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一、解释概念
1.种种是具有一定得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形态特征的生物群。

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2.亚种在不同分布区的同一种生物,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导致两地生物在形态结构或生理功能上有差异。

3.品种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经自然或人工选择形成的动、植物群体。

具有相对的遗传稳定性和生物学及经济学上的一致性,并
可以用普通的繁殖方法保持其恒久性。

4.双名法由林奈发明,是指用拉丁文给植物的命字,每一种植物的名字都是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字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二
是种加词。

5 植物多样性指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填空题
1. 植物分类各级单位主要有__界____、___门___、__纲____、__目____、___科___、___属___、__种____。

有时在各级之下还可加亚级单位。

2.植物的种名用两个拉丁词组成,第一个词是__属名____,第二个词是___种加词___,然后加上命名人姓氏或缩写。

三、思考题
1. 简述植物分类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内容
1 结构及形态方面的研究
2 染色体方面的研究:对染色体数目、结构及行为的研究
3 传粉生物学及繁育系统方面的研究
4 植物地理和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包括间断分布和替代现象;特有现象;多样性中心;表现型的可塑性;生态学分化现象。

5 植物化学研究方法:对初生代谢物、次生代谢物、蛋白质及核酸的研究
6 数学方法: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分支分类学。

植物分类知识点总结

植物分类知识点总结

植物分类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植物的分类、命名和演化关系。

植物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特征、生态习性、遗传变异等信息,也为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了基础。

下面将介绍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点,包括植物的分类原则、分类系统、主要分类单元等内容。

一、植物分类原则1.形态学原则: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特征。

2.生态学原则: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分类,如水生植物、陆生植物、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等。

3.生殖生物学原则:根据植物的生殖特征进行分类,如有无花果、孢子的类型等。

4.进化分类学原则:根据植物的演化关系进行分类,如根据植物的起源、进化和分化进行分类。

5.综合分类原则:综合运用形态学、生态学、生殖生物学和进化分类学等原则进行分类。

二、植物分类系统植物分类系统是指将植物按照一定规则分成不同的类群,并给它们命名的体系。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植物分类系统是“科—目—科属—种”的分类体系。

1. 科:是植物分类的最高类群,它包括一组相关的属,如李科、蔷薇科等。

2. 目:是植物分类的次高类群,由一组相关的科组成,如被子植物目、蕨类植物目等。

3. 种:是植物分类的最低类群,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代表着一类具有相同形态、生态和遗传特征的植物,如水稻、玫瑰等。

三、主要分类单元在植物分类体系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分类单元,如亚科、属、亚属、变种、品种等。

1. 亚科:在科和属之间的一个分类级别。

2. 属:是种的集合,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马铃薯属、玫瑰属等。

3. 亚属:在属和种之间的一个分类级别,代表一组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种。

4. 变种:是某一种植物群体中的一部分,具有与其他群体不同的形态特征。

5. 品种:在紧缩的种内分成的具有一定遗传特征和形态特征的群体。

植物的分类方法主要有形态分类法、生态分类法、生殖生物学分类法和分子分类法等。

1. 形态分类法: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如根、茎、叶、花、果实等。

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与分类基础知识

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与分类基础知识

三、地衣植物门



特征: 真菌(子囊菌)与藻类(蓝藻、绿藻)的共生植物。 形态: 1、壳状: 2、叶状: 3、枝状
壳状地衣
王兆龙2001年 摄于美国罗格斯大学
第二节 高等植物


特征:
1、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例外)。 2、生殖器官是多细胞的。 3、有性生殖的受精卵形成胚,再长成新的植物体。 4、陆生。 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 子植物、被子植物四个 门。


(三) 真菌门
。 2、生活方式:寄生、腐生、或兼寄腐生。 3、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发达;有性生殖各 式各样。 有70,000种。 可分为4纲:藻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 半知菌纲。


