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艺术欣赏

合集下载

如何欣赏篆刻艺术

如何欣赏篆刻艺术

如何欣赏篆刻艺术作者:陈天镜辛尘来源:《中华瑰宝》2020年第10期篆刻虽无书法之挥洒自如,少绘画之气韵流动,却另有一种古朴和浑厚情致,蕴含着中国人特有的艺术理念和审美情趣。

篆刻是最富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之一。

尽管在当代社会中,其作为印章的凭信、防伪功能已丧失,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却一直深受中国人的喜爱。

无论是北京奥运的会徽,还是比亚迪“秦”“汉”等车标的设计,都可一窥篆刻艺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

篆刻艺术脱胎于中国古代的鉨印。

从存世最古老的鉨印来看,商代鉨印距今已有三千多年。

而从元代赵孟頫首倡文人用印应效仿“典雅质朴”的汉魏印章,从而揭开了文人印章艺术化发展的序幕算起,篆刻艺术至今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欣赏篆刻艺术,首先应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及各历史时期经典篆刻作品的艺术形式。

篆刻艺术的母体—古代实用玺印赵孟頫在元初入仕后主持艺坛,高举“复古”旗帜,以修复当时遭受重创的中原艺术传统。

他大力推崇晋人书法、唐人绘画,并撰写了《印史序》一文,提倡“印宗汉魏”,文人用印应以“典雅质朴”的汉魏印章为典范,开启了此后文人、艺术家漫长的篆刻艺术探索之旅。

赵孟頫认为,当时通行的官印是唐宋时期的“九叠篆”阳文印,印面较大、印文曲折盘旋,不若汉魏时期官印之“古朴”;而民间私印又过于小气,欠缺汉魏官印之“雅正”。

实际上,印章早在商代便已出现,战国时期已普遍使用。

先秦时期的印章统称“鉨”,秦代以后除了帝王的印章称“玺”(或“宝”),其余的都称“印”或“章”(后代也称“记”“押”或“图书”)。

久而久之,人们将其统称为“印”或“印章”。

作为古代印章发展的初始阶段,先秦古鉨还没有形成严格、统一的印章制度。

绝大多数古鉨的印面较小,一般为1厘米至3厘米见方,采用阴文或阳文,印文排布较随意,或散布,或结字成行,或以界格分隔框束,并无一定之规。

这些古鉨多以铜质、石质或玉质铸造、凿刻、琢磨而成,都不同程度地保存了设计印稿的书写意味。

后人欣赏古鉨,赞美它们天真烂漫、活泼自在,这正是印章在“童年”时期的特性。

历代篆刻作品欣赏.

历代篆刻作品欣赏.
艺术形式。它也是以文字作为表现对象,然而与书法不同的是,它以 刀代笔,以石为纸。在印面上,如果文字的部分突出,我们就称之为 阳文或朱文;如果文字部分凹陷,我们就称之为阴文或白文。虚实互 动,阴阳相生,如此就在印面的方寸之地上形成了独特的美感和无穷 的韵味。习惯上我们把战国、秦汉、魏晋的印章称为玺印,明清以来 的印章称为篆刻,是公认的两个高峰,而唐、宋、元三代的印章,则 处于玺印已衰,篆刻未兴的低谷时期。
战国小玺 印文:土君子。
这是一方战国私玺,战国名印中的私玺 多朱文,而这款为白文,尤见奇特。其 印文古朴有憨态,甚为可掬,加上制作 工艺的精良,使人感受到"白文如朱"的 清婉气质,愈显其妙。
战国小玺,印文:中信。
战国生肖印:巴蜀铜印 之一。
战国生肖印:巴蜀铜印之二。
秦 中行羞府。
这是秦印中较有名的 一方。其印文"中行 羞府"中的"羞"字不 是"害羞"的"羞",而 是"珍羞"的"羞",可 能是掌管御用食物的 官衙。这四字看似信 手拈来,即使按在田 字格中,仍不肯安分 守己,有一种随时会 脱框飞去的骚动感。
战国 纵21mm,横21mm 故宫博物院藏。 印文:方城都司徒
战国 纵23mm,横23mm 朵云轩提供。 印文:■门枋。
战国 纵23mm,横23mm 上海博物馆藏。 印文:春安君。
战国 玉 纵21mm,横22mm 上海博物馆藏。 印文:上■君之■玺。
战国 玉 纵25mm,横24mm 上海博物馆藏。 印文:匈奴相邦。
秦 玉 纵23.5mm,横23mm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印文:公孙榖印。
秦 弄狗厨印。
秦 宜春禁丞。

