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和液化的特点(第1课时)》新课标教学设计(附学情分析)
八年级汽化和液化1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本节课还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课程,运用我校物理组的小课题研究----“科学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思考得出结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学习能力,又加强他们思维的拓展训练。
【学情分析】经过熔化实验基础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一定的基础,对于本节课的学习问题应该不大,重点在于通过师生的探究,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和加强知识的应用。
【学习目标】1.会解释什么是汽化,了解汽化的两种方式;2.能说出蒸发和沸腾的条件,以及沸腾探究实验的相关现象;3.能区分蒸发和沸腾的异同;4.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运用我校物理组的小课题研究----“科学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探究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用具】塑料袋、酒精、铁架台、温度计、试管、打有多个孔的橡胶塞、酒精灯、火柴、热水、秒表【课时安排】1课时【新课引入】教师完成课本P58图3.3-1的小实验,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并板书: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第1课时)【课堂导学】提出问题:从刚才的实验中你看到什么现象?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有什么变化?怎样解释这些变化?想提出什么疑问?你的想法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酒精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酒精为什么会失而复得?”学生交流:塑料袋中的液态酒精受热后变成了气态酒精,降温后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
归纳总结:物质的液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汽化的现象?(引出汽化的两种方式)学生回答:学生活动1:观察蒸发现象(探究实验)1.在手背上涂一下酒精,观察酒精的变化,手背上涂酒精处有何感觉?2.将一支温度计插入烧杯内的酒精中,再把温度计从酒精中拿出,观察温度计示数有何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归纳总结: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发生得缓慢,需要吸热,有致冷作用,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初中物理_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本节安排三个环节:(1)沸腾探究(2)蒸发的特点与影响因素(3)液化的现象和条件。
故事导入,留下悬念,开始探究:一、引入:用毛笔再黑板上写的“水”字怎么变没了,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汽了,引入汽化。
从感知生活入手,引起兴趣,引发课堂关注。
引入生活中其它类似的例子,总结分类;引出蒸发和沸腾。
经历探究环节:(一)、探究水沸腾的规律经历实验探究的整个过程:1.所需器材及各个器材的用途,怎样组装这套器材。
2、要探究本问题需要记录那些数据。
记录要求:90℃开始,每间隔20S记录一次温度填到表格里。
组员任务分工明确:读秒表,读温度,记录现象,记录温度,总结汇报结论。
3、观察现象4、记录分析数据温度变化。
5、得出沸点,然后为更直观经历在坐标纸上描点连线过程。
6、总结沸腾规律7、结沸腾条件。
(二)蒸发现象和影响因素,蒸发的作用。
(1)师:问题引入:怎样让水写布上的字迹干得更快?怎样让湿衣服干得更快?帮老师想想办法?生:放在太阳下晒,用熨斗烫。
摊开,称上,吹风机吹,晾在有太阳又通风的地方。
生活里处处是物理,感受物理就在生活里(2)根据现象总结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①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3)根据生活现象让孩子们自己总结蒸发的作用,自己得出结论,记忆深刻。
进一步研究现象,洗完澡出来感觉冷,在手上擦酒精感觉凉,总结得出蒸发吸热,蒸发可降温,可致冷。
(4)蒸发在生活中的应用:在移栽植物时为什么要减去部分枝叶,甚至需要用黑网遮盖?(为减弱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水分的散失。
)淋雨后为什么要及时更换衣服?(为减少蒸发吸热预防感冒,所以要及时更换干衣服。
)(三)液化(1)从生活现象引入液化现象:眼镜片上雾气,车窗上的单词的来历。
雾,露,云的来历。
说明水蒸气遇冷会液化。
(2)液化过程中会放出热量:视频演示,水蒸气液化后,出现水,并使温度计示数升高。
证明了水蒸气液化放出热量。
(3)进一步研究液化的条件:降温和压缩体积。
初中初二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的特点》教案、教学设计
-掌握液化的概念及其方法,理解液化的条件和特点。
-能够运用相关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学会在实验中观察、记录和分析汽化和液化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学会运用物理语言准确描述汽化和液化的特点,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运用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探究汽化和液化的规律。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讨论,形成小组观点。
-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2.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加深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和应用。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3.注重知识迁移,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科学规律的欲望。
-通过有趣的实验和生动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的趣味性。
-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利用实物演示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授课题目汽化和液化(第1课时)选用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对象八年级科目物理学校授课时数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的内容,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汽化与液化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汽化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汽化与液化的应用。
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多在13-14岁,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动、喜欢动手实验,鉴于这一点,在教学中通过设计简单易行的小实验,可以很好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将知识点以实验或创设情境的方法直观的呈现出来,对他们理解知识帮助很大。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学习目标:1、通过透明塑料袋变瘪实验和观看图片,能识别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会用图像描述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会表述液体沸腾的特点和条件。
3.通过观察沸腾现象,能说出水沸腾的现象教学重点(1)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1)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及条件。
考点(1)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2)沸腾的特点及条件。
导入向学生提问:纸有什么用途?引入纸火锅,观看纸火锅的视频,接着通过对该问题的讨论从而导出课题。
教具学具:称有酒精的塑料袋,热水,酒精、温度计、小烧杯、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等。
新课教学一、汽化液化1、在黑板上用酒精写上“液体”两个字,一会儿酒精不见了,向学生提问:黑板上的“液体”跑到哪里去了?2、用嘴巴向镜子哈气,发现镜子变模糊了。
