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常用药物外渗后的处理

合集下载

小儿输液外渗的处理方法(最终版)

小儿输液外渗的处理方法(最终版)

小儿输液外渗的处理方法(最终版)第一篇:小儿输液外渗的处理方法(最终版)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外渗的处理方法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当药物外渗时轻者导致局部组织疼痛、红、肿胀,重者导致组织溃疡、坏死,因此要以预防为主,外渗时也要处理妥当,避免给病人增加更多的痛苦。

一旦发生渗漏,应立即换输液部位,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消除组织水肿和药物对细胞组织的毒性作用。

原则(1)促进液体重吸收。

(2)使用拮抗剂药物效应。

(3)灭活外渗药物的毒性。

具体方法目前输液外渗治疗方法主要有冷敷、热敷、硫酸镁湿敷等。

冷敷使用于充血水肿为主的急性渗漏性损伤;热敷使用于血管收缩剂渗漏造成的缺血性改变。

热敷稍有不慎,易造成患儿皮肤烫伤,小儿皮肤娇嫩,角质层薄,局部用药能迅速吸收,有时甚至发生一些不良反应。

因此,对于小儿输液外渗局部药物处理较为慎重。

对血管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如抗生素类:(1)肿块<5cm×5cm时,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可以用热敷,可采用热敷方法(拔针4h后可进行)。

或用95%的酒精持续湿敷,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

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2)块>5cm×5cm时,一般在药液外渗的48h内,应抬高受累部位,以促进局部外渗药物的吸收。

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钙剂可用50%硫酸镁、山莨菪碱(654-2)湿敷,也可以用马铃薯、生姜外敷。

(3)对血管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局部产生无菌炎症反应)如:红霉素或沙星类药物,应给予冷敷(收缩血管,减少吸收,灭活药物毒性)或硫酸镁湿敷(预防小血管内膜炎),也可采用0.5%的654-2溶液湿敷(可对抗微血管痉挛,提高细胞免疫及补体含量,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而达到增强自身抵抗力,控制炎症的的)。

小儿药物外渗处理操作流程

小儿药物外渗处理操作流程

药物外渗处理一、目的1、定时评估药物使用部位的有关症状和体征,防止药物外渗。

2、及时处理药物外渗,减少外渗范围,减轻药物外渗造成的组织损伤。

3、促进药物外渗处局部损伤组织的愈合,减轻患者痛苦。

二、适应症输液外渗的患儿。

三、操作步骤(一)评估1、评估患儿的病情和治疗信息、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2、评估药物的性质、用药时间、静脉情况、导管性质。

3、外渗部位局部皮肤情况,外渗部位、范围、颜色、皮肤温度、疼痛、肿胀程度,有无水泡及坏死。

4、解释操作目的及配合方法。

(二)准备1、护士:仪表端庄,衣帽整洁,洗手,戴好帽子口罩。

2、患儿:取舒适体位。

3、环境:清洁、安静、安全、温度适宜。

4、用物:生理盐水、一次性注射器、棉签、纱布、安尔碘、热水袋或冰袋、清洁手套、50%硫酸镁、局封药物、对应的解毒剂、弯盘、免洗手消毒液。

(三)操作预防1、洗手,戴口罩。

2、将备齐的用物推至患儿床边。

3、核对患儿信息,药物信息。

4、给药前宣教药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

5、选择合适静脉。

○1选择最小规格、最短的导管。

○2避免关节部位置管。

○3如输注刺激性药物(渗透压大于900mOsm/L)首选中心静脉导管。

○4选择较粗的血管穿刺,避免利用手部和手指上的静脉。

○5保持良好的导管固定。

6、开始输液之前,抽吸回血评估导管是否通畅。

7、指导患者在输液给药期间一旦发现疼痛、灼痛、或肿胀,就立即报告。

8、经常巡视,检查静脉回血,密切观察静脉输液部位有无疼痛、肿胀症状,听取患者主诉。

外渗处理。

1、一旦发生或怀疑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注射。

2、保留原注射针头固定肢体。

3、连接注射器抽吸,尽可能将管道内及疑是外渗部位的残留药物和血液抽吸干净。

4、根据外渗药物及局部组织情况选择是否需要使用药物局封或用相应的解毒剂治疗。

5、拔出针头或静脉导管,轻按止血。

6、穿刺点用安尔碘消毒,避免局部感染。

7、48小时内抬高患肢,减少肢体肿胀。

8、按照指南对外渗处用无菌纱布覆盖,根据药物性质合理使用冷热敷。

葡萄糖酸钙外渗的处理

葡萄糖酸钙外渗的处理

葡萄糖酸钙外渗的处理
1、一旦发现液体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用5ml注射器连接输液针头,抽吸输液针头及细管内未进入皮下的药液,还可改变针头方向,尽可能向多个方向抽吸未进入组织内的残余药液。

