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防臭纤维及纺织品
纺织品抗菌防臭防霉后整理加工 综述
纺织品抗菌防霉防臭后整理加工综述陈一飞沈培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纺织环化系314000摘要:介绍了微生物的种类及生长因素,阐述了抗菌防霉防臭后整理杀菌剂的杀菌机理及抗菌防臭加工后的检测。
关键词:纺织品抗菌防霉防臭后整理1.前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希望能获得舒适快感的衣著,以及卫生健康的居住环境。
对于各种各样的纺织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安全、安心、舒适、健康、卫生、清洁等“绿色”观念的形成,使纺织品的抗菌、防霉、防臭后整理加工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
近年来,抗菌研究的重点已经从保护纺织品免受细菌侵袭转移到保护环境和使纺织产品的使用者免受细菌侵袭。
消毒剂材料提供了一个几乎立即,但短期的除菌方法,而抗菌剂则设计成能够提供长效除菌功效的产品[1]。
对于涤纶、锦纶、腈纶等疏水性纤维,只需保护表面即可。
而棉、粘胶、天丝(Lyocell)等亲水性纤维,总是含有水分,故需进行更深层次的后整理。
2.微生物的种类及生长因素我国南方地处亚热带气候,天气温暖潮湿,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繁殖旺盛,物品易产生腐败、发霉、并释放臭味,使人类面邻不舒服的感觉,不但降低生活品质,而且还造成疾病。
一般而言,微生物对于人体服装的不良影响有:使纤维材料变色;纤维脆化分解,强力下降;易感染疾病;婴幼儿易得皮肤病;老年人易得褥疮。
为了达到安全、卫生耐久的抗菌、防霉、防臭的后整理加工,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卫生效果显著;能持久地固着在织物纤维上;对人的生理机能无影响;后整理加工不损伤纤维材料;后整理加工简单、便宜;无色、无臭但鉴别容易[2] 。
2.1微生物的种类显微镜下的微细生物总称微生物。
微生物的侵害一般是指腐朽菌(担子菌)及霉菌,霉菌是指水中的鞭毛菌,陆地上的接合菌、子囊菌、半知菌。
抗菌防霉后整理主要针对半知菌、接合菌、子囊菌。
在自然界中真菌类微生物在空气、水中、土壤中大量存在。
一旦在纺织品上满足其生长发育条件就大量繁殖。
抗菌防臭和除臭纤维
抗菌防臭和除臭纤维应091-4 刘敏(200921506220)摘要旨在介绍抗菌防臭、除臭纺织品的基本概念及机理、纳米无机抗菌防臭、除臭剂及其作用机理还有抗菌防臭除臭纤维和纺织品的制备与性能。
关键词纳米无机抗菌防臭除臭机理制备前言人类生存环境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细菌和霉菌,常见的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黄曲霉菌和白色念珠菌等,另有一些是对人体汗液等代谢物起作用而滋生繁殖的“臭味菌”。
表皮葡萄球菌和棒状菌常见于内衣、内裤,导致外衣裤异味的菌类一般是杆菌孢子和少量表皮葡萄球菌。
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这些微生物在衣物上大量繁殖时,纤维容易受到其酸性或者碱性代谢物的作用而发生降解、变色,并生成挥发性恶臭物质,如醋酸、氨气等,还容易引发人体某些皮肤病,因此,抗菌和防臭历来是息息相关的。
为满足人们对纺织品卫生功能的高要求,纤维制品的抗菌防臭、除臭加工也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一)抗菌防臭、除臭纺织品的基本概念及机理纺织品实际上上是一种多孔材料,容易吸附气相、液相和固相物质。
在穿用过程中容易沾上汗液、皮脂等人体分泌的物质,也容易吸附环境中的。
所以,纺织品是微生物繁殖和传递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和营养源。
而纺织品因受到微生物的酸性或者碱性代谢产物的作用会降解、变色,微生物能分解汗液中的糖分、脂肪酸和皮屑等物质,生成了不饱和脂肪酸和氨等有臭味的物质,产生异味。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了适应人们的需要,各种功能性纺织品应运而生。
