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8课《老家的树》
6.18 老家的树 课件(语文版必修《中国现当代散文签赏》)
3.四季不同的树让作者产生了哪些故土情思? 【提示】 春柳,使作者忆起故土上一派春色,每 家每户难挨的春荒与春愁,每到春天,灾荒与饥饿 “便像瘟疫般侵袭着农村”。榆树,使他忆起人们 以“榆钱”及榆树皮充饥而迎来小麦收割的情景, 想起从小暑到大暑大豆长荚、高粱起一派青纱帐的 壮观。白杨,使他忆起老家斑斑驳驳的成熟的秋天, 仿佛一夜之间大地就变成了“各种红和黄颜料泼成 的世界”。松柏,使他忆起养息他的那片土地,变 成风和雪撒野的世界,可恶的风无情地摧残着“单 薄而破蔽的冬衣”的穷苦人,难以度过漫漫冬夜。
(2)情调· 情绪 情调:思想感情所表现出来的格调;事物所具有的 能引起人的各种不同感情的性质。情绪:人从事某 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心理状态;指不愉快的情感。 例:①《新晚报》在黑土地上展示了它强劲的生命 力,以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意识,营造了北国 情调 ,北国风格,北国气魄,使其走出全国, _______ 走向世界。 ②昨日受朝韩局势再度紧张的影响,黄金价格避险 ______ 情绪 升温,国际金价在日内略有小涨。
【赏析】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 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 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 无情的叹息。颔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 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 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 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 是一抔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 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 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
2 .文章的第三章为什么题为“秋风萧萧,高歌 的白杨”? 【提示】 随处渲染秋季的肃杀景象。在这个背 景中,却有秋收后人们抗敌的激情:“咱们是硬
汉子,冻死,也要迎风站!饿死,也要挺直腰!”
高中语文老家的树优秀课件
更喜欢原文还是修改后的文字 呢? 修改后:
那年,少年的我在战争的风暴 中离开了老家,飘荡辗转流落 到了这遥远的岛屿。
课堂练笔 那些树木,是和我的生命一块儿茁长起来的。 柳树,是和老家的人__________一块儿茁长起来的。 榆树,是和老家的人__________一块儿茁长起来的。 白杨,是和老家的人__________一块儿茁长起来的。 松柏,是和老家的人__________一块儿茁长起来的。
老家的树
郭枫
学习目标· 理解短句、整句、象征修辞手法 培养归纳主要信息的能力
热爱之情
《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儿童想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时间是被射出去的一支箭,对有的 人来说,“老家〞是一个回不去的 地方,是一段回不去的时光。
1933年,出生于江苏徐州 1949年,到台湾 1979年,大陆发布 告台湾同胞书, 表达和平善意 1987年,台湾开放台湾居民赴大 陆探亲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 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项脊轩志》归有 光
凄凉与悲壮 希望与顽强
欢乐与哀愁 超脱与顽强
好的散文
不仅精准地运用词句,还要巧妙 地组织语句,突出重点,
让读者同时体会到内容之美和语 言之美,进一步感受文章的情感 之美。
江南大户人家,假设生女婴,就 在家中院子里种香樟树,女儿到 待嫁年龄之时,香樟树也长成, 媒婆在院外只要看到此树,便知 该家有待嫁的姑娘,便可来提亲。 女儿出嫁时,家人要将树砍掉, 做成两个大箱子,并放入丝绸, 作为嫁妆,取“两厢厮守〔两箱 丝绸〕〞之意。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老家的树 学案 (4)
语文版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老家的树学案基础夯实1.导学号507600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国电信以先进技术为依托,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取得了石破天惊....的成就。
②我后院里的画眉低首唱着如思如慕....、流水般婉转的歌曲,一遍又一遍,我强烈的感觉是,它这样做只是自得其乐。
③今年以来,杭州市民纷纷走进“未来科技城”,想要通过耳濡目染....,来切身体验未来之城的今天和未来是什么样子的。
④做自己的一个冷眼旁观者和批评者,这是一种修养,它可以使我们保持某种清醒,避免落入自.命不凡...或者顾影自怜的可笑又可悲的境地。
⑤“我想让你们报道一位好医生,她对病人的关心真是无微不至....。
”近日市民王女士致电本报传媒热线,想要感谢一位负责任的好医生。
⑥生活习惯与人体健康如影随形....。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除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外,久坐和睡眠过少或过多也将增加患病及早亡风险。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⑥答案B解析①“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使人震惊,有不可名状的奇境。
