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与篆刻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书法与篆刻艺术》教学大纲任新和

《书法与篆刻艺术》教学大纲任新和

《书法与篆刻艺术》教学大纲seal cutting art课程类别:课程名称:书法与篆刻艺术开课单位:艺术学院课程编号:总学时:32学分:适用专业:先修课程:一、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地位、作用《书法与篆刻艺术》书法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多种能力的培养,首先通过对书法碑帖的临习首要锻炼的就是学生细微的观察力。

古人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学生通过观察每个字的点画结构、用笔方法和特征,从而心摹手追,训练既久,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就会得到帮助和提高。

其次是对想象能力的培养。

古人云:“夫书肇于自然。

”书法中关于笔画形态的描述,很多是来自于我们的生活和自然现象,像我们描述线条的质量高时,常以“屋漏痕(下雨时农家房檐滴的雨线)”作喻。

唐代草书大家张旭从公孙大娘舞剑中悟得笔法之理,也是关于书法艺术与想象力培养的例证。

再次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临摹古代书法中,有很多辩证统一的思想贯穿其中,如字形的向背、行笔中的提按、墨色的浓淡、行笔速度的疾涩、起笔时的顺锋与逆锋、笔画形态的方圆等等,都构成了书法学习中矛盾又统一的现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书法艺术乃至艺术创作的规律,就是运用辩证法,在矛盾中求得统一的过程。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民族艺术之魂第二节书法的本质第二章文房四宝第一节笔第二节纸第三节墨第四节砚第三章碑帖临摹第一节临摹的方法第二节选帖与读帖第四章笔法第一节写字的姿势第二节执笔法第三节运笔法第五章结构第一节笔顺第二节偏旁部首第三节汉字结构的形式和法则第六章楷书第一节楷书综述第二节小楷和魏碑第三节《千字文》与智永楷书第七章行书第一节行书综述第二节王羲之《兰亭序》第三节颜真卿《祭侄稿》第四节米芾《蜀素帖》第八章隶书第一节隶书综述第二节隶书的基本写法第三节《曹全碑》第四节《张迁碑》第九章篆书第一节篆书综述第二节小篆的基本写法第三节金文的基本写法篆刻器具篆法章法刀法临摹与创作印章的修饰与钤盖边款的刻拓。

书法篆刻教案(3篇)

书法篆刻教案(3篇)

第1篇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书法与篆刻的历史渊源、艺术风格和特点,掌握基本的书法与篆刻技法。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书法与篆刻艺术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书法与篆刻的基本技法,包括笔法、章法、刀法等。

2. 教学难点:篆刻刀法的运用,以及对篆刻章法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书法与篆刻作品、书法工具、篆刻工具、展示课件。

2. 学生准备:毛笔、墨、宣纸、刻刀、印章材料、橡皮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展示书法与篆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作品的特点。

2. 提问:你们知道书法与篆刻的历史吗?它们有什么样的艺术价值?二、讲解1. 介绍书法与篆刻的历史渊源,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等。

2. 讲解书法的基本技法,如笔法、章法、墨法等。

3. 讲解篆刻的基本技法,包括刀法、章法、布局等。

三、实践1. 学生分组,每人尝试书写一幅书法作品。

2. 学生分组,每人尝试篆刻一枚印章。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与篆刻作品。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书法与篆刻基本技法的掌握情况。

二、讲解1. 讲解篆刻的章法,包括布局、刀法、线条等。

2. 讲解如何运用篆刻刀法,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实践1. 学生根据上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练习篆刻。

2. 学生尝试创作一幅书法与篆刻相结合的作品。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书法与篆刻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基本的书法与篆刻技法,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也得到了增强。

第2篇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美术》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书法和篆刻艺术的起源、发展、特点和技法,掌握基本的书法和篆刻知识。

《书法篆刻》教学大纲

《书法篆刻》教学大纲

《书法篆刻》教学大纲(适用于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编码:186522130学时:32 学分:2开课学期:2年级第2学期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教学手段:板演 (缺少“先修课程”)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目:首先了解书法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提高对书法艺术的认识。

