲读的形式了解学情,有的放矢。
第三课时是学习的难点所在,着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此节主要以“曲问”的方式步步引导学生探明本文的写作意图,并在 探讨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格教育。
最后,以问题的形式总结(复读)。
教学设计是一种预设,为课堂教学提供蓝本。
真正的课堂是灵动的,多变的,不断生成的。
因此,好的教学设计不仅要植根文本,熟谙学情,还应充分预设课堂,从而使教学设计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创意设计】教学目的:1.积累词语。
2.理解句意。
3.理解对偶的特点及作用。
4.理解本文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作特点。
5.理解我国古代进步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思想。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指导自读)一、导入新课作为散文名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历代都被收入各种文集选本。
那么,它究竟有哪些独到之处呢?关于岳阳楼和作者,请先看本文的题注。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学方面也相当有成就。
下面是《宋史》里关于范仲淹的简略介绍(字句略有改动),对我们理解《岳阳楼记》的思想内容很有帮助,请同学们先读一读——小黑板展示: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
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
既仕(做官),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副宰相)谪守邓州。
勤政爱民,有政声,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指名学优生读讲。
思考:1.范仲淹少年时为什么发愤苦读?2.范仲淹论政事奋不顾身,力主改革,勤政爱民,他的思想基础是什么?二、指导自学1.读懂文句: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
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
2.思考:(1)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2)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3)本文的中心句(文眼)在哪里?三、课外作业1.把小黑板上关于范仲淹的资料抄在练习本上。
2.反复朗读,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教读第1~4段)一、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根据上一课布置的思考题提问,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必答得完整,目的只在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以便有的放矢地教学。
二、研习新课教读第1段。
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再进行正音、释词。
1.要重点理解的词句——“越明年”:课本注解为“到了第二年”(即庆历五年),而据《岳州府志》之《宗谅求记书》载,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在庆历六年。
所以,这句中的“越还是按它的本来意义作“过”讲为妥。
“越明年”就是“过了第二年”,也即进入了第三年(庆历六年)。
“谪”:指封建社会官吏的降职或远调,也指把有罪的人遣戍远方,如“发闾左適(同‘谪’)戍渔阳九百人”。
“属”:同“嘱”,通假字。
“属予作文以记之”,点明写作本文的缘由。
2.思考与讨论。
引导要点:从这个“谪”字看,滕子京正是一位如下文所说的“迁客骚人”。
作者一开头就点明滕的处境,其实暗暗包含对老朋友的劝勉:你虽然身处逆境,但不要像一般的迁客骚人那样为个人的遭遇而悲叹,而应该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同时,作者自己在庆历五年也遭贬谪,这样写也暗寓与老朋友同处逆境,有自勉、勉人之意。
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是很深的。
《岳阳楼记》所以传诵千古,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不是泛泛的记事写景之作,而是一篇有所寄托,立意高远的好文章。
教读第2段。
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再进行正音、释词。
1.要着重理解的词句——“夫”:本文中有三个“夫”(“观夫”“若夫”“嗟夫”),前两个“夫”有指示作用,相当于“那”;“嗟夫”,感叹声,亦作“嗟乎”。
“然则”:顺接连词。
注意不要跟转折连词“然而”搞混。
“然则”在这句中有承上连下的作用:(既然)洞庭湖是这样(气象万千),它北通巫峡,南到潇湘,降职外调的官吏和忧然失志的诗人大多会合在这里,那么他们看到这景色后产生的感情,能不因景色的变化而不同吗?《教学参考书》把这句中的“然则”译为“然而”,不符合上下句间因果相承的关系,值得商榷。
“骚人”:课本注解为诗人。
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世也称诗人为骚人。
但在某种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两者不能对换,如本文“迁客骚人”若换成“迁客诗人”就不恰当。
因为《离骚》的作者屈原是一个遭到贬逐的诗人,所以“骚人”有时比“诗人”还多了一层“恍然失志”的意思。
因此,本文中“骚人”与“迁客”相配比较合适。
“得无异乎”:“得无”本是一个表示揣测的语气副词(如“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但本句中的“得”“无”是两个词,相当于现在说的“能不”。
此处是以诘问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
2.思考与讨论。
(1)这一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系概括,却写得极为形象,气魄宏大。
仔细体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才取得了这样的效果呢?引导要点:作者善于选取形象化的词语绘声绘形。
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一“衔”字形象地写出了湖与山的关系。
“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一“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
“衔”“吞”连用,更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
“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了气势,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
“气象万千”——连用两个数词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极有声势。
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与“广”近义,但作者用“横”而不用“广”,因“横”字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
由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
(2)本节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应的关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们找出来说明其关系或作用。
引导要点:“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为下两段分别写洞庭湖上“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景象伏线。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既承接上文写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两段文字,其中“情”“异”是关键词,是全篇抒情、议论的基础。
行文顾前盼后,文理绵密。
教读第3、4段,指名学生读讲课文,再进行正音、释词。
1.要重点理解的词句——“则有……者矣”是一带有长定语的句子。
“者”指代“览物之情”。
以第3段末句为例,从“去国怀乡”到“感极而悲”都是“者”的定语。
“景”:形声字,“日”形“京”声。
“景”的本义是“日光”。
“锦鳞”:鳞,指鱼,是借代(部分代整体),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
“浮光跃金”:这句写月夜有风时湖面上的景色。
“浮”和“跃”两个动词分别作名词“光”和“金”的定语,构成两个偏正短语,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造成了一种动态美。
“静影沉璧”:这句写月夜无风时湖面上的景色。
语法结构、修辞方法跟上句相同,不过它写的是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
跟上句构成动静相映关系。
“把”:动词,持,握。
“把”作介词是后起的用法(把门关上),或用在比较接近口语的诗词中(如“欲把西湖比西子”)。
“其喜洋洋”:洋洋,众多或盛大貌,这里形容喜的样子。
朗读时“喜”字后要稍顿一下。
2.思考与讨论。
(1)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愁苦之景是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则喜气洋洋。
写景取得这样的效果,“奥秘”在哪里呢?主要在于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
细读这两段写景的部分,说说作者为表现“悲”“喜”两种不同的情感,分别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样渲染气氛的?引导要点:作者选择的景物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以第3段为例:雨是“霪雨”,风是“阴风”,浪是“浊浪”,时间是“薄暮”,所闻是“虎啸”和“猿啼”,无一不是带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上“霏霏”“怒号”“排空”“冥冥”等词语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恐怖凄惨的画面就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