后多用来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不合语境。
③“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不合语境。
⑥“如影随形”,好像影子总是跟着身体一样。
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
使用对象错误。
2.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某些白蚁用上颚的颤动有时来发出一种很响的、高音的咔哒声,10米之外都能听见。
B.企图赋予这种特别的声音以某种具体的意义,那显然是有风险的,整个生物声学领域都存在这类问题。
C.其他器乐演奏家,比如蟋蟀或蚯蚓,它们单独演奏时听起来或许不像音乐,但那是因为我们听的时候脱离了上下文。
D.假如像我所相信的那样,制造某种音乐的驱力如同我们其他的基本生物功能一样,也是我们作为生物的特点,那么其中必有某种道理。
答案A解析A项,语序不当,“用上颚的颤动有时来发出一种很响的、高音的咔哒声”应为“有时用上颚的颤动来发出一种很响的、高音的咔哒声”。
老家的树句子赏析
老家的树句子赏析1. 散文集《老家的树》优美句子摘抄又是盛夏了,暖气渐渐浓了,不知杭州老家的那几棵小树怎样了?大概已经壮硕得足以为人们遮蔽夏日的酷暑了吧!我尤其喜欢贴近那葱葱郁郁的古树,感受它的绿意,它的木香。
抚摸着粗壮的树干,褶皱的树纹,仿佛触摸着一份古老,一份历史的凝结。
小树苗终于渐渐长大了,有我两个高了。
夏日,我在树阴下纳凉、读小说,思索着未来的路;冬日,我在树旁练拳舞剑;春日,小树开满了白色的花朵,飘着淡淡的清香;秋日,小树枝条上结满了累累果实…… 家已经搬到哈尔滨好几年了,我也已经长大,并考上了大学,可对树的依恋却依然未改。
虽然远离老家,可依然怀着十分的眷恋,怀念老家,怀念老家院子里的那几棵树。
望采纳哦。
2. 散文集《老家的树》优美句子摘抄又是盛夏了,暖气渐渐浓了,不知杭州老家的那几棵小树怎样了?大概已经壮硕得足以为人们遮蔽夏日的酷暑了吧!我尤其喜欢贴近那葱葱郁郁的古树,感受它的绿意,它的木香。
抚摸着粗壮的树干,褶皱的树纹,仿佛触摸着一份古老,一份历史的凝结。
小树苗终于渐渐长大了,有我两个高了。
夏日,我在树阴下纳凉、读小说,思索着未来的路;冬日,我在树旁练拳舞剑;春日,小树开满了白色的花朵,飘着淡淡的清香;秋日,小树枝条上结满了累累果实……家已经搬到哈尔滨好几年了,我也已经长大,并考上了大学,可对树的依恋却依然未改。
虽然远离老家,可依然怀着十分的眷恋,怀念老家,怀念老家院子里的那几棵树。
望采纳哦。
3. 描写家乡的优美语句1、啊!家乡呀,你是多么美丽呀!你这汩汩的河流,丁冬丁冬的多好听呀!你这飞流的瀑布,打在岩石上,飞出的浪花多美丽呀!你这清凉的山泉,像捧出一面镜子似的,好像在给我梳妆呢!你这圆圆的白云,把原来蓝蓝的天空,变得更加的湛蓝了!2、啊,故乡!读万卷书怎么也读不完你的美丽,行万里路怎么也走不完对你的畅想。
你的美丽和善良早已打入我的行囊,相伴我四海为家。
3、出门在外,免不了有一种淡淡的思乡这情,这情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也说不清。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老家的树470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老家的树测试题 2019.9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学生解答诗歌鉴赏题时,由于表达能力不强,经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所以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
B.国外服装品牌CD对面料的牢固度、弹性回复、悬挂性和缩水比率等方面的要求近乎苛刻,令国内产品只能望其项背。
C.20世纪,地球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然而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各地都开始重视生态保护了,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已成为时尚。
D.报纸的编辑说:为了方便人们按图索骥,不遗漏每一个精彩的瞬间,报纸特别登出了选手们比赛的时间。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梵高在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他,而这一切和寂寞痛苦的梵高毫不相干。
B.这个由俄罗斯、印度和希腊联合举办的第五届世界“文明对话”公众论坛,吸引了来自60多个国家的700多名学者。
C.今天中国航天局有关人员回答记者说,从目前情况看,嫦娥一号的轨道控制精度非常良好,因此我们取消了这次轨道调整计划。
D.由于电子邮件的出现,无疑是造成信件逐步消失的罪魁祸首,但是小说家拜厄特却认为早在此之前,就有了影响书信命运的因素。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规范的一项是()A.“我这里并没有亲人。
”“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
”“宝玉!宝玉!你好……”:黛玉在弥留之际的几句话值得我们细致分析。
B.乌苏拉再也忍不住了。
“你要发神经病,就一个人去发”,她吼叫着,“别拿你那吉卜赛式的怪想法往孩子们脑袋里灌!”C.易中天说:“香港有个‘游荡罪’,我和于丹以身试法,冒着游荡罪的风险在一座桥上走来走去--长期以来,历史的传承,民间用民间的方式在传承……”D.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向宇宙空间的第一步,在国内、国际上都具有深远的政治影响。
(摘自《奔月》)4,我国古代诗歌有唐诗、宋词和元曲,其中“元曲”包括散曲和 _____。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老家的树 学案