2、抬高患肢,促使血液回流,减轻局部肿胀程度。

用0.25%~0.5%普鲁卡因封闭疗法,以缓解肿胀部位的发炎损伤症状,并纠正其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这是防止钙外渗部位坏死最关键的一步。

但新生儿不主张封闭疗法;
3、然后用25%硫酸镁注射液10ml滴在1块无菌纱布上,外敷在渗漏肿胀最明显的部位,用塑料薄膜或保鲜袋环绕包住纱布及其患肢,最后用胶布固定。

第1步冷敷,时间12~24 小时为宜,用冰毛巾或冰袋放在塑料薄膜上面,因为有塑料薄膜,纱布中的硫酸镁不宜被湿毛巾里的水渗透,也防止药液渗入湿毛巾应用塑料薄膜既可保持药液的浓度还可保持薄膜内温度恒定。

3次/日更换纱布冷敷时要注意观察皮肤的颜色,防止冻伤;第2步热敷12 ~24 小时后更换纱布重新滴上25%硫酸镁10ml和盐酸消旋山莨菪碱(654-2)注射液1m(5mg),外包塑料薄膜后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每2小时更换纱布1次、持续热敷,待渗漏部位肿胀消退,红斑消失,疼痛消失,皮肤颜色及弹性恢复正常为止,2 ~ 4 天,根据严重程度可增加天数。

此种方法操作简单有效,药物不复杂,取材方便,便于护士和家属操作。

新生儿药物外渗原因及整改措施

新生儿药物外渗原因及整改措施

新生儿药物外渗原因及整改措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新生儿药物外渗是指药物从血液透过毛细血管壁、毛细管内皮细胞、间质区、管周间隙等途径移出血管,进入组织间隙和体腔内的现象。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药物浓度不足或过高,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本文将从新生儿药物外渗的原因、对新生儿的影响以及相关研究和案例分析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未来展望,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和家长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如下: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新生儿药物外渗的概述、文章结构和研究目的进行介绍。

在正文部分,将深入探讨新生儿药物外渗的原因、外渗对新生儿的影响以及相关研究和案例分析。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全文内容,提出预防措施,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以上结构,全面地展示了新生儿药物外渗问题的相关内容和解决方案。

1.3 目的文章目的是探讨新生儿药物外渗的原因,并分析外渗对新生儿的影响,同时通过相关研究和案例分析,提出针对新生儿药物外渗的整改措施,以减少外渗对新生儿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

同时,通过文章的撰写,希望能够引起医护人员和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加强对新生儿药物外渗问题的管理和监控,为新生儿的药物治疗提供更为安全的环境和保障。

2.正文2.1 新生儿药物外渗原因新生儿药物外渗是指在新生儿接受药物治疗时药物穿透血脑屏障或者其他生理屏障而进入脑部或其他组织,导致药物过量积聚或者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

新生儿药物外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生儿生理屏障没有完全发育。

新生儿的血脑屏障、肝脏代谢酶系统以及肾脏排泄功能都没有完全成熟,相对成人而言更为脆弱。

因此,即使是常规剂量的药物在新生儿体内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甚至中毒。

第二,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不稳定。

新生儿由于生长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因此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容易受到影响,导致药物的外渗。

儿童药物外渗的护理措施

儿童药物外渗的护理措施

儿童药物外渗的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一旦发现输液外渗或疑似应立即停止静脉输液,48h内可以抬高外渗的肢体,促进外渗药液的吸收。

普通药物外渗早期可以使用30~42℃的热毛巾热敷以促进渗出的吸收,减缓症状,但是发泡剂外渗早期首选冰敷治疗。

若出现水疱,小水疱可以使用碘伏进行外涂无需将其刺破,若是大水疱可以用碘伏消毒后,使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的渗出液抽出,再用碘伏外涂、外敷,促进水疱的吸收消退。

全面掌握各种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确保用药安全,并建立三级监控管理定期检查,发现问题持续改进。

2、外敷药物治疗①喜辽妥加芦荟外用:使用喜辽妥轻轻涂抹于肿胀的部位,范围大于外渗区域2cm,并稍加按摩3~5min ,每6h一次,再将新鲜芦荟切成薄片外敷于红肿处,其消肿的时间较50%硫酸镁湿敷更短,且消肿效果更佳。

