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昌吉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
昌吉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昌吉市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昌吉地处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城市产业密集带上,全市土地总面积8215Km2,折合1232.2万亩,其中山区面积501.6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0.7%;平原面积400.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2.5%,沙漠面积330.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6.8%。
昌吉市市区位于乌鲁木齐以西,东距乌市中心35Km,西距石河子市118Km,北距五家渠市28Km,312国道从市区穿过承担了部分城市道路的功能,乌奎高速公路、北疆铁路从城市南缘经过,使得我市成为北疆各地通往乌市的交通要塞。
在2003年修编的《昌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中将我市的城市性质确定为:乌鲁木齐都市圈的副中心、卫星城市;自治区重要的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生产基地。
昌吉市现状建成区面积为30.4Km2,28万人;规划2010年建成区面积为36.8 Km2,35万人;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42 Km2,45万人的中等城市。
市区整个地形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坡度10.6‰。
城市发展方向:可以概括为东优、西扩、南进、北调。
东优:优化东部区域的用地结构,调整城市入口区域的景观形象;西扩:城市远期发展方向为向西;南进:近期内,城市的发展轴沿世纪大道、北京路向城市南部区域推进;北调:现状城市北部区域为城市旧城区,规划期内需要对用地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
规划构思:四条城市产业发展带城市住宅产业发展带:发展服务全市、全州,吸引部分乌鲁木齐客流,针对不同客户群的不同类别的住宅。
城市教育产业发展带: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以分校的形式吸收乌市高校和科研机构进入。
城市工业产业发展带:主要发展低污染,节水型的制造业,吸纳乌鲁木齐市的中低端产业扩散以及各地希望进入乌市都市圈的相关企业。
城市物流产业发展带:利用地缘、土地和交通优势,发展以仓储业、运输为主体的物流业,争取成为面向天北经济带和第二欧亚大陆桥的物流基地。
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第一章概述一、地理位置七星台镇是枝江市九个市辖镇之一,城镇位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缘,其东部与古城荆州隔河(沮漳河)相望,北部与问安镇接壤,西部与枝江市中心城区相连,南滨长江。
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11º51ˊ-112º02ˊ,北纬30º16ˊ-30º21ˊ之间,镇域国土面积129平方公里。
七星台镇西面距枝江市14公里,至宜昌市60公里,距三峡国际机场40公里,三一八国道、汉宜高速公路穿镇而过,素有宜昌东大门和鄂西咽喉之称。
二、历史沿革七星台镇是一座新兴的集镇。
1949年仅有一家私人作坊、一家茶馆。
1954年江口轮船站迁此,又增设了一家简易旅社。
1964年县榨油厂(今油脂化工厂)从宜都陆城镇迁此重建。
随后,国营新场拖拉机站(今县农具修造厂)、宜昌地区粮食中转站、新场棉花采购站、公社卫生院等单位相继建成。
1976年新场(1981年更名七星台)公社机关从江口镇迁来,便开始了有计划的发展。
1981年列为乡级镇,1985年12月与七星台区合并为县辖镇,是以油脂化工和商业服务为主的区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自然环境概况七星台镇属亚热带气季风性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平均无霜期220天左右,年均气温16.5℃,一月最冷,最低气温-14.8℃;七月气温最高,最高气温38.5℃。
年平均降雨量958.36mm。
七星台镇地势平坦,最低点海拔高程为 36.9米,最高点海拔高程为44.2米,相对高差小于10米。
七星台水陆交通方便。
水上,江岸线长1850米,最小水深10米。
本区域建筑物抗震烈度为六度。
第二章规划总论一、规划指导思想根据七星台镇经济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枝江市经济发展总体布局,规划高起点,立足长远,科学预测;合理布局生产力,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创立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科学确定镇城区性质及规模;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以可持续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为原则,建立有效的城镇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合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总体设计说明书
总体设计说明书
一、引言
总体设计说明书的编写是为了对项目进行完整而系统的描述和规划,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本文档旨在向项目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介绍整个项目的总体设计方案和相关要求。
二、项目背景
在本节中,我们会介绍项目的背景和目标,以及项目的重要性和影响。
三、项目概述
这一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项目的整体架构和功能,描述项目的范围、目标、约束和限制。
四、总体设计原则
在本节中,我们将描述项目的总体设计原则,这些原则在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将被遵循。
这些原则将确保项目的高效性、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五、总体设计架构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详细描述项目的总体设计架构。
这将包括
项目的分层结构、模块之间的关系和通信方式,以及各个模块的功
能和职责。
六、数据流图
在本节中,我们将使用数据流图描述项目的数据流和处理过程。
这将帮助开发团队和利益相关者更好地理解项目的工作流程。
七、系统需求
在此节中,我们将详细列出项目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
功
能需求描述了项目的各种功能,而非功能需求描述了项目的性能、
安全性、可用性等方面的要求。
八、项目开发计划
本节中,我们将描述项目的开发计划,包括项目的里程碑、时
间表以及团队成员的分工和负责任务。
九、风险管理。
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全文
