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新人教版
2018八年级上人教版历史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8.25
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发展历程: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发展。
①甲午中日战争后:由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 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
张謇 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_________, 大生纱厂 走上 _____
4.特点: (1)虽有长足发展,但总体比较落后。 (2)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轻工业 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3)主要集中在_______ (4)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
沿海沿江 的大城市。 _________
二 社会生活的变化 1.交通事业的发展:
火车 、轮船、电车、 (1)传入:19世纪70年代以后,_____
实业救国 “_________”的道路。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颁布一系列奖励发 ②辛亥革命后:_________________
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涌现,掀起发展实业的
热潮。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
经济侵略 中国民族工业出现“___ 短 时放松了对中国的_________, 暂的春天 _________”。
业的决心;当时他主张“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等
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易错易混—精要点拨】 易错点1:中国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出现的内因
是辛亥革命的推动,外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
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易错点2: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由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1)结合图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A、B、C三个发展阶 段及其特征。请将“无可奈何花落去”“小荷才露尖 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三句诗与三个阶段一一对 应。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 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代表人物:
荣氏两兄弟以创办茂新、福新、申新面粉或纺织企业集团而著称于世享有。面 粉大王"及纺织大王"的美称。他俩办在兴实业驰誉中外以外,同时在我国的农 业、教育、市政、旅游、卫生 等事业的发展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
卢作孚(1893年4月14日-1952年2月8日),原名卢魁先,别名卢思,重庆市合川人,近 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民生公司创始人、中国航运业先驱,被誉 为"中国船王"、"北碚之父"。卢作孚跨越了"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三 大领域,并在几方面都各有成就。 民生公司是1925 年卢作孚创建于重庆的公司,次年开始营业。1949 年以前为长江航线 最大的私营轮船公司,独占川江航运 。90年代以后民办民生公司恢复业务。经营长江航 线。
张謇创办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纺织原 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工作;以家乡为基地,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 工业的实践,为中国民族纺织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 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 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西式糕点
中式酒
中式婚礼
西式婚礼
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 的趋向。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文 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纷纷出现,公园、咖啡馆 也在大都市风行一时。在时装、烫发流行之际,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 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
辛亥革命以后军 警为行人剪辫
(2)易服饰
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8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亿元
• ①19帝20国主义暂1时79放5家松了对中国的50掠亿夺元 制洋货
27万多
②提倡国5货5万,多抵
• ③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④南京国民政府的推动
• A.①②③
B.①②④
•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下图是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 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图。
多元发展
易错易混
• 1.民族资本主义不等同于民族工业,近代民族工业从洋 务运动开始,包括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和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 企业。因此,近代民族工业包含民族资本主义。 • 2.民族工业的发展,其先决条件是国家的独立和自主, 因此,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实现民族的独立,才能真正促 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资产阶级兴办实业,对抵制外来经济侵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民主革命的经济基础。
• ②政治上,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等 先后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政 治的民主化进程。③思想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们先后传播 了变法的思想和民主、科学的思想,推动了思想的近代化。 (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前提:和平的环境;先进思想 的指导;政策的支持等。
• 3.“短暂的春天”:_____辛_亥__革__命__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
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 掀 强起忙了于发欧展洲第实战一业争次的 ,世界热 暂大潮 时战。 放松___了__对__中__国__的__经__济__侵_期略间,,中西国方民列族 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______________”, 其中短发暂展的最春快天的是________业和______纺__织业。 面粉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PPT课件(带内容)
说:“中国造此路之工程师尚未诞生。”
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是中国派
遣的第一批留学生之一。在修建京张铁路时,他
精心勘测、设计、施工,不仅提前竣工,而且实
现了“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的既定目标。
1909年10月2日,京张铁路在南口举行盛
青龙桥站西“人”字形轨道上下行车的情景
课
大的通车典礼。这条铁路是以詹天佑为首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与中国工人,用自己的技术力
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知识点
下列哪项不是近代交通和通信变化带来的影响( A )。
A.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B.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C.有利于信息的传达 D.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课后活动
课
1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你知道哪些张之洞
后
、张謇创办近代民族工业的故事?
