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规划说明书

合集下载

平泉县城市总体规划

平泉县城市总体规划

平泉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说明书第一部分总论第一章平泉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编制背景一、平泉县上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内容要点 (2)二、对平泉县上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的评价及修编原因 (2)第二章平泉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编制依据、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一、平泉县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依据 (3)二、指导思想 (3)三、规划原则 (3)第三章规划期限第二部分城镇体系规划第四章经济及社会发展战略一、城市发展条件分析 (4)二、经济发展战略及目标 (5)第五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县域产业发展布局 (6)二、县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7)三、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7)四、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9)五、县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1)六、县域防灾规划 (12)第三部分城区总体规划第六章城市性质与规模一、城市性质 (13)二、城市规模 (13)第七章城区总体布局规划一、规划区范围 (15)二、城区功能分区 (15)三、城区用地布局及调整 (16)四、城区道路交通规划 (19)五、城区管线工程规划 (21)六、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24)七、城区风貌及景观规划 (26)八、城区防灾规划 (27)九、城区环保及环卫规划 (28)十、近期建设规划 (29)十一、规划强制性内容 (30)第四部分规划实施保障和措施一、法律保障 (31)二、规划体系 (31)三、协调机制 (31)四、政策引导 (31)五、动态管理 (31)平泉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说明书第一部分总论第一章平泉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编制背景一、平泉县上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内容要点平泉县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于1983年完成,规划期限为1983年——2000年;第二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于1990年,规划期限为1990年——2000年;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于1999年,规划期限近期为2000年——2005年,远期为2000年——2020年。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目录第一部分总则 (1)第一章规划概况 (2)一、本次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 (2)二、修编背景 (4)三、指导思想与原则 (5)四、成都概况 (6)五、城市发展历程和历次总规回顾 (9)六、四川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要点 (20)七、规划重点 (22)八、技术路线 (25)九、规划依据、期限和范围 (26)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 (28)一、发展总目标 (28)二、城市发展分目标 (30)三、城市发展阶段目标 (31)四、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32)第三章城市发展总体策略 (34)一、区域协调策略 (34)二、城乡统筹策略 (35)三、生态优先策略 (35)四、空间优化策略 (36)五、产业转型策略 (36)六、枢纽强化策略 (36)七、文化引领策略 (37)第四章市域城镇化水平与发展战略 (38)一、现状人口规模与发展趋势判断 (38)二、城镇化现状特征分析 (40)三、城镇化目标与战略选择 (42)四、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43)五、城镇土地利用引导 (45)第二部分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51)第五章城乡资源环境控制与建设限制性分区 (52)一、重要空间要素管制 (52)二、建设限制性分区 (56)第六章城镇体系 (59)一、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59)二、发展策略 (64)三、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65)四、规划建设指引 (71)五、规划措施 (76)第七章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78)一、第一产业 (78)二、第二产业 (80)三、第三产业 (87)第八章综合交通与枢纽体系 (100)一、现状概况及主要问题 (100)二、市域综合交通发展策略 (103)三、规划布局 (103)第九章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108)一、现状发展综述 (108)二、发展目标及策略 (109)三、商业设施 (110)四、文化服务设施 (112)五、医疗卫生设施 (116)六、体育设施 (118)七、教育科研设施 (121)八、殡葬设施 (123)九、城市基层治安管理机构设施 (125)十、农贸市场 (125)第十章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127)一、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 (127)二、文物保护单位保护 (128)三、优秀近现代建筑 (137)四、古树名木保护 (137)五、古建筑群(村落、街区) (138)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40)七、历史文化资源展现结构 (141)第十一章环境保护 (142)一、现状及分析 (142)二、环境保护规划 (145)第十二章公共安全与灾后重建 (154)一、总体要求 (154)二、抗震工程 (154)三、防洪工程 (163)四、消防工程 (169)五、人防工程 (174)六、灾后重建 (178)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 (180)一、市域水资源利用 (180)二、给水工程 (187)三、排水工程 (195)四、电力工程 (204)五、通信工程 (212)六、燃气工程 (218)七、环境卫生工程 (226)八、能源发展 (232)第十四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241)一、城市性质 (241)二、城市职能 (242)第十五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243)一、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现状及分析 (243)二、规划目标 (251)三、发展策略 (251)四、中心城区布局调整优化 (252)五、城市绿线、黄线、蓝线、紫线控制 (257)六、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259)第十六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 (266)一、现状及问题 (266)二、综合交通发展目标及发展策略 (271)三、对外交通规划 (272)四、道路交通规划 (273)五、公共交通规划 (278)六、停车场规划 (283)第十七章中心城区公共设施 (286)一、现状概况与问题 (286)二、发展策略 (287)三、级配体系 (288)四、规划布局 (288)第十八章中心城区居住用地 (296)一、现状概况 (296)二、规划目标 (297)三、住房发展策略 (297)四、居住用地规划布局 (299)五、居住区与住房建设指引 (302)第十九章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305)一、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与价值 (305)二、现状保护概况及存在问题 (307)三、规划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 (310)四、古城格局保护 (313)五、历史文化街区及优秀近现代建筑群保护 (316)六、文物古迹保护 (320)七、历史文化名城展现体系 (323)八、规划实施措施 (326)第二十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 (328)一、现状概况及问题 (328)二、规划原则与目标 (329)三、绿地系统结构 (331)四、绿地系统规划 (331)第二十一章中心城区景观系统 (333)一、城市景观风貌基本特征 (333)二、现状存在主要问题 (334)三、规划目标和原则 (335)四、中心城区总体景观风貌架构 (336)五、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337)第二十二章中心城区公共安全 (341)一、抗震工程 (341)二、工业危险品安全规划 (354)三、防洪工程 (362)四、消防工程 (368)五、人防工程 (377)第二十三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与市政基础设施 (383)一、环境保护 (383)二、给水工程 (388)三、排水工程 (392)四、电力工程 (401)五、通信工程 (404)六、燃气工程 (411)七、环境卫生设施 (415)第二十四章规划管理措施与建议 (418)一、循序渐进,完善规划研究编制体系 (418)二、明确事权,优化规划管理体系 (418)三、创新管理制度,促进规划管理的跨区域协调 (419)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引导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420)五、完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420)六、完善土地收购储备与使用制度 (421)七、强化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积极推进人力资源开发 (422)八、创新城乡建设的投融资方式 (422)九、推进规划的“精英参与”与“公众参与” (423)附录:环境影响评价 (424)第一部分总则第一章规划概况一、本次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一)项目准备1.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受成都市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对成都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对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要性。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说明书四川省丽景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第一部分镇域总体规划第一章背景及现状一、规划背景二、现状概况三、镇区概况第二章规划依据、年限、原则和目标一、规划依据二、规划年限三、规划原则四、规划目标第三章镇村体系规划一、继光镇的区域战略地位 (5)二、镇域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6)三、产业发展规划 (7)四、人口及城镇化预测 (9)五、镇村等级、规模及职能结构规划 (11)六、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3) (14)162122232323232323二、城镇发展方向及用地选择 (24)三、功能结构规划 (24)四、用地布局规划 (24)第六章绿地景观规划 (26)一、现状 (26)二、绿地系统规划 (26)三、景观规划 (26)第七章 道路工程规划 ............................................ 27 一.现状概况及问题 ............................................ 27 二、道路交通规划 .............................................. 27 第八章 管线工程规划 ............................................ 28 一、给水工程规划 .............................................. 28 二、排水工程规划 .............................................. 28 三、燃气工程规划 .............................................. 29 四、电力工程规划五、通信工程规划 六、管线综合规划 第九章 环保、环卫及防灾规划 .................................... 30 一、生态及环保规划 ............................................ 30 二、城镇环卫设施规划 .......................................... 31 三、城镇防灾规划 .............................................. 31 第十章 近期建设规划 ............................................ 31 一、近期建设用地选择 .......................................... 31 二、近期建设用地规模 .......................................... 31 31 32 32第一部分 镇域第一章 一、规划背景(一)灾后重建2008年5月12产次序,城镇受到一定程度的创伤。

