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司治理结构

合集下载

浅谈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

浅谈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
“ 目标 性 治 理 ”和 “ 预性 治 理 ”。 一 , 持 距 离 型 融 资 。 持距 干 其 保 保
离型融资 即 “ 目标性公 司治 理”, 在保持 距离型融 资方式下 , 投资
经理市场 评价人力资本 价值 的重要依据 ,因此管理者 的投资取向
者不得直接干预企业 的经营战略决策 , 只能得到合同规定的给付 。
维普资讯
财务与管理 l I A EA D MA A E NT N NC N N G ME F
浅谈 公司治理 结构 对企业财务 管理 影 响
武汉理 工大学 葛志鸿 二滩水 电开发有 限责任公 司 刘广 宇


公 司治 理 结 构 对 企 业 筹 资 活 动 影 响
由于这种融资方式通过抵 押资产 的品质强化 事前承诺 的可信度 , 因此其对企业资产 的流 动性 、产权行使能 力的大小 和总体商业环 境的依赖程度较大 , 如果 企业 资产 的市 场价值波动较大 , 且变现性 能力较差或资产 的专用性较强 ,那么投资者 的清算性威胁就 可能 不起作用 , 企业 的控 制权 就不 能有 效地 转移到投 资者手里 ; 之在 反 企业的有形资产 中不 动资产 占较 大比重 ,且这 种不 动资产的变现 性较 强 ,或是作担保 的资产 的获利 能力较 强 ,那么 以此 资产作抵 押, 将使企业事前承诺的可信度提高 , 投资 者对企业 的相机控 制就
当企业管理层 不服从 自己的决定 时便进行 改组 。 需要说 明的是 , 这 两种融资方式 选择 在一个企业 中并不 是唯一的 ,一 般以一种方式
族成员召开的会议上作出 ,而这种决策方式常常使 企业作 出错误 的决策 。 由于家族式企业 的经 营直接受控于家族成员 , 企业 只要存 在一天 , 家族 的利益就可 以保证一天 , 因此家族式企业更关心企业

浅谈基层国企党的建设与法人治理结构

浅谈基层国企党的建设与法人治理结构

浅谈基层国企党的建设与法人治理结构郭奇红(山西能源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21)摘要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

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正确处理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的关系,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法人治理各个环节,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本人从建立领导体制、推进党建与改革同谋划、强化法人治理体系建设和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等方面对如何加强国企党的建设与法人治理结构的衔接融合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法人治理结构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

要明确党组织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通过健全党建工作机制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的统筹结合,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了公司章程,将党组织的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工作任务纳入了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工作规范,明确了党组织在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使党组织成为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初步实现组织化、制度化和具体化。

1建立“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就必须建立相匹配的国有企业领导体制。

建立党委书记和董事长“一肩挑”、总经理兼任党委副书记和设置专职党委副书记的企业领导体制,不断推进专职副书记进入董事会,同时在董事会选聘经理层成员工作。

厘清职责定位、理顺事责权利,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既能各负其责,又能形成合力,使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能够在法人治理结构中得到很好体现。

2推进党的建设与企业改革同步谋划党组织要及时对公司章程进行修订,明确把党的建设和企业改革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和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务工作人员同步配备、党建工作同步开展,实现体制对接、机制对接、制度对接和工作对接作为党建工作总体要求,在公司章程中予以明确。

