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西北轻工业学院西安校区建设总体规划

西北轻工业学院西安校区建设总体规划

西北轻工业学院西安校区建设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书一、设计依据1.《西北轻工业学院西安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招标文件》2001.1.12 2.《西北轻工业学院答疑纪要》2002.13.《西北轻工业学院补充说明》2002.14.西安市规划局《西北轻工业学校西安校区地形图》2002.15.国家教育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1992)6.国家和陕西省有关设计规范、规定。

二、项目概述1.项目性质西北轻工业学院前身是北京轻工业学院,创建于1958年,1970年从北京迁至陕西咸阳改用现名,1977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

经过40余年的发展,现已形成理、工、文、商、医(制药类)等多学科、多层次的全国重点大学。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院的综合实力,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经陕西省教委、计委批准在西安未央区新征土地约1400多亩,用于建设西安新校区。

2.基地区位西北轻工业学院新校区位于西安市未央区草滩镇西铜公路东侧阳光大道以东,东风路以南,北边是风景秀丽的未央湖公园,距西安北门11公里。

本新校区周围已开始动工新建几个学校,将成为西安北部一个新兴的文教区。

3.基地现状校区所在的西安市北郊,在地貌类型上,属于渭河平原中的渭河干流冲积平原。

该校区位于渭河冲击平原的二级阶地上,其地形平均高出渭河河床20~30米,场地标高现状为黄海高程370.0~372.9米之间,地面开阔,土地肥沃,是建设开发的良好地区。

校区基地内有一个小村镇(小滩村),其余都为农业经济作物用地。

4.建设规模西北轻工业学院西安校区建设规模,按在校学生14000人进行设计,总建筑面积为483150平方米,其中包括教工住区和学生公寓218300平方米。

规划按二期实施,第一期按在校生7000人规模,建筑面积307850平方米及相应部分基础设施;第二期按在校生共14000人,续建175300平方米。

规划经过若干年建成西北轻工业大学西安新区。

三、规划理念1.现代化·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顺应教育内涵转变。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说明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说明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说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新校区规划设计一设计地段概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是一所一水利工程类专业为重点,一工程学科为主体,兼有外语系,经济管理等文科类专业的多科性大学。

原有校区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两万平方米,已不能满足发展要求。

经有关部门批准,在郑州市东区征地1500余亩地,建设新校区,能够容纳人数要求体现合理的校园功能系统和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突出鲜明的空间特色,统一有序的整体感和厚重的文化氛围,形成具有培养高素质的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科技人才教育基地。

二规划设计思想新区地块为东区龙子湖大学城的一部分,为梯形的不规则地块。

考虑到校园内部和外围城市道路的贴合以及大学崇尚知识,蒸蒸日上的理念,将地块第一次分割,圆弧形主干道连接了博学路和文苑南路,通透了校园东西交通,形成南北两大地块。

南地块排布的教学组和北地块形成的生活组团组成的交通网构架出葵花的形状。

各系馆楼形成葵花饱满的果实,宿舍楼群形成花瓣,在东区这块土地下,向着阳光,向着知识的精华,在龙子湖水的滋润灌溉下,随着四季的变迁,一年一年,硕果累累。

虽为工科院校,花园式的校园更能给健康身心。

三规划布局以及功能分区1 共享广场的布局中心图书馆,礼堂,音乐厅以及汇报厅环绕,地面为灰黑色石板,形状为两个半圆形的靠背组合,加上引取的水系景观形成蝶状共享广场。

图书馆分为上下两部分,四方的大体量建筑,象征旋转的魔方,知识能创造奇迹的寓意,图书馆前铺设绿地供休憩读书,礼堂边的亲水绿地旁设亲水平台,建筑充分采用自然光,建筑形态以及布局不完全对称,形成一种恒久的,充实的田园校园环境,作为校园的中心景观带。

2 教学组团的布局教学组团又分为公共教学和各系馆楼,公共教学楼沿主干道弧形排布,连接了生活区和主教学区,外形方正规整,形成大面积整体建筑,顶层的大面积屋顶构成主要人性活动层,为师生创造了休息和交往场所,并改善楼内通风,站在顶层可开阔视野,打破十字式庭院的封闭感,在低层建筑的内外墙培土植草,隔音吸声。

嘉兴学院现有校区总平面调整及单体方案设计说明

嘉兴学院现有校区总平面调整及单体方案设计说明

嘉兴学院现有校区总平面调整及单体方案设计说明(2001)嘉兴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层次省属普通高等院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由原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和嘉兴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升格组建,后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浙江会计学校并入嘉兴学院。

嘉兴市人民政府批准嘉兴粮食干部学校并入嘉兴学院。

高等学校的联合和合并有利于扩充高等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规模。

新成立的嘉兴学院发展方向为综合性的蹦的层次普通高等院校——嘉兴大学,主要面向浙江省和嘉兴市招生,并有一定比例面向全国招生。

一、现状学院近期全日制再校生规模为8000人,远期为15000人,据此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嘉兴学院依据办学需要在本规划地块最终规模全日制本科生6000人,能够容纳的最大规模全日制本科生8000人,本规划地块踪迹土地面积534.041亩(折35.60公顷)。

目前已有各类校舍1547685m2 ,其中较好或一般有135352m2,较差或临时建筑有19418 m2.1. 校园现状简要介绍本规划地块主要由原着奖经济高等专科学校校区(A区)、原嘉兴高等专科学校校区(B 区)、原嘉兴粮食干部学校校区(C区)、原浙江会计学校校区(D区)及新征用A、D区之间原真如村石头桥头地块29.422亩组成。

