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六腑:

六腑是指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以及三焦的总称。六腑大致相同的形态,中空有腔,有共同的生理功能,即受纳和转化水谷,六腑之间相通,具有出纳运输和消化水谷的功能。六淫:

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在人体正气不足或抵抗力下降无法适应气候变化时,六气才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发生疾病,此时“六气”即被称为六淫。

七情:

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在正常情况下不会使人发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生理活动的范围和耐受能力,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七情也是中药配伍时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

正气:

正气是指人体的功能活动及其产生的抗病康复能力。(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在疾病发生及其演变的过程中,正邪相争,正能胜邪则不发病,证不能胜邪则发病。)

正治:

正治就是指逆其征候性质而治疗的一种治疗法则,又称逆治。适用于疾病的现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例如:寒病见寒象则以热治寒;热病见热象则以寒治热;虚病见虚象则用补益法补其虚;实病见实象则用补邪法泄其实。

八法:

八法是指治疗打发所概括的八种主要治疗共性,在临床上具有普遍意义,包括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种。

四气:

四气是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也称四性,是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疗效而归纳总结出来的。

五味:

五味是指药物所具有的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五味不仅是药物味道的反映,同时也是对药物作用的概括。

升降浮沉:

升降沉浮是指药物在体内不同的作用趋向,它是与疾病所表现出的趋势相对而言的。

经络:

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共同组成了一个经络体系。经络能够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

奇经八脉:

奇经是十二经络以外的特殊通路,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于脏腑,又无表里相配。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以及阳维脉的总称,故称为奇经八脉。奇经八脉的主要作用是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并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作用。一源三歧:

一源三歧是指八脉之中,任脉、督脉以及冲脉均起于胞中,同出会阴。

腧穴:

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阿是穴:

又称天应穴、压痛点,即“以痛为腧”,这类腧穴无固定名称、无固定位置也没有固定的经属,以压痛点或体表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

经外奇穴:

是一类既有一定名称,又具有明确位置但不归属十四经脉系统的穴位。这部分腧穴对某些疾病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

特定穴:

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有特定称号的腧穴。可分为:五腧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

得气:

得气是指在行针时针刺部位产生酸、麻、胀、重等反应,同时医者指下有一种沉紧的感觉,又称针感。

四海:

中医认为的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为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汇聚之所。其中脑为髓海,膻中(心包)为气海,胃为水谷之海而冲脉为血海。

晕针:

在针刺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身出冷汗,心慌欲欧甚者出现晕厥等情况称为晕针。

中医内科

中医学理论体系

主导思想:整体观念,基础:脏腑经络的生理与病理,治疗特点:辨证论治

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

中医学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辩证论治

阴阳的相互关系(也是基本内容)大题

1. 交感相错:阴阳合抱而生,太极生两仪,开天辟地

2. 对立制约:

1) 自然界:上与下,动与静,明与暗,寒与热,水与火等

2) 生命物质为阴,生命功能为阳,阴阳失调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

3) 疾病的发生发展:正气与邪气,正气无法抵御邪气机会患病

3. 互根互用:

1) 生命物质为阴,生命功能为阳

2) 营养充足才能保证脏腑功能的健全,脏腑功能的健全也促进营养物质的化生

3)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表示阴阳脱离的任何一方都会导致人体生命的终止

4. 消长平衡:

1) 包括阴消阳长、阳消阴长/阴阳皆消、阴阳皆长

2) 白天阳气盛,机体生理功能以兴奋为主,夜晚阴气盛,机体生理功能以抑制为主

3) 气为阳,血为阴:气能生血,血能养气,因此气虚会引起气血两虚(阴阳皆消)

4) 补气可以促使气血都恢复(阴阳皆长)

5. 互相转化:

1)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2) 自然界四季的变化

指导疾病的治疗原则

“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调整阴阳、补偏救弊、恢复阴阳相对平衡与协调

阴阳偏盛:实则泻之,损其有余

阴阳偏衰:虚则补之,补其不足

五行生克关系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脏开窍开口处

肝→目,心→舌,脾→口,肺→鼻,肾→耳

脾生理功能

1) 脾主运化:即脾具有促进胃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作用,并且能将吸收的水谷精微

输布到全身的生理功能。

a) 运化谷食:对食物的运化作用

b) 运化水液:对水液的运化作用

2) 脾主升清:

a) 升提清气:即指脾气具有将水谷精微上输至心肺,并通过心肺营养全身的作用。

b) 托举内脏:指脾气的升举具有维持人体内脏位置恒定的作用,可以防止内脏下垂。

3) 脾主统血:指脾具有统摄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致外溢于脉的作用。

以上功能中以运化为核心,通过运化而化生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精微物质,因此被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肾生理功能

1) 肾主藏精:指具有摄纳、贮存、封藏精气的作用,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在肾中融为一体,

以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和生殖能力。

a) 先天之精:来自于父母的生殖之精

b) 后天之精:来自于饮食并经脾运化的水谷精微

2) 肾主水液:指肾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

a) 蒸腾激发:调节各个参与水液代谢的脏腑的功能

b) 蒸腾气化:调节尿液的生存

c) 司膀胱之开合:控制尿液的排泄

3) 肾主纳气:指肾具有纳肺所吸入的清气,调节呼吸,防止呼吸表浅。

4) 由于肾藏“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胆→ 既是六腑又是奇恒之腑:储存和排泄胆汁;主决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