学习和初步掌握书法构成的三大要素:用笔、结体、章法。

书法教学由用笔入手,进而了解书法的风格流派、时代特征\ 各代承传关系,以及书法观念的衍变对实践产生的影响。

篆刻艺术是一门传统的艺术形式,通过学习初步了解篆刻艺术的发展简史和篆刻艺术的性质以及鉴赏方法。

并通过治印的全过程(临摹经典名作和摹拟创作),掌握篆刻的基本技法。

教学任务:使学生了解书法艺术的历史概况,主要书体的艺术特点和书写技法。

重点了解篆书的艺术特点、隶书的风格类别以及楷书的结构原则。

了解笔法及其表现形态,篆、隶、楷三种书体的点画特征和结体特点,章法空间和构成方法。

了解篆刻艺术的性质、特点,初步掌握篆刻艺术的基本技法,了解刀法运用要达到某种艺术效果的规律。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本章主要教学内容:书法、篆刻简史,篆书、隶书、楷书、篆刻技法与审美。

本章教学内容与要求:简单知晓书法艺术、篆刻艺术的历史。

基本掌握篆书、隶书、楷书、篆刻基本技法。

理解书法、篆刻艺术的审美要求。

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刀法运用要达到艺术效果。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简单知晓书法艺术、篆刻艺术的历史。

基本掌握篆书、隶书、楷书、篆刻基本技法。

理解书法、篆刻艺术的审美要求。

四、课程学时分配:1、书法艺术简史,名家名作欣赏。

(4课时)2、执笔法、运笔法讲解。

(2课时)3、篆书笔法、结构特点。

(2课时)4、篆书章法。

(2课时)5、隶书笔法、结构特点。

(2课时)6、隶书章法。

(2课时)7、楷书笔法、结构特点。

(4课时)8、楷书章法。

(2课时)9、篆刻艺术简史、篆刻工具、材料和工具书概述。

(2课时)10、篆刻基本技法、篆刻临摹的基本方法。

(2课时)11、篆刻的章法、边款刻制的基本方法。

美术,书法,篆刻艺术专业导师教学大纲5篇范文

美术,书法,篆刻艺术专业导师教学大纲5篇范文

美术,书法,篆刻艺术专业导师教学大纲5篇范文第一篇:美术,书法,篆刻艺术专业导师教学大纲美术、书法、篆刻艺术专业导师教学大纲1、史论(25学时)2、关于美术书法篆刻分科的技法与常识培训(25学时)3、当代美术书法篆刻现状(3学时)4、行业内状况5、培训的对象及培训的社会目标1、史论简明美术史论第一节中外美术史(理论研究方向)第二节中外美术史(美术创作研究方向)第三节美术概论第四节中外画论概要简明书法史第一节殷商周的文字第二节秦汉书法第三节隋唐五代书法第四节宋朝书法简明篆刻史第一节战国古玺第二节秦汉印第三节宋元印2、关于美术书法篆刻分科的技法与常识培训第一节工业美术技法常识第二节人物速写美术技法常识第三节学习方法第四节创作常识第五节元朝书法第六节明朝书法第七节清朝书法第八节美术书法技法常识第九节篆刻技法第十节基本技法第十一节学习方法第十二节创作常识(3学时)(4学时)共60课时3、当代美术现状第一节社会群众性的美术教育第二节美术院校的美术教育第三节当代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第一节当代美术书法篆刻发展史第三节当代美术书法篆刻美学第三节当代美术书法篆刻的创作理念、形式与技法4、行业内状况第一节当代美术书法篆刻创作和理论研究第二节当代美术书法篆刻艺术创作队伍构成及社会存在方式等多方面的研究5、培训的对象及培训的社会目标第一节培训的对象第二节培训的社会目标第二篇:《书法与篆刻》教学大纲-2014新版《书法与篆刻》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简介:《书法与篆刻》是美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主要讲授书法与篆刻艺术的基础理论与技能实践。

其中包括书法的用笔、结构、章法,篆刻的基础理论,作品欣赏以及工具运用等。

使学生对书法与篆刻艺术有一个基本直观的了解。

能够把握书法与篆刻的艺术特征与文化特征,掌握书法与篆刻艺术的基本技能与基础临摹训练。

2、课程编号:4520333、英文名称:Calligraphy and seal carving4、开课学期:第3学期5、学时学分:32学时、1.5学分,其中讲授10学时、技能训练22学时,6、课程性质:必修课7、考核方式:考试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书法与篆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书法与篆刻艺术的基本理论及楷书的基本笔法、结字特点与章法特征等书法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自行完成篆刻艺术的印稿设计并进行简单的篆刻作品创作;本课程针对师范类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努力使学生能够胜任基础教育中书法与篆刻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达到师范生“三笔字”中毛笔字训练的基本要求,为教师技能训练奠定基础。