现分别介绍原四校校区情况如下:(1) A区:原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校区,占地281。

684亩,由z经专桥东西两个区块组成,经专桥以西圆怪话为校办产业元园区,经专桥以东规划为东南片教学行政区,西南片为体育运动区,北侧为后勤及学生生活区。

a.供水条件:越秀南路A22大门边有DN200给水管接入城市供水管网,城市供水管网水进入A14即400t清水池后,通过A13即35m高85t水塔及A21给水泵房循环供水至校区各建筑物,各建筑物均不设水箱,目前由于城市给水管网水压较高且稳定,改为城市管网直接供水后使用情况良好。

b.排水条件:雨污分流,雨水系统通过道路排水进入雨水管网,雨水出口有四个,分别为A26教工活动中心北侧、A39洗衣房南侧向西排入河道Ф800,A19学生食堂东侧河道向北排入河道Ф800田径运动场单独雨水系统,雨水口向西直接排水河道(3*Ф450)。

靖江中学新校区规划设计说明

靖江中学新校区规划设计说明

靖江高级中学新校区规划设计说明书一、概述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作为泰州市第一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在江苏普教系统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继92年通过省重点中学复查验收后,先后进入省立重点中学、国家示范高中,省模范学校的行列,一直是省级先进集体和文明单位。

由于历史原因,省靖江中学目前用地仅不足40亩,而且校园被商业街一分为二,学校至今尚无一个独立的田径场。

学校建筑密度较大且比较零乱,功能分区不尽合理。

现校舍结构简易且标准偏低。

校园周围也没有可供发展的空间。

为了能适应靖江市教育事业的现代化进程,创造一流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中学拟定易地新建校园。

根据靖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新校区位于靖江开发区内,位于南京路与扬州路交叉口的东北侧,总用地约13公顷,用地比较完整。

新校址地理位置优越,地质条件良好,交通方便,环境设施与公共设施易于完善,因九圩洪即将封闭,所以周边无污染源。

校区远离工厂区,近域内无集贸市场以及其他不利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的场所。

其周边环境对办学十分有利。

在用地范围内,场地平整,在南边和西边各有一路高压输电线,但不影响建筑物布置。

需拆迁47户农户,但拆迁与建设可同步进行。

新校区建设规模为高中十六轨,共设四十八班,学生总数为2880名,规划用地13.39公顷,其工程投资总额约为1.2亿元。

二、规划依据1、教育部《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标准》。

2、《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3、《江苏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实施方案》。

4、《江苏省普通高中基本实现现代化校舍建设标准》(试行)。

5、《江苏省普通中学基本实现现代化装备条件建设标准》(试行)。

6、《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7、《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国建设银行靖江市支行)8、靖江市中学新校区规划方案设计要注。

9、靖江中学新校区建设规划方案设计招标书。

三、规划设计基本构思1、学校内部功能分区明确合理,交通流线便捷,为师生提供最大的方便,教学、运动、生活三大功能分区相对独立,同时注重各分区的有机结合,使校园空间有明确的序列感和关联性,形成一个分合有序、自然融合的整体形象。

新学校校区装修详细说明【范本模板】

新学校校区装修详细说明【范本模板】

新学校校区装修详细说明一、整体布局校区点位确认后,规划校区设计布置图主要以前台、教室、办公区域、洗手间四个部分为主。

设计时必须考虑到空间的最大化利用,各个区域布置的合理性,采光通风的优越性,消防审批要能合格。

二、前台对学校来说,是学校销售产品的第一战线;对与客户来说,是第一次与我校亲密接触,了解我校各种情况的地方。

所以为了给客户提供一个舒适的咨询环境,前台的设计必须大气、宽松、高档次.这样让客户初次上门就能体会到环境的舒适和强大魅力。

因此须注意以下几个事项:a.形象墙精心设计。

b.前台接待尺寸(桌长最好在250CM以上、宽60CM以上、高度不得超过90CM)要足够接待2-3人,里外各配置3张椅子.(形状颜色统一设计)c.要具备2—3间咨询室,每间4-5平方.内置玻璃圆桌一张(尺寸:直径70CM,高80CM),椅子3—4张.为了使咨询室与前台更好的融合为一体,通透、大气、高档次,选材为12MM钢化玻璃.d.休息等候区(公共阅读区)按个分校前台布置来定,主要配置简易沙发、资料(报刊)栏(可定制银行内或移动大厅内相似的资料栏再贴上学校的logo)、饮水机(要大容量的,否则时时要补充饮水)、垃圾桶。

如果空间足够还可配1-2张茶几。

e.公告栏设置在前台接待区域与教学区域交接处的墙壁上,一般使用宽160CM高100CM的白板,上面粘贴学校最新信息、每月开课信息、老师介绍、活动照片、少儿每周之星、光荣榜、进阶榜、升级榜等多样的竞争形式的版块.三、教室根据校区场所的大小制定教室数量,因注意以下几个事项:a.教室墙壁统一为白色(少儿教师可以布置的活泼一些)。

b.教室种类分为:多媒体教室(80—100平方米)1-2间即可。

常规教室(35-45平方米,容纳20—30人)8间以上。

VIP教室(10平方米左右,容纳2-3人)2—3间即可。

语音室(35-60平方米,配置20-40套语音设备)1-2间即可。

例图1: 语音室布置图c.教室内椅子、讲台、教师书写板尺寸椅子主要以写字椅为主,大小一般在宽60cm高75cm。

学校设计--云南技师学院校园规划设计说明

学校设计--云南技师学院校园规划设计说明

云南技师学院校园规划设计说明目录一、规划概况1、教育发展背景2、项目概况二、规划构思1、规划定位2、规划理念3、规划原则三、规划总平面设计1、规划依据2、区位现状3、总体布局4、功能分区5、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6、道路交通规划7、绿地景观系统规划8、消防规划设计9、竖向设计一.规划概况1.教育发展背景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增长很快,尤其是对专业化的复合型产业技术人员的需要也大幅度提高,目前全社会对高级技术人员需求缺口仍然很大。

