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复习课(华应龙)

合集下载

华应龙六年级数学公开课

华应龙六年级数学公开课

华应龙六年级数学公开课(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叙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翼大家下载后,能够匡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味、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华应龙六年级数学公开课这是华应龙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观看教育名家华应龙《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

观看教育名家华应龙《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

观看教育名家华应龙《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视频课活动安排时间:11. 27地点:微机室参加人:全体数学教师议程:1.观看《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视频课2.梳理教学策略并交流心得3.活动总结并明确方向听课笔记(节选)学习名师教学艺术对接课堂教学实际观看名师教学视频系列活动(一)——观看华应龙《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视频活动总结2013年11月27日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我校全体数学教师在微机室收看了中国教育名师华应龙老师的一节《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课。

在观看之前,我校教务主任对此次活动提出了要求,通过观看视频分析使用的教学策略,效果如何?反思自己在教学中是否有意识地运用这些策略。

然后,我们利用微机室的屏幕广播进行观看视频课,老师们边看边记录,边分析。

华老师这节复习课共分为三个部分:创设情境,尝试用所学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解决门油漆的问题;梳理面积公式的探究过程;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课的开始,华老师播放了“幸福之家”的小视频,从而引出为门油漆这一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计算,但老师开始时并没有给出数据,这时学生就主动向老师索要数据,此时老师适时给出,学生就开始了小组合作,得出结论并汇报,之后让学生进行纠错,寻找出错的原因。

第二部分华老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组织学生对这些平面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

这个环节华老师也充分发挥了小组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部分就是对这些面积公式的应用,华老师引导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了提升,拓展了学生思维,发展了学生能力。

看完视频后老师们又进行了交流,老师们都表示学到了很多,崔老师指出华老师的课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与合作,并进行交流,主动地建构起了知识体系。

张老师说在华老师的整节课中充分体现了各种思想的渗透,尤其是转化思想的渗透更为明显。

张老师还说华老师在面对直接求解比较困难的问题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类比、联想等方法将其转化成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从而突破难点。

华应龙《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教学案例

华应龙《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教学案例

华应龙《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教学案例公开教学选择上复习课?这是我绝对不会做的,更确切地说一一是不敢做!原因很简单:第一,复习巩固旧知识,学生觉得无味;第二,以练习为主,讲练结合,形式单一,缺乏新意;第三,复习课主要针对学生存在的典型错例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后面那么多老师听课,一旦学生暴露的都是问题,不知该如何有效地调控课堂。

不久前的一节公开教学观摩课彻底打破了我的这种固执、可笑的想法,这是特级教师华应龙执教的一堂六年级数学复习课。

这堂课既没有生动鲜亮的多媒体课件,也没有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全课的展开就围绕着一张综合测试题:1•请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然后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

2•脱式计算:1.25 X 32 X 0.25。

3•解方程:6.8+3.2x=26。

4. 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5. 带着小狗的小明和小兵同时分别从相距12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

小明每分钟行55米,小兵每分钟行65米,小狗每分钟跑240米,小明的小狗遇到小兵后立即返回向小明这边跑,遇到小明后再向小兵那边跑。

当小明和小兵相遇时,小狗一共跑了多少米?6. 如果你已经认真读完了7道题目,就只要完成第1题。

这样的测试有意思吗?那就笑在心里,等待5分钟的到来,好吗?7. 小红的房间长4米,宽3.2米,她爸爸准备把南墙刷上彩漆,这面墙上窗户的面积是2.8平方米。

算一算,小红爸爸至少需要买多少千克彩漆?(每平方米大约用彩漆0.4千克)你在耍我们!”【精彩回放】上课伊始,老师宣布进行一次5分钟比赛。

随着一声口令,全班伏案疾书,5分钟很快就过去了。

“完成这张试卷的同学请举手!”老师满脸期待。

学生一脸沮丧,面面相觑。

“一个都没完成?”看得出,老师心有不甘。

沉默片刻,一个愤愤不平的声音传来:“老师,你在耍我们!”此言一出,满堂哗然!老师一脸迷惑:“我怎么耍你们了?” “你看,第6题……”随着他的提醒,大家将目光聚焦于试卷的一处一一“ 6.如果你已经认真读完了7道题目,就只要完成第1题.......... ”“真是我耍了你学生们恍然大悟,忍不住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真善 美 ——观复习课“审题”教学实录视频有感

真善  美  ——观复习课“审题”教学实录视频有感

数学2013·2数学复习课怎样教学才能更有效,让学生喜欢呢?在一次小学数学网络培训中,我认真观看了华应龙老师教学六年级总复习“审题”的课堂实录后,豁然开朗,收获颇深。

华老师摒弃了对审题重要性的繁琐赘述,通过独具匠心的预设和细腻灵活的指导,让学生对解题时应注意的地方心领神会。

学生在这样动态的数学课堂里始终兴趣盎然,真正从“机械重复”走向“互动生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这样的复习教学不仅使数学课那种“冷、俊、美”的特点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也使“真、善、美”的具体内涵得到了完美诠释。

纯真———奠定学习基调真,即纯真。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依赖于一种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

