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有感word版本
《我是这样教数学》读后感(精选多篇)
《我是这样教数学》读后感(精选多篇)第一篇:《我是这样教数学》读后感近日在长沙参加湖南省数学研讨会并拜读了首都基础教育名家华应龙老师的课堂实录《我是这样教数学》一书。
书中收录了华应龙老师12节教公开教学的课前思考、课堂实录、课后反思和专家的评价细细读来收获颇多。
透过华老师的这些课我看到了他课堂教学中独特的色彩和丰富而深层意蕴。
他把学生真正推到了教学的核心地位把枯燥的数学通过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和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之中。
他的课堂里学生兴奋、有激情、思维活跃、有创见。
更重要的是他把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结合在一起统一在一起因而得心应手驾驭自如期间充满着创造。
他在课堂上就是一个高效的组织者、探究的引领者、谦和的合作者。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他的课堂教学的特点那就是:智慧的课堂。
学科之间是相通的教育的智慧是可以学习的。
我将会把华老师的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应用到自己的语教学中求真、务实、创新力争成为一名智慧的小学语课堂教学的探究者。
我和所有读了这本书的老师都是带着诸多的思考与感叹带着对华老师的敬佩走出这本书的。
在老师们的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分别是:“感谢差错、善待差错”、”;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千金难买回头看”、”;圆的认识”、“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错误的却可能是创新”、“课前的慎思”、”;课后的反思”“细节成就完美”等等。
很多老师被华老师渊博的知识、巧妙的课堂设计、爱思考爱钻研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等等所折服更为他高尚的为”;人师”的品质所感动。
有的老师准备再去细细品读这本书;有的老师感叹说当华老师的学生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呀;有的写道:读着他的故事听着他的思考我明白教育没有学科界限只要心在教育坚持学习与反思教育的智慧就会和我们不期而遇;有的年轻老师表示:我将用这篇章鼓励自己用农民种地的精神鞭策自己努力做一个简单平实和勤劳快乐的种地人。
读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由读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有感XX小学 XX 通过读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这本书,我能感受到他对数学这门课程的热爱,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关注,都在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而努力着。
华应龙对数学操作活动别出心裁的设计与指导,对学生思维的有层次的开发,对探究体验数学的本质、方法和数学学习过程的把握,对数学史料的灵活驾驭,以及在教中巧妙渗透情感、价值观的做法,带给我们许许多多的思考。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由。
本书收录了华应龙老师的12节数学课,每节课都有独特的色彩和光亮,有丰富而深层的内涵。
每篇课例包括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点评等。
其中既有华老师的教,也有专家对他执教的课的评;既有他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他对人生的感悟。
研读此书仿佛亲历专家如何雕琢一堂堂好课,受益匪浅。
下面来谈谈自己读后的点滴感想。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这节课设计的非常巧妙,要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1、从猜想到验证。
2、从模仿到创造。
3、从符号到想象。
4、从数学到现实。
华应龙老师这节课从这四个步骤来讲,让学生轻轻松松就获得知识。
对比自己的课堂,一定要时刻关注学生,教学都要以实现教学目的为目标。
确定的教学目标、框架,都要走向一个共同目的:全部需要共同努力达到目标。
每一步需要做什么,探索什么,都需要有目的指向。
在教学前追问自己的4个问题:1、教的是什么?2、为什么这样教?3、怎么做?4、为什么这样做?作为老师如果每节课都能认真思考以上四个问题,我想教学就会达到高效,教学质量也不会差到哪去。
在今后的备课中我会用这四个问题来指导课前的备课。
相信定会有进步。
读书是我们拓宽视野最廉价、最普通的方式,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
在读书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今后,我将会把华老师的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求真、务实、创新,力争成为一名快乐课堂,智慧课堂教学的探究者。
《我这样教数学》读书心得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对数学练习课的重新认识——读《我这样教数学》对华应龙老师的教学风采早有耳闻,他是全国知名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这次我选择了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这是一本华应龙老师的课堂实录以及对所教内容的课前深思。
整本书中给我启发最大的就是“千金难买回头看”,讲述如何上好数学练习课,在此,我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数学学习主要包括新知学习,课后练习。
练习课的价值是巩固所学的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因此,一节练习课肯定需要一定量的练习,所谓数学就是要“熟能生巧”,可是衡量一堂练习课是否成功是在于练习题的数量吗?我想,要是盲目的追求数量,恐怕只会达到“熟能生厌”的效果了。
