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经济性原则

合集下载

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 引言混凝土作为工程建设中常用的建材之一,其配合比的设计对混凝土的性能和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C30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

2. 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C30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30MPa,其配合比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满足强度要求:C30混凝土的设计目标是达到30MPa的抗压强度,因此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应确保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

•经济合理: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水泥用量,以减少成本。

•可施工性良好:配合比设计应考虑混凝土的流动性、浇筑性、抗裂性等,保证混凝土的施工性能。

3. 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C30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之一:3.1 经验法经验法是根据过去成功的配合比和验收记录,结合对原材料特性的了解,通过经验确定配合比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30。

2.确定水胶比,根据经验可以选择0.45-0.55之间的值。

3.根据水胶比和水泥用量计算出混凝土中的骨料用量。

4.根据混凝土的流动性要求确定骨料的粒径分布。

5.根据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和骨料用量计算混凝土中的水量和掺合料用量。

3.2 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在实验室进行试验,通过不断调整配合比,确定最佳配合比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30。

2.制备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试件。

3.进行抗压强度试验,通过试验结果评估不同配合比的强度。

4.根据试验结果调整配合比,继续进行试验,直到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3.3 理论法理论法是根据混凝土的物理与力学性质,结合工程要求和原材料特性,通过数学计算确定配合比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30。

2.根据水胶比方法确定水胶比的范围。

3.根据要求的强度等级和水胶比的范围,计算出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4.根据混凝土的流动性要求和骨料的粒径分布,计算出混凝土中的骨料用量。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一、材料选择与性能要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为了确保混凝土在预定使用环境中具备所需的强度、耐久性和可施工性。

在进行配合比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根据工程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常用的材料包括水泥、骨料、矿物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等。

水泥的品种和标号应根据工程的结构和强度等级选取,骨料的种类和粒径应满足混凝土的强度要求,矿物掺合料的类型和掺量要合理选择,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和耐久性。

此外,混凝土外加剂的选择也对混凝土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如增塑剂可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渗性。

二、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适度配合、经济合理和施工易操作等方面。

适度配合是指混凝土的各组分之间的配比要合理和均匀,使得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性能。

这要求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各材料的特性和相互作用,避免过高或过低的配合比,使混凝土既能满足强度和耐久性要求,又能满足施工的需要。

经济合理是指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在保证预定性能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

在设计中,应根据不同材料的价格和性能,合理选择材料的类型和配比,避免浪费和额外的投入。

施工易操作是指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施工的要求,确保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和养护等施工操作顺利进行。

在设计中,应考虑混凝土的流动性、凝结时间和初凝时间等因素,合理调整配合比,以适应不同施工方法和工期。

三、配合比设计的方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经验配合法、限制配合法和性能配合法等。

经验配合法是根据多年施工经验和试验总结出来的经验公式进行配合比设计。

根据工程要求和具体材料特性,选取合适的经验公式,并进行适当修正,以满足工程强度等级和耐久性要求。

限制配合法是根据混凝土所面临的条件和限制进行配合比设计的方法。

根据混凝土的最大骨料粒径、强度等级和最大水泥用量等限制条件,计算出合理的配合比。

性能配合法是根据混凝土所需的性能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的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确定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质量比例,以满足结构设计、施工和环境要求,并符合经济原则的过程。

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55-2000于2001年4月1日开始实施。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满足四项基本要求:结构设计的强度等级、混凝土施工的和易性、工程环境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和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指要节约水泥以降低混凝土成本。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参数是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

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基础上,确定水灰比;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基础上,根据粗骨料的种类和规格确定单位用水量;砂率应以砂在骨料中的数量填充石子空隙后略有富余的原则来确定。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计算1m3混凝土中各材料用量为基准,计算时骨料以干燥状态为准。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有绝对体积法和重量法(假定表观密度法)。

绝对体积法假定刚浇捣完毕的混凝土拌合物的体积,等于其各组成材料的绝对体积及混凝土拌合物中所含少量空气体积之和。

重量法假设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为一定值,混凝土拌合物各组成材料的单位用量之和即为其表观密度。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包括: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和环境要求、确定水灰比、确定单位用水量、确定砂率、计算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用量、检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Design Basic n:1.___。

n management level。

durability requirements for concrete。

raw material varieties and their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concrete parts。

structural n ns。

___.2.Initial ___:1) ___ (fcu,0)fcu,0 = fcu,k + 1.645σcu,k___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formula (55-2000):Where fcu,0 ___ (MPa)。

