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

合集下载

名词解释抗菌药物

名词解释抗菌药物

名词解释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

抗菌药物可以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对于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如肺炎、肠道感染、皮肤感染等非常有效。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产生的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种类繁多,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等。

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人工合成抗菌药是指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的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包括磺胺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

人工合成抗菌药主要用于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也可用于预防术后切口和手术部位感染。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必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选用,注意药物的选择、剂量和使用时间。

如果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仅会导致抗药性的产生,还会引起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必须遵循医生的指导,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抗生素分类及抗菌谱

抗生素分类及抗菌谱

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
适应症:敏感旳葡萄球菌、链球菌属(肠球菌除外)、肺 炎球菌、流感杆菌、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肠道菌 属、枸橼酸杆菌属、奇异变形杆菌、雷特格式变形杆 菌、摩根氏变形杆菌所致下列感染:
败血症、术后感染、烧伤感染、皮下脓肿、痈、 疖、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 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炎、脓胸、胆管炎、胆囊炎、 腹膜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路炎、前列腺炎、脑 脊膜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子宫旁组织炎、附件 炎、前庭大腺炎、中耳炎
喹诺酮类药物分类及作用
药物
第一代 萘啶酸 吡哌酸
第二代 吡哌酸
第三代 氧氟沙星 环丙沙星
第四代 曲伐沙星 莫昔沙星
抗菌谱
G-杆菌
G-杆为主
应用范围 尿路与肠道感染 各系统
G-杆菌 G+杆菌
各系统感染
G--杆菌 G+杆菌 厌氧菌 各系统感染
(五)喹诺酮类
存在问题
• 有些药物神经系统、肝、心脏传导系统等毒副反应 较严重
奥硝唑葡萄糖注射液
• 适应症:(一)治疗由拟脆弱杆菌、多形拟杆菌、一般拟杆 菌、幽门螺杆菌等敏感厌氧菌所引起旳多种感染性疾病 1、腹部感染 2、盆腔感染 3、口腔感染 4、外科感染 5、脑部感染 6、败血症、菌血症等严重厌氧菌感染 (二) 用于手术前预防感染和手术后厌氧菌感染 (三) 治疗消化系统严重阿米巴虫病
头霉素类:头孢西丁
非经典
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0
-内酰胺类 单环类:氨曲南
氧头孢烯类:噻吗灵
与酶克制剂旳复合剂
1、青霉素类
(一)青霉素G(1940年) (二) 半合成青霉素
耐酶青霉素(苯唑青霉素 氟氯西林) 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 ) 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匹氨西林) 抗绿脓杆菌青霉素(羧苄西林、磺苄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

人工合成抗菌药

人工合成抗菌药
VitB1、B12可局部对抗 变态反响——过敏史者禁用或慎用 抑制茶碱、咖啡因、口服抗凝药肝中代谢,防止合用 与制酸药合用,减少喹诺酮类吸收 主要经肾排泄,肾功能减退时,应调整剂量
吡哌酸〔pipemidic acid〕
第二代喹诺酮类 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用于G-杆菌所致泌尿道、肠道、胆道感染及中耳炎、
松散的DNA
DNA螺旋酶 喹诺酮类 高度卷紧的DNA
喹诺酮类抗菌机制示意图
抗菌机制
改变细胞壁糖肽的构成 诱导DNA的SOS修复 突变
糖肽降解 菌体裂解 DNA错误复制 基因
耐药机制
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药物不能进入细菌胞体内 或耐药菌外排药物——低浓度耐药
细菌DNA螺旋酶基因突变,使作用靶位构象改变—— 高浓度耐药
磺胺吡啶
5-氨基水杨酸
磺胺嘧啶
结肠炎、直肠炎 肠道术前预防感染
早期类风关 关节炎
肠炎 细菌性痢疾
外用磺胺药
磺胺米隆:对多种G+和G-菌有抗菌作用,尤对铜绿假单胞菌 作用较强,且不受脓液,坏死组织及对氨苯甲酸等影响,用 于烧伤及大面积创伤
磺胺嘧啶银〔SD-Ag〕: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强大抗菌作用, 并具收敛作用,既控制创面感染,又能促进创面枯燥、结痂 及早期愈合
又称磺胺增效剂
抗菌谱与磺胺甲噁唑相似,抗菌活性弱 对G+、G-菌敏感,但单用易产生耐药性 抗菌机制:抑制FH2复原酶,使FH2不能复原成FH4,
阻碍核酸合成
甲氧苄啶
TMP与磺胺合用机制
抗菌谱相似,主要适应症相同 双重阻断叶酸代谢,增强抑菌作用,甚至出现杀菌作用 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药代动力学特性相似 TMP毒性小,合用减少磺胺和自身用量,减少不良反响发生