人教新课标高中美术必修四《书法篆刻3》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高中美术必修四《书法篆刻3》教学设计

书法篆刻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32,学分数:2)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本课程是艺术教育专业(美术兼修音乐)本科学生专业方向限选课。

其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书法基本功,全面了解中国书法篆刻的民族特色和艺术特点,掌握传统中国书法的笔墨运用,篆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得到提高。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书法篆刻》课程分为两个基本部分:《楷书》和《篆刻》(一)《楷书》一、书法常识1.字体与书体(了解)2.楷书的艺术特色(了解)3.楷书的发展历史(了解)4.颜字的形式、特点、价值(理解)重点:颜字的形式、特点、价值难点:字体与书体二、书写工具和笔法1.书写工具、书写姿势(掌握)2.执笔(掌握)3.用笔(掌握)重点:骨法用笔。

难点:中锋用笔。

三、楷书笔画4.基本笔画的书写规律(掌握)5.永字八法(理解)重点:具体点画的书写。

难点:永字八法。

四、楷书间架结构和章法1.结字方法(理解、掌握)2.章法(理解、掌握)重点:结字方法。

难点:章法。

五、临贴1.读贴(掌握)2.临贴(掌握)3.默贴(了解)重难点:如何在临摹过程中体现楷书的美感。

六、幅式(了解)七、书法美的原理1.书法美的表现形式(了解)2.书法美的本质特性(了解)3.书法的审美范畴(了解)(二)《篆刻》一、印章概述,刻印工具、印材和参考书1.起源与称谓(了解)2.印章种类(了解)3.印章的文字(了解)4.必备工具(了解)5.印材(了解)6.工具书(了解)重点:印材。

难点:印章的文字。

一、篆书技法1.执笔法(了解)2.运笔特点(了解)3.基本笔画(了解)4.结构(了解)重点:篆书的结构。

难点:基本笔画。

二、刀法1.执刀法(掌握)2.运刀法(掌握)3.刀法基本训练(掌握)重点:运刀法。

难点:运刀法。

三、章法1.文字的排列方法(掌握)2.基本章法(掌握)重点:基本章法。

难点:基本章法的运用。

四、临摹古印1.临摹方法(掌握)2.临摹五要(掌握)重点:临摹过程。

《篆刻》课程教学大纲

《篆刻》课程教学大纲

《篆刻》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玺印、篆刻发展与流变的历史过程;了解不同时期的玺印特点及主要篆刻家的艺术观点与风格特征。

2.了解古代篆刻基本理论和篆刻基本技法;掌握篆刻的基本刀法技法,对汉铸印的渡稿临摹训练达到运刀稳定与准确,兼及凿印的表现能力;对方寸之间字形、章法的把握能力得到提高。

3.通过本课程学习,提升篆刻分析、解读、鉴赏能力,拓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L 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低支撑。

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L 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低支撑。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建议教材:
《篆刻教程》
2.主要教参书:
(1)《篆刻学》
(2)《印学史》
(3)《历代印风系列》(4)《增订汉印文字征》。

书法篆刻教案

书法篆刻教案

书法篆刻教案教案标题:书法篆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书法篆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书法篆刻的概念和历史背景。

2. 学习基本的书法篆刻技巧和方法。

3. 创作个人的书法篆刻作品。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书法篆刻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书法篆刻的定义和起源,以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 分享一些著名的书法篆刻家及其作品,激发学生对书法篆刻的兴趣。

第三步:技巧学习(25分钟)1. 教授基本的书法篆刻技巧,如握笔姿势、笔画的顺序和力度控制等。

2. 演示常用的书法篆刻字体,如楷书、行书和草书,并指导学生模仿练习。

第四步:创作实践(30分钟)1. 提供一些简单的书法篆刻题材,如名言警句或自选文字,供学生选择。

2. 学生使用所学技巧和方法,创作个人的书法篆刻作品。

3.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第五步: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给予肯定和指导。