浅谈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经济性在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经济性在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 j分法” 施工 :用料没有把好质量 关, 排水措施没有 做好 , 压实度没有 达到要求 。 这些人为因素使 高填土引道不稳 定, 工后沉降大 , 均匀, 且不 是 造 成跳 车现 象 主 要 原 因 之 一 。 4 结 构突变 、 桥台 L台背路面在结构上存在着差异。 j 从路 面结桥组合可以看出, A 点左 右侧是 两个不 同性质路 面体系 , 左侧是铺设在 桥台背墙顶面柔 性面层与 刚性桥台组成双层路面体 系,右侧为柔性或半 刚性多层路 面 体系 , 在车辆荷载作用下 , 垫层 、 基层密实度迅速增加 , 构层压缩 , 结 而 桥台 由于 巨大建筑作用 , 上基础处理较好 , 加 一般认 为沉 降已经完成 , 相对于路基而言 , 沉降可视 为零 , 而铺装层压缩 也不大 。这样 , 点两 A 侧抗 变形能力不 同, 相对沉 降就不 可避免出现 , 使路 面结构破坏 , 造成 跳 车。 5、 计 不 周 设 在基底未作彻底处理 , 而沉 降还未稳定时 , 应周详考虑桥 台结构与 引道 衔 接 , 没 有 质量 保 证 情 况 下 , 应 该 直 接 浇 混 凝 土 板 。像 榕 华 大 在 不 桥 两侧 引 道 ,由 于榕 江两 岸 属 软 土 地 基 ,通 车 后 两 侧 引 道 沉 降 是 长 期 的, 如先设过渡性路面 , 使路堤沉 降基本完成后再改铺原设计路 面 , 情 况 会好 一 些 。 计 时 也 应 处 理 好桥 梁 与引 道 路 面 接缝 问题 , 免 接 缝 损 设 避 坏而造成跳车。 二、 桥头跳车病害防治措施探讨 1 处 理 好 台 后地 基 、 处理好台后软弱地基是控制桥头跳车重要措施。 对软弱地基处理 , 现在 国内有 换填法 、 超载预压 、 塑料排 水板 、 粉喷桩复合地基等 常用 方 法 。就 目前情况看 , 水泥粉喷桩复合地基加固软土效果明显 , 工工期 施 短 , 费用高 ; 但 超载预压一般可利 用施 工荷载作为软基预压荷载 , 施 但 工工期较长 , 剩余沉降量也大 ; 塑料排水板法加固效果好 , 工期较 短 , 施 工简单 , 经验较 为成熟 , 目前处理软基较为常用方法。我们要根据 当 是 地实际情况 , 以应用 , 加 使地基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 受造价约束 , 一 般情况可设 置过渡性路面 , 加强养护补强措施 , 待沉降后再改铺 原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达到的四点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达到的四点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程结构的安全性。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达到以下四点要求:1. 强度与耐久性的要求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是衡量混凝土质量的关键指标。

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承受各种荷载和环境侵蚀,因此其强度和耐久性必须得到保证。

在配合比设计中,必须根据工程实际需要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同时考虑混凝土在长期使用中的抗压、抗拉、抗冻融、抗碱骨料反应等性能,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达到设计要求。

2. 经济性的要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在满足强度和耐久性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节约水泥、骨料和外加剂的使用,减少混凝土的成本。

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施工成本,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3. 流动性和工作性的要求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工作性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工程的效果。

在配合比设计中,必须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确定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工作性,保证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能够顺利浇筑、振实和成型,同时确保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坍落度保持时间符合要求。

4.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混凝土是建筑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和使用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

在配合比设计中,必须优先考虑采用替代性原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推进混凝土生产和使用的可持续发展。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兼顾强度、耐久性、经济性、流动性和工作性、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要求,只有在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满足工程需要、质量稳定、施工方便、耐久性好的混凝土配合比方案。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主要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结构的稳定和耐久性。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稳定的关键步骤,其必须达到的要求不仅仅是简单的强度和耐久性,还包括经济性、流动性和工作性、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考量。

接下来,我们将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这四个要求进行更详细的阐述。

1. 强度与耐久性的要求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是其最基本的性能指标,也是工程建设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摘要混凝土是建筑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不仅具有承重和耐用的特点,还能满足设计师的美学需求。

本报告旨在探讨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则和步骤,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辅助理解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性。

1. 引言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材料中水泥、骨料、粉煤灰等各种成分之间的搭配比例。

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确保混凝土拥有良好的强度、耐久性和抗裂性能,从而提高建筑物的品质和寿命。

2. 设计原则配合比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2.1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材料用量,提高成本效益。

2.2 均匀性原则混凝土中各个成分之间应该均匀分布,避免出现局部过度灌浆或骨料分集现象。

2.3 流动性原则混凝土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以便于施工人员浇筑和振捣。

2.4 耐久性原则混凝土应具备抗碳化、抗硫酸盐侵蚀和抗氯离子渗透等耐久性能。

3. 设计步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确定设计强度等级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结构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

3.2 确定掺合料类型与掺量根据设计要求和可用材料的特性,确定是否需要使用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等)以及其掺量。