抗生素

抗生素

口服不吸收,治疗肠炎和痢疾
甲硝唑(灭滴灵)
治疗厌氧菌感染、阴道滴虫、阿米巴原虫感染首选药
治疗贾第鞭毛虫、幽门螺杆菌和破伤风梭菌有高效
第四十四章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抗病毒药
病毒寄生于宿主细胞内,依赖宿主细胞代谢
系统进行增殖复制。在病毒基因提供的遗传 信息调控下合成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然后在 胞浆内装配为成熟的感染性病毒体,以各种 方式自细胞释出而感染其他细胞。 抗病毒感染的途径很多,如直接抑制或杀灭 病毒、干扰病毒吸附、阻止病毒穿入细胞、 抑制病毒生物合成、抑制病毒释放或增强宿 主抗病毒能力等。
阿昔洛韦又名无环鸟苷,伐昔洛韦为其前体
药,是人工合成核苷类抗DNA病毒药。 它在感染细胞内抑制病毒DNA多聚酶。 抗单纯疱疹病毒作用最强,对带状疱疹病毒 和乙型肝炎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本品首选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各种感染 ,局部滴眼治疗单纯性疱疹性角膜炎或用霜 剂治疗带状疱疹等疗效均佳;乙型肝炎。 不良反应较少。
阿糖腺苷
阿糖腺苷为核苷类抗DNA病毒药,能抑制
DNA复制,对疱疹病毒有作用。脑脊液中 药物浓度约为血药浓度的35%,主要经肾 排出。临床用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局部外用治疗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不良反应 消化道反应及血液造血系统异 常。孕妇禁用。毒性较大,已较少应用。
碘苷
碘苷又名疱疹净,竞争性抑制胸苷酸合成酶
,使DNA合成受阻,故能抑制DNA病毒。 本品全身应用毒性大,临床仅限于局部用药 ,以治疗眼部或皮肤疱疹病毒和牛痘病毒的 感染,对浅表上皮型疱疹性角膜炎疗效好, 对深层疱疹性角膜炎无效。局部反应有痛、 痒,结膜炎和水肿等。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抗菌活性强 用于G—菌、耐药菌株感染,厌 氧菌不敏感。

抗菌药(即抗生素)的分类及联合用药

抗菌药(即抗生素)的分类及联合用药

抗菌药(即抗生素)的分类及联合用药抗菌药(即抗生素)的分类及联合用药抗菌药的种类很多,常用于临床的有200多种。

通常人们所熟悉的有: 1. 青霉素类(如青霉素G、青霉素V、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氨苄西林等)2. 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3. 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4. 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5. 四环素类(如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6. 氯霉素类(如氯霉素)7. 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等) 8. 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

正是抗菌药的使用,使过去许多致死性疾病得以控制,但也许是人们对这些“抗菌药”太过熟悉,加上其中的很多药可以在药房或药店直接买到,就出现了滥用现象,而造成细菌耐药性发生以及过敏反应、二重感染甚至产生毒性反应等不良后果。

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按照适应症,根据药物本身性质使用抗菌药。

病毒性疾病(如常见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一般不宜用抗菌药。

上述药物都属于处方药,抗生素没有非处方的。

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中药:穿心莲片、板蓝根和清火栀麦片、三金片、复方红根草片桂林西瓜霜系列,炎可宁片,蒲地黄消炎片,等等。

1 抗生素的分类抗生素一般是指由细菌、霉菌或者其它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能够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一类物质及其衍生物。

自上个世纪30、40年代青霉素和链霉素的相继发现后,抗生素作为治疗各类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有效药物迅速发展壮大,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新型抗菌药物。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青霉素类:为最早用于临床的抗生素,疗效高,毒性低。

主要作用是使易感细菌的细胞壁发育失常,致其死亡。

人、哺乳动物的细胞无细胞壁,因此有效抗菌浓度的青霉素对人、哺乳动物机体细胞几呼无影响,因而对人体副作用较少。

临床常用的青霉素类药有: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阿莫仙)、苯唑青霉素等。

2020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

2020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

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70分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下列螺旋霉素类说法错误的是()A.双烯结构16元环大环内酯抗生素在其内酯环的9位糖苷衍生物B.味苦,口服吸收较差 C.对其不同位置的羟基酰化:增加抗菌活性、提高生物利用度稳定性 D.属于16元环内酯的母核结构,与碳霉胺糖和碳霉糖结合成碱性苷,性状比较稳定2.氟康唑可以口服,生物利用度近90%,副作用小,已成为该类抗真菌药中最引入注目的品种。