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附件一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15)说明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理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1998.12项目名称: 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委托方(甲方): 大理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承担方(乙方):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40001083-0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等级: 甲级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编号: 0010001院长:总规划师:院规划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一九九八年十月院长:王静霞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院主管总工:汪志明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所长:杨保军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副所长:朱思诚高级工程师主任工程师:涂英时高级城市规划师杨明松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张险峰城市规划师项目组成员:张险峰城市规划师闵希莹高级城市规划师郝之颖城市规划师秦晓昂助理城市规划师谢映霞高级工程师官晓红工程师大理市参加编制人员:赵济舟中共大理州委秘书长袁爱光中共大理市委员会书记杨志东大理市人民政府代市长忻德昆大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辉大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尚榆民大理州建设局局长高级工程师李彪大理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工程师丁榆生大理市设计院总工高级工程师孙明大理州建设局副局长工程师马永福大理州建设局副局长工程师张国安大理州计委副主任周云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许安溥大理市建设局局长工程师杨中雄大理市建设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舒伟大理市建设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郭强大理市建设局副局长工程师杨国华大理市建设局办公室主任张焰铎大理市文化局局长沈幼熙大理市计委主任杨文虎大理州交通局副局长段立大理市交通局局长工程师杨朝阳大理市土地管理局局长徐光述大理州建设局科长工程师张崇礼大理州风景区管理处处长工程师李滨喜大理市建设局规划管理处处长城市规划师赵丹阳大理市建设局规划管理处副处长目录前言一、城市概况与规划背景 (1)二、规划修编依据、目标和指导思想 (4)三、规划期限及规划范围 (6)四、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发展战略 (7)五、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1)六、城市性质 (35)七、城市规模 (37)八、城市总体布局 (44)九、对外交通规划 (61)十、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65)十一、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77)十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83)十三、苍山洱海风景区规划 (98)十四、旅游规划 (105)十五、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114)十六、环境保护规划 (134)十七、综合防灾规划 (140)十八、近期建设规划 (148)十九、城市远景规划 (150)二十、城市规划区内建设、控制要求 (152)二十一、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建议 (152)图纸目录 (156)基础资料与参考文献目录 (159)附件1:《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对大理市人民政府修编<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附件2:《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对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批复》附件3:《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方案》汇报会会议纪要附件4: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评审会评审意见附件5: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成果前技术交流交流意见书附图1:下关城区道路编号图附图2:凤鸣城区道路编号图附图3:大理城区道路编号图附图4:区域位置图附图5:现状图附图6:总体规划图附图7:远景规划构想图前言应大理市人民政府的邀请,受大理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的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从1997年10月起,承担大理市总体规划的修编任务。
系统总体设计说明书
系统总体设计说明书目录一、引言 (3)1.1编写目的 (3)1.2 项目背景 (3)1.3 术语定义 (3)1.4 参考资料 (3)二、总体描述 (3)2.1 系统目标 (3)2.2 用户需求概述 (3)2.3 系统范围 (3)三、系统架构设计 (4)3.1 架构图 (4)3.2 技术选型 (4)3.3 模块划分 (4)四、数据设计 (4)4.1 数据模型 (4)4.2 数据流程 (4)4.3 数据字典 (4)五、接口设计 (4)5.1 内部接口 (4)5.2 外部接口 (5)六、安全设计 (5)6.1 安全策略 (5)6.2 风险评估 (5)七、性能设计 (5)7.1 性能目标 (5)7.2 性能优化策略 (5)八、运维与维护设计58.1 部署方案 (5)8.2 监控与日志 (5)8.3 升级与维护 (6)九、附录 (6)十、审核与批准 (6)一、引言1.1编写目的明确文档编写的目的和用途。
1.2 项目背景简述项目背景、目标和需求来源。
1.3 术语定义列出文档中使用的专业术语和缩略语的定义。
1.4 参考资料列出编写过程中参考的相关文档和标准。
二、总体描述2.1 系统目标明确系统最终要达到的功能目标和性能目标。
2.2 用户需求概述总结用户的具体需求,包括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如性能、安全性、易用性)。
2.3 系统范围界定系统的边界,包括系统将做什么和不做什么。
三、系统架构设计3.1 架构图展示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各层次、组件、模块间的关联。
3.2 技术选型阐述所选择的编程语言、数据库、中间件、框架等技术栈的理由。
3.3 模块划分详细描述系统模块的划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和接口。
四、数据设计4.1 数据模型提供ER图或数据表结构,说明数据实体、属性、关系等。
4.2 数据流程描述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动路径和处理过程。
4.3 数据字典详细列出每个数据项的名称、类型、长度、含义等。
五、接口设计5.1 内部接口定义系统内部各模块间的接口规范。
