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都市女性文学的现代分析_孔寒冰

合集下载

女性文学研究第三讲(4)

女性文学研究第三讲(4)

《真情善意和美容》探讨“ 丈夫有外 真情善意和美容》探讨“ 遇时,做妻子的应该怎样? 遇时,做妻子的应该怎样?”
我以为争取丈夫的必须的工具有三, 我以为争取丈夫的必须的工具有三, 即:真情,善意,最后才是美容。 真情,善意,最后才是美容。
② 写作立场的女性化 她始终以一位女性的视点进行写作, 她始终以一位女性的视点进行写作,描 写女性生存的悲欢际遇。 写女性生存的悲欢际遇。作品中故事的叙述 者大多是女性,苏怀青,符小眉(《歧途佳 者大多是女性,苏怀青,符小眉( 人》)等,增强可信度和社会效应。另外更 增强可信度和社会效应。 便于她顺畅地描摹女性的个体体验, 便于她顺畅地描摹女性的个体体验,将女性 的切身感觉付诸笔端。 的切身感觉付诸笔端。

十个女人十个妒, 十个女人十个妒,没有丈夫的妒人家有 丈夫的,丑陋的妒人家美貌的, 丈夫的,丑陋的妒人家美貌的,笨拙的妒 人家聪明的,贫穷的妒人家富有的, 人家聪明的,贫穷的妒人家富有的,年老 的堵人家年轻的。 的堵人家年轻的。 ——《论女子交友》 《论女子交友》

女人是神秘的!神秘在什么地方 一半在 女人是神秘的 神秘在什么地方,一半在 神秘在什么地方 假正经,一半在假不正经 譬如说:女人喜欢 一半在假不正经.譬如说 假正经 一半在假不正经 譬如说 女人喜欢 坏男人,但表面上佯嗔他不太老实 但表面上佯嗔他不太老实, 坏男人 但表面上佯嗔他不太老实,那时候 男子若真个奉命惟谨的老实起来了, 男子若真个奉命惟谨的老实起来了,女子 却又大失所望,神色马上就不愉快起来。 却又大失所望,神色马上就不愉快起来。 于是男人捉摸不定她的心思, 于是男人捉摸不定她的心思,以为女人真 是变化莫测了,其实这是他自己的愚蠢。 是变化莫测了,其实这是他自己的愚蠢。 • ——《谈女人》 《谈女人》 •

从苏青的《结婚十年》见新女性特点

从苏青的《结婚十年》见新女性特点

从苏青的《结婚十年》见新女性特点作者:黄慧敏来源:《新一代》2018年第15期摘要:苏青作品中始终贯穿着强烈、明晰而独特的女性意识。

《结婚十年》是其对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社会女性本体的深刻见解与反思。

该小说具有独特浓郁的女性色彩,肯定男女区别的同时,敢于直面女性在男权社会中主体意识的失落,建构独立自强的现代女性知识分子形象。

整个苏怀青的一生,就是女性追寻独立自主生活的镜子。

关键词:苏怀青;《结婚十年》;新女性;女性意识一、前言中国的女权运动是女性在五四之后受先进男性知识分析鼓舞后开展的,重心更多地放在了社会的批评上,又因为刚开始创作女性题材作品的都是男性作家,因此并没有对女性心理有更深入的描写。

(王向东,1996)。

作为女性主义者,苏青作品的内容大多是站在女性的视角和观点来书写。

《结婚十年》这部小说真切描写了一对并无感情基础的夫妇十年平凡而实在的婚姻生活,细致地叙述了女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和情感纠葛。

女学生苏怀青经人介绍,与从未谋面的男青年徐崇贤举行了新旧合璧的婚礼,步入婚姻殿堂。

在这没有爱情的婚姻中,与丈夫若即若离的微妙关系,夫妻间的争执,婆媳间的生分,她倍感孤独和失落,并最终忍受不了自身价值和尊严被压抑损害的痛苦,在结婚十年后与丈夫分手。

二、《结婚十年》中女性地位低下的表现主人公怀青“不幸”生女,被周遭的闲言碎语压得无法翻身,此时的她不是一个伟大的母亲,而是像“做了错事的人”忍受着亲戚对自己的冷言冷语,甚至自己的母亲也好像觉得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自家说话竟也生分了许多。

这便是封建社会重男轻女之风的最好印证,在他们眼里,女性只是一个传宗接代的工具而已。

然而,在怀青决心改变自己去小学当教员时,又有闲话传出来,“听说学校校长长得很漂亮呢”(苏青,2009),这是对女性的歧视,在大众眼里,同异性工作往来就是不守妇道,就是被批评的对象。

作为怀青的丈夫,周崇贤虽然上了大学,思想里却仍然是守旧的男权思想。

他不喜欢怀青看书,他觉得女人就应该对男人撒娇。

论苏青小说中女性的空间焦虑——读《结婚十年》《续结婚十年》

论苏青小说中女性的空间焦虑——读《结婚十年》《续结婚十年》
变 得 陌 生 ,我 只觉 得 母 亲 渐 渐 地 变 得 生疏 起 来 , 夫 家 一 时 又 不 能 厮 熟 , 此 自 己 心 中 只 觉 得 不 落 位 。“ 人 真 是 “ 而 因 ”做
悲哀 的 , 娘 出 了 阁 , 同 娘 都 生 疏 了 。ll 事 实 上 对 女 人 来 说 , 姑 连 ”2” ( 只有 丈 夫 的 家 , 子 的 家 , 亲 的 家 , 弟 的 家 , 来 没 有 儿 父 兄 从 “ ” 我 的家 。“ 性 出 生 的 那 个 空 间 , 为 她将 出嫁 , 一 开 始 就 不 是 她 的 家 ; 性 结 婚 后 生 活 的那 个 空 间 , 实 是 陌 生 的 别 人 女 因 从 女 其
第 2 卷 第 1期 3 2 1 年 i月 01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会科学版) 社
J u n l fCh n c nU nv riy o c n lg S ca ce csEd t n) o r a a g hu iest fTe h oo y( o ilS in e ii o o
“ 以房 屋 为表 征 所 包 围” 。这 个 封 闭 的 空 间 让 苏 怀青 感 到 压 抑 , 渴望 飞 出 房 间 , 向 更 加 广 阔 的空 间 。 为 了 对 抗 这 种 空 间压 她 飞 力 , 怀青 找 了一 份 教 书 的 工 作 。 这 份 工 作 仅 仅 维 持 了 三 个 月 。 闷 得 发 慌 了 , 想 到 娘 家 去 走 走 , 苏 可 便 回到 母 亲 的 家 , 现 母 亲 发
[ 键 词 ] 苏 青 ; 性 ; 间焦 虑 关 女 空 [ 者 简 介 ] 刘洋 ( 1 , , 作 18 一) 女 常德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经 济 与 管 理 系 讲 师 , 南 师 范大 学硕 士 研 究 生 , 要 从 事 中 国现 9 湖 主