()A.正确B.错误3.长效红霉素类抗生素,每天给药()A.一次B.两次C.三次D.四次4.链霉素由链霉胍、链霉糖和N-甲基葡萄糖胺组成,对结核杆菌的抗菌作用很强。

()A.正确B.错误5.舒它西林口服后迅速吸收,在体内非特定酶的作用下使其水解,给出较高的血清浓度的氨苄西林和舒巴坦。

()A.正确B.错误6.喹诺酮类不宜和牛奶等含钙、铁的食物同时服用。

()A.正确B.错误7.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合成的类似物,在小剂量的情况下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而对宿主不会产生严重的毒性。

()A.正确B.错误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作用特点有()A.抗菌谱广B.抗菌力强C.副作用轻D.可以口服与注射2.三唑类抗真菌药是指()A.氟康唑B.伏立康唑C.咪唑类D.伊曲康唑3.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共性有()A.结构:含氨基糖,碱性多元醇;B.抗菌谱:广谱,对G-菌的作用强于G+;C.作用机制相似(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D.副作用相同;易产生耐药性。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及防治措施恒林摘要: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作为最早抗菌药物成功的解决了临床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难题,随后问世的大环酯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又使肺炎、肺结核的死亡率降低了80%。

那是,曾有人断言:人类战胜细菌的时代已经到来。

当时,全球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约为700万。

但是40年后这一数据猛增至2000万。

老一代抗生素药物失去了原有的作用,新一代的抗生素药物临床寿命越来越短,院交叉感染增加,医生被逼到无药可用的尴尬境地,于是人们愕然了。

世界卫生组织在遏制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全球战略中指出:全球因感染而造成死亡的病例中,急性呼吸道感染、感染性腹泻,麻疹、艾滋病、疟疾和肺结核占85%以上,引起这些疾病的病原体对一线药物的耐药性已从零到了几乎100%。

于此同时,新药物来源逐渐枯竭,形式万分严峻,于是又有专家预言:如此不反,人类将进入“后抗生素(抗菌药物)时代”,即回到抗菌药物发现前的黑暗时代。

关键词:抗生素,合成抗菌药物,耐药性,滥用危害,防治措施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滥用,指社会人群对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非理性使用。

在医药界,表现为在无明确目标适应症条件下使用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在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使用的剂量和疗程把握上,未遵循“最小有效剂量,最短必需疗程”的原则。

对于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非理性用药,使得这类药物成为临床所用药物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药物。

2000年,地区医院用药统计表明;在使用频率最高的前20种药物中,抗生素类药物占15种。

使用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经费占各类药品总金额的40.1%。

各级医疗单位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高达60%-90%,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90%以上使用抗菌药物。

曾有对地区农村卫生机构处方用药做过调查,在村、乡及县及医疗机构中,80%门诊处方含有抗生素或合成抗菌药物。

由此可知,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滥用在我国城乡都十分严重。

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在发达国家同样存在。

执业药师 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

执业药师  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

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链霉素由链霉胍、链霉糖和N—甲基葡萄糖胺组成,对结核杆菌的抗菌作用很强.()A。

正确B。

错误2。

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合成的类似物,在小剂量的情况下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而对宿主不会产生严重的毒性。

()A.正确B。

错误3。

长效红霉素类抗生素,每天给药()A。

一次 B.两次C。

三次 D.四次4.舒它西林口服后迅速吸收,在体内非特定酶的作用下使其水解,给出较高的血清浓度的氨苄西林和舒巴坦.()A.正确B.错误5。

氟康唑可以口服,生物利用度近90%,副作用小,已成为该类抗真菌药中最引入注目的品种。

()A.正确B.错误6。

喹诺酮类不宜和牛奶等含钙、铁的食物同时服用。

()A.正确B.错误7。

下列螺旋霉素类说法错误的是()A.双烯结构16元环大环内酯抗生素在其内酯环的9位糖苷衍生物B.味苦,口服吸收较差C。

对其不同位置的羟基酰化:增加抗菌活性、提高生物利用度稳定性 D.属于16元环内酯的母核结构,与碳霉胺糖和碳霉糖结合成碱性苷,性状比较稳定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三唑类抗真菌药是指()A。