教学资源:1. 书法篆刻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笔墨纸砚等书法篆刻工具。

3. 书法篆刻作品的范例和参考书籍。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度。

2. 评价学生的书法篆刻作品的创意和技巧运用。

拓展活动:1. 组织书法篆刻比赛,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

2. 安排参观书法篆刻展览或请书法篆刻家来校进行讲座。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书法篆刻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要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书法篆刻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10书法篆刻》大纲

10书法篆刻》大纲

书法与篆刻课程教学大纲1性质/ 学分/ 学时(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专业必修课程:2/36 (8+28)2 先修课程:素描;色彩;美术简史3 使用专业五年制美术教育专业(第三学年开始),三年制美术教育专业4教育目标通过学习本门课程,让学生了解书法与篆刻的历史概况及发展,了解书法与篆刻造型的艺术特色和书写的方法,同时,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字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使学生加强对本民族的书法与篆刻艺术的探索和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

5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书法与篆刻基础知识和书写方法,能熟练运用书法与篆刻的工具和材料,掌握书法与篆刻的笔墨特点及表现技法,并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较好地完成书法与篆刻课程的学习,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教学应达到下列要求:5.1理论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书法与篆刻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使学生对书法与篆刻理论基础知识有初步的认识,了解书法与篆刻的技法学习和书写创作意念,规律。

懂得书法与篆刻的审美原则和欣赏方法。

实践要求通过对书法与篆刻的技法临摹学习,使学生掌握了书法与篆刻的基本规律和书写方法,了解了毛笔工具的运用技巧和宣纸特有的效果,掌握了各种笔法的运用技巧方法,能从书法与篆刻的结构形式、笔墨韵味,章法布局,刀法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掌握运笔运刀的快慢、水分,多少,在宣纸和石料上所产生的变化关系原理,初步掌握书法与篆刻及书写,创作规律,体现以水,墨,纸,石等因素所形成的各种肌理变化造型的方法和美感。

5.2教师教学要求要求教师系统地讲授书法与篆刻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观察方法并掌握书法与篆刻独特的造型规律。

课题作业的进度,结合具体的课题分段讲授,深入浅出,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分解难点。

教学时多使用优秀图例讲解并示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习优良传统,结合学科前沿和最新的知识案例进行教学,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及时跟进和更新学科专业知识;能够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习最新成果,调动多种教学手段,讲授法、实验法、示范法、讨论法、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书法篆刻私教教案模板范文

书法篆刻私教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书法篆刻的基本知识,掌握书法篆刻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书法篆刻水平。

3.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书法篆刻的基本知识:书法的历史、种类、技法;篆刻的历史、种类、技法。

2. 书法的基本技法:笔法、墨法、章法。

3. 篆刻的基本技法:刀法、章法、布局。

4. 书法篆刻作品欣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书法篆刻的历史、种类和技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书法基本技法教学(1)笔法:讲解毛笔的握笔姿势、运笔方法,示范书写过程,学生跟写。

(2)墨法:讲解墨的选用、墨水的调配,示范墨色变化,学生练习。

(3)章法:讲解章法的布局原则,示范章法设计,学生练习。

3. 篆刻基本技法教学(1)刀法:讲解篆刻刀的使用方法、刀法种类,示范刀法运用,学生练习。

(2)章法:讲解篆刻章法的布局原则,示范章法设计,学生练习。

(3)布局:讲解布局的技巧,示范布局设计,学生练习。

4. 书法篆刻作品欣赏展示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分析,提高审美能力。

5. 课堂练习(1)书法练习:学生按照所学技法进行书法创作。

(2)篆刻练习:学生按照所学技法进行篆刻创作。

6. 课堂总结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书法篆刻作品,评价其技法掌握程度。

3. 课堂测试:通过书法篆刻技法测试,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课后作业1. 练习书法:按照所学技法,完成一幅书法作品。

2. 练习篆刻:按照所学技法,完成一幅篆刻作品。

3. 查阅资料:了解书法篆刻的历史、种类、技法,为下次课程做好准备。

书法与篆刻教学大纲

书法与篆刻教学大纲

书法与篆刻教学大纲一、引言书法和篆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和篆刻在我国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时代的变迁,书法和篆刻的教学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本大纲旨在规范书法与篆刻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对书法和篆刻艺术的理解。

