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才需求调研报告(2011、2012、2013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人才需求调研报告(2013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健康要求不断提高,医学模式发生了转变,护理工作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工作内涵进一步深入、工作范畴进一步扩展。

护理人才需求质高量大,对我国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护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基本方法:
以《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为支撑,从宏观上把握行业的人才需求现状。

此调研可作为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

调研从护理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护理人才需求及层次结构能力方面的需求、护理行业人员从业现状与岗位分析,以下是我们的调研结果。

调研方式以书面问卷为主,调研范围主要为***二级以上医院17所,包括2所三级甲等医院,2所三级乙等综合医院,6所乡镇医院和9所社区卫生服务站。

本次调研问卷共发放了100份,回收了93份,问卷回收率为93.2%。

二、护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市所辖14个县共有300万人口,184个乡镇,5400个行政村,668个医疗机构,其中医院7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7个,卫生院218个,妇幼保健(院、所)1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个,卫生监督所(中心)7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303个,床位数7853,,职业医师4264人,职业(助理)医师5426,注册护士只有3108人,而其中一部分人还不在临床一线。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提出:“增加临床一线护士总量,实现护士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到2007年,全国的三级医院的编制护士应达到护士的配备标准。

到2010年,全国85%的二级医院的编制护士应达到护士的配备标准。


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联合召开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新闻发布会称,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明显,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

而目前全国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
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

这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健康保健的需要。

因此,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技能,较高的综合素质的护士就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家庭护士将成为热门人才之一。

据业内专家介绍,护理职业一直是国际上地位较高、薪水丰厚的职业之一。

如护士在美国平均年薪达5万美元,而美国缺护士30万人。

在澳洲,护士最容易找工作和获得升迁,同时,只要拥有了澳洲注册护士的资格,等于拿到了通向英联邦国家工作的"绿卡"。

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对护士也都有许多优惠的政策,因此,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流畅的国际交流语言的护士在国际上就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不断深入,每个行政村必须有村卫生室(所),每个乡镇必须建卫生院,市必须有相应数量的社区服务中心或站。

社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必需履行社区的六大功能:
1.医疗服务。

主要是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服务,并为群众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免费健康咨询指导和血压测量。

根据血压、血糖测定情况,随时指导其用药,并帮助长期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清理药品箱,指导他们认识各种药品的用途、用法、用量等。

2.计划免疫服务。

为所辖区域儿童提供全程计划免疫预防结种服务,并为社区群众提供多种预防接种服务。

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的预防接种工作。

3.妇幼保健服务。

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儿童生长发育保健等。

4.健康教育。

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办板报、面对面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使社区群众认识到怎样才能提高生命质量。

5.计划生育指导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站免费为社区群众提供计划生育知识指导服务,并免费发放避孕药具。

6.康复指导。

为残疾患者进行康复指导。

不难看出,现代社会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量缺口大,质量上要求具有较高的护士人文素养、扎实的医学知识和过硬的专科护理实践能力的综合型护士。

从结构上来看,医疗卫生服务变过去以医院为基础、专科为导向的“倒三角”结构(医院为首诊)为今后以社区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所)为基础、大医院(医疗中心)为后盾的新型卫生服务体系:大(急)病进医院,小(慢)病在社区、乡镇、村卫生室(社区为首诊)。

因此,临床护士逐步减少,社区护士急剧上升的结构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据实地调研,在护理人员严重不足,我省几乎没有医院能够达到卫生部规定的每名护士平均负责的患者不超过8名的要求。

全省大部分医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护士缺失,尤其是省城的几家患者较多的大医院,这一问题格外严重。

三、护理专业教学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对象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与08、09、10届高护毕业生(总人数为476人),均为护理技术岗位人员。

对于专业教学与课程,大家一致认为综合护理教程、临床护理技能在护理教学中十分重要,遵循“以素质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采取课程综合化、更新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增设现代护理有关课程和人文课程等方式,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机能实验基础有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对于提升职业素质很有用。