华应龙老师以“多位数减法练习”为例,不仅让练习课生动活泼,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而且充分的让学生练习了对多位数减法的竖式计算。
上课开始,并不像往常的教学一样,先回顾所学知识,然后板书习题进行练习,这样的课堂不仅达不到练习的效果,还会让学生对练习课的畏惧和厌烦。
华应龙老师打破往常的教学,以小明带密码箱参加夏令营的画面,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万一我把密码忘了,可怎么办?我设什么样的密码好呢?”小明爸爸说:“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做完游戏你就知道什么密码最好了。
”看到这里,连我也对此感到好奇,何况是同学们,于是孩子们带着疑问,跃跃欲试地进入了制动探究规律的学习中来了。
不管是知识新授还是练习,复习课,激发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引导儿童教学学习的第一要务。
聪明的教师不会急于让学生们做题目,而是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其创设出乐于学习的情境。
华老师就抓住了重点,抓住孩子们好奇的心理,提出了一个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达到练习的目的。
兴趣产生了,接下来让学生自主写下3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数和最小数,然后相减,得出来的结果再次组合计算,不断循环,不仅达到了多次练习三位数减法的目的,而是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在与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中,学生学会了“在比较中发现”,课堂上学生呈现出自主研究问题,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状态,因此作为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和发挥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一书体会
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一书体会《我这样教数学》是华应龙老师的一本教育著作,书中介绍了他在数学教学中的经验和理念。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华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对数学教育的思考有了深入的了解,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体会。
华应龙老师在书中提倡一种全新的数学教学方式,他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相比传统的死记硬背和机械化运算,华老师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他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给出答案。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去思考和探索数学的真谛。
华老师讲述了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是通过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他提倡让学生多用心去感受数学,而不仅仅是机械地应用公式和算法。
他用丰富的实例和案例说明了如何引导学生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等,这些方法非常实用且易于操作。
此外,华老师也强调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他鼓励教师要积极与学生互动,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他讲述了一些和学生互动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不仅使学生保持了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从中得到了很多启发。
华老师的教学理念很有启发性,他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具体的知识和技巧。
他强调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些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阅读《我这样教数学》,我对数学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我认识到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也认识到教师的角色很重要,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总之,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对数学教育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帮助我认识到数学教育的本质和目标。
这本书不仅适合教师和教育从业者阅读,也适合学生和家长阅读,对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都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2023年我这样教数学 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我这样教数学——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有感近日,我拜读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一书。
书中详细地记录了华老师的12节数学课。