论苏青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论苏青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论苏青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苏青是一名具有超凡创造力的作家,她的作品传达了许多关于女性和女性意识的深刻思考。

在她的小说中,女性主角在社会和文化规范的约束下,在寻找自我认同和自由意志的过程中面临许多困境。

然而,她们不断探索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力量,坚定地争取自我理解,不断反抗不公和不自由的现实。

因此,本文从苏青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出发,探讨女性主角如何挑战传统观念和社会压力,探索并建立自我意识的过程。

苏青的小说多为当代女性群体的成长和生命历程,其中,女性主角的成长历程常常从抗拒传统价值观和社会束缚开始。

例如在《风的影子》中,女主角寻求地下音乐和魔幻世界的自由时,受到家庭外来压力的批判和排斥。

她的母亲、姐姐和前男友对她的艺术梦想表示不满,认为艺术与现实不可兼得,同时也担心她在文化革命的复杂环境中受到政治打压。

因此,女主角需要面对的是传统观念和现实条件所带来的限制和压力。

但是,她并不会因此失去追求自由和艺术理想的决心,而是不断寻找机会和方法,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和人生目标。

在挑战传统观念和社会压力的过程中,女性主角的内在世界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经历了自我认识和自我解放的阶段。

她们在面对困境与冲突时,会经历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不断探索自身的意识和价值观,并增强内在力量。

例如在《向死而生》中,女主角童芸面临两种选择,一个是迎合传统期望,与男友结婚,过着安稳的生活,另一个则是追求自由和独立,放弃安逸的生活。

她不断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认真观察自己的内心变化,最终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女主角经过自我探索和反思后,懂得了如何平衡自我和社会,树立自己的对等战斗力,并开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目标。

此外,苏青作品中的女性主角也展现出了探索并建立自我意识的力量。

她们不断反思自己的命运,观察自己的生命轨迹,懂得如何从自己的经验和成长过程中学习到人生的精髓。

尤其是在自我认识和自我解放的过程中,女性主角内心的成长和认识也在不断提升,她们建立起自己的积极态度和自信心,拥有了自我决定和自我权利的力量。

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以《结婚十年》为例谈苏青的小说的女性意识

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以《结婚十年》为例谈苏青的小说的女性意识

中国女性文学研究- 以《结婚十年》为例谈苏青的小说的女性意识以《结婚十年》为例谈苏青的小说的女性意识五四时期,众多的启蒙者受西方文学理论的影响,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向着灭绝人性的封建旧制度、旧礼教挑战,妇女解放问题便成为他们反封建的一面利刃。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道主义者率先向封建的旧制度发难。

他们就中国妇女解放问题提出许多卓绝的见解,如女性的家庭婚姻问题、女子教育问题等,提出女性应该与男子具有相同的权力与平等的地位。

之后,大批女性作家也为争取女性的平等权益与男性同盟军们并肩作战,由此形成了一个要求妇女解放的浪潮。

但这股夹裹在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要求妇女解放的浪潮,只是作为反帝反封建运动的一翼存在的。

运动中中国的女性始终处于倍感召、被启蒙、被呼唤的地位。

这意味着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要经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而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苏青以其独特的世俗风格在女性作家中独树一帜。

苏青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五四时期是一个是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是一个新旧两种意识形态极端冲突,不破不立的大转折时代,也是个让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青年人感到尴尬的时代。

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的,平等,民主的口号曾让广大的妇女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和憧憬,娜拉的出现更是让她们大开眼界,让她们认识到于自己生活截然不同的另外一种生活,催生了无数的新思想新理念。

然而光明口号下掩饰了多少眼泪和辛酸令人深思,“娜拉走后怎么办”,到底谁来关注这些女性最现实最迫切的生活。

苏青的作品有如一记耳光甩向了那些只顾着喊口号却毫无实际行动的人,第一次大规模的展现了女性的悲剧命运和生活困境。

想要平等、想要独立必须先预备好一个合理的社会环境,否则娜拉门不能先跑出庭,跑出去了又能怎样,这是当时受教育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所面临的一个无法回避的矛盾心理。

正是这种心理使娜拉们在两难的挤压下痛苦地挣扎。

受过教育的新女性虽然在高喊女子独立、女子解放的呼声中认识到自己是和男子一样的人,过去受男人压迫,现在应该争取平等和独立,但是苏青却揭了这华丽口号下的一块疤,在她看来女性所遭受的不平等的待遇是由于经济上的不独立,于是便呼吁女性出去找职业,作经济上独立的职业女性,她却是也身体力行迈出了艰难的一步。

苏青对“都市”的批判

苏青对“都市”的批判

苏青对“都市”的批判作者:姚雨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23期摘要:苏青的作品主要是以上海这个大都市为背景而创作出来的,她通过对于人性、爱情、婚姻、性别以及事业等方面的描写表现了她对于上海都市的批判,而在批判之中也表现了她对于人性的讽刺以及对于女性的同情,而这些情感同时反映出苏青的内心对于当时社会的忧虑之情。

关键词:苏青;《歧途佳人》;都市作者简介:姚雨佳(1994-),女,满族,四川成都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16级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3-0-01一、苏青笔下的上海都市苏青在《歧途佳人》中对于上海都市的繁华和宁波乡下的落后封建进行了鲜明的对比描写,无论是对于都市中的人性、爱情、婚姻还是事业等等的表述都有其独特的见解。

苏青看到了繁华城市背后“腐朽”的一面,她将笔触伸向了平凡而又琐碎的上海生活,她将平凡视角下的上海书写进作品中,写出了她对四十年代上海都市的批判。

二、都市生活的苦楚(一)人性的阴霾苏青将掩藏在表面之下的人之本性放到文字上,作品中对于人性的描写是丑陋与美好、善良与邪恶是交织在一起。

在苏青的笔下人性的扭曲表现得淋漓尽致,上海城市中形形色色的人们在这个繁华都市的腐蚀中逐渐丧失了人性,监狱的管理人员、聘请的律师等等无不是为了钱财而丧失了最基本的人性。