张齐华老师说过:“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站在讲台上,他就是数学!他的身上应该自然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数学光华与气息,一种源自于理性、智慧、思辨的内在气质。

”当教学能够深入到数学的内部,展现它自身的魅力时,那些从外部添加的生动有趣的故事、五颜六色的教具等就可以少用乃至不用,这也是数学教学的一种返璞归真吧!华老师的这节课既没有制作多媒体课件,也没有设计丰富的练习形式,全课的展开以一张综合测试卷为主线,从“热身起步→跌入陷阱→走出迷阵→交流收获”,环环相扣,靠的是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睿智的教学技巧以及师生的默契配合,从而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欢乐、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

特别是课即将结束时,华老师说“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学生们不约而同地说“怎么这么快呀”。

可见,华老师的课是多么的纯真,做到了以知怡情,让学生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

特别是华老师最后的那首打油诗“审题不误答题工,匆匆动笔希望空;量量关系要读懂,读完三遍再动笔”,肯定会给学生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友善———融洽学习关系善,即友善。

课堂上有了“善意”,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善意”,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善意”,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独立生命体的存在……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可以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遇到不愿意回答的学生,教师不妨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试,轻轻地说给老师听听”;遇到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你一定行的,老师相信你,再试试”……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2024年统编版秋季六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

2024年统编版秋季六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
2.国际视野
-教师应拓宽国际视野,了解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和先进的教育理念。
-学校可以开展国际交流项目,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文化和教育体系,拓宽视野。
【教学展望与规划】
1.教学发展规划
-学校和教师应制定长远的教学发展规划,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规划应包括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
2.教育技术融合
2.个别辅导
-对于在复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应提供个别辅导,帮助其克服学习障碍。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材料和指导。
3.家校沟通
-教师应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进展,特别是复习阶段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家长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4.学习小组
【持续学习与成长】
1.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应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
-通过参与教研活动、阅读专业书籍、网络学习等方式,教师可以获取新的教学资源和方法。
2.学生终身学习意识
-教师应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让学生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未来的发展。
-通过分享成功人士的学习故事、讨论学习的长远意义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第一课时
1.复习导入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的学习内容。
-学生分享自己在本学期中最感兴趣的数学知识点。
2.数的概念和运算
-教师通过板书或PPT展示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如加减乘除、分数、小数等。
-学生完成一些基础练习题,巩固运算技能。
3.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计算
-教师利用实物模型或PPT展示不同几何图形。
3.小组合作能力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简约而精彩的复习课

简约而精彩的复习课
( 作者单位 : 山西潞城三 中 )
“ 你在耍我们l ” 【 精彩 回放】上课伊 始 , 老师 宣布进行 一次 5分钟 比赛 。随着

声 口令 , 全班伏 案痪 书 。 分钟 5
后 在 试 卷 左 上 角 写 上 自 己 的 姓 很 快就过去 了。 “ 完成 这张试卷
名。
的 同学请举 手! 老师满脸期待。 ” 2 .脱 式 计 算 :.5×3 学生一脸 沮丧 , 1 2 2× 面面相觑 。 “ 一个
确切地说一 是不敢做 !原 因很简单 ; , 习巩 固旧 第一 复
知识 , 学生觉得无味; 第二,
以练 习为 主 , 讲练结合 , 形式 单一, 缺乏新 意 ; 三 , 第 复习 课主要针对学生存在的典型 错例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 后 面那么 多老师听课 。一旦 学生暴露 的都 是问题 ,不知 该如何有效地调控课堂 。 不 久 前 的 一节 公 开 教 学 观摩课 彻底 打破 了我 的这 种 固执 、 可笑 的想法 , 这是特 级教 师华 应龙执教的一堂六年级 数学复 习课 。 这 堂 课 既没 有 生 动鲜 亮 的 多媒体课 件 ,也没有丰富多样 的 练习形式 ,全课的展开就 围绕着 张综合测试题 : 1 请认 真地把试卷读 完, . 然
维普资讯
一 教学案例 一X L一 JA
要 弥补 回来 , 她忘掉过 去的不 幸 让 和悲伤 , 高高兴兴 地走完余 生。( 语 气坚决 , 情不 自禁发笑。) 师 : 看来你很有孝心嘛! ( 笑)
生 :我会送 她去上老年大学 ,
公开教学选择上复习 课? 这是我绝对不舍做的, 更

改变 ” 她并 非学者 ” 这个事实。 生 :我会给她请专 门的老 师, 让她深刻理 解 中国文化 的内涵 , 不 再让她 把 “ 山海经 ”读成 山哼 经

听华应龙

听华应龙

听华应龙“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教学有感
李硕梅
在我们的小学数学复习教学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类题目做了好几次,讲了好几遍,老师强调了好几回,还总是有学生做错,问学生做错的原因,说没有看清楚,这种审题不认真不仔细的状况真让老师无可奈何。

然而,华老师的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教学却让我在如何提高学生审题上深受启发。

首先,华老师让学生在口算练习中让学生初步体会审题的必要性。

其次,华老师设计了一张独具匠心的试卷,并在其中巧设陷阱,让学生体会仔细审题的重要性。

接着,华老师设计了三道实际问题,题里的每一个条件不一定在答题中都用到,这就要求学生先把题目看完看清楚后才能下笔,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让学生学会选择是对解题有用的哪些条件,深入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解题意的能力。