各纲代表植物





1、藻菌纲:黑根霉 2、子囊菌纲: 酵母菌 青霉菌 3、担子菌纲: 蘑菇—伞菌的结构:菌盖、菌褶(侧丝、担孢子)、 菌柄、菌环 4、半知菌纲: 只知道无性生殖阶段,对有性生殖阶段还不明了。 稻瘟病菌、棉花炭疽病菌等病原菌。


繁殖方式:
1、细胞分裂。 2、丝状体断离。





异形胞—丝状体上厚壁的细胞,胞质均匀透 明,大小与营养细胞相同。 厚垣孢子—丝状体上比营养细胞大的厚壁的 细胞。 藻殖段—丝状体上由异形胞分隔形成的片段。
3、孢子生殖(内生孢子、外生孢子、厚垣孢子)。
念珠藻属
代表植物:

例如: 稻 Oryza sativa L. 人参 Panax ginseng C.A.Mey.
梅花 P. mume (Sieb.) Sieb.et Zucc.
(二)有关命名人表示法的含义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1. 茎具卷须,无气生根 2. 卷须先端无吸盘;叶片3~5浅裂或深裂………葡萄 2.卷须先端成吸盘;叶片3浅裂或深裂…………地锦
1.茎无卷须,具气生根 3.叶柄、叶背、幼枝被星状毛………………洋常春藤 3.叶柄、叶背、幼枝被鳞片……………加纳利常春藤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四、植物检索表:
平行式检索表: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植物分类的方法 植物分类的单位 植物的命名 植物检索表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一、分类的方法: 人为分类法: 以实用为目的,不考虑亲缘关系。 自然分类法:
以植物彼此间的亲缘关系远近为标准。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二、分类的单位: 基本单位: 界、门、纲、目、科、属、种 常用单位:
科、属、种
1. 茎具卷须,无气生根……………………………………2 2. 茎无卷须,具气生根……………………………………3 3. 卷须先端无吸盘;叶片3~5浅裂或深裂……………葡萄 2.卷须先端成吸盘;叶片3浅裂或深裂………………地锦 3.叶柄、叶背、幼枝被星状毛……………………洋常春藤 3.叶柄、叶背、幼枝被鳞片…………………加纳利常春藤
二、分类的单位: 种下等级:
➢ 亚种(subspecies) 不同分布区的同一物种,因生境不同导致 个体形态或生理上差异的变异类群。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二、分类的单位: 种下等级:
➢ 变种(variety) 相同分布区的同一物种,因小生境不同导 致形态上有稳定遗传特征的变异类群。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拉丁文书写的国际通用的标准的科学名称。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三、植物的命名: 种的学名:双名法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 . 月季花:Rosa chinensis Jacq.

6植物的分类

6植物的分类

第六章植物的分类第一节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一、植物分类的方法1、人为分类方法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方便或按植物的用途,选择植物一个或几个特征作为标准进行分类,然后按照人为标准顺序排成分类系统。

2、自然分类方法以植物的亲疏程度作为分类的标准。

按照生物进化的观点,植物由于来自共同祖先而具有相似的遗传性,表现出形态、结构、习性等方面的相似。

因此,根据植物相同点的多少就可判断它们之间亲缘上亲疏程度。

这种根据亲缘关系进行分类的方法是自然分类方法。

被子植物的分类主要依据各种器官的形态特征,尤其是生殖器官的形态特征,因为花果的形态比较稳定,不易因环境的改变而产生变异。

二、植物的分类单位依范围大小和等级高低,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每个等级内如果种繁多还可细分一个或二个次等级,如亚门、亚纲、亚目、亚科等。

种以下可有亚种、变种和变型。

例如陆地棉这种植物在分类上就是:陆地棉界——植物门——种子植物亚门——被子植物亚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锦葵科——锦葵科属——棉属种——陆地棉三、植物命名法为了避免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混乱现象,国际上采用双名法给植物命名。