3.3 选择合适的骨料粒径与砂率根据需要设计的混凝土性能(如强度、抗裂性等),选择合适的骨料粒径与砂率。

3.4 估算初步比例根据前述步骤的结果,初步估算各个成分的比例,包括水泥用量、骨料用量和水灰比等。

3.5 进行配合比试验根据初步比例结果,进行配合比试验,评估实际配合比的性能,并对初步比例进行调整。

3.6 编制配合比设计报告根据试验结果和设计要求,编制配合比设计报告,包括具体的配合比数值和施工注意事项等。

4. 案例分析以某高层住宅楼的结构柱配合比设计为例,通过试验得出了最佳化水灰比、骨料用量和掺合料掺量等具体参数,并成功应用于实际施工中。

5. 结论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一步,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确保混凝土拥有优良的性能和耐久性,提高建筑物的品质和寿命。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原则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原则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原则一、概述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配合比的设计是混凝土制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是确定混凝土中水泥、砂、骨料和掺和料等各种原材料的比例,以达到设计强度和性能要求的过程。

因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塑性、可加工性以及施工工艺性等多方面的指标,是混凝土制作中的重要环节。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强度等级和耐久等级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首先要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耐久等级。

根据设计要求,可根据混凝土的使用环境、荷载及使用期限等要素来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耐久等级。

2. 确定合适的水胶比水胶比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参数之一,决定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水胶比的选择应考虑混凝土强度等级、施工条件、使用环境、混凝土的流动性及耐久性等因素,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3. 确定骨料配合比骨料是混凝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种类、粒径、形状和含量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很大。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根据骨料的种类、粒径、形状、含量等因素来确定骨料配合比,以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施工要求。

4. 确定水泥和掺合料用量水泥是混凝土中的主要胶凝材料,掺合料可调整和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合理确定水泥和掺合料的用量,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要求。

5. 配合比计算在以上参数确定后,可进行配合比计算,得出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1. 合理性原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使用要求,合理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耐久性等级、水胶比、骨料配合比、水泥和掺合料用量等参数,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

2. 经济性原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使用要求,尽可能地减少原材料的使用量,降低成本,但要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符合设计要求。

3. 可操作性原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考虑混凝土的可操作性,即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流动性、坍落度、可塑性等特性,以便施工人员能够方便地施工、浇筑和加工。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要求1. 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房屋、桥梁、道路等工程中。

混凝土的性能与其配合比密切相关,因此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十分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及其相关内容。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标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旨在使得混凝土具备以下性能: - 强度:保证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满足工程需求。

- 耐久性:提高混凝土抗渗透、抗冻融和耐久性能。

- 可施工性:保证混凝土具备良好的可塑性和可浇筑性,方便施工操作。

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工程质量要求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

- 合理性原则:根据具体工程条件和使用环境,选择适宜的材料种类、配合比和施工工艺。

- 均匀性原则: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避免出现浆体分层和骨料偏析现象。

- 可施工性原则:确保混凝土具备良好的可塑性和可浇筑性,方便施工操作。

4.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确定强度等级:根据工程要求和使用环境,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2. 确定材料种类及用量:选择适宜的水泥、骨料、矿粉等材料,并确定其用量。

3. 确定水灰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耐久性要求,确定水灰比。

4. 确定骨料配合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骨料种类,确定骨料配合比。

5. 设计试验配合比:进行试验室拌制试样,通过试验确定初步配合比。

6. 调整配合比:根据试验结果调整初步配合比,使其满足强度和耐久性要求。

7. 编制配合比表:将最终确定的配合比编制成配合比表。

5.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注意事项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水泥品种选择:根据工程要求和使用环境,选择适宜的水泥品种。

- 骨料搭配:根据骨料种类和粒径分布,合理搭配骨料,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

- 矿粉掺量:根据工程要求和使用环境,适量掺入矿粉改善混凝土性能。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标准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标准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标准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标准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在建筑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混凝土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

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混凝土性能的关键之一,对于保证混凝土性能的稳定和一致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标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混凝土配合比的概念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泥、骨料、粉煤灰、矿渣粉等材料的配合比例。

混凝土配合比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工作性和施工质量等方面。

因此,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非常重要。

三、混凝土配合比计算的原则1. 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抗渗等级;2. 按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工作性能和经济性要求确定水泥用量;3. 确定骨料用量和配合比;4. 按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工作性能和经济性要求确定掺加剂和外加剂的用量。

四、混凝土配合比计算的步骤1. 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抗渗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抗渗等级是混凝土配合比计算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抗渗等级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确定。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抗渗等级后,应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计算混凝土的配合比。

2. 确定水泥用量水泥是混凝土中的主要胶凝材料,其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经济性。

一般情况下,水泥用量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按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和工作性能要求确定水泥用量;(2)水泥用量不应超过设计要求的最大用量;(3)水泥用量应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 确定骨料用量和配合比骨料是混凝土中的主要骨架材料,其用量的多少也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经济性。