最后,华老师自然而然地引出“审题”的诗给学生来结束这节课,“审题不误答题工,匆匆动笔希望空。

量量关系要读懂,没读三遍别起动”。

听了华应龙教师的这节课,并没感到累的,我感觉我是在享受这60分钟,就像他说的“上课是交流的机会,是交朋友的机会,也同时是我们享受上课的机会。


华老师的这节复习课看似随意,但对每个环节的目标都能做到心中有数,这堂课程的特殊价值不仅在于不经意间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认真审题的重要性,更在于让学生学会真真切切地自我反思。

“和美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学习心得

“和美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学习心得

“和美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学习心得为期两天的“和美课堂”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洛一高附小举行,七位大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场盛宴,吴正宪老师的教学引领我们追本溯源,讲求数学的根本;华应龙老师带给我们的视觉震撼,体会直击心灵的数学...七位老师各有特色,精彩纷呈。

下面是我在聆听了几位大师的精彩课程之后的一些所思所想。

吴正宪老师的《加减乘除复习》,这是一节六年级的课堂,可是简单的内容涵盖了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关系的知识。

吴老师说,数学就是跟加减乘除一样,既矛盾又和谐,它们之间各不相同,但又息息相关。

这是一节引领课,引领广大数学老师们探究数学的根本。

储冬生老师说,他的课堂不会出现“体系”、“模型”等数学专业词语,但是教师要帮助学生逐步建构起自己的“思想体系”、“方法体系”,使其能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问题,进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把创造力、想象力、思考力、判断力的培养纳入教学视野,这就要求老师们能有一个更高更宽的平台来进行教学。

严亚雄老师的数学课堂,让人心旷神怡,数学课堂不是只有机械的数字和字母,也可以是有情怀的殿堂。

做一个有思想有信念的数学老师,来一场有血有肉的数学课堂。

一种好的教学,必然同时是一种好的教育,“立德树人”的理念是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富有希望,乐趣的课堂,也能培养出一群拥有希望、力量和自信的人,才最有可能实现快乐自主的生长。

我们总是说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华应龙老师的“阅兵中的数学故事”更是玲离尽致的展现了数学的美,数学的大气蓬勃。

哪里有发现,哪里就有美。

几位大师的课堂也在数学课堂中带领学生用发现美的眼光去追寻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美。

学生的生长方式是多样的,生长状态时主动的,生长过程是快乐的。

教学数学,我们可以做一个引领者,引领学生“有序”的生长,让生长在等待中自然发生,在竞争中自然发生。

精心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2024年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 整理和复习1第3课时数的运算(1)》教学课件

2024年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 整理和复习1第3课时数的运算(1)》教学课件

4 5

23+
1 6

3 10
3 4
×
13 ÷5

1 20
5 × 4 ÷ 10 + 7 = 22 69 3 3 9
2.计算下面各题。
(7.5+2.5)÷0.25
718-18×4
=10÷0.25
=718-72
=40
=646

8 5
×
25 24
=2×
58×
25 24
= 54
×
25 24

125 96
a+0=a a×1=a
0×a= 0
a-0=a a÷1=a
0÷a= 0 (a≠0)
什么情况下,运算结果是原数? 什么情况下,运算结果为0?
6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只有加、减法 从左往右按

算式里没
(乘、除法)
顺序计算
则 有括号
有乘、除法, 先算乘、除法,

又有加、减法 再算加、减法
合 运 算
3 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完成下列等式。
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些关系吗?
加数+加数=和 a+b=c
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b=c-a
被减数= 减数+差 a=b+c
a-b=c
减数= 被减数-差 b=a-c
乘数×乘数=积 a×b=c
被除数÷除数=商 a÷b=c
一个乘数=积÷另一个乘数 b=c÷a
意义 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 观察下列算式,说一说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
26+32=58 58-26=32 58-32=26
125×8=1000 1000÷125=8 1000÷8=125

《图形的变换》教学实录及点评

《图形的变换》教学实录及点评

《图形的变换》教学实录及点评《图形的变换》教学实录及点评◆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图形的变换》教学实录及点评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图形的变换》教学实录及点评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术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操作活动,有条理地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复习旧知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平时喜欢玩游戏吗?看看这个游戏你玩过吗?(课件出示:俄罗斯方块)生:玩过。

师: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

老师玩的不是很精,你指挥,我操作,看看我们合作的怎么样?(教师根据学生的指挥向左、(师请一名学生读题)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三角形,自己动手移一移、转一转,然后按照下面提出的四个问题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学生小组活动,师巡视,观察每组学生讨论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只是观察、观察、再观察,对学生的讨论情况不做任何干预。

)师:哪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和全班同学分享?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如果有不同的变换方式,可在最后补充。