苏青不仅借作品抒发个人情怀、恩怨得失,更深层次地借主人公个人情节暴露当时上海这个社会的黑暗,以及黑暗社会中扭曲的人性。

光明和阴暗总是站在一起,崇高的背后藏着粗俗,丑恶的背后总有着优美,苏青在她的作品中通过美好的事物体现黑暗,诅咒中流露颂扬,黑暗中折射光明,丑恶中凸现优美,人性的阴霾也在这个看似繁华的都市的对比下暴露出来。

(二)婚姻的脆弱符小眉共经历过两段爱情,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她没有追求自由的婚姻,而是接受了包办婚姻。

符小眉对生活有着一种无奈的迁就与屈服,黄承德凭借着优越的物质条件,使她屈服于一桩买卖似的婚姻生活中,物质上的优渥也只能冲淡平淡乏味的感情世界与精神生活,屈服与妥协的后果便是没有感情来维系的婚姻是脆弱不堪的,符小眉只能在上海这个大都市中飘摇生活。

论苏青小说的女性书写

论苏青小说的女性书写

论苏青小说的女性书写Female writing on Su Qing's Novels【摘要】苏青是现代文学研究中值得关注的一位女性作家,她曾与当时的张爱玲一起被誉为“文坛双璧”。

苏青用平实的笔调,以一个女性的大胆笔触描写了“饮食男女”之事,这在文学史上是十分少见的。

此外,苏青写作所体现的出来的独特的价值取向,还有她自身海阔天空的胸襟、大胆直爽个性的作品风格都使苏青成为了“与众不同”女性作家。

这篇文章运用分析与比较的方法,对苏青的长篇小说《结婚十年》、《歧途佳人》中的女性角色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从这些女性角色身上的特点进一步反映出当时整个社会女性的生活状况。

这些人物的形象不仅折射出作者本身的人生经历,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旧式社会中那些或反抗或妥协的女性的命运,对当今社会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苏青;角色分析;女性研究绪论苏青是一位在20世纪40年代开创了独特文学地位的女作家,她在其文学生涯中所拥有的特殊复杂的创作身份以及她自身坎坷传奇的人生经历使研究苏青以及苏青作品成为了一种文学现象。

苏青的小说一反小女人作品的常态,以大胆而深刻的笔触细腻的描绘出了当时女子所处的社会环境,她笔下的女性大多富有新时代青年女性独立自强的个性,对不公平的遭遇具有反抗意识,但是也具有妥协和委曲求全的时代局限性。

苏青小说中的女性,是一个复杂而纠结的存在,研究这些角色是中国现代文学深刻而神秘的思想旅程。

一.苏青的生平与作品(一)苏青生平介绍苏青(1914年-1982年),浙江宁波人,本名冯允庄,早年发表作品时署名冯和仪,后以苏青为笔名。

作家,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

海派女作家的代表人物。

1933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外文系,后肄业移居上海。

1935年,为发抒产女苦闷,写作散文《产女》投稿给《论语》杂志,后改题为《生男与育女》发表,是为创作的开始。

1940年代初因婚姻变故而成为以文为生的职业作家,作品主要发表于《宇宙风》、《逸经》、《古今》、《风雨谈》、《天地》等杂志。

都市女性生存体验的真实表达——读苏青的《结婚十年》

都市女性生存体验的真实表达——读苏青的《结婚十年》

都市女性生存体验的真实表达——读苏青的《结婚十年》
张哲
【期刊名称】《黑河学刊》
【年(卷),期】2009(000)006
【摘要】苏青是具有女人生命情感的作家,她从女性视角出发,以平实自然的话语叙述都市女性的人生际遇,真实地传达出女性的生存体验,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她的代表作<结婚十年>正是这一风格的集中体现.
【总页数】2页(P64-65)
【作者】张哲
【作者单位】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北京,10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4
【相关文献】
1.论苏青小说中女性的空间焦虑——读《结婚十年》《续结婚十年》
2.苏青小说中女性悲剧意蕴探析——以《结婚十年》《续结婚十年》为例
3.读苏青《结婚十年》与张爱玲《小团圆》
4.空间视域下的现代女性生存与救赎\r——从女性主义地理学视角再读苏青《结婚十年》及续篇
5.民俗文化描写与作品的艺术魅力──读苏青《结婚十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婚十年》的文本裂隙略论

《结婚十年》的文本裂隙略论

内容摘要:苏青的《结婚十年》以平实之笔,描摹小人物的普通生活。

它呈现出了和其他女性作家不一样的样式,呈现出很大的艺术魅力,也为她在文坛上确立了很高的地位!但由于那个新旧交替时代和苏青自身的原因,《结婚十年》这个文本却也呈现出了不可弥合的裂隙。

关键词:《结婚十年》文本裂隙女性意识潜在合理性苏青是上海沦陷时期一位极富有女性现代意识的海派女作家,也是一个自食其力的上海女性市民。

但她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必然受到男权主流社会价值规范,使她落入“悲剧性”命运的罗网。

一.《结婚十年》的文本裂隙单从现代文学史的角度看,女性对自我价值的寻求过程构成了现代中国女性文学的一个基本母题。

从“五四”起,随着女性意识的不断觉醒,女性对自身价值的寻求过程就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中女性爱情婚姻小说的一个基本发展轨迹。

在苏青的陈述中,保留了一个关于女性的核心神话——“母亲的神话”。

母亲,不仅成了女性与生俱来的品质,成了女人忍无可忍的奴隶生存的充分理由,这也便使苏青的世界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裂隙。

(一)“都是为了孩子”在《结婚十年》中,苏青对“权威母亲话语”的保有,不仅是一次无意识的落网,也是一种有意识的生活策略。

她以对母性的申诉掩盖了其文本的颠覆性锋芒。

以传统的母亲的牺牲,构成了一个求得男权社会宽恕的姿态。

当经历了全部苦难历程,终于决定终了这没有什么感情的婚姻时的时候,她竟选用了这样一个标题:都是为了孩子。

在这节里面苏青抛开了讲述过程中全部出自性的屈辱、被弃、被虐待的事实,而讲怀青最后染上了结核病,不再能抚育孩子作为她离婚的唯一的原因。

文中,苏青多次强调母亲只是“儿子”的母亲,而不是“孩子”的母亲,怀青甚至不想要有孩子,和孩子甚至没什么感情,可是在要离婚的时候她却说:“但是我的病与健康之隔啊,何时才能够取消,可以让我自由地亲近自己骨肉呢?”不仅如此,在“都是为了孩子”一节中,结核病不仅成了变抛儿别女的原因,而且还在另一层次上成了性禁忌与贞节的保障。