宜兴市和桥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宜兴市和桥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说明目录第一章规划编制背景 (21)第二章上一轮规划实施评价 (22)第三章镇域现状综述 (23)第四章发展条件与功能定位 (29)第五章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1)第六章镇域空间利用规划与管制 (34)第七章区域协调发展规划 (38)第八章镇区现状综合分析 (39)第九章镇区总体规划 (42)第十章绿地系统与水系规划 (46)第十一章空间景观规划 (48)第十二章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50)第十三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55)第十四章环境保护规划 (63)第十五章综合防灾规划 (68)第十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77)第十七章远景规划构想 (79)第十八章实施措施与建议 (80)宜兴市和桥镇总体规划(2007-2020)说明第一章规划编制背景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及“十一五”规划的新要求、新思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新时期各项法规政策,促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依据新时期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小城镇”的要求,对和桥镇进行新一轮的总体规划编制。

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发展的行动指南。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明确要求。

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加自觉地推动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要求改变过去片面追求速度和数量的倾向,将速度与效益、数量与质量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内涵式、可持续的健康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和桥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和桥也出现了环境污染、经济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

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城镇,必须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模式,创新发展理念,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总规说明书-广州市海珠区总体规划(2015-2030)

总规说明书-广州市海珠区总体规划(2015-2030)

第一章项目概述 (3)一、城市概况 (3)二、规划编制背景 (4)三、规划范围与规划年限 (4)四、规划依据与原则 (5)五、规划技术路线 (5)第二章区域协调发展分析 (5)一、区域关系概况 (5)二、在区域中的定位 (6)三、区域空间协调 (6)四、区域生态环境协调 (7)五、区域基础设施协调 (7)第三章城市发展背景与条件分析 (7)一、区域发展背景 (7)二、内部发展条件 (8)三、小结 (9)第四章社会经济发展策略 (10)一、海珠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特征 (10)三、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0)四、产业发展策略 (10)第五章城市定位、性质与规模 (14)一、发展定位与城市性质 (14)二、城市职能 (15)三、城市规模 (18)第六章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20)一、城市空间演变过程分析 (20)二、城市空间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21)三、空间扩展模式选择 (23)四、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与发展方向分析 (24)五、城市空间结构 (24)六、土地利用规划 (26)八、远景布局构想 (29)第七章交通综合规划 (30)一、交通规划发展战略 (30)二、对外交通规划 (30)三、城区道路交通规划 (31)四、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35)第八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36)一、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36)二、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36)三、公共服务规划策略 (37)四、公共服务设施级别体系 (37)四、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体系 (37)五、各类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38)六、规划管理措施 (43)第九章住房发展政策与居住用地规划 (44)一、住房现状特征 (44)二、住房建设的原则 (44)三、住房需求 (44)四、居住片区空间布局规划 (44)六、住房政策 (45)七、宜居发展策略 (45)八、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5)第十章绿地系统规划 (46)一、城市绿化状况 (46)二、规划指导思想及规划原则 (46)三、绿地系统布局结构 (47)四、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48)第十一章旧城更新与村庄改造规划 (52)一、旧城更新 (52)二、“城中村”改造 (52)第十二章规划实施 (54)一、分区发展指引 (54)二、近期建设规划 (58)三、规划实施配套保障策略 (60)分工第一章-项目概述张彦莎李诗桢第二章-区域协调发展分析刘慧第三章-城市发展背景与条件分析刘慧第四章-社会经济发展策略李诗桢第五章-城市定位、性质与规模王哲夫第六章-城市空间布局规划朱楠第七章-交通综合规划第八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九章-住房发展政策与居住用地规划第十章-绿地系统规划第十一章-旧城更新与村庄改造规划第十二章-规划实施第一章项目概述一、城市概况(一)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北部毗邻越秀区、天河区、黄埔区,西接荔湾区,南部临近番禺区,位于广州市区的中心地带。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1. 引言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对一个城市整体发展的宏观思考和规划,旨在提供一个指导城市发展的长期目标和发展方向。