但需注意外敷芦荟前需先取一小块于前臂做皮试,观察有无过敏。

②中药外敷:(1)药外敷治疗葡萄糖酸钙外渗后产生的硬结效果优于喜辽妥。

(2)研究表明六神丸蜂蜜膏具有清热、消炎、消肿、镇痛活血的功能,对于高渗性药物外渗的治愈率高于50%硫酸镁外敷。

(3)山莨菪碱为抗胆碱药可以扩张局部浅表血管。

研究表明使用复方丹参或联合山莨菪碱湿敷可以降低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发生率。

(4)用如意金黄散加食醋搅拌调制成糊状外敷于外渗的部位,发现其治疗时间短于50%硫酸镁外敷,且更便于操作。

③肝素软膏外用:将肝素软膏均匀地涂抹在外渗部位,并沿血管的方向螺旋式按摩,每天3次或4次,取得满意的效果。

有出血性疾病、新生儿颅内出血者禁用。

④局部封闭疗法:采用2%利多卡因1ml+地塞米松1mg+生理盐水1ml进行局部封闭的方法治疗多巴胺外渗的患儿,结果显示对多巴胺外渗晚期的患儿效果尤为明显。

一旦发现多巴胺局部外渗后,若静脉穿刺处有回血,予立即拔除,并按压10min,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围做环形注射,直至局部形成皮丘,若无回血,直接由穿刺针中注入封闭液。

一般药物外渗时标准操作程序

一般药物外渗时标准操作程序

一般药物外渗时标准操作程序如下:
1.停止输液:如果患者在输液的过程中出现药物外渗的情况,需
要立即停止输液,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2.局部冷敷:可以使用冰袋或冰毛巾对局部进行冷敷,使血管收
缩,避免局部肿胀的情况持续加重。

3.使用外用药物:对于局部外渗症状比较轻微的患者,可以遵医
嘱使用硫酸镁溶剂、呋喃西林乳膏等进行湿敷,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症状。

4.切开排液:如果患者药物外渗的情况比较严重,通过上述治疗
方式效果不佳,可以通过切开排液的方式进行治疗,将外渗的
药物排出体外,缓解不适症状。

5.清创:如果药物外渗引起了明显的皮肤红肿、疼痛,甚至伴有
局部坏死的表现,需要给予头孢抗生素加强抗感染治疗。

药物出现外渗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药物出现外渗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药物出现外渗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概述
药物外渗是指药物从其容器中逸出或漏出,进入外部环境的情况。

药物外渗可能导致药物的浪费、污染和患者用药失效等问题,因此,建立药物出现外渗的应急预案及程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药物出现外渗的应急预案及程序,以帮助医疗机构更好地应对和处理药物外渗事件。

二、应急预案
1. 应急预案目标
(1)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降低风险;
(2)快速、有效地应对和处理药物外渗事件;
(3)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浪费和污染;
(4)规范化地记录和报告事件,以便后续分析和改进。

2. 应急预案内容
(1)明确责任:确定相关人员的责任和职责,包括药剂科、护理部、质控部门等;
(2)事件报告:建立药物外渗事件的报告机制,要求相关责任人员及时上报事件;
(3)现场处置:制定统一的现场处置方案,包括与患者的沟通、对患者的观察、有关检查与救治的方案等;
(4)药品回收:建立药物回收的程序,确保被外渗药物的安全处理和处置;
(5)安全通报:对药物外渗事件进行内部通报,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三、应急程序
1. 药物外渗的初步判断
(1)检查药物包装:观察药物包装是否破损、漏液等现象;
(2)检查药物标签及有效期:核对药物标签是否清晰可辨,有效期是否过期;。

幼儿静脉药物外渗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幼儿静脉药物外渗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幼儿静脉药物外渗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本文档旨在制定幼儿静脉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以确保幼儿在遭遇静脉药物外渗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2.1 事前准备在幼儿接受静脉药物时,医务人员应当按照相关规定执行操作,并做好以下事前准备工作:检查静脉通路是否通畅;确保药物注射器、针头和输液器等设备的正确使用和消毒;了解幼儿对药物的过敏史。

一旦发现幼儿出现静脉药物外渗,应立即采取以下紧急措施:1.停止药物输注:立即关闭输液器或阻止药物进一步注入。

2.留置留置针头:将留置针头保持在原位,防止药物进一步外渗。

3.适当处理药物外渗:根据药物特性和外渗情况,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例如轻揉局部、敷冷敷、使用适当的药物抗休克等。

4.监测幼儿病情:密切观察幼儿病情变化,并记录相应的监测数据,如血压、脉搏等。

5.及时通知医务人员:通知主治医师或相关护理人员,向其报告幼儿的病情和处理情况。

为了快速、有效地处理幼儿静脉药物外渗,按照以下处理流程进行操作:1.停止药物输注;2.留置留置针头;3.根据药物特性和外渗情况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法;4.监测幼儿病情并记录监测数据;5.通知医务人员,报告病情和处理情况。

为确保医务人员能熟练掌握幼儿静脉药物外渗的应急处理流程,建议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演练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模拟静脉药物外渗情景,要求医务人员按照预案进行应急处理;检查医务人员在处理过程中的操作技能;按照演练结果进行反馈和改进。