另外一方面,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育产业化战略的提升,我国职业教育逐步转向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职业学校建设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

“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一直是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为达到国民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以及为社会经济需要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升级扩建和新建成为最主要的物质基础。

2.项目概况2.1项目背景现阶段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我省当前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发展不相协调,全国只有西藏和云南没有技师学院,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薄弱的环节,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

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本项目的建设,一是有利于缓解云南技能性人才短缺的压力,促进云南的工业化进程;二是我省教育结构调整的需要;三是有利于缓解云南省职业教育发展严重滞后的状况;四是有利于国家级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的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五是扩大我省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

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都是十分明显的。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启动、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开发、国家“10十1”劳务合作等使我省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必然要求云南在东南亚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核心地位作用。

东莞职教城东莞理工学校新校区规划设计说明0813DOC

东莞职教城东莞理工学校新校区规划设计说明0813DOC

东莞职教城东莞理工学校新校区修建性规划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2010年8月13日各专业主要负责人规划:主要设计人员:电气:主要设计人员:给排水:主要设计人员:暖通:主要设计人员:目录设计说明篇第一章项目概况及现状条件分析第二章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第三章用地布局第四章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第五章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第六章各项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第七章竖向规划第八章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第九章工程量及投资估算图纸篇:(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规-00:电规-01:电气规划总平面图建规-01:电规-02:开闭所高压配电系统图建规-03:电规-03:综合布线拓朴图建规-04:水规-01:给水规划平面图建规-05:水规-02:排水规划平面图建规-06:水规-03:综合管线规划图建规-07:暖规-01:供热规划平面图建规-08:建规-09:建规-10:图纸篇:(城市设计及建筑设计)说明篇第一章项目概况及现状条件分析1.1. 项目背景:作为中国的制造业名城,广东省东莞市对职业技能人才一直存在大量的缺口。

随着东莞产业的升级和转型,需要大批技术人才,尤其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较高技能的技师技工的人才需求缺口巨大。

在此背景下,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工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进东莞市职业技术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职业技能人才支撑,东莞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东莞职教城的设想。

以东莞职教城为核心,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引领,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体,以职业技能培训为补充,着力打造有东莞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构建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贯通、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相互衔接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形成覆盖全市、辐射全省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网络,培养“适销对路”的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1.2. 工程概况1.2.1 项目名称:东莞职教城东莞理工学校新校区总体规划1.2.2 建设规划:新校区占地约27.01公顷(405.1亩,最终用地面积以正式核发的用地文件为准),设计规划大专生3500人,中专生3500人。

常德师范学院西院总体与详细规划说明

常德师范学院西院总体与详细规划说明

常德师范学院西院总体与详细规划说明《常德师范学院西院总体与详细规划》项目分为“校区总体控制性详细规划(子项目1)”和“校区近期建设重点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子项目2)”两部分。

第一部分常德师范学院校区总体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一章总则一.现状概况及设计背景1.现状概况常德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东滨洞庭,南通长沙,西连川黔,北邻鄂西,距省会长沙180公里,距世界闻名的风景区张家界195公里。

史称“黔川咽喉,云贵门户”。

总面积1.82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万公顷。

总人口596万,是湘西北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和经济、文化中心。

常德境内湖光山色秀丽,名胜古迹繁多,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旅游商品融为一体。

先后开发了桃花源、夹山、黄山头、河洑山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柳叶湖省级旅游度假区。

有重点保护文物湖多处,与人间仙境桃花源、度假胜地柳叶古刹夹山寺、郊野公园花岩溪点线连接,构成与武陵源风光互为呼应的新兴旅游风景区。

常德地貌多样、气象宜人,沅江、澧水纳百川之流,经全市区县,山丘平湖藏肥原沃野,育万千物产。

境内植物种类1783种,珍稀树种有珙桐、银杏等27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13种。

2.设计背景常德师范学院是一所师范与非师范兼容、文、理、工、农、经、管、法多科性省属本科院校。

学院于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常德高专、常德师专和常德教育学院三校合并。

全院设有16个系共28个专业,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6000多人,成教生2000多人,教职工1100多人。

校区现分为东院和西院两部分。

为适应学院发展需求,需扩展西院的发展用地。

西院发展规模为12000~15000人,除西院现有专业门类之外,计划将现设在东院的部分专业系室搬迁至西院。

为满足常德师范学院发展需求,实现校区建设和土地开发、景观环境的整体协调有序进行,建设高标准、高起点规划的国内一流水平校园,在充分满足教学要求的同时,创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上海人居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于2001年3月受常德师范学院的委托,编制“校区总体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校区近期建设重点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

平凉信息工程学校新校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平凉信息工程学校新校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平凉信息工程学校【新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The Site Planning For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chool Of PingLiang一、项目概况平凉信息工程学校位于平凉市崆峒区。