毕业论文-论苏青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语言文学论文

毕业论文-论苏青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语言文学论文

毕业论文-论苏青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语言文学论文毕业论文-论苏青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 语言文学论文摘要苏青的写作是真正独立于男性话语的写作,对女性自身的关注使她的文学创作迎来了1个真正的女性话语时代。

苏青站在女性立场上,以女性独特的眼光来审视女性自我。

从现实的男女平等观、肯定有爱反对无爱的性爱观、批判女性异化等方面展现强烈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苏青;女性意识ABSTRACTSu Qings writing are real feminist works which are sistinguishable from the male discourse.the concentration on the female sex itself made her literary creationenter a period of the real feminist discourse. Su Qing stand at females place whith specile value watch male.his writing with the concept of sex and equal of eule express strong feminist consciousness.Key words: Su Qing; female conscious苏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1位有着特殊经历而又备受争议的女性作家,人们对她的评价毁誉参半,褒贬不1。

苏青的人生之旅是曲折、坎坷甚至是悲惨的,特殊的人生经历使她逐步形成了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格品质。

她才情兼具,个性鲜明,大胆、正直、坦诚。

她思想敏锐不保守,无明显的政治主张和信仰,对生活对社会充满热情,苏青的人格品质在其文学作品中得到了直接或间接的表现。

苏青在她的作品中总是要把女性当作抒发感情的对象,她的1切诉说的根基都建立在对女性的理解之上,她把最真的心掏给你,让你在平淡的语言中感受她的心情,与她同悲同喜。

论苏青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论苏青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论苏青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前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公民权利的普及,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追求自我、保护自我、开拓自我成为现代女性的重要精神追求。

而苏青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其作品中往往体现出女性独特的意识形态和对女性话题深刻的洞察。

因此,本文将从苏青作品中探讨女性意识的特点和变迁。

主体一、传统角色的突破苏青的小说中,女性角色往往能够突破传统的价值观念,勇敢地追求自己的人生。

例如《黑暗的左手》中的女主角柳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故事讲述了柳瑛在家庭和职场上遭受了巨大的压力,但最终她选择离婚并追求自己的事业。

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她表现出了极强的自信和拼搏精神,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种突破既是对个人角色的改变,也是对整个社会的改变。

女性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被动、依赖、非自我价值的代表,而是拥有独立人格、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二、情感自主的奋斗除了突破传统角色,苏青作品中的女性还经常表现出强烈的情感自主特征,例如《无声的证据》中的女律师顾琳琳。

顾琳琳经历了一场情感的挣扎,从对丈夫的放纵和忍让到最后勇敢地选择离婚,追求自己的幸福。

她的情感需要得到自我管理和自我处理,而不是全然借助于男性。

苏青在这些女性身上赋予了一种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策力,反映了女性在面对情感问题时应该具备的独立思考、自主决策的态度与能力。

三、性别歧视的洞察在现代社会,尽管诸多领域已经出现了性别平等的标志,但是性别歧视依然存在。

苏青作品中,女性艺术家姚芳的遭遇恰恰透露出这一点。

例如她在《白痴》中表现对未来的恐惧和对创作价值的怀疑,这种疑惑与她所处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个社会往往会对女性艺术家进行性别歧视,认为她们的作品只是随意而为,并且不如男性艺术家更有价值。

而本作品则通过展现姚芳的人生历程,呈现出女性在艺术领域的存在困境,并希望更多的女性能够在这个领域中追求自我发展的机会。

四、女性谴责的表达苏青作品中女性的情感和愤怒往往能够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例如《贪恋》中的女主角苏婷和《浴血的枪声》中的女记者洛妮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二十一世纪以来苏青研究述评

二十一世纪以来苏青研究述评

二十一世纪以来苏青研究述评苏青(1036-1112),字子夷,汉族,祖籍湖南浏阳,出生于陕西长安(今西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女诗人。

她的诗作刚健豪放,以豁达秀逸见长,在当时女性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自20世纪以来,随着性别文化研究的开展,对苏青及其作品的研究也日益广泛。

苏青的研究自20世纪以来,一直备受学者们的关注。

就是苏青的生平及文学创作进行详尽的考证和解读。

苏青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的地位及对社会风气的影响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性别视角下的苏青形象及其性别意识也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兴趣。

下面将从生平、文学创作、社会地位和性别视角等方面进行述评。

苏青的生平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

近年来,不少学者开始从史料出发,对苏青的出生地点、家庭状况、教育背景等进行了再研究,在此基础上修正了一些过去的论断。

也有学者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对苏青的生平进行解读,试图揭示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对才情出众女性的特殊对待。

这些研究为我们重新认识苏青的一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苏青的文学创作一直是研究的核心内容。

苏青的诗作一直以其刚健豪放、豁达秀逸见长,这与女性细腻婉约的传统风格大相径庭,也正因如此,苏青的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对苏青的诗作进行重新整理、评论和评价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一些学者还尝试通过文学批评的视角,深入解读苏青的诗作内涵及其在当时文学史上的地位,这些研究为我们重新认识苏青的文学价值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苏青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及对社会风气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苏青作为北宋时期的女诗人,其在文学领域的成就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但与此苏青在当时的社会地位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她作为女性在文学创作上所面临的困境及其所表现出的坚韧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一些学者还尝试通过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考察,揭示苏青在当时社会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及其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

性别视角下的苏青形象及其性别意识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随着性别文化研究的兴起,对苏青形象及其性别意识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从《结婚十年》看苏青小说中女性命运的悲剧模式

从《结婚十年》看苏青小说中女性命运的悲剧模式

从《结婚十年》看苏青小说中女性命运的悲剧模式目录摘要 (3)Abstract (3)一、卑微低下的女性命运悲剧模式 (4)二、压抑真我的女性命运悲剧模式 (5)三、母以子贵的女性命运悲剧模式 (7)参考文献: (9)致谢 (11)从《结婚十年》看苏青小说中女性命运的悲剧模式摘要:苏青是三四十年代的海派文学代表人物之一。

其小说《结婚十年》, 追溯女性成长历史,揭示了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封建社会女性地位低下、被迫压抑真性情、母以子贵的命运及其悲剧模式。

