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原始翻译资料

合集下载

沈从文:芷江县的熊公馆

沈从文:芷江县的熊公馆

沈从文:芷江县的熊公馆沈从文:芷江县的熊第宅有子今人杰,宜年世女家。

芷江县的熊第宅,三十年前街名作青云街,门牌二号,是座三进三院的老式一颗印老房子。

进大门二门后,到一个宅院,天井并不怎样大,石板地整整齐齐。

门廊上有一顶绿呢官轿,大约是为熊老太太预备的,老太太一去北京,这轿子好像就毫无用处,只间或亲朋办婚丧大事时,偶尔借去接送内眷用用了。

第二进除过厅外前后四间正房,有三间空着,原是在日本学兽医秉三先生的四弟住宅。

四老爷口中虽期期艾艾,胸怀俊迈不群。

生平欢欣骑怒马,喝烈酒,尚气任侠,不幸壮年早逝。

四太太是凤凰武士世家田兴恕军门独生女儿,湘西镇守使田应诏妹妹,性格也洒脱妥当,兼有父兄夫三者风味。

既不用服侍姑嫜,就回凤凰县办女校园作四姑太去了。

所以住处就空着。

走进那个房间时,还可看到一个新式马鞍和一双长统马靴。

四老爷摹拟拿破仑骑马姿态的大相,和四太太作约瑟芬打扮的大相,也一起还挂在墙壁上。

第二个天井宽一点,有四五盆兰花和梅花搁在绿髹漆架子上。

两边长廊檐槛下,挂一些腊鱼风鸡咸肉。

当地规则,田户每年按例都要按收成送给地主一些田中附产品,此外野鸡、鹌鹑,时新瓜果,也会按时令送到,有三五百租的地主人家,吃来吃去可吃大半年的。

老太太照老辈礼尚交游方法,凡遇田户来时,必回送一点糖食,一些旧衣旧料,以及一点运用药茶。

老太太离家园上北京后,七太太管家,仍是凡事按例,还常得写信到北京来买药。

第三进房子算正屋,敬神祭祖亲朋庆吊全在这里。

除堂屋外有大房五间,偏旁四间,归秉三先生幼弟七老爷祝七老爷为人忠恕纯厚,乐天知命,为服侍老太太不愿脱离身边,竟辞去了第一届国会议员。

但是熊老太太和几个孙儿女亲属,随后都接过北京去了,七老爷就和体弱茹素的七太太,及两个小儿女,在家中纳福。

在当地绅士中作首领,专为同乡巨细地主反抗过路戎行的额定分摊。

(这个当地本来从民三今后,就成为内战部队交游必经之路,直到抗战时期才变一变位置,公民是在分摊捐款中活下来的。

古诗柳梢青·岸草平沙翻译赏析

古诗柳梢青·岸草平沙翻译赏析

古诗柳梢青·岸草平沙翻译赏析《柳梢青·岸草平沙》作者为宋朝诗人仲殊。

其古诗全文如下:岸草平沙。

吴王故苑,柳袅烟斜。

雨后寒轻,风前香软,春在梨花。

行人一桌天涯。

酒醒处、残阳乱鸦。

门外秋千,墙头红粉,深院谁家。

【前言】《柳梢青·岸草平沙》是宋朝的仲殊所作,主要写了江南吴中的春景,从而抒发了他作为天涯行客、浪迹江南的观感。

【注释】①吴王故苑:春秋时吴王夫差游玩打猎的园林。

②柳袅烟斜:指柳条细长柔弱,轻烟随风斜飘。

③风前香软:谓春暖花开,香气飘溢。

④一桌天涯:一叶轻舟芷江水上飘摇。

桌,划船工具。

此处代指船。

【翻译】江岸草青沙平,吴王故都的池苑内,柳丝袅娜,斜烟飘逝。

雨后寒气已轻,风中花香清幽,春分时节,梨花如雪。

行人乘船漂泊天涯,酒醉醒来,只见残阳西沉,乌鸦乱飞。

一户人家的门外立着秋千,墙头闪过红粉佳人的身影,这是谁家的深院。

【赏析】这是一首怀古兼惜春的词。

作者当时客游吴中,面对“吴王故苑”的春色,产生了很深的离愁。

全词几乎都是写景,但是每一种景物都包含著作者主观感情。

首句先从江边的堤岸沙草落笔,展现空阔宏人的场景。

接着镜头慢慢推移,岸边的“吴王故苑”进入视线。

镜头再继续上移,又出现了故苑中“柳袅烟斜”的景象。

这三句的连贯描写,仿佛一组电影的长镜头。

作者随视线所至,看似信笔写来,实际上有内在的条理:“岸草平沙”暗含着大江,江水东流,往往勾起人们古今变幻的叹息;于是出现了“吴王故苑”这一饱含历史沧桑的古迹,这是很直接的怀古;最后归于“柳袅烟斜”这一迷离景色的描摹,使得怀古的愁情有了归依——柳烟袅袅,正如作者的缕缕愁思。

“雨后寒轻”由怀古而进入赏春。

初春季节,一场小雨过后依然有阵阵寒意,虽然“雨疏风骤”,但阵阵春风吹过之时,仍然带来了一股温暖而柔软的清香。

作者循着香气找寻,发现了盛开的梨花。

“春在梨花”一句写得轻巧,把作者赏花又赏春,惜花又惜春的愉悦感情很好地表现了出来,语意新奇而又顺畅。

红色旅游导游词

红色旅游导游词

红色旅游导游词秦时明月汉时关。

芷江,在汉代即已建城。

初名无阳,又叫沅州。

也许是因为屈原流放沅湘时采撷岸芷汀兰芬芳他的诗行吧,最后定名为芷江。

位于芷江县城3公里七里桥乡的芷江受降坊,是华夏大地唯一的抗战胜利的建筑纪念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标。