人教版小学美术——篆刻课件

人教版小学美术——篆刻课件
• 印泥:用于在刻好的印章上涂抹,以便盖印。
篆刻的工具和材料
• 磨石:用于磨利刻刀的辅助工具。
篆刻的工具和材料
材料
• 印章石:常用的印章材料,有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等,每种石头 都有不同的质地和颜色。
• 木材、金属等:除了印章石,篆刻也可以使用木材、金属等材料进行 创作。
篆刻的基本技法
文字设计:根据创作需求,选择合适的文字内容,并进行 艺术化的排版和设计。
01
观察与思考
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身边的美和创意元素,
为篆刻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02 03
实践与创新
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提高学生们的篆刻技能。在技能熟练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们勇于创新,尝试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融入到作品中,创作出 独具特色的篆刻作品。
合作与交流
组织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创作经验和心得。在合作与交流的 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相互启发、共同进步,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和创作能力。
探索新的篆刻技法和材料
技法创新
尝试运用不同的刀法、刻法,探索新的篆刻技法,如采用浮 雕、阴刻等手法,丰富篆刻作品的表现层次和质感。
材料拓展
除了传统的石材、印章料外,还可以尝试使用陶瓷、金属等 新材料进行篆刻创作。这些新材料不仅可以带来新的视觉感 受,还能拓宽篆刻的应用领域。
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
篆刻艺术的欣赏和评价
欣赏篆刻作品的角度和方法
01
02
03
04
角度一
整体构图。篆刻作品的整体构 图是否匀称、协调,能否给人
一种平衡美感。
角度二
线条韵律。观察作品的线条, 是否流畅、有力,是否体现出
篆刻刀具的独特韵味。

沪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 书法篆刻艺术欣赏》教学设计

沪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 书法篆刻艺术欣赏》教学设计
七、教学评价设计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氛围非常好,求知欲望超乎预想的要强。虽然对篆刻作品的深层意蕴理解尚显不足,但对于初学的孩子们来说,已经能够起到普及性认知的层面意义了。
八、板书设计
方寸之美-----篆刻印章初探
1.印章起源——因印章多采用篆字入印,故称篆刻——铜章时代与石章时代Fra bibliotek2.印章的名称
3.印章的种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人编辑本课内容的初衷想法源于两个缘由-------其一是由于平日与学生接触中发现多数孩子都喜欢做些动手雕雕刻刻的事情;其二也是为了传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篆刻艺术,使其得以普及给我的学子们。经过教学实践证实,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确实很高。只是对于篆刻这门艺术的知识和技能方面还是略显不足,作为小试牛刀的同学们在学习上还是很努力很用心的。在运用刀法方面难免会遇挫折走些弯路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嘛。当一枚枚小印章成功出自一双双小手时的瞬间喜悦可谓是不胜言表,为师者的我更是欣慰无比。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篆刻起源与发展及其常识知识
难点:对印章的鉴赏识别与篆刻作品的艺术理解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提出话题,参与谈话,教师导出下一环节新授内容。
导言: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新东西,看看这是什么?(展示立体石头印章实物及印拓)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中国的传统印章。
四、赏析老师本人篆刻作品
聆听、欣赏并与老师互动探讨
引领学生由古到今,理解体会印章艺术韵味。
五、欣赏品鉴以往师生实物作品
传阅观察,畅谈体会
让学生感受身边作品,增强自信,激发动手欲望,为下节铺垫。
六、巩固练习:
猜猜看——鉴别印章

[篆刻]浅谈如何欣赏一件篆刻作品

[篆刻]浅谈如何欣赏一件篆刻作品

[篆刻]浅谈如何欣赏一件篆刻作品浅谈如何欣赏一件篆刻作品篆刻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远绍千年历史,直溯文字渊源,旁通书、画之理,与其它姐妹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兼涉镌刻技艺,内含人品性格和文学修养,从里至外都散发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可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包含了中国艺术的精粹。

怎样欣赏一件篆刻作品?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笔者试图以王守桢老师最近新作中的一方“高瞻远瞩”朱文印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如何欣赏一件篆刻作品,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只作抛砖引玉之用,如有不当之处,望行家、朋友指正。

欣赏一件篆刻作品,一般从篆法(又称笔法)、章法、刀法三方面着手。

一、笔法,即线条,线条是汉字书法的脊梁,王老师形象地称之为“零件”,线条要优美流畅、舒展明快、婉转多姿。

如图所属示,高瞻远瞩四个字的线条优美舒展,特别是“远”字中的两笔;字的笔画的起笔、收笔交代清楚;同一方印中出现两个“目”,设计则-有所变化,显得生动有趣,突现了“零件”的优美。