一般情况下,骨料用量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按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和工作性能要求确定骨料用量;(2)骨料用量应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3)骨料应满足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4. 确定掺加剂和外加剂的用量掺加剂和外加剂是混凝土中的重要材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和工作性能。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经济性分析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经济性分析

Ec n m ia Ana y i a ut o o cl l ss bo Co r t M i t e nc e e x ur Ra i De i n to sg
CHEN S e g g n h n - ag ( n ti g w y & B ig Co srcin Xiga Hih a r e d ntu t Ge ea C roain,Xiga 0 4 0 o n rl op rt o n ti 5 0 0,C ia hn )
( l 混 凝 土 的 水 泥 用 量 小 于 每 m, 10 g 采 用 大 粒 径 集 料 是 有 利 7k ) 的 ,但是 ,粗集料 的最 大粒径 愈 大 。混凝 土强度 愈小 ,特别 是对 水 灰 比较 低 的 中 强 和 高 强 混 凝
土 .骨料 最大粒 径 的影 响 十分 明
Ab t a t C n r t mit r r t d sg i ed m i a c r a c wi t e c n mi a p i cp e n sr c : o c ee xu e ai o e in s l o s n c od n e t h e o o c l r il i h n h g w y n i e r g r s l n i t e e o r e n f n w se Gi e t i ,t r e s e t r su id o i h a e gn e i , e u t g n h r s u c a d u d a t . v n h s h e a p c s e t d e t n i a s mma ie h s r b e u r ti p o lm. T e r l t g h o y n meh d r p t o w r S a t p o i e ee e c z h n eai t e r a d n t o a e u f r a d O s o r v d r fr n e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与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与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与方法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项目中。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是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一些常见的配合比设计注意事项。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1.强度原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工程需要确定相应的强度等级。

一般情况下,强度等级越高,水灰比应越小,砂石骨料应越细。

2.耐久性原则: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应具备良好的耐久性能,因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考虑骨料的质量、水胶比以及控制混凝土中氯离子和碱含量,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3.可施工性原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保证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施工性能的可控性。

考虑到施工的需要,可以适当调整配合比中的骨料粒度、砂含量和粉煤灰掺量等因素。

4.经济性原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低成本的骨料和掺合料,并控制水胶比,以降低材料成本和施工成本。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1.规范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可以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混凝土设计规范进行。

例如,在中国可以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

2.经验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也可以通过经验总结的方法进行。

根据历史工程项目的数据和实际应用经验,总结出适合不同工程需求的配合比设计。

3.试验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可以通过试验方法进行。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相应的试验,如压缩强度试验、流动性试验等,以确定合适的配合比参数。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注意事项1.骨料选择:混凝土的骨料应选择质量稳定、形状适当、颗粒分布合理的石料和砂子,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掺合料控制:混凝土中的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粉等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控制,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

3.水胶比控制:水胶比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应根据强度要求、耐久性要求和可施工性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控制。

4.配合比调整: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可以适当对配合比进行调整。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介绍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介绍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介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介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确定混凝土中各组分的配合比例和用量,以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可施工性等性能要求的过程。

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可以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混凝土的性能表现。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1. 强度要求原则混凝土强度是评价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配合比设计时,应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选择合适数值作为设计目标。

当强度等级确定后,混凝土组分的配合比要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或超出要求。

2. 施工性原则混凝土的施工性是指混凝土在浇筑、振捣、抗裂等施工过程中的可塑性、流动性和坍落度等性能。

在配合比设计中,应考虑混凝土的可施工性,确保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能够顺利浇筑、振捣和成型。

3. 经济性原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追求经济性,即在满足工程强度要求和施工性要求的基础上,尽量降低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减少成本。

通过优化配合比,合理选用适当的骨料掺合料,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1. 经验法经验法是根据过去的成功经验,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估算和调整。

常用的经验法包括牛顿法、ACI法、道路混凝土设计公式等。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对工程条件的要求较高,且适用范围有限。

2. 状态方程法状态方程法是根据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质,采用数学模型计算混凝土的配合比。

该方法适用于具备一定科学研究背景和计算能力的专业人士,可以更加精确地设计混凝土配合比。

3. 规范法规范法是指根据国家或地方的规范和标准,按照统一的配合比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在规范法中,根据工程用途和要求,按照规范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配合比设计。

4. 试验法试验法是通过试验和实际施工的结果,根据试验数据进行配合比的调整和优化。

该方法适用于需要考虑工程特殊要求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可通过试验获取数据并不断优化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组成混凝土各种材料的用量比例。

混凝土配合比表示方法——(1)单位用量表示法——以每1m3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用量(Kg)表示;(2)相对用量表示法——以水泥的质量为1,其它材料的用量与水泥相比较,并按“水泥:细集料:粗集料;水灰比”的顺序表示。

一、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1、施工工作性的要求满足拌和、运输、浇筑、捣实等要求。