认为用处不大、可删除或整合的课程有:国外护理学概论(占12.9%),机能实验基础(占6.8%),护理专业英语(占5.8%),人体机能学 (占4.8%),预防医学(占4.1%),社区护理学概论(占4.1%),中医护理(占4.1%)。

由此可看出临床综合护理技能在护士就业岗位中最为重要,下一步的专业教学应在加强临床综合护理知识与技能的课程整合与改革中狠下功夫。

在专业教学人才培养方式方面,认为订单式培养,按医院需求灵活安排教学计划者占44.4%,认为培养模式应先在学校学好理论,再临床见习和实习者占55.6%。

可见牢固掌握医学理论知识是掌握医学护理临床技能的前提及做好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护士的必备条件,是来自行业的真实呼声。

四、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来自行业的专家们一致认为,医学护理专业实践性极强,故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对于专业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行业专家对专业教学建设的建议如
下:
(1)校内实践教学配备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并有一定的兼职老师及实训指导老师。

(2)项目教学的试点改革十分新颖,对学生、尤其是对教师的挑战相当大。

教师需充分利用医院、社区的教育资源,加强与医院的合作而不是停留在传统的书本知识上;学生需积极探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去完成任务与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可通过组织学生到医院和社区实地考察、实行仿真性的校内模拟等多种方式来完成,开展得好的话,可大大促进医院与学校之间教学与医技交流与合作,明显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

建议老师们多下功夫,积极开展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3)加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指导与引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专业技能具体做法如在护理操作培训时候应结合当前护理模式,不要死搬硬套教科书;学生见习时候,临床带教护士应与在校教师陪同讲解学习,让学生在临床见习更清晰更深入。

(4)更新护理教学,完善教学条件,并加强书写护理记录的训练,延长实习时间。

(5) 提供更多专业拓展知识和技能培训,促进学生自我提升与自我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从而提高专业自身竞争力。

(6)废除无用、无意义的科目知识,多从实际考虑教学方向,与时并进,尽量避免用无实际作用的陈旧知识约束学生,尽可能充分发挥学生长处。

(7)增加校外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渠道,尽可能教授学生就业工作岗位所需的实际知识与技能。

(8)对专业教师能力的要求需自身理论知识深厚、专业技术过硬。

从以上关于专业教学建设意见与建议的总结分析中可以看出,这与我们“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开发与建立的教学改革探索方向是一致的。

五、护理专业现状调研
1.护理专业点分布情况
***的护理专业分布点28个,我校主要面向全省招生,,已培养护理人才1万余人,目前在校学生4500人。

2.护理专业招生与就业岗位分布情况
我校护理专业主要面向***招生,为***及周边毗邻地区输送护理人才。

专业毕业生98.6%分布在以省内地区为中心的各镇医院、门诊机构与乡卫生所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就业岗位中临床护士岗位占 31.3%,门诊护士岗位 18.8%,社区护士岗位 12.5%,保健护士岗位 12.5% ,高级护理员岗位12.5%,护理保育员岗位3.1%。

以上数据显示单位主要招聘的岗位是临床护士,分布在包括各科室病房、门诊、急诊、ICU、手术室、医技科室、产房、护理部、供应室、医院感染科。

3.结果
医疗机构对护理人员学历的要求以本科及高职为主,分别为50.22%和40.44%。

医院对3年制高职护生重视的素质要求:责任心86.48%、吃苦耐劳74.18%、化解压力与承受挫折63.11%;知识要求:专业实践知识82.79%、基础理论知识80.74%、相关专业知识75.00%;能力要求:沟通能力93.03%、动手操作能力89.75%、协同合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80.74%,其次分别为学习能力67.21%、文字表达能力61.07%。

4.讨论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针对3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配备进行讨论。

4.1总体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护理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较系统地掌握护理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护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根据护理行业人才需求情况,近3年——5年,学校3年制高级护理专业主要培养初级护理人才,毕业生可选择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医院、养老院等岗位。

4.2课程设置
体现整体化和灵活性,使公共基础课程能够与专业实训课程、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考核内容有机联系,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