(在观察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一组到前面汇报。

)生1:(上台演示,边操作边说明)把图形A向右平移两格,图形B向下平移两格,图形C向上平移两格,图形D向左平移两格。

这样就得到了风车图形。

生2:把图形A先向左平移两格,再向下平移两格;图形C 向右平移两格,再向下平移两格;图形B和图形D位置不变。

就得到了长方形。

生3:图形A向右平移两格,图形B向左平移两格,图形D 向上平移两格,图形C向上平移两格。

小学六年级数学:华应龙《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新世纪版)

小学六年级数学:华应龙《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新世纪版)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华应龙《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新世纪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Hua Yinglong's "Circular Cognition" Teaching Design and Class Record(New Century Edition)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小学编订:FoonShion教育华应龙《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新世纪版)本课使用《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课前慎思】《圆的认识》一直是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几乎所有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的名师大家都用过这节课来“吟诗作画”,各领风骚;后生新秀们更是频频用这节课来“小试牛刀”,异彩纷呈。

我在欣赏品味之余,发现我们对于“圆的认识”这节课教学内容的处理,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注重组织学生通过折叠、测量、比对等操作活动来发现圆的特征,不重视通过推理、想象、思辨等思维活动来概括出圆的特征;第二,注重让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不重视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用圆规可以画出圆”;第三,注重数学史料的文化点缀,不重视数学史料文化功能的挖掘。

我思考——“圆的认识”这节课究竟要讲什么?我思考——“特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别显著的征象、标志。

”(《辞海》)那么,圆的特征究竟是什么?曲线围成、没有角、半径是直径的一半,是不是特征?“一中同长”的特征是不是需要下发空白研究报告,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研究?这是不是为了“研究报告”而组织研究?这是不是教学上的形式主义?我思考——半径和直径是不是应该“浓墨重彩”去渲染? “圆”的概念都没有给出,是否需要咬文嚼字地概括出“半径”和“直径”的概念?揭示两者概念后,让学生从一个圆内各个不同的线段中挑出“半径”和“直径”,有没有哪位老师见过学生有错?学生都不会有错的活动,要不要组织?这样的活动是不是教者自作多情、自娱自乐?我思考——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是不是教学难点,要不要研究,是否“顾名思义”就可以理解?得出关系后的填表练习,究竟是练习的两者关系,还是练习的乘以2和除以2的口算?我们是不是总是好为人师,以为我们不讲学生就不会?是的,熟能生巧,但熟还能生厌,那熟是不是还能生笨呢?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是不是很少“不懂”装“懂”,而更多的是不是精明地“懂”装“不懂”?我思考——量出半径都相等,就科学、深刻吗?在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真的画不完吗?画不完就能说明“半径有无数条” 吗?“半径都相等”和“直径都相等”要不要加上前提条件“在同一个圆中或等圆中”?我们说“正常人的两条腿是一样长的”,怎么不加上前提条件“在同一个人身上”?以后再说“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还要不要加上“在同一个正方形中”呢?数学上的严谨就是这样的吗?要加上前提条件“在同一个圆中或等圆中”,这是不是教学内容上的形式主义?我思考——圆的画法是应该教,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但应该一、二、三地教吗?是不是在学生容易疏忽的两个地方“手拿住哪里”、“两脚之间的距离是直径还是半径”点破就可以了?学生抑或老师画出的不圆,是否就该随手擦掉?那些“不圆”的作品,是不是课堂中的生命体?是否应该珍惜?我思考—— 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是否应该不仅关注“是什么”和“怎样做”,还应该引导学生去探究“为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是不是才凸显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一学科特色?是不是应该带领学生经历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促使学生养成研究问题的良好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我们数学老师是否可以给学生一个问题模式,让学生“知道怎样思维”,让学生掌握作为一种“非言语程序性知识”的思维?我思考——“圆”的意蕴实在是丰富,借着这么“圆满”的素材,我们是否可以在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突破常规的创新思维上做些文章,引导学生思考“一定这样吗”?柳暗花明、曲径通幽、殊途同归的心理体验,是否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思考……经过一段时间的慎思明辨,我认识到“圆”这一节课应该讲的有价值的东西实在是太多,有舍才有得,一课一得足矣!【教学目标】1. 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发展空间观念。

华应龙老师复习课实录_2

华应龙老师复习课实录_2

华应龙老师复习课实录
上次参加全国小学数学经典课堂,有幸聆听了华应龙老师执教六年级的一堂复习课,现整理出来与各位一起分享探讨.
一.引入课题
将2
将3
将4
1
2.
3.
4.
三.
1
1
2,3
4,5
6
7
2.
3.小结:不是忽悠你们,而是要告诉你们认真读题的重要性不能总用平常的习惯思考解决问题
点评: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认真读题,考验审题能力,打破常规思维
四.综合练习
2.评讲4题
题目:甲已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已地,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
汇报答案A.300-60*4B.60*4
你同意哪种答案说说理由
小结:为什么会作错
我们不能被常规思维蒙蔽,要认真审题
3.评讲5题
题目:小狗问题
了解完成情况
解题:不会做,觉得困难在哪儿
说说题目说的是什么意思
提示读懂题目的方法:说的简单明了画线段图
分析:问题求什么需要哪些条件
怎样求时间
解答
小结:游戏分析原因
题目:
2.8
五.
1.
2.
"之中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小学六年级数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小学六年级数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小学六年级数学经验交流发言稿小学六年级数学经验交流发言稿数学是一门非常精细的学科,那么作为教师要通过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学生呢?一起来看看六年级数学经验交流发言稿的更多详细内容吧!欢迎阅读参考!小学六年级数学经验交流发言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楚才学校六年级数学教师,今天很荣幸地能在这里各位老师的教学经验,我教学经验谈不上,只说一说在工作中的一点感受,也就是数学总复习的策略,希望能与大家共勉。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复习不同于单元复习,对学生来说,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对老师来说则感到时间紧,内容多知识的综合性强,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复习效果,因此这个过程的优化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总结,弥补学习过程中的缺漏,使数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而掌握各部分知识的重点和关健,使学生学以致用,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复习的质量和郊果。