双名法是瑞典植物学家林奈(1753)首创使用的,即是用两个拉丁文单词给植物命名,第一个词是属名,是名词,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词是种加词,是形容词或拉丁化名词,全部字母小写;最后附加命名人的姓氏或姓氏缩写,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这种命名的方式称为 " 双名法 ",属名一般是名词,种加词一般是形容词,也可是名词。

四、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及其应用植物检索表是植物分类学中识别鉴定植物的钥匙。

检索表的编制是根据法国人拉马克(Lamarck,1744-1829)的二歧分类原则,将要编制的检索表中需容纳的所有植物,选用一对以上显著不同的特征,分成两类;然后又从每类中再找出相对的特征再区分为两类;如此下去,直到所需要的分类单位(如科、属、种等)出现。

植物分类基础知识

植物分类基础知识

转自自然之友,怕以后找不到:杨斧老师20081206讲座整理第一部分被子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一、植物分类的单位和阶层系统1.种是基本分类单位2.界、门、纲、目、科、属、种各单位,由大到小形成了分类的阶层。

地球上所有的植物都隶属于植物界之中,其下又分为若干个门,每个门下再分为若干个纲……依此类推直到种。

在上述各单位间根据需要还可以再建立亚单位,如亚门、亚纲……亚种。

二、植物的科学名称1.俗名和学名俗名是没有严格的科学界定的植物名称,可因地域、语言等不同而异,因此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的现象不可避免。

如番茄的俗名有西红柿、tomato等许多;而中国各地被俗称为白头翁的植物有十几种。

学名是严格按照国际命名法规确定的以拉丁文表示的科学名称,每一种植物只能有一个世界通用的学名,一个学名只能代表一种植物。

2.学名的表示方法——“双名法”(1)一个学名必须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

(2)第一个词为该种所在属的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词为种加词(种名),均为小写字母。

(3)完整的学名还应包括定名人的姓氏,排在种加词后,一般用缩写,第一个字母大写。

但在某些场合定名人可以省略。

例如:苹果的学名Malus pumila Mill.属名种加词定名人缩写(可以省略)油松的学名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属名种加词定名人缩写(可以省略)三、分类系统简介(一)人为分类系统与自然分类系统1.人为分类系统是人们按照自己利用植物的不同目的而建立的系统,不能客观反映植物界的发展演化规律。

2.自然分类系统是19世纪生物进化论建立后,人们力图客观反映植物界各门类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顺序而建立的分类系统。

但由于研究者的认识水平和所依据的论据不同,分类系统之间有所差异。

(二)被子植物门(或亚门)几个主要的自然分类系统1.恩格勒系统(1964年修订):2纲,62目,343科2.哈钦松系统(1959年修订):2纲,111目,411科3.克郎奎斯特系统(1981年):2纲,11亚纲,83目,383科4.塔赫他间系统(1997年修订):2纲,17亚纲,71超目,232目,591科四、识别植物的基本方法(一)分类的依据1.传统分类学以植物的形态特征为依据2.现代分类学在形态特征的基础上综合细胞学、植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资料进行分类(二)分类的语言和工具1.形态术语是认识植物的主要语言2.工具书和检索表是认识植物的助手和指南3.植物标本是识别植物的范本4.植物的栖息地是认识植物的现场第二部分被子植物主要科和代表属种被子植物又被称为有花植物,以具有真正的花、形成果实、具有双受精现象等特征而领先于裸子植物,是现代植物界中最高级、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一个植物类群。

植物分类学

植物分类学

第一节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一、植物分类的方法㈠人为分类方法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方便或按植物的用途,选择植物一个或几个特征作为标准进行分类,然后按照人为标准顺序排成分类系统。

㈡自然分类方法以植物的亲疏程度作为分类的标准。

按照生物进化的观点,植物由于来自共同祖先而具有相似的遗传性,表现出形态、结构、习性等方面的相似。

因此,根据植物相同点的多少就可判断它们之间亲缘上亲疏程度。

这种根据亲缘关系进行分类的方法是自然分类方法。

被子植物的分类主要依据各种器官的形态特征,尤其是生殖器官的形态特征,因为花果的形态比较稳定,不易因环境的改变而产生变异。

二、植物的分类单位依范围大小和等级高低,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每个等级内如果种繁多还可细分一个或二个次等级,如亚门、亚纲、亚目、亚科等。