制定幼儿静脉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十分重要,能有效保障幼儿的安全和健康。

医务人员应牢记预案内容,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以提高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确保幼儿在药物外渗时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

制定幼儿静脉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十分重要,能有效保障幼儿的安全和健康。

医务人员应牢记预案内容,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以提高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确保幼儿在药物外渗时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

新生儿药物外渗的处理

新生儿药物外渗的处理

液体外渗定义分级预防处理渗出(Infiltration)渗出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药物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药物或刺激性药物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据报道:经外周静脉给药造成药物外渗的发生0.1%~6%。

结 果大部分液体外渗都是自限性的我国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规定: 法律、法规!!!作为新生儿科的护理人员,一定要“防患于未然”,可究竟该如何预防?一旦发生了液体外渗,究竟该如何处新生儿输液外渗的常见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影响伤口程度因素外渗液渗漏到皮下组织腔隙的量暴露在外渗液体中的时间外渗的部位外渗液体的渗透压、PH值外渗损伤发生的时间药物外渗的组织损伤的发生有时间差异,同种药物外渗后的局部反应的时间可能与渗漏液的剂量、浓度、部位、个体差异有关。

外渗损伤性溃疡一般在3~10输液外渗的处理紧急处理输液外渗的处理局部封闭输液外渗的处理 药物湿敷(外涂)输液外渗的处理•血管收缩药: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输液外渗的处理酚妥拉明局部湿敷,适用于血管收缩药输液外渗的处理50%50%硫酸镁湿敷,适用于10%氯化钾、对多发性小水泡注意保持水泡的完整性水泡的处理(小水泡)水泡的处理(大水泡直径1cm 以上)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敷料禁止在患侧肢体静脉注射,患处勿受压皮下组织冲洗•有研究表明在液体外渗患儿中,于24预防液体外渗措施•穿刺者应经过静脉穿刺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下脂肪多的血管,避免关节部位穿刺;选择柔韧好的留置针,避免使用钢针;预防液体外渗措施•建立新生儿药物外渗紧急预案及相关指。

新生儿动脉药物外渗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新生儿动脉药物外渗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新生儿动脉药物外渗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简介
本文档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新生儿动脉药物外渗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以确保在出现动脉药物外渗情况时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减少潜在的风险和损害。

应急预案
1. 立即停止药物输注:一旦发现动脉药物外渗,医务人员应立即停止输注药物,并将输注装置关闭。

2. 维持通畅通气:确保新生儿的呼吸通畅,保持氧气供应。

3. 清洁处理:用干净的纱布轻轻擦拭渗漏处,避免感染和进一步溢出。

4. 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根据药物类型和剂量,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如局部冷敷、局部按压等。

5. 及时通知医生:向主治医生汇报情况,请求进一步指导和处理建议。

处理流程
1. 观察新生儿症状:密切观察新生儿是否出现异常症状,如局部红肿、疼痛、异物反应等。

2. 调整输注位置:如果动脉药物外渗是由于输注位置不当引起的,可以尝试调整输注位置,确保药物输注顺利进行。

3. 应用冷敷:对于局部肿胀或疼痛的情况,可以在外渗处适当冷敷,缓解症状。

4. 评估溢出量和药物类型:评估药物溢出的量和药物类型,以便医生能够准确评估潜在的风险和采取进一步的处理措施。

5. 进一步处理:根据主治医生的指导和建议,采取进一步的处理措施,如局部压迫、药物解毒等。

6. 记录和汇报:及时记录处理过程和结果,并向上级汇报情况和处理结果,以促进经验的交流和总结。

注意:本文档仅为一般性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具体情况下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临床判断进行处理。

以上所述即为新生儿动脉药物外渗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希望本文档能够对医务人员在应对该情况时提供帮助和指导,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

儿童静脉药物外渗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儿童静脉药物外渗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儿童静脉药物外渗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1. 背景静脉药物外渗(extravasation)是指静脉内注射过程中药物漏出到周围组织,造成药物渗漏的不良反应。

对于儿童来说,这种情况可能更加危险和复杂。

因此,建立一份儿童静脉药物外渗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至关重要,以确保儿童在发生静脉药物外渗时能够及时得到有效处理,最大程度地降低不良后果。

2. 应急预案2.1 预先准备在进行儿童静脉注射时,医护人员应做好必要的预先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准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物- 检查静脉输液通路是否畅通- 确认儿童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宜进行静脉注射- 确认儿童的年龄、体重和身体特征,以便预估可能的药物渗漏情况2.2 监测与检测在注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时刻监测儿童的病情变化,并注意观察有无药物外渗的迹象。