关于胜芳镇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第一章、现状概况和规划背景一、现状概况二、规划背景第二章、规划依据、原则及指导思想一、规划依据二、规划原则三、规划指导思想第三章、规划重点问题研究一、城镇发展方向研究二、城镇功能布局结构研究三、道路交通系统网络的梳理四、规划人口和用地规模研究五、景观特色的营造六、镇域体系规划第四章、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一、规划期限二、规划范围第五章、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目标及策略一、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二、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三、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展望四、社会经济发展策略第六章、胜芳经济协作区区域规划一、经济协作区现状分析二、经济协作区区域规划三、区域土地资源与城市建设用地发展四、区域基础设施规划第七章、胜芳镇城镇发展战略一、城镇发展的区域分析二、城镇发展战略三、城镇发展规划目标与标志第八章、城镇性质与城市规模一、城镇职能二、城镇性质三、城镇规模第九章、镇区总体布局与发展方向一、概况二、城镇用地布局原则三、镇区空间布局四、用地发展方向第十章、居住用地规划一、概况二、规划原则三、布局结构四、用地规划分布第十一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一、概况二、规划原则三、布局结构四、公共设施规划第十二章、工业用地规划一、概况二、发展设想三、规划原则四、用地规划第十三章、仓储用地规划一、概况二、用地规划第十四章、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一、绿地系统规划二、景观系统规划第十五章、对外交通规划一、公路规划二、对外交通设施规划三、对外交通用地指标第十六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一、概况二、城市交通发展预测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四、广场规划五、静态交通设施规划六、规划道路广场用地指标第十七章、城镇基础设施规划一、给水工程规划二、排水工程规划三、电力工程规划四、电信工程规划五、燃气工程规划六、环境卫生工程规划七、环境保护规划八、综合防灾规划第十八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一、规划原则二、近期建设年限及发展规模三、近期建设目标与主要标志四、近期建设重点项目第十九章、实施规划的措施第一章现状概况和规划背景一、现状概况1.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胜芳镇地处北京、天津、保定三角中心的东淀及其北岸,是河北省霸州市东部的建制镇。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总体概述基地西侧、东侧为住宅区,北侧为田地,南侧则为河流。
东侧及南北侧均为城市主干道,30m宽.规划用地约15公顷.本项目的目标是建成一个环境优美,造型新颖,设施完善,设备齐全,使用方便的中高等档次的居住小区。
此方案共有居住建筑总计51栋,其中高层17栋,小高层14栋,多层20栋。
会所2个,小学1所,幼儿园1所。
其中东南步行入口处为商业街,向西、向北皆设有沿街商铺.二、总体构思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
(1)、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及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立面造型,更好地契合了当今时代人们得需求,创造了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
(2)、设计了流畅而经济实用的贯通式小区主道路系统,在汽车驶入小区后,能就近地停靠,使小区内部靠近中心的道路做到了“人车分流”,保证了小区内部中心区的人流的安全与便捷。
小区路及宅间小尽量做到流畅且方便使用,以满足人们对于小区内部的步行的要求。
三、设计构思说明1、总体布局本居住小区用地布局的分布主要为:住宅用地、公共建筑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
小区主干道以及中心绿地把小区分为六个大组团,每个大组团围绕中心绿地进行布置2、规划结构根据用地现状条件和规划用地布局,结合道路系统结构,小区分为六个大组团,每个大组团中的小组团围绕组团景观节点布置。
3、道路交通组织本小区共设有4个主要出入口,其中三个车行出入口,一个步行出入口,满足了小区居民的就近进出。
考虑到小区内主要人流方便乘车,南、北、东面各有一个车行出入口。
道路网大致设置为S型,整体上看小区路网结构丰富活泼,充满变化。
小区道路分为三级:小区干道路宽10米,为方便小区居民的晨练,散步和出行要求。
;组团级道路路宽4-5米,满足了内部的一些日常出行,地面停车位主要布置在这片区域。
宅间路宽2-3米,造型多变,活泼生动,与周边环境及建筑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目录一.历史与现状分析1.校园历史与发展2.现状基地与评价二.规划设计思想1.保护自然生态的“指状”格局2.构筑功能合理的系统3.突出文脉与人本理念三.校园规划总体特色1.环境特性与时代精神交融2.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共生3.远期发展向社区共享倾斜四.功能组织分区设计1.功能分区与布局2.道路交通组织3.绿地空间系统4.景观风貌规划5.建筑群体设计五.市政基础设施规划1.给水规划2.排水规划4.电力规划5.电信规划7.有线电视及计算机网络8.环境卫生保护六.经济技术指标分区用地表: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建设内容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一.历史与现状分析安徽大学是国家面向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是安徽省省属重点综合大学。
学校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是全国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建设单位之一,33个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并被列为84所接受公费留学生高校之一和22个国家华文教育研究基地之一。
1.校园历史与发展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在当时安徽的省会安庆市,1958年于合肥市重建,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徽时,亲笔题写了安徽大学的校名。
建校70多年来,安徽大学秉承“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先后向社会输送了近十万各类高级专门人才。
现在有教职员工2295人,在校研究生850多名,普通教育本、专科生近14000名,成人学历教育在读生6000余人,共有15个学院,34个系科和30多个科研机构,52个专业。
安徽大学现有三个校区,占地1100亩,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占地2000亩,计划主要作为学校本科教学某地,兼有部分研究生教育和开展科研学术活动的功能,它将成为安徽大学的主校区,最终学生规模可达3万人。
2.现状基地与评价安徽大学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
大学城围绕丽人湖呈发散式布局,成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知识+生态”的绿蕊。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说明书四川省丽景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二O O九年十一月目录第一部分镇域总体规划 (1)第一章背景及现状 (1)一、规划背景 (1)二、现状概况 (2)三、镇区概况 (4)第二章规划依据、年限、原则和目标 (4)一、规划依据 (4)二、规划年限 (4)三、规划原则 (5)四、规划目标 (5)第三章镇村体系规划 (5)一、继光镇的区域战略地位 (5)二、镇域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5)三、产业发展规划 (7)四、人口及城镇化预测 (9)五、镇村等级、规模及职能结构规划 (11)六、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3)七、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14)八、镇域环境保护和防灾规划 (16)九、镇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1)十、镇域旅游发展规划 (21)第二部分城镇建设规划 (23)第四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23)一、城镇性质 (23)二、城镇人口及用地规模 (23)第五章用地布局规划 (23)一、用地适应性分析 (23)二、城镇发展方向及用地选择 (24)三、功能结构规划 (24)四、用地布局规划 (24)第六章绿地景观规划 (26)一、现状 (26)二、绿地系统规划 (26)三、景观规划 (26)第七章道路工程规划 (27)一.现状概况及问题 (27)二、道路交通规划 (27)第八章管线工程规划 (28)一、给水工程规划 (28)二、排水工程规划 (28)三、燃气工程规划 (29)四、电力工程规划 (29)五、通信工程规划 (29)六、管线综合规划 (30)第九章环保、环卫及防灾规划 (30)一、生态及环保规划 (30)二、城镇环卫设施规划 (30)三、城镇防灾规划 (31)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31)一、近期建设用地选择 (31)二、近期建设用地规模 (31)三、近期建设重点 (31)四、近期建设项目 (32)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 (32)第一部分镇域总体规划第一章背景及现状一、规划背景(一)灾后重建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致使中江县境内集镇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大量房屋倒塌、损毁,数万居民无房可居住。
