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阅卷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历史阅卷心得
吕维克
6月11日—6月19日,我再次参加了今年的高考阅卷工作。这已经是我第二次参加高考阅卷了。虽然这次阅卷的强度非常大,但与第一次的陌生相比,这次在心态上反而更加从容了一些。
这次阅卷,我一开始负责41题的第3小问,本题分值较低,只有四分,但也正因分值低,因此评阅要求双评、零误差。23.7万考生,双评的话就是至少47万+的评卷任务,再加上肯定会出现的三评,阅卷任务总量或将达到50万。而本题的阅卷小组总共只有10人,而且全部是在职老师,基本都在40岁左右。不言而喻,此次任务压力非常非常大。
一般来讲,阅卷教师只能死扣标准答案从学生答案中找出最显眼的所谓“关键词”“关键句”,根本没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品读其完整性和逻辑性,也来不及认真地去品读,否则速度就上不去,跟其他老师的吻合率就不高。因此,答案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往往是其次的,“关键词”“关键句”才是最主要的得分点。如果一个学生的答案非常完整,也很有逻辑性,层次分明,但是若答不到标准答案中的“关键词”“关键句”也不会得分;反之,如果一个学生的答案不是很完整,层次也不是很清晰,然而答案中的“关键词”“关键句”都在,相反能够得高分,可见,“关键词”最关键。当然答题清晰是有利于阅卷老师容易看到关键词和句的。层次分明,要点清晰,关键词抓得准,表述相对完整,那肯定是最优秀、得分最高的试卷。根据我评阅的这道小题的情况来看,得满分4分的学生很少很少,2分学生比例也非常低,而0分的学生试卷则达到惊人的19万+。
41(3)的具体问题,第一在于审题不清。题目要求回答村民自治的意义,首先就应该明确要从积极面出发,有部分同学回答了正反两方面;第二在于学生回答时不能够找准角度,不能明白出题人的考察目标。虽然第三问问题很简单,但其实结合1、2小问的话不难看出,出题者主要想从政治方面考察其意义,有部分同学从政经文三个角度回答;第三在于知识掌握存在问题,基层民主是课本中存在的原话,也是学习文革结束后中国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很多学生回答不出;第四在于材料的归纳概括能力不足,照抄材料的现象比较普
遍。
因此,给下届高三的第一个建议就是一定要注意历史语言的培养,牢记关键词、关键句。
其次,全省学生都存在的相同问题就是审题不清,或者叫不会审题。此次考试中设问中已经给出了高度的答题指向性,但学生往往不加理会,从而出现答偏、答错的遗憾。譬如,41题开篇明确告诉材料的主题是乡村治理,而三个问题明显都指向古今中外乡村治理的相关内容,因此在答题时,应该从整体上思考乡村治理历史发展,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答题。再譬如选修45题,在第二问中明确指出了年号制改革这个关键词,答题时就应该从纪年制度的改变角度来回答问题。
再次,基础知识非常重要,但个人认为现在的高考题,特别是第二卷对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概括、解读能力的考察更加重视。因此,结合主干知识的材料题(包括选择、非选择题)进行训练可能是更加有效、针对性更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