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演变

合集下载

人民币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制度是指中国政府对人民币兑换其他货币的方式和管理机制的规定。

这一制度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国内外贸易、国内经济运行以及外汇市场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目前的汇率政策以及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1. 初期汇率体制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从新中国成立之初。

那个时候,中国实行了固定汇率制度,即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比例固定不变。

这一制度的初衷是为了稳定国内外贸易和资金流动,但在后期的发展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2. 双重汇率体制为了应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于1994年开始实行了双重汇率体制。

这一制度中,人民币分为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两种,前者用于政府间的贸易结算,后者则用于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

这一制度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和自主权。

3. 汇率市场化改革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中国政府于2005年启动了汇率市场化改革。

这一改革的核心是将人民币与一篮子货币挂钩,实现了汇率的浮动。

这种市场化的制度有助于促进外汇市场的稳定和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二、目前的汇率政策目前,中国政府实行了一篮子货币汇率管理制度。

具体来说,人民币汇率是由市场供求和政府调控相结合决定的。

中国央行会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适时进行干预,以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此外,中国政府还鼓励企业通过外汇市场进行合理的对冲和风险管理,以保护其资金兑换的变动风险。

这一政策的出台为企业的国际竞争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三、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影响1. 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稳定是确保国内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稳定的汇率有助于提升企业的信心,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增长,同时也有利于控制通货膨胀和资本流动的风险。

2. 对外贸易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对外贸易。

过高或过低的汇率都可能对进出口贸易造成负面影响。

人民币汇率历史回顾1949年-1994年

人民币汇率历史回顾1949年-1994年

人民币汇率历史回顾1949年-1994年人民币汇率历史回顾 1949年--1994年人民币汇率历史回顾 1949年--1994年1949年3月人民币汇率为600旧人民币/美元,至1950年3月调至42 000旧人民币/美元1950年3月至l951年5月共调高15次,从42 000旧人民币/美元调至22 380旧人民币/美元l955年3月,新币代替旧币,直到1971年11月,人民币汇率在近16年时间里基本保持为2.4618人民币/美元的水平在1972年人民币汇率偏离2.46人民币/美元后,人民币快速升值,并于l979年达到1.49人民币/美元1985年至1990年根据国内物价的变化,我国多次大幅度调整官方汇率。

1985年1月1日至10月1日由2.80人民币/美元逐步调整到3.20人民币/美元,下调12.5%。

l986年7月5日调至3.70人民币/美元,下调21.6%。

1990年11月17日调至5.22人民币/美元,下调9.6%。

l990年11月的5.22人民币/美元小步调整至1993年底的5.70人民币/美元1988年至1993年由于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进口需求猛增,外汇求大于供,市场汇率不断下跌,由5.70/美元贬值为l993年2月的8.20人民币/美元。

1993年5月取消限价,市场汇率骤升至11.20人民币/美元。

1993年7月以后,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和中国人民银行对市场进行干预下,到1993年底市场汇率回落到8.72人民币/美元1994年1月1日实行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并轨,人民币官方汇率由1993年12月31日的5.80人民币/美元下浮至1994年1月1目的8.70人民币/美元。

中国历年外汇储备总表--1950-2005年单位:10亿美元[打印]---------------------------------------------------------------------------------------- 年末End of Year 外汇储备Forex Reserves 年末End of Year 外汇储备Forex Reserves 年末End of Year 外汇储备ForexReserves1950年0.157(10亿美金)1969年0.483 (10亿美金) 1988年 3.372 (10亿美金)1951年0.045(10亿美金)1970年0.088 (10亿美金) 1989年 5.550 (10亿美金)1952年0.108(10亿美金)1971年0.037 (10亿美金) 1990年 11.093 (10亿美金)1953年0.090(10亿美金)1972年0.236 (10亿美金) 1991年 21.712 (10亿美金)1954年0.088(10亿美金)1973年-0.081(10亿美金) 1992年 19.443 (10亿美金)1955年0.180(10亿美金)1974年0.000 (10亿美金) 1993年 21.199 (10亿美金)1956年0.117(10亿美金)1975年0.183 (10亿美金) 1994年 51.620 (10亿美金)1957年0.123(10亿美金)1976年0.581 (10亿美金) 1995年 73.597 (10亿美金)1958年0.070(10亿美金)1977年0.952 (10亿美金) 1996年 105.049 (10亿美金)1959年0.105(10亿美金)1978年0.167 (10亿美金) 1997年 139.890 (10亿美金)1960年0.046(10亿美金)1979年0.840 (10亿美金) 1998年 144.959 (10亿美金)1961年0.089(10亿美金)1980年-1.296(10亿美金) 1999年 154.675 (10亿美金)1962年0.081(10亿美金)1981年 2.708 (10亿美金) 2000年 165.574 (10亿美金)1963年0.119(10亿美金)1982年 6.986 (10亿美金) 2001年 212.165 (10亿美金)1964年0.166(10亿美金)1983年8.901 (10亿美金) 2002年 286.407 (10亿美金)1965年0.105(10亿美金)1984年8.220 (10亿美金) 2003年 403.251 (10亿美金)1966年0.211(10亿美金)1985年 2.644 (10亿美金) 2004年 609.932 (10亿美金)。