语文版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老家的树学案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雇佣.(yōnɡ) 撰.稿(zhuàn)诅.咒(jǔ) 坚忍.不拔(rěn)B.芜.杂(wú) 空.白(kōnɡ)肤.浅(fū) 豁.然开朗(huò)C.诽谤.(pànɡ) 精悍.(hàn)扼.要(è) 卓.有成效(zhuó)D.诬蔑.(miè) 悼.词(dào)苍穹.(qiónɡ) 衷.心喜悦(zhōnɡ)解析:A项,“诅咒”的“诅”应读“zǔ”;B项,“空白”的“空”应读“kònɡ”;C项,“诽谤”的“谤”应读“bànɡ”。
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风华绝代的女子,锦心绣口....的文章。
《才女文章》收录了10位作家61篇文章。
主要选择的是能够体现女性独特视角的作品。
②江时学当天表示,欧洲一体化不是金瓯无缺....的,但欧盟的改革还没有真正起步,尚未取得成效,英国就“说了再见”。
③同样都是携款外逃,有人花钱买岛,有人却落拓不羁....。
今年4月,中央纪委网站登载了外逃腐败分子忏悔录,以作警示。
④理想中是“铿锵玫瑰”,现实里是无人关心的“野草花”,女子3大球缺关注,收入与男子判若云泥....。
这已不是一两天的问题了。
⑤流金铄石....,热浪滚滚。
避暑纳凉只能待在空调间吗?显然不是,在南京,想要纳凉,还有一个较好的选择,那就是防空洞。
⑥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都市,以其独特的城市个性、品位和文化内涵,为世人展现出了卓尔不群....的风格与魅力。
A.①③⑥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⑤解析:①“锦心绣口”形容文思优美,辞藻华丽。
②“金瓯无缺”比喻国土完整。
望文生义。
③“落拓不羁”形容行为放浪,不受拘束,性情豪放,行为散漫。
此处应为“穷困潦倒”。
18老家的树
拓展阅读:台湾乡愁散文名篇(2篇)
⑴ 《从母亲到外遇》余光中(散文节选) ⑵ 推荐阅读(自选篇目):
张晓风散文《愁乡石》,象征手法的运用。
★ 比较:郭枫《老家的树》、余光中 《从母亲到外遇》独特的构思、炽热的情怀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放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余光中老家的树郭枫梳理文章结构第一章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乡愁
余光中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他在台湾极力倡导乡 土文学,为台湾乡土文学 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乡愁是
一种恋土情结(生命之根)
一种文化表达(文化之根) 一种爱国情怀(民族之根)
朗读属于每一个人
【台湾乡愁文学简介】 台湾乡愁文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它是历史
发展的必然产物。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大批原籍大陆人被迫
迁往台湾,成为游子。从此台湾与大陆被人为隔绝 封锁40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对故土的思恋、 对家园的渴望,使台湾作家的作品产生一种浓重的 归思情绪,乡愁便成为台湾人一种普遍的心里情结, 也成为几十年来台湾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
后来啊 乡愁是一放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老家的树
郭枫
梳理文章结构
序曲:总写对“老家”的怀念
漂泊无根→寻根→恋土思乡
第一章:春柳,美丽与哀愁 第二章:榆树,一季燃烧的岁月 第三章:秋风萧萧,高歌的白杨 第四章:严冬,荒野,松柏 尾声:从“想念北方”以下,再次点题,表 达对“老家”的思念。
老家的树
【文章结构】
序曲:总写对故乡的怀念 第一节:春柳,美丽与哀愁。
第二节:榆树,一季燃烧的岁月。
第三节:秋风萧萧,高歌的白杨 第四节: 严冬,荒野,松柏 尾声:点题,突出中心,想念老家的树, 想念老家的人。
【感悟形象 细品情感 】
问题1:
在作者笔下,“春 柳”“榆树”“白 杨”“松柏”各有什么特 征?请同学们迅速浏览中
老 家 的 树
郭枫
执教:华阳中学 李涛
基础知识 寒碜 (chen) 夐辽 (xiòng) 阴翳 ( yì ) 割刈( yì ) 氤氲 (yīnyūn) 海隅( yú ) ng ) 祖茔(yí ng ) 擎起(qí
【由题入文,整体把握】
题目是《老家的树》,哪些 章节是写老家的树?除此之 外,还写了什么?
•作者为什么会由树及人,赞 美民族精神?
•作者是一位具有强烈民族意识和 传统意识的作家。一方面,长久 的离别让作者不断追忆故乡美景 和淳朴乡亲;另一方面,作者饱 含着深厚的民族情结,在表达中, 就将树与人结合在一起。
【品味语言,个性欣赏】
交流:
请同学们找出打动你的语句, 有感情的朗诵出来,并谈谈 打动你的原因。
间四部分,勾画相关语句,
圈点表现性格特征的词语, 回答问题。
问题2
• 作者着意突出不同季节的这四种树的特 点,象征了什么? • 老家的父老乡亲又有哪些品格特点?
请概括本文的主 旨
• 问题3:作者为什么会由树及人,
赞美民族精神?
【关于作者】
郭枫,生于1933年,原籍江苏徐州 。
1949年到台湾,是台湾著名诗人、散文 家,文学评论家、出版家。是一位民族意 识和传统意识强烈的作家。他的恋土情 结、挚爱家乡的文化乡愁,尽在一声声 情真意切的呼唤中。 散文集:《早春的花束》、《九月的《第一次信仰》; 论文集:《高举民族文学的大旗》等.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老家的树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老家的树测试题 2019.91,在横线上默写《沁园春.长沙》的词句。
携来百侣曾游。