抗菌防臭纺织品是在纺织品使用状态下,通过抑制微生物的繁殖,从而抑制微生物产生异味,达到避免纤维制品变质,从而保持卫生状态的效果。
根据不同的抗菌剂,纺织品的抗菌机理有:①使细菌内的各种代谢酶失活,从而杀死细菌;②与细胞内的蛋白酶发生化学变化,破坏其机能;③阻断细菌DNA 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④破坏细胞内的能量释放体系;⑤破坏蛋白质结构,产生代谢障碍;⑥通过静电场的吸附作用,使抗菌剂分子渗入细胞内部,使其破裂,内容物泄露而杀死细菌。
抗菌防臭纤维及纺织品
抗菌防臭纤维及纺织品为什么纺织品要抗菌防臭?人类生存环境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细菌和霉菌.常见的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黄曲霉菌和白色念珠菌等:另有一些是对人体汗液等代谢物起作用而滋生繁殖的“臭味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棒状菌常见于内衣、内裤,导致外衣裤异味的菌类一般是杆菌孢子和少量表皮葡萄球菌。
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这些微生物在衣物上大量繁殖时.纤维容易受到其酸性或者碱性代谢物的作用而发生降解、变色,并生成挥发性恶臭物质如醋酸、氨气等,还容易引发人体某些皮肤病,因此,抗菌和防臭历来是息息相关的。
为满足人们对纺织品卫生功能的高要求,纤维制品的抗菌防臭、消臭加工也就显得非常必要了.抗菌整理剂的分类(1)、无机类抗菌整理剂主要是银、铜、锌、钛、汞、铅等金属及其离子抗菌剂(2)、有机类抗菌整理剂主要有季铵盐类、苯酚类、脲类和胍类、杂环类和有机金属化合物(3)、天然产物类抗菌整理剂主要有植物类提取物(桧柏油、艾蒿、芦荟、山梨酸、姜黄根醇、甘草、茶叶)、动物类提取物(甲壳质和壳聚糖、鱼精蛋白、溶菌酶、昆虫抗菌性蛋白)。
抗菌剂的抗菌机理(1)、金属离子接触反应机理:这是无机抗菌剂最普遍的抗菌作用机理。
金属离子带有正电荷.当微量金属离子接触到微生物的细胞膜时.与带负电荷的细胞膜发生库仑吸引.金属离子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菌内与细菌体内蛋白质上的巯基、氨基等发生反应.该蛋白质活性中心被破坏.造成微生物死亡或丧失分裂增殖能力。
金属离子杀灭和抑制细菌的活性按以下顺序递减:Ag+>HgCu2+>Cd+>Cr3NiPb>C0Zn2+>Fe2+.(2)、活性氧机理:加入抗菌剂后,材料表面分布着微量的金属元素,能起到催化活性中心的作用,活性中心能吸收环境的能量,激活吸附在材料表面的空气或水中的氧,产生羟基自由基,和活性氧离子,它们具有很强的氧化还原能力,能破坏细菌细胞的增值能力,抑制或杀灭细菌,产生抗菌性能有机抗菌剂的抗菌机理:有机抗菌剂的种类繁多,机理也随种类而异,一般途径如下(1)、降低或消除微生物细胞内各种代谢酶的活性,阻碍微生物的呼吸作用(2)、一直孢子发芽时孢子的膨胀,阻碍核糖核酸的合成,破坏孢子的发芽(3)、加速磷酸氧化体系,破坏细胞的正常生理机能(4)、阻碍微生物的生物合成,干扰微生物生长和维持生命所需要物质的生产过程(5)、破坏细胞壁的形成(6)、阻碍类酯的合成抗菌防臭纤维的生产方法抗菌防臭纤维一般有3种制造方法:(1)纺丝中对纤维改性即通过对纤维的改性来达到提高防臭后整理效果改性方法有物理和化学改性物理改性即将纤维纺成异型截面或者使纤维表面形成微细孔隙,从而提高消臭剂的附着性。
纺织品抗菌剂,抗菌除臭整理剂,纳米银抗菌整理剂,抗菌防霉剂,除螨剂,防尘螨加工剂,水溶性甲壳素,防菌剂
纺织品卫生整理实际应用探讨山东纺织科学研究所刘学提要本文介绍了新近研究开发的、有机硅季胺盐类整理剂STU-AMlO1的主要性能及特点。
对其整理工艺和抗菌效果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其他类型卫生整理剂并不具有的加工质量简易检测方法,并对卫生整理的健康发展,提出了看法。
一、前言近年来,纺织品卫生整理(又称抗菌防臭整理或抗微生物整理)在国内引起重视,并取得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截止八六年底,上海、江苏、河北、山东及北京等地都推出了自己的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关注。