湘阴高新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1710
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1)一、规划背景 (1)二、规划范围 (1)三、规划期限 (1)四、规划依据 (1)第二章相关规划回顾 (2)第三章现状分析 (6)一、区域位置 (6)二、历史沿革 (7)三、自然及资源条件 (8)四、社会经济状况 (9)五、现状建设 (9)六、综合评价 (11)第四章性质与规模 (12)一、规划性质与定位 (12)二、规划理念与原则 (12)三、规模预测 (13)第五章总体布局规划 (14)一、规划构想 (14)二、土地利用 (14)三、各区用地规划 (16)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 (21)一、对外交通 (21)二、道路系统 (21)第七章绿地景观规划 (24)一、规划原则 (24)二、绿地规划 (24)三、景观系统 (24)第八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7)一、给水工程规划 (27)二、污水工程规划 (30)三、雨水工程规划 (33)四、供电工程规划 (34)五、电信工程规划 (36)六、燃气工程规划 (39)七、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40)八、环境保护规划 (42)九、综合防灾规划 (45)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49)一、近期规划年限 (49)二、近期建设原则 (49)三、近期建设重点 (49)第十章远景发展规划 (50)一、远景规划原则 (50)二、用地发展方向 (50)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51)一、实施措施 (51)二、实施建议 (51)第一章项目概况一、规划背景2016年7月,湖南省政府批复,同意在湘阴工业园的基础上设立湘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现行的省级高新区相关政策。
湘阴高新区下辖金龙新区、洋沙湖工业园、临港产业园(漕溪港、虞公港),这个新设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发展成为湘阴县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岳阳对接长株潭推进长岳一体化的“桥头堡”,力争到2020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并积极创建国家级园区。
鉴于此,2017年1月,湘阴县城乡规划局委托裕廊国际进行湘阴高新区的规划设计,服务内容包括:阶段一:制定湘阴高新区(金龙新区、洋沙湖工业园、临港产业园(漕溪港、虞公港))(约35平方公里)的产业定位阶段二:制定湘阴高新区(金龙新区、洋沙湖工业园、临港产业园(漕溪港、虞公港))(约35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阶段三:制定湘阴高新区(金龙新区、洋沙湖工业园、临港产业园(漕溪港、虞公港))近期开发土地(约25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本规划成果为阶段二湘阴高新区(约35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的成果内容。
衡东县城关镇总体规划说明
衡东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第一章总则1.1 规划背景衡东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中游。
东与株洲市株洲县、攸县接壤,南与衡南县和郴州市安仁县交界,西南为衡阳市区,西临湘江,与衡山县隔江相望,北接湘潭市湘潭县。
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S315等贯穿全县。
衡东县有着良好的资源环境,地貌轮廓是中部山地呈“X”型隆起,成双簸箕形的向东向西敞开盆地组合地形,东西低缓,整个地势是东南高西北低。
衡东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足,水热基本同期。
全县以湘江、洣水为主,拥有铅、锌、钨、汞、钴、萤石、地下热水、紫砂陶土等优势矿产资源。
产业结构的位次表现出三、二、一型的组合特征,衡东县的经济处于较快速发展阶段。
2002年,总体规划确定城市性质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衡阳市卫星城,是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的后花园,逐步建设成为现代化生态旅游城市。
城市发展方向为城市发展主要向建成区北面和河西发展,适当向东发展,远景向南发展。
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强化城关镇的规划管理和建设,适应新时期城镇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指导城镇建设,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特对城关镇总体规划进行调整。
1.2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5.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6.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002;7.《衡阳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8.《衡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9.《衡东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10.《衡东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2-2020)11.《衡东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2-2010)12.《衡东县主体功能区规划(草案)》13.《衡东县2000-2007年统计年鉴》14.《衡东县志》15.《衡东县建设志》1.3 规划原则1、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公平地分配,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在城镇总体规划中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就是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保护环境,节约土地,在城镇建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要点说明
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要点说明文档一:规划设计要点说明:一、整体规划设计要点:1、小区总体布局要合理,要考虑人车分流,设置绿化带和公共活动场所等。
2、道路网要畅通,合理设置出入口,同时要考虑停车位的合理分配。
3、小区内的建筑要以人为本,注重居民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4、配套设施要完善,要有商业区,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设施。