____________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___________。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_________ ?2,广播稿要求通俗、口语化,一听就明白。
把下面一段文字改作广播稿时,有四处非改动不可,写出这四处的序号。
【】【】【】【】自从(a)我省西部(b)地区发生强烈地震(c)以来,本市各界(d)对震灾(e)以后的人民生活十分关心,积极开展赈灾(f)活动,捐款累计(g)已逾100万元之巨(h)。
我厂原来已经捐款(包括捐赠衣服、物品折款(i)8万元,昨天又捐款2万元。
这些钱物已经转送(j)到了灾区(k)。
3,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
要求:①不变更原意;②人物、人称表达准确;③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合理。
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
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
”A.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珊珊说到这件事。
小王说: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
小王说:4,为使下面一段文字简洁、顺早并保持原意,划线词语必须删除的是。
如果①一个人教育别人的话说得太多,而②自己说的是一套,做的却③又④是另一套,那他⑤怎样让别人信服他⑥呢?只有通过努力之后,取得各种⑦成绩,别人才相信你,佩服你。
必须删除的词语是:。
5,作家金马在论述阅读经典(纸质出版物)比上网和读图更有意义时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当家鹅与天鹅同浮清波时,确乎有几近相似的美丽,而天鹅在展翅升空,划出令人陶醉的飞影流形时,才具有了飞动的美。
”请你将金马的话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
答:6,下面是一段采访,如果你是那位科学家,你该如何回答?不超过50个字。
11月26日,嫦娥一号发回首张月面图像,标志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圆满成功。
《老家的树》教案
老家的树华阳中学李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运用的象征手法,培养学生归纳主要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勾画、圈点、旁注的方法,筛选、整合信息。
3.情感与态度:让家乡情结,民族情结深植于学生思想之中,教学重点理解老家四季不同的树的特点及其蕴含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把乡土情结升华到民族情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想:《老家的树》是一篇构思精巧漂亮、情感真挚深沉的思乡爱国的散文,文中的“恋土情结”和“民族情结”表现得非常突出,他的这些情结是通过描写家乡的四种树,然后由树及人,抒发出来的。
所以理解了这篇文章的“象征”手法就抓住了解读这篇文章的“七寸”,所以我把这篇文章的重点定位为:理解其象征手法。
具体操作中,我又想结合一下我们的课题,所以我就采用了从教学重点出发来创设问题的方法,精炼的提出了关于象征的三个问题,从而让学生按图索骥,采用勾画、圈点、旁注的读书方法,来解读文本。
训练他们迅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特点,进而获取某一物象的表层义和深层义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歌曲《好大一棵树》)《好大一棵树》无疑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好歌,此歌的成功首先得益于邹友开的词写得好。
托物言志,将一腔难以言表的主观情怀寄托于客观物象,这已是歌词咏物的常识。
邹友开《好大一棵树》,树的形象,就是一种人格形象,崇高博大,坚强达观,无私奉献:“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你昂起头,冰雪压不。
”“风是你的歌,云是你脚步,无论白天和黑夜,都为人类造福。
”寓意都十分醒豁。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老家的树》,来看看这里的树又有怎样的姿态和品格。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是王维含蓄细微的对故乡的思念。
是的,“故乡山水总关情”,家乡的一草一木往往牵惹出游子万般的思乡之情。
这种思念,剪不断,理还乱;这种思念,不思量,自难忘,这种思念,是深入骨髓的一种病……今天,让我们走进《老家的树》,再次去感受这种深挚的情感。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练习:第六单元 第18课 老家的树 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一、文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严冬,荒野,松柏在黄淮大平原上,冬天,是风和雪撒野的世界。
风,从塞外卷着严寒而来,猛烈地袭击我们荒凉的小山村,除非在落雪的时候,天地才会静寂下来,至于无风无雪而又有暄和的太阳温暖着咱们的日子,这是不多见的。
北方冬天的风,是贼,是无孔不入的恶贼。
可恶的风,对于贫苦人家,从来不会停止无情的摧残。
走在风中,单薄而破蔽的冬衣,怎么裹紧也包不住全身的抖,凛冽的寒气,一直就吹透到骨子里去!到了夜晚,寒风摇撼着茅屋,门窗吱吱作响,屋子颤抖着仿佛要被寒风席卷而去。
在凄厉的夜风呼啸中,屋外,不时传来树枝折断的声音,冬夜,谁知道有多么漫长?落雪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雪花的美丽呢?真让我们傻里傻气的庄稼人无法明白。
不错,庄稼人也喜欢冬天下几场大雪,那是为了期待,期待明春的麦苗可以长得茁壮,真正在大雪天,还是冷得使人没处躲。