浅谈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内部控制

浅谈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内部控制
主 要 表 现 在 股 东 的参 会 方 面 上
措施, 两 者 之 间的 关 系 应 该 是 管 理监 督与 制 度 环 境 之 间 的 关 系 。 ( 一) 两者 的目标相 同, 都是为了完善企业 的管理 公司治理的 目标 是防止大股东和公司代 理人损害集体股东 的利 益 , 保 证 企 业 在 正 确 的路 线 上 运行 。完善 的公 司 治理 结构 是 公司实现 自身 目标的前提, 可以保证股东财富最大化利益的实现。
而财 务内部控制 则是为了保全 公司财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 增加
公 司财 务 透 明度 , 最 终 目标仍 然 是 保 证 公 司股 东 利益 的最 大 化 。 ( 二) 健全 的公司 治 理结 构可 以保 证财 务 内部控 制 的有 效运 行 因为财 务内部控 制处于 公司治理结构既定下所作 出的财务 制度 安排 , 财务 内部控制能否有 效运行 ,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 治理结构是否完善 。 公司治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可 以认为是 财 务内部控制 的一部分 , 只有 公司治理结构 比较完善, 财务 内部 控 制 才 可 以真 正 发挥 作 用 , 并强 化 其 信 息 披 露 , 保 证 财 务 信 息 的 真 实 性 。反 之 , 如 果 公 司 治理 结构 不完 善 , 即 使 财 务 内部 控 制 再 有效, 都 不 能 起 到 其 应 有 的作 用 。另一 方 面 , 由于 财 务 内部 控 制 制 度 可 以有 效 的规 范 公司 的会 计 行 为 , 保 证 财 务 信 息 的真 实 性 ; 可 以 及 时 发 现 财 务 方 面 的 舞 弊 、财 务 隐 患 等 不 合 理 的 甚 至 足 错 误 的财 务行 为 , 并 及 时作 出纠 正 , 从而 保 证 公 司财 产 的安 全 , 确 保 公司可 以遵守相关的法律制度和公司的规章制度 , 实现有效 的公司治理 , 在对 公司的董事会和经理人等代 理人进行考核 时, 无 论 是 大 股 东和 中 小 股 东 , 其 很 大 程度 上 都 是依 据 公 司 的 财 务 会计 信 息 。 因 此 ,有 效 的 财 务 内部控 制在 保 证 了 会计 信 息 真 实

浅谈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谈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谈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摘要: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力量,但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显现出一些不足,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小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公司治理;问题;措施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1一、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1.内部治理结构家族化我国的中小企业大部分都是由家族性企业,很容易出现任人唯亲的状况,外来人才很难进入公司管理的高层,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大部分掌握在家族成员手中,公司经营管理决策主要掌握在家族成员中的大家长手中,在企业创立初期,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业务单一,这种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的复杂,由于管理者的知识水平有限,管理经验不足,将严重阻碍企业的未来发展。

2.权利制衡机制缺失,股权过度集中在家族式的中小企业中,企业由创业企业家控制,集所有权、经营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创业企业家成为企业的最终控制人。

虽然有的企业也引进了一些专业管理人才,但是其在企业中很难得到实权,不能发挥其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作用,有的企业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但是也很难发挥其应有的监督和制衡作用。

公司的管理决策完全取决于大股东的个人意志,小股东的权益则得不到有效保护。

在企业创立初期,这种决策方式可以使创业企业家对企业实施有效控制,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创业企业家个人能力和素质的限制,会抑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融资机制不完善,发展资金不足企业发展资金不足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得不到充分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而资金不足主要是由于缺少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机制,造成企业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初始投入资金主要来自于创业者及其家族成员的资金积累,投入资金有限。

中小企业自身规模较小,相对于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大企业来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批严格,贷款额度低,偿还期限短。

公司治理方面论文

公司治理方面论文

公司治理论文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班级:商会125姓名:肖晗学号:目录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3)摘要 (3)关键词 (3)一、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解 (4)(一)公司治理结构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4)(二)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4)(三)公司治理结构要解决涉及公司成败的两个基本问题。

(4)二、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4)(一)政府治理和监管力度不够 (4)(二)目前公司中存在的董事会功能弱化 (5)(三)监事会未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5)三、改进和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建议 (5)(一)加强和改进政府治理 (5)(二)实行独立董事制度 (5)(三)实现内部审计机构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和功能的转变 (5)四、家族企业在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6)(一)股权结构单一 (6)(二)资金、人才匮乏。

(6)(三)内部产权模糊。

(7)五、关于家族企业治理问题的建议 (7)(一)推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7)(二) 融合社会资本,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7)(三) 董事会实现共同治理,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7)六、参考文献 (8)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伴随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企业结构的治理尚存在一些问题,已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

本文主要从企业的产权改变、治理结构、不同的理论背景下对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深入分析我国企业内部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优势与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给出完善企业内部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与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治理结构;企业治理;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一、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解(一)公司治理结构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地讲是指投资者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和控制关系,包括公司董事会的职能、结构、股东的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地讲是指关于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即企业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和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制度和文化的安排.(二)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治理主体,即谁参与治理,现代治理结构理论认为,企业治理主体就是利益相关者。