二、章法:章法又称布法,王老师独创的“五个原则加留空”,则是章法的最高境界。

1、中线,如图“远”字与“嘱”字的中线同在一条垂直线上,显得挺拔有力。

2、对称,中线左右线条要对称。

如“远”、“嘱”3、间隔,笔画间的间隔要匀称。

如图中“高”、“瞻”、“瞩”笔画之间的间隔相等匀称,几乎无可挑剔。

4、重心,每个字的重心应在字的中心位置,因为汉字一般为上密下疏,因此每个字的重心应略微偏上1/5为好。

5、印中平行两字的底线、重心要一致,同在一条平行线上。

6、留空,印面要注意留空,上下留空、左右对称留空。

这样才能达到“密不容发,疏能跑马”,“虚实相顾”、大红大白的效果。

此外,还要注意印中每个字不是孤立的,不是各自为政的,而是要有线条的穿插,有的地方相连,有的互相呼应,有的沾边,且要有粗细变化。

再看“瞻”字的一撇(注6)甚至大胆突破框框,体现了王老师独特的胆识,真是惊世之笔。

1 书法篆刻艺术欣赏

1 书法篆刻艺术欣赏

篆刻
近代考古发现的殷商时期印章
篆刻
战国古玺:朱文古玺的特点是印边较宽,印文纤细,都 出于铸造。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中间加界格,有铸有凿。
篆刻
花押印: 盛于元代,故又称“元 押”,最常见的形式是长方 形,一般上刻汉字姓氏,下 刻八思巴文或符号。
篆刻
元朱文印: 印文笔势流畅, 圆转流丽,风格独 特,为后世的篆刻 家所取法。
第十四册 第1课
书法篆刻艺术欣赏
书法与篆刻艺术是中国文化中最具独特 性 的 艺 术 门 类 , 在 世 界 艺 术 宝 库 中享 有 盛 誉。了解中国的书法和篆刻艺术,欣赏其优 秀的作品,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视野与艺术 体验,提升审美的品位和判断力。参与书法 与篆刻创作实践,能进一步体验中华民族文 化的魅力,培养民族情感和精神,提高文化 艺术修养。
伊秉绶隶书作品,笔画 概括简练,点画敦厚圆实, 字形力求饱满方正,有一种 庄重威严的气势,开一代隶 书新风,独树一帜。
隶书对联 清代 伊秉绶
楷书
楷书是隶书的变体,在汉代已见雏 形。其形体方正,笔画有严格的法度,点 画、钩戈、撇捺构成长短正斜 、俯仰照 应,比篆隶更多姿多变。唐代的楷书达到 巅峰状态,涌现了多位大书法家。
黄士陵长期客 居广州,称为“粤 派”。篆刻运刀爽 利,章法讲究疏密 穿插,线条锋锐挺 劲,独具面目。
篆刻
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是吴昌硕,其篆刻以钝 刀切石法,古朴、苍 劲、浑厚。为近代最有 影响的篆刻大师。
篆刻
封泥:纸张发明和普遍使 用之前,文书大都写在竹木简 牍上。为密封文书内容,便在 写好的简牍外,用绳子捆扎, 再在绳结处加上软泥,用印在 泥上按出印文。
篆刻
边款艺术是 篆刻艺术不可分 割的一个组成部 分,一般泛指刻 于印侧的文字、 题记。

名家金文大篆书法作品欣赏

名家金文大篆书法作品欣赏

名家金文大篆书法作品欣赏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自古以来便备受推崇。

在中国的漫长历史中,书法家们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使书法艺术不断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其中,金文和大篆是书法艺术的两个重要流派,今天我们将带您一同欣赏名家们的金文大篆书法作品。

一、金文金文是中国古代铜器上的文字,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古体字体。

其特点是线条粗壮有力,笔画饱满,形态简洁大气,给人以一种沉稳、威严的感觉。

下面是几位金文书法家的代表作品:1.东周金文《鼎铭》《鼎铭》是东周时期的铜鼎上的文字,是金文中的代表之一。

此篇铭文的字形工整、规范,笔画饱满有力,展现了金文独有的雄浑、刚健之美。

2.颜真卿《颜勤礼碑》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金文书法被誉为“颜体”。

《颜勤礼碑》是颜真卿的代表作之一,其字形厚重、有力,笔画粗壮,给人以一种庄重、厚重的感觉。

3.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金文书法凝重、大气、神韵超然。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其字形厚实、有力,笔画粗壮,展现了金文的雄浑之美。

二、大篆大篆是中国古代官方文件和印章上的文字,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古体字体。

其特点是线条粗壮有力,笔画饱满,形态简洁大气,给人以一种庄重、严肃的感觉。

下面是几位大篆书法家的代表作品:1.王羲之《兰亭序》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大篆书法被誉为“王篆”。

《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其字形厚实、有力,笔画粗壮,给人以一种庄重、厚重的感觉。

2.颜真卿《祭侄文稿》颜真卿的大篆书法同样粗壮有力,字形厚实,笔画饱满,给人以一种庄重、严肃的感觉。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的代表作之一,其字形刚健有力,展现了大篆独有的雄浑之美。

3.米芾《禅宗心直碑》米芾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大篆书法风格清秀、流畅、自然。