本文档旨在说明城市总体规划的目的、任务和原则,从而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

2. 目的城市总体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内部的各个要素,包括土地利用、交通、环境保护、社会服务等,使得城市能够在保护自然资源、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

3. 任务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包括:•分析城市现状及问题:通过对城市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找出城市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为后续规划提供依据。

•设定城市发展目标:根据城市的特点和需求,确定长期的发展目标,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

•制定发展战略:制定可行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包括土地规划、交通规划、产业发展等方面,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指导。

•提出政策建议:针对城市发展中的重点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引导城市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4. 原则城市总体规划遵循以下原则:•综合性原则:综合考虑城市的各个领域,协调各个要素的发展,实现城市发展的整体性。

•可持续性原则:以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前提,确保城市发展能够持续进行。

•公平公正原则: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权益,推动社会公平正义。

•参与性原则:鼓励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参与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提高规划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5. 规划内容城市总体规划包括以下内容:5.1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内容,旨在合理布局城市的用地,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设施等。

5.2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包括道路网络规划、公共交通规划、骑行和步行规划等。

5.3 环境保护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是为了保护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包括水资源保护、空气质量改善、垃圾处理等。

5.4 社会服务设施规划社会服务设施规划是为了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设施规划。

总体规划说明书【范本模板】

总体规划说明书【范本模板】

说明书目录第一篇总则篇 (2)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现状概况及历史沿革 (3)第三章相关规划简述 (4)第二篇乡域规划篇 (5)第一章发展战略与目标 (5)第二章人口规模与集镇化水平预测 (7)第三章乡村体系规划 (8)第四章乡域空间管制规划 (8)第五章乡域村庄规划 (9)第六章乡域产业布局规划 (10)第七章乡域综合交通规划 (10)第八章乡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2)第九章乡域基础设施规划 (13)第十章乡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14)第十一章乡域综合防灾规划 (15)第十二章景观风貌规划 (16)第十三章乡域近期建设规划 (16)第三篇集镇建设规划篇 (17)第一章集镇现状 (17)第二章集镇规模和总体布局规划 (17)第三章集镇用地布局规划 ......................................................................................................................... 18第四章集镇道路交通规划 (19)第五章集镇基础设施规划 (20)第六章集镇地块划分与土地使用强度控制 (22)第七章集镇四线规划 (23)第八章景观风貌规划 (23)第九章集镇绿地系统规划 (24)第十章环境保护及环卫设施规划 (25)第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 (25)第十二章近期建设规划 (26)第十三章规划管理与实施 (27)第一篇总则篇第一章总则一、规划背景2007年6月国务院确定重庆市成为“国家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通过了《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明确将“一圈两翼”作为全市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2010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成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强调“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非农就业空间”;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又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等科学发展理念。

汾阳湿地旅游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书

汾阳湿地旅游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汾阳湿地旅游区总体规划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第二章风景资源评价---------------------------------------------------------- 第三章规划依据与期限---------------------------------------------------------- 第四章景区性质规划目标与原则---------------------------------------------------------- 第五章规划布局与结构---------------------------------------------------------- 第六章环境容量人口预测---------------------------------------------------------- 第七章环境保护培育育规划---------------------------------------------------------- 第八章风景游赏规划---------------------------------------------------------- 第九章建筑景观规划---------------------------------------------------------- 第十章核心景观规划----------------------------------------------------------第十一章绿化工程规划--------------------------------------------------------- 第十二章游览设施规划---------------------------------------------------------第十三章基础设施规划---------------------------------------------------------第十四章社会经济调控规划---------------------------------------------------------第十五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第十七章实施总体规划的措施建议正文第一章项目概况第一条旅游区的范围及地理情况湿地规划区位于汾阳市禹门河段,与迎新渠交汇处辐射周围5000亩地,北临望春村,南临申家堡,东临文峡西河。