受降纪念坊为四柱三拱门,整个造型如同一个“血”字,象征着中国人民经过长达8年多的浴血奋战,用三千五百多万同胞鲜血换来了胜利,同时教育国人永远不忘血的教训,永远不忘“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

纪念坊的领额是蒋介石所题的“震古铄今”四个大字。

立柱上分别题写两副对联,中间一幅是蒋介石所题的“克敌受降威加万里,名城揽胜地重千秋。

”侧联是李宗仁题的“得道胜强权百万敌军齐解甲,受降行大典千秋战史记名城。

”何应钦将军题写:“名城首受降实可知扶桑试剑富士扬鞭还输一着,胜地倍生色应推倒铜柱记功燕然勒石独有千秋。

”草木葱郁,鸟语花香。

纪念坊附近的园地上栽种着各种花草树木,其中有一种不知名的花正开得怒放,那鲜红的颜色仿佛烈士的鲜血一样印染着大地,和平之花是用烈士的鲜血浇灌而成。

纪念坊左侧为受降旧址,由三栋黑色双层木结构平房组成,呈长方“品”字天井型。

左侧为陆军总司令、中国受降全权代表何应钦的办公室。

在“历史不应忘记!”的标语前驻足留念。

何应钦当年的办公室挂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和“知足常乐”的座佑铭。

何应钦贵州兴义人。

早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

抗战爆发后,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

1944年任中国陆军总司令,指挥了湘西反-攻战。

1945年代表中国政府接受日本投降。

蒋介石从重庆飞抵芷江,在芷江作短暂的停留,并向全国人民发表的抗战胜利广播词。

一幅全身戎装的蒋委员长大型图像显得格外醒目。

受降堂里挂着一幅孙中山的半身像,国民党旗、国旗两边贴着孙中山的著名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孙中山像前有排成弧形的几张桌子,上面铺着洁白的桌布。

对面摆着另一张桌子和四把漆黑的椅子,作为投降代表的座位。

美丽芷江

美丽芷江

美丽芷江——爱美丽芷江,创卫生家园碧涌中学 160班杨娟指导老师:蒲婉婷芷江,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如诗如画的地方,位于湖南省西部,地处武陵山南麓,云贵高原东部余脉延伸地带,素有“滇黔门户,黔楚咽喉”之称。

芷江古属五溪蛮地,因著名诗人屈原远有芷兮有兰而得名。

远在旧石器时代,舞水沿岸就有原始人类活动,西汉高祖五年置元阳县,明清时曾为州。

明代所建的龙津风雨桥巍然横卧于舞水河上。

被誉为当今世界第一大风雨桥,全长146.7米,宽12.2米。

历经沧桑400余年。

在溪河上修建风雨桥是侗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一个显著特征。

河水将芷江城划分为东西两半。

滔滔河水,终年不断。

以舟为渡的两岸百姓及商旅行人常常葬身鱼腹。

明万历十九年,沅州城有一个叫宽玉的和尚,四方奔走募捐、共募集到捐资金15000两白银、粮食11万石,在此修建了风雨桥,石桥墩子,流水形成如龙口喷津,故名“龙津风雨桥”。

该桥长廊两侧共设厢房式启面94间,隔间建有7处凉亭,亭最高17.9米,整个风雨桥与全国内陆最大的妈祖庙——天白宫、河东侗乡吊脚楼群相互映衬。

该桥为生木质架构,无一钉一铆,气势宏大,如一条长龙横贯舞水东西两岸。

深蓝色的琉璃瓦,6组金黄色的双龙抢珠和兽头,白色的檐口、屋脊等,体现出当代侗民族园林建筑风格,悬柱、悬爪、柱脚、石鼓则体现了侗族木建筑艺术。

阁楼观赏厅,亭廊、柱坊、店面门牌上的条幅均系全国名家书法精品,由名匠雕刻。

该桥整体设计建造简洁明快、工艺精雕细琢,集侗乡建筑文化艺术与当代园林建筑艺术于一体。

创卫生家园现在人们虽然都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大摇篮”里。

不过我知道在这美丽的家园里面,依旧存着一些污点,一些陋习〃〃〃〃〃〃我经常走在街上,地面上上都会发现有许多“牛皮癣”,这些东西不但多而且还影响市容。

如果不是那些无私的环卫工人来铲垃圾,铲掉那些难看的“牛皮癣”,我们应该多谢那些无私的环卫工人。

在放学的路上,我经常看到有许多随地摆摊的“走鬼”,随地吐痰的人,随地乱扔垃圾的人〃〃〃〃〃〃那些被乱扔的垃圾就在地上或者天空中乱飞着。

湖南芷江

湖南芷江

湖南芷江:抗日战争“受降城”的小城大事“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屈原雪峰山侧,潕水河畔,湘西的群山中,有一座美丽而寂寞的小城—芷江,以屈原的诗句命名。