2、设计强度的要求应满足结构设计或施工进度所要求的强度和其它有关力学性能的要求。

3、耐久性的要求满足抗冻性、抗渗性等耐久性的要求。

4、经济性的要求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节约水泥,合理利用原材料,降低混凝土的成本。

二、配合比设计方法及步骤1、三个参数及其确定原则①水灰比;②砂率;③单位用水量。

(1)原材料情况①水泥品种和实际强度、密度。

②砂、石特征。

品种、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含水率、级配;细度模数、最大粒径、压碎值。

③拌和水水质及水源。

④外加剂品种、名称、特性、适宜剂量。

(2)混凝土强度等级图5-31 混凝土配合比三个参数的确定原则(3)工程耐久性要求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条件、抗渗、抗冻、耐磨等性能。

(4)施工条件及工程性质包括搅拌和振捣方式、要求的坍落度、施工单位的施工及管理水平、构件形状及尺寸、钢筋的最小净距等。

三、配合比设计的方法与原理1、体积法的基本原理)(L m m m m gg ss ww cc 1000100=++++αρρρρ (5-21)2、质量法的基本原理cp w s g c m m m m m =+++0000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分四步进行,此过程共需确定四个配合比。

第一步:计算——确定初步配合比。

第二步:试配、试验、调整——确定基准配合比。

第三步:成型、养护、测定强度——确定实验室配合比。

第四步:换算——确定施工配合比。

(一)计算——确定初步配合比 1、确定混凝土的配制强度(o cu f ,)(1)计算配制强度o cu f ,≥k cu f ,+1.645σ (5—22)(2)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的确定 ①计算1122--=∑=n f n fni cuicu μσ, (5—23)②查表(1)按混凝土要求强度等级计算水灰比)(,b cea o cu WCf f αα-= (5—24)g ce c ce f f ,⋅=γ (5—25)ceb a o cu ce a f f f C W⋅⋅+⋅=ααα,(2)按混凝土要求的耐久性校核水灰比 3、选定单位用水量(wo m ) (1)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3 (2)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报告混凝土配合比是指在一定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材料的配合下,按一定的比例配制混凝土的过程。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是混凝土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变形和施工性能。

下面将从配合比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是在满足强度、耐久性和变形等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节约水泥和骨料,保证混凝土的经济性和施工性。

在设计配合比时,应根据工程的使用要求、材料的特性和现场的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

其次,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按经验配合比法、极限状态设计法和性能设计法等。

按经验配合比法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实验数据,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配合比。

极限状态设计法是根据混凝土结构在极限状态下的要求,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性能设计法是根据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要求,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

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进行配合比的设计。

另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比如要充分考虑混凝土的强度等性能要求,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和耐久性;要合理选择水泥、骨料和外加剂等材料,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稳定性;要根据混凝土的使用要求和现场施工条件,调整配合比的水灰比和骨料用量等参数;要进行充分的试验和检测,验证配合比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总之,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是混凝土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着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方法,注意各项事项,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应用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应用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应用》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的重要建筑材料,其配合比的设计与应用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性能、质量以及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科学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而正确地应用配合比则是实现混凝土预期性能和满足工程要求的重要保障。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一)满足工程性能要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首先要满足工程对混凝土所提出的各项性能要求,如强度等级、工作性(坍落度、流动性等)、耐久性(抗渗性、抗冻性、抗侵蚀性等)、体积稳定性(收缩、徐变等)等。

不同的工程部位和使用环境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各异,设计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以确保混凝土能够在实际工程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二)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工程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还应考虑经济性因素。

合理选择原材料,控制原材料的用量,降低混凝土的生产成本,同时也要避免因过分追求低成本而牺牲混凝土的性能质量。

通过优化配合比设计,可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原材料的适应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充分考虑所用原材料的特性和质量。

水泥的品种、强度等级、细度等,骨料的种类、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外加剂的性能和掺量等都会对混凝土的配合比产生重要影响。

设计时要确保原材料之间的相容性和适应性,使其能够协同发挥作用,形成性能优良的混凝土。

(四)施工可行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包括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和振捣等工艺要求。

配合比设计应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避免出现离析、泌水、堵泵等施工问题,以保证混凝土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一)原材料的选择与检验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之前,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并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

水泥应选用质量稳定、符合国家标准的品种;骨料应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种类、粒径和级配,并检测其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等指标;外加剂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品种和掺量,并进行性能测试。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优点。

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因此,在混凝土工程中,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必须被严格遵守。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1.强度要求混凝土的强度是选定配合比的重要指标之一。

混凝土的强度与水灰比、水胶比、水泥用量、骨料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必须根据工程要求,确定合适的强度等级,再根据强度等级选取合适的配合比。

2.耐久性要求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长期使用和暴露环境下的耐受性。

耐久性与水泥品种、水泥掺合料、骨料、配合比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工程所处的环境和使用条件,确定合适的耐久性等级,并选取合适的配合比。