《禅宗心直碑》是米芾的代表作之一,其字形瘦长、流畅,笔画刚劲有力,展现了大篆的独特魅力。

总之,金文和大篆是中国书法中的两个重要流派,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不同风格和特色。

全国书法大赛获奖作品

全国书法大赛获奖作品

全国书法大赛获奖作品
全国第五届书法大赛部分获奖作品如下:
1、吴建军的篆书《林散之诗》
吴建军的小篆四条屏在入展的篆书作品中是比较突出的。

写小篆是习篆的基础,既容易又不容易。

基本的结构和用笔容易掌握,但要写出神彩来很难。

作者取法秦小篆,又参以王福厂一路技法,整体气息高雅清新,谨严而不失法度,配以淡淡的仿古绢料,远观近品皆赏心悦目。

2、甘敏求的篆书《林散之论书诗》
平心而论,此届林散之奖篆书作品劣于楷书和行草书。

特别是到获奖提名环节更让人有些无奈,真是缺少令人眼前一亮的精品佳作!此作相较其他篆书作品最大的优势是胜在了书写性上,很松驰不做作,给人一种娓娓道来清新扑面之感。

3、李光耀的隶书《文震亨长物志卷五》
作品点画自然质朴,结字平实古拙,亦隶亦楷,隶楷相融,既有唐人之法,又有清人之意,作品虽然没有当下大字汉隶那种厚重大气和视觉冲击,但细细品读,却耐人寻味。

作者以独特的面目、创作形式和审美视角赢得了评委的赞许和认可。

浅析中国篆刻的艺术表现

浅析中国篆刻的艺术表现

浅析中国篆刻的艺术表现中国篆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表现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篆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法艺术,它是一种以刻画文字为基础,通过雕刻石材、印盖墨迹等形式表现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文化中,篆刻不仅是一种艺术,还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在文字、艺术、历史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中国篆刻的艺术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艺术技巧精湛中国篆刻追求精湛的技巧和细致的刻画。

篆刻作品的刀法、线条、结构等方面都需要精准、细腻、严谨,要求篆刻师在雕刻时能够细致入微,刀法遒劲有力,线条流畅有韵律感,结构严谨有层次感。

这种精湛的技巧不仅能够使作品更加完美,也能够彰显篆刻师的功力和情感表达。

二、艺术特色鲜明中国篆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其风格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刚健有力的风格,又有婉约秀美的风格,既有古拙朴实的风格,又有华丽瑰丽的风格。

这些不同风格的篆刻作品,无论是在笔法、构图、韵律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展现了中国篆刻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三、文学情感丰富中国篆刻常常将文学情感融入通过对文字的创意和艺术表现,表达篆刻师的思想感情。

篆刻作品常常会通过文字的排列、结构、字形等方面,来表达诗情画意、抒发情感,让观者在赏读的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产生共鸣和共鸣。

四、审美价值高中国篆刻的艺术表现集中体现了其技巧精湛、艺术特色鲜明、文学情感丰富、审美价值高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中国篆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篆刻也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不断探索创新,为中国现代文化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篆刻的艺术表现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中国的篆刻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为世界文化遗产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

篆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未来,中国篆刻的艺术表现必将继续延续其千年传统,不断传承和发展,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美术桂美版八年级上册 2.书法与篆刻艺术欣赏 课件(共66张ppt)

美术桂美版八年级上册 2.书法与篆刻艺术欣赏 课件(共66张ppt)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花押印
花押印又称署押印,它是起源于宋代,盛行于 元代的一种私印,一种刻有花押样式的特殊格式 的印章。所谓花押,就是“用名字稍花之",它是 将个人姓名或字号经过草写,改变成类似于图案 的符号。其最初的形态是南北朝时期的凤尾书, 又名“花书"。这种印除具有一般印章的功能外, 还有使局外人不易识别和难以摹仿的作用。
元代盛行花押印的原因,是因为做官的蒙古 人、色目人很多不识文字,也不擅执笔签字画押,
于是就在象牙或木头上刻上花押来代替执笔签 字。明陶伸仪《南村辍耕录》中载曰:“为官者, 多为不能执笔花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 由于元代的盛行,故俗称“元押”。此外,元代 还有用蒙文刻成古代符节形式的印,从中剖开, 双方各执一半,以为“持信”,称为“合同印”, 亦属于押字印一类。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 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 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 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牵丝。
晋 王 羲 之 兰 亭 序
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通篇遒媚飘 逸,字势纵横,变化无穷,如有神助。充分体 现出行书起伏多变、节奏感强、形态多姿、点 画相应等特点。在章法(布白)、结构、用笔 上都达到行书艺术的高峰
(2)印 秦汉时期的官方印章统称“印”。 (3)章 两汉宫印和魏晋六朝将军印,有时被
称为“章”。 (4)印章 将“印”和“章”连称“印章”,是
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的。 (5)印信 汉魏的大量私印中有称某某“印信”
的,所以印信也被看作是印章的一种名称。除此 之外,唐宋以后还有图书、图章、记、宝、关防
魏碑书体
奚 真 墓 碑
张黑女墓志铭碑帖临写
唐 褚遂良 <倪宽赞>

