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篆刻艺术》
撰写人:童辉
<第一章> 书法艺术概述
<第二章> 楷书的源流及历代书家、代表作品<第三章> 楷书基本用笔
<第四章> 常用的基础笔画演示
<第五章> 楷书的用笔技法
<第六章> 欧楷的结体规律与节奏的审美
<第七章> 1、行书体的简要介绍、《兰亭序》文本解读
2、行书技法基础。
<第八章> 行书技法用笔
<第九章 > 行书各时期名家简介
<第十章> 书法史汉字书体演变简史(一)
<第十一章> 汉字书体演变简史(二)
<第十二章> 章法的美学意义及形式介绍
<第十三章> 书法欣赏的标准与书学审美
<第十四章> 篆刻的基础知识
<第十五章> 篆刻的刀法
<第十六章> 书法欣赏与学书修养
殷朝文字赏评
硬笔书法技法1
硬笔书法技法2
3硬笔书定分布规则
<第一章> 书法艺术概述
一、书法的概念与人文内涵;
1、定义:(1)"书"中国汉字;"法"书写汉字的方法;即写字方法
(2)哲学化的概括为:书写者人格精神、情感的完整体现。
它是书家修养、个性、才情、精神追求的物化载体。
2、特征:中西方思想,美学方面的比较"抽象的线性表现"
"工具"决定书写性质:(1)笔、墨、纸、砚:"柔"、" 黑与白"简洁生动概括(2)硬笔:"硬性"单一、符号简单、强调形式,如拉丁字母大小写,黑体,罗马体。
符号形式:(1)中:真、草、隶、篆,形式丰富多样
(2)西:拉丁字母,符号形式单一
作品形式:(1)中:斗方、条幅、扇面、对联、条幅
(2)西:单一
3、三要素:(1)笔法:用笔之法(2)间架:结体、造型(3)章法:形式布白的规划设计书法的书写载体:→汉字(超方音,具有超越方言障碍的交流功能)
三要素(性质):书法与东方意识,是书法的录魂;抒情性;传统文化思想的物化载体。
"抒性情"人格艺术的不同表现:1、王羲之:飘若浮云,蛟若惊龙、俊逸内敛2米芾:八面出锋3、王铎:连绵奔放;4颜真卿:浑博开张
用笔:1、王羲之提出"侧笔取势;2、方笔:阳刚:放纵:露锋3、圆转:阴柔;收敛;藏锋(阴阳调和,中庸为美,与传统道家的中庸调和思想契合。
结字:相互协调呼应,"避让" →"礼让""呼应" → "礼貌"有打招呼、有应答
章法:上笔连下笔"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二、书法的相关知识:
1、书法史:①文字的历史②人的历史○3书法家的历史
2、书法技法:①真、草、篆、隶、行、用笔技巧②构图技巧
③笔墨技巧④抒情技巧
3、书法美学:如何审美?如何鉴辨水平高低,风格流派等?