学校现有新旧两个校区,基本能满足四千多人的学习生活需要。

随着学校的发展,教学规模的扩大,现有校区的“荷载”明显不足,局限性凸显。

校方根据学校未来发展的战略构思,以租借的方式获得原平凉航校旧址有期限的使用权,并做为本校新校区。

应平凉信息工程学校的委托,我院与西北师范大学李志刚教授合作共同承担对此新校区的规划设计。

新校区(以下称基地)北临双拥路,南靠南环路,西接土特产公司仓库用地,东与平凉建筑工程公司相邻,用地呈不规则的多边形。

规划总用地面积8.00ha(120亩)。

根据校方的意向,平凉信息工程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未来拟发展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因此,本规划以5000人的学生规模进行各项指标的控制,但根据国家的相关设计规范(详见附录),用地远不能达标。

我院在综合权衡的基础之上,依据具体情况,注重规划设计的合理性。

尽可能的使用地布局紧凑、充分利用各种空间。

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新校区的总体规划布局,竖向设计和主要建筑单体的设计(包括教学楼、图书馆、1#教学实验楼、2#实验楼、3#实验楼、1#实训车间、2#实训车间、宿舍楼和餐厅、厕所等)。

二、现状分析基地现状为平凉信息工程学校部分教员和学生的教学生活场所。

校区内部建筑总体质量不高。

目前处于使用中的建筑主要有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和餐厅等,均为年代久远的旧建筑或临时板房等建筑。

另外有礼堂和几栋住宅楼,均为建设年代较久的砖混结构建筑,教学和生活环境的局限性较大,制约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现状主要道路为混凝土铺砌的路面,其中通往校区出入口的主要道路路面宽8m,其余有部分土路。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校园主路路面的拓宽和系统性的路网结构显的格外必要。

基地现状植被覆盖良好,尤其通往校区出入口的主路西侧的密植丛林的景观价值较大,同时在其余部分存在部分树龄较大的树木。

校园规划设计说明书

校园规划设计说明书

现代化生态大学校园设计说明书1、项目概况该校园总用地面积445000㎡,其中绿地面积占40%,现状用地较为平坦,无较大起伏,其西侧、北侧均为居住区,四周临城市主干道。

该校为一所全日制高等学院。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多学科的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计划在校生规模为10000人,逐步把学院建设成集教学、科研、实践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学。

规划中将现代园林环境艺术设计理论融入其中,体现出浓郁的现代教育气息、历史文化积淀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意识,真正地将校区建成一个集学习、休闲、文化、交流、生态于一体的新型现代高等院校,使新校区既成为传授知识技能的场所,又有陶冶情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优美环境。

2、规划理念2.1尊重自然、生态环保基于用地现状地形,尽可能的创造出丰富的地貌景观,挖胡堆山,创造出青山绿水环绕的校园,同时满足校园规划的各项功能指标要求,达到工程的可行性、建设的经济性、空间丰富性的统一和谐。

2.2人性尺寸、适宜空间摒弃近年来校园规划过度追求大尺度、大空间的做法,强调适宜校园的人形尺寸和人性空间,自然蜿蜒的道路,水体自北向南,移步异景,形成自然田园诗意般的校园风貌。

2.3时代特色、延续文脉空间环境与建筑单体设计充分体现新世纪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大学园区的特色,突出自身的形象,突出校园各种不同功能区的自身特点,体现现代大学园区的丰富人文气息。

2.4整体规划、滚动发展实行整体考虑、长远规划、分期建设,提出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形成良性循环、滚动开发的机制。

3、设计原则3.1生态型原则。

最大量的绿化,以良好的自然生态景观环境作为场所和景观的底色,充分尊重本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免或减少未来发展所可能导致的生态破坏。

3.2人本性原则。

保证各项活动功能的公益性,使每个人拥有自由享受生活的权利,同时在规划中保证使用者的舒适、方便和愉悦。

3.3参与性原则。

保证在策划、建设、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性,真正实现规划区的生活本质。

学院校区景观设计说明

学院校区景观设计说明

学院校区景观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学院校区位于杭州下沙开发区高教西区,新校区总用地面积X.X公顷。

校区东、北侧分别是浙江工程学院和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东、南两面有较完整的水系。

新校园的绿化率为X.X%,绿化面积X平方米。

校区规划总建筑面积X平方米,建筑物占地面积X 平方米,建筑密度X.X%,容积率X.X,建筑高度以X~X层为主,图书馆最高为X层。

校区总体的建筑风格以现代为主,力求简洁、轻盈。

色彩以砖红色、白色为主色调,其中以砖红色为主,白色为辅。

二、设计依据学院校区总平面布置图、校区鸟瞰图、校区区域管网图;国家和浙江省现行的相关设计规范和规定。

三、设计理念环境是人聚居生存活动的基本场所,是由“人与自然”与“人与人”的活动体系有机组合形成。

具有满足人生理、生活所需的物质功能和满足人心理意向、文化行为和人格行为所需的精神功能。

位于杭州下沙开发区高教西区。

分析环境对师生学习、生活和交流意义,大学所处的地理位置,整体规划布局的特点,建筑的风格定位,以人的行为活动需求作为整个环境创作的切入点,贯彻场所精神的理论,创造出具有不同特色的空间模式,整体的景观由一系列场所构成。