人民币汇率历史沿革课件

人民币汇率历史沿革课件
• 关税和配额
人民币汇率历史沿革
人民汇率制度的历史沿革
•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人民币。 • 自1949年至今,人民币汇率制度可以大体为以下五个阶段:
人民币汇率历史沿革
• 第一阶段自1949年至1980年,人民币汇率总体上表 现为严格管制和固定不变。
• 第二阶段为1981年至1984年,开始尝试对人民币汇 率制度进行改革。
3.3233
61.39
532.33
3.9602
68.45
551.46
4.3608
71.24
576.2
5.202
74.41
人民币汇率历史沿革
第四阶段
• 1994~2005.7.20,汇率制度为钉住单一货币美元,汇率政策目 标为维持汇率稳定,汇率水平是基本稳定。 表二
• 通过汇率并轨取消双轨制,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人民币汇率历史沿革
第二阶段
• 1981年~1984年,汇率制度为钉住一篮子货币(双重汇率),汇 率政策目标为扶持出口,增加外汇,汇率水平是持续下跌。
• 我国在官方公布的汇率之外,还实行了贸易内部结算价格。 • 两个概念:单一汇率、复汇率
人民币汇率历史沿革
两个概念
• 单一汇率是指一种货币只有一种汇率,这种 汇率通用于该国所有的国际经济交往中。 • 复汇率又称多元汇率,是一国在外汇管制情 况下,对同一外国货币,因其目的不同,而 规定不同的汇率。
• 汇率政策目标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汇率水平是稳中有升。
人民币汇率历史沿革
2005-2008年人民币汇率表
美元加权 日元加权 欧元加权
平均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历史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历史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历史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78 - 1985年的人民币官方双重汇率机制、1986 - 1993年的官方汇价和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双重汇率机制、1994年后汇率并轨、2005年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人民币官方双重汇率制度,顾名思义,它是由官方制定的两种汇率制度组成。

建国初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的是单一汇率制度。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外贸易行业迅速壮大,以往的单一汇率制度并不能满足当时外贸行业的需求,因此,除了汇率官方牌价外,我国又制定了针对于贸易行业的贸易内部汇率及外汇留成制度。

贸易内部汇率用于对出口贸易及其费用进行结算;外汇留成制度允许出口企业留存一定比例的外汇,方便其进口所需原料,并允许部分部门间进行汇率调剂。

这样,人民币官方双重汇率机制就形成了。

此时贸易行业的换汇成本较高于非贸易的官方汇率。

随着美国的经济地位不断加强,美元的持续升值,导致人民币不断地贬值,到了1984年末,人民币官方汇率与贸易行业内部汇率基本持平,于是在1985年,我国又取消贸易内部汇率,重新回到了单一汇率制度。

1985年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了外汇调剂中心,自此,外汇调剂市场迅速壮大,代替了被取消的贸易内部汇率,80%以上的对外贸易均以调剂市场价格进行结算。

此阶段,被称为官方汇价和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双重汇率机制。

从1978年开始,中央政府便提出了市场经济的概念,但限制于当时思想不够开放,地方政府无法理解并实施,1993年中央开始制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式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为了响应这一经济体制改革,我国自1994年开始起,将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制。

同时将结算汇率业务全部移交银行,取消了企业外汇留成并上缴外汇。

2005年之前,人民币始终紧盯美元,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内部经济活动及对外贸易体量均飞速增长,经济更为复杂,受影响的因素增多,因此,以前紧盯美元的汇率制度已经不适应于我国如此庞大的经济体。

中经济师《中级金融》复习要点:人民币汇率制

中经济师《中级金融》复习要点:人民币汇率制

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复习要点:人民币汇率制度中级经济师金融人民币汇率制度(掌握)
1、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掌握)
1981年起人民币实行双重官方汇率
1985年取消内部结算价
1988年在各地设立外汇调剂中心
1994年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经常项目自由兑换,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1997年承诺人民币不贬值。

2、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开放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银行间外汇市场询价交易机制替代竞价交易;开办外币掉期、远期外汇等
人民币汇率实行一定程度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每天波动不超过千分之三(现已有千分之五);银行对客户挂牌汇率实行价差幅度管理,美元现汇卖出与买入价之差不超过交易中
间价的1%现钞卖出与买入价之差不超过交易中间价的4%.
[2005单选]政府在不特别指明或事先承诺汇率目标的情况下,通过积极干预外汇市场来影响汇率变动。