湖北省英山县南河镇总体规划(评审稿)-说明书

湖北省英山县南河镇总体规划(评审稿)-说明书

湖北省英山县南河镇总体规划(2013-2030年)说明书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目录第一章城镇概况 ················································································ - 1 -一、区域位置 ················································································· - 1 -二、历史沿革 ················································································· - 1 -三、自然条件 ················································································· - 1 -四、经济发展 ················································································· - 1 - 第二章规划背景与指导思想 ································································· - 2 -一、规划依据 ················································································· - 2 -二、规划原则 ················································································· - 2 -三、规划目标 ················································································· - 2 -四、规划范围 ················································································· - 2 -五、规划期限 ················································································· - 3 - 第三章城镇发展条件分析 ···································································· - 3 -一、优势条件评价 ··········································································· - 3 -二、制约因素分析 ··········································································· - 3 - 第四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 - 4 -一、人口预测 ················································································· - 4 -二、产业发展分析 ··········································································· - 4 -三、产业发展战略 ··········································································· - 5 - 第五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与空间管制 ······················································ - 6 -一、镇域镇村体系现状 ····································································· - 6 -二、村镇体系规划原则 ····································································· - 6 -三、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与空间布局······················································ - 7 -四、空间管制分区 ··········································································· - 8 - 第六章、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 9 -一、教育设施 ················································································· - 9 -二、医疗卫生设施 ··········································································· - 9 -三、文体设施 ················································································- 10 -四、福利设施 ················································································- 10 - 第七章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 10 -一、道路交通系统 ··········································································- 10 -二、给水工程规划 ··········································································- 11 -三、排水工程规划 ··········································································- 11 -四、电力工程规划 ········································································· - 12 -五、电信工程规划 ········································································· - 12 - 第八章镇区性质与规模 ········································································- 13 -一、镇区性质 ··············································································· - 13 -二、镇区规模 ··············································································· - 13 - 第九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13 -一、现状概况 ··············································································· - 13 -二、现状用地条件评价 ··································································· - 14 -三、镇区发展方向选择 ··································································· - 15 -四、用地结构 ··············································································· - 15 -五、用地布局 ··············································································· - 15 - 第十章镇区道路交通规划·····································································- 17 -一、道路分级 ··············································································· - 17 -二、路网结构 ··············································································· - 17 -三、交通设施 ··············································································· - 17 -四、道路一览表 ············································································ - 18 - 第十一章绿地系统与景观环境规划·························································- 18 -一、现状概况 ··············································································· - 18 -二、规划结构 ··············································································· - 18 -二、绿地系统 ··············································································· - 19 -三、绿地景观控制 ········································································· - 19 - 第十二章镇区市政工程规划··································································- 19 -一、给水工程规划 ········································································· - 19 -二、排水工程规划 ········································································· - 19 -三、电力工程规划 ········································································· - 20 -四、电信工程规划 ········································································· - 20 - 第十三章镇区环保及防灾规划 ·····························································- 21 -一、环境保护措施 ········································································· - 21 -二、环境保护规划原则 ··································································· - 21 -三、环境保护目标 ········································································· - 21 -四、环卫设施规划 ········································································· - 22 -五、综合防灾规划 ········································································· - 22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说明书四川省丽景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二O O九年十一月目录第一部分镇域总体规划............................................. 第一章背景及现状................................................一、规划背景....................................................二、现状概况....................................................三、镇区概况.................................................... 第二章规划依据、年限、原则和目标.................................一、规划依据....................................................二、规划年限....................................................三、规划原则....................................................四、规划目标.................................................... 第三章镇村体系规划..............................................一、继光镇的区域战略地位........................................二、镇域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三、产业发展规划................................................四、人口及城镇化预测............................................五、镇村等级、规模及职能结构规划 ................................六、镇域空间管制规划............................................七、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八、镇域环境保护和防灾规划 ......................................九、镇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十、镇域旅游发展规划 ............................................ 第二部分城镇建设规划 ............................................. 第四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一、城镇性质....................................................二、城镇人口及用地规模 .......................................... 第五章用地布局规划..............................................一、用地适应性分析 ..............................................二、城镇发展方向及用地选择 ......................................三、功能结构规划................................................四、用地布局规划................................................ 第六章绿地景观规划..............................................一、现状........................................................二、绿地系统规划................................................三、景观规划....................................................第七章道路工程规划.............................................. 一.现状概况及问题..............................................二、道路交通规划................................................ 第八章管线工程规划..............................................一、给水工程规划................................................二、排水工程规划................................................三、燃气工程规划................................................四、电力工程规划................................................五、通信工程规划................................................六、管线综合规划................................................ 第九章环保、环卫及防灾规划 ......................................一、生态及环保规划 ..............................................二、城镇环卫设施规划 ............................................三、城镇防灾规划................................................ 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一、近期建设用地选择 ............................................二、近期建设用地规模 ............................................三、近期建设重点................................................四、近期建设项目................................................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 ......................................第一部分镇域总体规划第一章背景及现状一、规划背景(一)灾后重建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致使中江县境内集镇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大量房屋倒塌、损毁,数万居民无房可居住。

广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书

广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书

广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广水市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十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2)第一节规划依据 (2)第二节指导思想 (3)第三节规划原则 (3)第四节规划任务 (4)第五节规划期限 (5)第六节规划范围 (5)第二章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6)第一节基本概况 (6)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 (6)第三章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目标 (10)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0)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1)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6)第一节土地利用总体结构调整 (16)第二节农用地结构调整 (17)第三节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18)第五章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20)第一节农业发展布局 (20)第二节城乡建设用地布局 (23)第三节生态建设用地空间布局 (25)第六章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规则 (27)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 (27)第二节各用途分区管制规则 (31)第七章强化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 (38)第一节加强耕地保护 (38)第二节强化基本农田保护 (40)第八章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 (43)第一节优化空间布局,形成市域经济集团化发展 (43)第二节严格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3)第三节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46)第四节优化配置城镇工矿用地 (47)第五节优先保障广水主城区建设发展需求 (48)第六节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 (48)第七节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49)第九章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 (52)第一节优先保障生态建设用地 (52)第二节加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保护 (53)第三节推行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54)第十章重点工程建设安排 (55)第一节交通运输工程 (55)第二节水利设施工程 (55)第三节能源建设工程 (55)第四节环保建设工程 (56)第五节旅游项目工程 (56)第六节土地整理重点工程 (57)第十一章近期土地利用 (59)第一节近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59)第二节近期规划原则 (59)第三节近期土地利用目标 (59)第四节近期土地利用重点 (60)第十二章中心城区用地规划 (62)第一节规划范围 (62)第二节规划目标 (62)第三节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63)第四节中心城区用地规模 (64)第五节管制措施 (65)第十三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67)第一节行政管理措施 (67)第二节经济调控措施 (68)第三节执法监察措施 (69)第四节技术保障措施 (69)第五节公众参与措施 (70)第十四章规划方案环境影响评价 (71)第一节广水市土地生态环境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71)第二节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系统敏感性分区 (73)第三节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74)附表1 (77)附表2 (78)附表3 (79)附表4 (81)附表5 (82)附表6 (83)附表7 (84)附表8 (85)附表9 (86)附表10 (87)前言《广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自1999 年12 月正式批准实施以来,对加强土地宏观管理、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促进土地集约合理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体规划说明书