中国传统艺术--篆刻书法水墨画体验与欣赏 期末

中国传统艺术--篆刻书法水墨画体验与欣赏 期末
答:竹竿;竹节;竹枝;竹叶
篆刻的刻法分
答:白文印;朱文印
毛笔的笔豪特性分为
答:硬豪;软豪;兼豪
朱文印是
答:留下文字和印边;文字呈红色;印低呈白色
篆书分为
答:大篆;小篆
毛笔的笔锋特点是
答:尖圆齐健
欧阳询多用几分笔,适合写几分笔楷书
答:二分笔;适合写中楷
李斯用小篆亲手书写的刻石是
答:泰山刻石;琅玡台石刻
答:中堂;斗方;条幅;对联;横批;扇面
我国楷书"四大法家"是指
答: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
柳公权的书体特点是
答:结构紧劲;笔锋锐利;骨力道健;横与竖同重
水墨画的墨法要求墨色五色,五色是指
答: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
篆刻的运刀法有
答:冲刀法;切刀法写意Fra bibliotek法分为答:大写意画法;小写意画法
墨竹的具体部位包括
答:笔墨纸砚
侧锋用笔是指
答:笔尖在笔画的一边;笔画一边光滑一边毛糙
方笔是指下笔时
答:竖画横下笔;横画竖下笔;收笔逆去逆收;笔画呈方形状
欧阳询的书体特点是
答:笔力刚劲;笔画方润;纤细得中;劲险刻厉;平正见险绝
对楷书叙述正确的是
答:八法齐备;结体方正;工稳端庄;实用性强
笔法就是笔画书写的方法包括
答:中与侧;方与圆;转与折;提与按
冲刀法的线条特点是
答:硬朗锐利;流畅自然
中国传统艺术-篆刻、书法、水墨画体验与欣赏
秦印篆刻艺术颇高
答:纯为实用
磨墨用的工具是
答:砚台
隶书的特点是
答:结构整齐庄重
印宗秦汉是指
答:秦汉印为古代印章的鼎盛时期
工笔画法是指

《书法与篆刻艺术欣赏》教案

《书法与篆刻艺术欣赏》教案

《书法与篆刻艺术欣赏》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书法和篆刻作品,了解重要的书法家和流派,了解中国文字的源流以及书法艺术的风格和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描述、分析、比较与讨论等方式,认识书法和篆刻艺术的不同流派及表现形式;对书法作品的美术现象进行简短的评述,表达感受和见解。

3、情感目标:对书法作品产生强烈的兴趣和认同感,关注和尊重民族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欣赏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形式、艺术语言和审美取向,了解中国文字形成的源流和发展的历史,领略文字书写的艺术美,认识书法艺术与一般文字书写的区别。

教学难点:欣赏书法作品,感受作品的艺术特征,理解书法艺术的形式美和造型美。

教学准备:教师用具:教材。

学生用具:课本。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2分钟)二、引入新课:(5分钟)1、直接板书课题:书法的艺术欣赏(板书)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通过阅读,粗略了解本节课主要内容。

2、提问:今天我们着重学习书法。

什么是书法?为何称之为一门艺术?书法:“书”中国文字;“法”是书写者内涵、性格、精神的一种体现,一种书写文字的方法,即书写方法。

(板书)为何称之为一门艺术?写字是艺术,可是,写字却不一定是书法。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这是人类艺术产生的极源。

同样人们在书写活动中,也有美的追求,希望把字写得漂亮,而这种对美的追求以前是处于本能,后上升到自觉的一种行为,所以产生了书法这门艺术。

本课主要从文字的书写形式美的角度去欣赏、分析、评述一件书法作品,让学生认识汉字的源流,字体的演变,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运用笔墨、结构、章法、气韵等手段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的书写法字艺术样式。

步骤:欣赏、分析、评述。

三要素:笔法、结构(结体、章法)、墨色。

3、识字游戏,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猜字游戏,老师分别请两位男生,女生上黑板书写出老师出的文字,猜猜看是什么字,没有请到的同学可以在下面自己书写,比比看谁猜得多。

鹿守璋篆刻作品欣赏

鹿守璋篆刻作品欣赏

鹿守璋篆刻作品欣赏
作品入展:西泠印社首届、三届全国书法百家篆刻展、西泠印社四、五篆刻命题展、首届中国印大展、第三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第三届全国正书大展、第二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第一届全国大字作品展、当代古典细朱文印精品展。