二、建筑设计要点:1、住宅建筑要注重采光和通风,合理布局房间和公共空间。
2、要合理设置电梯和楼梯,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3、要注意保护隐私,合理设置窗户和遮阳措施。
4、要考虑居民的安全,设置消防设施和紧急出口。
三、绿化设计要点:1、要合理利用绿化带和公共绿地,增加小区的景观效果。
2、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
3、要合理设置草坪,花坛,树木等,营造出舒适的绿色环境。
四、公共设施设计要点:1、商业区要有多样化的商铺,满足不同需求。
2、学校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楼和活动场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3、医院要设置医疗设备和急诊室,为居民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
4、公园要有休闲设施和儿童乐园,增加居民的娱乐活动。
五、安全与管理要点:1、要设置安全门禁系统,保证小区的安全性。
2、要设置监控设备,加强小区的治安管理。
3、要设立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机构,提供垃圾清理,维修等服务。
附件:小区规划设计图纸、小区建筑设计方案、小区绿化设计方案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法是指对城市、城镇、乡村进行的规划活动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城市总体规划、细则规划等。
2、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管理办法: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管理办法是指国家对建设工程进行规划审批和许可的管理办法,主要用于指导和管理建设项目的规划工作。
3、城市绿化条例:城市绿化条例是指城市绿化管理的法律法规,主要规定了城市绿化的责任分工,绿化建设的标准与要求等。
文档二:规划设计要点说明:一、整体规划设计要点:1、小区总体布局要科学合理,充分考虑交通流线和人流布局,合理设置交通节点和公共活动中心。
湖南交通职院新校区总体规划说明
湖南交通职院干杉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隶属于省交通厅管理的一所高等职业学院,现有占地面积226亩,分为南北两个校区。
目前在校全日制学生达到6000余人,校区容量已严重超负荷,远远不能满足学院的发展要求。
根据学院发展需求并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长沙市以东长沙县干杉乡征地41.37公顷(620.2亩),建设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
近期规划学生人数为6000人,远期规划为10000人。
新校区建设用地呈不规则形状,被100余米宽的拿塘水库分为东西两块,东侧地块约120亩,西侧地块约500亩,均属低丘陵地带,山地占95%以上。
场地最高海拔标高为68.00米,最低海拔标高为45.00米,植被条件良好。
基地东面是即将改造并拓宽为25米的现有乡镇主干道,南临长沙市城市道路香樟路的延长线黄江路约500米,北距秋江路400米,离机场高速出口7公里,距长沙市区25公里,交通通达便利。
二、主要设计依据1、《湖南交通职院干杉校区总体规划方案设计招标书》2、《关于核准湖南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扩建项目的批复》(湘发改投资[2005]980号)3、《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4、《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5、甲方提供的1:2000电子文档地形图以及其他相关资料。
6、国家、省、市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及工程设计强制性条文标准等。
三、规划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人.建筑.环境和谐共生, 将校园文化与山水文化相互渗透融合,营造符合人体尺度的校园环境,创造富有文化品位的室内外空间,并用全新的建筑风格塑造特色鲜明、功能合理的建筑群。
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布局科学、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既体现交通职业教育特色和湖湘文化内涵又具有现代气息的校园。
四、规划原则1、现代化校园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性,由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以人的发展和素质培养为中心的开放式职业教育转化。
龙湖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项 目 名 称: 新郑市龙湖镇总体规划(2010-2030) 委 托 单 位: 新郑市龙湖镇人民政府 编 制 单 位: 匠人规划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规 划 资 质: 甲级 证 书 编 号: 建城规编第(091168) 主 管 总 裁: 刘 焱 副教授 高级规划师 注册规划师 项目 负责人: 吴玉航 城市规划师 主要设计人员: 彭 博 王伟朋 张素敏 李艳坤 刘小波
第 3 章 上版规划回顾与本次规划修编重点........................................................................................................ 10 3.1 新郑双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 ....................................................................................................... 10 3.2 05 版龙湖镇总体规划 .............................................................................................................................. 10 3.3 05 版规划实施情况 .................................................................................................................................. 11 3.4 05 版规划综合分析 .................................................................................................................................. 11 3.5 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 11 3.6 当前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 ....................................................................................................................... 12 3.7 本次规划修编的重点 ............................................................................................................................... 12 3.8 规划方法 ................................................................................................................................................... 13
苏州市光福镇总体规划说明
第一部分总论第一章规划背景光福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又是太湖国家风景名胜区重要景区之一,拥有众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风光秀丽的自然景观。