每节课都以“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评析〞四个环节来描述。
华老师的课总给人一份启迪,他的文化底蕴和哲学功底成绩了他的智慧课堂,进而让学生进行富有思考的学习。
初探目录,涉及中高年级的案例较多,结合自身教学情况,重点思考了(多位数减法练习课)这一案例。
二年级下册的内容重点涉及“两三位数加减法〞,重在从表内加、减法的口算,类推出整十〔百〕数加〔减〕整十〔百〕数以及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鼓舞学生自主探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在练习过程中逐渐优化。
笔算加法的重点是计算过程中进位的处理,笔算减法的难点是隔位退位,结合加、减法的验算,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加、减法的关系。
联系现实背景,初步掌握相应的估算方法,恰当把握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要求。
对于计算练习课的处理,华老师提出“千金难买回头看〞的设计理念,并通过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发觉问题,鼓舞学生自主探究数学规律;巧设圈套,引诱学生乐此不疲地投入练习;借助“黑洞〞鼓舞学生再思考。
一、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既要深刻钻研课标,也要确定本阶段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要深刻研究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华老师依据低年级儿童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灵敏运用原教材后的数字游戏,有机地纳入练习课内。
使枯燥的变得不枯燥了,被动的变得生动了,课堂气氛立刻活泼起来。
二、强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练习课的的质量取决于什么?在肯定题量的根底上,关键看思维的含量,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
华老师把这种价值取向,用“千金难买回头看〞这句话传达给学生。
“回头看〞的目的是要发觉问题,发觉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三、习题设计具有趣味性、放开性和针对性过去的练习课是老师出题学生算,现在是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做,且各不相同。
这种挑战性的练习,目标明确,形式新颖,空间很大,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
我这样教数学读书笔记
读华应龙《》有感
最近我有幸读到,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的这本书,犹如
捧着一盏飘着淡香的清茶,一遍一遍品那来自他对教育教学的理想
与信念的叩问与追寻,阵阵的清香沁人心脾,淡淡的喜悦在心头升起。
书中收录了50多篇教学随笔和课堂实录,诠释了包括教育的真义、
教育的价值、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师生关系、
教师的学习与成长等话题。
华老师对教学理念给予了学理上的阐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在现代教育教学丛林中穿行,放飞现代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让人在智慧的言说中寻梦与遐想。
华老师的课堂教学,把学生真正推到教学的核心地位,“让学习像
呼吸一样自由”,整本书记录华老师的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有独特
的色彩和光亮,有丰富而深层的意蕴。
弥漫着一种浓浓的智慧情怀。
他“审视教育目标”,拷问“教育的灵魂”,探寻“教育的意蕴”。
只有学生主动地去学、积极地去学,教学像清溪那样欢畅地流淌,
像登山一样拾级而上,去高峰欣赏更阔大的美景。
学习才会“像呼
吸一样自由”,学生才会享受学习,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幸福。
华老师提倡“走自己的路”,他说:“我并不拒斥‘新’,但问题是,如果穿新鞋,走老路,如果‘新’没有旧的根基,缺乏对历史
的接续,所谓的新’,恐怕只是障眼的烟云,而非创新。
”这无疑
给我们新课程理念的一副清醒剂,让我们多一些思考,少一些盲从,不再随波逐流!让我们坚定着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行走在智慧的教学间,找到自己本真的课堂。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精选3篇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精选3篇第1篇:《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给你一篇《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的写作范例,你可以参考它的格式与写法,进行适当修改。
华应龙的《我这样教数学》吸引了我的眼球,翻阅起来。
再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感受,总感觉自己练习课不是那么会教,因此一开始我就看了其中有关“多位数减法练习课”的.教学实例。
想从华大师那里学到一些有关练习课教学的“功夫”。
在这篇文章里,华大师首先写了课前慎思:练习课的质量取决于什么。
文中是这样说的:练习课的质量取决于在一定的题量的基础上,关键看思维的含量,看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
确实,练习课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在枯燥的数学练习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和魅力。
在华大师的《多位数减法练习课》教学实录中,在课开始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小明将要参加一个夏令营活动,他爸爸给他买了一个带密码的旅行箱。