总体规划说明书

总体规划说明书总体规划说明书1. 简介总体规划是指对某项工程、项目或计划的整体布局和发展方向进行详细规划的文件。

总体规划说明书是对总体规划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和解释的文档,旨在向相关人员提供清晰明确的指导和参考,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 规划目标本总体规划的目标是确定项目的整体建设方向和发展目标,包括以下方面:- 定义项目的范围和边界;- 确定项目的主要目标和成果;- 确定项目的时间计划和里程碑;- 确定项目的资源需求;- 确定项目的风险和挑战。

3. 规划原则本总体规划遵循以下原则:- 综合性:考虑项目的各个方面,综合考虑资源、时间和成本等因素;- 可行性:确保规划的实施可行,充分考虑项目的局限性和现实条件;- 开放性:考虑项目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确保规划能够适应未来的变化和发展;- 可操作性:规划要具备明确的步骤和可操作性,方便实施和监控。

4. 规划内容本总体规划包含以下内容:4.1 项目背景描述项目的背景和动机,包括项目的相关历史和背景信息,以及项目的目标和意义。

4.2 项目范围明确项目的范围和边界,包括项目的主要功能和建设内容,以及项目的具体限制和约束条件。

4.3 项目目标具体定义项目的主要目标和成果,包括项目的关键绩效指标和可衡量的目标。

4.4 时间计划制定项目的时间计划和里程碑,明确项目各阶段的时间要求和关键节点。

4.5 资源需求确定项目的资源需求,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等。

4.6 风险管理评估项目的风险和挑战,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

4.7 组织架构确定项目的组织架构和人员分工,明确各个角色和职责。

5. 规划流程本总体规划的执行流程如下:1. 收集项目相关信息,包括项目背景、需求和限制等;2. 分析项目的特点和需求,明确项目的范围和目标;3. 制定项目的时间计划和资源需求;4. 评估项目的风险和挑战,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5. 确定项目的组织架构和人员分工,明确各个角色和职责;6. 撰写总体规划说明书,详细说明项目的整体规划和执行计划;7. 审核和调整总体规划,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8. 对总体规划进行沟通和推广,确保相关人员的理解和支持;9. 根据总体规划,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控制措施;10. 监控项目的执行和进展,及时调整和优化总体规划。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辽中县于家房镇总体规划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绪论 (2)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基本概况及现状建设情况 (3)第三章镇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4)第二部分镇域规划 (6)第一章镇域规模和性质 (6)第二章城镇化水平预测 (6)第三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7)第四章镇域交通设施规划 (9)第五章镇域共用工程设施规划 (10)第六章镇域公共设施规划 (12)第七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2)第八章综合防灾规划 (13)第九章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4)第三部分镇区规划 (15)第一章镇区现状用地评价 (15)第二章镇区规划原则及发展目标 (15)第三章镇区性质和规模及规划范围 (15)第四章镇区建设用地布局 (15)第五章镇区空间管制及控制指标 (18)第六章镇区综合道路交通规划 (20)第七章镇区公用工程规划 (21)第八章镇区风景风貌景观规划 (23)第九章镇区绿地系统规划 (24)第十章镇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5)第十一章镇区环境卫生规划 (26)第十二章镇区综合防灾规划 (27)第五部分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 (29)第一部分绪论第一章总则1. 总体规划编制背景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沿海化双重趋势的引导下,沈阳经济发展的未来必然面向大海,面向世界市场。

作为沈阳距离营口港最近的地区,于家房镇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产业大道的修建切实改变了于家房的区位条件。

产业大道连接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沈阳和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营口,在这两个城市的带动下,必然会带动下,必然会带动沿途各节点城镇的发展。

另外作为沈阳南向出海的必经之地,沈阳城市大型重化工业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建设的升级必然将部分产业搬迁出来,这些企业为了降低交通运输费用,必然会选择布局在产业大道附近,这就为于家房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为了于家房镇新的发展形势,为更好的发展其职能,改善自身建设,必须编制一部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的规划。

由此对原有的总体规划进行一定的修改,在满足其发展条件的前提下,吸收其原有的有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编制《于家房镇总体规划(2011-2030)》2.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试行)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220-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5、《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6、建设部《县域体系规划编制要点》(2002年);7、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8、《辽中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7-2026)9、《于家房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 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重点研究内容3.1规划的指导思想1.抓住辽宁沿海经济区建设的机遇,依托沈阳经济区的发展,建立城镇规划的新观念,分析研究于家房镇发展变化及新趋势。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与规划任务一、规划整合的背景1、国家对开发区建设提出新要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已做出批示,强调在新的发展阶段,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更加注重引进技术和开发创新,更加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努力提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水平。

(“温家宝要求进一步办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规划》规划信息2005.1)2、区域竞争形势日益激烈随着以城市为代表的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也正进行着区域整合,这不仅为城市群的分工合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增强了广佛都市圈的辐射力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