经过多年的建设,光福镇综合经济实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础设施和各项社会事业均有了一定的发展。
然而,上一轮总体规划由于受客观历史条件限制,无论从结构还是深度上都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时期的城市建设与规划管理的需要,加之2001年光福镇合并了原太湖镇,镇域范围从57.9平方公里扩展到67.62平方公里,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变化。
同时,随着旅游休闲业的快速发展及现代工业和房地产的开发,光福镇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被破坏的危险,从保护和利用太湖流域传统文化和自然资源的理念出发,对光福镇进行新一轮总体规划的修编十分必要。
一、实现新时期苏州发展战略的需要进入新世纪,苏州的城市化进程表现出一种强劲的发展势头。
城市建设速度远远超出了90年代末的预测,在人口与城市的增长压力下,城市化和工业化问题日益明显,为实现对工业化、城市化的无序发展的有效调控,市政府确定了“四沿”发展战略,即:沿沪宁、苏嘉杭高速公路建立与上海互补的、全国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沿长江培育与上海配套的冶金、化工基础工业片;沿太湖发展高新产业、现代物流及旅游休闲产业;沿上海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加工业和农副产品基础。
光福镇位于“沿湖”发展战略圈内,编制好光福镇总体规划,是实现市政府沿湖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也是光福镇实现突破的机遇。
二、完善苏州市旅游产品结构的需求随着苏州新区的发展,绕城高速公路的建成,以及城市道路如苏福路向西延伸,使得环太湖地区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该区域风景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质量较高,是苏州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发展环太湖休闲旅游度假区是丰富苏州旅游产品结构、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举措。
2004年第二十八届“世遗会”在苏州古城的成功举办,显示了一个崭新的完整的“三古一湖”(即古城、古镇、古园林、太湖)大文化、大旅游的格局正在形成,作为风景名胜区之一的光福镇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及苏州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下,必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规划建筑设计方案总说明
规划建筑设计方案总说明一、项目概述本项目位于具体地点,总用地面积为具体面积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为具体面积平方米。
项目旨在打造一个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舒适便捷的综合性建筑群体,满足人们对于居住、工作、休闲等多方面的需求。
二、设计依据1、国家及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如《城市规划法》、《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
2、项目所在地的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相关规划要求。
3、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相关要求。
三、规划设计理念1、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和感受,创造舒适、便捷、安全的空间环境。
注重公共空间的营造,提供多样化的交流与活动场所,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2、生态环保尊重自然环境,采用节能环保的设计手法和技术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合理规划绿化景观,增加绿地面积,提高生态品质。
3、可持续发展考虑项目的长远发展,预留弹性空间,便于未来的功能调整和升级改造。
采用耐久性好、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降低维护成本。
四、总体布局1、功能分区根据项目的功能需求,将整个区域划分为具体功能分区,如居住、商业、办公等,各功能区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实现功能互补和资源共享。
2、交通组织合理规划道路交通系统,实现人车分流,确保交通安全与顺畅。
设置足够的停车位,满足居民和访客的停车需求。
3、景观规划以中心景观为核心,向四周辐射,形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景观体系。
通过绿化、水系、小品等元素的有机组合,营造出优美的景观环境。
五、建筑设计1、建筑风格采用具体建筑风格,如现代简约、中式传统等,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2、建筑功能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合理布局建筑内部空间,确保功能齐全、流线顺畅。
3、建筑造型注重建筑的整体造型和比例,通过简洁大方的线条和富有变化的立面处理,展现建筑的独特魅力。
六、结构设计1、结构形式根据建筑的高度、规模和使用功能,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确保结构安全可靠。
2、抗震设计按照国家抗震设防标准进行设计,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麻城移民文化公园总体规划说明20110722(调整)
麻城文化公园规划设计说明书总论篇一、项目背景麻城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中段南、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版图面积3747平方公里,人口120万,是中国板栗之乡、中国茶油之乡、中国菊花之乡、中国花岗岩之乡、中国户外用品城和省级园林城市,市内已形成龟峰山杜鹃花海、五脑山生态游、九龙山地质游和烈士陵园红色游‘杏花村历史文化游等一系列旅游品牌,同时麻城的“古战文化"、“名士文化|”、“红色文化”、“名村文化”、“民俗文化"独具特色,具有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为麻城增添无穷魅力。
二、区位分析新规划的麻城移民文化公园地处麻城市城区南湖中心片区,新老城结合部,北临杜鹃大道、西接金龙大道、东邻南湖大道、南侧为规划中的城市主干道西陵大道。
公园将在原南湖公园的基础上进行扩改建建,并结合周边地块的改造开发,建成城市游赏休闲中心和城市移民文化的名片。
公园位于城市腹地,市政府核心区,区位优势极为明显重要,周边主要为城市居住用地,有利于发挥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绿肺"作用.三、上位规划分析麻城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其绿地系统需具备实现展示城市自然特征,充分利用山体水系,构建由生态绿地及城市绿地共同构成的绿地网络,以生态绿地为依托,以城市绿地为重点,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绿地结构以中央生态丘林保护区为中心主体,以郊区山体林地、风景区为绿色背景,滨河生态廊道为纽带,城市公园为重点,山水融汇的网状绿色空间系统。
其中针对城市中心的南湖公园区块定位为大型城市公园绿地休闲中心。
公园位于城市中心高地,是城市主要的景观点和观景点,公园范围以四周城市道路为界,规模约80公顷。
四、综合效益分析(1)经济价值分析从经济角度出发,麻城文化公园的建设吸引外来投资,提升周边用地的土地价值,实现土地价值提升。
通过公园内部发展休闲游乐设施等模式产生直接经营价值。
同时,提供当地居民的再就业岗位。