他很高兴,但过后他又想:万一我把密码忘了,可怎么办哪?我设什么密码好呢?而后爸爸和儿子就玩起了设密码的游戏。
密码箱上需要设三个不同的数字,开始设密码,一步步引入新课的教学。
学生便饶有兴趣的设起密码,通过想三个不同的数字,再组成最大数,最小数,最大数减最小数;再用减出的得数的三个数字,再组成最大数,最小数,再减——一步步深入教学,学生不但学会了三位数减三位数,还对这样的练习课不是显得那么枯燥,而是兴致勃勃,有一直想算下去的冲动。
看了这篇,我深感佩服,练习课能上的如此精彩,甚至下课了,学生都是恋恋不舍的离开教室。
也开始深思:为什么自己上练习课总是显得那么枯燥乏味呢?总是感觉是为着知识的教授而在教授呢?确实,自己在以后的练习课教学中也要多注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要的是要创设一个比较好的情境,能让学生如走迷宫一样感兴趣的一步步走下去,而不是干巴巴的走着小道,通过情境中的设疑让学生一步步深入,从迷宫中走出,这样学生也会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对数学学习越发感兴趣。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一)王苗读完《我这样教数学》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
通过阅读,我能感受到华应龙老师对这门课程的热爱,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关注,都在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而努力着。
本书收录了华老师的12节数学课,每节都有独特的教学设计,每篇课例都包括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点评四个方面。
其中既有华老师的教,也有专家对他执教的课的评;既有他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他对人生的感悟。
下面来谈谈自己读后的点滴感想:1精彩的课堂评价语教师适时恰当的口头评价是实现“再创造”的催化剂,在华老师的课上,妙语连珠的评价语言比比皆是,下面我摘录一些与大家分享:在第一课《角的度量》里“哟,真会动脑子,虽然没学过,有的人还真量对了,有的人虽然不会,但在动脑子,我觉得也挺好的,小伙子,带着你的量角器,到投影这儿来,把你的方法展示一下。
”“还没学,不会很正常,但敢于尝试值得表扬,我提议大家为这样敢于尝试的精神鼓掌!”......而我的评价语还停留在“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厉害”等空乏的定论式语言阶段,只因华老师的评价语言在为教学目标服务,在教学中时刻不忘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并且目标把握得非常准确,到位。
2独特的教学设计在华老师的课堂上,常常能看到“与众不同”的教学设计,以“多位数减法练习课”为例,不仅让练习课生动活泼,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而且充分的让学生练习了多位数减法的竖式计算,上课开始并不像往常的教学一样,先回顾所学知识,然后板书习题进行练习,这样的课堂不仅达不到练习的效果,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华应龙老师打破往常教学,以小明带密码箱参加夏令营的画面,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万一我把密码忘了,可怎么办?我设什么样的密码好呢?”小明爸爸说:“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做完游戏你就知道什么密码最好了。
”看到这里,连我对此都感到好奇,就别说孩子了,不管是知识新授还是练习,激发兴趣和求知欲是引导儿童教学学习的第一要务。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篇一: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吸引我的是书名――《我这样教数学》!还吸引我的是它的作者――华应龙老师,是我钦慕已久的数学大师。
华老师到底是怎样教数学的呢?他是怎样把数学教得如此智慧的?怎样让孩子们深深留恋于此的?于是,赶紧细细翻阅起来。
这本书是由华老师的12堂课例组成,每课均由“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和“专家评析”四部分组成。
在“课前慎思”中,记录了他对本节课设计前的问题与困惑,钻研与思考;“课堂实录”部分是整节课中师生的详实活动记录;“课后反思”一栏则是华老师对自己课堂中呈现的一些问题或学生的生成所作的再思考;“专家评析”是当下著名学者及专家对华老师所上课的点评与分析。
特别喜欢这种结合课例的文章,读着不觉着枯燥,而是那么形象具体,娓娓道来间顿觉豁然开朗:
喜欢华老师那“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的理念,让学生对角的度量有了一种全新的体验,使技能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模仿与训练,而是成为探索与发现的沃土。
佩服华老师能把意外头部受伤后所戴的帽子与所上“中括号”一课巧妙联系起来,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科学预设,促进生成,从而在朴实的课。
最近,我认真地阅读了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一书
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宝应县实验小学程家瑜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一书。
此书详细的记录了华老师的12节数学课。
每节课都以“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评析”四个环节来描述。
华老师的课总给人一份启迪,他的文化底蕴和哲学功底成就了他的智慧课堂,进而让学生进行富有思考的学习。
其中《角的度量》一课,相当精彩,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在本节课中,华老师主要组织了以下教学活动:1、有效的情境创设。
在导入环节,出示三个不同倾斜度的滑梯情境,既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又体现出角的大小的作用。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让学生在变化中感受角的大小的作用。