按国际货币基金的划分,这种汇率制度是(D)。

A. 传统钉住安排
B. 爬行区间
C. 独立浮动
D. 有管理浮动
[单选]布雷顿森林体系所实行的汇率制度属于(A)。

A. 人为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B. 人为的不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C. 自发的不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D. 自发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单选]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是( C )。

A. 购买力平价
B. 黄金输送点
C. 铸币平价
D. 利率平价。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理的浮动汇率 制度(1994~2005年)
这一阶段,我国根据国内外的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 础,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的正常合理浮 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调整背景: ●促进出口,保持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2003年我国外汇储备余额 达到3400.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位。 ●单一汇率有助于资源合理配置。
●出自编制计划和内部核算的需要,我国在这一时期采用刚性人民
币汇率制度。
在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币汇率刚性是一种必然选择。 当时,全球都采用固定汇率制,人民币汇率稳定也符合世界潮流。
布雷顿森林体系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 动汇率制(1973~1980年)
这一时期,在坚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的方针下,以有利于对外 贸易的发展和贯彻平等互利的原则,在一定的幅度之内调整人民币 汇率。 调整背景: ●西方国家通货膨胀恶性发展。 ●为了保证我国获得较好的贸易条件,保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不断上调,有利于我国获得较好的贸易条件,但是也 带来明显的消极影响。人民币汇率偏高,一方面增加了出口亏损,另一方面刺激 了国内争外汇的倾向。
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1981~1984年) 和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1985~1993年)两个 汇率双轨制时期 调整背景: ●从1979年起,我国全面进行了经济改革。为了适应外贸体制改革
中国未来汇率体制发展展望
• 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是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 根本目标,包括人民币汇率政策在内的一切宏观调控政策 都需以此为最基本的出发点 。 • 与人民币利率的完全市场化和资本项目管制的放宽一样, 汇率形成机制对于中国这样自主的庞大经济体而言,只是 诸种考虑的经济变量之一。判断其汇率制度是否合适的主 要标准是它与国内实体经济的关系,实体经济在这种汇率 制度和汇率水平下是否良性运行,以及经济增长是否能够 持续。汇率应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 • 中国的政策制定以自身考虑为主,同时也强调要考虑亚 太和世界的经济。中国正逐渐变为一个经济大国,既要考 虑自己的经济发展和平衡,也历来重视对亚太地区和世界 经济的相互作用。

简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

简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

简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建国初期(1949-1953):建国初期,人民币的汇率主要由政府进行调控,采取固定汇率制度。

此时期,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为1美元 =2.46人民币。

2. 第一个汇改(1953-1978):在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开始逐步改变。

在1953年至1957年期间,中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包括人民币贬值。

然而,此后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币重新回归固定汇率制度,并于1971年正式定为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为1美元 = 2.46人民币。

3. 第二个汇改(1978-1994):这一阶段可以说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

1978年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此后人民币的汇率开始逐步放松管制,同时加强了货币市场的开发。

1981年,中国开始实行双重汇率制度,人民币呈现出了市场化的趋势,与市场供求关系逐渐相结合。

此后几年,人民币汇率逐步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际市场经济的变化。

4. 第三个汇改(1994-2005):这个阶段可以称之为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阶段。

1994年开始,中国开始实行"双向浮动"制度,人民币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浮动。

此后几年,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范围逐渐扩大,反映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增长。

5. 第四个汇改(2005至今):2005年,中国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放松了人民币汇率的管制,推出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此后几年,人民币汇率逐渐加速升值,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关注焦点。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在2008年底暂停了人民币升值,并将人民币汇率稳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

综上所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固定汇率制度到市场化汇率制度的演变,反映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的发展。

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与市场需求和国际经济形势息息相关,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史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史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史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48年。

1948年至1950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国内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通货膨胀。

为了恢复经济秩序,新中国成立后很快开始实行计划经济,同时也开始了人民币管理的基础工作。

当时,人民币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并与美元挂钩。

然而,由于中国经济遭受了严重的战争破坏,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导致了贬值压力。

在1950年代,中国开始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并在国内实行了一种双重汇率制度,即官方固定汇率和市场自由汇率,用于进出口和个人外汇操作。

然而,由于市场力量的不断增强,市场自由汇率逐渐超过了官方固定汇率,导致人民币的官方兑换比率下调。

在1966年至1978年间,中国经历了中国文化大革命,国内经济遭受了严重破坏。

在这个时期,人民币的地位丧失了一些稳定性,通货膨胀问题严重,汇率制度也受到了干扰。

然而,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中国逐渐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人民币汇率制度也开始重新调整。