答: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等。
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
“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
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
知识点
某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孙中山先生的一生。在该 书中,描写1912年时中国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现象是( B )。 ①女子缠足 ②男子剪掉辫子 ③穿翎顶补服 ④跪拜礼 ⑤鞠躬、 握手礼 ⑥“老爷”“大人”等称呼 ⑦“先生”“君”等称呼
上海南京路上的行人2
二
社
会 生
然而,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沿
活
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
的
变
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
化
大乡镇的变化;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
学设计中突出材料选取的趣味性,增加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重点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发
散性思维。在社会生活变化这一主题中,生活性浓厚,增加学生讲解的环节,同时以课
件、视频资料的配合,让学生从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在以后
第 25 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章节名称 第 25 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计划学时
一课时
学 习 目 标
自 主 学 习
自主学习展 示 合 作 探 究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 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2.知道轮船、火车、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 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 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形成振 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社会习俗的 变化。 【教学难点】 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及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 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回到家乡创办大 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2.辛亥革命后,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 团体纷纷涌现,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3.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 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4.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 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 地挣扎着,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 规模小,技术差,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 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 具相继传入中国。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 和生活方式。 2.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废除跪拜 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 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3.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 4.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 多元发展的特征。
【推荐精选】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一、学习目标1.了解近代著名实业家张骞等人创办企业的经历,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过程,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缓慢发展的原因。
2.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风俗习惯的变化。
二、自主预习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状元实业家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其中发展最快的是和。
4.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的特征。
三、合作探究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查前清官厅视官等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爱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殊为共和政体之玷。
”──孙中山请回答:(1)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请你判断反映的是什么现象?(2)结合课本所学基础知识,请你分析一下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辫令,这是为什么?(4)孙中山对材料二现象的认识是什么?(5)根据材料一,请你谈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怎样对待这种现象的?说明了什么?四、随堂演练1.右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一特点()A.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B.沿海地区发展快于内地C.总体发展比较落后D.资金少,规模小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便捷的手段是()A.写封书信 B.拍有线电报C.发无线电报 D.打长途电话3.锁定瞬间即逝的历史时刻依靠的是近代发明的()①电报②电影③电脑④照相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③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1.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张骞3.纺织业面粉业4.新旧并呈、多元发展三、合作探究1.(1)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习俗发生的变化。
(2)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西方文明成果的传入。
八年级历史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4)通过上述材料及问题,谈谈你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第十页,共二十一页。
历史
答案:(1)诱导了一批地主、官僚、商人投资近代企业,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只学习技术而不改变制度(没有触动封 建根基(gēnjī))。 (2)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原因: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 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 有识之士的倡导;“实业救国”成为思潮。 (3)轨迹:创办—发展—衰落—再发展。主要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历史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jīngjì)、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民
产生
19世纪 六七十 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产生
族 资 本
主 义 的
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状元实业家 张謇 主动 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
大生(dà sh,ē带nɡ)动纱了厂很多中国人走上 “ 实业(shíyè)”救道国路。辛亥革命后,掀起 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娱乐 新的趋向
特点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总体上看,呈现出新旧并呈、 多元发展的特征
第三页,共二十一页。
历史
1.有“状元实业家”之称的张謇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gōngyè)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创办的
企业中最为著名的是( )
D
A.继昌隆缫丝厂 B.发昌机器厂
C.江南制造总局
D.南通大生纱厂
A.洋务运动中
B.戊戌变法期间
C.义和团运动中
D.辛亥革命后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
【小贴士】 张謇兴办实业的爱国精神和不惧世俗的勇气,值得钦佩。大 生纱厂的结局说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的归 宿注定是悲惨的。大生纱厂可以说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
(3)发展热潮: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
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4)“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 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 “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5)再次受挫: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 主义发展再度受挫。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官僚资 本主义的摧残。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3)其他: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
洋逐新的趋向。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
2. 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不平衡 ●沿海>内陆; ●东南各省>西北各省; ●城市>广大乡镇;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 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问题思考”(教材第121页)
参考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 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第一次世 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再度受挫。抗日战 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有所恢复,但由于国 民党发动内战,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使中国民族工业又走向了衰落。
谢谢观看!