抗战时期,它曾驻扎过庞大的中美军队。

美军将领陈纳德曾在这里为中国飞行学员授课,新六军战士曾整装待发,光复沦陷的国土。

而今的陈纳德路、凯旋路、和平路……记录着它曾流过的血和泪,记录着民族的壮烈往事,却很少人知道。

一水穿城而过,两岸吊脚楼,河上风雨桥,这样逐水而居的小城在湘黔交界并不出奇,同在湘西的凤凰和地处黔东南的镇远,都是如此。

比起游人如织的凤凰,以及位于繁忙的湘黔铁路沿线的镇远,芷江显得寂寥许多。

要到这里,需先乘火车到湖南怀化,再换中巴,沿320国道蜿蜒。

抗战中的湘西小城尽管处于湘黔要道上,芷江从来都不是繁华之地。

中原逐鹿的战国时期,这里是五溪蛮居地,西汉时始置潕阳县,五代时筑沅州城以据守湘黔门户,明清时曾为川、黔、滇、湖广总督府和偏沅巡抚所在地,清乾隆元年始称芷江县。

芷江之名遂沿用至今。

但边地良远,世居于此的侗族、苗族,在中原王朝眼中无非化外之民,疏于羁縻。

这座小城于天朝上国,之言,无非要塞、堡垒、邮驿。

不论潕阳、沅州,还是芷江,这些名字都默默无闻,直到中华民族那血与火交织的八年抗战。

1934年,军事理论家蒋百里为即将全面爆发的中日战争向当局进言:战时大本营宜设在芷江。

芷江隐藏在崇山峻岭中,远离平原,远离大城市,适合隐蔽和保密,于是它临危受命,担当起了中华民族抗战的重任。

下面是小小芷江城在抗战中的令人瞩目的履历:1937年12月,国民政府开始在芷江建设军用机场。

1938年10月,芷江机场建成投入使用,部分中国空军入驻。

美国援华空军将领陈纳德到此创建中美航校并监督芷江机场扩建。

1941年,苏联援华空军中队入驻芷江。

1943年,陈纳德将军率领的飞虎队进驻芷江。

1944年,日寇在“一号作战”(豫湘桂会战)中,相继占领和捣毁了除芷江机场外的盟军在华主要军事机场。

从芷江_和平节_展馆翻译问题对地方外宣翻译的思考

从芷江_和平节_展馆翻译问题对地方外宣翻译的思考

与之极不协调的是 , 笔者发现 , 举办
字翻译存在不少显而易见的问题 。 就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 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 以期抛砖引玉 , 引发同行对地方外宣 翻译的思考 , 也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 并最终作出相应的改进 , 从而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 。 关键词 : 芷江 ; 和平节 ; 受降坊 ; 飞虎馆 ; 翻译 文章编号 : 1671- 9743 ( 2010) 10- 0087- 03 中图分类号 : H315 9 文献标识码 : A
第 29 卷第 10 期 2010年 10月
怀化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AIHUA UNIVERSITY
Vol 29 No 10 Oct . 2 0 1 0
从芷江 和平节 展馆翻译问题 对地方外宣翻译的思考

摘 要: 和平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怀化学院 外语系 , 湖南 怀化 418008) 的定期举行 , 使地处湘西一隅的偏远小县芷江在国 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 然而 , 和平节 纪念活动的两个最重要的场所 受降坊 和 飞虎馆 展馆里的文
目的论观照下的外宣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课题 , 项目编号 : 湘财教指 [ 2008] 71 号 。
敏 ( 1971- ) , 男 , 苗族 , 贵州 天柱人 , 怀化学院外语系副教授 , 硕士 , 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方 面的研究 。
∃ 88 ∃
怀化学院学报
2010 年 10 月
如果 把 字 典 里 的 解 释 直 用 在 译 文 里 , 那 便 是 死 译 , [ 1] ( P230- 243) ∋∋ 。 由 于中 外 两语 言 的 语义 及 语 法 结构 大 不 一 样 , 外汉词典无法 全面提 供一 个词 在各种 不同 上下文 里的 具 体运用 , 译者要是脱离上下文用 逐词对应的 译法 , 严重情 况下 就会变成死译 , 而 死译的 译文 是会 引起误 解甚 至使人 看了 不 知所云。比如 , 例 ( 1) 原文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 译文 : The original site of Chinese people s Anti- Japanese war victory surrender acceptance 原文为 受降坊 园 区的 详称 , 译 文随原 文一 起雕 刻在 该 园高大、 庄严的大门正面。不难看 出 , 译文 尽管形 式上与 原文 字字对应 , 但实际上貌合神 离 , 尤其 是 acceptance 一词所 放的 位置不当。按内 涵逻辑 , 该 词应该 紧跟 在 Chinese people ( 中 国人民 ) 的后面而非 surrender ( 投降 者 ) 的后面 , 因而 , 译 文混 淆了受降的 主体与 客体。究 其原 因 , 主要是 译文 不但 拘泥 于 原文形式 , 把原文 的句 法搬进 译入 语 , 不 敢调 整原 文语 序 , 不 敢增减改变原 文字 词 , 造 成字 比 句次、 违 背 译入 语 规律 的 死 译。我们始终要 记住 , 翻 译是两 种语 言之间 的信 息转 换 , 两 种语言 就意味着它们是不同的 语言体系 , 各自有 独特的 语言 规律 , 而翻译要忠实的是原文的 内容而不是 形式 , 译文是 给译 入语的读者看 的 , 因此 , 都要 对原 文的形 式加 以相 应的 调整。 参照 CCTV- 9 报道我 国纪 念抗战 胜利 65 周年 活动 中有关 中 国接受日本投降的内容 , 笔者认为 , 本例可 译为 : Original Site of China s Accepting Japan s Surrender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类似的 机械直译甚 至死 译的例 子 , 在 受降 坊 园 区的 公 示语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 比如 : 要想致富 , 诚信铺路 The way to get rich, is paved with credit 人生是船 , 诚信是帆 Life as the ship, credit as the sail. 积累 信 誉 财 富 , 放 飞 多 彩 生 活 Accumulate the wealth of credit, fly colorful life. ∋∋ 这些字字对应、 字比句次、 生搬硬套、 不知 所云的 译文 , 不 但不能达到预期的 对外宣 传效 果 , 反而有 损芷 江乃至 中国 的 形象。 2 照抄字典 鲁迅先生在译% 死魂灵& 时曾有句 名言 : 字 典不离 手 , 冷汗 不离身。词典不仅是我 们治 学的 良师益 友 , 更是 我们 翻译 的 案头顾问。但使用不 当 , 字典 也不 可靠。纵 览译 苑中 的种 种 误译、讹 译 与 拙 译 , 它 们 往 往 与 词 典 的 运 用 莫 不 相 [ 2] ( P230- 243) 关。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 Firth 与我国学者林语堂曾发表过 精神 贯通的议论。前者说 : Each Word when used in a new context is a new word 后者称 : 单靠查字典去翻译 , 译出来与原文意旨 必然 [ 3] ( P325- 330) 相讹。 字 是死 的 , 有了 上下文 才是 活的 , 依靠 词典 过 了头也会出毛病。再说 , 除语境外 , 语体 也是一 大问题 , 因而 , 完全照抄词典往往难以解决问题。 例 ( 2) 原文 : 前事不忘 , 后事之师 译文 :The remembrance of the past is a guide for the future 与例( 1) 一样 , 本例原文和译 文也一起 雕刻在 受 降坊 园 区的大门上 , 只不 过是 在背面。 如不 细看 , 译 文很 完美 , 因 为 几乎随便一本汉英字典词 , 在 前事不 忘 , 后 事之师 的词 条里 都能找到 The remembrance of the past is a guide for the future 的 译文 , 译者只 要 照抄 即可 , 唾手 可 得。但 是 , 字 典 里 前 事 不 忘 , 后事之师 的译文 , 除 了以 上说 法以 外 , 往往 还包 括 : past experience, if not forgotten, is a guide for the future 、 the past is the prologue 、 by not forgetting the past, one can draw lessons from them 、 you can draw lessons from the past if you don t forget it 、the remembrance of the deeds of the past ages is the best guide in the future 等等不同的 表达 方式。稍 加斟酌 , 不 难发 现 , 不管照 搬 词典的哪种表达方式 , 都只是对 前事 不忘 , 后事之师 的 字面 翻译或解释 , 无法 体现出 中国 人民 抗战的 特殊 历史背 景以 及 警示后人所 应吸取 的深 刻历史 教训。因 此 , 为了 体现 原文 的 深刻内涵 , 最 好 译 为 Lessons drawn from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can never be forgotten 。如果用倒装结构 Never will the lessons drawn from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be forgotten. 则更能加强语气和效果。