基于上述的分析,提出以下的设计理念:1、配合总体规划,通过环境景观设计,积极改善校园整体环境结构要素,主轴空间规整,副轴空间流畅。

大片风景园使校园统一融合于绿色环境之中,营造富有生机,蓬勃发展的新世纪高等学府校园风貌。

2、强调校园环境特色塑造,设计时注重环境内涵,突出表达电子工业学院特色。

强调科学与人文精神并重,环境设计既有充满理性的轴线设计,又有极富浪漫色彩的风景园设计手法。

3、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环境对人们心理的改善作用。

环境设计,结合建筑共同营造一系列人性化尺度的宜人小空间,为师生提供了学习、生活和交流的场所.4、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绿地对校园环境的改善作用。

设计优化的人工植物群落,运用植物的多样性及各种形态、形式,最大限度地增加绿量,提高生态效益,改善环境质量。

福州地区大学城福州一中新校区方案设计说明111

福州地区大学城福州一中新校区方案设计说明111

福州地区大学城福州一中新校区方案设计说明一、新校区规划设计指导思想与要求(一)新校区规划的指导思想福州第一中学新校区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与大学城总体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协调,融入大学城;根据21世纪基础教育的新特点,塑造“教育为本”、“以人为本”的多重交往空间。

同时充分考虑福州一中原有的人文环境,尊重历史,体现福州一中特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体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空过渡和形式变化,把新校区建成起点高、前瞻性强、富有时代气息、令人耳目一新的学校,成为我省中学对外交流的窗口。

新校区规划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 继承和弘扬福州一中光荣传统的原则福州一中是一所百年老校,办学成绩卓著,名闻海内外。

福州一中的前身是创建于1817年和1870年的四大书院中的两大书院——“凤池”、“正谊”书院。

1902年,根据清政府谕旨,两书院合并成福建省第一所公立新型学校——“全闽第一大学堂”,迄今为止已有186年的校史,为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长期以来福州一中坚持先进的办学理念,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培养二十一世纪创造者”,到新时期的“培养二十一世纪具有优良素质和健全人格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精英”,学生以“心术端正、文行交修、博通时务、讲求实用、植基立本、成德达材”的校训自勉,形成了“勤奋、严谨、竞取、活跃”的优良校风。

2. 以人为本的原则总体规划要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首要任务,以系统论为指导,整体、全面、系统地考虑问题。

充分考虑校园的管理和运作模式,以及各种人员的行为特征,以此为基础进行空间和环境设计。

优化建筑群的合理功能分区及其相互关系,形成整体的建筑群体关系。

注重室内外空间环境的渗透及景观视线效果,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创造满足使用要求的建筑空间环境。

体现自身特色,利用自然景观,同时创造新的人文景观,倡导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

用发展的眼学看问题,充分考虑校园规划建设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发展的弹性,力求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平衡,体现规划设计的现实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形成建设发展的良性循环。

设计说明模板-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

设计说明模板-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

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目录一.历史与现状分析1.校园历史与发展2.现状基地与评价二.规划设计思想1.保护自然生态的“指状”格局2.构筑功能合理的系统3.突出文脉与人本理念三.校园规划总体特色1.环境特性与时代精神交融2.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共生3.远期发展向社区共享倾斜四.功能组织分区设计1.功能分区与布局2.道路交通组织3.绿地空间系统4.景观风貌规划5.建筑群体设计五.市政基础设施规划1.给水规划2.排水规划4.电力规划5.电信规划7.有线电视及计算机网络8.环境卫生保护六.经济技术指标分区用地表: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建设内容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一.历史与现状分析安徽大学是国家面向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是安徽省省属重点综合大学。

学校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是全国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建设单位之一,33个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并被列为84所接受公费留学生高校之一和22个国家华文教育研究基地之一。

1.校园历史与发展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在当时安徽的省会安庆市,1958年于合肥市重建,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徽时,亲笔题写了安徽大学的校名。

建校70多年来,安徽大学秉承“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先后向社会输送了近十万各类高级专门人才。

现在有教职员工2295人,在校研究生850多名,普通教育本、专科生近14000名,成人学历教育在读生6000余人,共有15个学院,34个系科和30多个科研机构,52个专业。

安徽大学现有三个校区,占地1100亩,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占地2000亩,计划主要作为学校本科教学某地,兼有部分研究生教育和开展科研学术活动的功能,它将成为安徽大学的主校区,最终学生规模可达3万人。

2.现状基地与评价安徽大学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

大学城围绕丽人湖呈发散式布局,成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知识+生态”的绿蕊。

浅谈某卫生学校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浅谈某卫生学校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系。
发和素 质的培养。 ( )生 态 化 校 园 。 以生 态 优 先 原 则 为 指导 , 强调 三 人与 自然 ,建筑人 工环境与生态环境 的和谐。方案充 分利用现有地形 、水系创造生态景观 ,营造高雅 、有 活力的校 园环境 。 ( 四)园林化校 园。以规划 、景观 、建筑三位一体
而形成生态 公园。然后沿主车行 环路的西段形 成贯穿 南北的 园林交 往街 ,成为组织校 园布局结构 的骨架。 同时合理布 置教学区 、生活 区与运动 区,三 区成品字 形布局 ,并 由园林街 串起来 ,连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
2 功 能 分 区 。整 个 校 园 围绕 园林 生 态 水 景 ,分 别 、 布置 了教学 区 ,宿舍 区,校 前区 、体育运动 区等几部 分。 ( )校前区 :以入 口广场 为中心 ,布置 了行政中 1 心 ,科技 中心和成教 中心 ,形成校前 区开放 大气的形 象氛 围。其中行政楼为 小高 层 ,成为标志性 建筑物。 而成教 中心则便于对外 使用 。并且将车队 及大型停车 场 与行政楼 结合 。 ( )教 学 中心 区 :以 学校 公共教 2 学楼 为中心 ,图书馆 、公共实验楼 区分布 在两侧 ,教 学 中心 区中央适 当开挖 水面 ,形成 中央生 态带 ,联系 着学生宿舍区及校前区。 ( )宿舍区 :位于基地的北 3 面 ,与教学中心区隔湖相 望。 ( )运 动区 :主要为西 4 北部体 育运动 区,与基 地西侧城市干 道相 临可向城市 开放 ,实现资源共享 。 ( )交 通 系 统 。 沿教 学 区和 学 生 生 活 区 外 围设 置 七 主环 路 ,顺应地形形成 畅通的车行路 线 ,高效快捷联
学 术 探讨
浅谈某卫生学校新校 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文/ 张红怡
摘 要 :本文主要 以某卫生 学校新校 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为例,简单地分析 了整体设计理念及指导思想,值