在1978年至1994年间,中国开始实行了一种固定汇率制度。

人民币的兑换比率固定在2.8元人民币兑换一美元的水平上。

这种固定汇率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稳定人民币的购买力,吸引外资和促进出口。

然而,这种制度也面临了内外部经济压力,导致了人民币的官方兑换比率低于市场需求。

在1994年,中国政府决定放弃固定汇率制度,开始实行一种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据此制度,人民币与美元和一篮子货币挂钩,并允许人民币兑换比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逐步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也使人民币汇率更加市场化和灵活。

在2005年,中国政府再次进行了汇率制度改革,将人民币的汇率与美元完全解开。

这意味着人民币将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确定汇率,而不再直接与美元挂钩。

这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的一次重大转折点,也是中国更加开放的经济政策的体现。

目前,人民币汇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国政府的干预,以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避免金融风险。

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历程

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历程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49-1978年)这一阶段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从管理浮动制到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演变。

在人民币诞生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人民政府宣布人民币不以黄金为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实行的是管理浮动制。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根据人民币对美元的出口商品比价,进口商品比价和华侨日常用品比价来确定。

2. 改革开放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79年至今)改革开放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人民币内部结算价与官方汇率并存时期(1981-1984年)。

为了扩大出口,人民币需要贬值,但人民币贬值对非贸易外汇收入不利。

因此,1979年8月政府决定自1981年1月1日起在官方汇率之外实行贸易内部结算汇率,它以全国出口平均换汇成本加一定幅度的利润计算出来,明显低于官方汇率。

(2)第二阶段:取消内部结算汇率,进入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时期(1985-1993年)。

双重汇率体制明显调动了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国家外汇储备也有所增加。

但是这种安排存在明显的问题:从对外关系来看,IMF将双重汇率看作是政府对出口的补贴,发达国家威胁要对我国出口商品征收补贴税。

从国内角度来看,双重汇率造成外汇管理工作中的混乱,而且它在外贸部门仍然吃大锅饭的情况下不能有效抑制进口。

所以,从1985年1月1日起取消了内部结算价,人民币又恢复到单一汇价。

(3)第三阶段:汇率并轨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时期(1994年至今)。

1994年1月1日,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建立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

2005年,中国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综上所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从管理浮动制到盯住一篮子货币,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内部结算价与官方汇率并存、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最后到汇率并轨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发展历程。

人民币汇率的演变

人民币汇率的演变

不同的声音
克氏认为:中国目前已陷入到一个两难 困局中难以自拔:如果设立新贮备货币, 必会引起美元狂跌,而中国在美元资产 最多,当然受损也会最大了;如果不设 立吧,目前中国已变成了“美国财政部 债券共和国”,债券回报率接近于零, 等于白给美国人做贡献,也挺冤的。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10.1320.10.13Tuesday, October 13, 2020
4.内部贸易结算价时期 (1981—1984年)
为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加强外贸的经济核算 和适应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从1981年起, 我国实行两种汇率,一种是使用于非贸易外汇 收支的对外公布的汇价,一种是使用于贸易外 汇收支的内部结算价。内部贸易结算价定为1 美元合2.8元人民币,它是按1978年全国平均 出口换汇成本 1美元合2.53元人民币加上 10%的利润计算出来的,直至 1984年底停止 使用,中间没有调整过
人民币汇率以美元为基础,共调整过52 次。
1949年 1美元折合80元旧人民币 1950年3月 1美元折合42 000元旧人民
币,相差525倍。
1950年3月到1952年底,人民币汇率转为持续 升值。
1950年4月 1美元折合 42 000元旧人民币 1952年 12月 1美元折合 26 170元旧输 南方航空、大众交通
原材料上依赖进口的钢铁行业和铜业 武汉钢铁、马钢、江西铜业
进口贸易商 进口汽车进口商 厦门国贸
人民币国际化
现状
境外人民币使用主要在边境贸易、旅游消费和价值贮藏等方面。 边境贸易结算中 中蒙边境贸易基本以人民币结算;中越边境贸易的
90%以人民币结算,中越边境已开通人民币的银行结算业务,越 南农业银行已开办人民币储蓄业务。 旅游消费 一些周边国家对人民币在当地流通开始采取默认态度;即 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双币卡也使得人民币得以间接流通。 价值贮藏 币值坚挺使人民币成为国际抢手货。人民币成为一些国家 和地区居民保值的重要币种;马来西亚、韩国中央银行已将人民 币作为其储备货币之一。

人民币汇率发展历史

人民币汇率发展历史

人民币汇率发展历史人民币汇率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 1978年:人民币官方汇率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 1981-1984年:人民币官方汇率实行贸易内部结算价和对外公布汇率双重汇率制度。

- 1985-1993年:人民币官方汇率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由1美元兑2.8人民币逐步调整为1美元兑5.8人民币。

- 1994年: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 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人民币汇率是指人民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兑换关系,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国际贸易、货币政策等。

以下是人民币汇率的一些历史背景:1949-1978 年: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由国家统一规定,基本保持稳定。

1979-1993 年:经济改革开放初期,人民币汇率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即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并存。