第四、五届全国篆刻艺术展、中国书法协会优秀作品展,邓小平110周年展,羲之杯、北京城建展等中书协举办的展览博二十余次,应邀参加“当代篆刻家”60人篆刻集。

借古开今?三段锦全国名家邀请展等,江苏五十周年书法大庆展,江苏优秀作品普京展,江苏——上海、四川、福岗等展、代表江苏交流参展十余次。

获首届央视“杏花村”杯电视大赛优秀奖,林散之书法传媒三年展佳作奖,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奖提名奖,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全国书法大展金奖,首届淮北煤业杯全国篆刻展金奖,高恒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铜奖等。

作品先后在《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书法》、《书法导报》、《书画艺术》、《新华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专业报刊及杂志有专业介绍,出版有《鹿守璋篆刻集》。

书法篆刻课件(PPT演示)

书法篆刻课件(PPT演示)

05
书法与篆刻的欣赏与创作
书法作品的欣赏要点
笔法
观察书法作品的笔法是否流畅、自然,运笔 的节奏和力度是否恰到好处。
章法
审视书法作品的章法是否整体协调,行与行 之间的呼应关系是否得当。
结构
分析书法作品的结构是否严谨、匀称,字与 字之间的布局是否和谐统一。
意境
感受书法作品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是否具 有艺术感染力。
石鼓文
战国时期刻在石鼓上的文 字,其结构匀称、整齐, 标志着书法艺术的成熟。
篆刻艺术的起源
印章的起源
印章最初是作为权力象征和身份 证明而出现的,其历史可追溯至 春秋战国时期。
篆刻的形成
随着文字的发展和书法的演变, 篆刻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 式,唐宋时期为其发展高峰。
书法与篆刻的历史发展
秦汉时期
石法
选材
选择质地细腻、硬度适中的印 材,以保证刻制的印章效果清
晰、美观。
磨印
将印材磨平,去除表面的杂质 和不平整的地方,为刻制打好 基础。
布局
根据印文内容和章法要求,合 理安排文字的位置和大小,以 达到整体协调、美观的效果。
刻制
运用不同的刀法和技巧,将印 文刻制在印材上,注意线条的
流畅、转折和粗细变化。
墨法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效果,墨法可以分为浓 墨、淡墨、干墨、湿墨等。
墨法的要点
掌握墨法的要点是使墨色层次丰富、 变化自然,同时要注意墨的运用与 纸张的搭配,以表现出字的神韵。
结构
结构的定义
结构是指字的间架结构,包括笔 画之间的排列和组合。
结构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书体和风格,结构可 以分为匀称、平衡、对称等。
书法与篆刻的传承与创新

初中美术桂美版八年级上册第2课书法与篆刻艺术欣赏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桂美版八年级上册第2课书法与篆刻艺术欣赏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桂美版八年级上册第2课书法与篆刻艺术欣赏
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毛笔。

2、通过蘸水、墨的各种笔法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和掌握笔毫、笔锋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

3、认识和运用各种笔法。

二、过程与方法:讲解法、演示法、比较法、体会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书法有法。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书法并不陌生,但对毛笔的书写运用很不熟悉,必须从握笔开始培训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中锋用笔
2、体会和控制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
教学难点:
执笔方法、中锋行笔、切锋、回锋的讲解和掌握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用具准备
取干净的毛笔一支、清水一钵、优质墨水一瓶、米字格毛边纸
2【讲授】毛笔的历史及分类
一、执笔
1、对毛笔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的艺术欣赏课型:欣赏·评述课时安排:2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教学以欣赏、分析、评述书法与篆刻艺术作品为学习内容,让学生对书法与篆刻的艺术展开研究、分析、讨论、评述,增加学生对书法与篆刻艺术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锻炼学生用语言和文字评述书法与篆刻艺术作品的能力。

对习惯于欣赏纯具象美术作品的学生而言,书法与篆刻的艺术完全是具象与抽象合二为一的统一体,是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学生对其的学习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书法与篆刻的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运用笔画、结构(结体、章法)、墨色等手段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的书写汉字的艺术样式。

书法与篆刻是视觉造型艺术,是以汉字形体为审美意味表现的媒介、载体,它不直接模拟客观物象,不再现、反映具体的自然、生活场景,具有抽象性的造型特点。

书法与篆刻不同于具象绘画,不模拟、再现客观物象,它又不同于纯抽象绘画,脱离文字结构形式。

书法与篆刻艺术形象是“形”、“势”、“义”统一的文字造型形象。

其“形”是以汉字形体为基础的抽象形象。

汉字形体具有丰富多样的造型审美条件,书法文字形象是具象与抽象的统一体。

其“势”决定了书法形象的时序性定向连续空间。

书法的空间形式具有时间性、运动性,书法造型结果凝结着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过程性特征。