全新的城市综合性公园的建设将拓展出零售及服务产业、文化体验产业、生态旅游与户外休闲产业、体育运动与休闲娱乐产业的全新的区域性旅游商机.(2)社会价值分析从社会角度出发麻城文化公园的建设将实现多层次的社会价值。
洪雅县县城总体规划说明
洪雅县县城总体规划THE URDAN COMPREHENSIVE PLANNING FOR ADMINISTRATIVE OF HONGYA说明书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SICHUAN INSTITUTE OF URBAN-RURAL PLANNING & DESIGN二OO四年十一月目录第一章基本概况 (1)第二章规划背景 (5)第三章规划依据、期限和重点 (10)第四章规划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 (11)第五章县域经济与城镇体系规划 (15)第六章城市性质与人口规模 (39)第七章用地选择、城市远景发展及规划区范围 (42)第八章县城总体布局规划 (47)第九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54)第十章城市风貌景观规划 (59)第十一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64)第十二章城市管线工程规划 (67)第十三章城市防灾规划 (76)第十四章城市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78)第十五章旧区改建规划 (81)第十六章城市规划区综合规划 (82)第十七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83)第十八章强制性内容规定 (85)第十九章土地使用控制管理规划 (86)第二十章规划管理措施及实施建议 (87)第一章基本概况一、县域概况(一)历史沿革洪雅县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定居青衣江畔,从事简单的劳动,从夏商到北周初洪雅县分属不同的相邻县份。
至周武帝保定二年(公元562年)始置洪雅县,治地在丹棱县城厢镇,置洪川镇为洪雅镇,属嘉州所辖之县。
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改洪雅县治所为丹棱县,洪雅镇置洪雅县,属眉山郡辖。
以后随历代变革,南宋庆元十三年(公元1283年)洪雅并入夹江县,治所在夹江县城关,所属未变。
明城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夹洪分置,复设洪雅县,至今治所不变。
解放后洪雅县原为四川省乐山市辖县,1997年7月29日划属眉山地区现为眉山市辖县,辖11镇15乡265个村。
总人口34.0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5.86万。
旌德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项目名称:安徽省旌德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编制单位:安徽建苑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证书编号:022008项目负责人:李保民院长设计人员:李保民高级规划师李家宁城市规划师徐从广城市规划师孙承君城市规划师马明城市规划师肖铁桥城市规划师汤利华高级工程师(水暖)王晏平高级工程师(电气)凌琪高级工程师(环境工程)薛小敬助理规划师张康叶助理规划师何成助理规划师陈淑平助理规划师协编单位:旌德县人民政府旌德县建设委员会协编人员:张晓新建委主任周伟建委副主任俞晓健建委规划办主任说明书第一章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概述一、城市概况(一)地理位置旌德县地处黄山东北麓,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皖南山区,隶属安徽省宣城市,东邻宁国,南连绩溪,西毗黄山,北接泾县,地跨东径118°44′~118°15′,北纬30°29′~30°7′。
县城旌阳镇是旌德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县境中部,至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南雄公路和旌宁公路的交汇于此。
地形东西长,南北窄,地势起落较大,海拔180-220米,白沙、徽水二河自东南向西北穿城而过,汇于城北,山城南临接岫,西倚栖真,北障柳山,东望石凫,群密环绕,可谓:“四面皆山”、“双水中流”。
(二)自然条件1、地质地貌旌德全县地貌特征为东西向呈长方形,呈畚箕状向北开口。
地势中部平缓,四面环山,东北低于西南。
海拔高度自中部向东北和西南呈阶梯状上升,四面环山,中北部较低,海拔仅150米左右,最低处是三溪坑口,海拔120米,东北至海拔1031.8米的塘山头,西南至境内最高峰大鸣尖,海拔1295.6米,相对高差1175.6米。
山脉走向与构造线一致,以北东----南西向殿市,向东和西北倾斜。
属皖南北部山地丘陵、山间盆谷地貌,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和山间盆地四种类型。
旌德县地震基本烈度6度以下,建筑物和其它工程构筑物不需设防。
2、气候条件旌德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项目背景中国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籍2013年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之机,拟兴建中国园林博物馆,在全面弘扬优秀的中国园林文化的同时,增强北京市的文化软实力。
园博会选址于北京丰台区永定河以西地区(西至鹰山公园西墙,东至永定河新右堤,介于规划梅市路口和射击场路之间),总用地267公顷。
区域属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的城市段,属于16个重点功能区中永定河濒水休闲区。
依托永定河道,与卢沟古桥遥相呼应,历史文化氛围浓郁,地形多变,山水相依,颇具特色。
为北京实现未来发展的目标——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提供支撑。
园林博物馆选址位于园博园主轴西端,作为本届展会亮点之一,规划将其作为独立分区,园博会闭幕后单独运营。
二、上层规划解读园博园总体规划布局结构为“一轴、两点、三带、五园”,其中,“一轴”为贯穿园区东西的园博轴,它是全园主要的交通干线和公共休息缓冲区。
园博轴以鹰山永定塔为起点,串联园林博物馆、各园林展区、主展馆,以功能性湿地区为终点。
两点为园林博物馆和锦绣谷,分别位于园博园东西两端,这2个区将是本届园博会的最大亮点。
园博馆西为规划五园中的森林改造及专类树木园区(即现鹰山森林公园),东为传统展园,北为滨河展园,利用永定河河床作为天然背景,布置展示永定河文化及水文化相关的展陈区域。
园博园选址中心区域的锦绣谷,面积约10公顷,原为建筑垃圾填埋场,号称“永定河大沙坑”,落差高达30米。
利用这个大沙坑打造下沉式花木景区锦绣谷,及落差近30米的瀑布跌水景观,化腐朽为神奇。
三、目标定位博物洽闻,通古达今建设成为“经典园林、世界水平、中国特色、首都气派”的国家级博物馆,成为践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理念的绿色精品;成为全面展示中华民优秀文化和园林艺术的一本教科书;成为体现盛世兴园、社会和谐的有力象征。
四、基地解读园林博物馆位于园博园西北角,鹰山东麓,北至永定河新右堤,南至射击场路,东至规划京周公路新线;建设用地傍山临水,中部平坦,西侧鹰山地属太行山余脉,地形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平川、沟谷、陡坡、崖壁、顶峰相互交织,高差达52米。
北侧永定河更是孕育了北京城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资源的母亲河,所以山水相汇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园博园“馆依山,园傍河”的整体规划特色,共同赋予基址强调和谐、传承的中国气质。
五、总体规划设计园博馆区总体规划可以分为明旨、相地、立意和布局四个部分。
1.明旨——规划主题概念园博馆区规划主题概念可以归纳为:中国气质,中国理解及中国空间选址鹰山脚下,永定河畔兴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兴造体现中国特色,首都气派的首座国家园林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风景园林文化教育的事业机构,展现中国传统园林理法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地合宜,构园得体,是园林成败的关键。