1994 年:中国进行汇率制度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05 年:中国再次进行汇率制度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15 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强调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

近年来,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逐渐提升,成为全球重要的储备货币之一。

同时,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也受到全球经济形势、贸易摩擦、货币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汇率
money
CHN RMB
人民币汇率三个演变阶段
一、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安排
二、改革后的人民币汇率安排 三、人民币汇率安排的新阶段
第一阶段:建国到改革开放前
第一阶段(1950~1952) 第二阶段(1953~1972) 第三阶段(1973~1978)
1950s~1952s
1950年1美元兑换2.75 元人民币 1951年1美元兑换2.238 元人民币 1952年1美元兑换2.617 元人民币
1994s~2005s
1994年1美元兑换8.6187 1995年1美元兑换8.3507 1996年1美元兑换8.3142 1997年1美元兑换8.2898 1998年1美元兑换8.2791 1999年1美元兑换8.2796 2000年1美元兑换8.2784 2001年1美元兑换8.2770 2002年1美元兑换8.2770 2003年1美元兑换8.2774 2004年1美元兑换8.2780 2005年1美元兑换8.1013 元人民币(历史最高值) 元人民币 元人民币 元人民币 元人民币 元人民币 元人民币 元人民币 元人民币 元人民币 元人民币 (2004年开始前后开始缓慢升值) 元人民币
1979s~1984s
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
双重汇率制
1979年1美元兑换1.4962 1980年1美元兑换1.5303 1981年1美元兑换1.7051 1982年1美元兑换1.8926 1983年1美元兑换1.9757 1984年1美元兑换2.3270
元人民币 元人民币 元人民币 元人民币 元2.9367 元人民币
重新恢复单一汇率制
1986年1美元兑换3.4528 元人民币
新双轨制 管理浮动
1987年1美元兑换3.7221 1988年1美元兑换3.7221 1989年1美元兑换3.7659 1990年1美元兑换4.7838

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演变

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演变

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演变第一阶段:1949年1月至1950年3月。

这一阶段是指自天津解放到全国实行财经统一以前。

这一阶段人民币汇价的特点是:汇价不断上升,人民币对外不断贬值。

华北解放后,为了开展对外贸易及国际汇兑业务,迫切需要解决人民币与西方货币之间的汇价问题。

1949年1月16日天津解放。

1月18日人民币对西方货币汇价最先在天津公布,$1=?80(旧币),随后上海、厦门及广州相继解放,由于各地物价不一致,上述四个地方采取分别挂牌办法,牌价也不一致,直到1950年7月8日全国汇价才统一。

由于当时我国还不能控制通货膨胀,物价不断上周,149年6月上海批发物价指数为1 00,到1950年3月该指标为2242.93。

之后人们汇价不断调整,到1950年3月13日,$1=?4200(旧币),共调高49次,平均每月调高3.5次。

由于人民币没有规定含金量。

所以制定人民币汇价时,不能以金价作为计算标准。

当时计算与确定人民币汇价时采用的是物价对比法。

物价对比法包括三部分:(1)出口物资理论比价;(2)进口物资理论比价;(3)侨汇购买力比价。

其中主要的是出口物资理论物价,侨汇购买力比价适合用于测定汇价是否有利于侨汇。

当时人民币汇价制定的原则是"奖励出口,兼顾进口,照顾侨汇"。

由于当时进口业务中有大量私商的存在,因此在汇价制定上使私商有利可图,无暴利可得,符合中央对私商的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

在照顾侨汇方面,考虑到国内通货膨胀尚未制止,物价仍在不断上涨,我国采取"原币汇款"的方法,其内容是银行结汇当日不按结汇日外汇牌价折算人民币,而以"原币汇款"的方法通知侨眷,侨眷到接汇日去银行结汇领取人民币时,银行按结汇日当天牌价折算支付人民币,这种做法保障了侨眷的利益。

当时确定了人民币与美元的比价后,其其他货币的比价是通过各自与美元的比价套算出来的。

第二阶段:1950年3月至1952年12月。

建国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化

建国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化

建国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化人民币是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时发行的,1949年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天津首次公布人民币汇率。

从此以后到现在,人民币汇率经过了不断变化的历程。

如下图所示:统计数据:1、1949—2005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2、2005—2011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阶段:一、改革开放前1.第一阶段(1950~1952)这个时期由于人民币没有规定的含金量,所以人民币与西方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并不是按照两国货币之间的黄金平价来折算的,而是用物价对比法为基础进行计算。

也就是说,它的依据是物价水平。

新中国建立之初,国民党留下来的一副烂摊子导致物价飞涨,仅仅从1949年1月18日到1950年3月13日的13个月中,上海市场批发价格指数就上涨了21.43倍,同期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共调整了49次,从80(旧币)贬值到42000(旧币),据此套算出人民币兑其他货币的汇率。