种以下可有亚种、变种和变型。

三、植物命名法为了避免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混乱现象,国际上采用双名法给植物命名。

双名法是瑞典植物学家林奈( 1753 )首创使用的,即是用两个拉丁文单词给植物命名,第一个词是属名,是名词,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词是种加词,是形容词或拉丁化名词,全部字母小写;最后附加命名人的姓氏或姓氏缩写,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四、植物检索表检索表是植物分类中极为常用的工具,在表中罗列出相对的两组形态特征,加以比较找出两者的区别即可找到其所在位置。

第二节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植物界约有植物 50 万种。

植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规律演变与进化。

教材中把所有植物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低等植物包括藻类、菌类和地衣三类;高等植物包括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类。

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主要区别如下表:低等植物高等植物⑴大部分生活在水中潮湿处。

⑴多数陆生,少数水生。

⑵植物体结构简单,为单细胞体或多细胞体,无根、茎、叶的分化。

无维管束构造。

⑵植物体形态结构复杂,有根、茎、叶分化(苔藓植物具假根,无真根),除苔藓外有维管束构造。

植物常用知识点总结大全

植物常用知识点总结大全

植物常用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植物基本概念1. 植物的定义:植物是一类多细胞生物,其细胞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 植物的分类:植物根据种子的形式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根据生活习性可分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 植物的结构:植物主要由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组成。

4. 植物的生活史:植物的生活史主要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传播等各个阶段。

二、植物的生长与发育1. 植物的生长方式:植物的生长主要包括细胞分裂、伸长和分化等过程。

2. 植物的发育调控:植物的发育受内源和外源调控,包括激素、光照、温度、水分等因素的影响。

3. 植物的适应性: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表现在生理上、形态上和生态上,例如气孔调节适应土壤干旱,叶片形状适应光照强弱等。

4. 植物的器官发育: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的发育是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生理和生物学过程。

三、植物的营养与代谢1. 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质的过程,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基础。

2. 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

3. 植物的营养吸收: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叶片吸收气体等方式获取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4. 植物的代谢反应:植物的代谢包括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核苷酸代谢、激素代谢等多个方面。

四、植物的生殖与繁殖1. 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有性生殖包括花粉和卵子的产生、传粉与受精、胚胎发育和种子形成等过程。

2. 植物的无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方式主要包括分生组织的形成、茎、根、叶等器官的变态分化和再生等。