氟康唑B。

伏立康唑 C.咪唑类 D.伊曲康唑2.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作用特点有()A.抗菌谱广B.抗菌力强C.副作用轻D.可以口服与注射3.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共性有()A.结构:含氨基糖,碱性多元醇;B.抗菌谱:广谱,对G-菌的作用强于G+;C。

作用机制相似(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D。

副作用相同;易产生耐药性。

抗菌素分类(精制甲类)

抗菌素分类(精制甲类)

抗菌药物的分类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一)青霉素类按抗菌谱和耐药性分为5类1、窄谱抗生素类:已注射青霉素G和口服用青霉素V为代表2、耐酶青霉素类:以注射用甲氧西林(青霉素1)和口服、注射用苯唑西林(新青霉素II)、萘夫西林(新青霉素III)、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等。

3、广谱青霉素类:已注射、口服用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和口服用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等。

供口服和注射的还有海他西林(缩酮青霉素)、美他西林;供口服的还有酞氨西林、匹氨西林和巴氨西林。

4、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以注射用羧苄西林(羧苄青霉素)、哌拉西林(氧哌嗪青霉素);供注射用的还有磺苄西林、呋苄西林(呋苄青霉素)、替卡西林(所噻吩青霉素)、阿洛西林、美洛西林、阿帕西林等。

供口服的药物主要为羧苄西林的衍生物如卡茚西林、卡非西林。

5、抗革兰阴性菌青霉素类;以注射用美西林、替莫西林、和口服用匹美西林为代表。

(二)头孢菌素类:按抗菌谱、耐药性和肾毒性分为一、二、三、四代。

1、第一代头孢菌素注射用的有头孢噻吩(先锋霉素I)、头孢唑林(先锋霉素V)、头孢乙氰(先锋霉素VII)、头孢匹林(先锋霉素VIII)、头孢硫脒、(先锋霉素18)、头孢西酮等;口服用的有头孢氨苄(先锋霉素IV)、头孢羟氨苄等;口服和注射的有头孢拉定(先锋霉素VI)2、第二代头孢菌素以注射用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替安、头孢尼西、头孢雷特等;和口服头孢克洛、头孢呋辛酯为代表。

3、第三代头孢菌素以注射用头孢噻肟、头孢唑圬、头孢曲松、头孢地嗪、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匹胺、头孢甲肟、头孢磺啶等;和口服用头孢克肟头孢特仑酯、头孢他美酯、头孢布烯、头孢地尼、头孢泊污酯、头孢妥仑匹酯等。

4、第四代头孢菌素以注射用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利定等。

(三)其他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霉素类:头孢西丁;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单环-内酰胺类:氨曲南。

(四)β-内酰胺酶抑制药包括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类(五)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复方制剂1、广谱青霉素与β-内酰胺抑制药:如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2、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与β-内酰胺类抑制药:如哌拉西林和他巴唑坦、替卡西林和克拉维酸;3、第三代头孢菌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药:如头孢哌酮与舒巴坦、头孢噻肟与舒巴坦;4、碳青霉烯类与肾脱氢肽酶抑制药:如亚胺培南与西司他丁;5、碳青霉烯类与氨基酸衍生物:如帕尼培南与倍他米隆;6、广谱青霉素与耐酶青霉素:如氨苄西林与氯唑西林尤立新:氨苄西林1.0-舒巴坦0.5 他唑星:哌拉西林2g-克拉维酸0.2g舒普深:头孢哌酮2g-舒巴坦2g 新治菌:头孢噻肟1g-舒巴坦0.5g二、大环内酯类一代:红霉素;二代: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三代(酮内酯类):泰利霉素、喹红霉素三、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类抗生素包括林可霉素(洁霉素)和克林霉素四、多肽类抗菌素一、万古霉素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二、多粘菌素雷多粘菌素A、B、C、D、E、M三、杆菌肽类杆菌肽A。

抗菌药物分类及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分类及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分类及使用原则河南国大药房娄吉祥抗菌药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抑菌药是仅能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而无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包括人工合成抗菌药(喹诺酮类等)和抗生素。

抗生素是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属)的代谢产物,它的浓度时能杀灭或抑制其他病源微生物。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1、青霉素类:适用于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道感染等。