呈现出我国女性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成长历程。

关键词:结婚十年; 苏青小说;女性命运; 悲剧模式From" married for ten years" to see Su Qing of female tragedy of destiny modeAbstract:Su Qing is thirty or forty time of Shanghai school literature and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s. The novel" married for ten years", traces the growth of women history, reveals the specific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 the low status of women in feudal society, forced to suppress the true nature, Muyizigui fate and tragedy mode. Presents the female in our country for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of development.Key words: Married ten years;Su qing's novels; female destiny; tragedy model前言在20世纪40年代的文坛中,苏青以其耳目一新、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成为当时沦陷区文坛中一颗闪耀的文学之星。

《结婚十年》中新旧思想的交替碰撞,作家苏青女性意识的矛盾彷徨

《结婚十年》中新旧思想的交替碰撞,作家苏青女性意识的矛盾彷徨

《结婚十年》中新旧思想的交替碰撞,作家苏青女性意识的矛盾彷徨我呀,宇宙的中心应该就只有一个我呀!蔚蓝的天空中假如罗列着无数隐约的星星,我便应该是那个寒光泻照万里的大月亮;千紫万红的花园里假如充满着没名目花卉,我便应该是那一茎高招的白莲花,飘然站在池中央,向四周围点首微笑着,但却不与它们紧拢来在一起作侪辈的。

我也希望有一天,贤与我像国王与王后一般,穿着灿烂的衣服,翩翩飘进舞池……疾旋着,疾旋着。

——苏青《结婚十年》读着民国才女苏青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中的这段描写,眼前便能浮现出一个对自我充满自信、对爱情充满美好幻想的女孩子的模样。

苏青其实是笔名,她的原名叫冯和议。

早年发表作品时曾署名冯和仪,后一直以苏青为笔名。

上世纪40年代,苏青是与张爱玲齐名的海派女作家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结婚十年》,中篇小说《歧途佳人》,散文集《浣锦集》《饮食男女》等。

在民国时期,大部分的女子还是处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下的,鲁迅的文中就对此进行了抨击,他的很多作品《祝福》、《伤逝》等都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

也有一些女性,因为受教育、读书,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苏青、张爱玲、丁玲、萧红等人就是这样,她们和旧式女子将自己视为男性的附庸不一样,有着一定的女性意识。

但由于时代的烙印,苏青的女性意识并没有那么明确和干脆,在某些时候,她的行为举止中也会透露出骨子里的一些封建思想。

下文将通过对苏青的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的解读来分析苏青思想中复杂的女性意识。

一、民国时期,新旧思想交替:渐次萌芽的女性意识,难以褪去的封建底色我们通常会将文学作品中以人的解放为内核、以争取女性独立地位为标志、并在创作上表现出明显的性别特征和写作姿态的文学称之为女性文学。

按照这种理解,我们可以将苏青的作品称之为女性文学。

可女性的写作一开始就处在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

为了使女性写作的纯粹性浮现出来,一个女性作家首先要做到的恰恰是拒绝历史,拒绝文化。

也只有拒绝文化,通过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悬置的策略,女性作家才能够从男性文化无处不在的经验领域中抽身而出。

苏青散文:女性立场与都市书写

苏青散文:女性立场与都市书写
仃 { 市的天 空 ,她 f 自然 地 就提 供 种 J 都 『 J 都 订 的现 代 丁
看苏 肯 的 散文 ,给人 最 强 烈 的感 觉 就是 苏 青纯 粹 的 女性 视 角 _ 自觉 的 女性 : 。 她 乎 把 都 市 女 性 生 活 的 各 个 领 手 I J ’ , 场 L
怜 。随 着城 市进 步 的 都 市化 ,扩 人 了女性 的生活 ,城 遇 。 I , 笔 者 把 她 的创 作 归 结 了女 性 生活 场 的 一 种 表 此
市相对宽松 的生活环境和便捷的物质条什 ,同益,展的现代 达 。苏肯 的农 达 ,概 括起 来 ,主要 是 她 的 女性 意识 和 对 都市 皮
间。事 实 ,历 史上 的女 性作 曲寥 若晨 星 , 与 女 生活 _ 地 人
人生 态 度及 生 活 方式 。苏 肯散 文 的 一 独特 之 处 就 在于 她 自 个
狭 隘 密 切 相 关 ,社 会 为 她 们 提 供 的下 作 素 材 灾 存 是 少 得 可 始至 终 以 史性 的视 点进 行 丐作 ,描 下都 _女性 生 存 的悲 欢 际 了 j 1
报 刊 业对 散 文 随笔 的 需求 ,使 女 彳 了以 [己的意 忐 和 能力 丁 J 去 独 立地 生 活 和 思 想 的 可 能 。 Ⅱ 如 上 海 史 作 家 素 素 所 说, ! 生 活 的一 种 独特 的描 绘 。


苏 青 的都 市女 性 意 识
“ 三十 年 代 以后 ,上海 女 性彻 底 的 都 l化 现代 化 , 只要 给 她 1
系 , 都 市是 为 女人 而 设 的 ,城 I 女 人提 供 了施 展 自己 的卒 为
的生 活 方式 和 生 活观 念 。 ”…可 以说 , .海 近代 的都 市化 , 成 为 了 L 女 作家 独 意识 进 步 觉 醒 与强 化 的更 为 深层 、 海 更 为 内存 的驱 动力 。 苏青 的写 作 , 以个 体 的经 验和 遭 遇 ,表 达 了都市 女 性 的

“谋生”与“谋爱”两难中的新女性——评苏青作品《结婚十年》

“谋生”与“谋爱”两难中的新女性——评苏青作品《结婚十年》
评苏青 作品 《 结婚十年》
佟 晓 丽
( 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哈尔滨 106 ) 5 0 0