2、角与量角器。
华老师在课堂上花费了很长时间让学生在纸制量角器上画角:90度、60度、1度、157度。
在画的过程中不断引发学生思考,每个结论的得出都伴随着学生自己的发现、归纳与整理。
3、认识量角器。
师:量角器上那么多东西是干什么用的?4、量角。
5、量角的应用。
最后,设计“哪个位置射门进球率最高”、“谁放的风筝高”、“椅子的靠背多弯才合适”等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角的度量如此重要。
华老师在自己的课后反思中提到,教和学是一回事,应当追问四个问题:第一,教(学)的是什么;第二,为什么教(学);第三,怎么做;第四,为什么这么做。
其实,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好为人师的我们往往会好心地做出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
我们小学老师真应该“变成小孩子”,要习惯于感知性思维,着眼于全局,而不仅仅是局部。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角的度量》一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我认为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得”,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索的经历和学习成功的体验。
在这节课上,有这样几个环节,让学生先在量角器上找角,然后在纸制量角器上画角,最后再用量角器量角。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努力地寻找解决的方法,量角的技能被自然而然地掌握。
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计划读后感.docx
《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读后感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真拜了本《我教数学——堂》,通,我能感受到他数学程的,教材的研,学生的关注,都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而努力着。
数学操作活出心裁的与指,学生思的有次的开,探究体数学的本、方法和数学学程的把握,数学史料的灵活,以及在教中巧妙渗透情感、价的做法,我多多的思考。
本收了老的12 数学,每都有独特的色彩和光亮,有丰富而深的内涵。
每篇例包括前慎思、堂、后反思、家点等。
其中既有老的教,也有家他教的的;既有他教学践的反思,也有他人生的感悟。
研此仿佛家如何雕琢一堂堂好,受益匪浅。
下面来自己后的点滴感想:一、精彩的堂言魅力教的价言空乏、干是当前困惑教的一大,价的言停留在“你真明”、“你真棒”等。
老的价言主要做到:一是本的教学目把握准确、到位,在教学中刻不忘要的教学目,价言教学目服。
二是数学本特征的把握。
在 12 中,老的精彩言随可 , 下面我摘一些与大家分享。
“呦,真会子,然没学,有的人真量了,有的人然不会,但在子,我得也挺好的。
小伙子,你的量角器,到投影儿来,把你的方法展示一下。
”“ 没学,不会很正常,但敢于,得表。
我提大家敢于的精神鼓掌!”“我想才手的人和笑的人跟她想的是一的。
佩服!不,我得要感位同学,是他画的角提醒了我。
”“如果有一双数学的眼睛,我就能在量角器上看到若干大小不同的角。
那以怎么用量角器来量角呢想一想”“如果你是量角器的,你会同学些什么呢把你想的写出来,好不好”“有的老也不怎么清楚。
”“那是怪老没有大家更多的。
”⋯⋯二、巧用知,不再是老教学的唯一。
在中使我看到,老的堂决不刻意学生只是掌握某个知点,形成某种技能,而是重在活,重在体,重在程,重在参与。
另外,老理学生堂中出的方法引了我的深思。
,在老看来成了教学的最可源。
以前我堂上学生反出的越少的就越成功。
其不是的,学生出少固然是好事,但要看的度如何,假如学生能在教的百般“ ”下仍坐不乱,在种情况下出少那是好的。
读《我这样教数学》后感想
读《我这样教数学》后感想读《我这样教数学》后感想《我这样教数学》与《我就是数学》是全国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的两本作品。
在听说它们后我就买下了这两本书,由于自己读书较慢,平时用零散的时间读这样的书总觉得不过瘾,坚持把它看完,又怕耽误自己的工作。
之前读了本《我就是数学》,而这一本一直搁置在书架上,迟迟未打开过,趁这次暑假有时间赶紧拿出来学习。
这本书是由华老师的12节公开课以及与这些课有关的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评析组成的。
看了这些课,我主要有两点感受:一是人们说了千百遍的一个话题——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一节好课应具备什么样的特点。
1、好的数学课是学生感兴趣的课;2、好的数学课不避讳出现差错;3、好的数学课是引人思考的课;4、好的数学课是体现数学本质的课;5、好的数学课是自然流露的课;6、好的数学课是处处体现生活原型的课;7、好的数学课是师生互动生成的课;8、好的数学课是将“概念”“概念化”的课。
二是设计好课和驾驭好课需要教者的智慧。
所谓自知者明,知人者智,华老师的智慧首先体现在他对学生的认识和发现。
他发现学生是“尧舜”。
这种发现是基于儿童心灵的发现,在他的课堂上,一切奇迹都可能发生,其背后的哲理是:人,尤其是儿童,就是一种创造性、超越性存在。
其次是他对教育的认识,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生活在“教育”中,但未必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华老师认为应该像农民种地那样育人。
他说,要像农民那样不误农时,要像农民那样调整,因地因物制宜,要像农民那样耐心等待,不做拔苗助长、贻笑大方的事,要像种树那样“能顺木之天致其性”,要像农民那样不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
其三是他对教学的理解。
他把学生真正推到教学的核心地位,“让学生像呼吸一样自由”。
这种自由包括学生学得自由,还意味着学习不是技能的训练,而是智慧的生长,思维的发展。