4、文字学:①康熙字典收录4.8万汉字,变化为四种书体,共计约20万字以上,文字丰富、众多。
②半坡陶,甘肃马家窑图案毛笔绘制,汉字已有6000年历史
③考古学:汉字学自汉始祭祀而产生,轩辕皇帝的史官,苍颉创造文字。
5、哲学;"最高位的辩证的艺术--传统儒家、中庸思想"兼刚济柔""天地人和、自然和谐;尊悲贵贱、礼仪纲常"(子孙孝敬长辈;臣子忠于君王;君子应有仁爱之心)
"在变化中求和谐,绝不简单地重复"(1)有棱角、锋芒毕露"过于尖刻"(2)圆滑、过之则圆滑不平实,(3)外圆内方,天圆地方,刚柔兼具,圆融和谐
黑与白、轻重、缓疾、枯湿润躁、动静、虚实、藏露
三、书法的人文精神及哲学内涵
1、实质:人的思维、精神、性情、习惯、情感等综合状态的表现,"独立的艺术语言"
"以书寄情"表现为一种纸张上呈现的特殊意境,为观者提供一个广阔的审美空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小楷、细腻、精微;草书豪放绵延;隶书天骨开张等,均为"人格的写照"
2、综合状态:"人品""品质""人品与书品合一"
1、生理状态(物质层面)
〖1〗年龄(1)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期,手指肌肉不健全→生、拙、笨、难看→天真、无知、幼稚、无心机、不遮掩
(2)青年:蓬勃、有朝气;心智健全、思维独立(讲才气、积累人生经验、悟性)、有追求、理想、抱负→张扬、自由、奔放、个性→有理想、敢破敢立、无畏、锋芒毕露、易轻浮(3)老年:生理迟暮期;心性内敛、沉稳包容、智慧(讲学养、才学兼备、鸿儒饱学→自然上升至高的艺术境界。
长寿时间积累→返朴归真(内敛、浑厚、老辣→人生经验丰富、多理解、思想深刻。
〖2〗肌体状态
(1)健康:生命力旺盛、有朝气、积极、鲜活、强烈
(2)病态:生命力衰弱、无朝气、消极、孱弱
2、心理状态
〖1〗感性→情绪化、宣泄、抒情、昂扬、悲愤
(1)《兰亭序》抒情怡性、感悟人的生死价值、意义。
(2)《祭侄文稿》发泄悲愤。
痛斥奸权
〖2〗理性
(1)胸襟:宽广、狭隘、"大象无形" "大智若愚"" 大音稀声";庄子《逍遥游》胸襟、想象力"鹏程万理"鲲、鹏
(2)个性:个体差异、千人千面、不可重复、如:毕加索抽象艺术
(3)修养:文化底蕴、个人经历、"文化"→" 文而化之",思考、善悟、变通、活用
(4)学识:知识面宽广、触类旁通
(5)世界观:价值观、判别是非的标准、人文思想、理念(个人审美情趣)体现一个人精神追求的高度,巧→拙:美→丑;《巴黎圣田院》表象→实质(简单、外在的漂亮是短暂的如:外貌、刘文西)厚→薄
性情、性格、习惯(惯性思维、技法的惯性)
书写艺术→回归至人性抒发的层面
3、审美
中国传统文化的贯穿
(1)中国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儒、释、道思想的关系
①道家→"阴阳对立"统一、辩证地指导多种艺术形式;恩威并用,文武相持,大到治国,小到行医治病。
②儒家→"文质彬彬"提出以中和美→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
《易经》六经之首:"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现代"与时俱进"自古有之,诸子百家,本土的核心是道家;"茶文化" →品人生滋味
(2)认识书法美的前提:①书法理论、美学②历代优秀作品,好的,美好的感性认识③书法欣赏:先写,先实践,否则只能站在书法之外,也无法理解。
(3)实质:①意象:"立象以尽意"(以象达意出自《易经》;清、刘熙载《艺概》中有论"书概")(用有意韵的线条间接表现意)