通过对解读命题,现场踏勘调研,以及对相关上层规划的分析,体会项目内涵“和谐”、“传承”的中国气质。
中国园林宛如写意山水,笔墨简约,意味深长,浓缩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以传统园林程序,逻辑关系为线索,用中国式的思维理解设计。
所以传承传统游览观赏空间序列展开的手法,营造起承转合、步移景异、无往不复的中国空间。
2.相地基址依山傍河,西侧鹰山地属太行山余脉,山势起伏,错落有致,而北面的永定河,更是一条孕育了北京城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人文资源的母亲河,山水相会处,建馆辟园,博物洽闻。
规划中永定太平塔,建议改址建于北部山顶,傲立河畔,据山镇水,统摄全园,成为观景视线的焦点。
并可储水、俯四周,得景又成景。
主题升华为“博物洽闻于燕京自然山水间,化腐朽为灵奇”。
3.立意园博园选址永定河畔,与卢沟古桥遥相呼应,历史文化氛围浓郁,原址为垃圾填埋区。
随着“园博会”的举办,化腐朽为神奇,将大大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园博馆是园博轴的起始端,总体规划设计以鹰山博馆传清音,永湄群芳奏昇平为题,体现“和谐”、“传承”的中国气质。
4.布局总体规划布局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水心山谷、博采名园、步移景异、四莳美景及画境文心。
(1)水心山谷中国园林视山水为灵魂,延坡衍谷,将鹰山引入园中,呈环抱之势,使园景有山可依;入奥疏源,山林谷地引水入园东流,因地随形,充分利用七十余米地形高差形成泉瀑、溪涧、湖沼、池塘等多样化的水态。
以水为魂,“顺藤摸瓜”,串联各展园,引池入湖,汇入“澄海”之中,成为全园构图中心;以水为轴,出博馆,蜿蜒东流指向锦绣谷,最终形成近30米的瀑布跌水,银滩倒泄,注入谷中。
博物馆主建筑座落山水间,“章法严谨,景不厌精”,与自然之美浑然天成。
(2)博采名园据要求,园博馆室外展园需基于文献记载和现存园林实例,在内庭外园中复原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园林精品。
根据所选复建园林特征,抓住其山水形胜、布局特点,结合其所处地域、时代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园内选址复建。
借鉴古典园林悉仿、小仿和意仿的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用地内达到至广大,尽精微的艺术效果,绘制一幅立体写意山水画卷。
卷幅上名园集锦,将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园林精品相互并置,彼此贯穿渗透,使来访者最终获得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完整体验。
(3)步移景异游览路径设置顺势蜿蜒、曲折有情,可分为三级,包括主环路,各室外展园内环路,山地磴道,且可联通建筑内中庭展园游径。
全园游线设置或登高上楼,或过桥越涧,或疏朗,或封闭,或远眺或俯瞰,方寸之地,步移景异,别有洞天。
(4)四莳美景植物景观结合水形山势,讲究空间层次,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强调时空变幻,让人领略“春花烁烁、夏树繁花、秋叶瑰丽、冬景苍翠”的四莳美景。
在植物素材选择上传承古典园林审美意趣,营造具有传统韵味、恬淡雅致的诗情画境。
植物的花、叶、果、干各成景致,与主展馆和室外展园相得益彰。
(5)画境文心在道路节点处设牌坊,以精练的文字画龙点睛。
结合古典园林命名、题词、楹联、匾额的文化传统,引人进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诗画意境。
六、室外展园详细设计园博馆室外展陈可分为两部分,由建筑围合而成的中庭展园以及外部独立展园。
1. 外部独立展园梳理所需复建园林自身特征及现状的场地条件,外部独立展园选择中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山水宫苑、庄园别业进行复建。
包括有宋代艮岳之雁池景区、独乐园、明代影园、清代承德行宫内山地庭院——山近轩及梨花伴月。
(1)艮岳——北宋山水宫苑艮岳是北宋宋徽宗所建苑囿,中国园林历史上首次出现纯以山水创作,自然之趣为主题的宫苑,不再以宫室建筑为主体,而以山水风景为主体,园林建筑因势随形,以单体建筑为主,布列从造景上着眼。
室外展园模拟艮岳山水构架,用于全园总体布局。
在博物馆主体建筑东复原雁池景区,包括挥云厅、紫石壁、祈真磴、介亭、泛雪厅、书馆、梅岭等景点。
主要特点:山水形势——“冈连阜属,东西相望,前后相属,左山而右水,沿溪而旁陇,连绵而弥满,吞山怀谷”掇山叠石——“筑岗阜,高十余仞,增以太湖灵璧之石,雄拔峭峙,功夺天造”、花石纲。
植物造景上也有了新的发展,以群植植物为景,如梅岭、杏岫、丁嶂、椒崖、海棠川等动物景观——艮岳继承了圈养禽兽的传统,然而已不是为狩猎之用,而是欣赏的对象,艮岳中的岗阜、池沼、丛林也为动物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
(2)独乐园——北宋写意山水园独乐园是北宋文人园林中最富文人情调的园林,承载了中国早期文人园最为辉煌的历史记忆。
苏轼、富弼、宗泽等人专门为之题记,可谓文坛盛事,旷古罕有。
同时它是司马光罢相后引退洛阳著述时的隐居之所,为《资治通鉴》的诞生地。
展园模拟独乐园的山水构架,植物特色。
主要景点有读书堂、弄水轩、钓鱼庵、种竹斋、采药圃、浇花亭、见山台。
(3)影园——明清江南园墅设计者为《园冶》作者计成,总面积不足十亩(不包括菜园和花圃),在江南属中小型园墅。
影园选址位于“湖中长屿之上,前后夹水,隔水蜀冈,蜿蜒起伏,尽做山势”,全园以水为中心、山为衬托的大山水环抱中的园林境地。
主要特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背靠蜀冈,尽做山势,蜿蜒起伏,远眺借景,四面环水,“柳外长河,河对岸,亦高柳,阎氏园、冯氏园、员氏园皆在目”,达到了极目所至,佳景“靡不物私其所有”。
通过借景突破自身在空间上的局限,延伸视野的深度和广度,使人作的园林与天开的山水巧妙融合。
影园内的掇山,即“以真山为依据,又融合在真山之中”,这也正是学习运用计成“以假为真”、“做假成真”手法的实例。
复建影园,有比较充实的记载资料,更有吴肇钊先生根据史料绘制的平面及鸟瞰可做参考,把握其总体布局、山形水势、植物造景、建筑等特点,在园林博物馆室外展园中选择山水地貌合适的地块予以复建。
(4)残粒园残粒园位于苏州,建于清末,全园面积只有144平方米,不仅是苏州最小的园林,也是中国最小的园林之一。
园址是一个近方形的基地,长边只有12.5米,短边只不过11.5米,园内只有一亭、一池、一山、数木组成曲折高下而有层次的景面。
残粒园的构成是以真山真水,真亭真林,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传统山水园林,面积虽小,但严格使用了中国传统造园的方法,从而拓展了园林的视野,增加了园林的景观,延长了游览路线,而最终还是体现了中国园林的特质。
此园堪称中华一最。
(5)梨花伴月及山近轩“梨花伴月”及“山近轩”都属于承德避暑山庄山岭区的景点。
其特点都是依山就势而建,复建展现其气势雄伟,山近在咫尺的空间形态。
2. 中庭展园博物馆主体建筑形体进退有致,外边界错落间形成了一系列中庭、平台、下沉庭院空间,除复建三个完整的庭院之外,选取古典园林中富有代表性的精彩片段,予以复建,涵盖园林建筑之美、山水之美、花木之美、动物之美、天象之美五大审美情趣。
布局上,综合考虑了复建园林自身特点、场地条件、景观序列营造、室内布展、游线设置等多方面因素,强调内外、上下、远近庭院间的联系,打造空间层次丰富,互为因借,环环相扣的奇妙空间。
(1)白居易履道坊宅院——唐代山池院的代表所谓“山池院”,是唐代人对城市私园的普遍称谓。
这种宅园建于城市住宅旁,一般紧邻邸宅的后部形成前宅后园的格局,或位于正宅的侧面而形成跨院的游憩园。
规模大者占据半坊左右。
白居易的履道坊宅院是其中最为知名的代表作。
白居易专门为这座最喜爱的宅园写了一篇韵文《池上篇》,篇首的长序描述:园和宅共占地17亩,其中“屋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岛树桥道间之”。
白居易购得此园后,又进行一些增建。
复建“山池院”被宅院、环池路和园林建筑围绕的中心水景,池中三岛,建琴亭,通三岛径,作西平桥。
(2)十二石斋——岭南四大名园之一十二石斋,原名“紫藤(花)馆”,在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由梁九图所建,因斋内有十二座大小奇石和园林建筑,以景物优美,见称于世,为广东省四大名园之一。
据有关资料介绍,梁九图在游览衡山湘水,南归之时,船过清远,购得十二奇石,纹络嶙峋,晶莹剔透,润滑如脂的大小黄腊石十二块,运返佛山,以石盆乘之,罗列在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