我的家乡-芷江

我的家乡-芷江

我的家乡--芷江芷江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部,地处武陵山系南麓云贵高原东部余脉延伸地带,东经109°17′-109°54′,北纬27°04′-27°38′,东邻中方县、鹤城区,南接洪江市、会同县及贵州省天柱县,西连新晃侗族自治县及贵州省万山特区,北界麻阳苗族自治县及贵州省铜仁市。

县城芷江镇距怀化市仅39公里。

素有“滇黔门户、黔楚咽喉”之称。

芷江古属“五溪蛮地”,因著名诗人屈原"沅有芷兮澧有兰"而得名。

远在旧石器时代,舞水沿岸就有原始人类活动。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无阳县,明清时曾为川、黔、滇、湖广总督府和偏沅巡抚所在地,乾隆元年(1736年)始称芷江县,1986年改为芷江侗族自治县。

总面积2099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总人口36万,其中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50%以上。

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遍布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出土的商周时期的编钟、青铜凤形器等珍品尚属罕见;宋代古城墙、护城河历历在目;明代所建的龙津风雨桥巍然横卧于舞水;内陆最大的妈祖庙——天后宫矗立于舞水之滨;文蕴丰厚的文庙和奎文阁等古建筑群分布于县城各处。

另外,蜚声海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胜利的标志性建筑芷江抗战胜利受降纪念坊以及盟军第二大机场芷江机场、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受降堂、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湘西剿匪烈士纪念塔等一大批纪念性建筑在境内熠熠生辉。

芷江青山逶迤,溪河蜿蜒。

舞水河自西向东以“S”型穿城而过,跨境92.5公里。

县城历史上有著名的“内八景”、“外八景”。

现幸存有“明山叠翠”、“秀水拖兰”、“龙津春浪”、“杨溪云树”四景,古有许多文人墨客在此吟诗填词。

城北郊明山,现为自然保护区,主峰高1008.2米,登顶峰可以饱览城邑风光。

现今每逢农历三月初三,相邻3省18县数万余人,兴会于此,或歌或舞,热闹非凡。

明山还盛产著名的紫袍玉带石,宋高宗建王朝和慈祥太后兴建建颐和园时,明山石均作为“贡品”进入“雕栏玉砌”行列。

芷江原始翻译资料

芷江原始翻译资料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受降旧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位于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芷江镇七里桥境内,距怀化市33公里,距县城3.5公里,占地面积63亩,规划面积300亩,是中华人民接受侵华日军投降的旧址。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A级旅游景点。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

当日,蒋介石以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名义电令侵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指出日军六项投降原则,决定湖南芷江为中国战区总受降地,冈村宁次复电接受投降命令,并派其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速来芷江办理日军投降具体事宜。

1945年8月24日日军降使--侵华日军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飞抵湖南芷江代表日本政府向中国政府无条件投降,中国战区受降代表何应钦将军,萧毅肃将军在芷江主持了中国战区受降典礼,并部署全国16个受降区100余处缴械点受降事宜,办理了侵华日军投降具体条款,签发24分备忘录。

芷江受降庄严宣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从此,芷江永远定格在中国历史最辉煌的坐标点上。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受降旧址于1985年正式对外开放,主要包括抗日胜利受降纪念坊,受降大院(包括受降会场旧址,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旧址,何应钦办公室旧址),萧毅肃陈列室,受降史料陈列展馆,兵器陈列馆,受降亭等纪念性构筑物。