这是为什么呢?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从而导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引出概念: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演示实验: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热水中。
3.3汽化和液化第1课时沸腾第2课时蒸发液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学生参与度不高:在课堂讨论和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实验操作不规范: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在课堂上,教师将运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举例和形象的比喻,为学生阐述沸腾、蒸发和液化的概念及特点。通过讲授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观念,理解物理现象。
2.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就实验现象和结果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讨论中,教师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评价方式单一:目前的评价方式主要依靠考试和作业,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需要进一步丰富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改进措施
1. 增加互动环节: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条件:液体表面接触空气,温度高于液体的沸点。
- 特点:只在液体表面进行,速度较慢。
- 应用:蒸发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如汗水蒸发、液体蒸发冷却等。
3. 液化:
- 定义:液化是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 条件:气体温度降低,压力增加。
- 特点:体积减小,能量降低。
- 应用:液化气体在工业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如液化石油气、制冷剂等。
3. 实验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沸腾、蒸发和液化的过程。通过实验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沸腾、蒸发和液化的动态过程,使抽象的物理现象变得直观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汽化和液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北戴河新区大蒲河中学张秀娜【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中的第三节。
本节内容属于初中物理中的热学部分,它是本章第一节《温度计》、第二节《熔化和凝固》的继续,也是我们今后学习热和能的基础,在科学探究实验中是很重要的。
而本节内容又与自然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一发展理论,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物理的意义和乐趣。
【学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许多物理现象充满了好奇,充分利用这一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他们刚接触物理不久,好动脑但能力不强,对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掌握欠缺,要求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2、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及技能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三种状态,具有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这些知识和技能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
3、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学生对生活中有关沸腾和蒸发现象有较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
而且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法基本上已能接受,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探究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掌握一定的绘图能力和实验探究及操作能力。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会比较的研究方法。
2、通过对水的沸腾现象的探究,体会探究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与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点;(2)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
(1)讲解汽化与液化的概念、原理,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说明,帮助学生理解。
(2)通过实验观察蒸发与沸腾的现象,分析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引导学生探讨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
(3)介绍液化的方法及其原理,让学生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实验探究:
(1)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蒸发与沸腾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反思,不断进步。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撰写一篇关于汽化与液化现象的小短文,要求至少包含两种汽化方式的应用、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以及液化方法的实际运用。
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实验结论。
6.课后作业:
布置与汽化、液化相关的思考题和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7.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热水在阳光下快速蒸发、冰箱内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
(3)让学生尝试设计实验,验证液化的方法及其原理。
4.巩固拓展:
(1)结合生活实例,分析汽化与液化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汽化与液化的概念、原理、实验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_《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汽化和液化两部分内容,是物态变化中互为相反的过程。
本节教材的特点是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通过实验的探究,学生自己能得出沸腾的特点,同时进一步培养了科学探究的意识。
【学生分析】学生通过前两行课的学习已经熟练的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对有关生活中的热现象有所了解,能够知道物态变化与温度有关,对于仪器的组装已经能够掌握方法。
对沸腾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其发生的全过程未必很清楚,沸腾时有什么特征学生不一定了解C学生对于实验方法的掌握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学策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知汽化和液化现象,通过演示实验引入汽化和液化的概念,重点突出水的沸腾实验,引导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实验现象并作好记录,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通过多媒体再现实验现象的细优加深学生对沸腾现象的认识。
由于本节内容较多,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重点是沸腾现象和特征,第二课时重点是蒸发现象及与沸腾现象的比较,了解液化现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腌: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能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液体沸腾的图象,能根据液体沸腾的图象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