1950年3月到1952年末,物价从上涨转向下跌,以及因为抗美援朝遭遇美国及其盟国一系列的物质封锁禁运,这时候政府需要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推动本国进口,所以把汇率调高到了26170(旧币)。

2.第二阶段(1953~1972)这个时期由于国内物价稳定,对外贸易也从私人手里转为国营公司统一经营,并且主要产品全都纳入国家计划,所以人民币汇率非常稳定。

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新人民币,这是建国后第一次进行的币制改革,1万元旧人民币兑换1元新人民币,从此直到1971年12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直是 2.4618。

1971年12月18日美元兑换黄金的官方价格全部贬值7.89%,人民币汇率则相应调整为1 2.2673。

3.第三阶段(1973~1978)这个时期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解体、石油危机导致全球物价上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所以我国也开始频繁调整人民币汇率,并且也参考西方国家货币汇率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办法,以避免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造成冲击。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历史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历史
这个时期人民币汇率开始并轨,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 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兑美元 的汇率一直保持在1 8.30左右。在此期间的2001年11月17 日,我国承诺扩大人民币汇率弹性。 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从前一天的官方 汇率1 5.80、调剂市场汇率1 8.70统一合并为1 8.70,同时 取消外汇收支指令性计划、外汇留成和上缴,禁止外币在 境内计价、结算、流通。
谢谢~~
3.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兑人民币交易价格即刻 升值2%,调整为1 8.11,并把它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 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 行可以据此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 4.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兑人民币的交易价格 仍然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3%的幅 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兑人民币的交易价格在人民银 行公布的对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3%的幅度内浮动。 5.中国人民银行将适时调整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 间,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照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动来 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第三阶段(1991~1993)
这个时期开始对人民币官方汇率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机 制,而不再像过去那样大幅度调整官方汇率。在这两年间, 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对外贸易现状、参照国际金融市场主 要货币汇率的变动,几十次地调低人民币汇率,但仍然赶 不上水涨船高的出口换汇成本和外汇调剂价。
• 4.第四阶段(1994~2005)
2.第二阶段(1953~1972)
这个时期由于国内物价稳定,对外贸易也从私 人手里转为国营公司统一经营,并且主要产品全都纳 入国家计划,所以人民币汇率非常稳定。 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新人民币,这是建国后第 一次进行的币制改革,1万元旧人民币兑换1元新人民 币,从此直到1971年12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 一直是1 2.4618。1971年12月18日美元兑换黄金的官 方价格全部贬值7.89%,人民币汇率则相应调整为1 2.2673。

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历史

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历史

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历史1.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起源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国的法定货币。

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币并未在国际间实行自由兑换,由于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人民币实行了一系列相对封闭的汇率制度。

2. 早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49年-1978年)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早期,中国政府实行了“人民币等外币”的汇率制度。

这一制度下,人民币与外币的存在等价关系,以确保人民币的稳定和可换性。

然而,由于当时中国经济还处于刚刚解放的状态,汇率制度主要由政府控制,不存在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

在这个早期阶段,人民币的兑换主要是通过外汇管制和贸易结算方式实现的,国内个人和企业无法自由买卖外汇。

这使得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汇率往往存在较大的折价差距,限制了个人和企业的国际交易活动。

3. 实行“双轨制”(1978年-1994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经济逐渐走向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制度也开始发生变革。

1978年,中国政府实行了“双轨制”,即同时存在着官方汇率和自由汇率两种汇率体系。

官方汇率由政府部门设定,主要用于政府间和国际贸易的结算。

自由汇率则是在香港等地的外汇市场上形成的汇率,用于外商在中国的投资和企业之间的汇款。

这一“双轨制”旨在逐步推动市场对汇率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其存在限制和管理的问题,与真正的市场汇率仍然有一定差距。

4.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与国际支付与结算中心的建立(1994年-2005年)在改革的推动下,中国政府逐渐放宽对人民币汇率的控制,并积极推动外汇市场的发展。

1994年,中国成立了国际支付与结算中心(PBOC),开始主导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该改革试图通过增加市场参与度、逐步弱化政府对汇率管理的作用,使人民币汇率更加市场化和可自由兑换。

在此阶段,中国政府逐步取消了“双轨制”,最终于1995年废除了官方汇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演变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演变第一阶段:1949年1月至1950年3月。

这一阶段是指自天津解放到全国实行财经统一以前。

这一阶段人民币汇价的特点是:汇价不断上升,人民币对外不断贬值。

华北解放后,为了开展对外贸易及国际汇兑业务,迫切需要解决人民币与西方货币之间的汇价问题。

1949年1月16日天津解放。

1月18日人民币对西方货币汇价最先在天津公布,$1=? 80(旧币),随后上海、厦门及广州相继解放,由于各地物价不一致,上述四个地方采取分别挂牌办法,牌价也不一致,直到1950年7月8日全国汇价才统一。