1.充分了解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六年级学生到了总复习时,很多学生会发现思想混乱,厌学情绪,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很多,如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变化,使得他们思想上有了变化,集中不了精力学习,还有的认为总复习的内容都是以前学过的知识,不必再听,也有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基础差,怎么学也赶不上别人,所以得过且过,无心学习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老师必须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乐意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讨论,动手操作,实验,大胆尝试等活动,无论学生做得是否正确,都予以肯定,表彰他们学习主动性,从而让学生自然地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2.注重指导学生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复习前,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复习指导说明,让学生明确毕业考试的方向,内容和题型,明确复习内容,指导学生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复习进度,让学生心中有谱,克服盲目性,我教学时,首先用一半以上的时间指导学生复习课本的内容,重在复习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考点和疑点,方法是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复习相结合,学生在复习中查漏补缺,教师注重解疑和检查,然后再用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阶段复习,比如数的复习,几何知识的复习等,结合不同的复习内容,确定不同的重点难点,分类整理梳理,强化复习的系统性,选择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其内在联系的把握,做到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提高复习效果,最后用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综合复习各种题型等等全面开展训练。

华应龙老师数学复习课《审题》课堂实录

华应龙老师数学复习课《审题》课堂实录

华应龙老师数学复习课《审题》课堂实录第一篇:华应龙老师数学复习课《审题》课堂实录华应龙老师数学复习课《审题》课堂实录2007年10月27日上午,华应龙老师在湖北省教育学院老礼堂给前来参加《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湖北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的老师们上了一节颇具数学味的数学课。

听了这节课,我深刻体会到数学课就是数学课,它和语文课是有本质区别的:数学课不仅是传递数学知识,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不能启发学生思维,教给学生思考方法的数学课应该是不成功的数学课。

下面是根据自己的记忆整理的华老师上的《审题》课堂实录:一、热身起跑师:口算下面10题。

比一比谁能全部做对!(学生练习。

3分钟后,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己判断)师:刚才10个口算题全对的请举手。

师饶有兴趣地数着:哦,不错,20位同学全对。

真棒!全对的同学有没有经验告诉大家?做错的同学是不是有疑问要请教呢?请前后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几分钟后,组织全班交流)师:交流后,自己有没有收获?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生:我最大的收获是锻炼了自己口算的能力。

师:真棒!还有特别的吗?(学生思考,无人举手)刚才大家说了有收获,但是这个收获呢,却一时无法表达出来,或者说自己还不想表达,没关系。

(学生和听课的老师笑)师:其实不管做对还是做错,我想都有自己的收获!不急,等一会再表达。

二、跌入陷阱刚才做10道口算题,我班有20位同学全对。

还没有做对的,接下来要好好表现了。

现在,我们来完成一份练习卷,5分钟内,看哪些同学能圆满地解答这些题。

(师提醒学生,为了公平起见,拿到试卷后,先不要看,等一会一起看试卷,师分发试卷,几分钟后,学生开始答卷)附:综合测试1、请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然后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2.脱式计算:1.25×32×0.25 3.解方程:6.8+3.2X=26 4.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5.带着小狗的小明和小兵同时分别从相距12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行55米,小兵每分钟行65米,小狗每分钟跑240米。

2024年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 整理和复习1第2课时数的认识(2)》教学课件

2024年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 整理和复习1第2课时数的认识(2)》教学课件
义务教育(2024年)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 整理和复习 1.数与代数 单元整体课件
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第6单元 整理和复习 1.数与代数
第 2 课时 数的认识(2)
归纳整理
1.你能根据a÷b=c(a、b、c均为整数,且 b≠0)说 明因数与倍数的含义吗?
a是c和b的倍数 c和b是a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说一个 数是因数或倍数。
3.你能举例说明1万有多大、1亿有多大吗?
巩固运用
(教材P74 练习十四T6)
1.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一说你的理由。
(1)把0.56扩大到它的100倍是560。 ×
56
(2)0是正数。
×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假分数的倒数一定都是真分数。 ×
分子、分母相同的假分数的倒数依然是假分数 。
23 4 6
现的规律猜一下17 与 19 哪个更大,并设法验证。
18 20
1<2<3<5 2346
发现:两个相邻的非零自然数 组成的真分数,分母越大,这
17 <19 18 20 (验证略)
个分数就越大。
(合理即可)
(教材P74 练习十四T9)
6.* 一箱苹果,如果每8个装一盒,还剩余6个;如果 每10个装一盒,也剩余6个。这箱苹果至少有多少个?
(4)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2是质数。
(5)a(a为整数,a>1)的所有因数都小于a。×
a的因数还包括它本身 。
2.下面的方框里可以填入哪些数字?
6□00 < 6500
8□3万> 860万
4、3、2、1、0
6、7、8、9
46□000 ≈ 47万 5、6、7、8、9