要 :苏青是 上世 纪四十年代 在沦陷 区与张爱玲 齐名 的女 作 家。她的 自 传体 小说 < 结婚 十年> 贴近 当
年女性 日常生活体验及实际感受 ,表 达了她们 的 困惑。 “ 生” 与 “ 爱” 是 当年女性 面临 两大难题 。要 解 谋 谋 决女性 问题 .除 了国家社 会保护外 ,还要从 改造思想入 手。
收稿 日期 : 0 11-2 2 1-1 2
编织 出一个 “ 英雄美人” 式的梦。小 说谈 到苏怀 青十五岁时对 《 国演义》 中粉面朱唇 ,白盔 白 三 甲的赵云情有独衷 ,当时她就想 “ 希望 自己是孙 夫人 ,而刘备 最好 给吴兵 抓去杀 了 ,好让 赵云保 护 着 我双 双逃走 ” 。在对 赵 云 的思慕 中 ,她 开始 与 母 亲为她定亲 的未婚夫徐崇 贤通 信 ,几年后 “ 穿着 白 衬衫 白西裤的颀长的身躯 ”代替 了 “ 白盔 甲及 插着三角旗的英雄 的影 子” ,于是苏怀青将这位 只 有一瞥模糊印象的青年男子设想成她的新的英雄 。 少女时代 的苏怀青是那样骄傲地估算 自己的价 值 与前 途 ,她 远离现 实 的无 情 风雨 ,天真 地把将 来 设 想 的一片光 明。正 当苏 怀青 还在 梦想 的天地里 单 纯 、懵懂地成长时,一个婚姻的仪式宣告她纯真浪 漫的如梦年代结束 ,繁琐无聊的现实一下子摆在她 面前 ,令 她烦 恼而 困惑 。 《 婚 十年》 以苏怀 青 与徐 崇 贤那 新 旧合 璧 的 结 婚 礼起 头 ,小 说一开 始就极 尽 笔墨描 绘这 场半 土半 洋 的婚 礼 ,似 乎在提 醒人们 这是 发生 在一个 新 旧交 汇的过 渡时期 的故事 。在 这样 一个 特殊 的时代 ,包 括婚 姻 在 内的一切都 显得 生硬尴 尬 ,不伦 不类 ,人 们一方面接触着许多新的思想和观念 ,一方面又维 护着 旧的传统 ,生 活在这样 的社 会环 境 中的人们 注 定了要承受新 旧文化碰撞 、冲突而造成的种种痛苦 磨难 。 “ 丈夫 ”徐 崇 贤 ,无 力 养 家 ,却 要 妻 子成 天 作 仰慕状以求得心理平衡 ,而事实上却常用妻子微薄 的稿 酬 垫付酒 帐 。以后虽有 一段 时 间短暂 的发迹 时 期 ,却也不过是故作姿态扩大声势 ,以虚晃手段赚 取不义之财。不久这段 “ 辉煌 时期 ” 随着上海 的 沦陷而逝去 ,他更变本加厉 的自私 ,后来勾搭上胡 丽英 ,不再顾 及妻子 的死 活 ,徐 崇 贤 自结婚 伊始 便

浅谈苏青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浅谈苏青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浅谈苏青作品中的女性意识郑芳【内容摘要】苏青一生中有很多代表性的经典名作,从女性意识的历史渊源及精神实质、女性自我价值的追求和失落、男权意识对女性解放的制约等三方面探讨苏青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作为人的本体价值和女性的本质特征,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现代女性的生存方式、情感世界和思想意识。

苏青作品洞察细微的独到见解和强烈深刻的思想意识,开辟了现代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新视角,是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总结,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块辉煌的里程碑。

【关键词】女性意识主体意识自我价值依附女性意识,是相对男性意识的一种性别观念,指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自我解放的认识和追求。

它包括鲜明的主体意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严肃的平等意识。

通过文学作品来体现女性意识是广大作家尤其是女作家的一种挖掘手段及表现形式。

“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以来,中国女性文学的文本特点中最有价值之处是刻画了中国妇女的女性意识。

“五四运动”的崛起,伴随着个性解放而来的女性解放,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构成了新时期女性文学的鲜明主题,开始了女性从社会的整体意识上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女作家们以独到的思维方式、观察角度和创作个性展示了中国女性意识的人生画卷。

40年代涌现出的女作家苏青,以特殊的人生经历,真切的生命体验和不凡的学识,描绘出一个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女性世界,从女性价值的失落,男权意识的制约等方面挖掘现实生活中的女性意识。

她的作品突出表现女性婚恋、家庭、生育、职业等涉及女性人生的命题,揭示了女性所处的时代、社会氛围对女性意识的影响。

对女性的外部环境、女性的生存生活方式和女性的内心世界通过典型环境的描写,反映出女性所处现实生活的本质和女性对自我意识的思索。

苏青作为现代女性,勇敢地为实现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冲出女性“围城”,迈出寻求女性解放艰难的、蹒跚的、可喜的一步。

苏青的小说、散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以其特殊的形式存在,在表现女性意识的自觉的同时,又流露出对传统的眷顾,反映了现代知识女性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人生中痛苦而真实的心灵路程,形象地记录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女性意识从觉醒到发展到逐渐成熟的人生历程,标志了女性文学主题从争做“人”到争做“女人”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产生。

浅论苏青作品的世俗化风格(一)

浅论苏青作品的世俗化风格(一)

浅论苏青作品的世俗化风格(一)论文关键词:苏青世俗化生活化个人化非政治化论文摘要:曾与张爱玲齐名的苏青,也曾在文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她走上文坛,既存在必然因素,也有极大的偶然因素。

家庭婚姻的不幸,上海孤岛与沦陷的环境,给她带来了人生的苦难,同时也成就了她在文坛上的美名。

苏青作品最大的特色就是世俗化,这种世俗化具有三种美学特征,即日常生活化、个人化、非政治化。

这篇文章主要从这三方面对苏青作品的世俗化的美学特征给以详细的解析,作者虽然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却在这种凡俗的叙事之下体现着极为严肃的终极关怀。

同时,也对苏青作品在主流意识和文学创作的无技巧性方面做了解释。

苏青以自己独特的话语方式完成了对凡俗人生,世俗生活及女性心灵的探索,其作品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前言苏青,一个20世纪30年代出现于上海文坛的女性作家,曾以其女性敏锐细腻的感受来揭露和剖析多被常人忽视的人生问题,同时又带有独特而深刻的人生哲理。

她的创作风格的形成与其人生经历有着必然的联系。

那种世俗化的创作风格在当时的上海有着很大的读者群。

然而几十年来国内外对苏青曾有过不公的认识,并且对苏青作品的研究也很少有人问津。

然而,对上海文学和中国文学的比较全面和客观的认识是需要对苏青及其作品进行认识和研究的。

苏青以自己独有的话语方式完成了对凡俗人生和世俗生活的探索,在上海沦陷这个非常时期和非常地点创作了具有独特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作品。

所以,应该对其作品世俗化的独特之处给与研究和认可。

一、文人苏青(一)苏青经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沦陷时期,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苏青,红极一时。