②纯符号化的象一表现为作者对线条的理解认识;不能再反祖,用汉字再去象形
③书写内容=文学性+线条本身;评论、理论上也只讲意象审美
④"书法表演"的误区:"做一点如高崖坠石、做一线万岁枯藤,作一转折如壮士扼腕",不能以低级的动作模仿,具象模仿是可笑的。
如:表演"作惊蛇入草状",只讲线条的审美,是意象艺术,不是表演艺术。
⑤审美境界的高低与"雅俗":"超级女声"表现自我,展现个性,娱悦大众,以自娱,高兴为目的,不强调严格的标准;"精英文化"严格的准则:美声民族的基本条件严格,必须具备,①字正腔圆②音色优美③音域技巧等④形象端庄⑤其次才看表现如何"阳春白雪,""曲高者和寡"。
4、名人与名人书法,从文人书法看书法的艺术价值。
①毛泽东: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奔放,开阔,大草
②郭沫若:雄浑,矫健,儒雅
③周恩来:浑博,矫健,中庸,大度
④启功:儒雅,温和,遒美
⑤贾平凹:浑厚,朴素,凝炼,"拙,重,厚"简单
四、书法与文房四宝
"工具决定事物性质" →如:骑兵→骑马;炮兵→投炮弹,不能仍石子"工欲文房四宝中含着中国传统的人文情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善书者之大能"
一)毛笔:笔法、笔势"柔"的特征决定了书法线务的韵律感、变化感,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精随
1、笔管
(1)战国时产生毛笔的加工业,"削文竹以为管,加漆丝之缠束",渊源久远,内涵深厚(2)"竹管"审美特征;"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笔直、气节高苍翠修拨,能入画、诗;寓意吉祥;"空心"虚怀若谷"可作乐器。
如: 竹笛、空心可发声
2、缠束
(1)动物的毛束;加工成型须一百多道工序;柔、弹性、刚柔兼济、能直能曲能刚可柔、变化万端;古有雅称为"毛锥"
(2)"一枝毛笔写尽了中国的文化",由一枝毛笔说开去
3、特点:"尖、齐、圆、健"
二)墨
1、6000年前,原始先民有矿物质墨、石墨残存的痕迹,这时文房四宝只缺宣纸
2、传统墨锭加工类型;松烟墨、油烟墨、现代选烟墨使用方便、携带便捷;
三)纸
1、西汉造纸术出现,东汉造纸专家、蔡伦(历史将造纸的成就归结集中于他一人)
2、"宣州"安徽、故得名,类别:(1)生、熟、半生半熟(2)特性
四)砚:6000年前已有雏形,艺术性及实用价值综合于一身
<第二章> 楷书的源流及历代书家、代表作品
一、楷书的源流:
楷书又称为"正书、真书"。
三个词的意思相近,都是指书写合乎法度,能在正式场合使用,可以作为楷模的字体。
(在明朝以前,许多书法家将隶书称为楷书及正书,明朝的理论家张坤《法书通释》中说:古无真书之称,后人谓之正书,楷书者,盖即隶书也。
但自钟繇之后,二王变体,世人谓之正书"。
此后,正书、真书、楷书的说法专指魏晋以后的楷书了。
)汉字楷体,萌芽于西汉,传说是王次仲所作,实际上是书体简化演进的一种必然趋势。
从笔画的痕迹来看,它脱胎于隶书方正、章草的简便,改变了其间架、结构。
经历了汉代的酝酿、魏晋时代的创造,至唐臻于成熟。
各种楷家派别分别确立了不同的笔体,面貌,出现了唐楷的灿烂及繁荣。
写楷书的人,至今还要宗法唐楷,代表书家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
楷书从隶书发展、经过魏碑漫长的演化而来,它比隶书更简洁、比草书规范,正所谓"字皆真正"故谓之真书。
楷体字形方正、笔划平直、可作楷模,故又称之为"正书""楷书"。