可以赋予纺织品抗菌防臭(或抗微生物)性能的化学制剂品种很多,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1、有机重金属化合物,如β-羟基喹啉酮、二甲基苯基锡乙酸酯、苯基二辛汞、三丁基醋酸铅和烷酸锌等2、一些染料及助剂,如;三苯甲烷类染料、TMM-THPC等3、一些有机钛、有机铝、有机锆化合物与四环素等抗生素合用4、芳香族卤素化合物类,如;α-溴代肉桂醛、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5-氯-2-(2,4-二氯苯氧基)苯酚等5、有机硅季胺盐类化合物,如;日本信越化学公司的Polon MF5O,美国道康宁公司的DC-5700等[1][2][3][4][5][6]。
但是,虽然一些化学制剂可使纺织品具有抗微生物的性能。
可是同时也有害于人体。
为此,日本在七十年代初确立"含有害物质的家庭用品规定法"、"生活消费品安全法",作为整理剂的有机汞等化合物被禁止使用[2]。
目前日本市场上主要是以有机硅季胺盐和芳香族卤素化合物类的整理剂加工的产品[1][7][8]。
而美国的有关法律则更为严格,美国道康宁公司于1975年开始生产的DC-5700得到了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和美国食品医药品局(FDA)的批准。
据说,自1973年以来也只有DC-5700这一只卫生整理剂得到了EPA的认可[9]。
其他一些工业化生产卫生整理产品的国家,如加拿大、瑞士、英国、联邦德国等也都有相应的法律限制有害物质的使用[10]。
抗菌防臭保健纤维及织物
软 , 暖性好 , 保 内层兼 有滑 爽 、 软 、 柔 透气 吸湿等 特点 。 具有 麻 的 风格 , 的舒 适 和丝 的光泽 。 棉 经 医 院临 床 鉴定 , 罗 布 麻 生产 的保健 服 饰 具有 用 降压 、 降血 脂 、 抑菌 、 活血 等作用 。
★靛 蓝经 纬双 向弹 力牛仔 布
出不规 则 的 几何 花 型 图 案 。 染 整处 理 使 纬纱 经
金黄 色 葡 萄球 菌 、 伤寒 杆 菌 、 疾 杆菌 、 痢 肠炎 肝
菌等 十 四种 细菌 具 有 明显 的抗 菌作 用 。 菌 织 抗 物用 途广 泛 , 以做 内衣 、 上用 品 、 可 床 防臭鞋 、 防 臭袜 、 品工业 、 工 业 、 级仪 器外 罩 、 食 制药 高 空气 过 滤 布等 。 菌 织 物 制成 的 成 品经 中 国医学 院 抗 北 京协 和 医 院 等单 位 临 床验 证 , 脚 臭有 效 率 治 高 达9 % , 0 除湿 率7 % , 有 止 痒效 果 。 5 并 制成 的
★抗 菌防 臭保健 纤维 及 织物
数 3 5 根 。 产 品 的 色 泽 为 靛 蓝 色 , 弹 力 织 10 该 集 物 、 织 物和 牛仔 布的优 点 予一 身 。 品具 有弹 棉 产
性 仲长 体操 衣裤 、 力裤 和弹 力裙 的首选 面料 。 着该 弹 穿 织 物做 成 的服装 , 可运 动 自如 , 着舒 适 , 穿 体形
优美。 ( 纺科 )
劳谦 虚 己 , 附之 者众 ; 慢 倨 傲 , 去之 者 多 。 — 葛 洪 则 骄 则 —
经 向6 。 % , 向3 . % , 紧 度7 % , 93 纬 14 总 9 总经 根
红 、 、 、 四套色 印花 , 高 了手 工织 物印 花 黄 蓝 黑 提 的生 产 效率 和 正 品率 。 在棉 织 物 、 绸 、 丝 经 丝 真
新型功能性纤维之抗菌防臭纤维的发展与应用-化学-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抗菌防臭纤维的历史与发展前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抗菌防臭纤维的历史.....................................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抗菌防臭纤维发展前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新型抗菌防臭纤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抗菌防臭纤维的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抗菌防臭纤维的方法与机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抗菌防臭纤维的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抗菌防臭纤维的机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 抗菌纺织品加工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新型抗菌防臭纤维的主要品种及其应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抗菌防臭纤维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传统抗菌防臭纤维发展的缘由.............................