但就珠江三角洲的内部各城市而言,其相互之间的竞争也更加剧烈,为努力打造“大佛山”——广东省第三大城市,佛山也需要优化投资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整合产业资源,进一步增强城市竞争力。

3、佛山“产业强市”战略的具体实施佛山市委市政府以“产业强市”作为佛山市发展战略之一,并编制了《佛山市工业发展规划纲要》(2001—2010),纲要的核心内容就是大力发展工业园区经济,强调通过资源整合,提高工业整体素质,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工业发展集约化、簇群化。

针对目前佛山各个园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要坚持环保优先,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大力控制和治理工业污染,提高工业的文明化水平,把工业发展与“蓝天、碧水、绿地”的环保工程紧密结合起来,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成为了城市新的增长点,并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孵化器”和“辐射源”的作用,因此被视为未来战略产业的摇篮。

因此要加强对高新园区的规划整合,为其健康发展、做大做强创造条件,也为城市空间发展进行合理引导。

4、国家对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近年来,国务院相应出台了对城市土地宏观调控的政策,使城市新的发展用地扩张受到很大限制,这就要求应当节约使用用地并合理利用存量土地、整合各类资源、集聚产业用地,同时也要求加强对产业的转型、提升或重新定位。

长寿湖总规说明书

长寿湖总规说明书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2006年3月简介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于1992年元月被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确定为重庆市新巴蜀十二景之一“长湖浪屿”;1999转为直辖市级风景名胜区(渝府[1999]74号)。

长寿湖风景名胜区具有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在重庆市具有一定独特性和垄断性。

长寿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被称为“西南内海”,形成于1954年动工兴建的狮子滩水力发电站。

该电站1957年全部建成发电,为我国“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项目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长寿湖水库总容量10.27亿立方米,水面面积65平方千米,控制流域面积3020平方千米,调节库容7.48亿立方米。

近年,为深入发掘“长寿”旅游文化内涵,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大力开发具有长寿特色的旅游产品,争取将长寿湖开发建设成为重庆主城区近郊的休闲、观光、康娱、度假旅游中心,使其成为长寿区旅游拳头产品;并在长寿区内逐步形成以长寿湖为重点的“园区—城区—湖区”的观光休闲旅游度假带。

长寿区逐步加大了对长寿湖风景名胜区的工作力度,将理顺管理体制,向湖区纵深发展,提高开发层次,完善周边的配套设施和旅游线路等作为近年长寿湖风景区建设工作重点。

并形成了一批重点项目,如抓紧完成长寿湖旅游项目和产品策划、开工建设双龙—罗山旅游公路、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广场、旅游码头、西岸片区道路、电、水、气等。

在此背景下,为了更为有效、合理的开发和建设长寿湖风景名胜区,2005年4月,受重庆市长寿湖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委托,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承担《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2005年5月初,项目组共十一人进入现场,展开基础资料收集、现状踏勘、与长寿区、旅游风景区管委会、相关村镇等领导和部门进行座谈工作。

2005年6月至7月,项目组多次向重庆市规划局、园林局,长寿区委、政府,长寿区建委、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等相关领导汇报规划编制的工作进度和阶段成果。

荆州开发区总体规划(2010-2020)说明书改

荆州开发区总体规划(2010-2020)说明书改

目录第一部分现状概况和规划背景一、现状概况1、地理位置及规划面积2、自然条件3、社会经济发展状况4、土地利用现状5、用地布局现状6.小结二、规划背景三、规划依据与编制重点1、规划主要依据2、编制重点四、规划区范围及规划期限五、规划目标六、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1、规划指导思想2、规划原则第二部分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战略一、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基本情况1、荆州市及荆州开发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2、荆州开发区的发展环境评析二、荆州开发区的主导产业选择1、产业选择的原则2、可供选择的产业发展方向3、主导产业的确定三、社会经济发展的策略建议第三部分总体规划一、性质和规模1、开发区性质2、人口规模二、布局结构与功能分区1、规划布局结构2、功能分区3、空间布局方案三、用地布局规划1、工业用地布置2、居住用地布置3、公共设施用地布置4、其它用地的布置四、综合交通设施规划1、综合交通设施的规划目标2、对外交通系统规划3、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五、绿地系统规划1、绿地系统组成2、规划建设目标3、规划布置原则4、公共绿地的分布5、防护绿地的设置六、景观系统规划1、规划原则2、规划内容七、市政工程规划1、给水工程规划2、排水工程规划3、电力工程规划4、电信工程规划5、天然气规划6、供热规划八、综合防灾工程规划1、消防工程规划2、防洪、排涝规划3、人防设施规划九、环境保护规划1、城市环境保护规划2、目标与措施3、环境保护规划指标十、环境卫生规划1、环境卫生现状2、存在的主要问题3、垃圾收运规划4、垃圾处理规划5、环境卫生设施规划6、环卫基地及基层环卫机构规划十一、近期建设规划1、近期建设目标2、近期建设规划十二、规划实施与开发策略1、管理模式与实施主体的确定2、采用“滚动开发,逐步延伸”的开发模式3、采用多渠道土地开发及投、融资手段4、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5、加强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工作6、加强规划立法及实施监督工作第一部分现状概况和规划背景一、现状概况1、地理位置及规划面积荆州开发区位于荆州市城区东端,西临沙市机场,东接岑河农场及荆岳铁路规划线,北枕荆州地方铁路货运站及豉湖渠,南至长江,总面积约79.61km2,人口14。

本溪市总体规划文本及说明书

本溪市总体规划文本及说明书

本溪市总体规划文本及说明书一、引言二、背景1.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本溪市以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然而,仍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通过制定总体规划来加以解决。