唐代以书判取仕途,使得读书人都很重视写字,以此为步入仕途的敲门砖。
由于唐太宗喜欢王羲之的书法以,故初唐的欧、虞、褚,都是取法王书。
中唐之后,颜真卿变方为圆,形成了深厚、雍容的风格,也是唐代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写照。
晚唐时期,柳公权继承了欧、颜之长,并加以发展,形成了瘦、硬、挺、劲的书体。
二、历代书家及其代表作品:
历史上第一位"倡楷"的书法家是三国时的钟繇,他聚众人之长,首倡真书,他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楷书专家。
其次是被唐人誉为书圣的东晋时期的王羲之。
历史进入唐代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高峰时期,书学已受到了极大的重视,推楷书为"官体"。
宋元时期,楷书更得到了完善和发展。
历史上对楷书发展有卓越贡献的书法家几十人之多,最富代表性的是以下的八位:钟繇、王羲之、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赵孟
一、钟繇:三国时的魏国人。
在曹丕时官至太傅,相当于那时的的宰相。
精通隶、真、行、草。
将东汉以来,民间流行的方正、平直的隶书进行变革,成楷。
注重体现汉字结体美。
并冲破了隶书,将其中美好的结体归纳起来。
代表作品有《宣示表》、《贺捷表》、《力命表》、《荐季直表》等。
《宣和书谱》一书称其"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
严密、精到、出现棱角,史称其为楷书的鼻祖。
钟好书成癖,常在衣服上练习书写,经常磨烂新的官服。
晚上喜熬夜。
世人称;若与人居,画地广数步,卧画被穿过表,如厕至于忘归,见万类皆画其象之。
可见其刻苦的程度。
二、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人,官至右军将军,后人称之为"王右军"出身于西晋的名门旺族。
其父王旷、堂伯王导、堂兄弟王恬、王荟等、其子王献之,其侄王珣等均是两晋名家,名符其实的书香门第。
十二岁从父学书,受到女书家卫夫人的指导,(卫夫人得钟繇笔法之神。
)
王羲之敢于创新,改革了钟繇的笔法,将钟书的波挑之处均敛锋不发。
代表作品为《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其字体势显正方,或稍扁,楷书用笔出现了八法的面目一新。
他在行、草书上的成就更高。
王是历史上最具创造性的书法家,不仅是晋代大书家,还是大书论家,著有《书论》等。
同时,他是东晋很有影响的画家。
三、虞世南:字伯旋,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由隋入唐),官至秘书监永兴公,世称虞永兴,他是唐太宗的老师(书),其书,继承多于创新,字势明显粗长,笔圆而体方,外柔内刚,锋芒内敛而气宇轩昂,书写味道十分强烈。
代表作有《孔子庙堂碑》。
四、欧阳询:字信本、唐曾官至太子率更令,世称欧阳率更,早在隋代就已很有名,其书自成一体,是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
欧阳询楷书用笔精到,笔画方润,结构爽健,于平正中见险绝,人称"欧楷",字势险劲而法度森严,笔画间精于穿插避就。
后人誉其书为"八体精妙,篆法尤精,飞白冠绝古今,真行别成一家,草书跌宕流通。
后人所传楷体结字三十六法就是欧楷中总结出来的,代表作为《九成宫礼泉铭》、《皇甫诞碑》等。