华老师把教学、把学生的学习的真谛巧妙地把握在自己的手里,教学像清溪那样欢畅流淌,像登山一样拾级而上,去高峰欣赏更阔大的美景。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精选5篇)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精选5篇)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1华应龙的《我这样教数学》吸引了我的眼球,翻阅起来。
再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感受,总感觉自己练习课不是那么会教,因此一开始我就看了其中有关“多位数减法练习课”的教学实例。
想从华大师那里学到一些有关练习课教学的“功夫”。
在这篇文章里,华大师首先写了课前慎思:练习课的质量取决于什么。
文中是这样说的:练习课的质量取决于在一定的题量的基础上,关键看思维的含量,看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
确实,练习课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在枯燥的数学练习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和魅力。
在华大师的《多位数减法练习课》教学实录中,在课开始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小明将要参加一个夏令营活动,他爸爸给他买了一个带密码的旅行箱。
他很高兴,但过后他又想:万一我把密码忘了,可怎么办哪?我设什么密码好呢?而后爸爸和儿子就玩起了设密码的游戏。
密码箱上需要设三个不同的数字,开始设密码,一步步引入新课的教学。
学生便饶有兴趣的设起密码,通过想三个不同的数字,再组成最大数,最小数,最大数减最小数;再用减出的得数的三个数字,再组成最大数,最小数,再减——一步步深入教学,学生不但学会了三位数减三位数,还对这样的练习课不是显得那么枯燥,而是兴致勃勃,有一直想算下去的冲动。
看了这篇,我深感佩服,练习课能上的如此精彩,甚至下课了,学生都是恋恋不舍的离开教室。
也开始深思:为什么自己上练习课总是显得那么枯燥乏味呢?总是感觉是为着知识的教授而在教授呢?确实,自己在以后的练习课教学中也要多注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要的是要创设一个比较好的情境,能让学生如走迷宫一样感兴趣的一步步走下去,而不是干巴巴的走着小道,通过情境中的设疑让学生一步步深入,从迷宫中走出,这样学生也会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对数学学习越发感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读华应龙老师《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安康市一小郑常涛
对华应龙老师的教学风采就有耳闻,他是全国著名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有独特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总想有机会去体验一下华老师的教学风采,可遗憾不能实现。
去年,有幸加入了我校陕西省学科带头人王家强老师的工作坊,王老师为我们坊员发了一本华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一书。
在暑假期间我拜读了这本专著,本书展示了华老师的12节数学课,以及与这些课有关的教学设计、反思与评价。
看了这些课,回答了我们数学老师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可是好课,一节好的数学课应具备什么样的特点。
书中给我启发最大的就是华老师教我们如何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从整本书来看,给我的感觉就是华老师“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十分可嘉。
此外,书中华老师鼓励我们通过自己的方法去找到属于自己的数学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课堂具有独特的色彩,这对于我们年轻教师而言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
“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只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学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幸福。
”这便是我理解的本书的精髓。
在本书实例中,华应龙老师以“角的度量”教学为例,让学生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
华老师在课前慎思,重点解决这三个主要问题,一、创设怎样的情境,二、如何认识量角器,三、如何渗透度量意识。
最让我回味无穷的是华老师说的“教和学是一回事,应该追问四个问题:第一,教(学)的是什么;第二,为什么要教(学);第三,怎么做;第四,为什么这么做。
”课中多问几个“为什么”,顺着学的路径去思考教的路径。
其实,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好为人师的我们往往会好心地做出一些出力不讨好的事。
作为老师如果每节课都能认真思考以上四个问题,我想教学就会达到高效,教学质量也不会差到哪去。
在今后的备课中我会用这四个问题来指导课前的备课,相信一定会有进步。
通过学习华老师的这12节课例,透过华老师的这些鲜活的数学课表现出的特点,感受到好的数学课课堂教学应该是:1、好的数学课是学生感兴趣的课;好的数学课不避讳出现差错;3、好的数学课是引发人思考的课;4、好的数学课要体现数学的本质;好的数学课是自然流露的课。
在华老师的这本书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和思考的地方,以上只是凭我的理解一点粗浅的认识,这也是我今后在教学中努力的方向。
读书是我们拓宽视野最廉价、最普通的方式,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
在读书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今后,我将会把华老师的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求真、务实、创新,力争成为一名快乐课堂,智慧课堂教学的探究者。
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