3. 植物的繁殖适应性:植物的繁殖适应性表现在花的结构、传粉方式、果实的形态和传播方式等方面。

4. 植物的遗传变异:植物的遗传变异是种群适应环境的基础,是植物种群的生态进化过程。

五、植物的应用与保护1. 植物在食品领域:植物提供人类大部分的食物,包括谷物、蔬菜、水果、油料、香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 为人类提供合适的环境,维系着自然界中的
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 • 人类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第二节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 一、生物的分界
Linnaeus:两界系统(1735):植物界,动物界 Haeckel: 三界系统(1866):植物界,动物界, 原生生物界 Whittaker:四界系统(1959)、五界系统(1969)
– (1)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
• 广义遗传多样性: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
息的总和——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 狭义遗传多样性:生物种内基因的变化,包
括不同种群之间以及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 (2)物种多样性 (species diversity) • 物种多样性: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 类的丰富程度。 • 物种:175万 • 物种:1300万——1亿
第二节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1、植物分类学历史
• • • • • • • • • • • • • • (1)古希腊提奥弗拉斯(Theophrastus371—286B.C) (2)英国人John Ray(1628—1705) (3)李时珍(1518—1593) (4)吴其睿(1789—1847) (5)林奈(1707---1778) 法国:A.L.Jussieu 瑞士:A.P.de.Candolle 英国: Bentham and Hooker 德国:A.W.Eochler艾希勒 德国:A.Engler恩格勒 英国:J.Hutchinson哈钦松 苏联:A.Takhtajan塔赫他间 日本:田村道夫 美国:A.Cronquist柯郎奎斯特
– (4)景观多样性(landscape diversity) – 景观多样性: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构成的景 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 样化程度。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 遗传传多样性 – 物种多样性
基础 基本单元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 4 .生物多样性公约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 1992年 6月 5日在联合国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 发展大会上正式通过 – 1993年12月29日起生效 –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目标是: • (1)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对资源的持续利用; • (2)促进公平合理地分享由自然资源而产生的 利益。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 2.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或biological diversity
– 所有生物 ( 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 和它们所包 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 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 3.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组成
300万?500万?1000万?
第二节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 三、两个概念
• 1、什么是植物系统学
• 2、什么是植物分类学
第二节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植物系统学
• 亦称“系统植物学”:研究植物之间 的亲缘关系,建立植物界自然系统的科学。 为广义植物分类学的一个方面。
第二节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植物分类学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 (3) 生态系统多样性(ecosystem diversity)
– 生态系统:各种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自
然综合体。 –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 地球上生态系统组成、功能的多样性 • 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 的多样性、生态过程的多样性等。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全球物种数目(Heywood et al. 1995)
• • • • • • • • • • • • • • • 类群 病毒 细菌 真菌 原生动物 藻类 高等植物 线虫 甲壳动物 蜘蛛类 昆虫 软体动物 脊椎动物 其他 总计 已描述数目(万种) 0.4 0.4 7.2 4.0 4.0 27.0 2.5 4.0 7.5 95.0 7.0 4.5 11.5 175.0 估计数目(万种) 40 100 150 20 40 32 40 15 75 800 20 5 25 1362
病毒界
五界系统— Whittaker
植 真 动 物 菌 物
六界系统— 陈世骧
原生生物
原核生物
1979
细菌界 蓝藻界 植物界 动物界
真菌界
第二节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 二、为什么要对植物进行分类? •1、植物界数量大;
•2、植物界变化多。
第二节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现在生存在地球上的植物,估计有50 万种以上。要对数目如此众多,彼此又千 差万别的植物进行研究,第一步必须先根 据它们的自然性质,由粗到细,由表及里 地进行分门别类,否则便无从入手。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 ②选择价值: • 为育种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机会。 • 多保存一个物种,为后代多留下一份宝贵的 财富。 • ③存在价值: • 带来某种荣誉感或心理上的满足——大熊猫, 金丝猴,褐马鸡。 • ④科学价值: • 生物演化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孑遗物种。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 二、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 (一)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 1.直接价值(Direct Value):使用价值或商品价值。 • 消费使用价值 • 生产使用价值 – 在1976-1984年期间,美国从生物资源方面获 得的利润高达每年876亿美元。 – 全世界每年的木材产值在750亿美元以上。
• 区分植物种类,探索植物之间的亲缘 关系,阐明植物界自然系统的科学。它与 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胚胎学、 植物生理学、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 细胞学、遗传学、古生物学、生物化学都 有密切的关系。
第二节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 四、如何对植物进行分类 • 1、植物分类学历史 • 2、人为分类系统和自然分类系统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 生物灭绝
• 未被认识就已消亡
100/day
• 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保护生物多样性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 一、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 – – – – – 1.生物多样性概念的提出 人口、资源、环境 194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1961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 1971年:人与生物圈计划 1980年:由IUCN等——世界自然保护大纲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2.间接价值:与生态系统功能有关。 • ①非消费性使用价值: • 光合作用 • 传粉、基因流动、异花授精、环境效力、有益 遗传品质、保持进化过程、使竞争者保持永恒 的张力。 • 污染物的吸收和分解。 • 娱乐和生态旅游——休闲价值。 • 保护土壤 • 调节气候 • 稳定水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