监测的重点包括但不限于:- 注射部位的变化,如局部红肿、瘀斑、硬结等- 儿童的不适症状,如疼痛、肿胀、感觉异常等- 输液速度的变化,如流速减慢、暂停等同时,医护人员应在疑似药物外渗的情况下尽快进行检测,包括但不限于:- 抽取血液样本进行药物浓度检测- 使用医疗设备(如超声波仪器)进行局部组织的检查2.3 处理流程一旦确认儿童发生静脉药物外渗,医护人员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 停止药物注射,并向儿童及其家属解释情况2. 将患处抬高,并用冷敷物轻压局部,以减轻疼痛和肿胀3. 预估药物外渗的严重程度,并及时联系有关专家进行评估和指导4. 根据专家的建议,可能需要进行以下处理:- 药物稀释和冲洗:按照专家指导,在渗漏点附近稀释和冲洗药物,以减少药物对组织的伤害。

- 局部抗炎药物:在专家指导下,使用适当的局部抗炎药物进行治疗,以减轻炎症反应。

- 多学科协作:根据病情,可能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如外科、皮肤科等。

5. 观察儿童病情的变化,并定期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

6. 记录药物外渗的事件,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3. 后续措施一旦儿童经历过静脉药物外渗事件,医护人员应在后续工作中采取以下措施:- 对儿童进行定期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观察是否存在并发症- 加强儿童的家庭教育,使其了解儿童静脉药物外渗的相关知识和应对技巧- 进行事后总结和讨论,提出改进措施,以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4. 结论儿童静脉药物外渗是一种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情况,因此,建立一份儿童静脉药物外渗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儿童的安全健康至关重要。

新生儿静脉药物外渗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新生儿静脉药物外渗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新生儿静脉药物外渗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一、应急预案
1、正确选择血管(尽可能选择四肢血管,禁止选择关节处血管),建立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

2、妥善固定留置针,病儿烦躁时适当予以安抚,避免管道移位、脱落引起药物外渗。

3、熟知特殊药品的理化性质及副作用,包括药物外渗早期表现及处理要点。

4、加强巡视,观察静脉穿刺处局部皮肤情况,注意有无肿胀、发红等色泽的改变。

5、班班交接,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护士长或经验丰富的老师,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及处理,必要时邀请相关专家会诊,采取最优的处理方案,避免或降低对病儿的伤害。

二、处理流程
效果好效果不好。

小儿药液外渗常用的处置方法

小儿药液外渗常用的处置方法
热敷
使用温热的湿毛巾或热水袋敷在药液外渗的部位,可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 ,加速药液吸收。适用于药液外渗后48小时后。
药物处理
局部用药
涂抹抗炎、止痛、抗过敏的药物,如 扶他林、地塞米松等,以缓解症状。
口服药物
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可能需要口服 相应的拮抗剂或解毒剂,以减轻药液 外渗的危害。
外科处理
记录外渗的时间、药液种类、用量等 信息。
05
药液外渗的预防与管理
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
定期开展药液外渗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 对药液外渗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建立药液外渗案例分享和讨论机制,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 经验交流和学习。
加强医院的管理制度
制定药液外渗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 责任分工和处置程序,确保及时、规 范地处理药液外渗事件。
冷敷或热敷
根据药液性质选择冷敷或热敷,以促 进药液吸收和消散。
家长的教育与指导
告知家长药液外渗的 危害和预防措施。
提醒家长注意输液过 程中的注意事项,如 避免过度活动和摩擦 等。
指导家长如何观察和 发现药液外渗,以及 如何正确处理。
药液外渗的观察与记录
观察外渗部位的颜色、肿胀、疼痛等 症状。
对外渗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并采取相 应的处理措施。
小儿药液外渗常用的处置方 法
汇报人: 2023-12-27
目录
• 药液外渗的概述 • 药液外渗的预防措施 • 药液外渗的处置方法 • 药液外渗的护理与观察 • 药液外渗的预防与管理
01
药液外渗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பைடு நூலகம்
药液外渗是指药物在输注过程中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药物渗漏到 皮下组织或血管外的周围组织。