浅谈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结构的结合

浅谈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结构的结合

党建与公司治理 结构有效结合 的方法。

外, 企 业 在 进 行 党 建 制 度 改 革 时 也 要 注 意 与 自身业 公 司治 理 结 构 分 析
的结合 , 党 建的发展要遵 循党 的相关政策法 规, 但 是也不能忘
企 业 的 发 展 必 须 和 整 个 社 会 的大 环 境 相 适 应 , 我 国遵 循 的 记 了 自身 企 业 的经 营 模 式 。 员 工 根 本利 益 的 保 证 , 民主 公平 选
经 营管理
浅谈 企 业 党 建 与公 司 治理 结构 的 结合
杨 斌强
( 金 川集团公 司党校 , 甘肃 金昌 7 3 7 1 0 0 )
【 摘
要】 随着我 国经 济体制的不断改革, 新形势下企业的发展 目 标是能够建立一 个现代化 的公 司企业制度 。 在具有 中国特 色
的社会 主义国家中, 任何 形式的企 业都 不能脱 离群众 , 不能损坏群众 的根本 利益 , 这 才能保证与我党的要 求相 一致 。因此 当前企业 在进行公 司治理 结构 完善 的同时, 要注意与党建的有 效结合 。 【 关键词】 企 业党建; 公司治理 结构 ; 企业发展
出 现 的 企 业 与 雇 工 之 间的 矛 盾 冲 突 , 让 人 们 开 始 怀 疑 党 提 出 的 证 企 业 改 革 的 不 断 完 善 。企 业 基 层 党组 织 具 体 的 工 作 是 能够 帮
公平、 保护群众 利益等政策是否真正 的有效 。如何能够将党 多 助 企 业 建 立 一 个 得 到 员 工拥 戴和 尊 重 的领 导 组 织 , 帮 助 企 业 建 次提出的方针政策能够在企业 中得 到真 实有效 的实施 , 如何 通 立一个能够经得起考验 ,在 困难 之中依然不放 弃的领 导组织,

浅谈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审计约束

浅谈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审计约束

农资金。 在资金管理 、 使用环节 , 主要审计涉农资金的项 目、 预算 、 计
划、 资金 、 设备物资采购 、 内部控制制度等内容。 审查其是否符合投
资立项的具体规定,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有无虚报项 目等问
题。 对涉农 资金 内部控制制度 审计, 主要审查涉农资金风险预警系 统 的建立与运行状况以及涉农 资金管理制度 的健全性 、合理性 、 有 效性, 确保资金使用按制度规范进行。
( ) 新 审计 方 法 , 分 运 用现 代 科 技 手段 其 一 , 协 同相 二 创 充 应
投标行为,使涉农审计问题的处理 与涉农资金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提高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 本文 系高建来教授主持 的天津市社科研 究规划资助项 目 “ 建
设 社会 主义 新 农 村 申的 资金 管 理 问题 研 究 ”项 目号 :J L 6 0 5 ( TG 0— 7 ) 阶段 性研 究 成果 ] 参 考文 献 :
用等问题 , 促进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 在资金的使用环节 , 一方面 要着力查处各种违法违规问题 ,特别是侵害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 ; 另一方面要注意检查评价资金的使用效果 , 促进合理有效地利用涉
金 的安排和使用 涉及 国计 民生 ,对涉农资金审计 中发现的问题应
严 肃 处 理 , 审 计 处理 并 不 是 列的 , 全 完善 各 项 制度 , 范 管 理 但 健 规
金 的 使厢 与 管 理 。
四 、 农 资金 审 计 的 强化 措 施 涉

资金 审计 , 是将检查资金使用效果 、 促进合理有效利用资金作 为审 计 的最终 目的 , 为此 , 在审 汁过程中, 需要探索效益审计路子 , 逐步 建立一套可行的涉农资金效益指标评价体系。 目前情况看, 从 该指 标评价体系应包括三个方面, 即经济效益指标体 系、 社会效益指标 体系 、 生态效益指标体 系。 只有这样审计 人员才能更重点关注涉农 资金的直接效益 、 长远效益和社会效益 , 才能使财政支农项 目效益 在经济 、 社会 、 生态等多方面体现出来 。 有些效 益也 可直接体现 出 来, 有的则通 过改善生产生活设施和生态环境间接体现出来 , 有的 在短期 内可 以体现 , 有的则需较长时间体现出来 。 ( ) 四 涉农审计 问题的处理 应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 涉农资

浅谈公司治理

浅谈公司治理

浅谈公司治理论文作者:朱光明论文关键词:公司法 股东大会 公司治理论文摘要:公司治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我国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发展而来,改革开放搞市场经济的时间也不长,所以我国公司内部的问题尤其多,考察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像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进行深入的比较,我们发现德国的公司治理模式更加合理而操作也更加有效,因此我们应吸取德国公司治理的先进经验,以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