苏青(1917-1982),原名冯和仪,出身于书香世家,从小天资聪颖,在文艺方面有很高的天赋。

少年时代在家乡宁波度过。

高中就读于宁波中学,高中毕业后升入南京中央大学外文系,是宁波府六个县唯一被录取的考生,中国传统礼法对她的影响颇深,而在大学的现代高等教育,又使她增长了新观念,产生了新感受。

浅论苏青作品的世俗化风格

浅论苏青作品的世俗化风格

浅论苏青作品的世俗化风格(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论文关键词:苏青世俗化生活化个人化非政治化论文摘要:曾与张爱玲齐名的苏青,也曾在文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她走上文坛,既存在必然因素,也有极大的偶然因素。

家庭婚姻的不幸,上海孤岛与沦陷的环境,给她带来了人生的苦难,同时也成就了她在文坛上的美名。

苏青作品最大的特色就是世俗化,这种世俗化具有三种美学特征,即日常生活化、个人化、非政治化。

这篇文章主要从这三方面对苏青作品的世俗化的美学特征给以详细的解析,作者虽然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却在这种凡俗的叙事之下体现着极为严肃的终极关怀。

同时,也对苏青作品在主流意识和文学创作的无技巧性方面做了解释。

苏青以自己独特的话语方式完成了对凡俗人生,世俗生活及女性心灵的探索,其作品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前言苏青,一个20世纪30年代出现于上海文坛的女性作家,曾以其女性敏锐细腻的感受来揭露和剖析多被常人忽视的人生问题,同时又带有独特而深刻的人生哲理。

她的创作风格的形成与其人生经历有着必然的联系。

那种世俗化的创作风格在当时的上海有着很大的读者群。

然而几十年来国内外对苏青曾有过不公的认识,并且对苏青作品的研究也很少有人问津。

然而,对上海文学和中国文学的比较全面和客观的认识是需要对苏青及其作品进行认识和研究的。

苏青以自己独有的话语方式完成了对凡俗人生和世俗生活的探索,在上海沦陷这个非常时期和非常地点创作了具有独特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作品。

所以,应该对其作品世俗化的独特之处给与研究和认可。

一、文人苏青(一)苏青经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沦陷时期,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苏青,红极一时。

苏青(1917-1982),原名冯和仪,出身于书香世家,从小天资聪颖,在文艺方面有很高的天赋。

少年时代在家乡宁波度过。

高中就读于宁波中学,高中毕业后升入南京中央大学外文系,是宁波府六个县唯一被录取的考生,中国传统礼法对她的影响颇深,而在大学的现代高等教育,又使她增长了新观念,产生了新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1998-10-25[作者简介] 孔寒冰(1965-),女,山东人,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馆员,主要从事国内外高等教育信息研究。

苏青都市女性文学的现代分析孔寒冰(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高等教育研究所, 浙江杭州310027)摘 要 苏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着特殊经历而又备受争议的女性作家。

本文主要从苏青作品的视野、题材、观点、心理、语言等方面,分析了苏青都市女性文学的特点,并探讨了苏青都市女性文学的成因及价值。

关键词 苏青;都市女性文学;分析中图分类号 I20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42X(1999)03-0039-06The Modern Analysis on Su Qing s Urban Feminine LiteratureKONG Hanbing(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Zhe j iang U ni versity,Hangzhou 310027,China)Abstract:In the Chi nese Modern Li terary History,Su Qing was a female wri ter who had many unus ual experiences,and who onceenjoyed flash-in-the-pan popular acclaim but was widely dis puted in most cases.Based on Su Qing s ori ginal works,the follo wing article sets out to analyze her urban feminine liter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visi on,s ubject matter,vie wpoint,mentality,language style etc,and probes into the caus e of i ts formation and values,with pai ns taki ng effort and highl y detached attitude.Key words:Su Qi ng;Urban Fe mini ne Literature;Analysis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苏青是一位最有争议的作家,毁誉参半,褒贬不一。

本文力图以文为凭,客观公正地分析苏青的文学作品,肯定苏青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特殊阶段、特殊层面的特殊地位,并探讨其原因和局限,还其历史本来面目。

一、苏青都市女性文学的特点苏青的人生之旅是曲折、坎坷甚至是悲惨的,特殊的人生经历使她逐步形成了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格品质:她才情兼具,个性鲜明、大胆、正直、坦诚;她思想敏锐不保守,有时略有偏激;她无明显的政治主张和信仰;她对生活对社会充满热情;她为人豪放、直爽。

苏青的人格品质在其文学作品中得到了直接或间接的抒发。

苏青的作品与五四以来典型的女子文学有很大的不同。

把苏青的作品与冰心、庐隐、丁玲、萧红等人的作品放在一起作比较就不难发现,冰心、丁玲等人塑造的多是从旧的封建牢笼中挣脱出来的新女性的形象,她们或崇尚爱情至上,或追求婚姻自主,或投入轰轰烈烈的社会变革之中,这些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特征和妇女呼声。

而苏青所写的只是妇女生活领域中很窄的一部分,偏重于生活中的琐事和杂事,是那种 说起来却不得闲,天天不知道在忙些什么的 (见 苏青文集 下册,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版,第50页,以下所引该书均据此版本,只注页码)小女人生活。

在 第29卷第3期1999年6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Hu 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Vol.29,No.3J un.199940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9卷风格方面,冰心高雅悠闲,丁玲豪放粗犷,萧红悲壮抗争,亦与苏青作品有很大差异。

苏青的作品与那种典型的市民文学也有不尽相同之处。

典型的市民文学一般反映的是市民的传统文化、家族历史等的变迁,描摹市民的特殊心态,复制市民的生活场景,表达市民的审美情趣,目的是为了满足市民的消闲需求,故一般说来文笔都较为轻松、悠闲。

而苏青的作品不注重这些,她执著甚至是偏激地反映普通女性在都市生活中遭遇到的种种琐事,表达对生存状态的不满和愤慨,她的文笔并不完全是消闲性的。

所以,笔者认为,苏青作品既属于女子文学中一个独特的层面,又属于市民文学中一个独特的层面。

因此,若要进行科学而鲜明的定位,不妨称其为 都市女性文学 。

(一)都市女性文学的视野苏青的作品女性味特浓厚。

她把自己定位在都市女性上,运用独特的视角来敏锐地反映都市女性的生活、心理、矛盾和困惑。

当然,她也有一般女人所具有的看法: 十个女人十个妒,没丈夫的妒人家有丈夫,丑陋的妒人家美丽,笨拙的妒人家聪明,贫穷的妒人家富有,年老的妒人家年青。

(82页)但在更多问题上,苏青是独立、独特,与众不同的,她反对人云亦云。

她认为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真正的男女平等,女人生孩子,男人不生孩子,这是男女顶不平等的地方。