3.流动性要求混凝土的流动性指混凝土在施工中的可塑性和流动性。

流动性与水灰比、水泥用量、骨料用量、掺合料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必须根据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流动性要求,并选取合适的配合比。

4.抗裂性要求混凝土的抗裂性指混凝土在受到荷载时的抗裂能力。

抗裂性与骨料的强度、骨料的形状、水泥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必须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抗裂性要求,并选取合适的配合比。

5.材料的选择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中,材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材料的选择不仅要满足强度、耐久性、流动性、抗裂性等要求,还要考虑到经济性和可靠性。

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必须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泥、骨料、掺合料等材料。

6.配合比的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中,配合比的优化是非常重要的。

配合比的优化可以使混凝土的性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减少材料的使用量,降低工程成本。

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必须通过试配和实际施工情况的反馈,不断优化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完整版

混凝土配合比完整版

混凝土配合比完整版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而混凝土配合比则是决定混凝土性能和质量的关键因素。

一个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能够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强度、耐久性等性能,满足工程的设计要求。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混凝土配合比的相关知识。

一、混凝土配合比的概念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之间的比例关系。

它是根据工程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如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以及原材料的性能和质量,通过试验和计算确定的。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1、满足工程设计的强度要求混凝土的强度是其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

配合比设计时,应根据工程结构的设计强度等级,通过试验确定合适的配合比,以保证混凝土在规定的龄期内达到设计强度。

2、满足施工要求的工作性工作性是指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流动性、可塑性、稳定性等性能。

良好的工作性能够保证混凝土易于浇筑、捣实和抹面,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3、满足耐久性要求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抵抗各种破坏因素的能力,如抗渗性、抗冻性、抗侵蚀性等。

配合比设计时,应考虑工程所处的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和配合比,以保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4、经济合理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成本。

通过合理选择原材料和优化配合比,减少水泥用量,降低工程造价。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1、确定混凝土的配制强度配制强度应高于设计强度,以保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强度保证率。

配制强度的计算公式为:fcu,o = fcu,k +1645σ其中,fcu,o 为混凝土的配制强度,fcu,k 为混凝土的设计强度,σ 为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2、初步确定水灰比(W/C)根据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和水泥的强度等级,通过经验公式初步计算水灰比。

然后,根据工程的耐久性要求,对水灰比进行调整和限制。

3、确定用水量(mwo)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要求和骨料的最大粒径,参考相关规范和经验数据,确定单位用水量。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强度和耐久性对于工程质量的保证至关重要。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是确保混凝土在使用期间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规范和要求,帮助工程师正确地设计混凝土配合比,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1. 设计原则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强度和耐久性: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是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设计中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耐久性要求能够满足工程要求。

•经济性: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应考虑材料的使用效率和成本,以实现经济性设计。

•可施工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考虑材料搅拌、浇筑和养护的可操作性,以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2. 设计步骤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一般包括以下步骤:2.1 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耐久性要求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使用环境,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耐久性要求。

常见的强度等级包括C15、C20、C25等,耐久性要求包括抗冻性、抗渗性等。

2.2 确定配合比类型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配合比类型,如常规配合比、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等。

2.3 确定材料比例根据已选择的配合比类型,确定水泥、砂、碎石等材料的比例。

在确定比例时,需要考虑材料性能、实际施工情况和经济性。

2.4 确定水灰比水灰比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它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根据已选择的配合比类型和强度等级,确定合适的水灰比。

2.5 计算材料用量根据已确定的配合比和混凝土体积,计算各种材料的用量,包括水泥、砂、碎石等。

2.6 检查和调整配合比对计算得到的配合比进行检查,确保配合比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如果不符合,需要调整配合比,直到满足设计要求。

3. 验证和调整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验证和调整,以确保设计的配合比能够满足实际要求。

3.1 制作试块根据设计的配合比,制作混凝土试块,进行强度试验。

试块的制作和养护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1. 引言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料和适量的水按照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建筑材料。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指根据工程的要求和材料的性能,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材料比例,确定配合比。

本文档旨在介绍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规程。

2. 设计原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强度原则:按照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并根据强度等级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和掺合料,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要求。

•经济原则: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混凝土成本,通过合理使用材料来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可施工性原则:在满足强度和经济要求的同时,考虑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保证混凝土的浇筑、密实和养护等施工工序的顺利进行。

3. 配合比设计步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如下:3.1 确定强度等级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常见的强度等级有C15、C20、C25等。

强度等级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承载能力、使用环境和结构要求等因素进行。

3.2 选用水泥和掺合料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和掺合料。

水泥的选择应满足强度等级和耐久性要求,掺合料的选择应根据工程要求考虑使用外加剂、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合料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3.3 确定砂浆配合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材料性能,确定砂浆的配合比。

