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葫芦历史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雕刻葫芦的历史文化
雕刻葫芦,又称雕葫芦,它是民间艺人在小如鸡蛋、大似人拳、皮质细腻、色泽黄白、外形椭圆的葫芦上雕形塑物、刻意摹神的玩赏工艺品。
雕刻葫芦始创与清光绪年间,由雕刻艺人在精选的葫芦上用特制的小刀和钢针,刻上或刺图案、文字,再饰以松墨而成。最早的雕刻葫芦,只是在葫芦上刻一些花草鸟兽、名胜古迹、人物脸谱,在街头巷尾出售,供儿童赏玩。后在张广建任甘肃总督期间,雕刻葫芦成为官府送礼之物。
雕刻葫芦真正登上工艺品大雅之堂,还是在1920年前后。那时,兰州有一名叫李文斋的秀才,擅长书画,诗文俱佳,但生性孤傲,不事权贵,家境非常贫寒。为了糊口,李文斋以雕刻葫芦为生。李文斋集书画诗文之长,将"王羲之爱鹅"、"竹林七贤"、"十八罗汉"、"桃花源记"、"渊明赏菊"、"兰亭集序"、"赤壁赋"等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刻上葫芦,在形似的基础上侧重神似,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引起工艺美术界的瞩目,有"绝技"之誉。1938年,李文斋因不肯以葫芦奉权贵,得罪了当时的公安局长沈觐康,被无辜关进监狱,死于非命.其女婿王德山,继承李文斋遗志,博采中国传统画技之长,仿刻出历代名家的名作名画,使雕刻葫芦题材更加广泛,雕技更加精绝.雕刻葫芦开始走出国门,畅销西欧各国.
到了40年代,又一位艺人阮光宇,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刻意求新,把《西厢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作品中的人物,巧妙地刻画在葫芦上,并配以诗词文字、风景山水,使雕刻葫芦工艺更臻完美。80年代,雕刻葫芦的名家是阮光宇之子阮文辉。阮文辉继承父业、博采众长,将雕刻工艺分为"描写"与"雕刻"两种。所谓"描写",是在葫芦的外表用特制钢针将表皮刺破,镌刻书画,涂以松墨;所谓"雕刻",是以小刀将葫芦硬壳刺透,用粗线条描绘人物、山水、花卉等。他在雕刻上独具匠心,针、刀并用,以刻、铲、刮、磨等多种方法,将中国画的勾勒、点垛、渲染、皴擦等手法用在刻画葫芦上,仿制出历代名家泼墨写意山水以及徐悲鸿、齐白石的画风笔意,使雕刻葫芦工艺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如一枚"儿童游戏图",在直径约4.3厘米的桃形葫芦上,刻有150个玩童,神情姿态各不相同。玩打者、演戏者、翻斤斗者、捉迷藏者,无不惟妙惟肖,动人心弦。"唐诗204首",实在一枚直径约5厘米的宫灯形葫芦上,刻有204首唐诗,其字迹清晰、秀丽工整、干净匀称、风采照人。"敦煌飞天",是在直径5厘米的葫芦上,刻有120位飞天,有的吹笛,有的抱筝,有的反弹琵琶,人物各个弯眉秀目、樱唇含笑、婀娜多姿,就连飞舞的飘带和摆动的纤手也历历在目。"东坡赤壁夜游图",是在一枚直径2厘米的椭圆形葫芦上,刻有一夜扁舟,舟中6人神情迥异, 栩栩如生,舟外远山近树,疏密有致;同时还刻有537字的《前赤壁赋》字迹秀媚、工整清丽。另外2枚直径仅1厘米的葫芦上分别刻有"唐诗桃园行"、"饮中八仙歌"。阮文辉这4套6枚微雕葫芦作品,已被原轻工业部定为国家珍品,由中国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阮文辉也被国家授予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
如今,雕刻葫芦名家辈出、高手如林、雕刻技艺和工艺水平达到了更新更高的境界,不少精绝奇妙的惊世之作被国家乃至海外有关部门收藏,每年出口万枚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