青霉素类药物的主要优点为杀菌作用强,毒副作用少,孕妇及儿童使用较为安全,不影响肝功能。

但应注意的是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皮炎。

血清病、皮疹、接触性皮炎等。

严重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青霉素(钠、钾盐),青霉素V,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苯唑西林(苯唑青霉素),氯唑青霉素钠(邻氯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哌拉西林(氧哌嗪青霉素),美洛西林,替卡西林(羟噻吩青霉素),阿洛西林,美西林(氮卓脒青霉素),羧苄西林,磺苄西林钠,呋布西林钠,萘夫西林,双氯西林,匹氨西林,阿帕西林,阿扑西林,匹美西林,甲氧西林,仑氨西林,福米西林,氟氯西林等。

青霉素类复方制剂:阿莫西林/氟氯西林,阿莫西林/双氯西林,氨苄西林/氯唑西林青霉素+酶抑制剂:氨苄西林/舒巴坦(舒他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阿莫西林/舒巴坦,美洛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2、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少等优点,但价格较为昂贵。

有可能发生青霉素交叉过敏反应,有青霉素过敏史者慎用。

应用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后因其可将体内正常有益细菌杀死,易发生菌群失调、引起二重感染等,应引起重视。

【一代头孢菌素类】适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道感染等。

头孢氨苄(苯甘孢霉菌素,先锋霉素IV),头孢唑林钠(先锋霉素V),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头孢环己烯,先锋霉素Ⅵ),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头孢硫脒,头孢乙氰(头孢乙腈),头孢替唑,头孢匹林(头孢吡硫);【二代头孢菌素类】第二代头孢菌素较第一代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肾脏毒性低。

抗菌药物与抗生素 分类介绍

抗菌药物与抗生素 分类介绍
头孢菌素类: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
2.非典型β-内酰胺类:氨曲南、克拉维酸、舒巴坦、舒普深、亚安培南。
3..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吉他霉素、交沙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齐霉素、蔷薇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去甲万古霉素。
再说什么是抗生素?是如何分类的?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
抗病原微生物药(抗感染药物)包括:抗生素、合成抗菌药、抗结核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
抗生素:
1.β—内酰胺类:青霉素G、青霉素V、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美洛西林、派拉西林。
合成抗菌药
1.奎诺酮类:诺氟沙星、培氟沙星、依诺莎星(氟啶酸)、氧氟沙星(氟嗪酸)、左旋氧氟沙星(可乐必妥)、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
2.人工合成磺胺、磺胺嘧啶(SD)、磺胺异恶唑(SIZ)、磺胺甲恶唑(SMZ)、柳氮磺胺嘧啶、甲氧苄啶(TMP)、硝基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硝基呋喃类:呋喃妥因(坦丁)呋喃唑酮(痢特灵)、呋喃西林。
抗结核药:异烟肼(雷米封)、利福平、利福啶、利福喷啶、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PAS)、麻风类:氨苯砜(DDS)氯法齐明胶囊剂。
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庐山霉素)、制菌霉素、灰黄霉素、克霉唑(三苯甲咪唑)、咪康唑(二氯苯咪唑)、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
抗病毒药:金刚烷胺、 阿昔洛韦、伐昔洛韦、 泛昔洛韦、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
浅谈抗菌药物与抗生素
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甲氧苄啶类、硝基呋喃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噁唑酮类、抗结核病药、抗麻风药及抗麻风病反应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等化学合成药物和抗感染植物药制剂等,也称抗病原微生物药物。

药理学抗菌类药物总结

药理学抗菌类药物总结

药理学抗菌类药物总结抗菌类药物是一类可以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可以分为抗生素和抗菌药物两大类。

抗生素主要是由真菌、细菌、植物或动物中提取的天然物质,而抗菌药物则包括合成抗菌药和半合成抗菌药。

抗生素是最常见的抗菌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以下几类:1. 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是常见的细胞壁合成抑制剂,它们能抑制细菌转位酶酶的活性,从而阻止细胞壁的构建和维持。

2. 干扰细菌蛋白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可与核糖体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

3. 干扰细菌核酸合成: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等能抑制细菌DNA酶,并阻断DNA合成。

4. 干扰细菌的代谢:磺胺类抗生素能干扰细菌对甲酸的合成,而甲硝唑等抗菌药物则通过破坏细菌株的DNA结构来杀灭它们。

抗菌药物除了抗生素以外,还有其他非抗生素的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以下几类:1. 干扰细菌代谢:亚胺培南、甲硝唑等通过干扰细菌自身的代谢网络而起到抗菌作用。