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新型抗菌防臭纤维的品种.................................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抗菌防臭纤维及纺织品222 产业用功能纤维及纺织品 教学课件
个/mL
抑菌率
3.0×107
95.6
2.8 ×107
95.9
1.6 ×108
76.5
6.3 ×108
0
白色葡萄球菌
个/mL
抑菌率
8.8 ×107
96.9
1.04 ×108 96.3
8.4 ×108
70.0
8.3 ×109
-17.9
2、丙纶抗菌纤维
丙纶抗菌纤维的制造工艺如下:
抗菌剂液相合成 分离 改性复配 与丙 纶切片共混 抗菌母粒 与丙纶切片共混
泛黃的问题
光催化型无机抗菌防臭剂
例如: 纳米TiO2,纳米ZnO
TiO2/ZnO + hv h+ + eH+: 強氧化剂 e-: 强还原剂 H++H2O *OH+H+ e-+O2 *O2 形成的自由基非常的活泼,能与細菌及其分泌的毒素反 应.进而杀灭消除它們
有机抗菌整理剂的抗菌机理 a.天然: 耐性性.牢度差.安全性.毒性低 b.合成: 耐久性.耐热性差.毒性大
无机抗菌剂分类
无机抗菌剂
光催化类(TiO2,ZrO2等)
磷酸锆 磷酸盐(载体)磷酸钙
沸石 含金属离子类(Ag、Cu、Zn等) 硅酸盐(载体)黏土矿物
金属氧化物
络合物
碳素载体 Ag2O,CuO ZnO,MgO,CaO
SiO2
天然矿石、贝壳类
稀土激活材料
活性碳纤维
有机类抗菌整理剂
1、 季铵盐类 2、 苯酚类 3、 脲类和胍类 4、 杂环类 5、 有机金属化合物
接触抗菌型无机抗菌防臭剂
多种金属及其盐类 抗菌強度Ag>Hg >Cu >Cr >Ni >Pb >Co
抗菌防臭纺织助剂应用和方案
抗菌防臭整理剂,为你营造清新环境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毛巾发臭,衣服或鞋子老是出现臭味的情况?其实这是细菌等微生物的“杰作”它们在这些场所生存繁殖,便使得这些生活用品有了难闻的臭味。
在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的今天,服用纺织品的舒适性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赋予抗菌防臭功能是纺织品性能提高的重要手段。
抗菌防臭功能纺织品能杀灭或抑制与其接触的细菌等微生物,从而起到卫生防臭的效果。
一般通过应用抗菌纤维或普通纺织品经后整理获得的功能性纺织品。
服装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最早应用在军事上,二战期间德军装备了经抗菌加工的军服减少了伤员的细菌感染。
20世纪60年代,抗菌后整理的卫生织物开始民用。
目前为止,对纯天然纤维制成的纺织品而言,后整理法是唯一解决抗菌功能的技术。
另外抗菌防臭功能性助剂还可以广泛应用在家纺,医疗用品等领域。
福尔普生抗菌防臭整理剂HOLPOSON®ABN抗菌防臭整理剂,是一种有机双胍类高分子抗菌整剂,适用于所有类型纤维,如:棉、黏胶、涤纶、尼龙等天然、合成及混纺织物,即可应用在针织物、梭织物、家纺产品。
本产品可以抑制以下细菌和真菌: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微真菌,抑制细菌、真菌和藻类的代谢和繁殖过程,终止细菌活动和生长。
经本产品整理可防止微生物繁殖引起的气味,使纺织品具有耐久的清新卫生感。
产品特性外观:无色透明液体成分:双胍类复合物溶解性:分散与水离子性:弱阳离子简易操作方法首先称取抗菌防臭整理剂,搅拌同时加水,然后稀释到所需要的浓度,按照如下工艺进行生产:1、浸轧法抗菌防臭整理剂:20-40g\L,pH值:6左右,轧液率:65-75%工艺:110℃烘干,然后150℃定型60-90秒。
2、浸渍法抗菌防臭整理剂:1-3%(owf),pH值:6左右工艺:浴比1:10,20℃浸渍处理20-30分钟,脱水(带液率60-110%),烘干。