Chinese People's Anti-Japanese War Victory and Surrender Acceptance MuseumChinese People's Anti-Japanese War Victory and Surrender Acceptance Museum located at Hunan Province's Zhijiang Dong Ethnic Minority Autonomous County's Zhijiang Town's Qiliqiao,is 33km away from Huaihua,and 3.5 from the County Town,and it is 63 mu large with 300 planned area,it is the place where Chinese people accepted the Japanese surrender.Now it is the National Important Relic Protection Unit and National Patriotic Education Exemplary Unit,and National 4A tourism scenic point.In August 15th, Japanese government claimed the unconditional surrender, in the same day,Jiang Jieshi,as Chinese highest commander informed Yasujt Okamura,then Japanese highest leader in China, with 6 principles concerning Japanese surrender, deciding Zhiiang as the place to accept surrender.Okamura answered the telegraph and accepted the surrender order,sending Takeo Imai ,his general staff as represantative to settle the related matters.In August 21th,the Japanese represantative Imai flew to Zhijiang to surrender to Chinese government at Zhijiang,Hunan Province. General He Yingqin and General Xiao Yisu held the Chinese Battlefield Surrender Acceptance Ceremony,and also arranged 16 areas to accept the surrender and 100 odd weapon release points. Besides that,24 referendoms were signed.Zhijiang Surrender Acceptance nobly claimed that Chinese Anti-Japanese War and World Anti-Fascist war be over.From then on,Zhijiang was set in the most splendid point in the history. Chinese People's Anti-Japenese War Victory and Surrender Acceptance Museum,open to pulic in 1985,mainly consists of the Arch of Anti-Japenese War Victory and Surrender Acceptance,Surrender Acceptance complex(includes the Original Site of Surrender Acceptance, He Yingqin Office,the Surrender Acceptance Hall,Chinese Army General Headquarters,General Xiao Yisu exhibition Room and some precious relic articles.抗战胜利受降纪念坊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8月21日至23日,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今井武夫代表日本政府在湖南芷江向中国政府袒福乞降。

芷江旅游景点介绍

芷江旅游景点介绍

芷江旅游景点介绍芷江是位于湖南省西南部的一个县级市,是一个充满着浓厚苗族风情和独特自然风光的地方。

芷江县境内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一个理想的旅游胜地。

以下将介绍芷江的一些旅游景点,让您更加了解这个美丽的地方。

首先,芷江的苗族文化非常丰富。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苗族的传统歌舞表演,参观苗族的传统民居,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了解苗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手工艺品。

尤其是在苗族的传统节日,如苗年、苗历新年等时候,芷江的街头巷尾都会充满着喜庆的气氛,游客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民族风情。

其次,芷江的自然景观也非常吸引人。

这里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区,如芷江风景名胜区、大瑶山国家森林公园、芷江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等。

这些地方都有着壮丽的自然景观,如奇峰怪石、瀑布溪流、原始森林等,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般的美丽世界中。

在这里,游客可以尽情地徒步、登山、观赏风景,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此外,芷江还有一些历史文化景点值得一游。

比如芷江古城、芷江县博物馆等,这些地方都保存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物,让人们可以了解到芷江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在古城里漫步,可以感受到古老的建筑风格和历史的沧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芷江。

除此之外,芷江还有一些特色的民俗景点,如苗寨、侗寨、土家寨等。

这些地方都有着独特的民族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不同于城市的生活方式,感受到原生态的民族风情。

总之,芷江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无论是苗族文化、自然风光还是历史文化,都能让人流连忘返。

如果您想要体验不一样的旅行,不妨来芷江走一走,感受这里的美丽与神奇。

相信您一定会留下美好的回忆,带着满满的幸福与感动回家。

芷江受降坊

芷江受降坊
Zhijiang Surrender Acceptance
August 15th,1945,japanese government declared unconditional surrender. During 21st to 23rd of august, Imai, the Japanese vice staff-in-general, was dispatched by Okamura, Japanese General Commanding Officer in china, and flew to Zhijiang for affairs concerning Japanese surrender. Henceforth, Zhijiang became a wellknown city acknowledged by the whole world.
The site is arranged according to original condition and the tables and chairs are precious historical relics.
The dove is the symbol of peace.
The signs of peace are everywhere.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1到23日侵华日军 投降代表今井武夫一行飞抵芷江办理日军投降事宜。从此,芷 江成为据世界瞩目的历史名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riumphal arch 又称血字门
The Surrender Acceptance Hall is the place where the ceremony was conducted. The Surrender Acceptance at Zhijiang wrote the greatest and most splendid leaf of Chinese people’s struggle against the foreign invaders.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复习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复习

基 础 梳 理 考点3 古代湖南的主要文化成就(识记)
7、思想家王船山是今衡阳人,把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发 展到最高峰。 8、思想家胡安国和胡宏父子在湖南创立了湖湘学派。 9、东汉的蔡伦,今耒阳人,改进了造纸术,发明了植物纤维纸 (也叫“蔡侯纸”)。 10、东汉的医学家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期间在长沙坐堂行医。 11 铜官陶始创于唐代,长沙铜官后来成为全国著名的“五大陶 都”之一。 12、浏阳花炮始创于唐代。 13、北宋时期湖南的两大著名书院是:长沙岳麓书院、衡阳石 鼓书院。
基础梳理 综合拓展
基 础 梳 理
考点6 新中国的湘籍建国元勋与英雄人物 (识记)
1、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的籍贯及 担任的最高职务: ①毛泽东(敢教日月换新天):——湘潭人,为中国共产党第 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曾任中 共中央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②刘少奇(人民公仆):——宁乡县,建国后任全国人大常委 会委员长和共和国主席。 ③任弼时(党和人民的骆驼):——汨罗人,在中共七大上, 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一起,被大会选举为领导全党 的“五大书记”。
基础梳理
综)
1、湖湘文化的开启者是屈原(创造了“楚辞”,代表作有《离 骚》)和贾谊(代表作有《吊屈原赋》)。 2、古代湖南本土著名文学家姓名、所处时代与籍贯: 明朝:茶陵人,李东阳,形成茶陵诗派,茶陵诗派人物之一: 何孟春(郴州人) 3、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是今长沙人,其书法纤浓合度,意态清遒, 笔力挺拔,结体险峻,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欧体”。 4、唐代书法家怀素是今长沙人,他以草书著名,与张旭并称 “颠张醉素”。 5、清代书法家何绍基“猿臂翁”是今道县人,擅长草书,熔铸古 人真、草、隶、篆各体书法,自成一家。强调中锋行笔,独创悬 臂回腕执笔法。 6、思想家周敦颐是今道县人,成为理学的创始人。代表作: 基础梳理 综合拓展 《爱莲说》