《九成宫》是欧阳询晚年代表作,最适宜初学临摹,被历代学书者奉为范本,对后世影响很大,明清时,科举取士以欧体字为答卷的标准书体,但后人将其写得过分刻板,失去生气而形成了"馆阁体"。
五、褚遂良:字登善,官至右仆射河南公,世称"褚河南"。
"下笔遵劲、甚得逸少体"。
代表作《雁塔圣教序》、《倪宽赞》、《大字阴符经》等。
后人赞其"字里生金、行间润玉"。
六、颜真卿:字清臣,玄字时被封为鲁郡公,世称"颜鲁公",为人刚正、笃实,是历史上高产的书法家之一。
为唐楷的杰出代表。
其前人多是王羲之书路,以俊秀飘逸为美,少自然博大之气。
唯颜体与其不同,他的风格是时代的顶峰。
其法新在雄强茂密、浑厚刚劲、宽博而丰满、阴柔华贵,即有时代风貌,又有个人特点。
代表作《多宝塔感应碑》、《东方朔画赞碑》、《颜勤礼碑》及《告身墨迹》等。
其流传于世的作品是唐代最多的,有140多部,代表一个时代的风格。
七、柳公权:字诚悬,为穆宗、敬宗、文宗的三朝待书禁宗。
他曾办书学院,广招学生、留学生,第一代博士生中有欧阳询。
《旧唐书》中记载"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
柳公权自创新意,避开颜字的肥壮,改以瘦硬、棱角分明,世称"颜筋柳骨"。
代表作《大法师玄秘塔碑》、《金刚经》、《神策军碑》等。
八、赵孟: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是宋室入元的书法名家。
突出贡献是楷书,既有法度,又活泼,笔法娴熟而遵劲俊美。
他将行、草的一些精髓融入楷书,有两笔连、三笔连等,极富创新和特色。
代表作品有《三门记》、《胆巴碑》、《妙严寺记》等。
他作真如草,有日书万字之功。
楷体书法是汉字走出象形,向"易识、易写"方向发展的书体,对行书、今草的影响极大,是近代书法的基础。
<第三章> 楷书基本用笔
运笔:是操使毛笔在书写面运动,体现笔画张条的基本技法。
又称其为"用笔"。
运笔不但是书写艺术的基础,也是前代书家的经验总结,不知运笔也是就无所谓笔法。
元代赵孟曾总结前人经验"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而传,用笔则千古不易"。
学习汉字书法,掌握了用笔,则易入门。
简单地说:运笔是指、腕、肘、臂以至于全身气力、精神,来控制毛笔书写的方法。
手指、手腕、手背配合起来是用笔的特点。
笔法中有中锋运笔、偏锋、侧锋、藏锋、露锋等。
1、中锋运笔:笔锋切下,埋住笔尖,藏锋取侧势,笔锋在笔画的中间运行。
(可入纸有如:锥画沙,可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笔实而有厚度,书法贵在中锋。
篆、隶中的中锋专指笔杆竖直于纸面)
2、偏锋与侧锋:"中锋以外的都是偏、侧锋"。
(1)偏:笔杆向左行进,右斜者为"偏"
(2)侧:笔杆向右行进,左斜者为"侧"
3、藏锋:显浑厚,刚劲,可入纸,圆。
(笔锋藏而不露)
4、露锋:显飘逸,有神神彩,方显灵秀。
(锋芒)
其基本方法如下:
一、基本笔画:
1、永字八法及八个基本笔画:
组成楷字的基础是点与画,扩大的点、画就是八个基本笔画,中国书法从后汉起,就用永字来概括汉字的八个基本笔画。
(1)点(侧);(2)横(勒);(3)坚(弩);(4)钩(趯);(5)提(策);(6)长撇(掠);(7)短撇(啄);(8)捺(磔)
永字八法概括了八个基本笔画,是古代书家的一个创造,由一个永字集中突出地说明了问题,基本的运笔也一目了然。
2、八个基本笔画的笔法:
(1)点:
a、逆锋向左上起笔
b、折笔压锋向右下方
C、驻后顿出点的最宽处 d、转锋向左上收笔
(2)横:
a、笔锋逆向左上折
b、向下顿锋、提笔右行
C、提锋向右下稍驻 d、向左回锋收笔
(3)竖:
a、逆锋起笔向右下顿
b、引笔锋向下中锋行笔
c、驻笔向右拓稍向外鼓,挫笔向左上回锋收笔
(4)撇:
a、逆锋起笔左上。
b、顿笔转锋向左下方流线性伸展沿收笔。
c、由重至轻行笔,沿左下沿收笔。
(下沿丰满,不出现飞白)
(5)捺:
a、起笔尖细,微向左上提锋。
b、转笔向右下方由轻→重慢压锋运行。
C、轻顿出捺脚,向右水平收笔。
d、收尖,要舒展,(捺脚>90度)(峭拨、俊美、精神、不上挑、不下搭)(3)提:
a、逆锋起笔
b、折锋向右下顿
c、取仰视向右上挑锋由粗→细
d、沿上沿收笔。
(7)钩:
a、如垂露竖起笔下行
b、稍驻,转锋向左前方钩出。
(出脚要平,不上翘,也不下垂)
(8)折:
a、如横法起行笔
b、驻笔提锋稍顿
c、转锋挫下,引笔下行
d、至尽头处顿锋下挫,回锋收笔。
以上的八法泛指楷书而言,体现了"逆入平出,藏头护尾"运笔的要点。
二、易出现的笔病
1、点如牛头:提顿不按笔法;疙瘩太多;锋芒毕露;或失去点势。
2、横如柴担:轻重一致;中间高;两头低;中间过低,两头过高。
3、竖如蜂腰、竹节;运笔行走无力;两头过粗中间过细。
4、折钩如鹤膝:与竹节相反,两头轻中间重;不能出现墨疙瘩。
5、提如钉头:起笔不可过重;由粗向细仰头上行。
6、撇如鼠尾:与钉头相反;上粗下细。
7、撇如短柴:收笔时笔锋不可散。
8、捺如扫帚:顿下捺笔时,应由粗→细;笔锋不可散开,状如扫帚。
<第四章> 常用的基础笔画演示
一、常用的基础扩充笔画:
1、长横:
a、笔尖摆向左上向下顿。
b、向右切笔铺毫,由细→粗向右行至末端。
C、笔尖沿右下沿向左收笔。
(两端收笔要平齐)
①中间细,两头粗;②左细右粗;③斜向右上;④左方右圆(棱角叫方,丰润叫圆)
2、悬针竖:
a、笔尖逆向左上向右顿。
b、引笔锋下行慢慢收尖(由重→轻);(笔肚应指向行笔的方向)
①向下顺时针恹笔按住;②笔尖转向左上方,向下行;③尾部尖;
3、柳叶撇:
a、笔尖向左斜
b、流畅地伸展,直接带笔收尖。
①尖似月芽②上沿下凹,下沿外凸,形似柳叶。
(绘盈中也可解决话多问题。
如:兰草)
4、平撇:
a、笔峰按下向右顿;
b、提笔向左由重→轻出锋
①较粗;②下沿是饱满的;
5、点:
a、逆向左上起笔,向右稍驻;
b、提笔下行;
c、转锋向上收笔;
①悬针竖的缩影;②下沿要光滑;
6、心点:
a、逆锋起笔;
b、笔锋下行稍驻;
c、按住笔锋向右上挑出;
①笔尖始终指向左上方;
7、平捺;
a、逆锋左上起笔;
b、向下稍驻;
c、提笔向右平滑拖出按笔成捺脚;
d、向右水平出捺收尖;①舒展,尖不向上;②有圆折或软折,不能太机械化。
8、反捺法:
a、露锋起笔;
b、向右下由细→粗拓笔;
c、向右拖圆,左上收笔;
①起笔尖细;②向左上翻动、拖圆;③下沿平齐、右沿外鼓;
9、直钩法:
a、如竖法起笔;
b、下侧右沿外翻;
c、转笔向左反笔平收勾出;(笔向右微倾上挑,平收笔尖)①中间细;②平勾、即不上翘也不下垂(无火爆气)
10、圆屈钩(弧钩法):
a、如竖法起笔;
b、笔杆向怀里收,由粗→细向左飘出去。
(轻轻的)
①外沿光滑饱满;②自然转角、无硬勾;
11、弓勾(横折矮勾法):
a、如横法起笔;
b、稍驻提笔下行;c笔杆向外推挑锋收笔;
12、戈勾(戈钩法):
a、逆起转锋向右下方中锋行笔由重→轻→重;
b、向右上方倾斜挑出;
c、顺外沿收笔;①"戈法"②勾向右上张开;
13、竖弯钩法:
a、逆起笔向右按使之饱满;
b、引锋下行转90度;
c、向右水平行笔;
d、直接向右上方倾斜勾出;
①右起侧饱满;②竖向左稍倾;③由粗→细→粗;
二、几种常用笔法:
1、顿笔(转折处)--如横折的顿、捺尖的顿(都属藏锋)