2. 阻断细菌细胞膜的合成:联氨霉素、环丙沙星等通过抑制细菌细胞膜的合成来杀灭细菌。

3. 干扰细菌代谢路径:米诺环素等抗菌药物通过干扰细菌氨基酰tRNA的结合来阻断蛋白质合成。

4. 干扰细菌生长环境:一些抗菌药物如氧化剂过氧化氢能破坏细菌环境中的生态平衡,进而达到抑制或杀灭细菌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细菌的耐药性的逐渐增加,一些抗生素和抗菌药物的疗效已经大大减弱或失去作用。

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根据细菌的耐药性和感染的类型来进行选择,并且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以减少不必要的耐药性产生。

此外,对于广谱抗生素的使用需要格外谨慎,因为过度使用这类药物会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加,并且会对人体的自身菌群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尽量选择针对具体细菌的特异性药物,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要监测细菌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抗菌类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工具,抗生素和抗菌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来抑制细菌生长和复制。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及防治措施赵恒林摘要: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作为最早抗菌药物成功的解决了临床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难题,随后问世的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又使肺炎、肺结核的死亡率降低了80%。

那是,曾有人断言:人类战胜细菌的时代已经到来。

当时,全球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约为700万。

但是40年后这一数据猛增至2000万。

老一代抗生素药物失去了原有的作用,新一代的抗生素药物临床寿命越来越短,院内交叉感染增加,医生被逼到无药可用的尴尬境地,于是人们愕然了。

世界卫生组织在遏制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全球战略中指出:全球因感染而造成死亡的病例中,急性呼吸道感染、感染性腹泻,麻疹、艾滋病、疟疾和肺结核占85%以上,引起这些疾病的病原体对一线药物的耐药性已从零到了几乎100%。

于此同时,新药物来源逐渐枯竭,形式万分严峻,于是又有专家预言:如此不反,人类将进入“后抗生素(抗菌药物)时代”,即回到抗菌药物发现前的黑暗时代。

关键词:抗生素,合成抗菌药物,耐药性,滥用危害,防治措施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滥用,指社会人群对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非理性使用。

在医药界,表现为在无明确目标适应症条件下使用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在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使用的剂量和疗程把握上,未遵循“最小有效剂量,最短必需疗程”的原则。

对于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非理性用药,使得这类药物成为临床所用药物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药物。

2000年,武汉地区医院用药统计表明;在使用频率最高的前20种药物中,抗生素类药物占15种。

使用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经费占各类药品总金额的40.1%。

各级医疗单位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高达60%-90%,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90%以上使用抗菌药物。