写芷江的英文作文

写芷江的英文作文

写芷江的英文作文Zijiang is a small town locate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Hunan province, China. It is famous for its beautiful natural scenery, rich cultural heritage, and delicious local cuisine.The town is surrounded by lush green mountains and clear rivers, making it a perfect destination for nature lovers and outdoor enthusiasts. Visitors can enjoy hiking, camping, and fishing in the picturesque surroundings.Zijiang is also known for its traditional folk customs and ancient architecture. The town has well-preserved old streets, temples, and ancestral halls, which reflect the long history and unique culture of the region.One of the must-try dishes in Zijiang is the local specialty called "sour fish soup". It is a sour and spicy soup made with fresh river fish and a variety of local herbs and spices. The unique flavor of the soup is a truerepresentation of the town's culinary tradition.In addition to its natural beauty and cultural attractions, Zijiang is also a great place to experience the simple and peaceful lifestyle of the local residents. The town's slow pace and friendly atmosphere make it a perfect escape from the hustle and bustle of city life.Overall, Zijiang is a hidden gem that offers a perfect blend of natural beauty, cultural heritage, and delicious food. Whether you are a nature lover, history buff, or foodie, Zijiang has something special to offer to everyone.。

美丽的芷江英语作文

美丽的芷江英语作文

美丽的芷江英语作文Zhijiang is a small town nestled in the heart of China's countryside, a place where the beauty of nature and the warmth of its people blend harmoniously. The town is knownfor its picturesque landscapes, rich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tranquility that it offers to its visitors.The town is surrounded by lush green mountains that seem to embrace the town like a protective guardian. The air is fresh and crisp, carrying the scent of pine and the earth, a reminder of the untouched natural beauty that Zhijiang possesses. The river that meanders through the town adds a touch of serenity, its gentle flow a constant companion to the daily life of the residents.Zhijiang's streets are l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e, each building telling a story of the town's history and culture. The locals take pride in preservingtheir heritage, and this is evident in the well-maintained structures that stand the test of time. The town square is a hub of activity, where people gather to socialize, play traditional games, and celebrate festivals with great enthusiasm.One cannot speak of Zhijiang without mentioning its people. They are known for their hospitality and kindness. Visitors are often welcomed with a smile and an invitation to join in the local festivities or to share a meal. The sense ofcommunity is strong, and it is not uncommon to see neighbors helping each other out, creating a warm and inviting atmosphere.The town also boasts a variety of local crafts and products, from intricately woven textiles to delicious homemade delicacies. The local market is a vibrant place where one can find a treasure trove of unique items that reflect the creativity and skill of the Zhijiang artisans.In conclusion, Zhijiang is a place of natural beauty,cultural richness, and community spirit. It is a town that invites you to slow down, to appreciate the simple pleasures of life, and to connect with the people and the environment. Whether you are a traveler seeking a peaceful retreat or someone looking to immerse themselves in a different culture, Zhijiang offers a unique and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1944年的芷江城照片,跟你爷爷差不多老!太珍贵!

1944年的芷江城照片,跟你爷爷差不多老!太珍贵!

1944年的芷江城照片,跟你爷爷差不多老!太珍贵!
1944年芷江是二战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
部,军民高达十几万人,芷江城盛极一时,相
当繁华,笔直宽阔的石板路人山人海……
街头某店外停放的婚轿,色调单一的服装,那时还有留猪尾辫的清朝遗民
1944年的芷江已具备现代城市的雏形,凯旋路有几层楼高的楼房,
马路设有人行道、路缘石、主道,人行道上有电线杆,旁边商铺挂满了广告牌
芷江人民当时的生活状态,全民皆兵也全民皆农
如果照片中的少年还健在,现在应该80多岁了
芷江城的一家饭馆,压根没有现在满城“芷江鸭”这道招牌菜,“鱼”才是芷江真正的主菜肴
一位妈妈给两个小女孩梳头
一群妈妈们在水边洗衣服,水貌似有点浑浊啊
正在干活的小男孩
等待顾客的青年刷鞋匠
提着两个空篮子的小姑娘
阳光下那天真的笑脸,那时候不流行瘦腿收腰的服装,直筒裤在当时更普遍,因为哥哥穿过后弟弟还可以穿。

卖笛子和箫的手工艺人
木匠师傅
1944年芷江的农田风光
当年城外的砂石路面和马车队,现在是沥青路面和小车队了,七十多年瞬息万变
芷江水运十分发达,当时的帆船,很多人问芷江为啥有个盗版妈祖庙,不懂别说话,说话暴露智商。

福建商人乘船来芷江修的,需要盗版吗?据说怀化上游公坪的排帮也正处鼎盛期。

芷江军民合力理建造军事设施
美利坚鲨鱼式战斗机,虽然现在国内抗美潮很浓,但二战中美利坚还是出过力的,曾经对中国的好我们不会忘,但想骑到中国头上来就别想了。

美利坚飞虎队在芷江的驻地,连房子上都是老虎图案的LOGO
芷江机场是当时的“远东第二大机场”,这位美国大兵坐的滚路
石现在还留在芷江机场。

芷江风俗的作文

芷江风俗的作文

芷江风俗的作文The customs and traditions of Zhijiang, a small town nestled in the mountains of China, are rich and vibrant. 芷江的风俗习惯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From the way people greet each other to the rituals they perform during special occasions, every aspect of daily life in Zhijiang is steeped in tradition. 无论是人们相互打招呼的方式,还是在特殊场合举行的仪式,芷江的日常生活的每个方面都沉浸在传统之中。

One of the most fascinating customs in Zhijiang is the practice of holding elaborate ceremonies to honor ancestors. 芷江最引人入胜的风俗之一是举行精美的仪式来敬拜祖先。