3、喷洒法配制成50-60g\L(根据实际情况配制相应要求浓度)的溶液,喷洒在需要处理的产品表面,自然晾晒或烘干。
聚丙烯纤维有什么作用和功效呢
聚丙烯纤维有什么作用和功效呢
聚丙烯纤维是一种人造合成纤维,在许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它具有许多作用和功效,以下将介绍几个主要方面:
1.抗菌防臭:聚丙烯纤维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
和真菌的生长,从而减少细菌滋生,使纤维产品保持清洁、不易产生异味。
2.透气性:聚丙烯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够让空气顺畅流通,使
皮肤得到良好的呼吸,减少潮湿不透气引起的不适感,增加穿着舒适度。
3.耐久性:聚丙烯纤维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不易受到外界
环境的影响而变形或破损,可以保持长时间的使用寿命。
4.保暖性:聚丙烯纤维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在寒冷的环境中能有效
地保持体温,让身体感到温暖舒适。
5.环保性:聚丙烯纤维制造过程中无毒无害,对环境无污染,且可回
收再利用,是一种环保的纤维材料。
6.易清洁:聚丙烯纤维表面平整,不易附着灰尘和污垢,容易清洁,
适合制作需要保持清洁卫生的产品。
综上所述,聚丙烯纤维具有抗菌防臭、透气性、耐久性、保暖性、环保性和易清洁的功效,适用于纺织品、服装、家居用品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提供了很多便利和保障。
抗菌纤维及抗菌纺织品讲述
抗菌纤维及抗菌纺织品
07染整(1)班 孙基源
抗菌纤维
和剂量 相关
注: + 表示有效; + + + 表示高效; - 表示无效。测定方法不同,不同 抗菌剂间无法进行比较。
2 银的安全性 我国民间很早就认识到银有抗菌作用,并记述了银的毒性,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银的性质有所记 述:“生银、味辛、寒、无毒”。从生理学上讲,银不属于人 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由于食物和饮水的摄取或者职业的 原因,人体内仍然可以检测到银的存在(质量浓度 <213μg/L) 。疾病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含银药膏、绷带或 者导尿管等所含的银也会进入人体的循环系统。 在大多数情况下,银与人体细胞中的金属硫蛋白作用会形 成蛋白络合物,从而减小了银的毒性。含银医用敷料所释 放的银除了形成硫化物或氯化物沉淀,与伤口的分泌物反 应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外,有较少部分也会通过开放的伤口 进入人体。研究报道,受伤皮肤吸收的银离子量远高于健 康人体的皮肤。从理论上讲,银会沉积于人体的任何组织 之中,但只有皮肤、大脑、肝、肾、眼睛和骨髓是目前研 究最多的部位。大多数的银主要通过肝和肾排出人体,同 时头发和指甲的生长也提供了一个排泄途径。
表1
抗菌剂
三氯生 银系 季铵盐 壳聚糖
用于纺织品的不同抗菌剂性能比较
格兰氏 阳性菌 格兰氏 阴性菌 真菌 抗药性
有 未报道 有 未报道
皮肤吸 收
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整理概要
《天津纺织科技》第42卷第2期研究探讨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整理张魁城(天津第三棉纺织厂,天津300182),还有的考古学家发现,远在公元前4000年,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人,,它们有机锡、有机锌及含硫有机化中长眼的木乃伊,、合物为加工药剂,但技术上并未完全过关,后来,又经过了一些年,在解决了这些加工药剂。
,关于抗菌防臭整理技术的进一有害皮肤健康的安全问题及洗涤时易脱落的步发展,要从大约100年前说起。
那时,为了防耐久性问题之后,才达到象今天这样有效的发1抗菌防臭的发展过程止微生物对纺织品的侵蚀,就已经开始应用上展起来。
了抗菌剂。