其“义”使书法形象成为形、义兼备的综合审美形态,字义因素对书法造型形式和审美情感内容产生极大的影响,书意与文义的和谐统一是书法美的理想状态。

书法与篆刻以汉字为表现载体。

汉字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字体不断演变,先后出现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八种有代表性的字体。

课文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书法艺术作品欣赏。

书法作品展示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八种有代表性的字体的精品供学生欣赏,并对八种字体的演变及艺术形式、艺术特点等作了概括的介绍。

第二部分为篆刻艺术作品欣赏。

课文对篆刻的意义、篆刻艺术的沿革作了概括性的介绍,并展示了各朝代的、各种风格的、不同形式的篆刻艺术作品供学生欣赏。

本课学习内容表现形式为学生常用的文字书写,学生最为熟悉。

但作为一门艺术,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文字的书写形式美的角度去分析研究、欣赏评述,让学生认识汉字的源流,字体的演变,帮助学生从美术的角度认识书法和篆刻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并非孤立地形成和演变,而是历史文化的凝缩和表现,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艺术体现。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书法和篆刻艺术与中华历史文化的历史特质和文化精神的关系,了解和认识书法与篆刻艺术跟生活的关系及美术的文化价值,认识中华民族文化和艺术形式都有其根源,而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书法和篆刻艺术,其根源正是牢牢地根植于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

让学生形成珍视和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书法和篆刻艺术学生接触不多,课前可布置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查找相关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资料,以帮助学生初步获得审美经验及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书法作品,了解重要的书法家和流派,了解中国文字的源流以及书法艺术的风格和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描述、分析、比较与讨论等方式,认识书法艺术的不同流派及表现形式;对书法作品的美术现象进行简短的评述,表达感受和见解。

3、情感目标:对书法作品产生强烈的兴趣和认同感,关注和尊重民族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形式、艺术语言和审美取向,了解中国文字形成的源流和发展的历史,领略文字书写的艺术美,认识书法艺术与一般文字书写的区别。

2、教学难点:欣赏书法作品,感受作品的艺术特征,理解书法艺术的形式美和造型美。

四、教学准备(一)教师用具:教材。

(二)学生用具:课本。

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2分钟)(二)引入新课:(5分钟)1、直接板书课题:书法的艺术欣赏(板书)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通过阅读,粗略了解本节课主要内容。

2、提问:今天我们着重学习书法。

什么是书法?为何称之为一门艺术?书法:“书”中国文字;“法”是书写者内涵、性格、精神的一种体现,一种书写文字的方法,即书写方法。

(板书)为何称之为一门艺术?写字是艺术,可是,写字却不一定是书法。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这是人类艺术产生的极源。

同样人们在书写活动中,也有美的追求,希望把字写得漂亮,而这种对美的追求以前是处于本能,后上升到自觉的一种行为,所以产生了书法这门艺术。

本课主要从文字的书写形式美的角度去欣赏、分析、评述一件书法作品,让学生认识汉字的源流,字体的演变,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运用笔墨、结构、章法、气韵等手段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的书写法字艺术样式。

(板书)步骤:欣赏、分析、评述;三要素:笔法、结构(结体、章法)、墨色。

3、识字游戏,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猜字游戏,老师分别请两位男生,女生上黑板书写出老师出的文字,猜猜看是什么字,没有请到的同学可以在下面自己书写,比比看谁猜得多。

9个象形文字:月、日、羊、四、水、云、天、兔、眉。

(文字由象形文字开始,从而引出文字的演变过程,开始深入教学。

)(三)新课教学:(25分钟)提问:文字是怎么形成,如何演变的?(6个演变过程)(一边板书,结合课本作品,一边讲解不同时期文字演变的过程和特点。

)刚刚和同学玩的游戏,是一种象形文字,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象形文字→篆书:大(甲骨文、金文、籀文)→隶书→楷书欧、颜、柳(唐)正书小(秦篆)赵(元)→行书→草书章草今草{小草、大草(狂草)(1)象形文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老祖宗们从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记录方式的一种传承,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也是最形象,演变至今的象形文字。

(2)篆书:A、大篆B、小篆:特点:形体齐整,线条匀称。

(铁线篆)A、大篆分为:a、甲骨文:中国远古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多是古人占卜的记录。

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朝王室用于古人记事而刻在龟甲和兽类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的发现:清朝末年,(光绪25年,西元1899年)甲骨文于1898年被古董商,金石学家王懿荣(甲骨文之父)所识别,他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有一次他看见一味中药叫龙骨,看见上面刻着字,觉得奇怪,就翻看药渣,上面居然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于是他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

他把这些图案画下来,经过上时间的研究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

后来人们找到了龙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阳小屯村,主要是龟类、兽类的甲骨是以人将他们命名“甲骨文”。