一、我国公司治理之现状我国公司制企业大多从原来国有企业的机制上发展而来,原来国有企业的治理模式为:厂长(经理)是整个企业的总负责人,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厂长拥有除国家保留的对国有企业的某些决定权外,企业的经营决策权、业务执行权、生产指挥权和对外代表权均集中于厂长(经理)一身。

这种模式同市场经济对公司制度的要求差距甚远,但它已经深深根植于人们的观念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实行市场经济后,我国颁布了公司法并于2005年修订了公司法,其所确定的有限公司的治理模式为:其一,股东大会。

其由公司全体股东组成,是公司的权力机构,法律规定了它的11项职权,这些权力都是涉及到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一系列事项的决策权,体现出股东大会处于公司的权力中心地位。

其二,董事会。

在股东大会之下的董事会是公司各项重大决策的执行机构,具有公司事务的执行权,其对股东大会负责。

其三,经理。

有限公司的经理由董事会决定聘任或鳃聘,它依照公司法或者董事会授予的职权行使具体的经营管理职能。

其四,监事会。

监事会是公司内的专门监督机关,负责对董事和经理等高管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

从现行公司法及公司治理模式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仍存不少的弊病。

其一,虽然现行公司法依然赋予股东大会的权力中心地位,但实际其地位不断弱化,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也很难对董事会、经理等进行有效的监督制约。

其二,董事会的权力日益膨胀,使得对其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制约。

浅谈如何有效发挥企业党组织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作用

浅谈如何有效发挥企业党组织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作用

浅谈如何有效发挥企业党组织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作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党对基层党组织的明确定位。

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既是《公司法》明确的治理定位,也是《党章》赋予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职责,更是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中,促进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

确保党的领导在国有企业建设现代企业制度中得到体现和加强,需要从法律和制度层面,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

在企业党组织、股东会或出资人机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建设“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关系,发挥党组织承担从严管党治党责任的核心治理作用,具体包括五大方面。

一、健全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领导体制,发挥政治核心的治理作用。

公司治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协调多元相关利益关系、实现长期价值最大化的制度安排。

企业党组织作为从严管党治党的责任主体,根据《公司法》和《党章》的有关规定,推进党的组织建设融入公司治理结构之中。

企业党委是政治领导的核心,党委成员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班子,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班子中的党员依照有关规定进入党委会,构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国企领导体制。

通过党委、纪委与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成员的兼职融合,通过创新企业领导体制,构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党建新体制,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的治理作用。

二、党的建设与国企改革同步谋划,党组织同步实施政治引领作用。

按照确保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基层企业落地执行,以精干、高效为原则,合理设置党组织工作机构,实现体制对接、机制对接、制度对接、工作对接,避免党建工作在企业制度变革中被弱化和虚化。

党务工作者应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既精通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又熟悉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工作,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实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经营管理活动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落实、同步考核和同步奖惩,有力强化党组织政治引领的治理功能。

浅谈当前国企法人治理结构存在问题

浅谈当前国企法人治理结构存在问题

浅谈当前国企法人治理结构存在问题摘要:在进行企业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进行完善,这对规范公司的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文章在对其基本含义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对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针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对策。

关键词:国企;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对策自从一九九三年,我国提出了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之后,国企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批国企经过规范的国有改造,构建起了相对完善的公司治理,并形成了一个科学的决策机制,从而增强了其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公司治理结构的健全,是国有度得以有效运行的前提,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一环。

一、当前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指的是对以股东为主体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关系进行协调的一种制度,它与公司权利分配、责任分工、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方面的内容有关。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内部各组织的运行情况。

在我国,公司存在着较为典型的问题。

1、股东大会权利未能有效履行。

①行政化倾向仍然很强,政企分离的弊端很难消除;国企的重组,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原来的行政管理部门的职权范围和既得利益,以及思维的惯性和利益的趋向,这就注定了它们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理所当然地在重组后的国企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董事会和监事会等原本应该在股东会议上做出决定的重大决定,直接采用管理人员任免。

但对于企业的投资计划,财务预决算等,还是要提交政府的批准和备案。

有些国有控股公司已经很多年没有召开过股东大会了,还有一些公司将所谓的股东大会与全体员工的年会结合在一起,而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要到会议上进行指导,这就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了。

②国有资本的过度集中和国有资本的“一股独大”;目前,我国公司重组属于传统公司重组的范畴。

在对公司公司进行改革的时候,通常都会将国有股作为一种绝对的控制,因此,在股权结构上,仅仅是实现了一种形式上的多元化。

浅谈企业治理结构的现状及完善措施

浅谈企业治理结构的现状及完善措施

浅谈企业治理结构的现状及完善措施企业治理结构是指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决策机制,它是企业内部各种治理主体之间的分工和协作方式。