语文课程包括医疗文件书写、毕业生自我推荐、卫生法律法规文件的解读等;英语课程要求学生达到国家医护英语水平考试2级以上水平,补充专用词汇,使学生能看懂常用医疗设备的英文参数名称和常用药物的英文名称;化学与数学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学会常用消毒剂的浓度配置、常用药物的剂量换算等;物理课程使学生掌握人体力学原理、常用医学单位的换算等;人际沟通课程需加强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从本次市场调查看,沟通能力也是我校学生有所欠缺之处。

适当增加护士礼仪、技能综合训练的课时,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及改善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形象气质及操作技能,以更适应临床需要。

4.3教学模式改革
遵循“以素质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采取课程综合化、更新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增设现代护理有关课程和人文课程等方式,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3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而非理论型科研人才。

因此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如下建议:
4.3.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书本到书本的课堂教学不能适应企业用人单位需求,学校、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操作机会,尽早接触岗位实际。

4.3.2岗位任务分析持续改进教学模式
专业教师深入临床一线,了解临床最新发展动态,积累实践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由此开展的教学可能更生动、直观、形象、实用、易掌握。

4.3.3“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与多元教学方法的实践
根据专业领域和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从护理程序导入,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分阶段有梯度地进行学习与训练。

采取目标教学、情景教学、角色扮演、计算机软件辅助学
习系统、小组讨论、自主学习、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不拘一格充满生机,带来教学主体的新变化———由客观知识传授转为教师、学生的双主体。

同时,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水平也得以全面提升,理论教学以“基础、实用、够用”为度,突出实用技能培养,实践操作技能以“实用、熟练、善用”为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达1.0∶1.2,教学贴近岗位、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这样的培养模式,学生喜欢、医院欢迎,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4.4师资配置及任职要求
专职授课教师要熟悉高职教育理念,了解高职教育对象,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坚持数量、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方针,深化改革,建立有利于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

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师资队伍按师生比1∶18配备,另需加以引进或聘请医疗单位的副高以上职称者来校做兼职教师。

***护理人才需求调研报告(2012年)
以《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为支撑,从宏观上把握行业的人才需求现状。

此调研可作为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

调研内容包括护理专业对应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人才需求量、岗位设置与人才需求方向、岗位对从业人员能力要求等。

调研方式以书面问卷为主,调研范围及对象主要为武汉市和孝感市具有代表意义的三级医院6家、二级医院12家、一级医院3家的医院护理部主任及用人单位人事负责人等。

本次调研问卷共发放了21份,回收了20份,问卷回收率为95.2%。

一、医院护理岗位就业人数与床护比
调查显示,目前三、二级医院的在编护士床护比分别为为1:0.51,1∶0.35,这一数据比2004年卫生部对全国400多家医院调查的床护比1∶0.33[1]有所提高,但卫生部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要求,三级医院在编护士床护比应为1∶0.6,二级医院在编护士床护应为1∶0.4,显然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在编护士床护比均未达标。

由此可见,未来各级医院对护理专业人才需求仍有很大。

�二、医院护士年龄结构
调查显示,三级、二级医院中20~29岁护士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47.75%、39.88%,一级医院中40~49岁护士所占比例最高,占36.54%。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访谈,我们了解到在过去的几年中,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为了医院的发展新招护理人员数目较多,尤其是三级医院,而一级医院近些年来新招护士较少或难以招到护士。

这一数据说明,医院大量年轻护士继续再教育或进修的需求将随之增大。

三、医院护士学历结构与职称结构医院护士学历结构与职称结构跟医院级别关联很大。

调查结果显示,三级医院护士本科以上学历所占比例明显比二级、一级医院高,但所有医院护士大专学历所占比例最高。

从医院护士的职称结构看,所有医院护士高级职称非常少。

三级医院护士初级职称所占比例最大,占41.85%,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以主管护士所占比例最高。

各级医院的职称比例与卫生部颁布
的1∶3∶5∶7的高、副高、中、初级比例及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高、中、初级的1∶3∶1的比例差距较大。

四、过去三年医院护理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在过去三年医院招聘中,各级医院招聘护士的起点学历均为大专,均需要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