理解沸腾概念,能说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0◊过程与方法培养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的实验技能、科学探究的初步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实验的教育,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探究沸腾现象产生的条件及沸腌现象的特征【难点】探究沸腾现象产生的条件及沸腾现象的特征【教具准备】烧杯、水、酒精灯、铁架台、铁夹、石棉网、温度计、硬纸板(中间有让温度计插入的小孔)、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㈠引入教师在黑板上用沾有水的棉花写两个字,如“好学”过一会儿黑板上的字迹逐渐模糊以致消失。
初中物理_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了解物质的液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汽化要吸热,分为沸腾和蒸发。
(2)通过活动过程,体验蒸发过程要吸热及其情境。
(3)通过实验探究水沸腾的过程,能描述其前后情景并找出其温度变化的特点。
理解沸腾的条件。
(4)会画水的沸腾图像。
(5)会用物质的沸点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6)知道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7)知道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液化要放热和使物质液化的两种方式。
2、重点与难点(1)蒸发和沸腾的区别和相同点。
(2)观察水的沸腾。
(3)理解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并会应用相关知识对生活现象进行解释。
教学过程:板书:二汽化和液化。
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活动1 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名称: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目的:1、探究水沸腾的过程和特点。
2、述其前后情景并找出其温度变化的特点。
3、画出水的沸腾图像实验器材:温度计酒精灯烧瓶(杯)铁架台石棉网直尺秒表实验步骤:数据记录:时间/分 1 2 3 4 5 6 7 8 ...... 温度℃看一看:水沸腾后拿走酒精灯,停止加热,水___________,说明水沸腾时要__________热。
实验时水到达_____℃,才开始沸腾,所以水必须满足:1、___________,2、___________才会沸腾。
查一查:1、沸腾是在液体的______和______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板书: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师:蒸发时对热量有什么要求呢?手感到凉,是什么原因?生:感觉凉凉的板书:①、蒸发会吸热,具有致冷作用。
板书:③、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联系2、联想蒸发说说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活动2:板书:二、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是汽化的逆过程。
师:液化除了降低温度外还有没有方法实现呢?板书:液化的方式:有降低温度和压缩气体两种。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汽化和液化一、教学课题本教学设计的课题为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
二、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XXX初中二年级(八年级)学生。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发展理念。
通过前两节课的研究,学生已经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以及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研究作了充分的准备。
本节课将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通过实验探究汽化与液化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汽化与液化的应用。
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四、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设计好实验,预测出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关键部分,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物理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沸腾和蒸发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之一,学生已经产生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了解沸腾的特点和蒸发的影响因素对于学生来说都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但是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学生还是比较不熟练,教学中要不断强化。
在这个阶段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课后多动手设计小实验、多观察周围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研究物理的兴趣。
在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和技能目标以及过程与方法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包括:(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蒸发过程中吸热(蒸发可以致冷)。
《汽化和液化》教案
《汽化和液化》教案第1课时汽化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经历汽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沸点。
了解汽化过程中的吸热现象。
能用汽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是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的第三节内容。
本课时主要内容包括汽化的定义、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汽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能准确地表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发展理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常见的热现象中的物理学道理。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烈,充满求知欲,对动手实验有良好的兴趣,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物理现象充满了好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但他们学习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基本步骤的掌握有所欠缺,要求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经过前面对温度、熔化和凝固的学习,对物态变化这一章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也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制冷。
4.知道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5.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和温度特点。
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活动中的物理道理。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难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教学过程续表教师找学生讲述他设计的实验步骤。
教师提问: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在实验时如何加快水的沸腾?教师总结实验步骤:(1)按图组装好实验器材。
(2)向烧杯中倒入30 mL左右的水,点燃酒精灯。
(3)同学们配合分别观察时间、温度和气泡变化,当水温到达一定示数时(建议90 ℃时),开始计时。