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第一章现状条件分析1.1 项目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进入一个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形成新的经济类型。

在新经济时代挑战下,高等学校作为知识生产、传播和教学再生产的综合载体,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育是立国之本”,但目前我国大学校园在数量、规模、质量上都相对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极大的限制了我国培养高等人才的能力,从而也限制了经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提出,我国要在“九五”期间“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优化结构,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大学校园建设计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新的院校不断成立,旧的院校在通过或改造原有校区,或成立新校区等形式进行扩张。

重庆师范大学创办于1954年,是建国后最早设立的高等师范学校之一。

经过近50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多学科性高等师范学校。

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和1986年批准的第三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学校还是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设立的西部唯一的“华文教育基地”、教育部设立的重庆唯一的“全国职业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是重庆市政府命名的“园林式单位”。

学校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重庆市“科教兴渝”、“人才兴市”战略的发展机遇,立足重庆,面向西部,大力发展本科师范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和非师范本科教育,适度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以造就重庆一流师资和培养地方经济需要的创新人才为目的,深化教育改革,有步骤、分阶段地把重庆师范大学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突出地位、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学科优势明显、科研成果突出的重庆市属重点大学。

目前,学校占地仅为950余亩,校舍总面积36万平方米,教职工1500人,各类在校生人数超过16000人。

学校地处重庆市沙坪坝区商贸繁华地带,学校周围用地已建设发展较为成熟,空余用地紧张且用地成本高昂,因此由于学校用地的规模的限制制约了该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湖南交通职院新校区总体规划说明

湖南交通职院新校区总体规划说明

湖南交通职院干杉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隶属于省交通厅管理的一所高等职业学院,现有占地面积226亩,分为南北两个校区。

目前在校全日制学生达到6000余人,校区容量已严重超负荷,远远不能满足学院的发展要求。

根据学院发展需求并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长沙市以东长沙县干杉乡征地41.37公顷(620.2亩),建设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

近期规划学生人数为6000人,远期规划为10000人。

新校区建设用地呈不规则形状,被100余米宽的拿塘水库分为东西两块,东侧地块约120亩,西侧地块约500亩,均属低丘陵地带,山地占95%以上。

场地最高海拔标高为68.00米,最低海拔标高为45.00米,植被条件良好。

基地东面是即将改造并拓宽为25米的现有乡镇主干道,南临长沙市城市道路香樟路的延长线黄江路约500米,北距秋江路400米,离机场高速出口7公里,距长沙市区25公里,交通通达便利。

二、主要设计依据1、《湖南交通职院干杉校区总体规划方案设计招标书》2、《关于核准湖南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扩建项目的批复》(湘发改投资[2005]980号)3、《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4、《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5、甲方提供的1:2000电子文档地形图以及其他相关资料。

6、国家、省、市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及工程设计强制性条文标准等。

三、规划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人.建筑.环境和谐共生, 将校园文化与山水文化相互渗透融合,营造符合人体尺度的校园环境,创造富有文化品位的室内外空间,并用全新的建筑风格塑造特色鲜明、功能合理的建筑群。

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布局科学、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既体现交通职业教育特色和湖湘文化内涵又具有现代气息的校园。

四、规划原则1、现代化校园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性,由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以人的发展和素质培养为中心的开放式职业教育转化。

03-安徽财贸学院龙湖东校区校园总体规划设计-详说明

03-安徽财贸学院龙湖东校区校园总体规划设计-详说明

安徽财贸学院龙湖东校区规划设计说明一、概述1.建设项目名称及规模安徽财贸学院龙湖东校区占地1000亩(661052.016平方米),设计规模为在校生14000人。

2.安徽财贸学院概况创建于1959年的安徽财贸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1961年学院从安徽省合肥市迁至蚌埠市,学院现设有16个教学系(部),3个院所研究所,3个系所研究所,17个本科专业,11个学生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根据《安徽财贸学院十五发展计划》,学院将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密切结合的,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跨经济、管理、法、文、理、工六大学科门类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多科性财经大学。

到2005年,达到在校普通本、专科生15000人,研究生500人规模,普通本科专业增至25个,硕士点增至17个,同时争取实现博士学位点零的突破。

学院现有校区占地530亩(35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1.35平方米,为教学、科研、居住的混合区。

龙湖东校区位于市区东部的大学城园区内,与市区和老校区由城市主干道东海大道相连,规划中的高速铁路站由迎宾一路、二路与学院相连,交通便利。

西临蚌埠市体育中心用地和龙湖,东临蚌埠医学院新校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气息浓厚。