尤其在化雪的天气,多少人都冻裂了皮肤,冻坏了身子!谁还会赞颂雪花呢?在那种年头,谁能拥有围炉赏雪的雅趣?不用说,在风雪的旷野里,所有的树都失去了颜色;只有松柏,才能挺立在严寒中擎起一树蓊郁的墨绿。
可是,小时候,只记得松柏总是种在一些大户祖茔的墓地上,每回经过,就觉得雪地里的黑松林,特别神秘,特别恐怖,黑黝黝里面藏着些什么,心里认定那些松柏不是属于我们的。
读书之后,书中有数不尽的松柏颂歌;不管书上怎么说,我还是喜欢活在我们生活中的那些树。
我喜欢:柳的娇柔、榆的粗犷、白杨的潇洒。
我喜欢槐、椿以及各种常见的树木。
我还是不喜欢松柏,总觉得松柏不是我们的。
直到我走出了家园,跋涉过千山万水,看遍了人世的冷暖沧桑,渐渐地,我才懂得,松柏,是多么可傲的树!松柏,挺立在山峦最高处,与白云絮语,与天风唱和,在苍茫的天地之间,树立出一种生命的风范来。
它站在高处,超脱于红尘之外,让群树仰望,仰望而无法企及。
松柏,虽然享有无数的赞颂,却也承担着千古的寂寞啊!在红尘之中,那些不甘寂寞的人,却想借着松柏的风采,让自己伟大起来,崇高起来,这是何等的自私和愚昧啊!因此,一想到老家的原野上的那些松柏,被种在坟地里,我就为它们感到屈辱与难堪。
课堂设计高中语文第18课老家的树学案语文版选修《中国
第18课 老家的树【文本导读】作者从50年代的《黄河的怀念》到60年代的《山》,再到80年代的《我想念你,北方》,表现出对古老的中华大地的深情怀念,在“我想念你,北方”的热烈呼唤中透示出游子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他的恋土情结、挚爱家乡的文化乡愁,尽在一声声情真意切的呼唤中。
《老家的树》怀想的是儿时的家乡情境,用四季中的四种树来象征组织篇章,构成四个连贯、变化有致的意蕴单元,就像一首曲子中的四个乐章。
【作者卡片】郭枫,生于1933年,原籍江苏徐州。
1949年到台湾,是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出版家。
是一位民族意识和传统意识强烈的作家。
作品有散文集《早春的花束》《九月的眸光》《老家的树》《永恒的岛》《海之歌》等,诗集《郭枫诗选》《第一次信仰》,论文集《高举民族文学的大旗》。
【基础荟萃】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懵.懂( ) ②吞噬.( ) ③寒碜.( ) ④辗.转( ) ⑤堤.堰( ) ⑥阴翳.( ) ⑦攒.聚( ) ⑧无稽.( ) ⑨簇.锦( ) ⑩臃.肿( ) ⑪硕.大( ) ⑫豆荚.( ) ⑬炙.人( ) ⑭黍稷.(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①⎩⎪⎨⎪⎧ 辗 碾②⎩⎪⎨⎪⎧ 浑 混 ③⎩⎪⎨⎪⎧ 堰 偃④⎩⎪⎨⎪⎧ 拂 佛 ⑤⎩⎪⎨⎪⎧ 瑟 琵 ⑥⎩⎪⎨⎪⎧ 撼 憾⑦⎩⎪⎨⎪⎧ 槛 栅⑧⎩⎪⎨⎪⎧ 靛 淀绽 ⑨⎩⎪⎨⎪⎧ 溢 隘⑩⎩⎪⎨⎪⎧ 肆 肄 ⑪⎩⎪⎨⎪⎧ 冽 洌 ⑫⎩⎪⎨⎪⎧ 隅 渝3.近义词辨析①黯淡·暗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迷离·迷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肃穆·庄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突破】1.开头的“序曲”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点拨 开篇呈现了一个情绪背景,即此时此地的漂泊无根之感。
老家的树读后感
老家的树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老家的树读后感(一)
最近,学习了郭枫的《老家的树》这篇文章,非常的有感悟。
《老家的树》主要描述了作者老家的一棵树,在老家的树,有许多作者美好的回忆。
在《老家的树》中,最让我有感触的就是作者要离开老家时,对树桌说:"我会回来看你的!",这时候,仿佛能感受到作者的那种不舍。
而在看《老家的树》时,我觉得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里,都都这么一个回忆,或许不是树,是别的,不过,那上面都倾注了我们的爱心和回忆。
老家的树读后感(二)
最近,学习了郭枫的《老家的树》这篇文章,非常的有感悟。
《老家的树》主要描述了作者老家的一棵树,在老家的树,有许多作者美好的回忆。
在《老家的树》中,最让我有感触的就是作者要离开老家时,对树桌说:“我会回来看你的!”,这时候,仿佛能感受到作者的那种不舍。
而在看《老家的树》时,我觉得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里,都都这么一个回忆,或许不是树,是别的,不过,那上面都倾注了我们的爱心
和回忆。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老家的树
文章开头部分就坦白地叙说: “在隔着千山万水的北方,在辽 无边的黄淮的平原上,我的根扎 在那儿”,“天空以明明亮亮的 碧蓝,大地以苍苍莽莽的土黄, 人们以吃迟钝钝的浑厚,从小哺 育着我。”
全文围绕着“老家的树”抒 发作者思乡的游子之情。
春柳,使作者忆起故土上一派春色,每 家每户难挨的春荒与春愁,每到春天, 灾荒与饥饿“便像瘟疫般侵袭着农村” 榆树,使他忆起人们以“榆钱”及榆树 皮充饥而迎来小麦收割的情景,想起从 小暑到大暑大豆长荚、高粱起一派青纱 帐的壮观。
本文风格阳刚,用语偏于“华美”。
例如第二章倒数第2-7段, 每段起头句简短铿锵,又有 重复、转折和照应,意象生 活富于动感,正适应夏日的 炎热、麦收的喜悦和大地的 勃勃生机。
鉴赏:《老家的树》----恋土情结
恋土寻根,是人本性中的至情至性。 郭枫客居祖国台湾岛数十载,这位并 行浑憨的汉子,总是想念他徐州铜山 县的“老家”;无时无刻不在梦呓中 亲吻着那片黄土地,亲吻着家乡的一 草一木。 《老家的树》就是抒写他这种魂兮归 来的恋土情结。
理清文章结构
• 序曲:总写对故乡的怀念 • 第一章:春柳,美丽与哀愁。 • 第二章:榆树,一季燃烧的岁月。 • 第三章:秋风萧萧,高歌的白杨 • 第四章: 严冬,荒野,松柏 • 尾声:点题
简析课文各部分内容
• 开头的“序曲”部分 • 呈现了一个情绪背景,即此时此地的 漂泊无根之感.这个漂泊无根之感有 反向推动了对已经失落的根基的找寻, 他重复地说:“我的根仍扎在那儿”, 那儿就是故乡_黄淮大平原“母亲般 的土地”.