每隔一段时间(1 min)记录一次温度,沸腾前记录不少于3次,沸腾后也记录不少于3次。
(4)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汽化和液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汽化和液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掌握一定的绘图能力和实验探究及操作能力。
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水的沸腾现象的探究,体会探究学习的方法。
能通过实验,用图像描述水的沸腾时温度的变化情况。
知道沸腾图像的物理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列举大量生活实例感受物理是有用的,形成对自然界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2.通过对探究实验数据和现象的记录,形成诚实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水沸腾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达,总结出沸腾的特点。
学习过程:一、复习引入二、探究新知探究活动:探究水的沸腾方法提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提出问题:根据自己生活中观察到的沸腾现象,试着提出几个物理问题,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2、猜想假设:就上面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猜想,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3、明确实验目的:思考下列问题,带着问题做实验(1)水在加热过程中,气泡从哪里产生?大小如何变化?沸腾前后一样吗?(2)用温度计测量沸腾前后的水温,用描点法(坐标法)寻找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沸腾前后的温度变化情况怎样?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沸腾是否继续?为什么?(3)归纳什么是沸腾?沸腾现象发生的条件是什么?4、设计并进行实验:提示:(1)为缩短实验时间:烧杯中的水以40ml为好,不宜过多,加热时,烧杯上要加盖纸板。
(2)实验中要正确使用酒精灯、温度计,注意安全,避免烧伤,烫伤。
(3)实验中,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如记时员、记录员、观察员等)(4)实验时,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再持续3分钟为止,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初中物理_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一)《课标》要求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二)《课标》解读1.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不仅要求学生应知道各种物态变化过程,而且强调要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物态变化过程。
例如,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水的汽化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技能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科学家们研究问题的过程及方法等。
2.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物态变化的过程中,知道沸点概念,并会用图线描述液体沸腾的过程及特点。
在此基础上,会查沸点表,了解一些物质的沸点,并学会用物质的沸点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3.了解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现象通过经历物态变化的探究过程,认真收集数据,通过仔细观察、对比、概括,分析物态变化的条件及现象特征,从中认识物质在汽化过程中吸热,液化过程中放热。
这其中既有对具体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知识的要求,又有对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的要求。
4.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该要求旨在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相结合的应用能力,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
这其中既要求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条件、现象、特点,也有在应用过程中的分析、推理能力的要求,还有对思维和语言表述逻辑性的要求,同时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还有交流与合作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汽化现象。
2.知道蒸发、沸腾两种汽化方式以及区别。
3.了解汽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3.通过学习沸腾和蒸发,学会归纳比较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列举大量的生活实例,可以感觉到物理和生活的密切相关,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学情分析方案】A1-1《汽化与液化》学情分析方案
《汽化与液化》学情分析方案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导出“问卷星”问卷调查分析报告结果,通过产生的数据,了解学生基本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
基于学情分析,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内容。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指导学生注意知识点中的关键字词句。
2、加深学生概念的理解与物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
3、学过的知识加以复习与训练。
4、加强物理与生活实际的教学。
自评等级 优秀□合格□不合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化和液化的特点(第1课时)》新课标教学设计(附学情分析)
沪粤版物理《汽化和液化的特点》新课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验蒸发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蒸发的吸热本质,了解蒸发可以制冷的应用;了解沸腾现象;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现象,记录数据,描绘图象,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物理变化的方法。
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双边活动、实验操作、探究学习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
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通过对“坎儿井”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达,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学情分析】:汽化内容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的密切关系.其特点是学生体验蒸发现象,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记录数据,处理数据,团结协作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于在前一节中,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而且沸腾现象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这种经历成为本课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良好基础.【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
学用具】:酒精棉球、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三芯酒精灯、硬纸板、一次性纸杯、电风扇、投影仪、仙人掌、棉球。
【教学过程】:一、创设物理情景,引入新课1、你知道水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物态变化:物质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2、指导学生活动:把水擦在手背上,用嘴吹。
教师演示:将棉球蘸少许酒精在黑板上写好“大家好”三个字,请同学们观察酒精的变化.3、提问:有什么现象?有什么感觉?水和酒精到哪里去了?