“课后活动”(教材第124页)
1. 参考答案: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军事和民用 工业企业。如汉阳铁厂和湖北枪炮厂,都是他主持创办的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当时影 响极大。张謇为晚清状元。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走上“实业救国”之路。 他最先创办了著名的大生纱厂,后又建成了广生油厂、资生铁厂、通海垦 牧公司、大达外江轮船公司等许多企业,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 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该集团发展遇到困难,逐渐走上衰败破产的道路。 2. 提示:可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举例,要贴近生活。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上——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一)不平衡 (1)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2)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3)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4)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 的民众变化。 (二)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张謇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发展历程——短暂的春天
时间:
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 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海外华 侨也回国创业(内因)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 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 中国的经济侵略。(外因)
材料一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
——《张謇全集》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发展历程——初步发展
大生纱厂
南通博物苑就是中国首个博物馆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甲午战败后,他抱着“实业 救国”的思想,创办大生纱厂,获利颇丰。除纱厂外,张謇 还创办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 等产业。他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文化和公益事业,创立了 学校、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机 构,有些在国内还是首创的,如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 就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
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
——南京临时政府法令
材料二 “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 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张謇的理念决定了他事业的规模,当时西方各国忙于第一 次世界大战,给中国纺织市场留出了一个巨大空间。
——严翅君《伟大的失败的英雄》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习题课件
材料二 天津通商之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 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 前”。甲午战争前……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
(1)写出材料一中图一与图二之间的历史联系。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变化,发型的变化 是其表现之一。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直接受哪一因素的 影响。这一因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负面影响?
5.【2020·济宁】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变。下列社会生
活现象的出现与辛亥革命直接相关的是( C )
A.吃西餐
B.住洋房
C.剪发辫
D.看电影
6.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
推动社会风气的改良。这说明推动社会风气改良的主要动
力是( A )
A.政府的推动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历史解释】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登载了一则某 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 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一现象说 明了( ) A.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 B.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点拨】材料为“外国杂货”的广告,强调的是外国,用品涉 及“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 东洋竹篮仔”等比较丰富的新式物品,这反映了近代随着列 强的入侵,大量外来的新式物品传入中国,使中国物质生活 时尚发生变化。材料未提及自然经济的瓦解和社会阶级分化 加剧,虽提到一份《上海新报》,但未对中国办报事业进行 其他描述。 【答案】C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下艰 难成长起来的。下图所示材料反映出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发展特点是( D ) A.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B.海外华侨们竞相投资 C.地区分布极为不平衡 D.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
2019/5/25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0
谢谢欣赏!
2019/5/25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1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交通 (1)交通工具: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 火车 、轮船、 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2)道路:修筑了近代铁路和公路,开辟了水上、空中航线,修建了 新式马路,改造了传废陋习: 辛亥革命 后,民国政府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 子缠足。 ②变礼节: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③改称谓: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 先生 ”的称呼,体 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④易服饰:旗袍、 中山装 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受人青 睐。 (2)特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 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近代著名实业家张骞等人创办企业的经历,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过程,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缓慢发展的原因。
2.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风俗习惯的变化。
二、自主预习
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状元实业家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其中发展最快的是和。
4.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的特征。
三、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查前清官厅视官等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爱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殊为共和政体之玷。
”──孙中山
请回答:
(1)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请你判断反映的是什么现象?
(2)结合课本所学基础知识,请你分析一下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辫令,这是为什么?
(4)孙中山对材料二现象的认识是什么?
(5)根据材料一,请你谈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怎样对待这种现象的?说明了什么?
四、随堂演练
1.右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一特点()
A.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B.沿海地区发展快于内地
C.总体发展比较落后
D.资金少,规模小
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便捷的手段是()
A.写封书信 B.拍有线电报
C.发无线电报 D.打长途电话
3.锁定瞬间即逝的历史时刻依靠的是近代发明的()
①电报②电影③电脑④照相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五、课后反思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张骞
3.纺织业面粉业
4.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三、合作探究
1.(1)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习俗发生的变化。
(2)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西方文明成果的传入。
(3)清朝特有的辫子,是满族贵族占统治地位的象征,是残酷的民族压迫的标志,辛亥革命后颁布剪辫令,剪去大辫子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的新国民。
(2)孙中山认为清朝官场称人为“大人、老爷”玷污了共和政治。
(3)革除旧的官场称呼,改称职务,民间互称“先生”“君”;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四、随堂演练
1.A
2.B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