新生儿常用药物外渗后的处理课件

新生儿常用药物外渗后的处理课件

04
新生儿常用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局部封闭
局部封闭
注意事项
在药物外渗的区域进行局部封闭,以 减少药物扩散和组织损伤。
封闭操作应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 进行,避免操作不当导致感染或其他 并发症。
封闭方法
使用生理盐水或利多卡因等麻醉药进 行局部封闭,封闭范围应包括外渗区 域及其周边组织。
冷敷或热敷
冷敷
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可以使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如 使用抗炎药、止痛药等进行治疗 。
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避免自行用药导致不良反应或 其他并发症。同时,应遵循医生 的用药指导和剂量要求。
05
新生儿常用药物外渗的护理建议
观察外渗程度
轻度外渗
药物外渗范围小,皮肤没有明显红肿,但有轻微 疼痛感。
中度外渗
药物外渗范围较大,皮肤出现明显红肿,疼痛感 较重。
重度外渗
药物外渗范围广泛,皮肤出现水疱、坏死等严重 症状,的名称、 剂量、浓度和给药途 径。
记录外渗后患儿的症 状和体征变化,包括 皮肤颜色、温度、肿 胀程度等。
记录外渗发生的时间、 部位和范围。
及时汇报和处理
新生儿常用药物外渗后的 处理课件
• 引言 • 新生儿常用药物外渗的原因 • 新生儿常用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 新生儿常用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 新生儿常用药物外渗的护理建议 • 新生儿常用药物外渗的案例分析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介绍新生儿常用药物外渗后的处 理课件的目的和背景,强调新生 儿药物外渗的危害性和处理的重 要性。
总结词
静脉注射外渗是新生儿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需要加强预防和及时处理,以保障新生儿 的健康和安全。

小儿药液外渗常用的处置方法

小儿药液外渗常用的处置方法

热敷
总结词
在药物外渗的中后期,通常推荐使用热敷的方法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药物 吸收和代谢。
详细描述
热敷通过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药物吸收和代谢,从而减轻局 部肿胀、疼痛和炎症。通常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包裹外渗部位,每次敷20-30 分钟,每天3-4次,连续2-3天。
外用药物
总结词
在药物外渗的后期,如果仍然存在局部炎症和感染,可以推荐使用外用药物来辅 助治疗。
固定不牢固
穿刺成功后若固定不牢固,容易导致针头移位,从而引起药液外渗。
针头移位
小儿好动,若针头未固定牢靠,容易受外力影响导致针头移位,从而引起药 液外渗。
患儿不配合
患儿不合作
小儿对打针普遍存在恐惧心理,若患儿不配合,容易导致穿刺失败或药液外渗。
患儿乱动
小儿好动,若在穿刺过程中或穿刺后患儿乱动,容易使针头移位,从而引起药液 外渗。
操作者技术水平低
操作者经验不足
新手上路,穿刺技术不过关,容易导致药液外渗。
操作者失误
若操作者穿刺技术不过关或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在穿刺过程中或穿刺后引起 药液外渗。
04
小儿药液外渗的预防措施
选择合适的血管
避开关节
选择血管时,应避开关节 部位,减少固定难度和药 物外渗的风险。
选择粗直血管
尽量选择粗直、弹性好的 血管,便于穿刺和固定, 减少药液外渗的机会。
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
减轻患儿焦虑
在穿刺前穿刺过程中,应给予患儿适当的安抚和心理疏导,减轻其焦虑和紧张 情绪。
鼓励患儿合作
向患儿解释穿刺的目的和方法,鼓励其积极配合穿刺过程,减少因患儿挣扎导致 药液外渗的风险。
提高操作者技能水平
培训操作者

新生儿液体外渗的

新生儿液体外渗的
新生儿液体外渗的处理及预防
孙宁 郇引柱
目的与重要性
• 治疗液体外渗的目的是加速消肿的过程, 减轻局部组织损伤,提高静脉利用率。 • 静脉输液是治疗的重要给药途径,但输液 外渗很难避免,这与药物的刺激性有关但 更与我们的穿刺技术和巡视是否及时有关, 因此及时观察和处理血管渗漏问题是保障 治疗的重要问题。
总结
2)新生儿护士做到六及时:及时发现,及时 巡视,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及时记录, 及时沟通
夫西地酸钠外渗的处理
• 夫西地酸钠外渗后立刻停止给药,局部湿 敷,局部按摩,促进渗出吸收,防止发生局部 组织坏死. ,在用本药时选用血流良好, 直径较大的静脉或中心静脉插管输入,以 减少发生静脉痉挛或静脉炎的危险,同时 在用本药时可在穿刺部位上方
脂肪乳,红霉素安定外渗的处理
• 脂肪乳发现外渗立即停药,断开输液器, 保留穿刺输液的头皮针头,然后接无菌注 射器尽可能抽吸渗到血管外的药液后迅速 拔针,压迫针眼2—3 min,立即用硫酸镁 液冷湿敷,渗出药液较少者,可自行吸收 痊愈。 • 红霉素,安定:立即停药,冷敷(防止新 生儿冻伤)
液体外渗的预防
提高穿刺成功率 正确选择血管 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加强责任心多巡视
总结
1)由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生理发育、治疗需求、
疾病状态、皮肤解剖结构(如皮肤薄、嫩、脂肪少、 血管细、脆弱、弹性差、角质层发育不成熟、易 受损伤引起感染)等原因,新生儿液体外渗的问题 时有发生.虽然大部分液体外渗是自限性的,仅有 局部疼痛、水肿、发红等,但严重的外渗很可能会 导致水泡、溃疡、坏死以及对周围皮肤结构如肌 腱、神经、肌肉造成损伤,甚至造成瘢痕、挛缩 等问题要求新生儿护士必须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范 围,作好本职工作,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爱心、 耐心和细心, 并用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 更好的为患儿服务,以便提高新生儿科的工作效率 和整体水平。