砂浆的配合比包括水泥、砂子和水的比例,水泥和砂子的比例应保证砂浆的强度要求,同时控制水灰比来保证砂浆的工作性能。

3.4 确定骨料配合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材料性能,确定骨料的配合比。

骨料的配合比包括粗骨料和细骨料的比例,合理控制骨料的粒径和含量,以达到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要求。

3.5 确定水灰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工作性能要求,确定合适的水灰比。

水灰比过大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下降,水灰比过小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3.6 混凝土试块试验根据配合比设计结果,制作混凝土试块进行试验。

试验结果用于验证设计的配合比满足强度和耐久性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性能最佳调整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性能最佳调整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性能最佳调整方法在建筑工程的领域中,混凝土作为一种至关重要的建筑材料,可谓是一位无处不在的“功臣”,它默默地支撑着每一座高楼大厦、桥梁道路。

混凝土其性能的优化对于保障工程质量和提高结构耐久性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位“建筑界的大功臣”的实力,其实都取决于它的“秘方”也就是混凝土的配合比,这就是混凝土性能的核心!如何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以使其性能达到最佳状态或满足特定的使用要求。

一、混凝土配合比的解读,构建建筑的精确“配方”在建筑行业中,混凝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混凝土的“配方”——即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则是确保其性能稳定和优化的关键。

这一“配方”决定了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如水、水泥、骨料等)之间的精确比例。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为混凝土工程中的核心环节,对混凝土的顺利施工、工程质量以及工程成本产生着直接且深远的影响。

各种原材料按照特定比例混合,以得到符合工程需求的混凝土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有几个基本原则必须遵循:1、和易性原则:混凝土的拌合物需具备良好的和易性,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易于运输和浇筑,不会出现分层或沉淀。

2、强度原则:混凝土的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以支撑建筑结构的重量和承受外部荷载。

3、耐久性原则:混凝土应具备良好的耐久性,能够抵抗环境侵蚀和长期使用带来的磨损。

4、经济性原则: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混凝土的成本,提高工程效益。

相信大家根据上面所说,已经了解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它是一项既科学又艺术的工作。

混凝土它要求技术人员充分理解原材料的性能、掌握施工技术的要点,并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思维。

只有这样,才能为每一项建筑工程量身定制出最合适的混凝土“配方”,确保工程质量的稳定与卓越。

二、混凝土配合比究竟要怎么调整?才能使砼性能达到最佳或使用要求呢?1、混凝土配合比的“微调策略”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当原材料性能发生轻微变化时,为确保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对配合比进行适当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经济性原则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经济性原则
(河北保定保定申成路桥071000 谭志林)
摘要:目前公路工程行业中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极少按照最佳经济性原则进行,从而造成了大量的资源和经济浪费,本文就此问题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并提出了控制的理论和方法,希望能够作为现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理论方法的补充和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经济性、资源浪费、优化设计
正文:施工单位在前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往往都不太重视混凝土的经济性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之间的关系,或在这个过程中无法按照最优化原则进行,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和经济浪费。

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及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精细化管理的大前提下,我们提出了以下几项基本原则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经济最优化理论。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经济性原则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方面需要有效控制混凝土无效强度富裕,通过控制单方混凝土水泥用量,减少不必要的资源主要是水泥的浪费;另一方面需要控制好混凝土原材料的单位成本;再一方面需要结合经济理论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

1、有效控制混凝土无效强度富裕。

混凝土强度富裕包括有效富裕和无效富裕两部分。

有力地控
制混凝土无效强度富裕是进行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的重要前提,也是直接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中水泥浪费的重要途径之一。

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是根本,绝对不能以牺牲混凝土的质量为代价来苛求混凝土生产的效益。

混凝土生产和现场浇注条件不同于试验室条件,所以一定的混凝土强度富裕,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必需。

但在公路工程行业现有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中,人们往往只重视混凝土强度低值检测,而对工程中的混凝土强度无效富裕问题,缺少认识,对混凝土强度形成了贪大求高的心态,从而造成了资源以及经济的巨大隐性浪费。

我们应当尽量减少这种不必要的浪费。

我们都知道,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施工水平以及混凝土养生条件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三个关键要素,所以进行混凝土无效强度富裕控制,基本前提条件就是要求施工企业必须保证或提高混凝土的生产、浇筑水平以及养生条件,否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这种“实际强度高富余”反而成了另一种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必要条件。

2、混凝土基本原材料的选定原则。

2.1砂石料的基本选定原则。

2.1.1备选施工场周边地区多家砂石料场,依次抽样进行砂石料的筛分、含泥量、压碎值试验等基本试验,筛选出符合规范技术标准的砂石料供应场。

2.1.2 根据各料场提供的砂石料最低出场价p出,各料场到混凝
土拌和站的运距L,以及单方砂石料每公里运输成本p运,计算砂石料单方进场价p进:
p进=p出+p运﹒L
选用p进值最小的料场,供应砂石料。

