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问题生活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生活化”,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数学生活化”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中体验数学,在“退”和“进”的互动中理解数学。通过“退回生活”,为数学学习提供现实素材,积累直接经验;再通过“进到数学”,把生活常识、活动经验提炼上升为数学知识。从而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原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从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注意了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的体现。

一.解决问题,创设情境生活化

解决问题情境生活化,是指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理解了数量关系,在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如:这样一个例子,在一幅公园的情境图中,提供了许多数学信息,为数学准备了丰富的背景资料。其中有16个小朋友捉迷藏,6个是捉方,求藏起来几人?还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学做丢手帕游戏,16人踢球,来了9人的语言交流场面。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计算,此幅综合情境图,来源于生活,将生活中的材料作为解决问题的数学信息,易于学生理解与接受,学生可从多角度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小培养创新意识。这样数学教学过程充满着观察,实践,模拟,推断等探索性活动,把数学学科的科学性与生活性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整个探索生活化。这样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不是深不可测的,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

二.思维训练,创设情境生活化

思维训练的情境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受到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如:第三册教材中,学习乘除法混合解决问题时,有这样一题,小明要买5辆车多少钱?售货员阿姨说:买三辆车要15元钱。根据信息学生很难找到解决途径。我就安排两个小朋友表演到超市购物的生活情景。如买三辆车,售货员阿姨说:每辆车要5元钱,一共15元。表演结束,学生一下子就懂了,买5辆车要知道一辆车的价钱,再计算5辆车的价钱。学生立即展开讨论,并尝试计算,15÷3=5(元),5×5=25(元)。有了表演这个生活场景,学生很容易理解这种类型题的解决方法。这样把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解决数学问题。

三.技能训练中,创设情境生活化

技能训练的生活化,要求训练着眼于学以致用,而并不是学以致考,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源于生活。如在人教版第三册教材中,统计图一课的教学时,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加以统计。其中喜欢狗熊的有15人,玩具车的有5人,玩具手枪的有4人,布娃娃的有16人,老师给出的统计图表中的每格表示一个单位,共计10个格子,学生自己尝试着涂色,格子不够时,都停下笔想办法。有的同学便通过一双筷子,一双鞋子等生活中,两个两个事物同时出现的现象,想到了用一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这样就可以解决遇到的难题了。此时学习数学知识便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即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途径。

总之,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植根于现

实。”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的创造条件,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的态度去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