到193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当时的纳粹德国,它们为了防止伤员的第二次2抗菌防臭的机理感染,就曾采用第四级铵盐对军服进行浸渍处就纺织品来说,织造工序刚下机的布疋,理。
后来,到1947年,美国人为了防止婴幼儿手感、光泽等方面都还不够好,多病患,对尿布、包袋、毛巾等施以第四级铵盐化由于在外观、为了让这些刚下合物处理,使得抗菌防臭技术又进了一步。
不能直接做为商品供应市场。
1952年以后,又连续出现了英国对毛毯和其机的布疋达到被服的应用目的和要求,就需要他床上用品,采用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处理的通过各种整理加工,以赋予其应具备的商品性先例。
所有这些,都是抗菌防臭整理的进化、演能。
当前,这些整理加工的内容如表1所示。
变,也是抗菌防臭整理技术在造福人群、朝着表1抗菌防臭的整理加工内容区分概要项目漂白剪毛拉幅精练拉绒烧毛蒸呢整理内容用漂白剂消除色素和有色不纯物去除长短不均匀使毛绒齐平通过加湿固定到一定幅宽去除不纯物和浆料用起绒刺果或金属丝起毛机起绒烧去毛羽达到表面平滑利用水蒸汽消除潜伏变形一般整理构成状态,达14《天津纺织科技》第42卷第2期特殊整理,目的是改变研究探讨使纤维表面疏水化赋予其拒水性使纤维难于粘染污垢用抗菌防臭剂抑制微生物增殖利用含氮化合物等进行阻燃利用带电防止剂使布面亲水化使树脂浸透固着防止纤维滑移用防虫剂防止衣料害虫的食害其性能,赋予防火整理防污整理抗菌防臭阻燃整理防带电防缩整理防虫整理从表1可以看出,布疋的整理加工,可以概括地分为一般整理和特殊整理两大类。
醋酸布_精品文档
醋酸布醋酸布是一种经过特殊处理而成的纺织品,以其出色的吸湿性和高度的透气性而备受推崇。
它主要由醋酸纤维制成,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和防臭功能。
醋酸布广泛应用于医疗、家居、美容和保健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好处。
一、医疗领域中的应用醋酸布在医疗领域中具有广泛用途。
首先,醋酸布具有出色的吸湿性能,能够迅速吸收皮肤上的汗水和体液,保持皮肤的干燥舒适。
其次,醋酸布具有优良的透气性,可以让皮肤呼吸,减少皮肤患病的可能性。
此外,醋酸布还具有抗菌性能,在医疗用品中可以起到一定的消毒杀菌作用。
醋酸布常用于敷料,可用于伤口敷料和手术敷料,有效地促进伤口愈合和预防感染。
二、家居领域中的应用在家居领域,醋酸布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醋酸布的高度透气性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床品材料。
使用醋酸布制作的床单、枕套等能够保持床品的干燥和通风,有效地防止细菌滋生和异味产生。
其次,醋酸布的吸湿性能让其成为出色的护理用品。
使用醋酸布制作的毛巾和浴巾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能够迅速吸收水分并保持干爽。
此外,醋酸布还可以用于制作窗帘、桌布等,为家居环境增添一份雅致和舒适。
三、美容和保健领域中的应用醋酸布在美容和保健领域中也有较大的应用空间。
醋酸布具有优秀的吸油性能,可以迅速吸收面部的油脂分泌,保持面部的清爽。
同时,醋酸布的透气性使得它成为一种理想的面膜材料。
将醋酸布浸泡在精华液中,敷在面部可以加速精华液的吸收和渗透,有效提升保养的效果。
此外,醋酸布还可以用于制作身体磨砂布,帮助去除身体的死皮细胞,让肌肤更加光滑细嫩。
总结起来,醋酸布作为一种具有卓越性能的纺织品,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家居、美容和保健等领域。
它的吸湿性和透气性让人们在使用中感受到舒适和清爽,同时其抗菌性能和防臭功能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健康保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醋酸布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其广泛应用和巨大潜力。
抗菌防臭纺织品相关基础性问题
。尽管存
想的生存环境 。 小汗腺提供水 、 氨基酸 、 电解液和矿 物质; 顶泌汗腺分泌富含蛋白质和脂肪; 皮脂腺分泌 这都给细菌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脂肪混合体,
[10]