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了不同治理主体的权力分配、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透明度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

现状来看,企业治理结构在不同企业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企业在治理结构上相对完善,而有的企业则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企业治理结构的现状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权力过于集中化。

在一些企业中,高层主管对决策过程的控制过于集中,导致决策的多样性和科学性受到限制。

过度集中化的权力容易导致企业决策单一,缺乏创新思维,导致企业长期发展的不稳定性。

其次,企业治理结构的现状还存在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一些企业在内部控制机制和监督机制上存在着缺陷,无法有效地监督和约束高层主管行为。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高层主管滥用职权、违规操作等风险事件的发生,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此外,企业治理结构的透明度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些企业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公平等情况,导致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难以获取准确的信息,不能全面了解企业的运营和财务状况。

透明度不足会削弱企业的声誉和信任度,增加市场不确定性。

为了完善企业治理结构,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实现治理结构的分权化和多元化。

通过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权力制衡机制,实现决策的多元化和科学化。

可以通过引入独立董事、设立监事会等方式,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个多元决策机构,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智慧和资源。

其次,要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的建设。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确保高层主管行为符合公司治理的规范,防止违规行为发生。

可以通过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等方式,对企业内部进行监督和管理。

此外,企业应提升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通过加强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让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企业的信息。

同时,加强对外部审计的监督,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增强信息披露的可信度。

浅谈私募股权融资模式下的公司治理结构

浅谈私募股权融资模式下的公司治理结构
不可能在股市上随时套现 ,因此一旦企业 出现问题 ,只能尽最 衡机制 ,既避免了无人管也避免 了大股 东谋取私利的现象。
大努力帮助企业解 决 ,没有用脚投票 的退 出机制 。即使在企业
通过 比较私募股权投资入主前后 被投资公 司前 三大股东拥
上市后 ,私募股权投资家还会在相当长 的时期 内继续持有股票 , 有股份的 比例变化 ,以及 比较 同类公 司前 三大股东拥有 股份 的 继续进行监控 和管 理支持 ,帮助企业更有力地融资 ,更快速地 比例 ,可 以看出被投 资公司 的股权结构 是否更加趋于合理 。 发展 。私募股权投 资家也 吸引了其他机构 投资者 的长 期持股 ,


公 司治 理效应 的评估 原理
面或 负面的影 响。这些治理机制包括激励 、收购兼并 、代理权 由于现代企业制度 中的委托—代 理问题的存在 ,管理者和
公司治理中的各种机制设计的 目的就是要 达到对管理层 的 争夺 以及 监督机制。 激励和约束。在私募股权投资 中,企业的股权不是 由分散的股
( )股 权 结构 一
公 司价值是公 司股权结构 的函数 ,之所 以会存在这种 函数
治理结 构效 应是 指制度 的完善和效率 的提高 ,包括股权 结构 、 关系,是 因为公 司股权结构 与促进公 司较好经 营运作 的诸多治 董事会的职业化运作 以及激励约束机制。 理机制之 间具有相关关系 ,并对这些治理机制发挥作用具有正
更有利于股东的方 向发展。
司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的职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能力
二 、公 司治理 结构效应
本文通过分析在私募股权融资模式下 ,企业如何克服信 息 不对称而产生 的委托—代理 问题 ,构造对治理结构效应的评估 。

浅谈公司治理结构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浅谈公司治理结构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成绩学年论文题目:浅谈公司治理结构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学生__黎汉英学号2013103208指导教师__ 卢春香院系__经济管理学院__专业会计系年级_ 2013级教务处制摘要我国股票市场经过20 多年的发展,管理正逐步迈向规化的轨道,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不断发生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这也使得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越来越被市场参与者所关注,信息披露失真、信息质量低下的现象十分严重。

会计信息披露失真,不规现象的发生有多方面原因,其中最重要原因是我国上市公司激励监督机制不完善,缺乏运行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

主要表现在公司治理方面,有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只有通过公司董事会、独立董事、监事会、管理层之间的公开诚信的沟通和合作才能获得。

因此,要从本质上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只有对上市公司的部治理进行加强,通过市场的有效监管和惩戒才能实现目标。

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证方面进行了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分析。