该校区地势平坦,现状多为农田、村庄,局部有小渠通过,无古树名木,南北向长约1000米,东西向长约650米,,总面积约为661005平方米。

校园规划在3至5年内分期实施,首期规划在校生3000人,远期按在校生14000人(含前期3000人)设计。

二、规划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范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4)蚌埠市新成区大学城区域规划平面图(5)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同意安徽财贸学院新征土地的批复》[教秘计(2002)277号](6)《安徽财贸学院“十五”发展计划》(7)蚌埠新城综合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安徽财贸学院新校区项目备案的通知》[蚌新区(2002)43号](8)蚌埠新城综合开发区核发的关于安徽财贸学院扩建校址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9)蚌埠新城综合开发区国土规划局提出的用地红线、地形图及《规划条件与要求通知书》(10)《安徽财贸学院龙湖新校区总体规划专家评审意见》(11)《安徽财贸学院龙湖新校区总体规划修改方案专家评审意见》三、规划设计原则大学校园作为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场所,是知识产生和传播的源泉,需要形成自身所特有的环境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目录一.历史与现状分析1.校园历史与发展2.现状基地与评价二.规划设计思想1.保护自然生态的“指状”格局2.构筑功能合理的系统3.突出文脉与人本理念三.校园规划总体特色1.环境特性与时代精神交融2.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共生3.远期发展向社区共享倾斜四.功能组织分区设计1.功能分区与布局2.道路交通组织3.绿地空间系统4.景观风貌规划5.建筑群体设计五.市政基础设施规划1.给水规划2.排水规划4.电力规划5.电信规划7.有线电视及计算机网络8.环境卫生保护六.经济技术指标分区用地表: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建设内容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一.历史与现状分析安徽大学是国家面向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是安徽省省属重点综合大学。

学校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是全国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建设单位之一,33个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并被列为84所接受公费留学生高校之一和22个国家华文教育研究基地之一。

1.校园历史与发展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在当时安徽的省会安庆市,1958年于合肥市重建,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徽时,亲笔题写了安徽大学的校名。

建校70多年来,安徽大学秉承“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先后向社会输送了近十万各类高级专门人才。

现在有教职员工2295人,在校研究生850多名,普通教育本、专科生近14000名,成人学历教育在读生6000余人,共有15个学院,34个系科和30多个科研机构,52个专业。

安徽大学现有三个校区,占地1100亩,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占地2000亩,计划主要作为学校本科教学某地,兼有部分研究生教育和开展科研学术活动的功能,它将成为安徽大学的主校区,最终学生规模可达3万人。

2.现状基地与评价安徽大学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

大学城围绕丽人湖呈发散式布局,成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知识+生态”的绿蕊。

安徽大学新校区位于大学城的中西部,翡翠路以北,九龙路和汤口路以东,容城路以南,丽人湖环湖西路以西,西侧怀抱丽人湖及公园景区。

用地与周围交通便利,并可与开发区形成良好的功能联系。

基地内地势主体平缓,略有起伏由丽人湖伸展出的三道低凹湿地似指状自东向西插入基地,形成起伏相间的地貌。

基地内最大高差约11.50M,零星散布许多池塘,植被及生态环境较好;东面的丽人湖的滨水绿带为基地提供了难得的景观资源。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合理利用地形,将伸入基地的低凹湿地转变为提高校园环境质量的宝贵条件;正确处理新校区与大学城的整体关系,合理规划校园与周围道路交通、开发区的关系,以及组织具有安徽大学传统特色与未来精神的校园空间。

二.规划设计思想设计依据:① 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招标说明书② 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任务书③ 安徽大学新校区地形图④ 安徽大学新校区市政管线设计资料和环保意见书⑤ 安徽大学新校区岩土工程地质初勘报告⑥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⑦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城规划图⑧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图⑨《普通高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92)245号⑩国家相关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范经过对现状与历史、规划设计要点、任务书以及相关法规条例的认真研究,我们确定这次规划的设计指导思想为:“保护生态,构筑系统,发展人文”。

1.保护自然生态的“指状”格局安徽虽无水乡之名,却具泽国之实。

这一点在我们的基地内就有充分体现。

红线范围内有大大小小池塘近40处,并由丽人湖向内伸入三处指状湿地,中间有相对高起的垄状缓坡,自然生态环境极佳。

自古以来,最美的景致都是优秀的人文景观与出色的自然环境相结合的产物,在此兴建校园,无疑是为合肥的经济开发区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带动整片区域的发展。

对自然地貌的尊重与发展,是校园个性魅力的所在,规划中对指状湿地的保留与改造,使安徽大学校区在目前新规划的众多绿色校园中独具特色。

规划设计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保护天然的山水形态与生态格局,其次是设计空间视廊与自然环境保护面,突出其景观价值。

2.构筑功能合理的系统系统是形成校园空间秩序的重要方法,集成高效的组织原则是进行功能分区,道路网络和空间使用设计的准则。

在安徽大学新校区的规划中,不仅仅关注校园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有机结合,同时亦关注校区内部与周边城市环境的整体联系。

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理念贯彻在内外功能的组织,景观地貌的利用和肌理联系等方面,力求使新校园与周边城市环境形成良性互动。

形成了较好的用地布局、道路系统、绿化系统和景观系统等。

3.突出文脉与人本理念安徽大学有着七十多年的悠久历史,受微州文化和早期现代建筑、西洋建筑的双重影响,空间骨架与建筑语言都形成自己独特的一面。

新校区的规划,将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从而使校园体现出逻辑与浪漫双重特质,促进学术交流与人际交往的气氛。