三年中,三级医院招聘护理人员平均为每张床0.17人,二级医院平均为每张床0.14,一级医院平均为每张床0.13。

五、未来三年医院护理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未来三年,各级医院招聘护士的起点学历均为大专。

预计未来三年,三级医院招聘护理人员平均为每张床0.09人,二级医院平均为每张床0.15人,一级医院平均为每张床0.11人。

从以上调查可看出,未来三年三级医院招聘护士将比二级医院招聘比例低,护士主要就业单位为二级医院,其次是三级医院。

�六、护理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调查显示,三级医院护理岗位达16种以上,二级医院10种,一级医院只有4种,这说明三级医院护理岗位向专科化方向发展明显,未来三级医院招聘的护士将要求有明显的专业方向,一级医院及更基层的医疗单位依然以招聘通用护士为主,二级医院则通用护士与专业方向护士将按照一定比例招聘。

由此可知,高职护理院校,既要培养一定数目的通用护士,也要培养有一定专业方向的护士。

七、临床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能力方面需求分析: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能力方面需求调查表明,80%以上的医院认为规范的基础护理操作、对患者的评估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

90%以上的医院认为护理专业教育应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人文素质培养。

***护理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2011
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健康要求不断提高,医学模式发生了转变,护理工作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工作内涵进一步深入、工作范畴进一步扩展。

护理人才需求质高量大,对我国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011年我校护理专业着手进行了***护理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工作。

课程组专业教师主要采用深入医疗战线行业,与医院行业技术专家通过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从护理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护理专业人才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解析、护理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与岗位分析、专业现状与专业教学改革方面,积极开展了护理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与分析。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结果。

1.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调整建议
专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对于“本专业培养面向卫生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卫生保健等护理工作,具有救死扶伤,防治和护理疾病,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的职业道德,具备熟练的生活护理、治疗护理、急救护理等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学习的能力,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这一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和培养方向定位是准确的,符合当前行业的现状与发展需要。

2.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建议
专业委员会专家和行业技术骨干们对我院护理专业参加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申报工作,就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进行了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改革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赞赏和充分的肯定。

认为专业课程设置打破原有学科体系,将《护理学基础》、《护理人文学》重整为《常用护理技术》课程,改变了原来《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过分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体现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内涵。

但临床专科护理这一重要的课程模块目前还没建立起更高效、实用的课程体系,在打破学科界限与原有学科式课程体系方面仍需深入研究与探讨。

高职院校“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的改革十分必要、很有意义。

3.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来自行业的声音一致认为,医学护理专业实践性极强,故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对于专业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行业专家与分布于各医院毕业生对专业教学建设具体方法建议总结如下:
(1)校内实践教学配备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并有一定的兼职老师及实训指导老师。

(2)项目教学的试点改革十分新颖,对学生、尤其是对教师的挑战相当大。

教师需充分利用医院、社区的教育资源,加强与医院的合作而不是停留在传统的书本知识上;学生需积极探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去完成任务与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可通过组织学生到医院和社区实地考察、实行仿真性的校内模拟等多种方式来完成,开展得好的话,可大大促进医院与学校之间教学与医技交流与合作,明显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

建议老师们多下功夫,积极开展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3)加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指导与引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专业技能具体做法如在护理操作培训时候应结合当前护理模式,不要死搬硬套教科书;学生见习时候,临床带教护士应与在校教师陪同讲解学习,让学生在临床见习更清晰更深入。

(4)更新护理教学,完善教学条件,并加强书写护理记录的训练,延长实习时间。

(5) 提供更多专业拓展知识和技能培训,促进学生自我提升与自我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从而提高专业自身竞争力。

(6)废除无用、无意义的科目知识,多从实际考虑教学方向,与时并进,尽量避免用无实际作用的陈旧知识约束学生,尽可能充分发挥学生长处。

(7)增加校外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渠道,尽可能教授学生就业工作岗位所需的实际知识与技能。

(8)对专业教师能力的要求需自身理论知识深厚、专业技术过硬,具有注册护士/医师执业资格的“双师型素质”。

从以上关于专业教学建设意见与建议的总结分析中可以看出,这与我们“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开发与建立的教学改革探索方向是一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