婴儿静脉药物外渗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婴儿静脉药物外渗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婴儿静脉药物外渗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1. 背景静脉注射是婴儿接受药物治疗的常见方式。

然而,有时候可能发生静脉药物外渗的情况,即药物泄漏到婴儿的周围组织中。

这种情况需要及时且正确地处理,以避免可能的负面后果。

2. 应急预案当发生婴儿静脉药物外渗时,以下是应急预案的步骤:步骤一:立即停止药物输注一旦发现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向婴儿静脉输注药物。

步骤二:确保婴儿安全将婴儿转移到安全的位置,并确保婴儿的呼吸道通畅。

观察婴儿的情况,如有紧急症状出现,应立即呼叫医护人员进行进一步处理。

步骤三:处理药物外渗区域1. 用干净的、湿润的纱布轻轻擦拭药物外渗区域,以避免药物进一步扩散。

2. 避免用力揉搓或按压外渗部位。

步骤四:收集药物外渗物1. 使用合适的收集,收集药物外渗物。

2. 标记上的日期、时间和婴儿的姓名。

步骤五:与医护人员联系将药物外渗情况及处理过程详细记录,并立即与医护人员联系咨询进一步的处理和指导。

3. 处理流程药物外渗发生后,医护人员将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后续处理流程,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步骤一:评估药物外渗损害程度医护人员将评估药物外渗导致的组织损害程度。

根据损害情况,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和恢复过程。

步骤二:咨询专业意见医护人员可能会咨询相关专家的意见,如药学专家或儿科专家,以获取进一步的建议和指导。

步骤三:采取适当的措施根据具体情况,医护人员可能会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局部处理、药物逆行冲洗等,以减轻损害并促进恢复。

步骤四:监测婴儿情况医护人员将持续监测婴儿的情况,包括观察症状、检测相关指标等,以确保婴儿的健康和安全。

请注意,以上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仅供参考,具体操作步骤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和医护人员的建议进行调整。

> 注意:本文档仅提供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的基本指导,具体操作步骤应以医护人员的指导为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输液外渗的处理(三)
热敷:
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促进渗
漏液的吸收,达到消除肿胀的目的。
应用于对血管刺激性较小的一般普通液体的渗漏。如如抗 生素类、葡萄糖溶液、等渗电解质溶液、维生素类等。
常用热水袋和热水毛巾热敷,温度 在50度左右,防烫伤
水肿范围的 水肿范围的
最大处直径 最大处直径
小于2.5厘米, 在2.5-15厘
皮肤发凉, 米,皮肤发
伴有或不伴 凉,伴有或
有疼痛
不伴有疼痛
皮肤发白, 皮肤发白,半透
半透明状, 明状,皮肤紧绷,
水肿范围的 有渗漏,皮肤变
最大处直径 色,有瘀斑、肿
大于15厘米,胀,较深的凹陷
皮肤发凉, 性水肿,水肿范
轻度-中度疼 围最大处直径大
新生儿 科 常 用 需 防 外 渗
药 物及 预 防 外 渗 和 处