These ceremonies involve offering food and incense to the spirits of the departed, as a way of showing respect and gratitude for their guidance and protection. 这些仪式涉及向逝者的灵魂供奉食物和香火,以示对他们指引和庇护的尊重和感激。

Another important tradition in Zhijiang is the celebration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另一个芷江的重要传统是庆祝中国新年。

During this time, families come together to share a festive meal and exchangegifts, while fireworks light up the night sky. 在这个时候,家庭会聚在一起享用节日大餐并互赠礼物,而烟花则照亮夜空。

说说芷江侗族自治县的来历

说说芷江侗族自治县的来历

说说芷江侗族自治县的来历芷江县以“澧有兰兮沅有芷”典故得名。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始设无阳县,属武陵郡。

东汉时裁无阳,并入辰阳县。

晋太康年间(280~289),以故无阳县地置舞阳县。

晋义熙年间(405~415),迁治于故镡成县,南朝宋因之,齐时(479~502)改舞阳为。

梁时(502~557)改为龙(木票刂)县。

唐贞观八年(634),以辰州龙(木票刂)置巫州,龙(木票刂)改龙标,又析龙标置夜郎、朗溪、思微三县。

天授二年(691),改巫州为沅州,又析夜郎置渭溪县。

长安四年(704),分沅州夜郎、渭溪二县置舞州。

先天二年(713),析龙标置舞阳县(治所在今芷江县城),仍隶沅州。

开玩十三年(725年),沅州复为巫州,舞州易名为业州。

天宝元年(742),巫州改为潭阳郡,业州改为龙标郡。

乾元元年(758),潭阳郡复改为巫州,龙标郡复改为业州。

大历五年(770),巫州更为叙州潭阳郡,领龙标、朗溪、潭阳三县;业州更为奖州龙溪郡,领峨山、渭溪二县。

唐末,马殷据湖南,叙州“蛮酋”昌师益附于楚。

五代长兴三年(932),楚王马希范以叙州潭阳县置懿州。

乾祐三年(950),马希萼袭位,改懿州为洽州。

宋乾德三年(965),改洽州为懿州,遂为羁縻州。

熙宁七年(1074),撤销羁縻州,在懿州新城(今县治)置沅州,又以潭阳郡地置卢阳县。

元丰三年(1080),沅州领卢阳、黔阳、麻阳、渠阳四县,属荆湖北路。

元至元十二年(1275),置沅州安抚司,十四年改为沅州路,领阳、黔阳、麻阳三县,属湖广行中书省。

明初改沅州路为沅州府,洪武九年(1376),改府为州,以州治卢阳,县省。

清初置沅州,隶辰州府。

乾隆元年(1736),升沅州为府,属湖南布政使司,增置芷江县附郭。

民国元年(1912),裁县存府;次年,裁府复县,隶辰沅道。

民国11年,废辰沅道,芷江直隶于省。

民国24年,属芷黔麻晃行政督察区。

民国25年,属湖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次年属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属湖南省第十行政督察区。

芷江侗族自治县

芷江侗族自治县

芷江侗族自治县
佚名
【期刊名称】《湘潮》
【年(卷),期】2012(000)008
【摘要】芷江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部,区域面积2099平方公里,辖5镇23乡,总人口37.86万,居住着侗、汉、苗等21个民族,侗族人口占55.8%。

芷江建制有两千多年历史,其中县城芷江镇六度为州府治所在地。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受降在芷江举行,芷江成为抗战胜利受降历史名城。

为搭建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平台,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和平文化成为芷江享誉中外的文化品牌,是湖南省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总页数】1页(PF0004-F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764
【相关文献】
1.芷江侗族自治县农村团组织建设现状调研报告--基于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178个村的调查数据 [J], 汤亚;李依柔
2.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教育——专访芷江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曾佑光 [J],
3.基于地方文化馆免费开放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审思——来自芷江侗族自治县的调查研究 [J], 张卫民;谢晗
4.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的发展之路——以芷江侗族自治县农村中小学为例 [J], 杨群;蒋序卿
5.农村教育发展困境之思——基于对芷江侗族自治县的调查 [J], 蒲小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受降旧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位于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芷江镇七里桥境内,距怀化市33公里,距县城3.5公里,占地面积63亩,规划面积300亩,是中华人民接受侵华日军投降的旧址。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A级旅游景点。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

当日,蒋介石以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名义电令侵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指出日军六项投降原则,决定湖南芷江为中国战区总受降地,冈村宁次复电接受投降命令,并派其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速来芷江办理日军投降具体事宜。

1945年8月24日日军降使--侵华日军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飞抵湖南芷江代表日本政府向中国政府无条件投降,中国战区受降代表何应钦将军,萧毅肃将军在芷江主持了中国战区受降典礼,并部署全国16个受降区100余处缴械点受降事宜,办理了侵华日军投降具体条款,签发24分备忘录。

芷江受降庄严宣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从此,芷江永远定格在中国历史最辉煌的坐标点上。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受降旧址于1985年正式对外开放,主要包括抗日胜利受降纪念坊,受降大院(包括受降会场旧址,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旧址,何应钦办公室旧址),萧毅肃陈列室,受降史料陈列展馆,兵器陈列馆,受降亭等纪念性构筑物。