人体表面皮肤的正常菌群大致可 在显著个体差异, : 1) 常 住 菌 群 ( 又 称 原 籍 菌 群 ) , 如痤疮 丙酸杆菌, 是保护人体免受有害微生物侵袭的屏障; 2 ) 过路菌群, 如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 大 肠 杆 菌、 白色念 珠菌及真菌菌群, 往往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 在数 量或种类上经常变 化,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较为常 见; 3 ) 共 生 菌 群, 如 表 皮 葡 萄 球 菌、 微 球 菌 等, 对常 对过路菌群有抗结作用, 对人体 住菌群有支持作用, 丙酸杆 有益 。 最典型的皮 肤 菌 种 是 表 皮 葡 萄 球 菌 、 菌和棒状杆菌
[6]
。
短、 中碳链( C 2 ~ C 11 ) 挥发性脂肪酸如异戊酸和 3-甲基 2-己烯酸 、 有气味的类固醇特别是 16-雄甾烯 5 α -androstenol 、 5 α -雄 烯 酮 类固醇( 16-androstenes ) 、 ( 5 α -androstenone ) , 被广泛认为是腋下的气味成 分
诸多文献报道了抗菌防臭纺织品的制备及 抗 菌 测 试 技 术, 但 是 消 费 者 对 其 必 要 性、 有效性及安全性还是
疑问重重 。 本文讨论并分析了与抗菌防臭纺织品相关的 4 个基础性问题的研究进展,具体包括人体皮肤菌群的微 生态环境 、 人体异味产生及其味道分子 、 皮肤细菌和人体异味及纺织品间的相关 性 、 抗菌纺织品对皮肤正常菌群的 影响 。 人体表面皮肤菌群具有自身的防御机制, 一般条件下不需要使用抗菌制 品 来 预 防 细 菌 感 染 。 通 过 抗 菌 制 品 可抑制部分异味, 而对于皮肤上细菌已产生的异味要通过消臭加工消除 。 纺织品 上 的 细 菌 移 生 和 对 人 体 异 味 的 保 留性和纤维种类密切相关 。 非持续的长期使用抗菌纺织品不会对皮肤正常菌 群 造 成 破 坏 。 人 体 皮 肤 细 菌 、 人体异 还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 味及纺织品的相互作用是相当复杂的, 关键词 抗菌; 防臭; 纺织品; 人体异味; 皮肤细菌 文献标志码: A 中图分类号: TS 195. 58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防臭纤维及纺织品
为什么纺织品要抗菌防臭?
人类生存环境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细菌和霉菌.常见的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黄曲霉菌和白色念珠菌等:另有一些是对人体汗液等代谢物起作用而滋生繁殖的“臭味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棒状菌常见于内衣、内裤,导致外衣裤异味的菌类一般是杆菌孢子和少量表皮葡萄球菌。
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这些微生物在衣物上大量繁殖时.纤维容易受到其酸性或者碱性代谢物的作用而发生降解、变色,并生成挥发性恶臭物质如醋酸、氨气等,还容易引发人体某些皮肤病,因此,抗菌和防臭历来是息息相关的。
为满足人们对纺织品卫生功能的高要求,纤维制品的抗菌防臭、消臭加工也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抗菌整理剂的分类
(1)、无机类抗菌整理剂
主要是银、铜、锌、钛、汞、铅等金属及其离子抗菌剂
(2)、有机类抗菌整理剂
主要有季铵盐类、苯酚类、脲类和胍类、杂环类和有机金属化合物(3)、天然产物类抗菌整理剂
主要有植物类提取物(桧柏油、艾蒿、芦荟、山梨酸、姜黄根醇、甘草、茶叶)、动物类提取物(甲壳质和壳聚糖、鱼精蛋白、溶菌酶、昆虫抗菌性蛋白)。
抗菌剂的抗菌机理
(1)、金属离子接触反应机理:
这是无机抗菌剂最普遍的抗菌作用机理。
金属离子带有正电荷.当微量金属离子接触到微生物的细胞膜时.与带负电荷的细胞膜发生库仑吸引.金属离子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菌内与细菌体内蛋白质上的巯基、氨基等发生反应.该蛋白质活性中心被破坏.造成微生物死亡或丧失分裂增殖能力。
金属离子杀灭和抑制细菌的活性按以下顺序递减:Ag+>HgCu2+>Cd+>Cr3NiPb>C0Zn2+>Fe2+.