他常常通过对黄淮平原的回忆,表现出 他对故乡的真挚热爱之情。
从50年代的《黄河的怀念》到60 年代的《山》,再到80年代的《我 想念你,北方》,表现出对古老的 中华大地的深情怀念,在“我想念 你,北方”的热烈呼唤中透示出游 子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他的恋土情 结、挚爱家乡的文化乡愁,尽在一 声声情真意切的呼唤中。
语文版高中语文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练习:第六单元 第18课 老家的树
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懵.懂(měnɡ)吞噬.(shì)寒碜.(chān)敻.辽(xiònɡ)B.辗.转(zhǎn)堤堰.(yàn)割刈.(yì) 袅娜..(niǎo nuó)C.靛.蓝(dìnɡ)祖茔.(yínɡ)阴翳.(yì) 瘟疫..(wēn yì)D.攒.聚(cuán) 粗犷.(kuànɡ)撒.野(sā)凛冽..(lǐn liè)解析:选B。
A.寒碜(chen);C.靛蓝(diàn);D.粗犷(ɡuǎ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斑驳艳丽放肄无稽B.裸露黯淡迟钝铭刻C.破蔽苍穹含蕴唏嘘D.绚烂矫柔妩媚茁壮解析:选B。
A项,肄—肆。
C项,蔽—敝。
D项,矫—娇。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那儿:我懂得风的讯息..、草木的姿容、鸟儿和虫仔的言语,我懂得大自然一切细微的情态。
B.真的,谁能在长久的枯寂之后,承受得住这突如其来....的喜悦呢?C.难怪村子里的塾师……老是摇头晃脑,眼神迷离;也许在回咏低唱中,格外感到在兵荒马乱的年头,春天是不可琢磨..啊!D.等到雁阵在高空排着人字,嘹亮的鸣声回荡在渺远的寒云里,秋容就益发惨淡..了。
解析:选C。
C项,“琢磨”不合语境,应改为“捉摸”。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昨日,武汉市教育局端出新学年“大礼包”。
今年拟提高公用经费标准,并重点解决幼儿入园难,让更多的孩子上公办幼儿园,上好幼儿园。
B.千千万万像“旭日阳刚”组合一样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建起城市的高楼大厦,见证着日新月异的城市,却无法享受同我们一样的平等待遇。
C.在不经意中,把这些美丽的方块字,把平凡事深含的情感,如岁月般在我们的脑海中流过,也许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感觉。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8课《老家的树》精品导学案(含答案)
第18课老家的树【文本导读】作者从50年代的《黄河的怀念》到60年代的《山》,再到80年代的《我想念你,北方》,表现出对古老的中华大地的深情怀念,在“我想念你,北方”的热烈呼唤中透示出游子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他的恋土情结、挚爱家乡的文化乡愁,尽在一声声情真意切的呼唤中。
《老家的树》怀想的是儿时的家乡情境,用四季中的四种树来象征组织篇章,构成四个连贯、变化有致的意蕴单元,就像一首曲子中的四个乐章。
【作者卡片】郭枫,生于1933年,原籍江苏徐州。
1949年到台湾,是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出版家。
是一位民族意识和传统意识强烈的作家。
作品有散文集《早春的花束》《九月的眸光》《老家的树》《永恒的岛》《海之歌》等,诗集《郭枫诗选》《第一次信仰》,论文集《高举民族文学的大旗》。
【基础荟萃】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懵.懂( ) ②吞噬.( ) ③寒碜.( )④辗.转( ) ⑤堤.堰( ) ⑥阴翳.( )⑦攒.聚( ) ⑧无稽.( ) ⑨簇.锦( ) ⑩臃.肿( ) ⑪硕.大( ) ⑫豆荚.( ) ⑬炙.人( ) ⑭黍稷.(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①⎩⎪⎨⎪⎧辗( )碾( ) ②⎩⎪⎨⎪⎧ 浑( )混( ) ③⎩⎪⎨⎪⎧ 堰( )偃( ) ④⎩⎪⎨⎪⎧拂( )佛( ) ⑤⎩⎪⎨⎪⎧ 瑟( )琵( ) ⑥⎩⎪⎨⎪⎧ 撼( )憾( ) ⑦⎩⎪⎨⎪⎧槛( )栅( ) ⑧⎩⎪⎨⎪⎧ 靛( )淀( )绽( ) ⑨⎩⎪⎨⎪⎧ 溢( )隘( ) ⑩⎩⎪⎨⎪⎧ 肆( )肄( ) ⑪⎩⎪⎨⎪⎧ 冽( )洌( ) ⑫⎩⎪⎨⎪⎧ 隅( )渝( )3.近义词辨析①黯淡·暗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迷离·迷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③肃穆·庄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要点突破】1.开头的“序曲”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点拨开篇呈现了一个情绪背景,即此时此地的漂泊无根之感。
老家的树ppt2 人教课标版最新公开课优选PPT课件
1、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北方的 哪些树?各有什么特征?
杨柳 榆树 白杨 松柏
柳树
美丽:
春之树,容易活,长得快, 像浓密的头发,摇曳出整个 原野的妩媚,构成春天的美 景.令人喜悦,令人遐思.
哀愁:
那个苦难的时代,战火燃烧 着北国,灾荒侵袭着农村. 柳絮是灾难的讯号:柳絮飘 飞时,春荒便随之而来.