曾有对四川巴中地区农村卫生机构处方用药做过调查,在村、乡及县及医疗机构中,80%门诊处方含有抗生素或合成抗菌药物。

由此可知,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滥用在我国城乡都十分严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巴坦
青霉烷砜类不可逆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常与氨苄西林以1:2混合,但不太稳定。
舒它西林Sultamicillin
口服后迅速吸收,在体内非特定酶的作用下使其水解, 给出较高的血清浓度的氨苄西林和舒巴坦
克拉维酸钾
u为氧青霉烷类 uβ-内酰胺酶抑制剂(G+、G-均有效),抗菌增效 u单独使用无效与阿莫西林配伍增效(奥格门汀)
耐酸的半合成青霉素
青霉素V钾
6-位侧链的α-碳上都具有 吸电性的取代基,阻止侧链 羰基电子向β-内酰胺环的 转移,增加对酸的稳定性
非奈西林(耐酸)
氨苄西林(广谱)
u6位引入苯甘氨酸 u半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 u氨基的存在易聚合
阿莫西林(广谱)
u苯甘氨酸的苯环4位引入羟基 u半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
ß 修饰原因:C-3位的克拉定糖引起细菌耐药 ß 结构特征:内酯环3位去克拉定糖, 氧化为羰基;11、12位间形成环状 的氨基甲酸酯;6位羟基被烷基取代
麦迪霉素、螺旋霉素
麦迪霉素类
ß 属于16元环内酯的母核结构,与碳霉胺糖和碳霉糖结合 成碱性苷,性状比较稳定
麦迪霉素、螺旋霉素
螺旋霉素类
u双烯结构16元环大环内酯抗生素 在其内酯环的9位糖苷衍生物 u味苦,口服吸收较差 u对其不同位置的羟基酰化:增加 抗菌活性、提高生物利用度稳定性
半合成头孢菌素衍生物的分类
ß 第一代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强,对阴性菌的β-内酰胺 酶的抵抗力较弱,较易产生耐药性。
ß 第二代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效能与第一代相近或 较低,而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较为优异。主要特 点为:抗酶性能强,抗菌谱广。
ß 第三代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效能普遍低于第一代 (个别品种相近),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较第二代更 为优越。耐酶性能强.
头孢菌素的构效关系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ß β内酰胺酶是细菌产生的保护性酶,使某些β内 酰胺抗生素在未达到细菌作用部位之前将其水 解失活,这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
ß β内酰胺酶抑制剂是针对细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 产生耐药机制而研究开发的一类药物。对β内 酰胺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本身又具有抗菌活 性。
头孢噻肟
u7位含有2-氨基噻唑-α-甲氧亚胺基乙酰基 u3位引入乙酰氧基甲基 u第三代半合成头孢菌素 u广谱抗生素,对G-作用比一代二代药物强
头孢克肟
u7位含有2-氨基噻唑-α-羧甲氧亚胺基乙酰基 u3位引入乙烯基延长共轭结构 u第三代半合成口服头孢菌素 u广谱抗生素,对G-作用比一代二代药物强,对G+作用较差
头孢匹罗
u7位含有2-氨基噻唑-α-甲氧亚胺基乙酰基 u3位引入季胺基团(吡啶盐) u第四代半合成头孢菌素 u对b-内酰胺酶超稳定,广谱、强效,不良反应少。
头孢喹肟
u7位含有2-氨基噻唑-α-甲氧亚胺基乙酰基 u3位引入季胺基团 u第四代半合成头孢菌素 u人兽两用抗生素
头孢菌素的构效关系
头孢菌素的构效关系
亚胺培南
u为碳青霉烯类,含有脒基 uβ-内酰胺抗生素 u抗绿脓杆菌 u亚胺培南,西司他汀(肾肽酶抑制剂)联用
美罗培南
u为碳青霉烯类 u含四氢吡咯环 u对肾脱氢肽酶稳定,可单独使用 u抗菌活性超过部分三代头孢菌素
氨曲南
u第一个全合成获得的单环β-内酰胺类 u含氨噻肟侧链 u对G-菌活性好,耐酶,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小,无过敏性反应
螺旋霉素I 螺旋霉素II 螺旋霉素IIII 乙酰螺旋霉素I 乙酰螺旋霉素II 乙酰螺旋霉素III
R1 H COCH3 COC2H5 H COCH3 COC2H5
四环素类抗生素
ß R1=OH, R2=H, 土霉素 R1=R2=H, 四环素 ß R1=H, R2=Cl, 金霉素
天然的四环素类药物
ß 1.基本结构:四个六元环,1、2、3、10、 11、 12取代基不变;
ß 2.抗菌谱:广谱:用于各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 氏 阴性菌引起的感染
ß 3.理化性质:酸碱性 ß 4.不稳定性:酸、碱、金属 ß 5.缺点:血浓低,耐药,肝毒,四环素牙
青霉素及其衍生物的构效关系
头孢菌素及半合成头孢菌素
头孢菌素的结构特点
ß Cephalosporins的母核是四元的β-内酰胺环与六元 的氢化噻嗪环骈合而成。
ß “四元环骈六元环”的稠合体系受到的环张力比 青霉素母核的“四元环骈五元环”体系的环张力 小。
ß 结构中C-2-C-3的双键可与N-1的未共用电子对共 轭,比青霉菌素类结构更稳定。
团菌等有效;与其它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 ß 3. 副作用较小;无严重不良反应; ß 4. 作用机理相似: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ß 药物的共性: ß 5. 稳定性较差:对酸、碱、酶均很敏感; ß 6. 结构保守性较强:不论甙键水解、内酯环