(2)、活性氧机理:
加入抗菌剂后,材料表面分布着微量的金属元素,能起到催化活性中心的作用,活性中心能吸收环境的能量,激活吸附在材料表面的空气或水中的氧,产生羟基自由基,和活性氧离子,它们具有很强的氧化还原能力,能破坏细菌细胞的增值能力,抑制或杀灭细菌,产生抗菌性能
有机抗菌剂的抗菌机理:
有机抗菌剂的种类繁多,机理也随种类而异,一般途径如下
(1)、降低或消除微生物细胞内各种代谢酶的活性,阻碍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2)、一直孢子发芽时孢子的膨胀,阻碍核糖核酸的合成,破坏孢子的发芽
(3)、加速磷酸氧化体系,破坏细胞的正常生理机能
(4)、阻碍微生物的生物合成,干扰微生物生长和维持生命所需要物质的生产过程
(5)、破坏细胞壁的形成
(6)、阻碍类酯的合成
抗菌防臭纤维的生产方法
抗菌防臭纤维一般有3种制造方法:
(1)纺丝中对纤维改性即通过对纤维的改性来达到提高防臭后整理效果改性方法有物理和化学改性物理改性即将纤维纺成异型截面或者使纤维表面形成微细孔隙,从而提高消
臭剂的附着性。
化学改性则是在纤维纺丝液中引入特定的功能基团,从而提高纤维吸附消臭剂的能力。
(2)纤维中掺加消臭剂即将消臭剂掺入纺丝液中,经纺丝制取消臭纤维。
无机消臭剂多采用共混纺丝法.消臭剂要制成微粉状.同时还要添加助剂,使消臭剂微粉与基材兼容并分散均匀。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消臭功能.并使纤维能保留原有性能
(3)复合消臭纤维,包括功能复合和结构复合。
功能复合指在纤维中掺加消臭剂的同时.还加入抗菌剂,吸湿剂、阻燃剂等功能物质。
结构复合是指构成纤维形态有芯鞘、并列、镶嵌、海岛结构等多种复合形式。
抗菌纺织品的生产
织物抗菌整理的方法
(1)、表面涂层法:将抗菌剂添加到涂层剂中,用常规的方法对织物进行涂层处理,使抗菌剂附着在织物表面。
某些无机抗菌剂和非水溶性的可用此方法,适用于任何纤维织物(2)、浸渍烘干(焙烘)法:烘干,根据所需进行焙烘将抗菌剂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整理液,织物置于整理液中浸渍,离心脱水至一定含水量时烘干,可根据需要进行焙烘固着,主要用于针织品及巾被类产品
(3)、浸轧烘干(焙烘)法:将整理液以浸轧的方式施加至织物上,主要适用于平幅连续加工,是机织物常用的整理工艺
消臭纺织品的生产
消臭与抗菌的概念不同,抗菌是通过抑制织物上细菌的增值或杀死细菌而达到抗菌和防臭的目的。
而消臭则是指消除环境中已经生成的臭气
生活中常见的四大恶臭气体有硫化氢、甲硫醇、三甲胺、氨气,分别散发着臭鸡蛋味、大蒜味、腐败鱼臭味、刺激性臭味
消臭方法:
(1)、感觉消臭:使人从嗅觉上感到臭气消失,其机理包括掩盖和中和作用
(2)、物理消臭:不改变恶臭分子的化学结构,采取简单的封闭恶臭源和通风疏散等措施
(3)、化学消臭:使恶臭分子和消臭剂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没有臭味的物质
(4)、生物消臭: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功能来消除恶臭
纺织品抗菌性能测试方法
(1)、定量测试方法:包括织物的消毒、接种测试菌、菌培养、对残留的菌落计数等。
优点是定量、准确、客观,缺点是时间长、费用高。
(2)、定性测试方法:在织物上接种测试菌和用肉眼观察织物上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一般适用于溶出性抗菌整理,但不适用于耐洗涤的抗菌整理。
优点是费用低,速度快,缺点是不能定量测定抗菌活性,结果不准确。