首先通过阅读期刊杂志,归纳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进行解释变量的选择。

通过阐述会计信息质量及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理论,以此提出实证假设。

在实证研究中,研究对象选取沪市2009 年 A 股上市公司,将一些不完善信息不全的公司排除后,共得到579 家上市公司,通过11 个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建立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在总样本中,金额最高前三名董事报酬总额、金额最高前三名高管报酬总额、独立董事比例、监事会持股比例均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呈正相关关系,而董事会会议与会计信息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上述研究结论表明:上市公司高层薪酬激励机制对会计信息质量有促进作用,独立董事和监事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最后本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政策建议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会计信息质量回归分析AbstractChinese stock market management is on the way to be standardized after 20 years development. While the financial fraud cases in listed corporations have occurred one after one.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listed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and the low quality problem of the information is serious. There are many reasons contribute to the distortion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lack of standard phenomenon.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corporation governance that quality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nly could be achieved from the open and honest communication and corporation by the board of directors、independent directors、board of supervisors and managers. The listed corporatio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quality could be fundamentally improved only by strengthening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together with effective regulation and punishment from the marke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spect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the quality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the empirical study, taking the listed corporations in Shanghai Stock Market as the objects during which the financial and incomplete data were excluded.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ion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information disclosure quality through an element and multiple regressions among the 597 corporations. The study shows that in the total samples, the highest amount of compensation of three directors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The board of directors is negatively related with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and same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irman of the board of supervisor shareholding ratio and the information quality.To conclude, the article put forward some advices and further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n improv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quality of earnings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earch.Key Words: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spect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alysis of regression目录1导论 (3)1.1研究背景 (3)1.2研究方法 (3)1.3研究框架 (3)2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理论基础 (3)2.1 会计信息质量及特征 (3)2.1.1 会计信息质量的含义 (3)2.1.2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 (3)2.1.3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 (3)2.2公司治理结构及特征 (3)2.2.1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 (3)2.2.2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 (3)2.3 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3)3. 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3)3.1 研究设计 (3)3.1.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3)3.1.2 研究假设与模型 (3)3.2实董事会会议证结果与分析 (3)3.2.1描述性统计 (3)3.2.2 回归分析 (3)4. 研究结论和建议 (3)4.1 研究结论 (3)4.2 研究建议 (3)参考文献 (3)1导论1.1研究背景随着当代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质量正日益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浅谈公司治理

浅谈公司治理

浅谈公司治理论文关键词:公司法股东大会公司治理论文摘要:公司治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我国从高度集中的打算经济进展而来,改革开放弄市场经济的时刻也不长,因此我国公司内部的问题尤其多,考察现今世界发达国家像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进行深切的比较,咱们发觉德国的公司治理模式加倍合理而操作也加倍有效,因此咱们应吸取德国公司治理的先进体会,以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

一、我国公司治理之现状我国公司制企业大多从原先国有企业的机制上进展而来,原先国有企业的治理模式为:厂长(领导)是整个企业的总负责人,在企业的经营治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厂长拥有除国家保留的对国有企业的某些决定权外,企业的经营决策权、业务执行权、生产指挥权和对外代表权均集中于厂长(领导)一身。

这种模式同市场经济对公司制度的要求差距甚远,但它已经深深根植于人们的观念中,潜移默化地阻碍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实行市场经济后,我国公布了公司法并于2005年修订了公司法,其所确信的的治理模式为:其一,股东大会。

其由公司全部股东组成,是公司的权利机构,法律规定了它的11项职权,这些权利都是涉及到公司在经营治理进程中一系列事项的决策权,表现出股东大会处于公司的权利中心地位。

其二,董事会。

在股东大会之下的董事会是公司各项重大决策的执行机构,具有公司事务的执行权,其对股东大会负责。

其三,领导。

的领导由董事会决定聘用或鳃聘,它依照公司法或董事会授予的职权行使具体的经营治理职能。

其四,监事会。

监事会是公司内的专门监督机关,负责对董事和领导等高管的经营治理行为进行监督。

从现行公司法及公司治理模式进行分析,咱们发觉仍存很多的弊病。

其一,尽管现行公司法仍然给予股东大会的权利中心地位,但实际其地位不断弱化,在经营治理进程中也很难对董事会、领导等进行有效的监督制约。

其二,董事会的权利日趋膨胀,使得对其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制约。

公司法规定董事会成员中能够有公司职工代表而不是应该有职工代表,这为公司少数高层操纵董事会提供了方便。

浅谈公司治理结构的文献综述

浅谈公司治理结构的文献综述

浅谈公司治理结构的文献综述论文关键词:公司治理治理结构管理结构论文摘要:现综迷当前国内外文献中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论述,分析公司治理结构的历史演进、定义及国内外研究动态。