字体形体:用刀刻在较硬的龟甲兽骨上,刀有锐有钝,骨质有软有硬、有粗有细,所以文字有长有短,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b、金文:又叫钟鼎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青铜器铭文分刻、铸,浇铸前要经过书写,刻模等制作过程,金文结构、章法随字形大小而变化,与甲骨文风格迥然不同。

《散氏盘》其书法浑朴雄厚,字体用笔豪放质朴,敦厚圆润,结字奇垥隽纯正,壮美多姿。

c、籀文: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

《石鼓文》是籀文代表,因刻于10个似鼓的石头上而得名。

其字体,上承西周金文,下启秦代小篆。

书为石鼓、秦篆的先声,字形方正、大方。

横竖折笔之处,圆中寓方,转折处竖画内收而下行时逐步向下舒展。

用笔起止均为藏锋,圆融浑劲,结体促长伸短,匀称适中。

《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B、小篆:大篆和小篆两者分界线是秦朝统一六国后,统一了文字,使得大篆演变成小篆,也称秦篆。

《峄山碑》其碑字笔画的线条非常挺拔,其书体、笔画、结构和章法写字富有美感。

《峄山碑》的结字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结构、独体字。

字形长方,有的略近于正方,碑阳的字中宫稍松。

(3)隶书:(汉代)提问:为何汉代开始使用隶书,而不继续沿用篆书?——更简便,文字的发展一直符合“简便”一词,去繁就简。

(举例)战争时,为了记录事情,人们发现篆书写得太麻烦,书写太慢,而后因为朝代的换代,文字的演变,字不同,书体不同。

(板书)如:“不”字,由篆书—隶书——楷书。

(板书“不”不同朝代的写法,演示文字的演变过程。

)隶书特点:书体方正,横画长而直画短,结构特征“蚕头燕尾”,笔法笔笔断,书体字形扁平,体势横向开张。

《曹全碑》为著名汉碑之一,在现有汉碑中,是保存汉代隶书字数较多的一通碑刻,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含有重要的历史资料价值。

此碑用笔特征明显,逆入平出,以圆笔为主,运笔如顺势推舟,很少有大蹲大跳之笔,不激不励,笔势稳健。

结体精密,平和圆润,碑文字体精美,飘动秀逸。

《张迁碑》碑文记载了张迁的政绩,是张迁故居韦荫等为追念他的功德而刻立的。

碑中字体大量渗入篆体结构,字形方正,用笔棱角分明,具有齐、直、方、平的特点。

它的字体方整中多变化,朴厚中见媚劲,外方内圆,方整而不板滞。

(4)楷书:书法也是书写者人格精神,情感的完整体现,它是书法家修养个性,才情精神,表达心情,追求物化精神的体现。

我们都说字如其人,从字体就可以看出书写者的性格是如何,也可以锻炼我们正直做人,如楷书一般,方方正正,因此,我们才出现了不同的楷书书体。

如楷书有四大家,欧、颜、柳(三者唐代)、赵(元代皇氏后裔),不同时代有不同书写者的书法风格,不同心情下写的字也有所不同。

欧阳询:运笔挺拔,书风狂猛,结构严谨,以骨力见胜;唐代颜真卿:结构严谨,正面视人,体型丰满,笔画对称匀整,横轻竖种,笔法圆润,柔中带刚;柳公权:笔法方圆结合,横画并入平出,收笔停笔下按,有蚕头燕尾笔式;(讲述“笔谏”故事)(唐穆宗)皇上见到夏州观察判官柳公权的墨笔字,很喜爱。

任命柳公权为翰林仕书学士。

皇上问柳公权:“你的书法怎么能写得这么好?”回答说:“用笔在乎心地,心正笔法则正(心正则笔正)。

”皇上默默地改变了表情,知道柳公权这是用书法来规劝自己,应勤政为民。

(元代)赵孟頫:笔圆架方,流动带行,结构宽厚柔美。

(元代皇氏后裔)《颜勤礼碑》颜勤礼是颜真卿曾祖父,写此碑时年71岁。

是颜真卿书法最为成熟时期的佳作之一,其结构具有端庄豁达、舒展开朗、动静结合、巧拙相生、雍容大方之特点。

此碑结字端庄,宽润疏朗,气势雄强,骨架开阔,方形外拓,横细竖粗非常明显,方圆转折的笔法清晰。

(5)行书:是形体和笔势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结构、笔画近似于楷书,使转、风韵又似草书。

王羲之有“书圣”之美誉。

(板书)A、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B、颜真卿《祭侄稿》天下第二行书;C、苏轼(唐宋八大家)《寒食帖》天下第三行书。

(讲述苏轼故事)《渡海帖》(书本上范作)是苏轼临终前最后的字帖,字帖中苏轼情感波澜起伏,前七行书家心境较为平和,书写中规中矩,后随情感激越,用笔率意奔放,随意挥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