2. 掌握基本的书法和篆刻技巧,能够独立创作和欣赏作品。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1. 书法教学(1) 篆书:介绍篆书的起源和发展,学习基本篆刻字形和书写技巧。

重点培养学生对小篆字的认识和写作能力。

(2) 楷书:学习楷书的历史地位和特点,掌握楷书的基本构造和笔画规律。

通过模仿和创作提高学生的笔法和字体美感。

(3) 行书:介绍行书的特点和流派,学习行书的基本构造和书写技巧。

通过临帖和创意写作提高学生的行书水平。

(4) 草书:了解草书的演变和表现形式,学习草书的基本笔法和构图要点。

通过写作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草书技巧和艺术表现力。

2. 篆刻教学(1) 篆刻基础知识:介绍篆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学习篆刻刀法和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对篆刻艺术的敏感度和技术能力。

(2) 篆刻字形学习:学习篆刻字的结构和形式,掌握基本的点画和刀法技巧。

通过模仿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字形刻制能力。

(3) 篆刻创作实践:通过创作题材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篆刻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1. 理论讲授:通过讲座、课堂讲解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书法和篆刻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修养要求。

2. 实践演练:组织学生进行书法和篆刻的实践训练,包括模仿写作、临帖和创作等活动。

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品欣赏和评析,鼓励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互动交流。

4. 创作指导:提供个别或小组指导,针对学生的不足和问题进行矫正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1. 书法和篆刻作品评价:针对学生的书法和篆刻作品,进行集体评定和个别指导,注重评价标准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书法与篆刻艺术教案

书法与篆刻艺术教案

书法与篆刻艺术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以书法与篆刻艺术为主题,旨在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书法与篆刻的基本概念、技法和表现方式。

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表现能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书法与篆刻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过程;2. 掌握书法与篆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式;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提升审美意识;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现能力和艺术修养。

三、教学重点1. 书法与篆刻的基本概念、技法和表现方式;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3. 引导学生审美欣赏,提升审美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1. 书法的基本概念与技法(课时:2)a) 介绍书法的概念、起源和历史发展;b) 讲解书法的基本技法,如笔画、结构、布局等;c) 示范与讲解楷书、行书或草书的写法;d) 练习基本笔画和书写简单字。

2. 篆刻的基本概念与技法(课时:2)a) 介绍篆刻的概念、起源和历史发展;b) 讲解篆刻的基本技法,如刀法、构图、字体等;c) 示范与讲解篆刻刀的使用方法;d) 练习简单篆刻作品,如印章、石刻等。

3. 书法与篆刻艺术欣赏(课时:2)a) 引导学生欣赏经典的书法与篆刻作品;b) 分析和讨论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方式;c) 激发学生的审美感受和表达能力;d) 自由创作绘制或仿写书法与篆刻作品。

4. 书法与篆刻艺术实践活动(课时:4)a) 制定实践任务,如设计及书写新春贺卡、刻制个人印章等;b) 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c) 分享和展示实践成果,进行评议和交流。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与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亲自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2. 视觉辅助教具,如适当的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技法;3. 个别辅导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和交流;4. 实践活动的设计,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新思考。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1. 对学生书法与篆刻作品的评议,通过点评和展示激发学生对艺术的自我认知;2.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对教学效果的评价;3. 教学过程的反思,总结经验与不足,为进一步完善教学提供参考。

08《书法与篆刻》教学大纲

08《书法与篆刻》教学大纲

美术系《书法与篆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711010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总学时数:36学时学分:2学分适合专业:美术学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史,掌握书法的基本技法,掌握、欣赏书法的基本要素,提高书法创作能力。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通过书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书法作为东方特有的艺术形式和独特审美情趣的构成要素,了解书法对民族文化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了解书法演变形式与汉字演变过程之关系,历代书法代表作家与代表作品,艺术风格与审美特色,了解书法运动的思潮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之关系。

三、理论与技能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对各种书体与技法的学习,掌握汉字书写技巧,书写能力提高的途径。

通过对名著的理解,学习欣赏书法的技巧,提高审美情趣。

《书法与篆刻》课的教学主要包括书法史,各种书体与技法,书法欣赏,篆刻等内容。

理论讲述与名帖临摹结合,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效果;讲授与实践练习结合,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创作启发和欣赏指导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能力与鉴赏水平。

四、教学学时分配数五、教学大纲内容第一章中国书法简史(一)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的发展脉络,了解各历史阶段的代表书家、作品及其艺术特征。