由于当时我国还不能控制通货膨胀,物价不断上周,149年6月上海批发物价指数为100,到1950年3月该指标为2242.93。

之后人们汇价不断调整,到1950年3月13日,$1=?4200(旧币),共调高49次,平均每月调高3.5次。

由于人民币没有规定含金量。

所以制定人民币汇价时,不能以金价作为计算标准。

当时计算与确定人民币汇价时采用的是物价对比法。

物价对比法包括三部分:(1)出口物资理论比价;(2)进口物资理论比价;(3)侨汇购买力比价。

其中主要的是出口物资理论物价,侨汇购买力比价适合用于测定汇价是否有利于侨汇。

当时人民币汇价制定的原则是"奖励出口,兼顾进口,照顾侨汇"。

由于当时进口业务中有大量私商的存在,因此在汇价制定上使私商有利可图,无暴利可得,符合中央对私商的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

在照顾侨汇方面,考虑到国内通货膨胀尚未制止,物价仍在不断上涨,我国采取"原币汇款"的方法,其内容是银行结汇当日不按结汇日外汇牌价折算人民币,而以"原币汇款"的方法通知侨眷,侨眷到接汇日去银行结汇领取人民币时,银行按结汇日当天牌价折算支付人民币,这种做法保障了侨眷的利益。

当时确定了人民币与美元的比价后,其其他货币的比价是通过各自与美元的比价套算出来的。

第二阶段:1950年3月至1952年12月。

这一阶段指从全国贯彻统一财经工作的决定起,到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结束。

这一阶段人民币汇价的特点是不断下跌,人民币对外币不断升值。

1950年3月全国贯彻统一财经工作的决定后,迅速制止了物价上涨,物价转为下跌。

195 0年6月至7月,为了照顾私营工商业,采取了调整物价法、调整工商业的措施,物价出现调整性回升,之后全国物价走向稳定。

1952年,上海批发物价指数每月下跌0.65。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3天后美国参战,美国在国际上大量抢购战略物资,刺激了国际商品价格的上涨,由于当时美元及西方货币迅速贬值,我国必须加速进口,否则将遭受西方货币贬值的损失。

朝鲜战争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范围广,措施严,所以我国也必须大力推动进口。

在这种形势下,人民币制定的原则改为"进出口兼顾,照顾侨汇"。

1952年12月人民币汇价为$1=?26170。

由于物价下跌,汇价下跌,在照顾侨汇上采取了"人民币汇款"方法,其内容是银行在结汇日当天按结汇日外汇牌价折算人民币,然后按人民币数额通知侨眷,所以侨眷到结汇日去银行结汇领取人民币时,所得到的人民币是以银行结汇日牌价计算时,而不是按已经下跌的结汇日牌价计算的,从而保障了侨眷的利益。

第三阶段:1953年1月至1973年3月。

这一阶段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份、建设时期开始,到西方国家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结束,该阶段人民币汇价的特点是,除对个别外币外,汇价基本保障稳定不变。

从1953年起,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金融及物价基本稳定走向全面稳定。

1955年3月1日,我国发行新人民币,以1:10000的比率回收人民币。

这一时期,我国对私商改造完成,外贸由国营公司统一经营,因此,在制定汇价时与前两个阶段不同。

前两个阶段由于私营进出口商的存在,在汇价制定上必须结合进出口贸易的实际,老驴私商的利益。

但外贸由国营公司统一经营后,国营公司所考虑的是如何完成国家所制定的进出口计划的问题,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人民币逐步与进出口贸易实际相脱节,汇价起不到调节进出口贸易的作用了。

这一时期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农副产品出口比重下降,而轻工业、重工业产品出口比重上升。

由于农副产品出口换汇成本较低,而工业品出口换汇成本较高,在当时情况下出现了出口普遍亏损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外贸部门采取进出口统算方法,也就是出口赔钱,进口加成赚钱,外贸部与财政部统一结算的方法。

再加上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实行固定汇率制,所以制定人民币汇价时要参考西方国家所公布的汇价。

只有西方国家实行法定贬值时,人民币汇价才做调整。

例如1967年11月18日,英镑贬值14.3%时,人民币汇价从?1=?6.893改为?1=?5.908。

第四阶段:1973年3月至1980年12月31日。

这一阶段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使人民币不再可能继续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汇价水平。

1973年3月,西方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制,从而西方国家不再公布汇价,中央银行也不再有义务维护汇价而进行干预,汇价随市场供求关系而决定。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在制定人民币汇价时不再以各国的汇价作为参考。

另外,从1968年起,我国推行人民币计价结算方法,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贸易、对外经济援助及对外贷款也使用人民币结算,而且口径扩大。