华应龙平面图形的复习

华应龙平面图形的复习

平面图形的复习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复习平面图形
一.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温馨的家,联想电脑当中有个幸福之家,你们进去过吗?
主人觉得这个门不太好,想油漆,你们能算下油漆下面积吗?(没有数据)
小组合作,计算门的面积(此环节用时3分钟)
用一分钟时间,你们反思下你们小组是哪个环节出错了?
恩格斯说过“最好的学习,是错误中学习”
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用到了六个面积公式,谁能一口气把这六个字母公式说下今天我们是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你觉得我们要复习什么东西或者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推导过程,如何用到生活中,可以分成几类)
六个平面图形是怎么推导出来呢?谁来评价下他的发言?
你们能不能用一个图把这些图形与图形的关系表示出来呢?(小组合作)
从左往右看,你想到了什么?从右往左看,你又想到了什么?
从左往右看能从前面的图形推导出后面的图形,从右往左看,是不是后面的图形能转化成前面的图形,其实图形成图形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板书联系转化)
二.在这个房子里,有哪些与面积计算有关的呢?
(这里描述很好,有多种描述的方法)
三.听故事阿凡提赶羊
本来是长方形,阿凡提把他改成了正方形,面积大了吗?但是还是放不进去,你说怎么办?改变成了一个圆形,你能估算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大吗?你是怎么估算的?
练习量不是很大,但设计得好,有深度
新课程的理念很多,如让学生评价学生,估算等等,。

探求有效理答,走向高效课堂

探求有效理答,走向高效课堂

探求有效理答,走向高效课堂【摘要】理答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教学评价。

它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的即时评价,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对话”,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进一步学习,也影响到学生对一节课甚至一门功课的兴趣与态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理答;高效课堂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认为,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答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教学评价。

它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的即时评价,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对话”,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进一步学习,也影响到学生对一节课甚至一门功课的兴趣与态度。

教师理答表现行为主要有探问、追问、转问。

如何提高教师理答的有效性,走向高效课堂呢?一、阶梯分解式探问——拨开云雾见阳光探问就是课堂上当学生由于知识欠缺、问题本身模糊或有一定难度等原因无法回答或回答不正确、不完整时,教师变换角度,让学生换一个路径接近问题的答案。

探问的方式主要有:就同一问题改变提问角度,把原来的问题化解为几个小问题逐一发问,提供回答线索,问一个与原问题相关的新问题等。

有效地探问能够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及时把一个对学生而言艰涩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相对简单的子问题,像爬楼梯一样慢慢的接近目标。

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分苹果》时,进行了如下的教学: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都是加法算式师:嗯,再看看这些算式的结果,你还有其他发现吗?生:得数都是10师:对,这些都是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

你们再看看,加号前面的这些数,能不能看出什么?生:加号前面的这些数越来越大师:每次增加几呢?生:每次增加1师:加号后面的数呢?生:越来越小,每次减少1师:说到这里,你能不能说说为什么最后得数都是10呀?生:因为加号前面每次都增加1,加号后面每次都减少1,加起来刚好抵消了。

……学生在教师几个小问题的启发之后都恍然大悟:他们对加法算式的规律有了更完整的认识,对加法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华应龙有感

华应龙有感

昨天,去史家听了华老师的三节课,对于我来说,收获颇多,感触颇深。

华老师在他的课上,无时无刻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量角》这节课上,华老师通过从错误资源引入新课,引导学生从如何画角到学会量角,最后知道了方法,再让学生去展示,体会从不会到会,获得新知的过程。

通过六年级的《数学复习课》,原本一节枯燥无味的复习课,从有趣的情境引入,体会到原来数学如此有乐趣,审题如此重要。

审题时需想好条件、问题,还要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坚持自己的思考。

华老师在课上,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是我在今后教学中需要学习的。

最后一节《找次品》,华老师在讲授完两节课后,思维还如此清晰,让我敬佩,通过常用的语言,总结数学知识,千金难买回头看,让我陷入思考,在我的课堂上,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回头看,怎样才能将数学思维拓展,是我需要今后认真思索的。

虽然华老师原来就在我身边,但是说实话这么多年我第一次听他这么多课。

在我记忆里,听过他的《台湾有多大?》《指尖上的数学》。

由于群里有同学提问华老师讲什么课,我也进行了前参提前找到了华老师这些课的课堂实录。

今天《量角》、《审题》确实让我深切感到受大师的经典设计,让孩子在思维陷阱,思维碰撞学习。

听课前虽然我拿着课堂实录的文本,但是文本和文本的对话毕竟不是活的也没有体会到这些设计到底有多大的冲击力和这些设计的价值!当现场体会的过程中,让我感觉到一个活的文本更加感受到某些环节设计的价值。