刺激性药物外渗后的处理
方法
血液内科
程龙霞 新生儿护士
精品课件
莫金佳
新生儿输液常见并发症
静脉炎 渗出
精品课件
静脉炎
定义: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或局部静脉感染, 沿静脉走向的条索状红线。
静脉炎评估标准: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建议 使用以下标准:
痛,可能伴 于15厘米,循环
麻木感
障碍,中度-重
度疼痛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预防措施
1 、在输注刺激性药物前一定要向患者说明注
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选择比较粗直的血 管,抢救病人时避免选择下肢静脉(循环差) ,化疗、抢救时应使用静脉留置针,以减少多 种药物同时用增加对血管的刺激,防止药物外 渗。
2 、做到勤巡视注射部位,不能只看有无回血
4、只要出现药物外渗,必须进行处理,但应根 据正在输入的药物性质采取措施,否则会造成 更大的伤害。
精品课件
外渗损伤发生的时间
药物外渗的组织损伤的发生有时间差异, 与渗漏液的剂量、浓度、部位、个体差异 有关。
外渗损伤性溃疡一般在3~10天内发生
精品课件
药物外渗局部临床表现
高渗性的药物外渗开 始肿胀、疼痛 、 红润 约8-12h呈灰白色或皮 下出血, 2-3天呈暗 紫色 黑色
包括输液时环 境的温度,输液 中不溶微粒的危 害,溶液输入量 、压力、针头对 血管的刺激等都 可能导致药物外 渗。
药物因素
由于药物刺激性大,PH值 与血液不符,药物浓度过高, 以至于渗入血管,或是药物输 注速度过快等原因,使得血管 超出其自身承载能力,血管壁 变薄,药物自血管渗出,造成 局部溃烂。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血管活性药 数分钟至2-3h局部红 肿或苍白或红白相间呈条纹状 刺痛 烧灼痛 约8-10h变性坏死
去甲肾上腺素外渗
去甲肾上腺素外渗
精品课件
药物外渗我们该怎么办?
精品课件
输液外渗的处理(一)
紧急处理
一旦发现或者怀疑 刺激性药物渗漏到 血管外,须立即停止注射,
利用原针头接无菌注射器进行多方向强力抽 吸,尽可能将针头及皮下药液吸出,拔针 后用干棉球按压3 min左右。
来判断,曾有报道过因前期未引起重视导致坏 死病例的 。
精品课件
预防措施
3 、如何判断是否外渗: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 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 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对暴露的血管 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挤 压针管有无回血时,最好针头保持水平位,切 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 。
Ⅰ期
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
Ⅱ期 静脉炎性反应期
局部皮肤 红润 肿胀 发热 刺痛 无水疱和坏死
渗漏后2~3天 ,沿静脉走向条 索状肿胀、发红,疼 痛,可出现发热。
Ⅲ期 组织坏死期
局部皮肤变性坏 死黑痂或深
部溃疡肌腱 血管 外露或伴感染
精品课件
渗出分级
0度
Ⅰ度
Ⅱ度
Ⅲ度
Ⅳ度
无任何临 床症状
皮肤苍白, 皮肤苍白,
据报道:经外周静脉给药造成药物外渗的 发生率为0.1%~6%。
精品课件
法律、法规!!!
我国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 规定: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 人大于体表面积2%,儿童大于体表 面积5%,属于四级医疗事故。
精品课件
药物外渗分类
血 管 收 缩
+药





药 物
+
精品课件
物高 渗 性 药常见药物外渗分类来自血管刺激性药物 :
10%葡萄糖酸钙、氯化钙 、氯化钾、浓氯化钠
高渗性药物:
20%甘露醇、10%NS、50%葡萄糖、脂肪乳剂、 复方氨基酸、碳酸氢钠、营养液
缩血管药物: 多巴胺、间轻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
精品课件
药物外渗的主要原因
其他因素
自身因素
药物因素
理化因素
精品课件
药物外渗的主要原因
理化因素
精品课件
输液外渗的处理(二)
局部封闭方法
用41/2 ~ 51/2 针头,在红肿皮肤的边 缘呈点状或扇状封闭,边推药边退针
进针方法:与皮肤成15~20度为宜
注射药物量:以能使红肿范围明显突出皮肤,进针长以针 尖最好在红肿正中处,使药物均匀地向四周扩散
封闭次数:根据情况2~3天封闭1次,一般封闭3~5次
0级——无临床症状 1级——红斑伴有或不伴疼痛;水肿可以有可无,皮肤
上未形成红线;皮肤下未能触及条索状物。 2级——红斑伴有或不伴疼痛;水肿可有可无,皮肤上
形成红线;皮肤下未能触及条索状物。 3级——红斑伴有或不伴疼痛;水肿可有可无,皮肤上
形成红线,皮肤下能触及条索状物。
精品课件
概念
药物外渗是指药物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渗漏 到皮下组织中导致引起渗漏性损伤的药物 包括一些直接或间接地损伤静脉和周围组 织,导致静脉炎或软组织损伤发生的药物 。
患儿自身因素
由于新生儿无自主意识, 不能按需要制动,且血 管细小,充盈度差、尤 其在疾病状态下组织有效循环灌注不足,
如 新生儿休克、硬水肿时,血管通透性 增强。
精品课件
医护人员技术因素
1、静脉穿刺技不熟练 2、血管选择不当。 3、穿刺成功后,针柄固定不牢 4、禁止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精品课件
药物外渗损伤的分期
精品课件
局部封闭药物
一般用利多卡因、地塞米松进行封闭治疗
利多卡因有扩张血管、麻醉止痛,减少炎症渗出和促 进组织修复的作用;地塞米松有稳定生物膜,减少炎性物 质的释放,提高组织耐受性和特异性抗炎作用。
局部注射解毒剂
多 巴 胺:酚妥拉明5mg+0.9%NS10~15ml 碳酸氢钠:利多卡因+VitC 脂肪乳剂:利多卡因+透明质酸 甘 露 醇:利多卡因+地塞米松 化疗药物:不同类型解毒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