2.城市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本溪市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功能和质量不断提升,但城市规划和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3.生态环境保护:本溪市地处环境敏感区域,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问题日益突出。

为保护和修复本地生态环境,有必要在总体规划中制定相应的措施。

三、目标四、原则1.综合协调发展: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上,均衡发展各区域,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优化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空间布局,实现功能互补、优势互补。

3.环境优先保护: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推进生态修复工程,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4.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保障城乡居民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务。

5.人文关怀: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五、内容1.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2.城市建设:规划城市功能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交通,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

3.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村产业升级,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收入。

4.生态环境保护: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修复,推动绿色发展。

5.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6.文化遗产保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提升文化软实力。

六、实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本溪市总体规划领导小组,统一协调规划实施工作。

2.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制定详细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各项任务的有序推进。

3.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规划实施过程的监测和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地质地貌民勤县境一部分属于北祁连槽缘凹陷带内,称南(武威)盆地;大部分地域位于阿拉善台隆东南缘,称北(民勤)盆地。

总趋势南高北低,四周隆起,中部平缓,呈阶梯状地堑构造。

全县境内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剥蚀残山、湖沼草地、黄土平原、风成沙丘等四类。

(四)河流水文民勤县境内唯一的地面水资源来源于贯穿武威、民勤两盆地的石羊河。

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靠自然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出山后被上游灌区截引,引灌后的余水和洪水及潜入地下的灌溉回归水在中游出露,形成中游的红水河、白塔河、清水河等,于民勤境内先后汇合为石羊河,流入红崖山水库。

石羊河径流主要随上游的控制能力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逐年减少,五十年代末期,年径流量为5.88亿立方米,92年为1.4亿立方米。

从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看,民勤属典型的干旱沙漠条件下的平面水文地质类型,地下水源合计补给量为32346万立方米,可开采量为10635万立方米,地表、地下合计可用水资源34135万立方米。

(五)地震区划根据《甘肃省地震烈度区划图》(50年超越概率10%),民勤县地震烈度划分为7度。

(六)资源概况民勤县域内已探明金属矿产有铜、铁、镍等,但多因规模小、品位低,不具工业开采价值;而非金属矿产有煤炭、石墨、芒硝、石膏矿。

民勤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光资源丰富。

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民勤县域现辖五镇十八乡,2003年底县域总人口为307141人,其中城镇居民57090人,占总人口18.6%。

农业生产:民勤地域辽阔,旧有“塞上沃区”之誉。

解放以来,经过多年奋战,这里已成为河西商品粮基地之一;众多的粮食作物中,以小麦为大宗,而久负盛名的黄河蜜、白兰瓜、黑瓜子成为经济作物中的拳头产品。

2003年农业总产值57007.21万元,粮食总产量161217吨,比上年增长12.7%,农民人均纯收入2678元。

由于人口不断增长,人均拥有耕地不断减少;同时土地沙化日趋严重,生产过程中重用轻养等问题更加突出。

工业生产:民勤县有一定工业基础,工业生产以食品、机械、建材化工、轻工纺织、矿产为主要门类。

2003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58006万元,比上年增长17.62%。

工业发展存在问题主要为生产力水平低下,企业规模小,未形成规模效益。

交通:民勤没有铁路运输、空运和水运,交通运输全靠公路运输。

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县道为骨架,以乡、村道路为分支的交通网络,通达全县96% 的乡镇及绝大多数行政村,全县境内共有各类公路518.49公里。

公路现状基本能适应交通需要。

第二节红沙岗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一、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红沙岗矿区位于甘肃民勤县西部,金昌市北侧,行政区划隶属甘肃省民勤县花儿园乡所辖。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2º26´06"~102º37´48",北纬38º54´14"~39º03´36"。

矿区范围:北、东分别为F1、F12断层为界;西以东山山子~高圈滩~红1401钻孔一线为界;南以15勘探线向南1500m 为界。

南北长约17km,东西宽约6.5km,面积约110km²。

规划红沙岗镇区位于矿区西南部,河(西堡)雅(布赖)公路65—67公里东侧,北为规划建设的煤炭产品工业厂区,南临规划改建的民西公路。

以矿区西侧红沙岗村为中心,向东距民勤县城72km,向西到内蒙古阿拉善盟右旗71km,向南距镍都金昌市67km,至兰新铁路金昌火车站91km,区内地形平坦,便道纵横,皆可通汽车,交通较便利。

二、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红沙岗镇区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南侧,腾格里沙漠西缘,潮水盆地北缘东段,北大山南麓之山前,冲洪积倾斜戈壁平原上,呈典型的干旱戈壁荒漠地貌景观。

区内地形平坦而略显北高南低之势,海拔一般在1400m左右,比高一般在5m上下;东北部因基岩抬升而形成剥蚀残丘或沙梁,相对高差多在10m以内,北侧呈低山地貌,(北大山)海拔在1500m左右,相对高差不大于100m。

2、气候矿区属较典型的温带干旱荒漠气候。

其特点是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炎热,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全年干旱少雨(雪),四季多风,尤以春季风沙为甚。

据阿拉善右旗及民勤县气象局1992-1996年气象观测资料表明:年平均气温8.35ºC,月平均最低气温-9.1ºC(元月份),极端最低气温-22.7ºC(元月),月平均最高气温25.2ºC(七月份),极端最高气温37.2ºC(七月);历年平均降水量119.36mm,最大年降水量138mm(1996年),最小年降水量100.9mm(1995年)。

雨季为每年6-9月份,其降水量占全年的80%。

每年11月至翌年2月为干旱季节,极少降雨、雪;历年平均蒸发量为2982.24mm,最大年蒸发量3375.3mm,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