二、新课教学:、汽化:像水或酒精这样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提问:你们还知道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也是物质液态变成气态?
2、演示实验:用酒精灯将纸点燃,后用准备好的纸片叠成小纸锅烧水,你们看到了什么?纸锅中的水烧开后过一会儿会变少吗?
3、小结:这说明汽
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像酒精液态变成气态在物理上称做蒸发;一种像水烧开后会变少的现象叫沸腾.下面我们一起先来探讨有关蒸发的知识。
谁能举出日常生活中有关蒸发的例子吗?
4、晒衣服猜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蒸发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提问:同学们思考:在晒衣服时,要使衣服干的快些,怎么办?为什么在阳光下,通风处摊开晒,衣服干的快呢? 、实验:同学生们看这是半试管酒精要想使它蒸发快些,我们采用哪些措施?、小结:通过以上研究谁能总结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A:表面积蒸发:影响因素B:温度C:空气流动速度2、蒸发的特点:同学们夏天温度高,水能蒸发,那么冬天温度低,水能蒸发吗?这说明了什么?3、蒸发吸热小实验:在学生手背上涂酒精,有何感觉?用蘸些酒精的棉花包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什
么变化?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沸腾二、观察水的沸腾1、提问:你们看到了用纸锅能烧水,而纸都不燃烧,那是为什么呢?想知道什么原因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汽化中的沸腾现象.水的沸腾是我们常见到的现象,谁能描述一下水沸腾有什么现象?2、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水在沸腾过程中有什么现象?继续加热水温如何变化?那么我们需要什么实验装置?如何设计实验方案?3、教师请设计好的学生讲解设计方案.4、将记录的数据若放入表格中,则很直观明了,那怎样设计表格呢?设计表格时间0 1 2 3 4 5 6 7 8 ? /min 温度90/℃5、在学生实验的同时,教师讲述注意事项正确使用温度计,用酒精灯时注意安全;切勿碰翻烧杯,小心烫伤!读数要迅速准确.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束后,师生共同分析实验结果.6、分析:、定义:通过观察哪位同学
起来描述水沸腾时的现象?水沸腾发生在液体的什么位置?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提问:在实验中测到水沸腾时的温度多少?其他小组有不同的数值吗?为什么不完全相同呢?、介绍:图像法可形象描述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于初二的学生对函数图像没有接触,教师先用两个作标点举例,后让学生画图.、特点观察水的沸腾图象,你能得到哪些信息?特点: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条件水沸腾的过程中,你们是否对水加热?停止加热,水还沸腾吗?说明了什么问题?条件:水沸腾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且继续吸热.、沸点:水在一定的温度下沸腾,我们把液体沸腾时温度称做沸点.请同学们阅读几种液体的沸点表,你们发现了什么?同学们思考液体沸腾需要哪些条件?、本课小结:板书设计1.定义:液态气态A:表面积
蒸发:影响因素B:温度C:空气流动速度2.方式特征:沸腾时加热温度不变沸腾:A:达到沸点条件B:继续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