《找次品》听二小的老师说华老师讲过。

课前我也看了一些关于找次品的情景,今天我一直想看看华老师的到底用了什么情景去讲的。

近几年听华老师的课,《指尖上的数学》和今天这节课,让我引发一种思考,是不是现在经典的课都不用课本的案例而是转向了奥数中的某些题。

对于课堂上硬币的使用的价值多大?!我也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2024年统编版秋季六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

2024年统编版秋季六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
1.分层次教学: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和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实践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和动手活动,如测量、制作模型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学生活动: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十一、拓展延伸
1.教师活动: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拓展延伸题目,通过探索发现新的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3.学习社区:
-建立学习社区,让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帮助,分享学习经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注意事项】
1.关注学生情感:
-在复习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焦虑和压力。
2.避免机械重复:
-复习不应仅仅是机械的重复,而应通过有意义的活动和问题解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评价学生在课堂练习和讨论中的表现。
2.作业评价: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其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分析作业中的错误,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3.测试评价:
-定期进行测试,评价学生对本学期数学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
-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策略】
-准备教学评价工具,如测试卷、评价表等。
2.学生准备:
-准备学习用品,如笔、纸、计算器等。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六年级下册五总复习龙老师PPT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六年级下册五总复习龙老师PPT

请你先观察题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想一想能否用简便方法计算?
计算
22×33+11 ×34 =11 ×66+11 ×34 =11 ×(66+34) =11 ×100 =1100
拓展练习:
98 ÷( 98 +
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9) 9
×
(3)(1.25 ×7) ×8= 1.25 ×8+1.25 × 7 ( )
(4) 12 ÷ 0.125 =(12 ×8) ÷ (0.125 ×8) ( )√
(5)5-0.75+0.25=5-(0.75+0.25)( ×)
(6)8 × 2 3
+8 × 1 3
+8=8 ×(
2 3
1 +3
+8) (
×)
猜一猜
一千克青鱼18元,买2.5千克, 要付45元,同学们猜一猜鱼贩可 能是怎么算出来的呢?为什么他 可以算得这么快呢?
你还记得我们 学过哪些运算 定律吗?
同桌合作: 把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整理, 完成题单(1)。
乘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减法的性质 除法的性质 商不变性质
a+b=b+a
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做得又对又多 (3分钟) 4.6 ×5.2 +4.6 ×4.8 125 ×88
10
4 7
-(
4 7
+0.85)
1
7.2 ×4+2.8÷ 4
27 9
+5
8
2
+9
+3 8
1
1
( 19 + 17 ) ×19 ×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教学案例
华应龙
公开教学选择上复习课?这是我绝对不会做的,更确切地说——是不敢做!原因很简单:第一,复习巩固旧知识,学生觉得无味;第二,以练习为主,讲练结合,形式单一,缺乏新意;第三,复习课主要针对学生存在的典型错例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后面那么多老师听课,一旦学生暴露的都是问题,不知该如何有效地调控课堂。

不久前的一节公开教学观摩课彻底打破了我的这种固执、可笑的想法,这是特级教师华应龙执教的一堂六年级数学复习课。

这堂课既没有生动鲜亮的多媒体课件,也没有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全课的展开就围绕着一张综合测试题:
1.请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然后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

2.脱式计算:1.25×32×0.25。

3.解方程:6.8+3.2x=26。

4.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
5.带着小狗的小明和小兵同时分别从相距12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

小明每分钟行55米,小兵每分钟行65米,小狗每分钟跑240米,小明的小狗遇到小兵后立即返回向小明这边跑,遇到小明后再向小兵那边跑。

当小明和小兵相遇时,小狗一共跑了多少米?
6.如果你已经认真读完了7道题目,就只要完成第1题。

这样的测试有意思吗?那就笑在心里,等待5分钟的到来,好吗?
7.小红的房间长4米,宽3.2米,她爸爸准备把南墙刷上彩漆,这面墙上窗户的面积是2.8平方米。

算一算,小红爸爸至少需要买多少千克彩漆?(每
平方米大约用彩漆0.4千克)
“你在耍我们!”
【精彩回放】上课伊始,老师宣布进行一次5分钟比赛。

随着一声口令,全班伏案疾书,5分钟很快就过去了。

“完成这张试卷的同学请举手!”老师满脸期待。

学生一脸沮丧,面面相觑。

“一个都没完成?”看得出,老师心有不甘。

沉默片刻,一个愤愤不平的声音传来:“老师,你在耍我们!”此言一出,满堂哗然!老师一脸迷惑:“我怎么耍你们了?”“你看,第6题……”随着他的提醒,大家将目光聚焦于试卷的一处——“6.如果你已经认真读完了7道题目,就只要完成第1题……”
学生们恍然大悟,忍不住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老师连忙追问道:“真是我耍了你们?”这一追问引发了学生的自我反省:
“不是,因为第1题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而我连名字都没写!”
“我把名字习惯性地写在了右上角了!”
“如果我们按要求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的话,我们当然能看清第6题的要求。


【且听且思】我们总习惯于在学生做练习时反复提醒:先审题,再下笔。

然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提醒得到的依然是学生的我行我素,拿题即做,结果仍然是屡说屡错,屡错屡说。