柳树 娇嫩柔美的柳条 在莽莽荡荡的黄淮平原 摇曳出千丝万缕的绿 展示一片耀眼的春光 每一根柳丝都能撩起 人们凄美迷离的遐想 儿童的童真童趣 在你披垂的发辫上嬉戏畅想 柳絮飘飞 牵动人们的愁肠 有一片飘了三十年 飘过一弯浅浅的海峡 至今还在回望 那生我养我的故乡 柳树:娇美与柔嫩。容易生长,为大地带来一片春光,柳
总结:
在《老家的树》中,老家的树是一种意象, 作者以饱满的激情,笔力道劲地写出一片 耀眼春光中的柳树,那在秋天肃穆的旷野 里放歌的白杨树,那里燃烧季节的无情摧 残中顽强生长的榆树,那挺立在苍茫天地 间昂扬起生命风范的松柏,作者以柳树的 妩媚、榆树的粗犷、白杨的潇洒、松柏的 高洁象征北方的人民,象征中华民族的深 沉、高洁、苦难与奋进,创造出情融于景、 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
正是这样一个人,在一个极其普通的夜晚,只身前往杭州一家寺庙遁入空门,法号:演者。
这时的他已经是享誉国内外的名画家。
他的家人和朋友都来劝他还俗,但都被拒绝。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出家,他只是淡然答道:“我想来就来了”。这句话令多少人震惊。在现今的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够“心不为形役”?世俗的世界上让多少饮食男女承担了欲望的负载。他却轻松地从中走出,让人感叹也让人敬佩。
色迷人,柳絮牵惹起春愁
榆树
平实朴素,无私奉献:
像大绿伞,暗褐色的树皮,苍 龙鳞甲似的布满深刻的裂纹, 粗糙中更有严肃.从根到叶没 有一点废料.长得结实,细致, 能做家具.榆钱可果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 老家的树【文本导读】作者从50年代的《黄河的怀念》到60年代的《山》,再到80年代的《我想念你,北方》,表现出对古老的中华大地的深情怀念,在“我想念你,北方”的热烈呼唤中透示出游子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他的恋土情结、挚爱家乡的文化乡愁,尽在一声声情真意切的呼唤中。
《老家的树》怀想的是儿时的家乡情境,用四季中的四种树来象征组织篇章,构成四个连贯、变化有致的意蕴单元,就像一首曲子中的四个乐章。
【作者卡片】郭枫,生于1933年,原籍江苏徐州。
1949年到台湾,是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出版家。
是一位民族意识和传统意识强烈的作家。
作品有散文集《早春的花束》《九月的眸光》《老家的树》《永恒的岛》《海之歌》等,诗集《郭枫诗选》《第一次信仰》,论文集《高举民族文学的大旗》。
【基础荟萃】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懵.懂( ) ②吞噬.( ) ③寒碜.( ) ④辗.转( ) ⑤堤.堰( ) ⑥阴翳.( ) ⑦攒.聚( ) ⑧无稽.( ) ⑨簇.锦( ) ⑩臃.肿( ) ⑪硕.大( ) ⑫豆荚.( ) ⑬炙.人( ) ⑭黍稷.(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①⎩⎪⎨⎪⎧ 辗 碾 ②⎩⎪⎨⎪⎧ 浑 混 ③⎩⎪⎨⎪⎧ 堰 偃④⎩⎪⎨⎪⎧拂 佛 ⑤⎩⎪⎨⎪⎧ 瑟 琵 ⑥⎩⎪⎨⎪⎧ 撼 憾 ⑦⎩⎪⎨⎪⎧槛 栅 ⑧⎩⎪⎨⎪⎧ 靛 淀 绽⑨⎩⎪⎨⎪⎧ 溢 隘 ⑩⎩⎪⎨⎪⎧ 肆 肄 ⑪⎩⎪⎨⎪⎧ 冽 洌 ⑫⎩⎪⎨⎪⎧ 隅 渝3.近义词辨析①黯淡·暗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迷离·迷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肃穆·庄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突破】1.开头的“序曲”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点拨 开篇呈现了一个情绪背景,即此时此地的漂泊无根之感。
这个漂泊无根之感又反向推动了对已经失落的根基的找寻,他重复地说:“我的根仍扎在那儿”,那儿就是故乡——黄淮大平原“母亲般的土地”。
以此奠定了本文的感情基调。
2.如何理解“春柳,美丽与哀愁”这一标题?点拨 春柳的美丽和儿童的天真相映成趣,呈现了柔美的一面;但战争和灾荒又使这片土地“沉沦在比严冬更冷的春荒中”。
所以题为“春柳,美丽与哀愁”。
这是整篇文章的基本情感结构。
3.作者为什么把第二章的标题定为“榆树,一季燃烧的岁月”。
点拨 榆树平实朴素,却能帮助穷苦人熬过饥荒。
夏季来临,麦收场面一片火热,其他庄稼也正当其时,大地和人都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正像榆树,根深叶茂,不畏苦难。
所以题为“榆树,一季燃烧的岁月”。
4.“秋风萧萧,高歌的白杨”这一标题如何理解?点拨 随处渲染秋季的肃杀景象。
在这个背景中,却有秋收后人们抗敌的激情:“咱们是硬汉子,冻死,也要迎风站!饿死,也要挺直腰!”这正像白杨树“饮着秋风,扬起更高昂的声调,金属一般的音响,在静肃的旷野中,传得好远好远……”所以题为“秋风萧萧,高歌的白杨”。
5.“严冬,荒野,松柏”又如何理解?点拨 写松柏傲视严寒的象征意义,是为了赞颂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是的,冬天的淫威,可以让柔弱的暂时低头,却永远征服不了顽强的生命”。
本章主要是托物言志、提升情感和意向,以便结篇,实事较少。
6.如何理解《老家的树》中的恋土情结?点拨 恋土寻根,是人本性中的至情至性。
郭枫客居祖国台湾岛数十载,总是想念他徐州铜山县的“老家”;无时无刻不在梦呓中亲吻着那片黄土地,亲吻着家乡的一草一木。
《老家的树》就是抒写他这种魂兮归来的恋土情结。
文章开头那部分就坦白地叙说:“在隔着千山万水的北方,在夐辽无边的黄淮大平原上,我的根仍扎在那儿”,“天空以明明亮亮的碧蓝,大地以苍苍莽莽的土黄,人们以迟迟钝钝的浑厚,从小哺育着我。
”7.全文是如何围绕着“老家的树”抒发作者思乡的游子之情的?点拨 春柳,使作者忆起故土上一派春色,每家每户难挨的春荒与春愁,每到春天,灾荒与饥饿“便像瘟疫般侵袭着农村”。
榆树,使他忆起人们以“榆钱”及榆树皮充饥而迎来小麦收割的情景,想起从小暑到大暑大豆长荚、高粱起一派青纱帐的壮观。
白杨,使他忆起老家斑斑驳驳的成熟的秋天,仿佛一夜之间大地就变成了“各种红和黄颜料泼成的世界”。
松柏,使他忆起养息他的那片土地,变成风和雪撒野的世界,可恶的风无情地摧残着“单薄而破蔽的冬衣”的穷苦人,难以度过漫漫冬夜……【课堂小结】一、中心主旨作者通过对老家的春柳、榆树、白杨、松柏的深情回忆,表达了对故乡深深地眷恋之情。