因此,在国际金融局势动荡不定的情况下,为了维护人民币币值的稳定,避免西方国家转嫁经济危机的影响,为了贯彻对外经济往来中的平等互利原则,从而有利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对外经济援助及人民币计价结算,人民币汇率的制定改为参照国际市场上的汇价变动的情况进行经常调整。

第五阶段:1981年1月1日至1984年12月3 1日。

这一阶段是指我国实行公布牌价及贸易内部结算价的时期。

从1953年起,人民币汇价逐步与物价相脱节,汇价起不到调节进出口贸易的作用,同时也起不到促进外贸企业内部经济核算的作用。

长期以来形成出口赔钱、进口加成赚钱,为了发展对外贸易,奖出限入,促进外贸企业内部经济核算,适应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

从1981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公布牌价,适用于非贸易外汇,另外实行贸易内部结算价,适用于贸易外汇。

贸易内部结算价是调节进出口贸易的一项经济措施,是一个平衡价。

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1=?2.80)高于非贸易外汇兑换牌价($1=?1.50),但由于我国在1973年后实行了以美元为主的一篮子货币钉住汇率,因此,虽然人民币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1981年对美元贬值,但美元对其他西方主要国家货币相对升值,因此我国从其他国家进口货物的价格并未相对上升,出口价格竞争优势无法体现,实行双重汇价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六阶段:1985年1月1日至1993年12月3 1日。

这一阶段从我国实行公布牌价开始,直到1994年进行外汇体制改革才结束。

当1984年12月底公布牌价与贸易内部价趋于一致时。

即$1=?2.80时,贸易内部价取消。

但是,由于这几年国内物价的调整及外贸商品收购价的提高,从1985年1月1日起,人民币汇价采取逐步调整的方针,到1985年10月达到$1 =?3.20。

1985年10月至1986年7月5日,人民币汇价$1=?3.20,1986年7月5日宣布调到$1=?3.70,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对外价值与国内物价相比,仍然是高估的,因此必须调整,1986年7月5日调高0.50元,目的是逐步向正真的对外价值靠拢。

1986年7月5日调整到$1=?3.70后,三年多没有变动,1989年12月16日及1990年11月17日,分别提高1.00元及0.50元,达到$1 =?4.72,$1=?5.22,这时期的汇价调整与我国外贸体制实行承包制有关。

从1991年4月9日起,根据市场上的外汇供求,采取有管理的、浮动的汇率制度。

199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汇价为$1=?5.80。

这一时期中,另一个值得重视的内容是,我国外汇调剂市场迅速发展和外汇调剂汇价在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87年国家允许在沿海各大城市开办外汇调剂中心之后,外汇调剂业务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发展。

进入20世纪9 0年代,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外汇调剂业务迅速扩大,已成为我国外汇交易的主要形式。

相应地,调剂市场外汇汇价的使用范围也日益扩大,以其结算的数量已超过了官方牌价,因而被认为是与官方汇率"平行"的市场汇率。

这一汇率不由官方制定和公布,而是受调剂市场外汇供求关系的作用上下波动。

由于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外汇需求一直大于外汇供给,有时甚至是供求矛盾十分紧张,因而调剂市场汇价一直高于官方汇率。

例如,1992年底至1993年初,官方汇率约为$1=?5.80,但调剂市场汇价却一度突破$1=?12的水平,反映了外汇供求的紧张以及心理等因素对市场汇率的作用。

当然,随着供求关系趋于缓和,调剂市场汇率逐渐下降,与官方汇率之间的差距也逐步缩小。

外汇调剂市场和调剂汇率是我国外汇市场的过渡形式,是对官方外汇业务和官方汇率的重要补充,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过去长期存在的外汇黑市及黑市汇率,对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七阶段:1994年1月至1996年12月。

1994年1月1日,我国外汇管理实行汇率并轨和银行结售汇制,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可兑换,建立了银行间的外汇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

1994年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外汇指定银行之间每日买卖外汇的汇价可在交易基准汇率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外汇指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外汇买入价和卖出价可在交易基准价上下0.25%的幅度内浮动,外汇买入价与卖出价的价差率不得超过0.5%。

对每笔金额超过100万美元的大额交易,银行与客户可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交易基准价和规定的浮动幅度的基础上面议汇率。

汇价浮动幅度不是固定的,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国家各个时期的经济政策不定期地进行调整,各外汇指定银行在经营外汇业务时应根据人民银行的调整而调整。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将主要运用货币政策、外汇政策等经济手段调节外汇供求,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

第八阶段:1997年1月至2005年7月。

这一阶段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完全可兑换。

1996年7月1日,外商投资企业的经常项目外汇瘦子纳入银行结售汇体系;居民因私兑换外汇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次可兑换2000美元;居民出境定居,其离退休金、退职金及抚恤金可全部兑换外汇;出入境展览、招商等非贸易经常性用汇的限制也被取消。

1996年12月1日,我国宣布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

第九阶段;2005年7月至今。

2005年7月1日,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