于是我们便常常心生抱怨:怎么老师的话到了学生那里就成了耳边风?这份试卷的特殊价值就在于不经意间让学生真真切切地自我反思,实实在在地体会到认读提示语是多么重要。

这种体验远比老师在学生做题前反复叮咛要有效、要深刻,它绝非只是学生停留在表面、承诺在口头的应答。

“我们又上当了!”
【精彩回放】“既然大家觉得这张试卷很有意思,那么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请把其中的第4题、第5题和第7题做完,时间为6分钟。

”……开始交流了,一位矮个男孩首当其冲:“第4题的算式是300-60×4”,其余学生纷纷颔首点头。

老师并未急于表态,而是将目光投向另一位眉头紧锁的女孩,他注意到刚才这位女孩曾迟疑地举了一下手。

“我觉得应该是60×4”,她吞吞吐吐地回答道。

“奇怪!一般来说,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会有不同的方法,现在怎么会有两个不同的答案呢?”老师一脸惊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渐渐地,举手的人多了:“我们又上当了,问题是‘离甲地多少米?’”
“300-60×4求的是‘离乙地多少米?’”
“求‘离甲地多少米?’实际上是求‘已经行了多少米?’”
“这好比要我们去某个地方,地址都没听清就撒腿便跑,结果南辕北辙。

”老师适时点评:“错得好,说得更好!只要我们有收获、有长进,那么刚才的错误就有了价值!”
在交流第5题的感想时,很多学生觉得:“题目太长,理解题意比较费劲。

”“是啊,题目的确很长!”老师启发大家:“你们觉得这道题绕来绕去关键在哪?”“小狗在不停地、来回地跑。

”学生的回答一针见血。

“既然如此,那该怎么解答呢?”老师顺水推舟。

“应该用55+65=120(米),1200÷120=10(分),10×240=2400(米),理由是……”听了他的分析,老师点头赞同,随后又问:“还有不同意见吗?”“有!应该再用2400×2=4800(米)”一位瘦瘦的男孩坚定地说。

见大家不明所以,他继续补充道:“题目上说‘带着小狗的小明和小兵’,问题是‘小狗一共跑了多少米?’可以理解为求一只小狗跑的路程,也可以理解为求两只小狗跑的路程。

”这样的解释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而且很显然,老师并未预设到这种“生成”,他激动地询问了这位学生的名字,然后大声承认:“我原以为刘梁丰同学错了,所以才让他交流,事实上他是完全正确的,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
【且听且思】也许应该感谢那位眉头紧锁的女孩,是她的迟疑使得课堂在那一刻峰回路转;也许还应感谢那位瘦瘦的男孩,是他的坚定使得课堂在那一刻精彩纷呈……学生们的思考让教学有了生成的空间。

但再深入仔细地想想,仅仅有了生成就足够了吗?如果华应龙老师缺少智慧独到的眼光,缺乏“让差错显露出可贵”的思想,那么即便是面对再多的生成也会熟视无睹!试想,若不是华老师的关注细节———发现了女孩的迟疑;若不是习惯于“倾听不同的声音”——给了男孩表达的机会,也许上述这些有价值的生成都将被悄无声息地淹没在我们的声音中,一种以“权威者”的身份妄加评判的声音。

“这题没有答案!”
【精彩回放】第7题的交流非常热烈。

第一位学生说:“用4×3.2=12.8(平方米),12.8+2.8=15.6(平方米),15.6×0.4=6.24(千克)。

”“错了,错了!”话音刚落,教室里便传来此起彼伏的否定声。

老师连忙摆手:“别说‘错了’,说不定有对的道理呢?应该说‘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另一位学生回答道:“粉刷墙壁时要把窗户的面积去掉,所以应该用12.8-2.8=10(平方米),10×0.4=4(千克)。

”他的分析有条有理,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认同。

正当大家的观点趋于一致时,又有一位学生举手:“我认为这两个答案都不对。

因为要求南墙的粉刷面积必须知道长和高,而题目中并没有告诉我们高是多少,所以这道题目没有答案!”没有答案?大家满脸震惊,而后再次恍然。

老师也深有感触地说:“我很佩服这位同学,一是佩服他发现了这个大家容易忽视的环节,二是佩服他能在大家的声音特别高、特别一致时,有勇气站起来表明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条船在茫茫大海上航行,船上装了75头牛、45头羊,问这条船上的船长年龄多大?”学生哄堂大笑。

【且听且思】“这题没有答案!”初闻此言,满心震惊!平心而论,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已习惯于出有答案的题目,学生也已习惯于解有答案的题目。

正是因为习惯于这种定式,所以当学生绕了一大圈发现题目本无答案时,才会在震惊中领会出题者的深意。

一颗数学思维的种子,不管我们是有心还是无意,只要播进了学生的心田,它就会以别人难以感知的方式存活、生长起来,而且,它的果实会成倍地膨胀。

透过习以为常的现象,我们是否该再次认真思考——何为“数学思想”?何为“有用的数学”?我想华老师的这堂课已作了绝妙的诠释。

让我们为这简约而精彩的复习课叫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