二、结构图解老家的树⎩⎪⎨⎪⎧⎭⎪⎬⎪⎫春柳榆树白杨松柏恋土情结 三、写作特色长于新奇精巧的构思,常发人所未及的新见解,又有盎然的诗风,善于开拓幽美的意境;结构严谨,脉络清晰,有丰富的想象,语言含蓄凝炼,晓畅自然、风格多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他的散文讲究结构,文字畅达自然,但也多有点睛之笔。
像“天空以明明亮亮的碧蓝,大地以苍苍莽莽的土黄,人们以迟迟钝钝的浑厚,从小哺育了我”,如古韵一般,气势蕴含,令人咏叹不止。
他把炽热的感情,融于质朴的叙述之中,从头到尾,文章萦绕着和谐的乡思。
本文粗犷、阳刚,有北方气质。
【文苑天地】1.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唐·白居易《松树》2.愿君作长松,慎勿作桃李。
——唐·李白《赠书侍御黄裳》3.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现代·陈毅《青松》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志南《绝句》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7.东门之杨,其叶将将,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东门之杨,其叶肺肺,昏以为期,明星晰晰。
——《诗经》8.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限无限时。
——唐·刘禹锡《杂曲歌辞杨柳枝》9.何处销君兴,春风摆绿杨。
——唐·皎然《戏呈薛彝》【素材积累】海滩上的蓝甲蟹海滩上的蓝甲蟹分为两种,两种都长着很大的爪子,一种较凶猛,不知躲避危险,跟谁都敢开战;一种较温和,不善抵抗,遇有敌人,便翻过身子,四脚朝天,任你怎么叼它,踩它,它都不理不动。
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出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强悍凶猛的蓝甲蟹不是多了,反而少了,甚至成为了濒危动物。
而较弱的蓝甲蟹,会装死的蓝甲蟹,反而繁衍昌盛,遍布世界许多海滩。
动物学家研究发现,强悍的蓝甲蟹是因为好斗,在相互残杀中首先灭绝了一半;其次是因为强悍而不知躲避,被天敌吃掉了一半。
而软弱的不善战的只会装死的蓝甲蟹,则因为善于保护自己,反而扩大了自身。
感悟这一现象用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理论可以解释得很清楚。
人类社会亦是如此。
弱与强,某些时候,效果截然相反:弱而得强势,强而处弱势。
现代社会,竞争的鼓角争鸣,“风物长宜放眼量”,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利于和谐人际关系,利于高效优质干事,大概更能成为长久的赢家。
适用范围 1.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2.强与弱具有相对性 3.适者生存 4.风物【美文珍藏】故乡的野菜周作人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
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
我在浙东住过十几年,南京东京都住过六年,这都是我的故乡;现在住在北京,于是北京就成了我的家乡了。
日前我的妻往西单市场买菜回来,说起有荠菜在那里卖着,我便想起浙东的事来。
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
那时小孩们唱道:“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
”后来马兰头有乡人拿来进城售卖了,但荠菜还是一种野菜,须得自家去采。
关于荠菜向来颇有风雅的传说,不过这似乎以吴地为主。
《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
谚云: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
”顾禄的《清嘉录》上亦说:“荠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谚有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语,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侵晨村童叫卖不绝。
或妇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号眼亮花。
”但浙东人却不很理会这些事情,只是挑来做菜或炒年糕吃罢了。
黄花麦果通称鼠曲草,系菊科植物,叶小微圆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黄色,簇生梢头。
春天采嫩叶,捣烂去汁,和粉作糕,称黄花麦果糕。
小孩们有歌赞美之云:黄花麦果韧结结,关得大门自要吃:半块拿弗出,一块自要吃。
清明前后扫墓时,有些人家——大约是保存古风的人家——用黄花麦果做供,但不做饼状,做成小颗如指顶大,或细条如小指,以五六个作一攒,名曰茧果,不知是什么意思,或因蚕上山时设祭,也用这种食品,故有是称,亦未可知。
自从十二三岁时外出不参与外祖家扫墓以后,不复见过茧果,近来住在北京,也不再见黄花麦果的影子了。
日本称为“御形”,与荠菜同为春天的七草之一,也采来做点心用,状如艾饺,名目“草饼”,春分前后多食之,在北京也有,但是吃去总是日本风味,不复是儿时的黄花麦果糕了。
扫墓时候所常吃的还有一种野菜,俗名草紫,通称紫云英。
农人在收获后,播种田内,用作肥料,是一种很被贱视的植物,但采取嫩茎瀹食,味颇鲜美,似豌豆苗。
花紫红色,数十亩接连不断,一片锦绣,如铺着华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而且花朵状若蝴蝶,又如鸡雏,尤为小孩所喜。
间有白色的花,相传可以治痢,很是珍重,但不易得。
日本《俳句大辞典》云:“此草与蒲公英同是习见的东西,从幼年时代便已熟识,在女人里边,不曾采过紫云英的人,恐未必有罢。
”中国古来没有花环,但紫云英的花球却是小孩常玩的东西,这一层我还替那些小人们欣幸的。
浙东扫墓用鼓吹,所以少年们常随了乐音去看“上坟船里的姣姣”,没有钱的人家虽没有鼓吹,但是船头上篷窗下总露出些紫云英和杜鹃的花束,这也就是上坟船的确实的证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