2、提笔--行进间由粗→细。
如"竖弯钩"颜体横笔向上轻提。
3、按笔--颜体
硬折
4、转笔--又称为"折键"。
软折
90度的转笔称为"折"(钩也属折)(转与折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5、硬接--如:撇点向左张开,形成流畅的方向性连接。
(呼应性很强)。
<第五章> 楷书的用笔技法
目的:明确欧楷的结构、笔法特征。
方法:由简→繁地归纳偏旁部首。
(归纳、总结,从偏旁部着入手)
一、简单地偏旁部首:
a、撇向右鼓
用笔:
1、"亻"(休) b、竖的起笔尖细、类似短横。
(典型的垂露坚、向右微鼓)
特征:a、一斜一正,重心对正。
a、一撇短,二撇展;
用笔: b、一撇粗、二撇细长;
"彳" C、竖笔的起笔尖细、稍长或正方;
特征:a、重心对正;
a、短横、左细右粗、变化微妙
2、"扌"(挍)--用笔 b、竖画起笔探头,细→粗,左挫向上提出平勾;
C、提笔刚探出竖头即可(甚至不出头)
a、木旁带竖勾
用笔: b、无勾的是垂露竖(由木字变化为旁)
3、"木"(楹) C、撇由横竖交叉处起笔
d、反捺为点;
特征:a、撇、捺的交叉点低于横竖的交叉点。
左点、右点
4、"忄"用笔:
竖向左张、点不能太突出(竖为主)
分析点:每个竖心旁的处理都是因字而异,不能随意调换,若交
换则效果会发生冲突。
(主要是避免画的雷同、冲突)。
如:左点的大、小处理,左右两点的外扩和内聚(都来自于书家
的精密布局)。
5、"糸"(维)--用笔: a、纵向竖长
b、左、右两项宽窄相近;
维--a、右旁垂竖稍长;b、右侧密集的横将重心上移。
"糸"(终、绝)用笔 a、捺向右张开,点下沉右旁
b、左收右展
6、"足"()--象跨篮的动作、有动势。
7、"氵"(流)-- a、前两笔相近、第三笔展开;
b、后两笔相近、第三笔收住。
二、左旁高挂的字形分析:
1、"竭"→ a、左旁高挂,(来源于生活)
b、左旁位置高(在肩膀的位置上)
(分析:"书立万物之情"左高挂象人背包①长包及膝;②短包及腰;)
2、"终"
3、"冰"→左旁高挂;
4、"琛"→左旁高挂;
5、"靓"→ a、左高向左跨;b、右低并向右展出竖弯钩。
(分析:适当的夸张符合审美要求。
)
三、左、右或左、中、右结构的字形分析:(左收右展的特征)
1"跨"(左收左展结构)
a、左、右的高低很相近;
2、"观、视" b、左旁的主笔向左挫;
C、"乙"展开;
3、"谢、榭"-- a、左、中、右结构;
b、左旁相近、右旁稍远(都是有意识的安排)
(凡三部结构的字都可左中、右或左、中右)
4、杖、极--均属左收右展结构的字。
5、微--"微风徐动"左右关系的处理要得当。
6、杂(雜)、斯-- a、左右同宽、左高右低;
b、右长竖与左旁相呼应(忌冲突)
(分析:"风车型"结构的典型,左上笔向左探头,主笔横画伸展,
一横短二横长。
右横向右伸展。
)
四、上、下结构的字:(中心对正,重心稳定)
1、宇、宫 a、上、下的中心线对正
b、主笔上、下对正(关键在两头)(上宽下窄的特点。
)
a、两头窄,中间宽;
2、学、觉-- b、竖的长短,横的长短处理有变化;
C、粗、细的对比;
五、独体结构的字:
a、横向稍扁
1、九-- b、撇的起笔不要太高;
c、撇的长度要适中,张开的角度应适当;
d、字的重心向左(书写应在格子稍左)
a、下的横笔既不能偏左也不偏右。
2、閉-- b、提、长、向左收,下的重心靠上。
(如:内脏都在腰部以上,有安全感)
c、"闻"字偏上,使重心稳定。
3、旬-- a、"日"靠上偏上,使重心稳定
b、衔在嘴边,更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