2.2 水泥的基本筛选原则。

水泥对混凝土的质量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在选定水泥厂商前,首先要根据工程用各强度等级混凝土确定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可能用到的水泥品种,再从圈定的这些水泥品种当中,依次对生产厂家进行筛选。

水泥生产厂家的选定,可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2.1 对各厂家生产的该型号水泥进行水泥品质试验,并对各厂历史上生产的各型号水泥强度富裕系数,进行估测。

筛选出合格的水泥品牌及型号。

2.2.2 对于质量合格的水泥,采用同上选用砂石料场的方法,计算水泥进场价p进,选用p进值最小的厂商,供应该型号水泥。

2.2.3 如果出现数品牌水泥p进值相差不大的情况,选用评估强度富裕系数大的水泥品牌。

2.2.4 对于具备条件的混凝土拌和站,由于散装水泥具有出厂价格及运输成本低的优势,优先选用散装水泥。

2.3 减水剂的选用经济原则。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减水剂种类繁多,主要分为木磺系、萘系、水溶性树脂类和聚羧酸类四大类。

总的说来,不管使用何种种类
的减水剂,都可以采用以下性价比指标来作为减水剂的评选参考。

参考“性价比”概念,引入减水剂的价率比概念。

备选减水剂的最佳掺量为k ad,对应减水率为βad,进场折合价为p ad元/千克,该减水剂的价率比:
e = k ad p ad/βad
例如某减水剂,最佳掺量为1.2%,折合的价格为4.200元/千克,对应减水率为10%,则e=0.504。

计算各种经过试验检测合格允许使用的备选减水剂的e值,其中e值越小,代表其经济性越好,优先选用。

由于不同品质水泥的成分含量不同,其与减水剂之间相互作用的效果也大不一样,所以减水剂出厂标定的标准掺量并非是最佳掺量,配合比设计中往往需要经过多次搅拌试验才能获得最佳掺量值。

2.4 粉煤灰、硅灰、粒化高炉矿渣粉、沸石粉等掺合料和减水剂外的其它外加剂的经济选用原则基本同上。

3、混凝土配合比经济性优化设计的方法。

3.1 有关混凝土配合比经济性优化设计的两个问题。

3.1.1 混凝土粗集料的最大的粒径的选择。

混凝土骨料的最大粒径与混凝土的强度、水泥用量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试验研究表明,混凝土粗集料最佳的最大粒径取决于混凝土的水泥用量,由于粗集料的最大公称粒径对骨料比表面积的影响,在水泥用量
少的混凝土中(每1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小于170kg),采用大粒径集料是有利的,但是,粗集料的最大粒径愈大,混凝土强度愈小,特别是对水灰比较低的中强和高强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径的影响十分明显。

因而我们需要在配合比设计时找到它们之间的平衡点。

3.1.2在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的前提下,适当提高混凝土的粗细集料比,如果粗集料干燥洁净,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值。

主要是因为同面积干燥洁净的石料比非人造砂具有更多的开口孔隙,石料表面的毛细孔吸水后,相当于降低了混凝土的水灰比,同时水泥浆胶体,渗透进入到石料的开口孔隙中后,可以与骨料进行更加紧密的结合,从而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得到有效提高。

3.2 理论配合比的拓展。

在确定最终试验室配比前,首先需要“发掘”出更多不同的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的混凝土试验室配合比,为采用比较法对配合比进行经济性评价提供基础。

理论配合比的拓展可以从以下等几个方面着手:
3.2.1 当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都可以使用时,要求分别采用水泥的不同强度等级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

3.2.2对流动性或强度要求较高的混凝土,分别计算添加与不添加减水剂的混凝土配合比。

3.2.3对流动性或强度要求较高的混凝土,考虑是否掺用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沸石粉、超细微粒掺合料等掺合料,并
分别计算各配合比。

3.2.4 以上几个方面的组合分别计算的配合比。

3.3 模型的建立。

本模型中用到的所有材料价格都为通过前述经济原则选定材料的进场价格,本模型计算的所有配合比都为前面圈定的并且经过初步试验能够满足设计和施工技术要求的配合比。

按照每方混凝土各材料的组成情况,计算各配合比下该混凝土的单方成本:
M i=∑m ij p ij(其中i,j=1,2,3,……;j代表混凝土配合比i中的第j种组成材料)
3.4 选用方法。

计算混凝土各配合比的M i(i=1,2,3,……)值并比较它们的大小,选用M i值最小的2~3组混凝土配合比,再次进行试验,综合比较它们之间的经济性、强度值、和易性、耐久性等,从中选定一组综合性能达到最佳的配合比作为最终试验室配合比。

参考文献:
[1] JTJ 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2] 孙忠义,王建华.公路工程试验工程师手册(修订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2.
[3] 卜春风,张显峰,王晓洁.水泥混凝土路面配合比的主要影响因素[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3(6):36—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