完整的景观体系与丰富的空间环境层次以及具有地方风格意向的建筑风格使这一理念突显出来。

三.校园规划总体特色从本次规划的设计指导思想出发,安徽大学的新校区展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环境特性与时代精神交融·生态优势,创建人工与自然和谐的绿色校园生态优先是当代环境建设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

新校区得天独厚的自然地貌既为规划提供优质的景观资源,又对规划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即把人工融合于自然之中,谋求两者最大的和谐。

本次规划将天然地貌基本保留,并将指状伸入的水面与学院等人工构筑空间有机的结合,新校区与丽人湖畔绿地反延伸的水面形成咬合之势,成为校园整体的一大特色之一。

·公共活动综合带,体现包融性与以人为本本次规划在新校区的中枢位置设计了一条40-94M宽度不等的公共活动综合带,将科研区、教学区、生活区与体育活动区以最便捷的路线串通,与传统的校园景观道不同,在这条步行活动带包含了交通、休闲、游憩、交往等许多功能,景观亦随着行进的序列抑扬顿挫,体现新时代校园户外活动空间的新趋势。

符合师生户外学习、思考和交往的行为要求。

2.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共生·人文优先,创建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育人环境,安徽有着极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安徽大学的建筑风格、空间概念自然要对文化传统有所体现,新校区的建筑空间力求延续传统文脉,并融入现代语汇,在形式和符号上采用白色墙片和部分红色砖墙相间,使其与本部校区形成传承的关系。

·中西空间理念结合在运用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中国空间理念同时,本次规划结合了西方的理性和美学观念。

规划方案不仅充分注重利用原有的自然地貌,且将自然要素、半岛、水域等作为构筑空间的要素,与各种不同形式的院落及单元,共同形成有机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空间。

·院落空间,营造宜人尺度在2000亩大尺度的用地内,校园建筑多以院落的形式或成组群的布置。

院落建筑在地形与人的尺度中间,增加了一个舒适的过渡空间尺度。

与大型现代建筑相比,院落式的族群布局具有更好的亲和力、文化性和地域特色。

3.远期发展向社区共享倾斜新校区位于合肥大学城的中央地段,规划将生活区、体育区和科研区沿边布置,有利于将来后勤社会化的发展趋向,为新校区远期与社会共享做好铺垫。

四.功能组织分区设计1.功能分区与布局安徽大学新校区规划用地分教学区、学生生活区、教工生活区、体育活动区、生态园林区、科研区六大部分。

教学区位于校园的中部,由公共教学和学院两部分组成,学院以院落式建筑沿湖畔路布置,学院与公共教学部分之间贯穿以公共活动景观带,面对礼仪入口,空间放大成中心广场,以树林,水面和建筑加以围合。

学生生活区位于西侧,紧邻教学区,沿公共活动综合带西侧布置,考虑到效率和线网铺设的便捷,使学生生活区形成包裹于教学区外围的趋势。

新校区的地形较狭长,分别在南北两端设置了科研开发区和青年教工生活区。

教工生活区与学生生活区之间夹体育活动区,提高了体育设施的利用率,且体育设施临近校园次入口,使之可以与更大范围的城市区域共享。

后勤服务未单独成区,而是穿插在教工和学生生活区中,便于服务。

科研开发区结合学术交流中心,位于南部入口处,此处交通条件优越,具有对外窗口的作用。

亦在南部的主入口形成体现校园风格的空间感受。

而结合自然地貌,在水面伸入校区部位,一南一北近期形成两大片生态园林区,提高整个校园的空间品质。

四.功能组织分区设计1.功能分区与布局安徽大学新校区规划用地分教学区、学生生活区、教工生活区、体育活动区、生态园林区、科研区六大部分。

2.教学区位于校园的中部,由公共教学和学院两部分组成,学院以院落式建筑沿湖畔路布置,学院与公共教学部分之间贯穿以公共活动景观带,面对礼仪入口,空间放大成中心广场,以树林,水面和建筑加以围合。

学生生活区位于西侧,紧邻教学区,沿公共活动综合带西侧布置,考虑到效率和线网铺设的便捷,使学生生活区形成包裹于教学区外围的趋势。

3.新校区的地形较狭长,分别在南北两端设置了科研开发区和青年教工生活区。

教工生活区与学生生活区之间夹体育活动区,提高了体育设施的利用率,且体育设施临近校园次入口,使之可以与更大范围的城市区域共享。

后勤服务未单独成区,而是穿插在教工和学生生活区中,便于服务。

科研开发区结合学术交流中心,位于南部入口处,此处交通条件优越,具有对外窗口的作用。

亦在南部的主入口形成体现校园风格的空间感受。

而结合自然地貌,在水面伸入校区部位,一南一北近期形成两大片生态园林区,提高整个校园的空间品质。

4.景观风貌规划S型车道与水面时分时合,穿行于有收放的建筑外部空间中,产生丰富的景观变化,宽阔的公共活动综合带,串连各个空间结点和面向湖的景观轴,结合生长在两侧的建筑,达到步移景异的多层次景观效果。

同时本身也成为开发区中和丽人湖畔的一个重要景观。

5.建筑群体设计安徽大学新校区作为新世纪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的新校园,规划中强调了传统延续与前瞻性相结合。

现代建筑科学技术的运用与传统文化理念的传承成为建筑群体设计的重要方法。

将空间院落的传统理念与理性简约的现代主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将文化意境与功能使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天井、片墙、红砖等符号和材料的运用,力求展现具有安徽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