冰冻期一般在每年10月份下旬至翌年4月上旬,最大冰冻土深度109cm。

风力一般为4-7级,最大可达9-10级,历年五级以上大风日数平均30天。

春冬多西北风,夏秋多东南风,每年4-5月份有“龙卷风”或沙暴发生。

3、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系红沙岗矿区内无常年性地表径流,多发育一些近南北向冲沟,仅暴雨时有季节性洪水形成的短暂洪流,向南汇入潮水盆地中央低地。

北大山南麓山前见有井泉分布,有第四系潜水溢出地表。

以红沙岗村周围井泉为例,水量较少,地质较差(微咸水),仅供当地人畜饮用。

向南无地下水自然露头。

(2)水文地质红沙岗矿区位于北大山南麓冲洪积倾斜平面上,即位于F1以北的基岩裂水和层间孔隙水区(Ⅰ区)东部。

北、西、东分别为F1、f5、f6三条压性断层环绕包围,向南相对开放,且通过水F1断层与Ⅱ区贯通,形成一个既独立又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相联系的单元。

矿区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含煤段粗碎屑岩类,属孔隙含水层,本区各含水层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直接充水含水层富水性较弱。

据此,初步确定本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为一类一型。

(3)供水水源位于北大山南麓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上的矿区内,基本无供水条件,而在矿区东南的潮水盆地腹地(Ⅱ区)半腰子井~土山子一带,广泛发育有第四系更新统冲洪积-湖积沙、砂土层,为富水较强的含水层。

据钻孔抽水资料,单井涌水量达1000-2000M³/日,矿化度为0.9-2.2m,含水层厚主基100m以上。

该区具备供水水源地条件,并且区内地形平坦,人烟稀少,地下水资源基本没有开发,是较为理想的供水水源地。

4、地震矿区地处民勤地震带东部。

据资料记载,民勤地震带自1952年以来,共发生4.75级以上地震14次,其中7级地震一次(烈度9度),其余多在5级左右。

1989年9月4日,矿区北邻的雅布赖地区发生5.1级地震;1990年10月20日民勤地震带南侧的古浪、景泰地区发生6.2级地震。

上述情况说明,矿区及其邻区地震发生的频率较高,今后矿区及镇区开发建设中,应予以注意,根据«甘肃省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地区地震烈度为七度。

第三章规划指导思想、重点和规划依据、期限第一节规划指导思想1、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逐步深入实施和国家、甘肃省大力发展小城镇的政策,抓住红沙岗矿区建设开始启动这一良好机遇,分析确定城镇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2、从大的经济区域和民勤县域出发分析城镇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建设一个具有区域经济互补优势,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经济强镇。

3、以为红沙岗矿区生产、生活服务为核心,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繁荣城镇经济,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发展的原则来确定城镇性质、规模和城镇多元产业结构,实现矿业城镇的长久发展。

4、规划要富有超前意识,树立长远观点,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协。

注重处理好当前效益和长期效益的关系。

5、按照现代化城镇的要求来考虑各项基础设施的配置,并以适当超前的基础设施带动城镇相关产业的发展,满足城镇发展的长远要求。

6、以建设生态城镇为目标,营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创造具有独特风格和魅力的戈壁绿洲新城。

7、坚持合理利用资源,建设高效节水防污城镇,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益,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规划重点1、准确定性表述城镇性质,合理预测城镇人口和用地规模及用地发展方向。

2、突出重点,优化城市用地布局与结构,完善城市功能,合理安排城镇各项建设用地,增强规划的弹性、应变能力和可操作性。

3、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绿化系统建设,创造良好的具有特色的现代工矿城镇景观风貌。

第三节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村镇规划编制办法》3、《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4、《甘肃省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件>办法》5、《民勤县城总体规划》(1998-2020)6、《红沙岗矿区总体规划》(太西煤集团民勤县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7、国家及甘肃省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

8、相关的基础资料及地形图。

第四节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4—2020年。

分为二个阶段:近期规划7年:2004年—2010年远期规划10年:2011年—2020年第四章城镇发展规划第一节城镇发展条件分析一、有利因素1、红沙岗镇发展具有良好的机遇: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正逐步实施,甘肃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已确定大力发展中小城镇,民勤县对红沙岗矿区建设的大力支持等都将使红沙岗镇城镇建设和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2、红沙岗镇位于武威市、民勤县、金昌市、内蒙阿拉善右旗、雅布赖镇等地的区域中心位置,可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成为区域能源供应、物资集散地和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重要城镇。

3、红沙岗镇位于戈壁滩,土地开发利用不受限制且自然地形平坦,适于城镇建设。

4、红沙岗为新建小城镇,城镇建设过程中无其它城镇所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

5、矿区资源开发利用将带动城镇工业、金融信息和服务业的发展,加快城镇经济发展。

二、不利因素城镇建设自然环境条件差,现状基本无可利用的基础设施,因此建设初期改善环境、修建基础设施的投入较大。

第二节城镇经济发展战略在规划近期,矿区各工业项目均将投入建设,城镇经济发展要利用这一机会,在建设基础设施的同时建设为矿区工业建设配套服务的城镇工业企业和为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

规划远期要实施多元经济发展战略,优化城镇产业结构,发展符合产业政策的矿产品深加工项目、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交通运输业和科技教育事业,避免矿产资源型城镇在资源枯竭期所面临的转型困难,使城镇经济得到长期协调发展。

第三节城镇性质、城镇规模一、城镇发展目标红沙岗镇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城镇自身经济充满活力,服务设施完善,能为红沙岗矿区提供良好服务,生活居住环境优美,最终成为具有戈壁绿洲特色的工矿城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