开环或脱去酰基,都可丧失或降低活性 ß 对天然来源的药物进行结构修饰
头孢拉定
u头孢氨苄7位侧链1,4-环己二烯衍生物 u第一代半合成头孢菌素,活性与头孢氨苄类似 u耐酸、耐酶,可口服 u泌尿系统、呼吸道、皮肤软组织的感染
头孢克洛
u7位侧链和氨苄西林相同,3位氯取代 u亲脂性增强,吸收好 u第二代半合成头孢菌素 u(G+减弱,G-增强)
头孢呋辛
u7位含有顺式甲氧肟基酰基侧链 u第二代半合成头孢菌素,抗菌效果增强 u头孢呋辛酯
青霉素类(Penicillins)
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
青霉烯(Penem)
碳青霉烯(Carbapenem)
氧青霉烷(Oxypenam)
单环的β-内酰胺(Monobactam)
青霉素(Benzylpenicillin)
u含有3个手性碳原子 u天然类抗生素(不能口服) uβ-内酰胺并氢化噻唑 u不耐酸、不耐酶、抗菌谱窄(G+√,G-×) u易水解(钠钾盐粉针剂) u交叉过敏反应(内源性、外源性)
甲氧西林
苯唑西林
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
苯唑西林 (Oxacillin)
可口服和注射 给药,半衰期比 较短,用于耐青 霉素酶的金黄
色葡萄球菌和
表面葡萄球菌
的周围感染
苯唑西林钠的研究
ß Oxacillin是利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发现的。以 异噁唑取代甲氧西林的苯环,同时在C-3和C-5 分别以苯基和甲基取代,其中苯基兼有吸电子 和空间位阻的作用。因此侧链含有苯甲异噁唑 环的Penicillin的发现,认为是耐酶青霉素的一 大进展,这类化合物不仅能耐酶,还能耐酸, 抗菌作用也比较强。
哌拉西林(绿脓杆菌)
u氨苄西林衍生物(哌嗪酮酸) u广谱、副作用较大 u半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耐酶半合成青霉素的设计原理
ß 人们发现侧链含三苯甲基时,对青霉素酶稳定。 人们设想可能是由于三苯甲基有较大的空间位 阻,阻止了化合物与酶活性中心的结合。又由 于空间阻碍限制酰胺侧链与羧基间的单键旋转, 从而降低了Penicillin分子与酶活性中心作用的 适应性,加之取代基比较靠近β-内酰胺环,也 可能有保护作用。
长效红霉素类抗生素(每天给药一次) 百日咳杆菌作用较强 副作用较小
红霉素的结构修饰
二代红霉素类——阿奇霉素(Azithromycin) ß 首个环内含氮的15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ß 吸收后在感染部位高度浓度表达 ß 广谱,长效,G-菌抑制活性更好 ß 对酸稳定性好
红霉素的结构修饰
第三代红霉素类抗生素——酮内酯类
ß 第四代的3位含有带正电荷的季铵基团,增加了药物 对细胞膜的穿透力,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头孢唑啉
u含有四氮唑环和噻二唑环 u第一代半合成头孢菌素
头孢氨苄
u7位侧链和氨苄西林相同 u第一代半合成头孢菌素,抗菌 u耐青霉素酶,不耐b-内酰胺酶
头孢羟氨苄
u头孢氨苄7位侧链苄基对位有甲基取代 u第一代半合成头孢菌素,活性好于头孢氨苄 u泌尿系统、呼吸道、皮肤及胃肠道感染
Penicillins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ß Penicillins类化合物的母核是由β-内酰胺 环和五元的氢化噻唑环骈合而成,二个
环的张力都比较大,另外 Benzylpenicillin结构中β-内酰胺环中羰基 容易与亲核性或亲电性试剂或者酶作用, 使β-内酰胺环破裂,从而失去生物活性。
β-内酰胺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第一代红霉素衍生物:
ß 增加红霉素的稳定性和水溶性 ß 将红霉素制成各种酯类和盐类的前体药物
增加红霉素耐酸性 ß C-6羟基、C-8氢、C-9羰基以及C-12羟基 ß 9位酮羰基的结构改造比较成功:取代肟羟基
98
12
6
罗红霉素稳定性好; 活性高6倍;毒性低
肺组织细菌感染。
青霉素的过敏原
ß 青霉素中过敏原的主要抗原决定簇 是青霉噻唑基,由于不同侧链的 Penicillins都能形成相同结构的抗 原决定簇青霉噻唑基,因此 Penicillins类抗生素之间能发生强 烈的交叉过敏反应。
半合成青霉素衍生物
ß 耐酸的半合成青霉素 ß 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 ß 广谱的半合成青霉素
作用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s),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菌体失去 屏障而死亡。此类药物对繁殖期的敏感细菌 有极强的杀灭作用,但对细菌已合成的细胞壁 无影响。
β-内酰胺抗生素的过敏反应
ß β-内酰胺抗生素在临床使用时,对某些病人中易 引起过敏反应,严重时会导致死亡。β-内酰胺抗 生素的过敏原有外源性和内源性,外源性过敏原 主要来自β-内酰胺抗生素在生物合成时带入的残 留量的蛋白多肽类杂质;内源性过敏原可能来自 于生产,贮存和使用过程中β-内酰胺环开环自身 聚合,生成的高分子聚合物。
中国药科大学 药学院 谢唯佳(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谢唯佳:日本近畿大学药物化学博士,高科技研究中心助 理研究员,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副教授。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 2016年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对象; 江苏省执业药师协会命题专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