她不赞成抽象的男女平等, 凡男人所有的并不都是好的;凡男人所能享受的,女人也未必受用,这个观念必须弄清楚。

幸福乃满足自身需要之调,不是削足适履,把人家所适用的东西硬来满足自己不尽相同的需要。

(146页)正是从这样的视野出发,她从人们津津乐道的女子教育问题中敏锐地发现, 学校里一切设施都是为男生而设,不是为女生而设的 (6页), 男生每周上五六小时的国文课,我们当然也跟着上。

但是国文教材是什么呢?第一类是古文,说的都是从前男人社会的事 至于第二类所谓新文学作品呢?对不住得很,也还是男人写给男人们看的,因为现在仍旧是男人的社会呀。

(6页)在苏青看来,身为女子而受着男子教育,而社会又要你做女子的事,结果一定是失败的。

只有当女生能够受到她们自己所需要的女子教育,才能达到真正意义的平等。

苏青的看法是有些偏颇,但她关于女子教育应当有其特定的内容和特色的观点无疑是对的。

(二)都市女性文学的题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苏青之前和之后,很少有人这样写过都市女性。

只要你读过苏青的作品就可以发现,她几乎把都市女性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写到、写绝了。

她 谈女人 、 论女子交友 ,然后也从女人角度 谈男人 ;既谈目前 我国的女子教育 ,也谈 女性的将来 ;她从 母亲的希望 谈到 现代母性 ,接下来又不厌其烦地讨论 生男与育女 、 科学育儿经验谈 、 拣奶奶 、 小天使 ,谈完 恋爱结婚养孩子的职业化 ,又关注着 组织里弄托儿所 ,要 救救孩子 ,此时的苏青俨然是一位儿童教育专家。

在家庭这个主题下应有的内容,她统统涉及到了。

她擅长 论夫妻吵架 和 谏夫 ,也许她有亲身体验;但同时又说 做媳妇的经验 和 妇人之道 ;更实在的是教你 夫妻打官司 和 论离婚 。

她深为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鸣不平,写出了 第十一等人 ;她对你说 写字间的女性 、 看护小姐 、 女生宿舍 和 我的女友们 及 钱大姐 等;她评说 赌徒与荡妇 及 交际花 ,甚至路见不平地为被迫无奈而杀夫的詹周氏辩护而作 为杀夫者辩 。

苏青很清楚,大多数都市女性都缠身于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之中,脱不了柴米油盐和儿女情长。

苏青就注视着这些眼前的事、身边的人、心中的情,来真实地反映出生活的本质。

这中间最成功的自然要数 结婚十年 。

在这部带着浓厚的苏青影子的自传体小说中,作者勾画出一幅幅都市市民家庭的风俗画。

小说从新娘出嫁开始,娓娓动听地向读者叙述着苏怀青小姐与徐崇贤先生由结婚到离婚的故事。

小说中描述的上轿、闹洞房、拜礼、下厨、生育、省亲、进城、逃难等,实在是一幅幅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市民生活的画面。

其中,苏青又嵌入了夫妻之间的恩怨负气,姑嫂之间的赌气较量,女人生育的悲惨痛苦,油盐酱醋的琐碎繁杂,婚外恋情的矛盾纠葛等等。

苏青把凡此种种杂事俗事写得自然和谐,把民风民俗与现代节奏互相交错。

这种中西合璧、雅俗共赏的作品自然在市民阶层中引起轰动, 结婚十年 连出18版,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都市女性文学的观点苏青一再宣称,她写文章并不是要宣传什么主义和理想。

但既然是面向社会大众,她的文学作品自然还是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感受宣泄、展示给受众。

更何况,苏青对社会、对人生、对爱情、对婚恋等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确实有许多话要说,特别对都市女性生活有着独到的见解,概括起来有 四观 。

一是女人观。

作为女性作家,对女人自身及其环境的了解自然比较深刻。

她反复地表达做女人苦、做女人难的观点,但对都市女性身上所存在的劣根性深恶痛绝,甚至有些偏激。

在 谈女人 中,她主张女人要首先注重满足自身合理的、迫切的生理需要,再去争取其他的权利。

直言: 我敢说一个女子需要选举权、罢免权的程度,决不会比她需要月经期内的休息权更切;一个女人喜欢美术、音乐的程度,也决不会比她喜欢孩子的笑容声音更深。

(146页)二是平等观。

苏青认为,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平等,她倾向于妇女先满足基本的生活生理需求,然后再去争取自由平等。

她反对有些人的复古论,并拿缠足放大了的女人作比喻,明确宣布宁愿苦苦练习跑路,也不愿再裹小足。

提出妇女要争取平等, 放在女人面前的只有一条道路,便是向上!向上!向上! (145页)三是恋爱婚姻观。

她认为, 婚姻不如意,便是顶薄命的事,理想婚姻应该是才貌相当的。

所谓才貌相当,也不是男有才而女有貌,我的意思是男之才与女之才相称,男之貌与女之貌也相当之谓。

男女双方之才均称,则精神上愉快,男女双方之貌得当则肉体上满足,这是灵肉兼顾的顶完善的办法 (132页)。

她还说,结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儿女,而不是保障爱情,爱情的本身是性的本能与美幻想的结合物,是不能靠结婚来保障的。

当丈夫有外遇时,要想争取丈夫回心转意,必须靠 真情、善意,最后才是美容 (150页)。

四是道德观。

苏青的道德观有点惊世骇俗。

她打破了传统道德的是非观,并将自己的道德观直称为 俗人哲学 ,即以俗人的立场和生存需求作为道德的出发点,来衡量评价道德的真假利害。

她反对为着自己的利益而鼓吹他人去 牺牲 ,主张牺牲也得计较一下牺牲的代价,主张讲道德、守道德对于人有好处,有效果,才符合道德两字的本来意义。

(四)都市女性文学的心理只要读过苏青的作品,就不得不承认她是描写刻画都市女性心理的高手。

她的作品受到广大市民,尤其是都市女性阶层的欢迎,主要归结于她能细致入微、准确生动地揣摩、刻画都市女性的独特而微妙的心理活动,说出她们想说却说不出、说不好、说不清的心理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