Chinese People's Anti-Japanese War Victory and Surrender Acceptance MuseumChinese People's Anti-Japanese War Victory and Surrender Acceptance Museum located at Hunan Province's Zhijiang Dong Ethnic Minority Autonomous County's Zhijiang Town's Qiliqiao,is 33km away from Huaihua,and 3.5 from the County Town,and it is 63 mu large with 300 planned area,it is the place where Chinese people accepted the Japanese surrender.Now it is the National Important Relic Protection Unit and National Patriotic Education Exemplary Unit,and National 4A tourism scenic point.In August 15th, Japanese government claimed the unconditional surrender, in the same day,Jiang Jieshi,as Chinese highest commander informed Yasujt Okamura,then Japanese highest leader in China, with 6 principles concerning Japanese surrender, deciding Zhiiang as the place to accept surrender.Okamura answered the telegraph and accepted the surrender order,sending Takeo Imai ,his general staff as represantative to settle the related matters.In August 21th,the Japanese represantative Imai flew to Zhijiang to surrender to Chinese government at Zhijiang,Hunan Province. General He Yingqin and General Xiao Yisu held the Chinese Battlefield Surrender Acceptance Ceremony,and also arranged 16 areas to accept the surrender and 100 odd weapon release points. Besides that,24 referendoms were signed.Zhijiang Surrender Acceptance nobly claimed that Chinese Anti-Japanese War and World Anti-Fascist war be over.From then on,Zhijiang was set in the most splendid point in the history. Chinese People's Anti-Japenese War Victory and Surrender Acceptance Museum,open to pulic in 1985,mainly consists of the Arch of Anti-Japenese War Victory and Surrender Acceptance,Surrender Acceptance complex(includes the Original Site of Surrender Acceptance, He Yingqin Office,the Surrender Acceptance Hall,Chinese Army General Headquarters,General Xiao Yisu exhibition Room and some precious relic articles.抗战胜利受降纪念坊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8月21日至23日,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今井武夫代表日本政府在湖南芷江向中国政府袒福乞降。

芷江受降办理了128万侵华日军投降具体事宜。

为纪念芷江受降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国民政府于1947年8月在中国战区总受降地--芷江修建抗日胜利受降纪念坊。

受降纪念坊是华夏大地上唯一一处纪念抗战和二战胜利的标志性建筑,以“中国凯旋门”著称于世,为全球八座凯旋门之一,坊上篆刻有蒋中正,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于右任,孙科,王东原,居正,王云五等国民政府军政要员的题词,题联共12幅以及“芷江受降纪念坊纪”223字文铭。

The Arch of Anti--Japanese War Victory and Surrender AcceptanceOn August 15th,1945,Japanese government claimed unconditional surrender.From August 21st to 23rd in the sane year,the Japanese representative Iami surrendered to Chinese government at Zhijiang,Hunan province.During the ceremony ,1.28 million articles were settled down concerning the Japanese army.To commemorate the historical event,the national government decided to establish the Arch of Anti--Japanese War Victory and Surrender Acceptance in August 1947.The arch is only the landmark building to remember the WWⅡand Anti--Japanese War Victory in China,and it is well known as China's Triumphant Gate and also is one of the 8 greatest triumphant gates around globe.On the gate are sculptured many KMT leaders,handwriting such as Jiang Jieshi,Li Zongren,He Yingqin,Bai Chongxi,Yu Youren,Sun Ke,Wang Dongyuan,Ju Zheng,Wang Yunwu. All together there are 12 insriptions and a 233-word article.前事不忘,后事之师The rememberce of the past is a guide for the future要想致富,诚信铺路The way to get rich,is paved with cred it受降亭surrender acceptance memorial pavilion纪念馆the memorial受降堂J.a.surrendering hall爱护文物,请勿刻画cherish the cultural relics and do not carve中国战区受降旧址简介中国战区受降旧址简介原系中美空军混合大队第十四中队的营房,建成于1938年,是横条状黑鱼鳞板双层木结构平房,总建筑面积为1071.63平方米。

1945年8月21日至23日,国民政府在这里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中国战区受降典礼,办理了侵华日军投降具体条款,终结了八年抗战。

中国战区受降旧址由受降堂,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何应钦办公旧址三栋木质平方组成,呈“品”字型结构,中间是受降堂,左边是何应钦办公旧址,萧毅肃陈列室,右边则是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室内陈列的桌,椅,沙发等均属国家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13件,三级文物34件.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Original Site of China Battlefield Surrender AcceptanceThe Original Site of China Battlefield Surrender Acceptance was Chinese-American Joint Air Force's 14th Squadron barracks,which was built in 1938.The house,built with double-cross-layer black wood board,has an area of 1071.63m2.From 21st to 23rd in August 1945.National Government held the famous China Battlefield Surrender Acceptance Ceremony,dealing with Japanese detailed concerning surrender,claiming the finish of the 8-year war between China and Japan.The Original Site of China Battlefield Surrender Acceptance consists of 3 wooden houses ,which are Headquarters and He Yingqin office.The houses are located like a pyramid ,with the Surrender Acceptance Hall at the top ,He Yingqin's office and Xiao Yisu Exhibition Room at the left.At the right hand is Chinese Army General Headquarters where many national precious relics incluing some tables chairs and sofas are exhibited,among which there exist 13 1-class relics and 34 3-class relics.何应钦办公室旧址简介1945年4月至9月,何应钦将军在此部署芷江保卫战(又称湘西会战)和主持中国战区受降事宜. 何应钦(1890-1987),贵州兴义人,字敬之,日本士官学校毕业,一九一六年回国,曾参加护法战争,北伐战争,历任军政部长,参谋总长兼陆军总司令.室内桌椅,均为原物.A Brief Introduction to He Yingqin OfficeFrom April to September,1945,Gen He Yingqin conducted the Zhijiang Batt le (also as Xiangxi Battle )and conducted China battlefield surrender acceptance ceremony.He Yingqin(1890-1987),from xingyi county of Guizhou,with another name as Jingzhi.After graduation from a Japanese army officer academy,he returned to China in 1916,partaking the Law Peotection War ,North War,during which he was the minister of Army Ministry and General Staff and Army Commander-in-chief.All the articles are real inside the room.谨以此陈列缅怀萧毅肃将军the part is for the memory of General Xiao Yisu陈纳德将军赠送给萧毅肃上将的“并肩前进”油画The oil painting called" fighting shoulder by shoulder"presented by Gen.Xiao.芷江受降,彪炳千秋Surrender Acceptance in Zhijiang was brilliant in history受降堂简介受降堂即受降会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