1公司治理结构的历史演进公司治理结构的最初建立是随着公司制企业的出现而形成的,它始于1600年、1602年英国和荷兰的特许贸易公司。

当时的这些特许公司已具有现代公司的模糊特征—资本形成公司资本,人人均可取得公司的资本股票,投资者可在交易所自由买卖股票,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人员经营制度。

在这些特许贸易公司中,因众多股东无法介人公司的经营,故形成了股票所有权与管理公司控制权的分离,而因此产生“治理问题”,即如何建立一套使经营者对股东负责任的机制,如何确保公司经营者的行动准确地反映股东的期望。

早期的特许贸易公司所确立的公司治理结构,对日后公司治理结构的构架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在当时并未能够很好地解决许贸易公司的治理问题,因为这种公司中并无行使股东权的机关—股东大会,即使少数公司中设有类似于股东大会的机构,也没有选举董事的权力。

二十世纪初,随着公司规模的日益扩大,公司业务的日益复杂,一方面,股东缺乏参与公司决策的积极性和经营技能;另一方面,董事会需要为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及时做出决策的必要权限,各国立法相应地缩减股东大会的职权,扩大董事会的权力。

以“股东本位”为基本理念的“股东大会中心主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开始向“董事会中心主义”转变。

但当时的“董事会中心主义”并没有脱离资本逻辑,只不过更适合大规模的、股份分散化的、公司所有与公司经营高度分离的现代公司的需求。

2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公司治理结构这个概念是从国外引人的,相应的英文单词是:"CorporateGovernance"。

西方有学者认为,公司治理就是委托董事,使之具有责任和义务指导公司业务的一种制度,它是以责任为基础的。

1985年,英国《公司法》把公司治理描述为由董事会、股东和审计员三方构成的制度。

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

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

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组织架构,其主要目标是确保公司的经营行为符合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股东权利与责任:公司治理结构明确了股东的权利和责任,确保他们能够参与公司的决策过程,并对公司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

股东通过选举董事会和其他公司机构,来行使他们的权利,并对公司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

董事会职责: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机构,负责制定公司的战略方向、监督管理层行为以及保障股东的权益。

董事会成员由股东选举产生,他们需要对公司的决策负责,并确保公司的经营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

管理层职责:管理层是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的团队,他们负责制定公司的经营策略、组织实施公司的各项活动,并确保公司的经营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和董事会的决策。

公司治理结构要求管理层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有效地管理公司,并实现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

监督机制: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监督机制是确保公司经营行为合法合规的重要保障。

监督机制通常包括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和股东大会等机构。

这些机构对公司进行监督,确保公司的经营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并及时纠正不合规行为。

信息披露与透明度:公司治理结构要求公司及时、准确、
完整地披露信息,确保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能够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风险状况。

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有助于提高公司的信誉和市场认知度,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出发,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可信度,降低公司的风险和成本,并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公司治理面临的挑战

公司治理面临的挑战

公司治理面临的挑战——浅谈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特征缺陷及完善措施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的最基本的组织特征之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的逐步深化,公司治理结构现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国企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议题,而且其重要性还将日趋增强。

因此,分析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探索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对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重要意义。

20世纪80年代兴起并很快流行的公司治理理论面临着第一次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来自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共同治理、最优所有权结构论与大股东治理、中间组织理论与网络治理等三个不同的方面。

在一系列崭新的理论和模式冲击之下,主流的公司治理理论正在酝酿着第一次转型。

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国企公司化改革的核心所在,也是中国经济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

一、当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带有明显的经济转轨时期的特点,虽然通过一定的规则、机制等大大地促进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和完善,有力地推动了上市公司的改革和发展,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在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发展潮流相适应的公司治理结构上仍须不断探索,就当前来讲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状态失灵。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或由国家和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投资新建而来,因而其所形成的股权结构中表现为国有股一股独大现象严重。

而国家关于国有股和法人股不允许上市流通的规定,更从制度上确保了国有股的绝对优势地位,国有股和法人股占据绝对优势,但不能流通,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可流通股比例较小,而流通股的股东多为中小股东,他们很少有机会参加股东会,即使参加也没有什么发言权,由此就造成了大股东“缺位”和中小股东“虚位”现象,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关键环节处于失灵状态。

浅谈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及方法

浅谈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及方法

浅谈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及方法摘要:很多成功的企业都是由家族企业发展起来的,但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壮大和时代的改变,家族对企业的绝对控制会使企业出现诸多问题,阻碍企业的发展。