(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中国书法艺术产生和发展历史、历代著名书家及作品。

(三)教学内容1、自有汉字以来的所有书法代表作品2、有史以来的书论家和书论著作、文章3、书法运动思潮第一节书法的起源与初步发展书法的产生是劳动人民观察自然,同自然斗争的结果,其从无形到有形,从无迹到有迹,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结绳记事。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在生产劳动和生活中,采取把绳絻结以记事的办法,王学仲先生认为这应该是中国文字的原始发端,绳子象征着笔画,挽起的疙瘩表示笔画的点和转折。

此说只是推测和假设,现无实物依据。

符号锲刻。

结绳记事的办法太麻烦,且不利于保存,于是先民们在生产实践中开始采用刻划符号以表达信息,记录言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与篆刻》教学大纲1 课程的基本描述课程名称:书法与篆刻Calligraphy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艺术设计教材选用:郭颐杨.书法教程.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总学时:32学时理论学时:32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课程设计:无学分:2学分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前导课程:无后续课程:字体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招贴设计、书籍装帧设计、POP广告设计Courses DescriptionThe handwriting are artistic design specialized discipline basic courses, it is a research Chinese character writing principle, the beautified writing art discipline, simultaneously also is an overlapping discipline, can pass through in the decoration art design specialty the packing design, the handbill poster notice design, the series packing design, the books mounting and design design, in the environment vision design design performance essential factor.Through this curriculum teaching, makes the student to understand calligraphy art the development course, the grasping calligraphy five big calligraphy style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s, the written principle and the manifestation, and have the independent analysis ability and creation ability.Mainly devotes in training the student to grasp the calligraphy the elementary theory and basic technique ability, raises the high artistic esthetic ability.2 教学定位2.1 能力培养目标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以下两个方面的能力:1. 认知和理解能力能够系统的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书法,能够掌握书法中的真、草、隶、篆、行五大书体的发展历程及写法,掌握书法艺术的笔划美、结构美、章法美、意境美。

2. 设计实施能力能够运用书法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进行书法作品的创作,对于书法作品的创作具有较强把握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同时能够表现出书法的造型美、线条美、结构美、章法美、意境美。

2.2 课程的主要特点书法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它是一门研究汉字书写法则,美化文字艺术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能够贯穿于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中包装设计、招贴设计、系列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环境视觉设计的设计表现要素中。

2.3 教学定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掌握书法五大书体的各自特点、书写法则及表现形式,并具有独立分析能力和创作能力。

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掌握书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法的能力,培养较高的艺术审美能力。

3 知识点与学时分配3.1 中国书法简史书法的定义(学时:1学时)发展历程(学时:1学时)开创时期(了解)成熟时期(了解)鼎盛时期(了解)承袭时期(了解)共2学时3.2 书法工具笔(学时:0.5学时)作用(了解、运用、核心)历史(了解、运用、核心)类型(了解、运用、核心)选择(了解、运用、核心)保存(了解、运用、核心)墨(学时:0.5学时)历史(了解、运用、核心)种类选择(了解、运用、核心)保养(了解、运用、核心)纸(学时:0.5学时)历史(了解、运用、核心)种类(了解、运用、核心)选择于保养(了解、运用、核心)砚(学时:0.5学时)历史(了解、运用、核心)种类(了解、运用、核心)选择(了解、运用、核心)使用于保养(了解、运用、核心)共2学时3.3 书法的基本技法基本技法(学时:4学时)身法(运用、核心)指法(运用、核心)腕法(运用、核心)笔法(运用、核心)共4学时3.4 书法五大书体的书写法则楷书(学时:4学时)概述(运用、核心)用笔(运用、核心)结构和章法(运用、核心)四大楷书书体(欧体、颜体、柳体、赵体)(运用、核心)行书(学时:2学时)概述(运用、核心)行书沿革和历代行书名家(运用、核心)基本技法(运用、核心)隶书(学时:2学时)概述(运用、核心)历代名作与名家(运用、核心)隶书的基本技法(运用、核心)篆书(学时:2学时)概述(了解、运用)怎样写小篆(了解、运用)草书(学时:2学时)概述(了解、运用)草书的演变及历代草书名家(了解、运用)草书的基本技法(了解、运用)共12学时3.5篆刻历史历史发展(学时:2学时)神秘孕育期(了解)古典辉煌期(了解)重大转折期(了解)高度发展期(了解)共2学时3.6篆刻欣赏欣赏(学时:2学时)古代印玺欣赏(了解,运用)流派篆刻艺术欣赏(了解,运用)近现代篆刻艺术欣赏(了解,运用)共2学时3.7篆刻创作的工具与方法工具与方法(学时:8学时)篆刻的工具与材料、篆刻的刀法(运用、核心)印文的章法布白与形式美法则(运用、核心)篆刻的过程与步骤(运用、核心)印款的刻镌与拓印(运用、核心)篆刻的临摹与艺术创作(运用、核心)共8学时4 讲授提示及方法4.1中国书法简史重点:书法的四个发展阶段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不同时期书法的特点、书写特点及书法名家讲授提示与方法:强调四个时期的延续性,剖析每个发展阶段的书法表现形式本质,并进行各自特点的比较,并举例说明不同时期书法名家与书法的故事。