文章针对家族企业因选择公司治理结构不当产生的几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abstract: many successful companies are developed by the family business, but with the growth of the scal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the changing times, the absolute control of the family business brings many problems which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caused by incorrect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family enterprise and proposes solutions.关键词: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存在问题;方法key words: family enterprise;governance structure;problems;method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140-021 家族企业因选择公司治理结构不当可能产生的几点问题1.1 家族一股独大、联合经理人,控制董事会,损害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家族企业中家族往往持有企业最大比例的股份,而其他股东全部都只占很小的比例,产生一股独大的现象;同时,家族企业的经理人往往出自家族内部或是由家族推选出来的,他们与家族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容易与家族站在同一阵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公会、董事会和高层经理人员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其中,股 东大会是是公司的最高权利机构,董事会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公司决策和和管理机构, 高层管理人员是董事会领导下的管理和执行机构。
董事会是公司的最终决策机构,位于管理层次的高层,其中一部分成员来自于公司的管理 层,即所谓内部董事,另一部分来自公司管理层之外,即所谓外部董事。
很明显,董事会和经理层都承担着经营管理任务,而如何在企业运作中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 系,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因为这种关系处理得当,公司才会兴旺发达,反之则可 能导致经营失败。
公司治理结构怎样才能更合理呢?
首先,经理层和董事会之间必须是一种紧密的合作关系,前者必须在后者的心目中建立信 心,使其相信由他们能够实现公司的目标。特别是总经理,他诰龆ㄈ绾未锏焦 疽导 勘攴 矫嬗泻艽蟮牧榛钚裕 虮洳焕肫渥冢 幢匦氪锏侥勘辍5比唬 恍┲匾 木霾呋贡匦胝髑 蠖 鲁さ囊饧 K 裕 侵 浔匦胧且恢纸裘艿暮献鞴叵怠Mǔ6 郏 禄岽 淼氖枪 镜某ぴ独 妫 葱胁恪⒕ 聿阍虿嘀赜诠岢苟 禄岬木 瘢 灾葱薪 谀勘晡 喝巍6 鲁こ 酥鞒侄 禄峄嵋橥猓 贡匦敕⒒悠渌 饔谩H缛范 恳淮味 禄岬囊槌蹋 斓级 掠 绕涫峭獠慷 伦ㄗ⑻致垡恍┒怨 疚蠢捶⒄褂泄氐闹匾 侍猓 獠慷 略谡庑┪侍馍系囊饧 潜匦氤浞挚悸堑摹A硗猓 故巧缜 ⒐啥 案饔泄胤矫嬗牍 竟低ǖ那 溃 匦肭闾 醋 愿鞣降囊饧 徒ㄒ椤U饩鸵 蠖 禄崾前垂 痉ê凸 菊鲁套榻ǖ睦硐牖 摹胺止ば汀蹦J剑 禄岷途 戆嘧痈饔忻魅返姆止ぃ ゲ桓扇牛 让芮泻献鳎 窒嗷ブ圃肌⑾嗷バ枰 ?
尽管法人治理制度因为有了总经理或首席执行官、公司章程、独立董事、董事会而显得比较 完善,同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还要接受社会和其它间接利益相关者的多重约束。但是所有这 些制约仍然不是万能的,一旦他们之间的利益失衡或制约失控,给企业带来的将是灭顶之 灾。这也是本文的意义所在。
来源:中国管理传
其次,董事会与经理层的控制与反控制关系要恰到好处,双方的职责必须有明确界定,并且 要有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如果不明确董事会和管理层不同的职责范围,公司就容易出问题。 董事会和高层经理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其利益取向和行为方式不可能完全相同,董事会不可 能在放弃控制的前提下去聘任经理人员并向他们授权。但是,没有经理层的合作,董事会也 不可能完成向股东大会负责公司经营的全部使命,因为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往往掌握在经理人 员手里。所以,董事会对经理层将采取任免、监督等手段进行控制,而经理层则通过经营管 理能力上优势、时间和信息量上的优势,以及拥有自己的管理班子和可以直接指挥下属的优 势,对来自董事会的控制进行“反控制”。理想的控制关系应当是董事会不参与公司日常运 行,只是负责制定公司大范围的目标和期望值,并且制定边界;而执行董事和总经理则负责 制定一些短期计划,以保证公司长期目标得以实现。董事会要的是长期回报,同时也要关注 一些短期目标实现,这些财务的和非财务的目标在集团的业绩表现合同中都要有明确的规 定。同时,董事会要规定总经理所能采取措施的范围,在其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中,董事会 必须能保证检查其工作进展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