4.2 书法工具重点:书法工具的选择难点:书法工具的选择讲授提示与方法:强调书法工具—笔墨纸砚的选择,是掌握书法基本功好坏的关键之一。

4.3 书法的基本技法重点:书法的基本技法——身法、手法、腕法、笔法是书法的重要环节难点:如何使学生掌握书法的基本技法中的腕法、笔法讲授提示与方法:重点讲腕法的不同方法,以亲身示范的方式让学生们感受不同的腕法的要求;讲解笔法是书法中的最为重要一个环节,通过演示的方法使学生懂得不同的笔锋会产生不同的力感、动感、情感的点画。

4.4 书法五大书体的书写法则重点:本章节是书法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五大书体的发展及演变过程,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各自在笔画上、结构上、章法上的不同特点,不同书体的代表名家。

难点:本章节是书法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的基本理论,以及这五大书体各自在其笔画上、结构上、章法上的不同特点,同时要在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创作。

讲授提示与方法:首先讲明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的基本理论,并利用图例和通过课堂示范的方式系统的讲解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各自的笔画的书写法则及要点,讲解五大书体在结构上和章法上的不同特点,让学生们自己多动手,多动脑,自己亲自感受不同书体的不同魅力,要临习不同书体的代表字帖,并通过课堂讲评的方式鼓励学生的习作。

4.5篆刻历史重点:篆刻的四个时期。

难点:如何使学生们能够把传统艺术与现代书写工具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体现出书法艺术的一种新形式。

讲授提示与方法:强调四个时期的延续性,剖析每个发展阶段的篆刻表现形式本质,并进行各自特点的比较。

4.6篆刻欣赏重点:把握不同流派的篆刻特点。

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不同流派的篆刻特点。

讲授提示与方法:通过多媒体的图解形式剖析。

4.7篆刻创作的工具与方法重点:篆刻的基本技法。

难点:如何使学生掌握篆刻的基本刀法。

讲授提示与方法:以亲身示范的方式让学生们感受不同的刀法的要求,使学生懂得不同的刀法会产生不同的力感、动感、情感的点画。

5 习题与实验设计5.1 习题设计由于本课程主要讲授的是书法与篆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因此本课程的课堂习题应以实际动手练习和创作为主。

在习题和创作设计的时候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临帖到创作,最后使学生能够运用。

习题涵盖的主要内容有:1.针对书法的五大书体与篆刻不同的特点和艺术风格进行临习。

2.针对书法与篆刻基本理论和基本书写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作。

通过学生完成上述作业的情况,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思维方法,针对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改进。

5.2实验设计无6 考核与成绩记载6.1 考核的方式及成绩的评定学生成绩的构成: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的构成:出勤率和听课状况20分、作业成绩和回答问题10分期末成绩:闭卷笔试70分6.2 考题的设计考试题分为以下两类,重点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创作表现的掌握以及综合运用。

考试题分为两类:1.模仿型重点考察学生根据所学习的基础原则、理论,展现独立分析能力,针对楷书、行书、隶书、篆书、草书五大书体名家字体临习考试的形式为:临帖题共占40%。

2. 创新型重点考察学生运用以掌握的书法基本技能进行创作的能力,针对楷书、行书、隶书进行命题性创作考试的形式为:主体性设计题共占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